第一篇:19课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秀了”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十二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第二篇:课文预习过关课
课文预习过关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每课的主要内容。
3、简要谈谈自己的预习收获。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小组内互相抽查朗读情况。
教师抽查文章的重点段落。及时纠错。
2、总结主要内容填空
《詹天佑》一文主要讲了詹天佑是()工程师,他主持修筑了(),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怀念母亲》主要讲了()在国外留学()年,怀念()和()的事。
《彩色的翅膀》主要讲了作者在前往()的途中,战士小高晕船了还紧紧的抱着一只装满()的纸箱子,在尝瓜会上,我了解到(),小高带来昆虫是为了()。
《中华少年》讲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华少年的誓言是:要谱写(),要做(),要做(),要做(),要用(),文章开头结尾的连系是()。
3、质疑自己不懂的问题。
教学反思: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了解孩子读课文的情况,纠正学生易错的读音,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内容还不懂,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让自己的授课有的放矢,提高了教学效率。
完成好的同学给与相应的奖励,培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文背影评课稿
《蒙蒙细雨》评课稿
谈桥中心小学陈培海
今天,我有幸听了凌老师上的《蒙蒙细雨》,凌老师以自然的教态,以清晰的教学思路,从描写细雨的古诗引入,注重读悟写的结合,抓人物言行品人物的品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上得非常成功,对我们在坐听课的老师来说是一次享受。
一、古诗引题,感受意境,导入课文,有新意。
以描写细雨的古诗引入,叫学生找出这首诗中哪两句描写雨小。揭示课题,找找哪几个字写雨小。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两句写蒙蒙细雨的句子。
二、教学思路清晰,设计问题巧妙。
始终围绕课题,在导入课文中,抓住了细雨,细雨的诗,细雨的词,细雨的句子。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时,设计了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个细雨蒙蒙的早晨,妈妈在家和学校之间走了几次?怎么走的。在教学第二段时,自由读4—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三、能抓住重点词句,注重读悟写的结合。
能抓重点词句中,在教学中把重点句子出示:“今天我们班要参加歌咏比赛,许小燕没有蓝制服,我答应把你的借给他,可临走时给忘了,快到学校门口,才想起来。”注意读出妈妈自责的心情。我不同妈妈的意见。揭示句子:“忘了就忘了呗!”我撅着嘴说,“已经快到学校了,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再说,还下着雨!”抓住了“冤枉路”。通过比较句子,使学生认识到我说妈妈犯不着又跑一趟冤枉路的理由有2个,很充足的,从而从侧面反映出妈妈诚实守信的品行。最后,我看到妈妈的背影,觉得背影非常的高大,有许多话要对妈妈说,叫学生直接写下来,注重了读写结合,使学生再次感悟妈妈那诚实守信的品行。
整堂课自始至终抓住了学生的朗读,形式较多。有快速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更为难得的是让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使每个学生都得训练。要是学生感情再投入一点,那读起来将更加有滋有味了。
总之,凌老师的课不失为一堂好课,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文《西门豹》评课稿
初中语文课文《西门豹》评课稿
《西门豹》是一篇颇具戏剧性的历史题材课文。课文写了战国时期,西门豹管理邺地时,破除河伯娶媳妇的迷信。惩治巫婆、官绅头子、兴修水利的事。歌颂了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造福的业绩。
文章的第二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落,是主要写西门豹采用“将计就计”的方法,惩治了“首恶——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训了“一般官员”教育了“百姓”的经过。1.林老师首先采用默读课文,并且思考: A.西门豹分别惩治了哪些人?
B.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 C.西门豹是怎样惩治的?他的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划出有关词句,在默读、理解的基础上,再分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
(1)说姑娘不漂亮,要换一个,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惩治巫婆。
(2)新娘要过几天送去,得和河伯说一声,否则,漳河要发大水——把巫婆投进漳河。
(3)让官绅去催巫婆——惩治了官绅头子。
(4)通过“面如土色”“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刻画了官绅的心理、表情、动作。(5)发挥想像,这时官绅们可能会说些什么话?老百姓听后明白了什么?
(6)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区别惩治这些人呢?(严惩首恶、教训一般、教育百姓)
(7)他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其人之道,还治人之身,将计就计——妙)
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教师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学中课堂气氛较热烈。
第五篇:比尾巴课文评课稿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教师的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一开始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把儿童置于活动中,这为复习词语、朗诵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围绕着这个大赛,充分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指名让学生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我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点,发现问句的朗读方法。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再次指名读,齐读。
3、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1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另外出示了五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2篇二:《比尾巴》教学评课稿
《比尾巴》教学评课稿
《比尾巴》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它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次,听了王老师执教的《比尾巴》一课,可以看得出王老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下面就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情境创设
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创设一个与小动物交朋友的情境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
二、形式多样,强化朗读训练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三、练读课文,体会语气
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四、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王老师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以摸尾巴游戏导入课堂,以拿门票的形式复习生字,以比尾巴评尾巴学习课文,以说尾巴画尾巴进行拓展训练。每一个环节的设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创设,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语言,符合低年级的认知特点。篇三:《比尾巴》评课稿 《比尾巴》评课稿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教师的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一开始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把儿童置于活动中,这为复习词语、朗诵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围绕着这个大赛,充分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指名让学生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我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点,发现问句的朗读方法。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再次指名读,齐读。
3、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另外出示了五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篇四:一年级《比尾巴》评课稿
一年级《比尾巴》评课稿
一年级《比尾巴》评课稿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朱星怡老师和田华老师经过了精心的备课,为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语文课,可谓各有千秋,听完之后我受益颇多,下面说一下我听完这两节课的收获和感想。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是任教于一年级,一年级语文,我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低年级识字、写字的教学,一直是我最大的困扰,如何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引导孩子自主进行识字,这堂课,田老师抓住低段识字的特点,不断复现的方式,让孩子熟悉动物名称,课堂上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都是为生字的不断复现服务的。从出示课文题目“比尾巴”三个字就让学生开始观察,让学生用加一加或者减一减的方法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识记这几个字的,田老师这种随文识字的方式,把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而且田老师在课前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准备了精美的动物插图,并且分别搭配了相关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在这种颇具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又巩固了生字的学习。一节课下来,田老师一直在围绕本课时的重难点开展教学,非常扎实。听完朱老师的课,也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朱老师亲切大方地教态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老师的眼球,各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恰到好处的课堂调控能力,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上课伊始,用小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字学习方面,从开始的带拼音读生字,到去掉拼音读生字,再到组词语,逐步深入,由易到难,梯度明显。个人认为朱老师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对问号和疑问句的朗读练习,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问句的读法,理解问句的含义,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使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朱老师在最后的写字环节的教学也是非常的细心,首先对笔画撇折进行强调,然后反复地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熟记笔顺,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去。
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生字的学习还是课文的朗读,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指名读、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范读、自由读等等,形式多样,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学习效果明显。两节课都紧扣识字与朗读的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出发,从学情出发,利用多媒体软件,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总而言之,两位老师的课,虽然美中或许略有不足,但是听完之后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自己也开始认真的思考和反思。作为一名新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经验合理的转化,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篇五:《比尾巴》评课稿
《比尾巴》评课稿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识字、写字,认识新笔画“撇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如何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更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呢? 1、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好认知、训练和情意目标,根据训练点,用网络优势,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努力创设与训练点相关的教学情景。2、以学生为主体,以个别化,协作式为主要形式,在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形成师生共鸣的态势,以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拓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
围绕训练点,教师的教学是这样展开的: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一开始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景,把儿童置于活动中,这为复习词语、朗诵课文做好了准备。各教学环节都从兴趣入手,围绕着这个大赛,充分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充分朗读,在读中感悟。
在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第一学段在朗读的目标上是这样要求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这篇课文本身而言,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由此可见,读在本课的教学中是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指名让学生读,这样他们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我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点,发现问句的朗读方法。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再次指名读,齐读。
3、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文中介绍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中琅琅上口、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图片另外出示了五个小动物的图片,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此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形式编儿歌。在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