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考探究性试题的思考
关于中考探究性试题的思考 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陈家尧
一、探究概述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指向的探究教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课标”中,关于探究、探讨的词汇多处出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途径”、“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庆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等等,无不体现出对探究的重视。什么是探究?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我想这个解释给我们揭示的探究的内容:探究既指探索研究的方式,也指探寻追究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探究正是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建构学习对象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它符合主体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实施创新学习。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今天不作深入的探讨。今天我们只关注探究在中考中的体现。
探究从类型来分,主要有:定向探究与自由探究、归纳探究与演绎探究。定向探究就是对指定问题的探究,自由探究如自己提问自己解答等,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归纳探究包括对内容的概括,聚合分析等,如概括要点,内容的综合分析等;演绎探究体现为对内容的发散思考,如对词句的赏析即属此类。
如果从考试能力层级来看,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除识记之外所有能力层次都属探究,但我今天在此重点探讨探究中的高层次理解、分析与综合、评价与鉴赏。
探究性试题具有如下特点:立意具有新颖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解法具有探索性,思维具有发散性,答案具有多元性,效能具有创造性。
二、探究性试题题型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中的探究题
这部分的探究题主要包括:图表题、语言品析题、综合性学习题。
1、图表题 试题概述:
这里所说的“图表”,是指对图片、图形、漫画、宣传画、广告画、徽标、表格之类非文字材料所承载的信息进行探究,并用语言准确形象地加以表述的一种考查题型。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的前沿题型,漫画图表题以其考查内容的时代性、命题形式的创新性和检测能力的综合性等特点,在中考命题颇受青睐。2004年的青岛、黑龙江宁安,2005年南京、南宁、台州、泰州、宁夏、北京海淀、山西太原、湖北黄冈、湖南长沙等地区都采用此类题。此类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且有时与其它学科渗透,综合性较强,充分体现出大语文的特点。其主要考点有:概括提取图表信息(如成都课改中要求根据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得出结论)、点示画面寓意(如青岛题宝宝快跳的漫画)、阐述图画创意(如山西课改对“人大”校徽的阐述)、揭示图画关系(如南宁的“祖孙三带”的漫画题)、想象描述画面情境、表达读图感受、为画配诗、为画拟写标题或广告语等。题型示例:
(2005·宁夏回族课改实验区)仔细观察下面这幅画,根据你的创意,为画中的大树、小树各写一句内心独白,然后结合画面解释这幅画的寓意,并写出你的感触。大树: 小树: 寓意: 感触:
(湖南长沙课改区)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 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 关系不大
有趣
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应对策略:
① 仔细观察,全面审视图表信息。对于图表中所含的“图示、项目”而言,要全面仔细观察,不遗漏一个信息,因为其揭示的意蕴可能就在一些“细节”信息之中。
② 注重联系,把握关系与变化。图像揭示的含意不是从其中一个禁止的物像中获得的,而是从“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来传达的。表格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一个个数据,而应从数据之间的变化、异同来把握其趋势或揭示的问题。
③整合信息,领悟图表含意。对观察中获得的信息要进行整合,以求更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图表的所传达的信息。
④注重表达,传达图表意图。语文中的图表题对语言是有要求的,必须准确清楚地传达图表意图,这需要学生有清晰的思维,也需要学生运用准确的词汇,清楚地表达。
2、语言品析题 试题概述:
这里的语言品析题,指的是对孤立的一个句子的鉴赏,要求品评其妙处,或指出句子的深层含意。这类题型深入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所以在许多地方的中考题中出现。如2005年常州市、黄冈课改卷、苏州市、咸宁市都出现了此类题。对重庆而言,连续几年都有对此类题的涉及。
此类题涉及考点主要有三个:句意的理解、词语的品咂、修辞的赏析。题型示例:
如2003年重庆题:对“联想电话”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进行品味。如2004年重庆题:“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如2005年重庆课改题: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要求说出好在何处?
2005年咸宁市的一道题:“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应对策略:
①从修辞角度入手。此类题用于品析的语句一般都是含蓄而富有意蕴的句子,一般都采用了比喻、双关、拟人等修辞手法。只要我们能识破它采用的修辞手法,就找到了切入口。如比喻,我们就要考虑其背后的本体是什么?如双关,就要想想有哪些方面的含义?
②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每个语句都会有一些关键词,其包含的信息量大,意义最为丰富,这些关键词对全句意义的合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分析时就是要深入领会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如上述几例中的“联想、风暴、扎根、太平洋”这些即是关键词。
③了解赏析的角度。对于一个句子而言,其赏析角度主要包括:修辞的运用、语言的准确、语言的凝炼、音韵的和谐等。
3、综合探究题 试题概述: “综合性学习”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是因为新课标和课标新教材中都有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与学的要求。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考查中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注重知识的积累与调动,注重语言运用的得体、生动与准确。
从2005年涉及的内容来看,十分广泛:重庆市是开展“全校性的读书活动”为主题,内蒙古呼和浩特是以“认识谚语”为主题,江苏南京是“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福建厦门是“好店名”为主题,河南实验区是以“对联”文化为主题,广东湛江是以“龙”的有关知识为主题,宁夏是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
目前中考中的“综合性学习”题型还处在试题设计与研究的初级阶段,有的地方的“综合性学习”题与“语言的积累与运用”题、与“语文常识”题还没有多大区别。 这类试题有如下特点:(1)生活性。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综合性。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3)实践性、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题型示例:
(2005年重庆课改题)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7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2分)
(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3分)① ② ③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2分)
(2005浙江省课改区题)1.浙江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我省人民正致力于将浙江打造成文化大省。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浙江”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以下任务。
1)这份宣传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它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民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
栏目四:
2)在“栏目一”中,需要介绍浙江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列备选的浙江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示例所选人物除外),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来介绍。(50字左右)
备选文化名人:骆宾王、陆游、张岱、龚自珍、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艾青、琦君、余华、王旭烽、余秋雨 示例:
余华,当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活着》还被拍成了电影。
3)在“栏目二”中,需要宣传浙江的名优特产,如杭州的龙井、金华的火腿、宁波的汤圆等。请选择你所熟悉的浙江的一种名优特产,为其拟写一则宣传语。(不超过20字)
此例涉及三个不同的角度:社会实践、文化积累、语言运用,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对策略: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如2005年的综合性学习题就涉及了2004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广东),安徒生诞辰200周年(陕西),“世界读书日”十周年(重庆),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让学生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3、根据情境,恰当表达。可以这样说,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一点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而言,因为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如给活动命名,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等。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二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在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题受到各地中考命题的关注,也是旨在通过试题的导向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每期能扎扎实实地开展一两次综合性学习,学生应付这个题当是“闲庭信步”。
(二)阅读探究题 试题概述及题型示例:
应该说,所有的阅读设题都应是探究试题(识记类题除外)。当然不同的题其探究的成分是不一样的,能力层级不同。
考点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结构安排、语言品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鉴赏;形式既有要求展示探究过程的,也有要求展示探究结果的。在阅读试题中有几类新题型:
1、对学生探究及思维过程的考查题 学生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思维结果,很多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往往是思维方向、思维方式出现了偏差,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考试评价对这方面的考查也出现了一些探索,如:
(2004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模拟题)要准确填出第段括号内的词语,可以通过结合语境、研究词义来完成。请你根据下表提示的步骤,进行相应的推断,并写出研究结果。研究步骤
研究内容
研究结果
1、先抓重点词语的理解
“绒毛羽干”一词的意思
“干”是多音多义字,在此处应读(),因此,“绒毛羽干”的意思是:
2、再结合上下文理解
确定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词语
它的腰腿如同绒毛羽干一般,极〖〗(2个字)
(2004年重庆北碚区中考题)“败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文中的“败笔”的含义与项相关,但不完全相同,根据文中的,我们可以推断出“败笔”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对学生批注能力的考查
圈点批注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继2004年北碚区使用了该题型后,2005年又有了更多的地区使用这类题型。批注主要集中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赏析表达特色、生发联想、质疑问难等方面,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题干多给学生提供了思路,加上了批注示例,这就降低了难度,适应了学生认知能力。
题型示例详见2005年的浙江卷、江西卷、福建福州卷等。
3、文章内容及形式评析题
要求学生对文章的观点及表现形式发表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型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的要求,试题一般没有标准答案,只须言之成理即成。(2005年重庆课改卷《爱莲说》阅读题)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4、材料链接类比探究题
即在选文之外另外链接几则材料,或提供背景,或从不同的角度提供几则相关材料,要求结合选文进行探究。阅读探究自去年黑龙江宁安市首次出现这类题之后,2005年受到众多地区的追捧。这类试题以其开放性、自由度为学生的思维及情感表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阅读真正成为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其探究要求包括分析材料的同一性、分析材料的差异性、就材料灵活地表达观点三种形式。(2005年黑龙江省第22题,阅读文章《华语情结》)请你任意组合至少两则材料,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思考,谈谈你对母语现状的认识。相关链接(五则材料,略)
应对策略:
1、尊重文本。阅读中的探究性试题,试题答案或多或少都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胡说,尊重文本自身的规定性是个性化解读的前提。
2、遵循阅读的一般规律
(1)培养意识:整体意识和语境意识。整体意识即首先让学生读文,并快速把握文章的文本特征、情感、主旨、思路等,在头脑中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并将此印象带入对问题的解答之中。语境意识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回到文中,找出问题涉及的句子及与之相关的部分,从中推断答案。
(2)掌握方法:阅读中有许多好的方法,如文体切入法、整体把握法、信息筛选法、语境分析法、比较阅读法等。
信息筛选法。准确地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并加以合理的筛选,始终是现代文阅读的关键。在筛选信息时,首先要找准信息区间,之后锁定关键词句,再进行信息整合完成答案。如重庆市中考题的第18题、21题即可采用此法。
语境分析法。即通过题干所涉及的前后语言环境来答题,根据上下文品味词语,推断隐含意义,体会修辞的作用等。如问排比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就不能只是回答增强气势,而要根据语境找出其增强了什么气势,这样才准确。比较阅读法。此法可用于结构的安排、修辞的赏析、语言的品味等试题,通过移(移动顺序)、易(改变用法、用词等)、增(增加词汇)、删(删除词汇、语句)等方式来比较阅读,从而体会原文词句、结构的妙处。如重庆题第24题品味加点的词语: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将此句换成“怕打破了这美好的温情”,两相比较,结论自明。
(3)恰当表达。一是抓住文中关键词,二是理清思路,想好作答,三是不过份追求文采。
第二篇: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研究(模版)
《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目的和意义
根据“促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1999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考命题明确提出:“命题要注意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这个背景下,2000年全国中考评价组又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命题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要加强题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于是再2000年全国中考试题中,都设计了各样的开放性试题。近来随着《新课程标准》地颁布以及探究性学习地开展,在开放性试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性试题,而且再试卷上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同时面对新题型,许多学生不了解题型的特点,不能很好把握题目的要求,导致严重的失分。市教科所统计表明:2004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第19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满分是5分,整个温州市考生的平均得分只有1.4分,还有很多同学得了0分,十个同学里面大概只有三个回答正确。可见学生对这类试题缺乏了解,必须引起教师高度的重视。
研究探究性初中语文试题的目的在于把握探究性试题的趋势,了解探究性试题的特点,形成探究性的解答策略,更有效指导学生解
答探究性试题,更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
二、课题内涵和研究内容
探究性试题摆脱以往只注重知识内容综合的陈规,彻底改变传统
题主霸天下的死板风格,以考查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探究能力和创
新意识为目的,选用编拟了一批情景新颖,切合社会实际,立意深刻的新颖题目,从问题的情景出发,对所获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制定
相应的解题策略和科学探索过程,寻找结论和提出假设,从而在较深
层次上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科学素养。这类题目不但具备了开放型
试题答案的开放性,同时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过程的考察,它代表了教学改革的潮流,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符合考试改革的方向。
本课题主要围绕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其中以中考语文中的探究
性试题为基础展开研究,主要内容有: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现状和走
向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
试题命题方式和编制方式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形式内容归类研
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解题方法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评价方
式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复习策略研究,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和
课堂教学关系研究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方法是分析和实践,但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还采
用相关的方法。充分占有资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所以收集资料是本
课题的首要问题。资料主要包括两大方面,有关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的书面资料和学生对探究性试题认识的资料。对于书面资料的收集,主要应用文献查阅方法和网络搜索方法,充分发挥文献的权威性和网
络的便捷性,多方面收集资料。对于学生的资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上课的方式。占有资料之后,便需要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是实践法,通过上课
讲座测试等形式检验效果,及时反思总结,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题研究步骤
1、初期:2005年3月~2003年6月,课题目标的构建与课题内容的确立;组员工作分工;书面资料的收集和学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2、前期:2005年7月~2006年1月,主要任务:充分收集资料。每个组员根据分工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初步分析,形成初步成果;课
题人员开会,交流提升。
3、中期:2007年1月~2007年7月,主要任务:分析运用。在这个
阶段除了继续收集资料外,主要侧重于分析运用,把自己的研究成果
写成研究报告。还进行相应的开课活动,并结合中考,检验研究成果。
4、后期:2007年7月~2008年1月,主要任务:总结提升。总结经
验,补充新资料,形成最后的成果,并推广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撰写相关论文和案例,并在各级刊物发表。
(三)制作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相关网站。
(四)编辑《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研究论文集》。
(五)编辑教学辅导课本《初中语文探究性试题》,争取正式出版。
六、研究组成员及条件分析
成员名单
主要参加者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
刘明文(负责人)男 教师中教一级
王萍珠女教师中教二级
郑新生男教师中教一级
张金高男教师中教二级
有利条件
首先,各级领导重视教科研,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整个学校的具有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其次,本课题前期工作以及开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5年制作“语文探究性试题复习”相关网站。2005年3月吴积兴老师参加三明市初三复习会议开示范课《语文探究性试题复习》。2005年4月吴积兴老师为乐清市初三老师作《语文探究性试题复习》专题讲座。再次,课题成员中的老师都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都曾参加过市级的课题研究,教学论文多次曾获奖。曾参与多个课题研究,比如全国课题子课题《快速作文学习方法分层指导》、负责市级课题《初中说明文写作现场演示教学法研究》、参与负责市级课题《校园文学和作文教学研究》。论文多次获奖并在《语文教学通讯》、《作文成功之路》、《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论文10多篇。参与《新课程教学案例》、《语文新课程导引》、等书本的编写工作。
第三篇: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桃花源记》中考试题
一.(2010年浙江省嘉兴市)(12分)阅读《桃花源记》2 和 3段,回答: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有良田美池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3)便要.还家()(4)不足为.
外人道也()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文:
19.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3分)答:
20.“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在选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2分)
答:二.(2010年湖北省襄樊市)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2-16题。(10分)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芳草鲜.美陶后鲜.有闻B、悉.如外人悉.
以咨之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设酒杀鸡作食.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答:三.(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阅读2和3段,完成9—12题。(13分)9.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林尽水,便得.一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橘生淮南则为.
橘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译文:
11.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3分)
(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答:四.(2010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阅读《桃花源记》,回答7~l0题(10分)7.(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阡陌:()(2)向:()8.(2分)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填序号)①其中往来种.作②见渔人,乃大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③既出,得.其船④设酒杀鸡作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衣食.
所安,弗敢专也 9.(4分)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极狭,才通人。译文:(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译文:10.(2分)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答:
五.(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9.本文的作者是(人名),(朝代)诗人。(1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①桑竹之属.()②阡陌..交通()③便要.还家()④.怡然..
自乐()11.缘溪而行的渔人忽然看到美丽静谧的桃林,此景激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并让他产生了穷尽桃林的愿望。请从文中找出这处景物描写。(2分)答:
12.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2分)答:
13.盛世少有隐者。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在不苟且、不同流、难释怀的复杂情感下,隐居山林并描绘出仪真仪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一.答案:17.(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对(向)18.其余的人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9.叹惋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叹惋外面的世界如此**、黑暗,叹惋外面的人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2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答案: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13.B(2分)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16.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2分)
三.答案: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
12.(4分)(1)(2分)世外桃源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
四.答案:7.(2分)(1)阡陌:田间小路(2)向:从前的、旧的8.(2分)④
9.(共4分)(1)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2)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10.(2分)说明桃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
五.答案:9.陶渊明东晋10.(1)类(2)交错相通(3)通“邀”,邀请(4)愉快的样子。1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2.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
13.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黑暗现实的否定与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
第四篇:小学体育探究性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小学体育传统的教学中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热情。新课程改革了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就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的学情。应试教育和学生的主体发展并存的大环境下,如何处理好知识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探究性教学尝试,教师要在应试教育和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大胆尝试。
关键词:小学体育;探究性;教学;合作;探究
自从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课堂教学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更加贴近学科的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科学的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小学的体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应该符合从发现到探究的科学认知规律。正是传统的教学中注重体育技能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热情,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无法提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还体育教学的本来面貌。本文从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谈一谈小学体育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从小学生学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就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应该是学生的学情。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一切以学生为主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比较浅显的活动教学,要注意避免陷于枯燥乏味的教学境地。教师的教学要充满感性成分,活动探究的设计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感知入手,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问题去一探究竟。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肢体语言或是小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摆脱枯燥的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探究的乐趣。
二、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的新课程改革既面临着应试教育的严格要求,同时又要践行课堂改革的理念。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人舞台,而应该是孩子们处于主要的地位,也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和支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是不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再进行体育知识教育了呢?我想不是这样的。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的学校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应试教育和学生的主体发展并存。很多老师认为应试教育和学生的主体发展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的。其实,这种说法和认识是错误的。我们欣喜发现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这些有益的探索告诉我们应试教育背景下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的思想是既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基础教育和基本训练,更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这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我们当下对教育的要求。所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同时教学活动中要存在基础训练环节,扎实的进行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三、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小学生的活动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发挥并不是说几句话或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够实现的了的。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这些课堂活动中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生们参与的多了,学生的精力就会变得集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活跃的思维正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条件。课堂观察发现,只有当学生无拘无束、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才能闪现出创新的光芒。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然的课堂氛围。怎样才能让课堂氛围变得宽松自然呢?我想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设计和组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乐于参与其中。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懂得互相尊重,让课堂变得宽松而有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出现在课堂,努力让自己变得诙谐幽默。教学语言要亲切不拘谨。教师亲近的形象能让学生放松心情,进而乐于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课堂活动中来。在实际教学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有道理的。教师的关爱和学生的尊重在课堂上形成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高效的实施探究教学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备好课、组织好课堂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理性对待应试教育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要辩证统一的看待这样的问题。教学中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要一丝不苟的开展基础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中考试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专项练习题
1.(北京)下列气体中,有毒的是【】
A.N2B.O2C.COD.CO
22.(大庆)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炭黑D.石墨
3.(南京)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A.金刚石B.石墨C.焦炭D.活性炭
4.(绥化)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大气污染物B.都能与水反应
C.都能还原氧化铜D.都能通过碳与氧气反应制得
5.(绥化)右图是同学们利用大可乐瓶设计的储气装置(铁架台未画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止水夹a、b。气体从d管倒入储存在下面的瓶子里,水被压入上瓶
B.取用气体时,可通过控制止水夹a、b,靠水的重力方便地将气体排出
C.气体被储存在装置中,c导管也必须安装止水夹
D.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6.(雅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CO和CO2都具有还原性B.用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
2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7.(乐山)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D.密度都比空气大
8.(安徽)科学家利用精密的仪器把石墨拆成只有一个或几个原子层厚的“碳
片”(示意图如下),碳片是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下列说洪错误的是【】
A.碳片是一种单质B.碳片和C60是同一种物质
C.在一定条件下,碳片可还原氧化铁D.碳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29.(太原)以下结构示意图表示C60分子的是【】
ABCD
10.(兰州)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11.(苏州)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2.(黔东南)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
4日在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
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消耗途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13.(益阳)仔细观察在煤炉中燃烧的煤,你会发现有如下图所示的现象。
请你指出在图中蓝色火焰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C+O2 点燃CO2B.2C+O
22CO2D.CO2+C点燃2CO 2CO C.2CO+O2点燃高温
14.(厦门)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D.C60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15.(湛江)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A.喷石灰水B.直接喷水C.直接放入CO2中D.喷水后放入CO2中
16.(福州)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填标号)
A.酸B.碱C.盐D.氧化物(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图5(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
17.(南昌)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将在江西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
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请问:(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自
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CH4)、甲醇(CH3OH)、甲酸(CH3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填“无化合机物”或 “有机化合物”);(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 优
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4)请你另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18.(连云港)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以鸡蛋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CO
”。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燃着的火柴熄灭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入药品C.收集气体D.气体验满E.洗涤仪器,整理桌面
(1)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填字母序号)。..
(2)操作A中,小华松开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证明装置不漏气。
2+(3)若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中的Ca,只要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观
察到现象即可(鸡蛋壳中的杂质不干扰反应现象)。若所加试剂正确,但实验刚
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则原因是。
(4)若将鸡蛋壳换为锌粒,利用上述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9.(南通)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
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氯酸钾、5%双氧水、大理石、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
【比较研究】 请填写下表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c、d、f、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选用的药品是。
下列是该同学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B.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C.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D.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2)四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四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
装
固
体的铜
网
兜 可上下移 动的铜丝
ABCD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可能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是;能够
使反应随时停止和发生的装置是。
【反思小结】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气体制取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收集装置------气体密度、气体溶解性和{
20.(汕头)为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份,请你与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以下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I:全部是金属铜;猜想Ⅱ: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猜想Ⅲ:除铜外,还含有木炭;猜想Ⅳ:除铜外,还含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实验流程见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包括溶解、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
(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说明样品
中含有,则证明猜想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成立。
21.(北京)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ABCD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_____。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2.(河北)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他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他选
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
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相同)(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机器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4)不正确。其他气体也可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或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MnO2(或2KMnO42MnO4+MnO2+O2↑ 或 2H2O22H2O+ O2↑)(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或
点燃 吸收SO2)(3)①火星四射②生成黑色固体③放出热量3Fe+2O2Fe3O4(4)燃着的物质不
接触集气瓶内壁(或在实验Ⅴ的集气瓶内加少量细沙或水)
答案:Ⅰ.(1)缺少尾气处理装置(2)②(3)Ca(OH)2 + CO2 =CaCO3 ↓+ H2O
Ⅱ.(1)CO(2)CO2Ⅲ.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稀硫酸(或稀盐酸)的试管中,振荡 若溶液变蓝色,说明产物中有Cu2O;若溶液仍为无色,说明产物中无Cu2O
Cu2O+H2SO4=CuSO4+Cu+H2O(或Cu2O+2HCl=CuCl2+Cu+H2O)
19答案:(1)CO2(2)D(3)CO可作燃料(4)C+O2点燃2(合理答案均可)
20答案:(1)矿物燃料的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或海水吸收)
(2)有机化合物(3)②(4)随手关灯(或步行代替乘车等)
23答案:(1)B(2)水柱(3)Na2CO3(碳酸钠)或K2CO3(碳酸钾)等,白色沉淀,盐酸过量。
(4)Zn + 2HCl = ZnCl2 + H2↑
25答案:【比较研究】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实践研究】(1)高锰酸钾BC(2)AD
【反思小结】气体是否与水反应
28答案:猜想IV: 木炭(1)过滤玻璃棒(2)CO2CuOC和Cu
MnO2CuO+ H2SO4===CuSO4+ H2O(3)CuSO4氧化铜(或CuO)IVⅢ
29答案:(1)集气瓶(2)AD(3)B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2H2O2 = 2H2O+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