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的吸烟宣言

时间:2019-05-14 20:5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语堂的吸烟宣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语堂的吸烟宣言》。

第一篇:林语堂的吸烟宣言

林语堂的吸烟宣言

林语堂先生爱烟,说尽烟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学家、小说家,被称为中国幽默大师。他一生著述颇丰,除了散文、小说,还有众多杂文、随笔、小品、传记、论著、译作等。

林先生那流畅的文笔和源源不断的著述问世,无不得力于弥漫浓雾中迸发出的灵感。他的文章与烟犹如鱼水之情,难舍难分。他常引以自豪,“只要清醒不眠时,他就抽烟不止,而且宣称他的散文都是由尼古丁构成的。

他知道他的书哪一页尼古丁最浓。”对于这,从他那著名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的创作便可见一斑。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开始译成中文时叫《瞬息京华》,这显然是没有把握住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中,先生一支烟衔在嘴里,烟云不断从他口鼻中喷出来,室内烟雾腾腾,精神也是腾云驾雾般的自由流畅,这种心境的企求,是创作上的灵感。作品叫作“烟云”,可以看出他心灵的向往。

林语堂爱烟,视同事业与爱情一样重要。他多次表白:“我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几根好的雪茄烟,一个了解我,不扰乱我工作的女人,这是能使我快乐的东西,我将不再要别的什么了。”事业、爱情、吸烟,正是林语堂一生的向往和追求。烟与事业、爱情,总是那样相依相融。对他想拥有的图书室,是他事业的基础。林先生为之有一个标准:“我要一间自己的房间,在那里可以工作,一间不很特制整洁的房间,不用灰布去拂拭它,但又是一间安适、亲切而又熟识的房间(书香和其它无从辩别的气味,满室充满着烟雾)。”满室充满着烟雾,这是他驰聘“沙场”、文如泉涌的源泉。对于爱情,夫妻间的信赖、理解、支持,到了珠联璧合的境地。他诙谐地表白自己“对妻子极其忠实,因为妻子允许他在床上抽烟。”他说:“这总是完美婚姻的特点。”妻子对他表示佩服时,他也不吝于自我赞美,但不肯在自己的书前写“献给吾妻„„”那未免显得太过于公开了。事业、爱情、吸烟—林先生生命交响曲,是多么和谐、浪漫和富于传奇色彩。

林语堂爱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俗话说烟酒是一家,而林语堂却与酒无缘,他饮酒极少,酒量不过绍兴3杯。并认为这是限于天赋,是不可勉强的。对此也下了一个结论:“善于饮茶吸烟者,未必同时也善于饮酒。我常有几个朋友酒量极好,但一支雪茄则吸不到半支,便会头晕。”而他呢?则除去睡眠之时,几乎没有1个小时不吸烟,而一点不觉有什么不舒服。这位吸烟至深的老先生,活到81岁高龄,这不能不说是他对烟的酷爱,培养了他悠闲自得的性格和幽默的一生,使他得以延年益寿。

林语堂是一个非常洒脱的人,“无所事事”便躺在座椅中静静地吸烟。这时的椅子与烟,又成了形影不离的伴侣,以至《在座椅中》的散文应运而生,从而标榜自己“向来以喜欢躺在椅中出名。”天长日久,此事便传了出去,多舌的人免不了要议论一通,说林语堂“一天到晚不做事情,只是躺在椅中吸雪茄。”可有谁知道,此时此刻的林先生正是由此打开思绪的,杰作便从这飘逸的浓雾中泡制出来。

林语堂吸烟始于何时,尚未知晓。但他对烟的颂扬从他30年代末40年代初主编《论语》时就开始了。这从他《在座椅中》一文便可考证。文章写道:“某年我发刊了一本《论语》杂志,其中我力辩吸烟并无害处。杂志中虽没有刊载卷烟广告,但文字中很多赞美尼古丁美德的话。”

在这本半月刊上,常常有他写烟的文章,谈中国人吸烟的掌故。尤其对他所佩服的清朝大学士《四库全书》总编辑纪晓岚的那支特大的烟管,林语堂是不会忘记提及的。在纪晓岚的烟斗里,装一二两烟、吸一二小时的痛快之处,也许对林先生曾产生过很大的诱惑。

林语堂说尽烟的好处,以为一支烟在口便会愉快非凡。“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便是出自他的“专利”。他匠心独运,一语道破天机,赤裸裸地将吸烟者的过瘾之处全盘托出,至今仍是烟客们的理论武器和口头禅,成为卷烟制造商的活广告。

在《论语》社,他与同仁订有一个不劝人戒烟的公约,而实际上他不但不劝人家戒烟,而且还鼓励别人吸烟。在戒烟上,他总是反其道而行之。

中国的烟文化,曾是一块并不富饶的土地,以至先生深感遗憾,“中国文学中,提到香烟的好处者很少„„我曾查遍这个实在稀若麟角。”如此,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林先生的笔头,瞄准了这片曾是荒凉的处女地。

林语堂自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和德国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和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因而,他那渊博的学识丰富了他对烟的探索,促成了他在烟文化领域的建树。

林语堂对烟的著述,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要数1937年世界出版社出版的《生活的艺术》一书,其中有《烟和香》《我的戒烟》两节,专门论述了吸烟与戒烟之考证。

“我以为以人类文化和快乐的观点论起来,人类历史中杰出新发明,其能直接有力地助于我们的社交;第二,这几件东西不至于一吃就饱,可以在吃饭中间随时吸饮;第三,都是可以借触觉去享受东西。它们对于文化影响极大,所以餐车之外另有吸烟车„„”最早提出烟文化概念的,恐怕也是非先生莫属。中国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食文化,烟酒茶非同小可,影响至深,在此三者中,烟又名列前茅。直至今日,烟酒茶再排座次,烟乃居老大,虽历史不如酒茶之遥,可其影响,酒茶则略逊一筹。

对于烟的赞美和倾倒,林语堂可谓妙语连珠,口惹悬河,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在《烟和香》中写道:“毫无错误、正直而无感、毫无诗意的人们,从不会领略吸烟在道德上的和精神上的裨益。口含烟斗者是最合我意的人,这种人比较和蔼、较为恳切、较为坦白,又大都善于谈天。我总觉得我和这般人能彼此结交相亲。”

他继续写道:“吸烟者的手指当然较为污秽,但是要他心有热情,这又何妨,无论如何,沉思的、富有意思的、仁慈的和无虚饰的谈天风格是罕遇之物。所以须付出一笔巨大的代价去享受它,也是值得的,最重要的是:‘口含烟斗的人都是快乐的,而快乐终是一切道德效能中之最大者。’”林语堂这位吸烟论者倘若还在人世,今天再作这样直言不讳的挑战,无论如何也是令反吸烟者不能容忍的。

林语堂戒过烟,然而在渡过3个星期的艰难熬煎之后,又重操旧业,以自己的教训来教诲瘾君子们不要误入歧途。“凡吸烟的人,大都曾在一时糊涂,发过宏愿,立志戒烟在相当期内与此烟魔决一雌雄,到了十天半月之后,才自醒悟过来。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兴戒烟起来,经过3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责备,悔悟前非。我赌咒着,再不颓唐,再不失俭,要老老实实做烟的信徒,一直到老耄为止。到那时期,也许会听到青年会俭德会三姑六婆的妖言,把它戒绝,因为一人到此时候,总是神经薄弱,身不由主,难代负责。但是意志一日存在,是非一日明白时,决不会再受诱惑。因为经过此次教训,我已十分明白,无端戒烟断绝我们灵魂的清福,这是一件亏负自己而无益人的道德行为。”

通过此次戒烟,林先生对烟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与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干我们这一行真正吸烟之德,戒烟不到三日,其无意义,与待己之刻薄,就会浮现在眼前,理智与常识就要问:为什么理由,政治上、社交上、道德上,或者心理上,一人不可吸烟,而故意要以自己的聪明意志违背良心、戕赋天性,使我们不能达到那心旷神怡的境地?谁都知道,作文者必精力美满,意到神飞,胸襟豁达,绎发豁流,方有好文出现。读书亦必有会神会意,胸中3天窒碍,神游其间,方算是读。此种心境,不吸烟岂可办到?”

林语堂是一个地道的吸烟论者。他用自己的一生和那支不曾放下的笔,写下了与反吸烟论者势不两立的吸烟“宣言”。世间蹊跷的事也很多,如果林先生早离人世,恐怕这位反“反吸烟”者死后也不得安宁,但他毕竟活了81岁,这位健康长寿,一生倡导吸烟,疾书吸烟“宣言”的老先生用半个多世纪的自我实践论证,在他的“宣言”最后划了一个句号。

林语堂对烟的倾倒、爱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烟文化史上,都可称之为是一个勤奋的垦荒者。

第二篇:林语堂语录

林语堂经典语录

1、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中国就有这么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阶层,利益每天都在被损害,却具有统治阶级的意识.在动物世界里找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3、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4、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5、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6、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7、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8、笔和锥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9、与古人面谈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10、警醒迟钝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11、可怜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12、最美的时候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13、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14、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经典语录)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15、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16、旷达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17、刻板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18、想做另一个人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19、老年之美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

20、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

21、旅行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

22、蚕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23、和土壤相亲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24、温饱黑甜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25、过客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26、美人鱼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美人鱼(The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第三篇: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语录精选

许多女人喜欢模仿男人的行动举止,这正是女人受到束缚的象征。只有当她以生为女性为荣时,才真正伟大。

一个人举止有礼,有度量、有耐心、有教养,这些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一个热爱世界但却无法与自己父母融洽相处的人,可说是一个很不适应的人。因为他甚至于在最切身的关系中都无法学着适应。

“退化”一词常易为人误解,因为它只有在比较时才有意义。自人类发明抽水桶、真空吸尘器之后,总以一个人的整洁与否来判断他的品行。认为每周为狗洗澡、为它穿上冬装,就表示狗的水平已经提高了,其实要是一只狗只会吠而不会咬,被当做宠物牵在街上散步时,狗只能算是条退化的狼了。

女人有一种较男人优越的常识,因此在任何意外发生的时候,我总是宁可信赖女人的判断。她们有一种能顾虑事情整体性而不为其它小节所困惑的能力。

文学与艺术

写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写出不朽的佳作。一个人写诗只不过是为了记下一段有意义的时刻,或记下个人的情感以及帮助人们来享受自然。

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而保留最重要的部分——享受家庭、生活文化与自然的乐趣。

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很快乐,因为它们的需求都已由大自然供给、满足,否则即被自然淘汰了。人类因为有更复杂的需求,想探求生命的目的,这种难以满足的欲望就是人类得不到快乐的最大原因。

人在皮肤之下,都很相似,因此,在一个国家中感人的事,也会令全世界的人感动。人类常忘记自己的渺小无能。当一个人看到一座百层大厦时,往往会因此感到自负。治疗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自负之良策是想像把这座摩天大楼搬到一座渺小的山上,便能养成分辨出何者是“伟大”的真见解。

一个自然人必定会爱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孝养父母。

世上许多伟大的老师,他们的人格似乎较学识更有影响力。当我们想到苏格拉底或圣·法兰西斯或阿希西,并非因为他们写任何的巨著,而是他们流传下来对后世巨大的影响。孔子的情操与苏格拉底非常相像,而柏拉图对后者的敬爱与崇敬就是苏格拉底人格与思想的影响力之明证。

人类能梦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同样重要的是有时能嘲笑一下自己的梦想。

写作技巧之与文学正如教条之与教会——都是一些琐屑的心灵所注重的琐碎事物。如果人们能用诗意的眼光来看人生,也许就会把人生中的落日时期视为最快乐的时期。他不但不会竭力延迟老年的到来,反而会积极地盼望它来临,并使这段时光成为他生活中最美好,最快乐的一段。

我认为智慧是在于明确地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例如,我们不是神——以及一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换言之,智慧包括:对生活的智慧和常识。

毕竟我们必须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因此我们的哲学应该是关于这个世界而不是关于天堂的。

当母亲阻止小孩子吮手指头时,这个小孩就开始领略人生悲哀的滋味了。

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我的话》这样大家都好。

彻悟与痛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稀罕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林语堂《吾国吾民》

倘无幽默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林语堂《一夕话》倘无女子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林语堂《金圣叹之生理学》人之渺小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林语堂《苏东坡传》

悠闲的情绪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快乐哲学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笔和锥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与古人面谈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警醒迟钝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可怜的世界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最美的时候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乘船的旅客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热情加智勇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死了三次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旷达的幽默家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刻板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想做另一个人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老年之美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不近人情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旅行家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和土壤相亲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温饱黑甜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过客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美人鱼

如果我自己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鱼(The Mermaid)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第四篇:林语堂经典语录

林语堂经典语录

1、享受悠闲的生活决不需要金钱。有钱的阶级不会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

2、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3、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4、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

5、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命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6、谈论到苏东坡,我们就不能避免“气”这个字。因为每个文学批评家综括苏东坡的个性,必用孟子所说的这个“气”字。“气”本是普通字,是空气,是气体,是大气,是精神,是力量,是运动,是闷在心里的恼怒。在《孟子》里,“气”是哲学的概念,类似柏格森所说的“生气勃勃”,是人格上的“元气”。使伟人和匹夫显然不同的,往往是精力元气上的差异。在孟子的哲学上,“气”是伟大的道德动力,更简单说,就是人求善、求正义的高贵精神,这种精神,人人皆有,是与生俱来的。人在世上生活下去,这个“气”可因得其陶冶营养而增长强大,亦可因消减而衰弱。

7、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8、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9、偶尔他们的船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10、幸福: 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11、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12、你只要说出你的真意,世界上似乎不会没有与你同感的人。

13、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14、生年不满百,安能为他人拭涕。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只有人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个层次,才不会为近期的忧郁而伤怀,而总是纠结其中不能释怀。还是那句话说得很好,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15、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

16、金钱能使卑下的人身败名裂,而使高尚的人胆壮心雄。

17、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18、延缓年老展长青春的第一条规矩,是避免一切情绪上的烦扰。

19、因为有这种种假文学,所以我近来不看人的文章,只看人的行径。这样把道德与文章混为一谈,似乎不合理,但是此中有个分别。创作的文学之高下为标准,但是理论的文学,却要看其人能不能言顾其行。我很看不起阮大铖之为人,但是仍可以喜欢他的燕子笺。这等于说比如我的厨子与人通奸,而他做的点心仍然可能很好吃。

20、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21、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鱼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

22、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23、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

24、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25、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驶它。

26、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27、西湖的诗情画意,非苏东坡的诗思不足以极其妙;苏东坡的诗思,非遇西湖的诗情画意不足以尽其才。一个城市,能得诗人发现其生活上复杂的地方性,并不容易;而诗人能在寥寥四行诗句中表现此地的精粹、气象、美丽,也颇不简单。

28、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生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29、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30、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31、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32、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33、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34、爸爸常常告诉我,他曾亲眼看见多少贫穷之家兴起来,多少富贵之家衰下去,他告诉我说,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依赖着金钱,人应当享受财富,也要随时准备失去了财富时应当怎么过日子。

35、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36、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

37、苏东坡说:“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这是孟子对孔夫子参政态度的概要结语。

38、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应用之便可成天地间至文。

39、此处,高在山巅,天与地互相接触,风与云交互鼓荡,阴阳雌雄之气,获得会合凝聚,是以“巫山云雨”一词,至今还留为男女交欢之称。

40、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他怎样利用余暇时光就可以了

41、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www.xiexiebang.com)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42、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43、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44、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45、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

46、生活所需的一切不贵豪华,贵简洁;不贵富丽,贵高雅;不贵昂贵,贵合适。

47、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48、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

49、人生的大骗子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名、利、权。

50、苏东坡是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但构成人生的往往是许多小事,大事则少而经久不见

51、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第五篇:林语堂读后感

最近赶在过年前把《林语堂传》粗略的看完了,为什么说是粗略的看完了呢,倒不是我没有认真去看,而是因为书中摘录了林语堂不少文章,然而由于自己国学功底太浅,有些实在看不懂,只好略去。但还是有一些感想的,为了怕时间长了忘记,特在大年初一大晚上记录下来。

以前只是依稀对林语堂有些印象,知道他是个作家(呵呵,实在是太依稀的印象了),知道他的《京华烟云》,其他就基本没有了解了,在这个学期的新东方课程里,一个留学回来教我们写作的女老师向我们硬荐他,说学英语固然重要,但一定不能忘记国学的研习,否则你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时就会言之无物,就会露怯,因为人毕竟对他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如果你不了解中国的书法、国画、诗等等,就算你的英语再出色,也没有用处,语言就是用来传播文化的工具。

林语堂就是这样一位贯通中西的大家,用他的自评就是“两脚踏东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他早年爱读书,上过私塾,也上新式学堂,几乎将上海圣约翰大学图书馆的所有藏书都读了一遍,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和英语水平,之后他在美国旅居创作英文作品三十多年,大多是用美国人可以理解的语言介绍中国文化,比较有名的有《吾国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和《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fe),出版后曾长居美国畅销书榜首。好多美国人当时对中国的好感就是从林语堂的书中获得的。孔孟庄的智慧同样吸引着美国人,赏花品茗似地与自然共生的生活哲学给注重现实利益的美国人仿佛打了一针静心剂,据说当时好多美国妇女都以《生活的艺术》以生活准则,足见林语堂语言的功底和力量,更准确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我不由得就联想到中国软实力(或树立国家形象)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在美国开播的《中国国家形象片》,说实话,拍的不错,很大气,但总觉得文化的魅力没有太体现出来,而且正如美国媒体所说,一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其拍几个宣传片,不如这个国家的大企业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来得实在和扎实。宣传片可能很能勾起中国人共鸣,但美国人想要了解的是这些吗?不知导演有没有考虑。既然中国强大了,文化外交的需求增强了,那么时代就呼唤像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的人才,能够熟悉传播受众的文化,热爱并了解自己的文化,更高一更层次,找到自己文化中特有的又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比如孔子的“仁”,老子的“道”。现在中国还在四处建设孔子学院,但愿它不要变成一个汉语培训机构,但愿其中的老师能够吟古诗、会书法、向林语堂一样饱学中国传统哲学。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国学方面是不够重视的,有时太偏重于学习外语了,语文课高中时,有很大一部分精力去应付考试了,好不容易进入大学,进入大二便没有了语文课,就是在大一上《大学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时,也是马马虎虎。我就记得,在备考《中国传统文化》时,读教材,才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确实还有不少东西很有意思,但我们却不知道。甚至于许多老外知道的中国文化,我们也不甚了解(比如凝聚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二十四节气”还记得吗?),而在这方面台湾做得很好,中华民族的许多好品质他们还保留着,而且与现代的生活习惯有机结合,很值得我们借鉴(这个有时从台湾综艺节目都能看出来,主持人动不动就会蹦出几句成语来)。

有人会说,钱钟书也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啊,不错,但钱似乎更侧重于将国外的东西介绍到中国来,在向外传播方面,成绩是比不上林语堂的,但长久以来,林语堂的作品一直未引起大陆人的重视(这个从我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就可看出,别的作家都是好几套,旧了就会更新,而林语堂的书只有一套,而且已经很旧很旧了),也许是因为他与国民党、台湾、蒋氏夫妇走得太近了,引起了大陆政府的反感,或许这也是我为什么对林语堂不熟悉的原因之一吧。(当然,主要是自己才疏学浅,呵呵),真的希望外宣部门或者致力于树立中国文明古国良好形象的人对他的作品多加关注。

开学打算去买一本《吾国吾民》读读,最好是中英对照的那种。

下载林语堂的吸烟宣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语堂的吸烟宣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林语堂语录(精选42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42篇《林语堂语录》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林语堂语录林语堂语录【50句】1、女人有一种较男人优越的常识,因此在任何意......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人生不过如此》----林语堂 悲剧的戏剧人生观,把沉重的肉身转为轻灵的舞者,悲剧与沉重被误导化解人生就是风行水上,下面是旋涡激流,风仍逍遥自在。 科学是对生命的好奇的欣赏,宗......

    《林语堂传》读后感

    读《林语堂传》有感 林语堂,我对他最初的印象是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是《京华烟云》的作者。 他或许离我们有些有远,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认识他,他所写自传的语言也并不十分华丽,常人很......

    英文学习法_林语堂

    英文学习法----林语堂 方法1.目标 英文是活的语言,现代通用的语言。凡是学习英文的人务必认定这个目标,学习现代通行活用的英语。这个目标认定,方法才不会错误。若把英文看作......

    林语堂研究概况(大全)

    林语堂研究概况福建漳州作为林语堂的故乡,在推广林语堂学术文化研究方面有不少举措,先后成立了漳州芗城林语堂研究会及漳州平和林语堂研究会。漳州市还将在近期召开林语堂国际......

    林语堂经典语录(含5篇)

    林语堂经典语录 人物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1895年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

    林语堂文献综述

    论林语堂的儒、释、道精神 文献综述 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 B0801 1312080121 司萍 前言 关于林语堂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有很多学者作过论述, 林语堂认为儒、释、道各有所长,其......

    浅析林语堂 翻译论文

    浅析林语堂的英语翻译理论及作品 学号:1***162 班级:09级护理本科姓名:周洁 摘要: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但其翻译家的声名却并不彰显,而后人对其译论的梳理仍欠全面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