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理论考核作业
论文一:
(1)教师职业道德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针对材料事例所反映的教师最突出的师德品质和师德规范实践,结合你对材料中教师师德状况的感受和评价,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按时完成并提交。
材料:有的老师不愿批评教育学生,担心得罪家长;有的老师往往特别喜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则严厉批评和教训,甚至有时打骂学生;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桂贤娣,30年来她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她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智慧践行着一个小学教师激活学生心灵、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事业。她在小学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因生给爱十法”的经验和体会: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关爱学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
郝金亮
作为一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育人,名为教书实为育人,教师的品德修养,行为作风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师,我们除了爱国守法、坚持终身学习、认真细致工作外,还应该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虽然在我个人及周围同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未出现这种虐待、体罚、恐吓学生的现象,但我们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平凡人,有功有过,不可能万无一失,我们可能无意识中感动一位学生,扭转他的学习态度甚至人生价值观,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就对某个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伤害,让她破罐子破摔。
/ 7
在教学中,我从来没有因学生的家境、相貌、现有成绩、学习状态、个性修养等因素而对他别差别对待,一直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对待每个同学,虽然不可能面面俱到、绝对公平,但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位同学,特别是给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和鼓励。此外,在学生犯错误或屡教不改时,我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有时可能因为年轻气盛比较严厉,但绝对就事论事,不会因为一件事就否定或放弃某个学生,在我眼中,常犯错误的学生是更需要老师帮助的孩子,这一段打架早恋、桀骜不驯、跌跌撞撞、不知天高地厚的岁月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对待他们,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有爱心、有信心,通过不断地雕琢修正助其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尽可能让他们品学兼优,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或者至少,我们应该让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有能力养家糊口,从平凡简单的生活中体味幸福。当然,这不是仅凭一位教师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但每一位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每位人民教师都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一个灿烂的身影,同时在自己的个人发展中留下一抹芬芳。
当前,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比如有的老师不愿批评教育学生,担心得罪家长;有的老师往往特别喜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则严厉批评和教训,甚至有时打骂学生;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桂贤娣,30年来她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在小学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因生给爱十法”的经验和体会。对此,我认真阅读并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相关师德师风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师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师魂是教师的道德观念,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的外在体现。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与师魂密切相关。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也提出“教者必以正”,自己“身不行道”就不能教育别人。作为教师自身应对师徳有较深刻的认识,才能在实践
/ 7
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徳素养。
首先,要爱岗敬业。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要善于学习,学会反思。
要认真向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教师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革命前辈、英雄和优秀教师都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默默地无私奉献,他们不涂名利地位,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民族和人民谋利益,有时候甚至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工作中他们忠于职守,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艰难险阻,善于战胜困难,敢于攀登高峰。这些高贵的品质都是提高我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榜样,值得我们认真地学习,这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还能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还要善于从教育对象中吸取营养并进行反思。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窥视下,学生是喜欢评论老师的,也经常把教师的言行加以对照、比较,看看教师的言行是否一致,表里是否如一,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检查自己,审视自己,寻找自己在思想、工作和行为上的不足,并努力加以改进。同时,学生朴实、善良,有一颗纯洁的童心,与他们接触会发现许多道德品质上的闪光点,比如: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见义勇为等等。所以
/ 7
在学生身上有许多可贵的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主动到学生去,利用课余时间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娱乐、一起谈心,多看、多听、多观察,从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声和对自己品德行为的评判,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注意听取学生的批评、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诚恳、主动、虚心地想学生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再次,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标杆。
最后,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周恩来同志曾经也始终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立场。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民族发展的希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之,要当好一名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既要做好学生知识的引路人,更要当好学生思想品质的造就者和领导者。
论文二:
(2)教育政策法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结合相关教育政策法规、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并表达你对材料中教师言行和做法的认识和评价,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按时完成并提交。
材料:XX小学某数学老师经常使用“什么玩意”、“垃圾”、“蠢猪”等一类语言教训和批评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他有时通过击打、踹学生用品等方式来出气;当有关领导根据学生家长反映找他核实情况并对其批评教育时,这位老师认为自己这样做都是为学生好,“有些学生表现实在太差了,我又没有打骂
/ 7
他们”......教师违法行为原因分析及建议
郝金亮
材料中所陈述的数学老师用“什么玩意”、“垃圾”、“蠢猪”等语言评价学生包括击打、踹学生用品等行为都是不合法的。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只是像这位数学老师一样,现实中许多老师都打着为学生好的旗号在有意无意中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了学生的心灵或损害了学生的权益,那么教师常见的违法行为都有哪些呢?
1.变相体罚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相关政策的提出和落实,体罚学生比如抽学生耳光、踢打学生的现象已经非常少见了,但变相体罚却非常常见,比如当遇到学生上课说话、不交作业、扰乱课堂秩序、迟到早退、不遵守相关的学校规章制度、顶撞老师等情况时,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就可能让学生站到教室门外,或者数十遍地抄写相关内容。
2.侮辱、歧视学生
当有些教师碰到个别学生答不到自己预期的要求或犯错误时,便会像材料中那位数学老师一样用“笨蛋”、“蠢猪”、“傻瓜”等词语来形容学生,甚至有时会连带波及学生的家人。有些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仅凭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决定对待学生的方式,比如我认识的一位教师喜欢男学生却特别讨厌女学生,对女学生的态度非常恶劣,当男孩子放错时可能轻描淡写就过去了,而当女孩子犯了同样的错误时,便恶语相向,直到骂到学生哭才肯罢休。
3.侵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当学生上课捣乱或不完成作业时,教师可能会罚学生在教室外面或办公室思过,有时甚至一天都必须在教室外罚站,放学也不得离开。还有些学校组织的活动,个别老师为了班级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便只允许成绩好或自己喜欢的学生参加,肆意地剥夺了其他学生的权利。
/ 7
4.滥收钱款
有些班级为了对学生形成约束力,便有明文的罚款规定,比如迟到一次罚多钱,旷课一节罚多钱等,大多数老师将罚款所得的钱作为班费,供学生后期活动用,但个别教师会中饱私囊。还有些教师,当学生犯了个小错误便不依不挠,除非家长用红包或礼品才肯罢休,甚至学生调个座位也必须要给红包。
究其原因,教师会出现上述不正确行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法制宣传不到位。学校和教师可能没有非常有效地接触、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因为不懂法才会违法,基于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发放相关宣传手册,在学校组织相关的普法活动来实现。
其次,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有古训“棍棒底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一些家长来给学生报到或开家长会时,便当着学生的面给教师叮咛“一定要管严些,该批评就批评,该打就打”。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要规范教师的不良言行,减少以至杜绝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严于律己,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理解学生,善待学生,不歧视和放弃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自觉、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一方面,要加强意志品质的磨炼,提高自控能力,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急躁情绪,始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要努力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攀登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技巧的顶峰——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以实现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其次,要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学生。
教师不良评价语言的形成固然与其自身修养有关,但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敏锐细致的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内心世界,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语言评价来影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她)的诚挚的爱,从而引导其健康地学习和生活。
/ 7
最后,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和道德性。
语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交流工具,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马卡连柯不止一次地说过:必须使未来的教师养成善于同学生说话的能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承认:善于清楚地、有说明力地发表自己的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品质之一。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也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富于感情、充满真情,学生才爱听、喜欢听,进而“亲其师,信其道”,收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对语言的研究和表达,使我们的语言摒弃低级、粗俗,更富有艺术性、感染力,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在强调素质教育和依法治教的今天,我们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不良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伤害,自觉地加强多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既简单明规范,有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新世纪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 7
第二篇:研究生政治理论作业(精选)
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的重大意义。
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的理论来自于好几百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国家的建设中国人没有前人的经验,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实践摸索总结,虽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短短的立国时间里却走了不少弯路,即使是成绩斐然的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也认识到必须准确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证明人的思维具有客观真理性。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建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现在的习近平主席30多年来一如既往的改革,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逐渐认识到经济与思想理论并重,再到现在全面深化改革都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者都重视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改革是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邓小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与时俱进, 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认识。邓小平是一位具有极其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领导者,他一生的活动领域涉及党、政、军以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而且一直是处理全局的领导者。他把实践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导人们的实践。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以实践为标注,紧抓前人改革成功的实践理论经验,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都说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只有如此,实践认识实践,才能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变成指导实践的理论。
2.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的理解。
答:合理的或合乎理性的,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合乎历史必然性的,合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发展趋势的,合乎辩证发展的。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黑格尔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使保守派感到欣喜若狂,而使激进派感到愤怒,因为黑格尔并没有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结论,这是黑格尔的保守性,但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要得出这样的革命性结论,这是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其实,黑格尔用保守性的话语说出了非常革命性的结论。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性(保守性与革命性),与德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反映。因此,我们从黑格尔给出的结论作为前提条件,就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凡是合理的都具有历史必然性,都是要变成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即使是现实当中我们认为它不合理的,也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2)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如果现实的东西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它就是要灭亡的。这告诉我们,对于现实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东西,要相信它终有一天是要灭亡的。(3)黑格尔的保守性却得出现存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要变化的。也就是说,现实的合理的东西即使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终有一天会丧失其历史必然性,变为不合理的东西,矛盾的一方走到它对立的一方,即合理的转化为不合理的,然后不合理的也是必然要灭亡的。(4)现实的一切,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也就是万事万物没有不变化发展的。这个推论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表述了以下基本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马克思前瞻智慧得出来许多划时代的思想!马克思为了清楚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开创性的提出唯物史观,客观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在《序言》中,马克思深刻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总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但同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又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马克思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规律,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革命的物质根源,论证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3)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在《序言》中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客观进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与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合乎规律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4)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
4.根据《费尔巴哈论》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要把它误解为基本内核+合理内核。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二章第九段揭示:黑格尔哲学基础的“绝对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上帝”的代名词;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此外并不存在任何精神世界;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物质是本原,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在于阐明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要准确把握《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区别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实质。
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认为物质具有可感知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含义指自然界和历史的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和可改造性。这是辩证思维的结论,即从个别与一般的对立统一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确定物质的。“在黑格尔那里 ,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世界的发展“只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即发展的本体是精神。马克思哲学认为“概念的辩证法„„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 ,即发展本体是物质世界。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宣布发展有终点,即绝对概念的运动“直到绝对概念终于在黑格尔哲学中又完全地达到自身为止。”所以,黑格尔的发展观(宇宙观)是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形而上学发展观中的一个辩证观点和方法,它被“过分茂密”的体系“闷死”,是不彻底的,“这个方法在黑格尔的形式中是无用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发展观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唯物辩证性质是彻底的,它是有用的。合理内核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并不是拿过来就行了,而是“扬弃”,即根本否定它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质的规定性,吸取其辩证观点方法作为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材料。
可见,马克思哲学是新世界观,与基本内核、合理内核有本质区别。同时,马克思哲学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思维方式的变革,根本区别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和一切旧哲学,成为哲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5.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答: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 这两对矛盾是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展开,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基本结构的三大领域,规定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第二,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这两对矛盾的交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第三, 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基础。第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联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因此,把握了社会基本矛盾,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普遍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是利用理论,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论是处于改革的哪个阶段,我国领导阶层都牢牢抓住生产力这一根本。反过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往复过程,是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的过程,是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不断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递进,形成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有矛盾,导致我国在发展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而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经过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事实证明这点。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第三篇: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政治理论考核
政治理论考核
1、教师职业道德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并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针对材料事例所反映的教师最突出的师德品质和师德规范实践,结合你对材料中教师师德状况的感受和评价,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按时完成并提交。
材料: 有的老师不愿批评教育学生,担心得罪家长;有的老师往往特别喜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则严厉批评和教训,甚至有时打骂学生;作为从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成长起来的优秀教师桂贤娣,30年来她用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孜孜不倦地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她在平凡的工作中用智慧践行着一个小学教师激活学生心灵、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事业。她在小学班主任和语文老师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因生给爱十法”的经验和体会:体弱生爱在关心、残疾生爱在得体、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是丈量教师人格符号的刻度尺,是引导学生成长的路标。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总书记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我们作为刚刚踏上这个岗位的青年教师,更应该脚踏实地、志存高远、做教育的追梦人。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指出,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指导,不能因为怕担责任,怕得罪家长就采取不作为的方式。要学习桂贤娣,用满腔热情和爱心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教师的职业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渺小而又伟大。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才能在照亮别人的同时,充实自我。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认可了,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自立自强,无怨无悔。教师只有把工作当成一门事业,才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才能达到献身的境界。因此,爱岗敬业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履行教书育人工作的原动力,献身教育是一个教师的最高人生境界。年仅31岁的滑县万古镇一中初二(3)班班主任杜继红老师,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眷恋,永远地倒在了她那间办公室兼宿舍的屋子里;在没有随风飘扬的红旗,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只有三间破旧的瓦房“点缀”在村旁的地方,却有湖北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村教师胡安梅的身影。杜继红、胡安梅是一位教师、是一个人、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他们弯腰曲膝,让他们的学生踏着肩膀向上攀;他们生活清贫,孤灯夜下,固守自己的“责任田”;他们始终默默无闻,不求轰轰烈烈的生命,不求他们人的回报,内心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学生们会飞的那一刻,正所谓:他放飞的是希望,洒下的泪滴。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内涵。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同时又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甘肃省马峡镇苍沟小学教师刘霞,秉承学高、身正、勤耕的师德理念,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如痴如醉,辛勤耕耘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 20年山村教育,独掌一盏智慧的明灯,照亮了山村孩子蒙昧的心。三尺讲台,见证了她永不褪色的承诺!琅琅读书声,是她绽放的最美丽的笑颜!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立足根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已经不是“你讲我听,你说我服”的一代,他们的思维活跃,有个人见解,有极强的叛逆意识,他们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对那些人云亦云,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教师往往不亲其身,不信其道。因此,在工作中我把“不念叨三遍‘别误人子弟’,不跨进校门;不反问三次‘我搞清楚了吗’,不走进课堂”当作自己工作的信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丝白鬓育新人,丹心碧血铸师魂”的人生信条。所以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律己”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更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时代发展。传统的师德对教师的要求一般包括:教师要为人师表,有爱心、讲奉献、品德高尚、热爱科学、热爱学生,要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要甘为人梯,能甘守清贫。但作为新世纪的教师,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师德建设要注入新的内容,要有新的发展,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新时期新的师德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师,不能满足所谓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蜡烛精神,不能只满足于做一名教书匠。而是要把教育工作当作教育科研工作,不断有所创新。要做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既要做蜡烛,也要做太阳,在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同时,也要展现自己的光彩。新时期的教师要博学多闻,求真务实,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这是时代对师德的要求,是所有人民的共同愿望。
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提高升华。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新世纪要求教育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时刻,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勇于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改革上努力实践,积极参与学科及课程改革实践,每一名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工作中,我时刻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牢记传承美德,拥抱温暖是我的理想;挥洒热情,奉献青春是我的志向;撒播希望,收获桃李是我的期盼;爱岗敬业,铸造师魂是我永远的目标!任凭岁月更迭,沧海桑田;任凭青春流逝,面容憔悴,我将无悔守望心中那盏永恒之灯,铸不朽之师魂,传纯朴之师风!
2、教育政策法规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结合相关教育政策法规、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并表达你对材料中教师言行和做法的认识和评价,写一篇1500—2000字的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觉遵守学术道德,按时完成并提交。
材料:XX小学某数学老师经常使用“什么玩意”、“垃圾”、“蠢猪”等一类语言教训和批评学习成绩不好或调皮捣乱的学生,他有时通过击打、踹学生用品等方式来出气;当有关领导根据学生家长反映找他核实情况并对其批评教育时,这位老师认为自己这样做都是为学生好,“有些学生表现实在太差了,我又没有打骂他们”......依法执教
用爱教育
爱是教师的第一人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用爱滋润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教.老师一句温暖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但是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像材料中的数学老师那样侮辱、体罚学生的的老师有许多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什么过错,反而觉得自己是为学生好,殊不知用这种不正确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让一个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乃至改变他的一生。我国教育法严格规定,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歧视侮辱学生、侵犯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等各类违法行为,而有的教师法律意识淡薄,经常有一些违规的行为,归根结底是没有用心对待学生,不懂得用爱来教育;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法执教.自从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培训读本后,我对于教师应该怎样依法执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第一条就是爱国守法。其中“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依法执教的理论根据。
“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即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给学生、家长、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这些行为不仅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伤害了学生的健康心灵,而且使教师自己也在埋怨、指责、愤怒中受到伤害。而且还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影响、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教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想,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知法、守法,树立良好的师德,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一定会融洽、和谐的。
“学生”,顾名思义,学习生的东西,这是是一个成长的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可塑性,他们这个年龄不犯点错误,可以说不正常。重要的是他们犯了错误之后,我们教育工作者怎样来教育管理的问题。我们在教育惩罚的时候就应该恪守教育法律法规的底线,不能过度。
四川宜宾县柳嘉镇下山村小学1990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德育先进单位”,当时的校长张玲芳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张老师做学生思想工作很有一套。她在学生工作中非常注重换位思考。学生小彭,曾两次留级,有小偷小摸行为,动不动就打架。家长对他丧失了信心。但张老师分析后认为:小彭自尊心很强,打架多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发生;尽管成绩差,但每次作业都坚持完成;他热爱劳动,能吃苦,这些是他身上的闪光点。张老师抓住这些教育他如何从父母严厉的教诲中理解长辈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如何从老师的严格要求中领会老师的殷切期望;如何从与同学的交往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张老师还及时把他的进步告诉家长,介绍给同学,使他感到成长的快乐,渐渐地他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张老师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示范。试想,如果就小彭的现状,可能很多教师都会讨厌,责骂,或者听之任之。没有张老师的换位思考,耐心教导,后果可想而知。
老师批评、惩罚学生,大多是为了学生好,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可是在批评惩罚学生时,往往会出现个别差异所带来的顶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况。这样便有可能出现教师粗暴的对学生实施更强制、更强烈的惩罚,导致惩罚过度。但如果教师一直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时时都站在孩子家长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错误,那么批评话语就不会那样尖酸刻薄,惩罚方式就不会那么过激。
对违纪学生适度的批评与惩罚是必要的。它犹如对树木成长的剪枝过程,它可以促使学生在适度的批评与惩罚过程中认识错误,进而规范自身行为,促使其健康成长。但是必须要把握教育法律法规的底线——度。
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仅有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我对教育事业的爱却是深刻且热烈的。教师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劳动的对象是生动活泼的孩子们。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关心学生更多的方面,不传播损害学生身心的思想,不挖苦、讽刺、打骂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把我们所有的爱献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在爱中成长,用爱心感召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按照依法执教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在最合适的时机采取最恰当的方式。不单单着眼于学生的成绩,不单纯以分数的高低评判学生,不戴有色眼镜看学生。了解学生的意愿及接受程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依据,规范自己的语言及行为,依法执教,从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优秀榜样,让我教授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政治理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2、1847年,他们把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
4、列宁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6、政治经济学与人的本质的揭示
7、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
8、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9、“两个必然”思想的提出
10、无产阶级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11、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1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3、帝国主义的经济特征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本质
15、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
16、帝国主义时代的殖民地核民族和解放运动理论
17、从哲学高度提出了物质的定义
18、阐述马克思主义的时间观辨析题
19、阐述唯物辩证发的基本思想
20、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
2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22、?
2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想
24、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党建设
25、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呢?
26、新民主主义社会
27、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28、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9、如何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30、为什么当时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1、为什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32、党的组织建设
33、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4、为什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35、思想者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36、为什么说政党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37、革命和建设的若干政策策略原则
38、“三个世界”的理论
3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 40、实事求是
41、坚持实事求是,为什么必须始终贯彻唯物辩证法
42、坚持实事求是,为什么需要科学的方法
43、群众路线内容
44、如何独立自主
45、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基础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小题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48、宗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49、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探索和回答 50、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52、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要自觉实现“三个解放”
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54、为什么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5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56、解放和发展生产历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5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58、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论断有两层基本涵义
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 6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6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必须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重大关系 63、“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
6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65、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有哪些
66、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辨析 67、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68、为什么社会主义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辨析 6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70、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71、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72、为什么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73、如何立足中国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4、为什么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75、依法治国需要处理好的若干重大关系有哪些 76、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77、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78、发展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
79、为什么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80、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81、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82、如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
83、为什么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4、为什么说和谐社会建设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85、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86、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87、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 89、新社会阶段指什么
90、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91、坚持“四个尊重”在本质上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92、如何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93、如何巩固和扩大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 94、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95、“一国两制”是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形式如何理解 96、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97、“和谐世界”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98、为什么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99、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一下四个重大现实问
5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道路,题
第五篇:政治理论 .do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内容,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