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间与快乐
时间与快乐
——读《和时间赛跑》有感
义乌市实验小学三(7)班
吴哲涵
读了《和时间赛跑》一文,我的感受很多,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懂得和时间赛跑,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和快乐!
刚开学时,每天放学回家,我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做作业,而是吃零食,看漫画,玩游戏。外婆总在我耳边催促“快点写作业”,可我却当作耳边风,她转身一走我又玩了起来。晚上,大人们都出去散步了,我却只能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等我做好作业,却已到了睡觉的时间。哎,谁叫我之前把做作业的时间都浪费了呢?
不过,现在的我可不一样。一回家,我二话不说坐到书房写作业,啊,原来作业并不像平时想的那么多!等到爸爸妈妈下班回家时,我的作业都已经写完,看着他们的笑容,我觉得好开心。饭后,我便跟家人开开心心地去公园散步。啊!这种轻松的感觉真好!
是啊,只要你懂得珍惜时间,敢于与时间赛跑,你就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第二篇:匀一点时间给快乐
匀一点时间给快乐
摘要:当你焦虑而忙乱地度过你的一天,这一天对你而言就像是一份没有打开的礼物,就那样被扔掉了。生活并不是一场赛跑,不妨适当放慢脚步。在生命之歌结束以前,用心来聆听这段生活的乐章。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不断推脱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的事情,只因这些事情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不在他们的日程安排表中,或者他么压根不知道这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事情,也或者是他们刻板到不能跳出既定的生活常规。
某天,我不由想起泰坦尼克号毁灭之前的那个夜晚,女人们还在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放弃享用餐后甜点。从那时起,我开始尽量使自己在处世上变得更灵活些。
到底有多少主妇,她们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都化好了,而丈夫却突然提议出去吃晚餐,于是她最终放弃在家里吃饭?
有多少次,你的孩子们走过来想跟你谈谈,你却正兴致勃勃地看电视智力问答节目,于是他只好沮丧地一个人度过孤独的童年?
我都数不过来曾经给我姐姐打过多少次电话说:“半小时后一起出来吃个午饭怎么样?”她总会结结巴巴地说,“我去不了。我衣服都在外边晾着呢。我头发也该洗了。我希望昨天就能知道你这个安排,要不我今天就不会那么晚才吃早餐了。而且天看上去要下雨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她那句:“要知道今天才是周一。”她在几年前就去世了。可直到她去世我们也不曾在一起吃过午餐。
由于我们往生活中填塞了那么多琐碎而不重要的东西,事实上我们正倾向于把时间都安排给令我们头疼的事情,而挤掉了本来属于快乐的时间。
我们总是这样想——
当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后,我们会回去探望我们的祖父母;等我们把客厅的那块旧地毯换掉后,我们会去休闲一番的;等我们另外两个孩子也都上完大学,我们会再去度一次蜜月……
生命随着我们逐渐变老在慢慢加速消逝。日子越过越少,而我们对自己所列的承诺却越攒越多。每天早晨我们醒来,对生命所表示的不过是例行的不断祷告,“我将如何如何。”“我计划如何如何。”以及“总有一天我会的,当所有事情都安定些的时候。”
我有个“只争朝夕”的朋友,任何人打电话给她,她都总有空和朋友们一起冒险、旅行。她还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她对生活所持的那分热情极具感染力,你只消跟她谈上五分钟,便会情愿把你的脚换成一双滑轮,索性去蹦极而不坐电梯。
我的双唇都已经十年没碰过冰激凌了。其实我很爱吃冰激凌,只是我一勺一勺细细品味的同时,那玩意儿也可能直接作用于我脆弱的肠胃,损害了我的消化功能。于是,我选择放弃。前几天,我终于停下车买了块儿三明治夹心冰激凌。那时候我觉得,即使我的车在回家的路上撞上冰山,我也死而无憾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继续享受你的生活,做些你“想”做的事,而不是那些什么你“应该”做的。如果你很快就会死去,而且只能再打一个电话,那么你会打给谁并说些什么呢?想到那些,你现在又为何等待呢?
你注视过在旋转木马上玩耍的孩童吗?你聆听过雨滴轻落的声音吗?你追随过飘忽飞舞的蝴蝶吗?你凝视过落日的余晖吗?你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度日吗?当你问声“你好吗?”你可听到了回答?
当一天完结的时候,你是否躺在床上脑子里还装着明天要做的家务?在孩子提出某个愿望的时候,你是否以一句“这事我们明天再做”来打发他,却在匆忙中忽略了他的感受?你是否曾跟好朋友失去了联系,让一段真挚的友谊遗憾地画上了休止符?为何不尝试着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当你焦虑而忙乱地度过你的一天,这一天对你而言就像是一份没有打开的礼物,就那样被扔掉了。生活并不是一场赛跑,不妨适当放慢脚步。在生命之歌结束以前,用心来聆听这段生活的乐章。
第三篇:匀一点时间给快乐
匀一点时间给快乐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不断推脱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事情,只因这些事情从来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不在他们的日程安排表中,或者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些能给他带来快乐的事情,也或者是他们刻板到不能跳出既定的生活常规。
某天,我不由想起泰坦尼克号毁灭之前的那个夜晚,女人们还在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放弃享用餐后甜点。从那时起,我开始尽量使自己在处世上变得更灵活些。
到底有多少主妇,她们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都化好了,而丈夫却突然提议出去吃晚餐,于是她最终放弃在家里吃饭?
有多少次,你的孩子们走过来想跟你谈谈,你却正兴致勃勃地看电视智力问答节目,于是他只好沮丧地一个人度过孤独的童年?
我都数不过来曾经给我姐姐打过多少次电话说:“半小时后一起出来吃个午饭怎么样?”她总会结结巴巴地说,“我去不了。我衣服都在外边晾着呢。我头发也该洗了。我希望昨天就能知道你这个安排,要不我今天就不会那么晚才吃早餐了。而且天看上去要下雨了。”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她那句:“要知道今天才是周一。”她在几年前就去世了。可直到她去世我们也不曾在一起吃过午餐。
由于我们往生活中填塞了那么多琐碎而不重要的东西,事实上我们正倾向于把时间都安排给令我们头疼的事情,而挤掉了本来属于快乐的时间。
我们总是这样想——
当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后,我们会回去探望我们的祖父母;等我们把客厅的那块旧地毯换掉后,我们会去休闲一番的;等我们另外两个孩子也都上完大学,我们会再去度一次蜜月„„
生命随着我们逐渐变老在慢慢加速消逝。日子越过越少,而我们对自己所列的承诺却越攒越多。每天早晨我们醒来,对生命所表示的不过是例行的不断祷告,“我将如何如何。”“我计划如何如何。”以及“总有一天我会的,当所有事情都安定些的时候。”
我有个“只争朝夕”的朋友,任何人打电话给她,她都总有空和朋友们一起冒险、旅行。她还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她对生活所持的那分热情极具感染力,你只消跟她谈上五分钟,便会情愿把你的脚换成一双滑轮,索性去蹦极而不坐电梯。
我的双唇都已经十年没碰过冰激凌了。其实我很爱吃冰激凌,只是我一勺一勺细细品味的同时,那玩意儿也可能直接作用于我脆弱的肠胃,损害了我的消化功能。于是,我选择放弃。前几天,我终于停下车买了块儿三明治夹心冰激凌。那时候我觉得,即使我的车在回家的路上撞上冰山,我也死而无憾了。
所以,从现在开始,请继续享受你的生活,做些你“想”做的事,而不是那些什么你“应该”做的。如果你很快就会死去,而且只能再打一个电话,那么你会打给谁并说些什么呢?想到那些,你现在又为何等待呢?
你注视过在旋转木马上玩耍的孩童吗?你聆听过雨滴轻落的声音吗?你追随过飘忽飞舞的蝴蝶吗?你凝视过落日的余晖吗?你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度日吗?当你问声“你好吗?”你可听到了回答?
当一天完结的时候,你是否躺在床上脑子里还装着明天要做的家务?在孩子提出某个愿望的时候,你是否以一句“这事我们明天再做”来打发他,却在匆忙中忽略了他的感受?你是否曾跟好朋友失去了联系,让一段真挚的友谊遗憾地画上了休止符?为何不尝试着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当你焦虑而忙乱地度过你的一天,这一天对你而言就像是一份没有打开的礼物,就那样被扔掉了。生活并不是一场赛跑。不妨适当放慢脚步。在生命之歌结束以前,用心来聆听这段生活的乐章。
第四篇: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3)在具体情境中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12月份的月历(大一张,小的按组一组一张;带有四个集合圈的纸,每组一张;),小黑板(抄写例题)与合作要求,带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啊,我想在你们班来个小调查,同学们能帮我吗?星期六与星期天能与爸爸妈妈在一起度周末的请举手(学生举手),你们真的幸福。说说你为什么不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周末?(学生回答)我们学校有位同学叫飞飞,他也不能在周末常和爸妈在一起,你知道为什么吗?猜一猜。(可能是他爸爸妈妈太忙,周末还要工作;可能是„„)
师:你们的想法可真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表,你们就知道了。(出示例题与日历)师:看到了这些资料,你们得到了什么信息?能告诉老师吗?(学生畅所欲言,重点要理清题目的意思,如“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我班有位小朋友飞飞想和爸爸妈妈在元旦来临之际一起来华桥的外婆家去看外婆和他的表哥、表妹们。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汽车售票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飞飞是学生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飞飞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华桥来看望外婆和这里的小朋友呢?看来时间与数学还真有联系,板书课题:时间与数学。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出示例题)
二、小组探究,发现规律。
1、发现单一规律(个人的规律)
师:请同学们先想想,有什么也办法。(引导学生说出又对又快的方法一:可以在日历上做上标记再看他们三人有没有相同;方法二:可以将他们的休息日记录下来,再找出相同的休息日;方法三:可以小组合作。)
师:好,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请听清要求:
1、根据他们的休息规律找出每个人的休息日。2、4人小组合作,其中3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飞飞,你扮演谁就在日历上标出谁的休息日,小组长负责监督3人作标记情况。
3、完成后,各小组选派一个汇报。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做法。生:我们用△表示爸爸的休息日、用○表示妈妈的休息日、用√表示飞飞的休息日。发现爸爸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妈妈的休息日是: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飞飞的休息日是:2、3、9、10、16、17、23、24、30、31。
师:除这些发现还有其他发现吗?其他组呢?
生1: 我发现飞飞的休息日有:6、7、13、14、20、21、27、28。
生2:我发现妈妈的休息日有: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
生3:在20、28号上有三个符号,我就知道这是他们一家人共同休息日。生4:我发现妈妈的休息日都是双号。生5:我发现爸爸休息的时候,妈妈也休息。
生6:4、8、12、16、20、24、28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的休息日。生7:我发现爸爸的休息日有:4、8、12、16、20、24、28。„„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老师可佩服你们了。(抓住现场问题,如:我发现爸爸的休息日是:4、8、12、16、20、24、28。)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将爸爸的休息日圈出来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然后同伴交流。
师: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好方法吗?(投影学生作品)生1:我是写成花瓣的样子。生2:我是用方格。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刚才你们在做的时候,老师也在做。(出示老师方法)我用 把爸爸的休息日集合起来,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称为集合圈。作为集合圈的图形很多,比如花瓣的形状、□、△、○、☆、◇等图形都可以作为集合圈。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作集合圈表示出飞飞或者妈妈的休息日。
师:老师建议同学们在选图形作集合圈时,一是自己喜欢的图形、二是选择的图形要简洁、大方。
师:我们认识了新朋友——集合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集合圈中数有什么。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数。
生2:我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
师:(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后)你从这些数字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还发现飞飞的休息日的数字中后两个相邻的数比前一组的两个数分别多7。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公倍数等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发现三者间的规律。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飞飞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生1:我能知道飞飞和父亲的共同休息日,飞飞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2:还能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3:(抢着答)还能知道飞飞和他父母哪一天同时休息。
教师一一地把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填的方法。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把填好的图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生4:我是按十二月份的日历填的,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和√的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三角形和√,那天就是飞飞一家三口共同休息日。
生5:我是按父亲、母亲和飞飞休息日的图找出答案的。
这时教师再次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字都是双数,而且都是4的倍数。
师:(再次追问)为什么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是4的倍数而不只是2的倍数呢?
生: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休息一天都是4的倍数,而母亲的休息日是2天里休息一天,父亲的这4天里包含着2个2天,也就是说母亲休息2个休息日,才能与父亲的一个休息日相同,所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从日历中找图形的方法,从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的图中找出了父母、父子、母子以及一家三口的共同休息日。你知道飞飞在九月份的哪一天能实现与父母一起去孤儿院的愿望吗?
三、理解与运用
飞飞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知道明天就能和父母一起来到了外婆家,高兴地极了,下午一放学就往家里跑,刚到楼下正好遇到下班回来的爸爸,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爸爸,爸爸很高兴,就说:“那我们赶快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妈妈吧。”说完迈开大步就向楼上赶。从楼下到家里要上50级台阶才能到,飞飞恨不得一步到楼上,可是飞飞一次只能迈2级台阶,而爸爸一次能迈3级台阶,这时爸爸问飞飞:“我们俩人从第一级台阶开始,哪些台阶能同时踏到?”飞飞是个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找到了父子俩共同踏到的台阶,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吗?大家打开书第77页,请你们完成。同学们也和飞飞一们聪明,很了不起!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飞飞明天要来华桥,说不定还能见到他呢!下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生动开放的学习乐园,学生在轻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获得健康的发展。本片断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如在学习寻找飞飞一家的共同休息日这一内容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出做记号、一一对应、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填写集合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思维也更加活跃了。使他们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从而培养解决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上完一节课改年级的课,感觉到真的很累.一是备课累。课改年级的教学内容生活性强,实践操作多,有趣有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将教学内容理解透,还要备学生,备教具学具。这教具与学具如果不上心去备,要让课有趣有味,是真的难。二是上课累。低中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只要你一不留神,课堂就成了菜市场了。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用些强制,低年级的学生可不管你,要动的还是动,要说的还是说,非得用高帽子给他们戴不可,你说我一个大男人,天天给学生戴高帽子还真的不习惯。上了一节课,我真打心理的佩服长年教低年级与课改年级课的老师。说一句,你们真辛苦了!
第五篇:时间与数学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数学备课组
时间与数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正确填写集合图。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了解日历中包含的丰富的数学问题,初步感受数学集合的思想。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教学难点
能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时间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训练。
二次复备
填空:
(1)1年5个月=()个月
(2)29个月=()年()个月
(3)5月最后一天是()日,是第()季度。
(4)7月和8月共有()天。
(5)2000年是()年。
判断:
(1)4月、6月、9月、11月是小月,每月30天。()
(2)凡单数的月都是大月。()
(3)二月份只有28天。()
(4)7月1日是党的生日,它的前一天是6月30日。()
(5)1800年的2月有29天。()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动物园,生2接着说我们去图书大厦看书……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小朋友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孤儿院和那里的小朋友玩儿。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
二次复备
息。飞飞哪天才能和父母一起到孤儿院看望那里的小
朋友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初步尝试。
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四、小组交流,解疑释惑。
1.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
二次复备
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给
予充分的时间。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邻的两个数。
生2:我还发现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2的倍数。生3:父亲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师:为什么母亲的休息日的数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的数是4的倍数呢? 生4:因为母亲是工作1天后休息1天,一共是2天,父亲是工作3天休息1天,一共是4天,所以母亲的休息日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的倍数。
生4:母亲的休息日就是每2天里有1天休息,所以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有1天休息,4天一个循环,所以这些数都是4的倍数。师:(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后)你从这些数字中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还发现飞飞的休息日的数字中后两个相邻的数比前一组的两个数分别多7。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有关倍数、公倍数等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飞飞这一家三口的
二次复备
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生1:我能知道飞飞和父亲的共同休息日,飞飞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
生2:还能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共同休息日。生3:(抢着答)还能知道飞飞和他父母哪一天同时休息。
教师一一地把学生所说的展示出来,然后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填的方法。
学生在组内交流后,把填好的图展示给大家看,并说说是怎样填的。
生4:我是按九月份的日历填的,同时有三角形和圆形的就是父母共同休息日;同时有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就是父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和长方形的就是母子共同休息日;同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那天就是飞飞一家三口共同休息日。
生5:我是按父亲、母亲和飞飞休息日的图找出答案的。
这时教师再次鼓励并引导学生观察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数字都是双数,而且都是4的倍数。师:(再次追问)为什么父母共同休息日中的数是4的倍数而不只是2的倍数呢? 生:父亲的休息日是4天里休息一天都是4的倍数,而母亲的休息日是2天里休息一天,父亲的这4
二次复备
天里包含着2个2天,也就是说母亲休息2个休息日,才能与父亲的一个休息日相同,所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的数都是4的倍数。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从日历中找图形的方法,从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的图中找出了父母、父子、母子以及一家三口的共同休息日。你知道飞飞在九月份的哪一天能实现与父母一起去孤儿院的愿望吗?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第79页第一题。
(1)先独立完成,提醒注意,弄清题目要求。(2)全班交流反馈。
六、拓展应用,课外延伸。出示课件:(1)先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反馈。
(3)师:观察一下,还有什么规律?如果接着走上去,父子同时踏到的台阶还可能有哪些?(4)生讨论汇报:每6级台阶他俩就会同时踏到一级,因此还有19,25,31,37,43,49。
七、畅谈收获,分享成果。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布置作业:
收集家人的身份证,你能从上面获得哪些数学信
二次复备
息?身份证号与他们的出生年月日有什么关系?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父亲: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母亲: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二次复备 奇思: 教后随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