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

时间:2019-05-14 20:0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

第一篇: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

关键词:李清照、闺怨离愁、凄婉悲愁

摘要:“愁”成为了李词中的主导情绪。本文重点从两个方面解析李词中寻常之愁背后的悲愁,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但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词,字里行间都透出一股超出常人之愁的,前期闺中生活的闲愁中含有无奈的忧愁,夫妻相思离愁中隐有难言的怨愁,后期国破家亡乡愁中更浸有凄苦的悲愁。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李清照在一个学识渊博、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她的少女时代充满着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她的词作表现出了对生活极大的热情,抒发了少女无忧无虑的欢乐情怀。她曾经在“沉醉不知归路”的情况下,仍然是“争渡、争渡”,结果“惊起一滩鸥鹭”。

作为花季女子,李清照也抒发了青春少女常有的那种无可名状的惆怅,表现了闺房少女对时光的敏感,其中寄托着淡淡的闲愁。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采用两问两答的形式,极为鲜明地表现闺房主人在“海棠依旧”的情况下所体察出来的“应是绿肥红瘦”的愁绪,“试问卷帘人”则直接表现了女词人对海棠花的殷忧之情、惴惴之心。词人意念之中“应是绿肥红瘦”,更鲜明地映射出词人心中对风雨无情、百花怎能永驻的伤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无限凄婉。

两宋时期,虽然“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不及以后朝代森严,但在当时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李清照恰恰是一位女奇子,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但因为性别的关系,只有在窗前帘内去遥望那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的仕途空间。这种矛盾隐隐地造成了李清照的无奈和烦恼。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生活,人们有很多美好的想象,从赵明诚的题像诗:“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可以看出他们恩爱、和睦的一面,所以其词中的愁,不能否认有离愁的成份,但仔细考察一下李清照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们之间也和普通人一样是有矛盾的,如《金石录后序》李清照记赵明诚临死前的情况说:“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就无意中流露了赵是蓄有姬妾的,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去证实这件事情,但以常理推之,当时赵明诚正处于长期隐居开始出仕之时,姬妾这件事是有着极大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李清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心胸再大度,也不能不担心自己的爱情被夺移。“多少事,欲说还休”。许许多多说不清道不明,却无时不在威胁着她真爱的各种因素。所以她的离愁词中蕴含着太多的伤感与无奈、哀愁与眼泪。“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在思念丈夫的离愁里,我们读到了弦外之音,体会到隐藏在深层那种难言的哀怨。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当时社会矛盾、民族危机不断激化,金兵大举南下。1127年,徽钦二帝被虏北去,北宋就此灭亡。赵构南渡,偏安于东南半壁。从建炎元年开始(1127年),李清照也经历了多年的辗转流亡生涯。

在李清照的情感领域中,家国乡愁是一个碰不得的、浸满了泪水的话题,一提及便“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人在他乡,无时无刻不怀念着故国,“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淫,点滴霖淫,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她孤苦伶仃,无时无地不在怀念着已故的丈夫和破碎的家园,“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孤雁儿》)。

“在旧时代,女子的命运主要是有三个男人决定的:父亲决定女儿的贫富贵贱;丈夫决定妻子一生的苦乐酸甜;儿子决定母亲老来的贵贱和危安„„而李清照之父的民运很坎坷,他所得到的庇护是很有限的;他与丈夫之间虽传有不少甜蜜的佳话,实情却是与其同甘者日短,共苦者时长。既无子嗣又中年丧夫遭遇国破家亡,晚年流落他乡的李清照,其命运之悲苦„„”(《李清照诗词文选评》)在她著名的《声声慢》一词中清晰可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词中的愁再也不是闺中女子的莫名闲愁,也不再是苦涩中夹着甜蜜的思念,也不是一般的家国乡愁,而是经历了大苦大难、大悲大痛之后从心底里流出的带血的悲愁。满目凄风苦雨,满地憔悴黄花,雁鸣依旧,但故园缈邈、亲人难觅。这是痛到极致的人生之愁,永难解脱的愁。这种已经不能用一个“愁”字概括与描述的心境,不再是对某一件两件事情的悲伤,包容了人世间一切的大苦大难、大悲大愁。

通过对李清照愁情词的解析,我们可以感觉到: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李清照既感受了青春少女的淡淡闲愁,更感受了一个才情少女无奈的忧伤;既品尝了离别少妇的相思之苦,更品尝到了夫君移情的难言哀怨;既体味了山河破碎、背井离乡的流离,更体味了丧夫寡居、被馅受骗的悲痛。她的生命底色是愁苦哀怨的。她有常人之愁,更有常人难言之悲。这种超过常人的独特心路历程,出众的文学才情,以及不甘沉沦的人生态度,铸就了李清照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

第二篇: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人生

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人生 养马岛中学 杨应春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品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及特点

(二)学会用多种方法品赏诗词,背诵经典语句。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生平,品读感悟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讨论谈话法、品读感悟法

四、课前准备:

搜索网络、查阅图书,增强搜集李清照的生平及作品。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殷勤问“照”归何处

1、师导言:同学们,著名诗人臧克家曾有过这样一副对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支女儿花。”千古佳人,只此一花,她就是李清照。她的作品早已超越时空,幻化为一首首不朽的人生绝唱,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世界,去了解一下这个独特女性的艺术魅力。

2、师提问:同学们,你能说说你对李清照的了解吗?(学生交流)答案预设: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后,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3、师导言:课前我们搜集了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也搜集了她的一些作品,你能把你搜集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吗?

(学生朗读展示)

4、师提问:同学们,你觉得李清照的诗词有哪些特点,能给它归类整理一下吗?

(学生合作交流)

答案预设:以靖康之变为分水岭,将她的作品分为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

设计意图:这是对课前预习的落实检查,同时对作者生平的认识是对于其诗歌解读比较好的切入点,可以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万千心事寄诗词

1、师导语:同学们,老师也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她把感情完全融注在诗词的世界中。诗词就是她是她全部情性的写照,更是她生命的一种寄托、情感的一种升华。这里,老师选了两篇比较喜欢的词作,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首词。(不设任何问题,让学生自由朗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师提问:通读这两首词,你觉得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大伙读读吗?

答案预设:前者用欢快清新的格调写出了作者游赏的欢快心情,后者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表现孤独痛苦的心境。

(指名朗读后,听配乐朗诵)

3、师提问:同学们,你能说说自己的朗读与名家比较有哪些不妥吗?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处理呢?

(学生回答,着重从节奏、语调、重音、情感等方面分析。)师补充写作背景:

《如梦令》是李清照一段幸福而又开心的往事的记录,也是她年轻生活的真实写照。李清照童年生活在趵突泉边,大明湖畔,官宦之家,年轻时的李清照生活幸福、快乐。那是她人生红最美好的时光。本首词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声声慢》写于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婿赵明诚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藏书丧失殆尽。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4、师引导: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沦落到孤苦无依的老妇,一代词人李清照饮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回味那段幸福的回忆,再次体味那人生的凄苦。

(播放不同风格的背景音乐,学生再次朗读,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了什么,而且与作者心意相通”,此环节是在与学生探讨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到李清照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后,培养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读出意境,读出味道。

(三)凝眸点滴品佳作

师引导: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进了李清照的人生,也跟着她的词作感受了她的人生百味,那么这两首词中有没有让你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地方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跟同学一起赏析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指点赏析方法)诗词赏析方法:(此法不必提前出示,可夹杂在品赏过程中)

1、通过大胆联想和想象,体味作品意境,描绘所想象的画面。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其凝练、深刻的含义。

3、分析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读诗词,不但要读出作者的感情,还要读进自己的领悟,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细细的析词品句,学习品读诗词的方法,读出词作的精妙之处。

(四)满地黄花信手拈

师引导:不论是快乐幸福的前半生,还是坎坷苦难的后半生,复杂的人生经历赋予了李清照词作的丰富情感,刚才我们通过了解作者人生经历和作品的写作背景,通过想象和联想大胆构思,抓住关键词句品赏感悟,已经领会了李清照这两首词的精髓,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前收集的李清照诗词,选择你喜欢的词句诵读、品赏。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佳句,任选方法,诵读品味,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给学生拓展迁移、学以致用的空间,让学生深入探析,畅谈感悟。

(五)词海遥寄锦书来(以《月满西楼》为背景音乐)

师总结:李清照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芭”,是因为在她的词中表现出了自强不息、与众不同的独立人格意识。作为一个女子,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肠百结。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徜徉在诗词的海洋,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也能品读美丽,感悟人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品读经典的兴趣。

第三篇:论李清照的词中的孤独(模版)

论李清照词中的孤独

[摘要]从李清照词中表达出的思想上的孤独和情感上的孤独两个角度,分类鉴赏李清照的词,来感悟李清照词中所蕴涵的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心境和新婚离别、爱人远去,茕茕孑立的孤独心境,并从封建社会知识女性无人赏识、忧心国事无人理解、恩爱夫妻生里离死别无人关爱等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李清照孤独心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根源,即封建社会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二是思想根源,即她自己作为有追求有理想的知识女性身上所具备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三是情感根源,即她作为一个普通女人所渴望的幸福美满生活无法实现。

[关键词]李清照 词 孤独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生于北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生在豪门望族,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是驰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名列“苏门后四学士”(廖正一明略、李格非文叔、李禧膺仲、董荣武子//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其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亦知书善文。李清照在这个文化素养极高的书香

门第里,自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其诗作的方面的惊人才华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展现,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宋小溪人今四川遂宁撰成我国第一部词学专着《碧鸡漫志》,第一部糖业科技专着《糖霜谱》)在《碧鸡漫志》中赞她:易安“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1。李清照博古通今,晓音律,善棋画,诗词文俱佳,更擅长词,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传世的李清照词有88首,包括存疑词14首。历朝历代对李清照的好评如潮:明人陈宏绪(明末藏书家、学者曾作《酉阳山房藏书记》和《抄本书记》),赞她: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2朱靖华在认为,李清照的词为“心态词”,她在词中运用铺叙的描写方法,使她的词类似于今天的“意识流”、“感受流”,所以,她的词在艺术上是“超前”的,在词史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3郭豫衡称: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4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陶尔夫认为,李清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并认为“从《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身上都可以看见李清照的身影及其作品的某些韵味”。5但是,透过前人对她的盛赞,穿越千年的浮华,静下心来,在冷冷的寒夜里细品李清照的词,笔者感受不到古今第一才妇的耀眼光芒,也感受不到她和赵明诚所 12侯柯芳、李孝中辑注《王灼集·碧鸡漫志》卷十二第241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明·陈宏绪《塞夜录》,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4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3朱靖华《李清照词的创作本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6期。4郭豫衡《中国古代文学史》第1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5陶尔夫《李清照:跻身峰巅的女性词人》,《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谓的“金石良缘,夫妻情深”,反而感受到的是一个孤独的李清照,一个从思想和情感都孤独李清照。屈原是孤独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是最好的见证;李白是孤独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无法排解心中的惆怅;孤独的李清照在“寻寻觅觅”中也只能落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

一、曲高和寡——李清照思想上的孤独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奸佞当道,她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战乱和颠沛流离中度过。她虽为女流之辈,但是却有一颗拳拳爱国心和浓浓的民族情怀,她渴望国泰民安。渴望安居乐业,但是国破家亡的事实却让她极度失望。其《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就通过北宋汴京和南宋临安两个都城元宵佳节有关情景的描写和对比,表现了她孤独、凄凉、悲愤的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上阕前三句就乐景写哀,快落山的太阳像熔化的黄金那样光辉耀眼,晚云聚集在一起,像整块的玉壁那样色彩斑斓。多么娇艳美丽的夕阳,多么灿烂瑰丽的晚云,可是,却没有人陪词人欣赏,生离死别的悲哀,物是人非的感叹油然心头,留给读者一个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独背影。“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柳树被春色染得如同浓烟一般。笛里奏出的是凄凉哀怨的曲调,这样的光景有几分春色呢?春天本是百花开放,多姿多彩的季节,元宵佳节本来是万家团圆,欢欣快乐的日子,但是李清照在这样的季节和日子里却感

受不出春意有几许,感受不出节日的快乐气息,她感受到的是凄凉哀怨的笛声。“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在春风和暖的元宵佳节里,词人却想到的是转眼间可能会有风雨的疑虑和担心。“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是不是没有朋友和亲人的陪伴让词人倍感孤独?当然不是,但她却谢绝了朋友的的好意邀请,选择了一个人独自品尝孤独。看起来似乎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心境孤独的人在最热闹的地方也感受不到热闹,能够感受的只能是“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与其在喧闹的人群中触景伤怀,还不如独自感伤。但是,李清照感伤的是什么,她孤独的关键原因在那里呢?下阕对“中州盛日”元宵佳节,人们兴高采烈的回忆;对现今临安元宵她“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6凄楚悲愤心境的真实写照告诉了我们原因。是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和对亲人爱人的思念将她推入深深的孤独苦海,她就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柔弱女子生于乱世,却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7,“欲将血泪寄河山”。8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也难,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没有人理解她的伤感和孤独,没人懂得 67李清照《清照词》第106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8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她的国愁、家愁、情愁,她只能 “不如帘儿低下,听人笑语”,这既是她排遣孤独的方式,也是她对临安元宵佳节不屑一顾,对南宋统治者的轻视。

《声声慢·寻寻觅觅》则表现了李清照晚年颠沛流离中孑身一人,举目无亲,孤独、冷清、感伤、寂寞、忧愁的情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就连用十四个叠字把词人的孤独、伤感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要寻觅被金人侵占的故国、京都,要寻觅被金兵蹂躏践踏的家乡故土,要寻觅曾经与她琴瑟合鸣、赌书泼茶、共玩金石的丈夫,要寻觅在战乱中散佚了的文玩,要寻觅自己在词艺上和学术上的价值,可是,最终她却只能有一个“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9孤独、凄凉的下场!这样的现实怎么不让她深哀入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天气(世事)变幻无常,难以得到将养和休息,即使是想以酒买醉,也抵挡不了迅疾的寒风,更开解不了伤感、孤独、凄凉的情怀,依旧是身寒心愁难以解脱。“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本来就是伤心本来就孤独,却又看见了曾经传书带信的鸿雁,而今,雁还在,熟悉的人和事却远去了,只留下词人孤单一人空流泪,愁断肠。下阕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以残损零落的菊花自况,感慨身世的寥落、凄怆和落莫。“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天色渐晚,孤独的词人将怎样挨过漫漫长夜,孤 9 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清照词》第87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单的日子果真是度日如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0疾风寒雨在摧残“梧桐”,实际上是在无情的摧残词人本来就脆弱孤寂的心,最后两句总述愁情的浓厚,全词展现了词人因为国难家灾所带来的孤单、苍凉、悲伤、忧愁。

《忆秦娥·咏桐》更突显了词人特殊的独立于世的寂寞。“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11词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视野广阔的莽莽苍苍的世界,世事纷扰,而词人更加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站在高高的阁楼之上,俯视众生,抚今追昔,想排遣一下心中的浓愁和孤寂。但是,看见的却是江山凄肃,花木凋零飘落的萧瑟秋景,心中更添悲哀,只得还是闷在房里,形影相吊,独自品尝孤单和寂寞。“乱山”、“鸦”、“断香”、“残酒”、“梧桐落”等物象都给人凄凉、萧瑟、孤单之感,女词人浓浓的愁绪,深深的孤单和寂寞便在字里行间轻轻流露。

李清照的孤独还表现在《多丽·咏白菊》中,全词通过对白菊容颜、风韵、香味、气质、精神的赞颂,表现了对腐败污浊社会的不满,也是词人以白菊自比,表达自己高洁、端庄、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品质。也正是因为她的不愿意同流合污造就了她的孤 1011李清照《清照词》第10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1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独,“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12词人想起了心志高洁,超拔世俗的屈原和陶潜。而屈原因为志向不得施展,孤独到投江自尽,陶潜则寄情与山水,宁愿独自与山水为伴也不涉足凡俗,李清照此时的心情,此时的孤独和他们何其相似。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李清照现存词中不可多得的豪放词。词中充分表示了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是这只能是她美好的愿望,黑暗的现实让她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13我回答天递道路漫长,慨叹到了太阳将落的时候,我满腹经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可又有什么用呢?在封建社会的妇女,地位极低,但是,易安却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想冲破束缚,追求自由和光明,心比天高,命比黄莲,教她如何不心在高处不胜寒?

二、爱别情离——李清照情感上的孤独

李清照和赵明城的婚姻被很多人称为“金石良缘”,在封建社会里,能够和丈夫与琴瑟合鸣、赌书泼茶、共玩金石的女子也确实算是幸福的了。但是,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平常女子,她有着平常女子没有的更多更高的气节和追求。赵明诚为“官”和李清照聚少离多,并在最后撒手西归,留下李清照一个人孤苦凄凉的度过余生。“一个人不孤单,想念一个人才孤单”,注定,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候都要独自承受相思的孤独。这样的相思之苦,这样思念一个人的孤独在她的很多词中都有表现。

1213李清照《清照词》第58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李清照《清照词》第9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新婚别离后的的相思和孤独。《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思妇形象。“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词的第一句就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感情写出了“红藕香残”的凄凉景色,一个冷落的清秋,一弯冷冷的秋月,一塘残败的荷花,一个孤独的女子,一袭孤单的思念,在“独上兰舟”的“独”字上,词人孑然凄怆的感情得到了很好的反映。“有谁能做信使从云中传递美好的书信呢?”这样的一个反诘句,表达了词人和丈夫分别之后山高路远,想见难见,思念难以排遣的怅惘。再加上凄凉的月光撒满了绣楼,就更加增添了离愁别绪,使人读之神伤。“花自飘零水自流。”花会自行凋落,水会自行流动。看是在写自然规律,实际上是在写词人时光易逝,青春易老,大好的青春时光就在孤单的等待中消逝的感叹。“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同是一样相思的感情,却两地为它愁苦、被它折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4这样别后的相思之情是无法消释和排遣的,即使努力排遣相思之苦,使紧蹙的眉头刚刚舒展,可相思又立即涌上心头。不说相思二字,却写出了一个为相思憔悴,为相思孤独难耐的思妇形象。

佳节里的思念和孤独。《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就写的是重阳节她思念丈夫的凄怆意绪。“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浓浓的乌云,蒙蒙的薄雾,满心的愁思,孑然一身的词人,14李清照《清照词》第1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只能深闺独坐,在香炉里点燃瑞脑作为消遣,以挨过寂寞无聊的时光。词一开篇就向读者渲染出凄凉抑郁的气氛,震撼了读者,抓住了读者的心。“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在有亲人团聚,遍插茱萸,登高习俗的重阳节里;在有朋友约会,把酒赏菊习俗的重阳节里,她却只能孤单的一个人体会凄楚苍凉,体会孤枕难眠,体会时光飞逝,红颜空老的相思之苦。“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人在篱笆旁把酒消愁,却见日暮中的鸟儿成双成对的飞回巢穴,而自己却是孤单的一个人,真是让人黯然神伤。菊花的馨香充满衣袖,想折取这寄寓怀念之情的菊花,可惜没有办法寄给想念的亲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15人不黄花瘦。”不要说人的心情不凄凉悲伤,飒飒秋风卷动着帘子,人比黄花还要瘦呢。读完全词,一个孤独、憔悴、相思愁浓,与黄花共瘦,被思念和孤单苦苦折磨的女人便从词中摇曳而至。《行香子·天与秋光》“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恓恓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跕声捣,蛩声细,漏声长”16则写的是丈夫病故后,某一年近重阳的时节,词人对亡夫的缅怀及自己孤寂的心境。全词“转转”、“恓恓惶惶”六个叠字,乐景写哀,前后结举用排比,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和孤独的情感。

夫亡人离之后的孤独和怀念。“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 1516李清照《清照词》第1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68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无佳思。沉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御街行·藤床纸帐朝眠起》上阕起笔于景,落笔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词人早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第一眼就看见帐顶绘饰的风雅高洁的梅花,便立即回忆起去世的丈夫,使哀伤的的情怀愈加沉痛。绵绵情思不能述,好的心绪何处寻?前两句就将整个词哀怨、孤独、伤感烘托出来。次两句写次人独守香炉,心情沉重,愁肠百结,连香都忘了及时添,把一个佳偶突丧,孤单悲痛失魂落魄的女主人翁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一个满怀丧夫之痛的女子,孑然一身,形影相吊,心如冷水的她只能和寒冷的玉炉相伴,无人慰藉,孤苦无依。接下来乐景写哀:梅花的蓓蕾初放,本来应该是和爱人踏雪寻梅的美景良辰,可是笛里却奏出的是《梅花三弄》的哀怨曲调,因为爱人永诀,孤苦伶仃,肝胆欲裂,即使是美景,词人也感受不到。下阕“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天刮着微风,稀疏的雨不紧不慢的下着,让心绪黯然的词人心情更加低落,“思念无果,转瞬滂沱”伤心的泪再也抑制不住,汹涌而下。“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自己相依为伴的丈夫已经逝去,过去同住过的美丽楼房,显得格外空荡凄清,词人极度哀伤,无人慰藉怜悯,谁是和“我”相依为命的人呢?“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17词人折取一枝初放的梅花,想遥寄给死去的丈夫,可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有哪个“信使”能够传递给心爱的人 17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146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呢?全词把梅作为线索,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李清照以借写梅花寄寓对丈夫相思之苦和孤独的词还有《玉楼春·红梅》其中“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18全句意为“人们都这样议论我,在春日闺房的窗底下,被离情和相思之苦折磨的象病人一样,面黄肌瘦,已经连倚栏杆的力气都没有了”。不直接说自己有好想念丈夫,而是借别人的口来表现自己相思所致的憔悴和苦闷,对爱情执著的追求,起到了比正面描写自己如何相思,如何憔悴更震撼读者心灵的效果。

三、李清照孤独的原因

言为心声,李清照笔下这些让人读之垂泪的词句正是她情感的真实写照。但是,李清照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孤独和忧愁呢,她的伤感怎么会如流水般抽刀断水水更流呢?按说她出生在豪门望族,生活条件优越;出嫁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不象同为女词人的朱淑真,有相爱的人不能嫁,所嫁的人又不爱,甚至连共同的语言都没有,最后终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李清照和夫君赵明诚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吟诗作画,共同研究金石,共同踏春赏花,赵明诚对她也是心怀敬爱,夫妇二人算得上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在女子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的封建社会,已是难能可贵,她应该幸福、无忧和快乐才是,为什么反而有那么多的孤单和忧愁呢,她的孤独和忧愁从何而来呢?

18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49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高处不胜寒”,才女的孤独。李清照是出生在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抱负的知识女人——这正是她孤独悲剧的原因,即使是出身在豪门望族也改变不了她孤独的悲剧命运。作为女人,她处在社会的底层,要藏在深闺描红学绣;作为一个有文化、有追求、有抱负的有知识的人,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李清照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尊严。无论对待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逐流。她博学多才,擅长诗词音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但是,这些在她所在的封建社会里都得不到充分的承认和肯定。李清照“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悲哀就再所难免了。

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五《夫人孙氏墓志铭》云:“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之配李氏,欲以其学传夫人,夫人时始十馀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19一生无子女的李清照想把平身所学都教给这个十余岁的小女孩,却不曾小女孩给了她“才藻非女子之事也”的答案,李清照只能倒抽一口凉气,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感觉像是落进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她的心。童言无忌,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偏偏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 19陆游《渭南文集》卷三五,《陆游文集》中华书局出版社1976年出版。

都说:“才藻非女子之事也”,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她只好一个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和孤独。在墓志铭中,陆游盛赞小女孩“才藻非女人事也”的见识。伟大如陆游者,也如此认为,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而她偏偏对才藻精通,注定,没有“才藻非女人事也”见识的她,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就只有独自高雅,独自清高,独自欣赏,独自承载自己的孤独和悲伤的结局了。也就是缘于此,她才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雨泪先流”的悲痛。才有“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20的绝望。

“众人皆醉我独醒”,忧国忧民的孤独。李清照出生在官宦之家,身边的亲戚关系复杂。她的丈夫是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是赵挺之,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诬陷苏东坡诽谤先帝,并且多次迫害本没有关联的黄庭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秦桧的老丈人是李格非的亲哥哥,也就是说,秦桧是李清照的表姐夫。赵挺之陷害了苏东坡,最后却被当朝重臣蔡京以“力庇元佑奸党”的罪名投入监牢,并一病不起,不久辞世。这样一群人生活在李清照的周遭,面对这样的是是非非,我们的一代才女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对权倾朝野的秦桧夫妇,李清照一直耻其为人,无往来。秦桧的相府落成,大宴宾客,在人人都在趋炎附势的时候,在秦府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时候,李 20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清照词》第104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清照收到了请柬,却拒不参加。对公公赵挺之陷害元祐党的种种行径,李清照极为不满,曾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21的诗句。并写诗上赵挺之以拯救自己的父亲,有“何况人间父子情”22的诗句。仅仅从这两件事情来看,李清照身上不趋炎附势的凛然正气,不畏惧于封建道德束缚的冲天豪气也该空前绝后了。

李清照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追求人格的超凡脱俗。她总是清醒地坚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李清照对故国家乡有着深深的眷念和热爱,有因为失去疆土“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23的沉痛和凄楚。也有“木兰横戈好儿女。老矣不复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24的希望能收复疆土,重回故国家乡的美好愿望和深情思念。在多少王公将相偏安的时候,李清照却时刻想着收复疆土,当她听说韩肖胄要做为通使去刺探军情的时候,竟“不能忘言”,挥笔写下了《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一诗,“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抔土”25的豪迈诗句让后世多少的缺血男儿汗颜?南渡后她更是一再发出“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 2122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2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23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李清照《清照词》第80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4李清照《打马赋》,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25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

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26的感慨。

但是,偏偏就连她最深爱的丈夫赵明诚都不能免俗,一心仕途的赵明诚毫无气节,在金兵包围南宋首都建康的时候,身为建康知府的他竟然弃满城的百姓于不顾,顺着一根绳子爬到城下弃城而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竟然做出这样让她颜面无存的事情来,李清照的孤独和悲伤真的是无人可说了,所以,她才吟出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7的千古绝唱,虽纯为议论,但石破天惊,足以震聋发瞆。还有《咏史》、《浯溪中兴颂和张文潜》等诗,或借古讽今,或以古寓今,爱国激情,民族义愤,慷慨激昂,酣畅淋漓,读这些诗就犹如见了诗人出污泥而不染的傲然身姿和虽为女儿身却满腔男儿气的豪迈气质。

普通女子的情感孤独,恩爱夫妻感伤别离的孤独。李清照虽然有出类拔萃的文学才华,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气节,但是,她毕竟还是一个女人,作为女人,就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28的细腻、撒娇、俏皮和活泼。作为女人,骨子里就有软弱,就有依赖,就有缠绵的相思,就有“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29的担忧,就有渴望,渴望纯真的爱情,渴望温暖的家庭,渴望一个属于自己的港湾,渴望和深爱的朝夕相处,渴望膝前子女承欢。2627刘瑜辑《李清照全词》第5页,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李清照《绝句》,李清照《清照全词》第271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8李清照《减字木兰花》,李清照《清照全词》第9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29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李清照《清照全词》第17页,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出版。

虽然赵明诚喜欢当官的热情远远胜于对她的热爱,但是,她们也有过花前月下,恩恩爱爱,琴瑟和鸣,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捉诗答,夫唱妇随,共同研究金石的快乐日子。

但是,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因为,婚后赵明诚常常出外为官,赵明诚的每一次出仕对李清照都是一种折磨,一种伤害,一种苦难。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金石家,一个叫张飞卿的人送给赵明诚一个假的玉壶,最后被传成赵明诚“玉壶颁金”,皇上要治他的罪。李清照收拾起了家中所有的玉石铜器,开始活动关系,为赵明诚辩诬。这时的皇上正如丧家之犬,一路逃跑,她也一路奔波,从杭州、到越州、到明州、到台州、到剡县、到黄岩、到章安、到温州,最后回到越州。一路三千里,李清照心力交瘁。她真正是为赵明诚苦苦等待,为赵明诚千里奔波,为赵明诚忍辱含羞。但是,她还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丈夫,还是希望能够和赵明诚携手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分钟。但是,与其说赵明诚的爱情让李清照感到幸福,不如说是她把自己的幸福托付给了一个人,她不要求这个人给予她什么,只要你活着,我就是幸福的。后来却就连这样最微小的希望也破灭了,赵明成突然病死,使她措手不及,她失去的是亲人,也失去了她的爱情,文学上的知音。她连做一个普通妇人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一生没有子女,丈夫又先她而去,注定,她就只能在一个个的白天黑夜里,孤独的一个人去相思,一个人去回忆,一个人去体味“思念一个人”的孤独。

穿越千年的词海诗涛,一个人,在静静的夜幕之下,让心从

纷繁的现实中归来,就一盏孤黄的灯,细细的品读李清照的词,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孑然独立,在思想和情感上都孤独的李清照凄然的站在你的面前;就能感受到她孤独背后的落寞、伤感、惆怅和无奈,让你不得不随着她的伤感和孤独,潸然泪下。

[参考文献] [1] 刘瑜整理《李清照全词》,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出版。[2] 刘乃昌《李清照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3] 张强《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

第四篇:李清照词读后感

读李清照词有感

四年级 祁艳云

寒假期间,难得闲适,便找来李清照的词读。李清照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之一,她独创了易安体,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词人,她的词寄托着她的情感,可谓至诚。

她的词低吟浅咏、缜密典雅。词人将情融入富有感染力的景物中,再通过勾画将情传导给读者,深深的打动读者。如她的《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一寒字将读者带入惆怅的境地,“花残、香消”这触目伤情的凄楚,使人魂断、咽泣不已,悲凉气氛从字里行间跃然而出。凄婉的情调生动、感人。

词人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感情,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的空间,越读越意味无穷。人的情绪容易波动,难于把握。思念之情乍现还隐,反反复复。例如她的《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寂寞”因他不在身边而生,含蓄委婉的道出对他的思念,当然读者还可以任意的发挥自己的想象。

词人通过对自己忧、乐的描写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具

有强烈的感染力。词中尽情的渲泄内心的痛苦之情,催人泪下,令人泪尽心难平。例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中用语浅显易懂,词人感情毫不修饰,全部情感倾泻而出却不失真诚。掩卷而思,深感李清照的词流传千载而不昧,在脑海中日久弥新。

第五篇:李清照词3首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④,月满西楼⑤。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⑦。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下载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李清照词中的悲情人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词 (精选五篇)

    1~声声慢/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

    李清照词二首

    《李清照词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 2、 理解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写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

    李清照人生经历范文合集

    一、人生经历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

    李清照词中的文化心理剖析一 我们读《漱玉词》时,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流程中总有一个“愁”字管产其中。然而“愁”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或底蕴。 李清照的早期生活是比较......

    悲情父亲的无悔人生

    人们都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的伟岸和高大深沉。还有宽容坚强。人生在世,第一个带我们来到人间的无疑就是父亲母亲。母亲生育我们,父亲养育我们。他们也许富足,也许平凡,但是都是......

    李清照词声声慢教案

    《词七首·声声慢》教案 教学要点: 1.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2.精读《声声慢》,了解李清照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愁情;掌握叠词的妙用、......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课前导学】 1填空:李清照,号 居士, 代女词人。早期生活优裕,致力于 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遂流寓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

    李清照的词和酒

    李清照是名耀青史的词作家。喜欢作词,也喜欢饮酒,酒和词跟她的生活分不开。她经常饮酒作词,词中咏酒。饮酒与作词,陪着这千古奇女子度过激荡多变的一生。翻开宋词里李清照的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