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历史六千年》与全球史五维空间研究
关于全球史研究中的时空问题
张 禹
得益于近代西方文明发展取得的成功,欧洲史学家较早开始了现代史学研究,创造了很多理论或方法,并因之形成了许多学派。如注重一手资料收集的兰克学派,注重总体史研究的年鉴学派,以及从个别现象或行为入手的新社会史学,注重不同文明体系比较的比较史学,围绕某一特定事物展开的跨民族史学等等。所有这些都奠定了西方在现代史学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全球史研究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起,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史研究在美国开始兴起;由于吸收了大量西方现代史学研究成果,比如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汤因比的比较方法等,以1970年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为代表,诞生了大量“全球通史”、“世界通史”类著作。1995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之后,全球史研究更逐渐成为国际史坛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全球史学者的反西方中心论观点一度令我国学者激动不已,但也仅限于激动不已。因为,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世界史研究”和“中国史研究”还处于人为的割裂状态。翻译、推介和学习只能永远是追赶别人,要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只能在吸收的基础上突破西方学者主导的理论框架,依托中国传统史学优势建立全新的全球史研究理论体系,用国人的视角和语言创新解构人类文明,实现 “月亮之上”的国人视角。
一、月亮之上与五维空间
全球史学者们希望以“站在月亮上看待地球”的方式,摆脱西方 中心论的限制,全面考察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以更高的视角组织世界历史知识体系;但在如何将“站在月亮之上”的目标转化为一本全球史书的现实方面,目前还没有给出清晰的思路。为此,《世界历史六千年》尝试引入物理学五维空间的理论加以系统解决。
人和其他生命体一样,都生活在一个三维空间里。如果给这个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的轴线,就变成了一个有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区别的四维空间。在这个四维空间里,只有人类能有智慧、能够凭借思想实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自由穿越。其他生命体,即便是一些大脑高度发达的动物,也只有短暂的过去、瞬间的现在、以及不远的未来。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他动物拥有的都只是生命,只有人类拥有文明。而正是历史学家对人类历史的不断再发现和总结,才使得人类文明得以源远流长。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绝大部分史学研究都是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在特定的四维空间内、沿着特定时间轴线进行的,或专注于时间轴线上的某一点,或对特定的时间跨度进行梳理和总结,并由此细分出考古、方志、国别史,以及人物传记等各种表现形式。注意,在这个四维空间中,虽然第四维度是以时间表现的,但真正在第四维度上运动的是人的思想。
但面对全球史这样宏大的课题,面对人类文明众多的时间轴线,四维空间的研究方法无论是在视角和方法上都存在着极大局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维度上有一个跃升,从更高纬度即第五纬空间来观察四维空间不可能看到的东西。这一点与全球史学者们的“站在月亮之上”本质相同。但要站在第五维空间的高度解构全球史,必须首先完 成全球史五维空间的构建。而一个完整的全球史五维空间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完整的三维空间。也就是说,与其他史学研究相比,全球史研究必须立足于整个全球空间,至少要涵盖世界上绝大多数有代表性的文明,不能围绕某个中心取舍,而且要实现一种整体性呈现或描述,而不是国别史的简单堆积。
二是明确一致且连续的四维时间轴线。不同文明都有着自己的四维时间轴线、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步伐。要对所有文明史进行五维空间研究,就必须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就必须使所有文明都有着同样长度的时间轴线,即相同的时间起点和终点,且必须在叙述上保持连续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不同文明的对比挖掘出具有普遍性的内在规律。
三是不同时间轴线之间的横向连接。要在一部书中实现“站在月亮之上”的观察效果,就必须通过布局谋篇在不同时间轴线之间建立系统的连接。只有这样才能超越由一个个单一时间轴线构成的四维空间,从高视角对所有文明进行连续的、整体性的观察和比较,在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中,梳理出一些普遍规律,最终完成全球史五维空间的构建。
因此,五维空间既是一种视角、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写作方式,且一定会在字里行间融入作者对于人类文明的辨析和思考,亦即全球史观。而所有这些都注定了真正的全球史只能由一个作者独自完成。因为与个人独著相比,合著类书籍不但存在视角和描述方法不一 致、内容衔接困难等一般性的问题,且根本不可能对人类文明历史形成一致的看法;实质是达不到五维空间的高度,全球史观也就无从谈起。但个人独著的难度极大,正因如此,埃德蒙·法拉尔1942年写到:“正是对大历史的恐惧扼杀了历史。”三十年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惊艳了世界。其无论是在时间和空间跨度、还是在不同时间轴线上的穿越,以及其视野都值得我们钦佩和尊敬。但目前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在三维空间上对其他文明主观取舍太多,中亚和南亚史明显单薄;二是在四维时间轴线上没有给所有文明以平等公正的待遇,有的只是断续提到;三是西方中心论的意味还在,对于中华以及其他文明的描述存在太多灰色。但必须郑重说明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无论是在视角、还是写作方法上都给了我极大启示,其不足也成为我探索全球史五维空间,及至编写一部国人视角全球史即《世界历史六千年》的动力。二、五维空间与《世界历史六千年》
五维空间理论在《世界历史六千年》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维空间布局、四维时间轴线选择和五维时空穿越和视角等方面,以及因之而来的布局谋篇。
首先,为体现三维空间的整体性,《世界历史六千年》没有采取常用的国别史或不同文明史分别叙述的方式,而是按照的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及至后来的南欧、中亚、西欧、北南美洲的空间布局来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进行归类阐述。且确保不同地域的人类文明沿着各自的时间轴线连续展开,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人类文明三维立体 空间的整体性,确保了五维空间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其次,为实现时间轴线的一致性,《世界历史六千年》将冗长的数十万年人类进化和食物采集史等内容以序的形式,用一篇“河流、山脉,文明的起点与边界”进行了简要概括。重点在公元前3300年至1950年的统一时间跨度内,对所有人类文明进行考察和对比,实现了对所有文明的最大尊重。自私地说,这一长度也与中华文明的长度完全契合。事实上,不同文明的时间轴线存在着断续,如不连续存在的古希腊早期文明;有的甚至被彻底打断,以至于停止于某个时间点,只有过去“公元前xxx年到前xxx年”的描述,如古埃及文明。判定一个文明体系是否存在的标准主要依据是其文字。也因此,“城市、文字和金属”一文被作为第一个千年的起点。
第三,对时间轴线采取了全新分期方式。历史学家习惯于用历史分期的方式,将人类文明史划分成几个特征阶段。在这方面,西方学者依然居于主导地位,且对我国全球史研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目前,对于全球史历史分期主要有三分期和四分期两种方法。三分期是将公元1500年之前(以地理大发现为节点),的一切统称作“古代”,将1500年至19世纪末(以1884年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为节点)之间称作“近代”,将1884年之后至今称作“现代”。四分期与三分期的区别只是以公元500年为分界线,即以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并建立西欧法兰克王国为节点,将“古代”进一步细分为“古典文明”和“中世纪”两个时期。
上述两种分期方法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欧洲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描 述全球史的时间坐标,本质上就是“欧洲中心论”的体现。如在四分期方法中,“古典时代”基本上是以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后期文明和更晚的古罗马文明为重点,淡化了人类开始于公元前3300年的文明史,事实上否定了其他古老文明早于欧洲2000余年的骄傲。描述西欧洲建立国家努力的“中世纪”在突出基督教的影响同时,完全无视了东亚唐宋元三大王朝和西亚阿拉伯帝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近代”和“现代”两大部分,更是将工业革命的欧洲树立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标杆。显而易见,这种全球史分期方法根本不适合用于描述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可惜的是,我国大部分学者默认了西方学者的分期方法。也有一些学者采取了回避态度,将人类文明史人为地分成中华文明史与世界史两部分,采取不同的分期标准进行分别描述;而且,对于所谓的世界史或者说西方史完全采取照搬的态度,其后果是造成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割裂,造成我们很多学者和读者根本不能把中华文明与世界发展清楚地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不知道中国发生什么的同时,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对于历史分期的问题,《世界历史六千年》进行了简单但又公平的处理,即以千年为单位将人类文明分为六个区间,即“文明的晨曦”“国家的兴起”“春秋的烽火”“帝国的荣耀”“陆地与海洋”和“殖民的世界”六个部分,再以百年为主要时间区间,用38篇文章同时展示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区间内的发展状况。使所有读者都能够对整个人类文明有个清楚的时间和空间定位,有助于形成宏观概念,亦即全球史观。最后,在布局谋篇上,《世界历史六千年》用三种、50篇彼此独立但又前后衔接的文章,以历史剖面的方式,完成了不同文明在横向的同时再现;通过对人类文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进行时空定位,以超越时空的方式完成了全球史的的五维空间构建。
其中,在每个千年的开始部分,用不到200字的“千年寄语”高度概括了每个千年所有文明的总体特征。在每个千年之间,共用38篇主体文章,以全景展示的方式介绍了每个阶段人类文明发展的全貌。为此,在每篇主体文章里,开始部分均以概述的形式对此间人类主要文明的特点以及历史影响等进行概括总结,再按照东亚、中南亚、西亚、北非、南欧、西欧以及美洲的从东到西的顺序横向逐一展示当时的世界,结尾部分再以“纵横”的形式对当时的世界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每篇主体文章还配有一张在以西亚为中心的世界地图,图上以文本框的形式标注了当时的主要历史事件,对文章形成了有效补充;且所有图片前后连接、自成一体,进一步强化了人类文明史的五维空间再现。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嵌入到每篇主体文章的名称中,从而实现了中国史与世界史的纵向对照,尤其有利于我国读者能够依托中华文明了解同期的外部世界。在每个千年的结尾部分,以“千年纵横”的形式,对于一些因文章体例限制或需要专题描述的内容进行补充,使全书内容更加顺畅完整。最后,以一篇“六千年风雨至今的中华文明”在分析总结中华文明何以唯一延续至今的同时,对不同文明发展的特质进行了汇总分析。三、五维空间与全球史观 当我完成了全球史的五维空间构建,忽然发现那是个神的世界,因为只有神才能真正做到俯视世界、同时俯瞰所有文明轴线以及它们的所有瞬间。这一点即便是站在“月亮之上”也无法做到。但现实是,我们只是凡人,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必然有自己的立足点,且通常会站在自己文明的时间轴线上审视世界。正因如此,虽然我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努力保持客观改正,但字里行间难免对中华文明有所偏爱。尽管如此,读者还是能够通过大量架构于五维空间的史实,在阅读和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全球史观。这也是我写这部书所最希望的。
总之,尽管《世界历史六千年》还很简陋、存在诸多的不足,且如刘笑盈先生在序中提到的那样,严格按照公元纪年分章而导致本书前重后轻,将整个人类文明史浓缩在一本书里导致语言干涩、给一般读者阅读带来一定额困难等等问题,但我还希望这本书所尝试的五维空间理论能够给更多学者以启发、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史的理论创新,帮助更多人树立正确的全球史观。因为,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改革开发四十年来,当今的中国已全方位融入世界,全面清晰地了解世界的过去,从国人的角度客观公正地看待风雨至今的中华文明以及人类其他文明,树立中国人自己的全球史观,对于中华民族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当今地球上所有的空间都已遍布人类的足迹,经济发展和社会往来已经将人类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和”只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历史与现代化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代码:012130200
1二、英文名:The Study of Modernization in Global History
三、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先修课: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五、学分:1分
六、学时:30学时
七:课程概述:
现代化研究是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大课题。本课程主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将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并以此进行整体研究。通过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研究,可以加强对现代化的总体认识。本课程介绍了现代化研究的起源、西方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学说,尤其是中国历史学者的理论观点,以此基础上进行案例研究,从而掌握现代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提高世界历史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并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八:教学目的:
开拓现代化的历史研究领域,深化现代化的历史内涵,提高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水平,适应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各国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选择,因此,在教学中要宏扬爱国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肩负起历史与社会责任。
九:教学方法:
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启发和示范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知识结构,完成本课程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为主,避免教师“一言堂”,形成师生互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掌握必要的教学研究技能。
3、拓展课程教学资源,了解学术动态,让学生处于学习与研究的前沿,激发研究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课堂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提高综合能力。
十: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现代化:全球发展新思维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现代化研究的的整体认识,明确相关概念,具有历史学科的独特思维。教学重点:现代化内涵
教学难点:现代化与近代化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研究起源
战后世界变化西方现代化研究起源
二、现代化的基本涵义
现代化与近代化现代化内涵
三、现代性与现代化
现代性的基本理念:理性与个人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工业革命与市场化现代化关键:政治民主与法制化现代化完成:社会理性化和世俗化
第二章 西方现代化理论流派
(4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掌握西方现代化理论,提高分析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当代理论流派及观点
教学难点:新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一、原生现代化理论(20世纪前)
托克维尔马克斯·韦伯桑巴特
二、当代理论派
帕桑斯与美国现代化理论多斯桑托斯与依付理论
三、社会发展理论流派
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理论亨廷顿:文明冲突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理论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掌握中国特色的理论学说,并有所提高。教学重点:马克思的观点与修正观、中国历史学对现代化理论的贡献。
教学难点:一元多线发展观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与现代化理论
马克思的现代产生方式变化动力非西方化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三个阶段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列宁的探索与斯大林的失败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观
左翼流派的兴起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沃伦斯坦:世界体系伊万斯:依付理论罗布代尔:新资本主义论
四、中国现代化理论的探索(罗荣渠)
单线与多线发展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生产力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英国现代化模式——原生型、革命与改革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英国原生型模式的历史进程,革命与改革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工业文明。教学重点:英国革命与改革,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难点:农业革命的作用,英国文化的妥协精神。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传统:自由与议会 革命: 权力转移君主立宪制:新的政治原则议会改革与福利国
家:走向民主
二、现代化腾飞——工业革命
动力工业革命成果世界工厂农业革命的作用
三、英国现代化的完成——文化革命
清教革命政治学说自由主义绅士文化
第五章法国现代化模式——激进型、民主革命启动现代化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认识革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对自由民主有正确的理解与评价。教学重点:法国革命、人权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
教学难点:革命与现代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法国传统
商业资本主义专制国家等级社会
二、激进型的政治突破——法国革命
法国革命的概述革命启动现代化民主革命制度建设的失落农民的作用
三、波澜不惊的经济——法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发展阶段经济变革的特点:渐进式。二元结构:传统与现代共存。非经济影响:政治与外在因素。意识形态:接受与对抗(法英经济关系)
四、思想文化——革命性变革
启蒙运动人权宣言民主自由博爱走向共和
第六章德国现代化模式——防卫性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正确认识民族国家的作用,权力集团的影响。德国经济成功与民主失败。教学重点:国家统一与政治的失败,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教学难点:现代化主导因素。
教学内容
一、现代化前的状况
政治分裂普鲁士现代化的阻力
二、政治现代化启动:国家统一与政治失败
法国革命的冲击民族主义普鲁士改革1848年革命中的选择宪法冲突国家统一与1871年宪法政治失败
三、走向工业经济
关税同盟统一后的经济发展赶超性发展
四、现代化主导因素
外来力量的冲击防卫性(军事经济与军国主义)国家干预国家至上思想
第七章美国现代化模式——拓荒式现代化
(2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理解美国现代化道路,对美国民主国家的正确认识。理解美国扩张的文化因素。
教学重点:联邦制国家,城市化、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难点:天定命运学说
教学内容
一、殖民地开拓
殖民地时期西进年代现代化基础
二、政治现代化——联邦制国家
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走向民主国家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道路美国市场经济特点城市化
四、靖教文化与天定命运学说
清教文化天定命运扩张精神(走向世界)
第八章日本现代化道路——防卫型、赶超型
(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分析日本的特殊性、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现代化不是完全的西化。教学重点:幕蕃统治革命与改革二元经济与文化。
教学难点:日本封建制的特点、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教学内容
一、幕蕃统治(封建制特点)
德川幕府权力分裂锁国的特色
二、脱亚入欧——革命与改革
民族危机明治维新大日本宪法多元精英政治体制三、二元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政府双重作用:原始积累与国家工厂国有与私有传统与现代依附与被依附(对列强与亚洲国家的二元性经济)自由与垄断开放与保护四、二元思想:传统文化与文明开化
菊花与刀的传统文明开化传统与现代:二元思想的东洋道德与西洋技术。军国主义
第九章第三世界现代化历程(3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对第三世界现代化道路有总体认识,了解非经济因素特别是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掌握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模式的新动向
教学重点:国家的作用、拉丁美洲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
教学内容
一、启动的历史条件
第三世界传统结构外部环境人口背景文化背景启运的外部条件第三世界
进入现代化的特点
二、国家在变革中的正面与负面作用
民族独立国家与主权权威政治与经济增长民族主义与工业化战略过度干预与官僚腐败
三、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
工业化发展的历史类型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动态发展战略
三、拉丁美洲现代化
进入世界体系依附经济考迪略主义权威主义民众主义拉美问题:新出路继续依附。
第十章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3学时,讨论2学时,共5学时)
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以世界眼光分析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从反帝反封“两个过程的理论分析走向多种内外因素的互动作用认识,从衰败化、半边缘化、革命化、现代化四大趋势作为近代中国变革的基本线索。对中国启蒙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中国文化在现代化中的重建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重点:艰难变革、转型时期的文化
教学难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教学内容
一、艰难变革
鸦片战争的悲剧自强运动百日维新共和时期的趋势与挫折
二、转型时期的文化
图强中体西用西化启蒙运动的反思
三、社会力量的分化与整合统治派改革派新权威主义
四、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十二、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要教材: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商务印书馆,2004年
罗荣渠:《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2、教学参考书:
L.S.Stavrianos: The Worl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Prentice-Hall 1971
Cardoso,E.H.and Faletto.E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9
Richard Rosecrance:Rise of the Trading StateBasic Books 1986
Richard Mackenney:The city—state 1500—1700Macmilan 1989
Giddens,Anthony: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Cambridge: Polity 1990
Giddens,Anthony,Beck:RefexiveModermization: Politics, tradition and aesthetics in the modern social order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Mary Beth Norton:A People and a Nation—A History of the Unitde States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98
Dennis L.Dresang and James.Gosling :Politics and Policy in American States and CommunitiesAllyn and Bacon 1999
John T.Rourk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n world stageMcGraw-Hill/Dushkin 2001
Mark Kishlansky and Patrick Geary:Civlization in the West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Inc 2001
富永健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现代化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96年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7年
斯塔夫里亚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商务印书馆,1993年 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弗朗西斯科·洛佩斯·塞格雷拉主编《全球化与世界体系》(汉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96年
罗荣渠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罗荣渠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崛起:欧美五国工业革命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王觉非:《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罗荣渠主编:《东亚现代化:新模式与新经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的启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张宝宇:《巴西现代化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林被甸:《拉丁美洲国家的早期工业化》,《现代化研究》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变迁》,学林出版社,2003年
厉以林:《资本主义兴起》,商务印书馆,2003年
执笔人:李方正2005年2月
审定人:邓晓2005年4月
院负责人:冀伯祥2005年4月
第三篇:2018-2022年全球文化产业深度剖析研究与投资分析咨询预测报告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18-2024年全球文化产业深度剖析研究与投资分析咨询预测报告
2018-2024年全球文化产业深度剖析研究与投资分析咨询预测报告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www.xiexiebang.com/
第1章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综述
一、行业发展概况
二、市场销售状况
三、行业集中度状况
四、行业企业格局分析
第二节 2018年北美文化产业分析
一、2014-2018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8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三节 2018年欧洲文化产业分析
一、2014-2018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8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四节 2018年日本文化产业分析
一、2014-2018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8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五节 2018年韩国文化产业分析
一、2014-2018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4-2018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8-2024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8-2024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8-2024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2章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环境及其影响
一、国际经济形势对行业的影响
1、国际经济运行现状
2、国际经济趋势判断
3、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二、国内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1、国内经济运行现状
2、国内经济趋势判断
3、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一、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二、行业重点政策和重大事件分析
三、政策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 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国内技术水平
二、最新技术动态
三、技术发展方向
第3章
文化产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产业链介绍
一、文化产业产业链简介
二、文化产业产业链特征分析
第二节 上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第三节 下游产业分析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第4章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成就
二、行业发展特征
三、行业发展现状
四、行业销售规模
五、行业海外市场拓展状况 第二节 全球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一、市场整体需求概况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二、市场需求形势分析
三、市场需求趋势
第三节 文化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一、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二、市场发展规模分析
三、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第五节 全球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第5章
全球文化产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文化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文化产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文化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6章
重点子行业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 总体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行业发展规模
三、行业竞争状况
第7章
文化产业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第一节 华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二节 华东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三节 华南文化产业产业发展状况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四节 西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五节 华中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六节 东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七节 西北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状况
第8章
文化产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文化产业竞争概况
一、行业国际竞争力状况
二、行业竞争格局
三、企业竞争状况 第二节 文化产业竞争形势
一、国内市场中外企业竞争激烈
二、国内企业积极争夺海外市场
三、行业以服务为竞争热点
四、企业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文化产业主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 第四节 文化产业差异化竞争策略解析
第9章
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分析(3-10家企业)第一节 迪士尼集团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三节 梦工厂动画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四节 时代华纳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五节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六节 索尼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七节 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八节 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九节 维旺迪(Vivendi)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十节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13-2018年公司经营状况
1、财务指标分析
2、偿债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营运能力分析
5、成长能力分析
三、经营模式分析
四、SWOT分析
五、投资状况
六、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10章
文化产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文化产业投资价值分析
一、政策扶持力度
二、技术成熟度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三、社会综合成本
四、进入门槛
五、潜在市场空间
第二节 文化产业投融资分析
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
二、行业外资进入状况
三、行业并购重组分析 第三节 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四节 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经济环境风险
二、政策环境风险
三、市场环境风险
四、其他风险
第11章
文化产业投资建议 第一节 总体投资原则 第二节 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建议 第三节 企业战略选择建议 第四节 区域投资建议 第五节 细分领域投资建议
一、重点推荐投资的领域
二、需谨慎投资的领域
第12章
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一节 文化产业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行业整体发展前景
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8-2024年行业预测分析 第二节 “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期间市场需求预测
二、“十三五”期间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三、“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
四、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
五、政策性建议和措施意见
第三节 文化产业细分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第13章
文化产业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文化产业价格策略分析
二、文化产业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文化产业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文化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文化产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文化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四、提高文化产业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文化产业产业链分析 图表: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图表:国际文化产业生命周期 图表:中国GDP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CPI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中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图表:2014-2018年全球文化产业产业市场规模 图表:2003-2018年美国文化产业市场销售规模 图表:2018-2024年美国文化产业市场销售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8年北美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8-2024年北美文化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8年欧洲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8-2024年欧洲文化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8年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规模
图表:2013-2018年日本文化产业市场占全球和亚洲份额比较 图表:2018-2024年日本文化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03-2018年韩国文化产业市场销售规模 图表:2018-2024年韩国文化产业市场销售规模预测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盈利能力分析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运营能力分析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偿债能力分析 图表:2013-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分析 图表:2018-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8-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供应情况预测 图表:2018-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需求情况预测
访问网址:www.xiexiebang.com /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以逻辑方法为主的传统物理教育忽视了科学知识建构的过程,对科学方法论没有给以足够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和创造力培养,不利于科学本质理解,不利于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的结合是改革传统物理教学的有益手段。美国《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2061计划》或《国家科学教育标准》都非常重视“科学本质”和“历史观点”教育。斯诺的“两种文化”问题和萨顿的“将科学史作为联结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的观点使得科学史与科学教学结合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论文分析了传统物理教学的不足和国内外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结合的研究现状,提出了研究的课题: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设计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此谓导言内容。除导言外,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是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论文首先论述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结合的教育价值,分别阐述了物理学史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造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这些是对物理学史具有的本然价值进行分析。紧接着开展的是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结合的学生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弄清了大多数学生对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需要状况。论文调查统计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学物理教材及现行中学物理教材结合物理学史的情况,查明了我国物理教材结合物理学史的优点和不足。论文对物理教学中的准历史现
象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为克服准历史现象采取的措施和物理教师必备的科学人文素质。第一章可以说是论文研究意义价值的深入阐述。第二章是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建构。这一章是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基本依据。首先论文通过分析比较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和库恩科学发展论得出教育实践应与科学发展规律保持一致,应重视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类型的知识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从结构主义与物理教学的关系说明物理学史在提高迁移能力上可以扮演“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再次,通过物理文化重演理论揭示人类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与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过程的内在相似性,并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释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过程。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观点分析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不可分割性,为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的结合提供了直接依据。物理教学的目标与物理学史作用的动机理论,阐述了物理学史对教学目标的影响机制。这些论述为下一章阐述物理学史和物理教学结合的方式、模式、原则奠定了基础。【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科学素养科学本质创造素质科学精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633.7 【目录】:导言:论文研究的意义、价值、现状、内容与方法16-32一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6-18二国内外观点和研究现状18-29三论
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29-32第一章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分析32-52一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教育价值分析32-43(一)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2-36(二)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36-41(三)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1-43二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学生需求分析43-45(一)调查的内容、对象、方式43-44(二)调查的结果分析44-45(三)结论45三大中学校物理教材结合物理学史情况的调查45-48(一)大学物理教材结合物理学史情况调查45-46(二)中学物理教材结合物理学史情况调查46-47(三)结论47-48四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中的准历史现象及其克服48-52(一)准历史现象48-49(二)加强物理学史的研究以及新型物理学课程的开发49-50(三)为克服准历史现象物理教师必备的科学人文素质50-52第二章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基础52-68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库恩科学发展理论52-56(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52-54(二)库恩科学发展理论54-55(三)认知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理论对教学的启示55-56二皮亚杰的结构主义与物理教学56-59(一)皮亚杰的结构主义56(二)物理学的发展与结构主义56-57(三)结构主义与物理教学57-59三物理文化重演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59-62(一)个体的物理学习重演着人类探索物理的过程59-60(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于科学概念学习过程的解释60-62四逻辑与历史辩证统一的观点62-63五物理教学的目标与物理学史作用的动机理论63-68(一)物理教学的目标63-64(二)物理学史作用的动机理论64-68第三章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
结合的方式、模式、原则和案例分析68-87一从认知发展和科学发展看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方式68-72(一)学生的认知水平68(二)物理学知识的类型68-69(三)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方式69-72二HPS教育的科学教学改革模式和启示72-78(一)蒙克与奥斯本的教学过程模式72-76(二)马修斯的适度目标模式76-78(三)两者的共同点及对物理教学的启示78三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原则阐述78-80(一)科学性原则79(二)适量性原则79(三)趣味性原则79-80(四)思想性原则80四案例分析:相对论内容的历史考察和教材处理80-87(一)相对论创立的历史回顾80-84(二)相对论部分教材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84-85(三)相对论部分的教材处理建议85-87第四章基于历史探究的物理教学策略及实验研究87-118一基于历史探究的物理教学策略87-98(一)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87-90(二)探究式教学的行为策略90-94(三)课堂管理策略94-96(四)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96-98二教学实验的实施98-111(一)实验班级的确定98(二)实验过程和内容98-99(三)教学实验案例99-111三教学实验的评价方法和结果111-118(一)物理科学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评价方法111(二)物理学习情感评价方法111-112(三)教学实验评价结果112-118第五章结论和讨论118-126一研究结论118-120二进一步讨论120-126附录126-146附录一学生物理学史需求情况调查问卷126-128附录二力学、电磁学前概念调查问卷128-130附录三物理科学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前测)130-137附录四物理科学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测试卷(后测)137-144附录五中学物理美育情况调查问卷144-145附录六物理学习情感调查问卷145-146参考文献146-159后记159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第五篇:地方史资源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
晋江地方史资源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
一、研究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乡土历史教学是比较重视的。1963、1978、和1986年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了地方可以自编乡土历史教材,以丰富教学。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又于2000年和2001年两次要求各地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地方课程,发展校本课程。
为此,不少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乡土历史教学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总体来看,一方面主要研究的主体是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参与很少;另一方面,研究的主要目的集中于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同学理解国家统编教材,与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相结合的目前还未出现。所以,开发乡土历史教学课程资源,促进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仍然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二、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通过乡土历史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另外,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课程资源开发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而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只有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与学生发生互动才能真正成为课程,体现他的价值。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热心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通过社团、研究性学习、参观访问等方式走出去,把乡土历史资源引进来,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符合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要求。
2、乡土历史课程的开发与整合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业文化的冲击,乡土文化正在不断地流失,许多乡土史和地方文化资源长期处于闲置和流失状态。而从青少年来看,外来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传统文化意识呈不断弱化的趋势。本课题就是设想从学生身边的历史,熟悉的历史出发,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把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实践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关键问题和创新点。
本项目将把海洋文化影响下晋江乡土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载体,找到一条把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及整合教学的有效途径。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本地的历史、文化、所处的地理位置特点、风景名胜、自然风光等。综合利用乡土资源,就是将本地的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古迹以及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等教育资源,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该课题研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结合起来,突出乡土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与价值,其研究的核心是如何综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其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具有地方特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对地方学科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开发的过程中能促进师生进行自主建构,达到培养师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位于我国沿海的晋江市,是闽台文化的最前沿,文化底蕴深厚,乡土资源丰富,有规模巨大的元明建筑群,郑成功训练水师遗址,等等。可至今,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仍为一片空白,丰富的地方资源亟待去开发。基于此,我们应该积极努力挖掘地方资源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展示地方特色,解决当前学校教学内容封闭,脱离学生生活、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学生学习需要的状况,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模式;配合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生活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于教学之中,加强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预设研究目标:
1、完善我校课程实践基地建设。
2、系列论文,其中2篇以上CN级论文。
3、图片、影像资料。
4、研究报告。
5、编写校本教材、开设选修课。主要创新点:
1、课题组成员由我校一线教师和乡土史专家组成,符合“晋江地方史资源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整合”的课题需要,同时课题在取材、论证、理论突破等方面都更加容易。
2、我校既是泉州市高中历史新课程实践基地,同时也是地方课程实践基地,本课题的研究和推广产生的辐射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