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赞美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在赞美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上洋小学
洪锦丽
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气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正确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发展,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活动后的结果上,而是贯穿在数学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而且“过程”比“结果”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做到:
1.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坚持正面引导
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的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滋味。同时,可以让我们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思路。所以我在教学中从不吝啬赞许和鼓励,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学生发言不对,表达不好的时候,我则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因此,在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实例,面对一个个不同特点的孩子,评价尽可能做到具体化、准确化,如“你解答得真巧妙,真令教师和同学钦佩。”“你这种解法真是巧妙极了,老师为你骄傲!”等等,这样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这种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易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我还注意坚持对学生给予鼓励时因人而异,我注意做到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2.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优劣状况,在教学中,我尽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相互评价,以此增进学生间的多向交流,要求学生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你认为他做的怎样?”“好在哪里?”这样,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互补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3.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
传统的学生评价,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评价的激励与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记录学生的成长,认真收集能够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这样记载了学生的点点滴滴,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二、启发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促使双方都进行积极思考。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爱是教师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学生成长发展的源泉。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一定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 落实“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是一个整体,包括数和数的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知识和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因此,在评价的目标上,我们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评价。在进行数学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家长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不仅可以确保数学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还可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采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注重学生数学全面素质的提高,综合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我注意开放地、多角度、多层次地来系统认识和整理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如评价学生:
1、学习态度(动机、情感、行为参与、主动性等);
2、学习习惯;
3、学习方式与方法;
4、基础知识掌握情况;5动手操作能力;
6、实践运用能力。
同时,我还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1、在数的认识和计算及让动手实践等多项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用语言进行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语为主。“你解答方法真巧妙,你还能找到更巧妙的解法吗”,“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你真是一个学习能手!”、“老师真佩服你”等。要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并适当记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综上所述,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教师公正的对待,他们都能在应有的位置上发挥最佳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语言,可能激励一位学生,从而改变他的一生。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正确、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 ZZ]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以下的工作:
1.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
第三篇: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探讨
一、更新观念,加强自身思想建设
提高数学素养首先要深刻领悟数学素养的涵义,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提高数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只
有通过量化才能达到完善的展示,而数学正是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结晶,它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还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给数学教学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投影仪、电视录像、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应用,以微机辅助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将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形象、情趣盎然。
在这种形势下,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
三、探索提高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1、重视教材改革
教材内容的调整是提高数学素养应优先解决的问题,严格的说,我国目前部分数学教材基本上是按应试目的而设计的,忽视了实际应用。数学仅看成是继续学习的工具,它所强调的思维,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基本都是通过习题来培养的,以致变成了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很多例题、习题又是多年不变,无法跟上社会进步的形势,因此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新教材未出台之前,立足现行教材,充分挖掘内涵,渗透一些与市场经济、日常生活、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数学应用内容则是必须和有效的,但教材内容调整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学生了解一般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二是要具有典型性,使学生能够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横向渗透的目的;三是要更具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
2、突出基本教学思想和方法教学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是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掌握了思想方法可产生和获得知识,而知识中又蕴藏着思想方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正是由于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在强调知识的同时还得突出思想方法教学。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概念讲解、定理证明、例题解答,都蕴含着大量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始终渗透必要的思想方法传授。
3、加强数学运用能力教学
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追本求源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在学习导数的应用,如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致于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
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数学建模是沟通数学理论与实际的中介和桥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是培养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建模能力训练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学生建模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始应从简单问题入手,师生共同创建模型,引导学
生初步掌握用数学形式刻划和构造模型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勇于创造的意识,随着能力和经验的增加,可通过实习作业或活动小组的形式,由学生展开分析讨论,分析每种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修改意见,讨论是否有进一步扩展的意义。这样学生可以在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中培养信心,纠正理解的片面性。比如下面实际问题的建模,学生就出现两种不同的模型。
问
题:对于同样的航程,船在静水里往返一次时间和在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是否相同设船速为U,航程距离为5.水流速度为V,(其中U>V)。
模型1:
a.流水中船的上水速度为U-V,下水速度为U V,则上下水平均速度为U V U-V/2=Ub.因为静水中船速为U,静水和流水往返行程均为2S。
得结论为船在静水和流水中往返一次时间相同。
模型2:
a.流水中船上水用时间:t上=s/UV下水用时间t下=S/U V往返总时间t1=t上+t下=S/U-V S/U V=2US/U的平方-V的平方b.静水中往返总时间t2=2S/U-2US/U的平方C:比较∵U平方>U的平方-V的平方∴t1>t2得结论,船在静水中往返所用时间要短些。
对于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是有效的,也弄清了模型1失效的原因是简单地采用算术平均值求平均速度所致。学以致用,必须对相关的数学知识充分吃透和掌握,否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抓“双基”、培养三大能力和加强应用教学的关系,防止厚此薄彼的片面作法。
总之,提高数学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中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这一形势需要。
第四篇:(论文)在新课改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在新课改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指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的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课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结构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塑造人,以终身教育的眼光来培养人。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感悟、信息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呢?
一、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搞好信息技术教学,营造信息素养的良好环境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材中突破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认识、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教材的体系结构,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首先阐述“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概念,接着介绍“如何获取、加工、管理、交流互联网信息”,最后还专题涉及到信息的安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教会学生看到树木,新课程的教学更要让学生看到森林。课程内容只是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才是教学的内涵。
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一个观念落后,只知考试的教师去面对以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只会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的过程改为更先进的填鸭式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的课堂只是从普通的教室搬进了多媒体教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应如何加强自身的信息修养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是教师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如使用模板、光盘和Internet资源来备课,自己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应用于教学;二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素养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课便能增强艺术性,变得生动起来,学生对教师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通常将教学内容做成演讲稿或设计成网页,通过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可与学生交流做网页的体会、技巧。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库,从课件库中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页和素材,建立有特色的资源库。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堂上联系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步骤,让信息素养激活新课堂。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同样具?quot;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使学生从小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和信息能力的培养。
实施任务驱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老师预定的任务,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在相互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探讨并掌握相关的新内容,来切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一练一,逐点消化学习法。把一节课的内容分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践两部分,老师在讲一个知识点或一种操作后,就马上给学生一段时间练习
基于项目学习方式。学习者围绕一个项目进行学习,项目的设置必须有真实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各个小项目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整个课程最终完成一个大项目(真实产品),从中体会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网络模式下的学习法。在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作式学习,分组合作。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一对多的单向交流,利用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变更传统教学课堂,开展小组模式学习就使得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信息工具。BBS论坛、电子邮件(E-Mail)以其价格低廉、快捷高效的优点成为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主要手段。除了师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又增加了”学生-信息技术工具-教师“这样一个交流渠道。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生和老师之间既能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交流,也能进行一对多、多对的双向交流。
三、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
美国是比较早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国家。在它的”2061计划"中专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思想,在我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几年时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更加重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能够用作绩效工具,探究工具,获取信息资源、处理信息、交流和发布信息的工具,以及评价工具。它使原本难以实现的教学方法得以实现,并产生用其他手段难以得到的效果。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使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地和隐性地贯穿于学校的各科教学当中。如在语文课程的开发时,把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内容结合到识字作文教学中去等等。通过化归法,有许多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化繁为简,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由浅入深,易于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将数学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是给错综复杂的教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本身也包含了创造的因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十分有利。
四、客观评价、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避免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及过度重视知识、能力主导,忽视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免对学习评价的重视度不够,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忽视了评价在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由于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差异很大,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创造的欲望也更为强烈,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正视这种个别差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由于信息素养的操作性特点,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评价中最有必要考虑的部分。在信息技术课的过程性评价中,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档案袋或成长记录的方式,也可以设置特定的作业、项目或任务来引发学生某种特定的行为,搜集有价值的评价信息。用于过程性评价的作业、项目或任务应指向具有普遍意义的目标,任务应该是多层次的,可考察学生综合的信息素养,任务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或生活实际。评价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定量规,或者在评价前向学生说明量规和评价标准,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学习。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为适应新时代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将继续努力,高度重视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认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第五篇: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丛台区十里铺小学 刘田田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本人认为,可以让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有耐心的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要关注语言的发展,要始终把训练学生语言个性化的风格作为永远的追求。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关键词:语文素养 感知 领悟
现行语文教材新课标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照教育方针颁布的具有纲领性的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语文教材的性质、目标、任务、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阅读教学这一重要内容,我认为是更加重视了阅读,再没有在段落大意和各个句子的深究上反复折腾。那么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怎样依托教材来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和训练。
1、感知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
让小学生接触课文多读,在读中画出生字,注上拼音和优美的句子。低年级语文老师可以领读、示范读,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语感;也可以稍缩短读的时间,并指导他们学会粗读和细读。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黄继光》课文,我先让同学们粗读,以便理解整篇课文内容,接着细读感知重点句子。“让祖国人民听到我们胜利的消息吧!”这是黄继光说的话。我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这样对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并让他们到台上表演感知黄继光坚定胜利的决心。
2、领悟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如何让我们的小学生理解作家的意图和情感,体会出作家在静默状态下的心性语言,我认为是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语文素养提高的钥匙。语文教师要担负起这个重任,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断去唤醒他们心底的善良和感恩,关怀和爱,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领悟自我感受难忘的句子。
3、积淀是阅读教学的贮存,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平台。
学习语文不能急噪,更不能浮躁,我们要有耐心的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感悟语言的内涵和魅力。应该说感知语言是记忆语言,是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领悟语言是把课文的语言摘进自己的内心里去,内化到自己的情感区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而积淀语言才是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作者对话的平台,它可以厚积薄发,也可以薄积厚发。这是实践语言发展观的环节,也是小学生习作的重要前沿。积淀语言是我们教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我们要引导小学生感悟文理中美好的情感。多读,也可以自己表演,体会推敲其中的语气、神态、节奏、轻重、语境和感情,从而帮助他们贮存自己的语言金矿。
4、创新是阅读教学的跃升,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界碑。
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发展语言,而语言的发展又要求我们在学习语言,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正确处理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是我们激发小学生语言创新的基础。因此创新的理论只有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把握,而我们要求学生创新,就是要求他们写自己喜欢的语言就可以了,在表现形式上可以不断使用各种句型,能够在各种环境下真实的生动的表达自己内心逼真的情感。美的语言书写美的情感是语言创新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在课堂中是这样训练小学生语言创新能力的:张扬小学生运用语言的个性,肯定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及时发现他们在运用语言方面的点子并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有一种表达的冲动,然后理性的加以辅导。变化各种句型的表达方式,积累情感表达的修辞手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同一个句子可以尝试着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表达,也可以把把字句改为被字句,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把疑问句改为陈述句等等都是训练小学生创新语言的方法,在指导过程中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5、风格是阅读教学的展示,是语文素养提高的特色。
风格是阅读教学的理性展示,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品质特色。风格含在个性的其中,融合特色,就是学习了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不运用所学的知识等于白学,也很难有什么建树。同样从阅读教学中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更要关注语言的发展,要始终把训练小学生语言个性化的风格作为永远的追求。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语言风格一定是出色的,那么语文素养就会自然提高。诙谐的语言、委婉的语气,人性化的表达方式等都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前提,也是形成自己语言风格的必然基础。我在平时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风格的导向,仅仅是导向作用,因为我们不可能寄希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只通过短短的六年小学语文教学就让我们的小学生养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这是不符合自然规律和学科规律的。但是我们可以朝着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因为每前进一步,我们就离目标近一步了。我的措施是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指导他们阅读。我的策略是:培养兴趣;涉猎自然书籍,对文学书籍有所选择;加强阅读的自主性;阅读经典的名著,读书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得。使教师的指导能够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起着提供、激励、示范和反馈的作用。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辛勤耕耘,绝不是依赖老师的一朝一夕,而是在不断积累与实际中,去体会和领悟的。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愿所有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必定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