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学案教师版
高考优秀作文的要素
一、语言流畅,文彩飞扬
二、构思精巧,内容新颖
三、知识丰富,信手拈来
四、思想深刻,立意高远
五、观点新颖,逻辑严密
六、卷面整洁,字迹工整
审题和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义。
一位高考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
又一位高考语文阅卷老师如斯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这是未曾阅卷的朋友想象不到的!”
一、命题作文
“底线”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界限;二是指最低的条件,最低的限度。也写作“底限”。
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追问展开,理解内涵 1. 什么是底线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会产生温室效应。
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2.为什么要讲底线
在网球或羽毛球比赛中,对进攻者来说,通过控制底线,可以调动对手,或利用对方失误得分,或利用前场小球得分,从而增加获胜的机会。对防守者来说,底线球控制得好,可以挫伤对手的进攻积极性,在防守中寻找进攻机会,进而赢得主动权。但是,不管对于进攻者还是防守者,出了底线,那都意味着自己失分。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实生活中,做人或做事不可逾越一定的规则或最低限度,超越或突破了,就会付出代价。
3.怎样确定底线
从立身处世来说,做人要有原则,要讲求职业道德,恪守法律法规,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这其中,守法是一个公民的立身和处事之本,是公民都
应具备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最后底线。一个不守法的人,必定是个不道德的人。当然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这个底线,而是要时时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处处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慎独,慎微,慎行,不断升华自己的道德境界,这样做才是一个有道德情趣的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一个走向成熟的社会人。
二、半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审题重点】
1、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
2、题目中的关键词“也”暗示了横线上所填写词语的倾向性,即一般认识上认为“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认识,可以发现其“美丽”的价值。
3、重点在于“为什么”,即它“美丽”的价值或意义所在。——作文写作的重心。
【审题思路】
材料中的提示语给予了我们很有价值的思维方向:小草相比花朵,它也许不美丽;落叶相比绿荫,它也许不美丽;残月相比满月,它也许不美丽;平凡相比伟大,它也许不美丽;朴素相比华丽,它也许不美丽;简单相比深奥,它也许不美丽;挫折相比顺畅,它也许不美丽;失败相比成功,它也许不美丽;苦难相比幸福,它也许不美丽„„
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些“也许不美丽”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惊喜、让人感悟的“美丽”价值:小草虽然柔弱而平凡,但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倍受感动;落叶虽然枯黄凋零,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操也令人赞叹;残月虽然缺少圆满,但仍能穿破层云,朗照人心;平凡虽然并不崇高,但也能折射七彩人生;朴素虽然缺少风情,但常常饱含着真情;简单虽然不够严谨,但常常显露出庄重;挫折虽然令人懊恼;却能磨练意志;失败虽然让人痛苦,却能激人奋进;苦难虽然折磨身心,却能教人坚强„„
【审题结论示例】(明确中心)
人生如山,没有崎岖陡峭,哪里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观?人生如河,没有断崖险滩,哪里会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美?人生如海,没有暗礁风浪,哪里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挫折,是智慧的沃土,是心身的熔炉,是斗志的源泉,是前行的动力;人生路上,挫折也是一种美丽。
【审题失误评点】
1、忽视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也”。例如《夕阳也美丽》、《生活也美丽》、《成功也美丽》„„原本就美丽,谈何“也美丽”?
2、补全题目只顾求新,妄顾求稳。题目要求补全的部分,在材料的提示语中已经列举许多,只要任选一个即可,如《小草也美丽》、《平凡也美丽》、《苦难也美丽》„„但部分学生意图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如《残缺也美丽》、《没钱也美丽》、《郁闷也美丽》„„
3、抓不住审题的中心所在。议论文审题的三个思路突破点无非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审题时以此为突破,侧重一个点来确立中心论点。本题的中心应当在“为什么”。例如倘若写《挫折也美丽》,写作的重心不在于“哪些挫折是美丽的”,而在于“挫折为什么也是美丽的”或者说“挫折给予我们的启迪”、“挫折在我们成长中的意义”、“挫折的价值所在”,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好是三点),然后用事与理来证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即可。
4、观点表述不清楚或不准确。一方面体现在表述含混或囫囵吞枣,只知道一味地强调“„„是美丽的”,而真正的观点一直说不上来,这跟审题不清楚是密切相关的;另一方面,审题清楚了,知道重点在“为什么”,但在表述时,尤其是分论点的表述时常常“主客颠倒”,如大部分人写《苦难也美丽》,写作的重点在于“苦难为什么也是美丽的”,即“苦难在我们人生、事业中会产生什么影响或有什么作用”,但是多数同学却将其转换成了“我们如何面对苦难”,主语变成了“我们”,结果势必偏题甚至离题。
三、话题作文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有材料提示语的话题作文。
【审题方法】审出题目或话题中限定范围内那些仍可以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方法点拨】有些题目或话题,可能是一些介宾结构,也可能是一些表条件的词语,但命题人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留下了让考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的题目或话题,审题的重点就是审出那些命题人没有说完的话。
【适用范围】此方法只适用于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方法示例】首先让我们来关注话题中的“传递”二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等、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另外从反面也可以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以及生活在某些环境的小孩会受到大人的思想传递。再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中华民族文化也正是通过传递不断更新。
四、材料作文
例6:2008年北京卷作文题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拿了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放在讲台上,问大家:“瓶子满了吗?” 所有学生回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
一学生说:“很多事看起来达到极限,实际还存在很大空间。”
一学生说:“顺序很重要。先放沙,有些石块肯定放不进去了。”
一学生说:“对。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一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 „„
请就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立意自定。立意指导:
细读材料,注意抓住以下关键语句:
1、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的空间;
2、顺序很重要。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
3、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
4、先放沙子和水不一定不行。
此外,在四个学生发言之外,还出现了省略号。那就是提示,考生可以在4个立意之外,写自己的独特感受。
立意示例:
大部分考生论述了如何认识极限,如何认识“满”与“未满”,要善于探寻未知的空间,做事要有顺序等问题。
有的考生从形象上谈对事物的认识,如有的考生把大石头联想为生活中主要的部分,沙子和水是次要的部分,在生活中应分清主次,集中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有的题目就很醒目准确,如:“生命之瓶,容量永无止境”、“转换思维去看,事事皆有空间”、“发挥最大潜能,探索未知空间”、“超越极限,蝴蝶也能征服沧海”、“顺序不可乱”、“做事应分主次”等等。
有的考生把石块联想为生活中的困难,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有的考生就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的教育方法论述,强调用形象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方法。,这些就都走题了。
五、寓意型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
阅读短诗,根据诗的寓意,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题型分析】这是一则诗歌型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审材料中的意象。
【方法点拨】作为材料作文的诗歌,一般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某个意象传达特定的哲理。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需要从意象的形象特点来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
【适用范围】此方法一般适用于材料作文。
【方法示例】世上看似最不值钱的东西往往最宝贵,除了沙,还有空气.水.阳光„„由此看来,贵与贱也是辩证统一的。
普通的事物中含有深刻的哲理,外表朴素的人往往具有高尚的品德,平凡事业往往有着伟大意义,简单的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谛。就个人而言也许你总觉得自己普通如沙子,但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样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发出金子般的光辉。
第二篇:作文学案(教师)
安国中学作文导案
第五周 作文导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岳飞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杨玉环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倾城魅力;唐伯虎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洒脱……当我们喜悦时,我们微笑;当我们痛苦时,如果也记得微笑,那么痛苦会变得不再那么难挨。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学就会的世界通用语,若是人人都擅长运用这句世界语,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微笑吧,让微笑改变命运。笑对坎坷不解,也笑对生活。微笑无声,却令人心醉。请以‚微笑‛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字数在600字左右。
教学重、难点
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要仔细斟酌。教学安排
两课时 【作文审题】
冰心曾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形式,而微笑则是生命中最绚烂的花朵。‛只有微笑,你才能漫过沙石,快乐地奔流;只有微笑,你才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面对这熟悉的话题,我们只有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文章才能脱颖而出。有三种方法可以帮我们走向成功:
一、抓住微笑的瞬间,折射人物的情感。选取的角度越小,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收到小中见大、细处展情的效果。可用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可以用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相描写必不可少,要学会调动笔墨,或让景物相衬,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运用多种修辞,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
二、刻画微笑的感受,记录心灵的波澜。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笑容,也会有泪水;有欢乐,也会有伤心。正所谓‚彩虹总在风雨后‛。我们要尽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波澜曲折的情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美的笑容也许存在于误会解除的那些日子,也许存在于历经周折后获得成功的那一瞬间,也许存在于遭遇失败后获得别人理解的那一时刻。那种‚微笑‛才会美不胜收,让人心生羡慕。
三、选取新颖的内容,增添创新的色彩。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故事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可以尝试用日记、小故事、童话等形式进行写作。【作文立意】
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有时是自己会心的一笑,有时是对别人的赞扬,有时是对别人的欣赏,有时可能是对熟人和朋友真心的安慰,但有时也可能仅仅是对一个路过的陌生人表示的礼貌性的友好。微笑,虽然只是一种看似很简单的表情,却是亲切的符号。一个微笑,有时会把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的生命从此联结在一起,成为他和她铭心刻骨的记忆。一个微笑,有时会给一个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的人,重新输进一线希望,这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对于挽救一个生命来说,一个微笑,就已经足够。微笑是富有感染力的,一个微笑往往带来另一个微笑,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变得单纯得多、松快得多。微笑了,表明心情畅快,乐意工作;微笑了,说明尊重群众,在拉近距离。即使是一般礼貌性的微笑,也能创造一种平和的气氛,使我们纷扰劳累的心消除一些紧张,得到一些放松。
这个话题人人有话可说,可要真正写好,写出真情实感,不人云亦云,又不是十分容易的,非要在精选材料和语言结构上下功夫不可。一般来说,这个话题适合用夹叙夹议的散文式文体来写作,当然也可以编写故事,甚至可以写成议论文。【作文选材】
这是一个寻常的话题,要常中出新,就需要调动联想和想像,精心确立写作角度,精心选材。角度一:摄取生活中‚微笑‛的镜头 微笑是最美的表情,微笑能展现人最美的内心世界。你关注过身边人发自内心的微笑吗?你感受过微笑中美的神韵吗?把我们的视野再放宽一些,大自然中也有许多精美的微笑,‚花儿含羞笑‛,那是季节奉献给大地的笑靥;‚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是江河呈现给人类的馈赠。精心描绘微笑的镜头,并把情感蕴含其中,会是一篇好文章。
角度二:阐释‚微笑‛在生活中的意义 微笑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枯渴的心灵;微笑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能使不同肤色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形象的语
【开头示例】
1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她非草木,百花园里难觅倩影,群芳谱上也未载芳名,但这种花人人常见,她只开在人们的脸庞上,她的名字就叫——微笑。
2母亲给我微笑
每天清晨,我去上学,母亲总是用期待的微笑送我出门,直到我消失在山路的拐弯处……夕阳西下,百鸟归巢。我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满载而归。母亲仍是在家门口微笑着迎接我。
3微笑是很有力量的。微笑是沉稳的山,给人以心安;微笑是流动的水,给人以活力;微笑是天空悬挂的彩虹,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
4冰心曾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会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形式,而微笑则是生命中最绚烂的花朵。‛只有微笑,你才能漫过沙石,快乐地奔流;只有微笑,你才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5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她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手心的一片爱的阳光,是乞食者心中的一块甜美的奶酪,是冷淡者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无论你是经受着风吹雨打,还是沐浴着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已攀上了顶峰,还是被困于巨谷深渊,生命的微笑都能感化潮湿的心情,抹去不悦的色彩。
6轻轻将嘴角上扬,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就像是春天的樱花,在大地上纷纷绽放;就像那像柔柔的清风,在水面上脉脉流淌;就像是春天里的朝阳,能照亮你的整个心房。
7一个微笑,很简单。拥有一颗爱笑的心,也很简单,但要用心去领悟,去感受。
有人说‚微笑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人说‚微笑使你年轻,使你的生活充满无穷的欢乐‛我说:‚微笑是把神奇的钥匙,它使矛盾烟消云散,打开信任之门。‛其实,微笑往往也会在紧张的人际关系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你会发现,人们心与心的距离,通过这座桥梁,你会发现人们心的距离在无声无形中,拉近了。
8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许,就是一个奇妙。【精美语言】
1、一个微笑,花费很小,价值却很高,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2、生活挫折并不可怕,心灵的夭折才是真正可怕,而微笑是治疗自己心灵夭折的良方妙药。圣经说‚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3、微笑像黑暗中的一缕阳光,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微笑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枯渴的心灵;微笑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能使不同肤色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4、平凡的人因有微笑而出众,穷苦的人因有微笑而富有。
5、爱是一朵鲜艳的红花,微笑就是一片绿叶;有绿叶陪衬的红花,会更加美丽动人。
6、古人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既然这样,我们何不笑对生活?鲜花与荆棘相伴,阳光和风雨同在,成功与失败共存,我们要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你笑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
7、亲人的微笑,是隆冬的火炉,她可以使你暖心;朋友的微笑,是炎夏的薄荷,她可以使你清心;同事的微笑,是深秋的清空,她可以使你爽心;就连仇人的微笑,也是开春的暖流,可以让你沁心;而开在自己脸盘上的微笑,则是松风竹雨、晓露晚荷,是照亮别人的温馨和友善。
8、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她给人无声的幸福,给人身心的畅快,给人春天的温暖,给人心田的滋润。
9、微笑可以化解人心中的仇恨,可以洗刷人的灵魂,虽然它无法扭转乾坤,却可以把悲愤变成快乐,让挫折变为挑战。它比春风温暖,吹绿了杨柳;它比花儿芬芳,让心田花香弥漫;它比太阳伟大,照耀着 人们,把希望带给大家,用阳光扫遍每一个角落,扫去一切黑暗。熄灭你的怒火牢骚,给予你春风拂面的清爽。它是宙斯的法宝,代表着永恒,拥有神圣而不可估计的力量。【写作材料】
1、在美国,有一根电线断了,电到了一个小孩的脸,虽然没有致命,可是把左边的脸颊烧坏了,因而引起了一场官司。在法院里,原告的辩护律师要小孩把脸转向陪审团笑一笑,结果只有右脸颊能笑,左脸颊因神经烧坏,根本笑不起来。只花了12分钟,陪审团就一致通过,小孩可获得两万美元的赔偿金。小男孩就因为这一微笑,搏得了陪审团的同情心,让他在法律上赢得了胜利。
2、世界上最了解微笑的真谛与价值的人,可能是希尔顿饭店的创办人康拉德?希尔顿。他曾说:‚如果我的旅馆只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服务员的微笑的话,那就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又有何情趣可言呢?‛ 微笑代表了友善、亲切、礼貌与关怀。它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使人浑身舒畅。只要你养成逢人就亲切微笑的好习惯,保证你广结善缘,事事顺利成功。
3、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以‚忘我就是快乐‛的信念来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到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把别人耳朵听到的音乐当作我的交响乐,把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从海伦?凯勒的一席话中我深刻地领悟到:微笑它的价值有多大,它可以让一个身处绝境的人获得新生和幸福。
4、小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好友呢?它博得人类欢心的秘诀就是摇尾巴。每当看到主人时,它立刻猛摇尾巴,于是主人马上产生愉快的联想——它真善解人意。人类没有尾巴,但有一样比摇尾巴更管用的东西,那就是‚微笑‛
5、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笑得千娇百媚;弥勒佛‚笑口常开‛,给苦难人多少心灵的安慰;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让多少人心旌摇荡。
7、我们敬佩的体操运动员桑兰,被誉为‚跳马王‛,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不幸意外摔伤,将永远与轮椅相伴。可出人意料的是,当人们再次看到她,她的脸上却绽放出阳光般的微笑。这微笑比春花更绚丽,比小草更顽强。她在微笑中,学会了吃饭穿衣;在微笑中,走进了大学;在微笑中,成为了记者,并当上了2008申奥的形象大使。
8、有一个小故事:一架飞机上,乘客让服务员端来咖啡,因工作太忙,空姐没有尽快把咖啡端给乘客,并不小心把咖啡洒了乘客一身,乘客十分气愤,要投诉空姐。而空姐并没有抱怨,却微笑着向乘客道歉,并在每次经过那位乘客时,都微笑着,热情大方地为他服务。飞机着陆时,乘客主动找到空姐,诚恳地说:‚你的十二次微笑征服了我,对不起!‛
【题目示例】微笑是一张通行证,微笑让生活更美丽,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是一朵美丽的花,有一种美丽叫微笑,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微笑是一种财富等等。【例文赏析】 脸盘上的花儿
有一种花,以脸盘为花圃,以心灵为沃土,以五官为花瓣,以善良为衬叶,以真诚为花蕊,以温暖为花香。她非草木,百花园里难觅倩影,群芳谱上也未载芳名,但这种花人人常见,她只开在人们的脸庞上,她的名字就叫——微笑。
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
然而微笑之花不同,她一年四季开在人们的脸上,常开不败,馨香飘逸,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她能为内向的人打通交往的屏障,为失意的人点亮希望的灯光;她能为陌生人迅速建立起友谊,为久有摩擦的人冰释前嫌;她能为快乐的人繁殖快乐,为自信的人添加更多前进的力量。
花是柔弱的,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春花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的愁绪。然而微笑之花是不会凋谢的,她经得起风风雨雨。风雨过后,她依然嫣然绽放。
微笑之花,我们可以从生活中觅其倩影。亲人的微笑,是隆冬的火炉,她可以使你暖心;朋友的微笑,是炎夏的薄荷,她可以使你清心;同事的微笑,是深秋的清空,她可以使你爽心;就连仇人的微笑,也是开春的暖流,可以让你沁心;而开在自己脸盘上的微笑,则是松风竹雨、晓露晚荷,是照亮别人的温馨和友善。
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份端上桌的精神大餐,是一只装满悦耳音乐的神秘之盒,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她给人无声的幸福,给人身心的畅快,给人春天的温暖,给人心田的滋润。既然微笑之花的力量这么大,那么请你绽放你的微笑之花。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徘徊在失败的低谷,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在为恨而伤怀,微笑之花都会给你新的力量。
微笑之花——开在我们脸庞上的花儿,你拥有了她,你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点评】本文逻辑严密,气势如虹,语言生动形象,感情充沛。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开篇写微笑‚有一种花……以温暖为花香‛,文中写‚微笑之花是一张递过来的明信片,……是一缕具有永恒神秘力量的芬芳‛等比喻精妙无比。文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写微笑的力量时,先写‚桃花虽艳,有人嗤其妖;玫瑰虽香,有人嫌其俗;牡丹国色,有人妒其姿‛,反衬了微笑‚嫣然绽放‛‚常开不败,馨香飘逸‛的特点。文中多处使用了排比句,阅读本文琅琅上口,有音乐之美。
笑,并快乐着
如果有一种药,它既不要钱也不要寻找,那便是微笑。
我笑,我解压
‚喂,黄驰,你为什么那爱笑啊?而且笑得那么,那么……淫荡。‛‚我就是这样,怎么了!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我不想老,笑一下又怎么样。‛一阵窸窸窣窣声音从教室里传出来。一旁的郑朝渊用手拍着我的肩,一边说:‚你小子是不是神经啊!别人说‘痴人多笑,痴马多叫’,看你这笑的频率,可不是一般的痴了。‛我把那压在我身上的肥手移开,舒了口气望向窗外那一尘不染,犹如蓝色丝绸的天空说道:‚我笑,是因为我压力大。人们说笑可以缓解压力,在初三这个‘高压锅’内,我如果再不降压,就要去‘六角亭’了。你也试试看,一定很有效果的,至于那淫笑,没办法,生下来声带就是这样。要怪你去怪那些基因。‛说完,我又露出了我的招牌动作——又一个憨笑。
我笑,我无忧
‚叮铃铃……‛伴着清脆的铃声,走出考室。抬头,看天,无瑕,天蓝,微笑。沉浸在这难得的清静,突然,一声呐喊打破了宁静,也打碎了我酝酿已久的感情。‚肉球,原来是你,小子在这里,看你一脸奸笑,这次一定考得不错。‛我略带怒色的转过身去,一看见那熟悉的身影,一下子便怒气全无,那不正是我的死党——钦吗?‚我哪里考得好了,为什么你每次一见面就是这话。‛我马上对了上去。‚考得不好那你为什么还笑?难道是受不了刺激变神经了?老天!你为什么要这么残忍,要如此对待我的朋友……‛‚打住。‛我一激灵,马上阻止了他那又臭又长的‚祷告‛。我又说道:‚我笑你也要管,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我笑是为了调整心态,留着好心情去应付下一场考试,要不然我可就挂了。‛说完就作了个抹脖子的动作。‚你竟然说我多管闲事,给你点颜色你就开染纺,看我今天怎么收拾你。‛两个互相追逐在身影伴着嘻笑声,冲出了学校。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而初三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绊脚石,我们要学会微笑地看待每件事物,只有敞开自己的心扉,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多彩你才能加轻松。
第六周 作文导案(第二课时)
作文点评
第三篇:学案教师3(本站推荐)
《逍遥游》学案
一、庄子和《庄子》简介
①庄子,名周,约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宁可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②《庄子》一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内篇7篇大体上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③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二、题解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先秦诸子中能自成一家,别树一帜,具有独特内格的就是庄子。鲁迅称其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
二、语言积累
1.异体字、通假字
三餐而反。(返)小知不及大知。(智)此小大之辩也。(辨)而征一国者。(耐)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而御六气之辩。(变)2.一词多义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出)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3.古今异义
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两个词,虽然这样,今义一个词,连词。
众人匹之:众人古义为一般人,今义为大家,多数人。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为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或作连词,表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穷发之北:发古义为毛,指草木,今义为头发。4.虚词用法:
其: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其翼若垂天之云——代词,代“”鲲“译做“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语气副词。
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译做“它” 其广数千里——代词,代“鱼”,译做“它”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译做“他”
奚以知其然也——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而:化而为鸟——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怒而飞——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词。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而舟 起而飞——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腾跃而上——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词。彼且奚适也——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而征一国者——通假字,通“耐”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夫列子御风而行——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与被修饰的连词。
而御六气之辩——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
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水之积也不厚——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结构助词“的” 则芥为之舟——代词,代“水”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代“鹏”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此”“这”
汤之问棘也是已——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穷发之北——结构助词,“的” 此大小之辩——结构助词,“的”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代词,代“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辩乎荣辱之境——结构助词,“的”。
5.句中“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D.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则风斯在下矣”的“斯”意义相同的是()
A.斯是陋室 .B.礼乐不可斯须去追 .C.有备斯可以无患矣 .
D.何故至于斯 .7.句式与词语活用(1)《齐谐》者,志怪者也。()(2)水击三千里()
(3)去以六月息者也()(4)奚以知其然也?()(5)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课内探究
三、《逍遥游》内容分析 学习第一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思考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说明
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明确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评点本段思路 明确
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 4
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大鹏的 “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明确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
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孤儿,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 5
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说明
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明确
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呢?庄子告诉我们:“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用庄子之言即为“无己”“无功”“无名”。
2、作者在本段中阐明了什么观点?作者是如何阐述此观点的? 明确
本段中阐明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即“无所待”的观点。
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接着,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 6
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
问题探究
一、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明确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广漠之野找到慰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二、什么是作者所谓的“逍遥游”呢? 明确
“逍遥游”如果望文生义地解释这三个字,就是自由自在地遨游。而读完全文后,大家不免会产生疑问,如何才是“自由自在地遨游”?怎样才能做到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浅析一下:
1、解“逍遥”之含义。
“逍遥”二字旧作“消摇”,郭庆藩《庄子集释》引文云:“消摇者,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摇。”是一种闲适自得的心理状态。细品 7
课文之后,不难发现,“游”主要有两层含义:①无限的思维空间。既然摆脱了仁义是非的束缚,思想就可以自由遨游了,庄子称之为“游心”,是超脱功利和现实境遇的神游;②自由无碍的心境。“逍遥”之“游”,没有世俗的羁绊,也没有孔子那种不得已而“游”的不平情绪,就可以真正做到无所忌惮,“安时处顺”的畅达,保持淳朴真实的自然心态。摆脱了世俗标准,心理状态成了惟一的尺度,如此自由的心境,人何以能不“逍遥”呢?
2、析“逍遥”之层次。
作为“逍遥游”的象征,庄子在文中运用他所擅长的“寓言”方式塑造了多种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最具有观念意义的是斥鴳、大鹏和至人,表现了庄子对“游”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认识:“小知”“有待”和“无穷”。斥鴳之流不知大鹏的九万里图南之志,朝菌等“小年”之物不知“大年”,他们虽然也有“决起而飞”“腾跃而上”的快乐之游,但根本无涉于“逍遥”,这是最低层次的“游”。宋荣子、列子都是世人中的佼佼者,可谓超凡脱俗了,但仍未达到逍遥之游,原因就在于“有待”。而真正的“逍遥游”是彻底的“无待”之“游”,即“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才是真正的“无穷”之“游”。
三、学习本文之后有何启示?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思想观点? 明确
文章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给人的启示是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点
1、借用寓言说理。
鲁迅评庄子的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万余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有效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北冥(míng)
尘埃(āi)
坳堂(āo)
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C.晦朔(shuî)
泠然(líng)宿舂粮(chōng)决起(jué)....D.蟪蛄(huì)
榆枋(fāng)蜩与学鸠(tiáo)
数之然(shu....ï)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B.复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为舟 C.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功,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④彼且恶乎待哉·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5.与“则芥为之舟”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名为鲲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以百岁为春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二、简答题
6.在《逍遥游》一文中,“逍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根据神话传说,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的任意变化遨游,给人展示出一个十分开阔的意境。作者认为,要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就得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第一至第四自然段,.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 .(2)六月息________________ .(3)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________________ .. 10
(5)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 .(6)宿舂粮________________ .8.大鹏南飞,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其中的道理,用文中的话来解释,就是因为
三、阅读题
(一)阅读最后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9.解释加点的词。(1)故夫知效一官________________ .(2)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3)辩乎荣辱之境________________ .(4)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文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A.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B.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C.①世人都非议他而不因此沮丧。②(列子乘风)既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期待。
D.①世人都反对他但并不增加沮丧。②(列子乘风)虽然免于步行,(可是非有风则不能行)还是有所依靠。
11.对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对的。
B.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
C.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
D.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境界。
●延伸阅读 翻译下面两段文字。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也?’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地,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课前预习答案
5.C。其他三项均为代词,C为“难道”。6.C(A这;B 片刻;D此)
7(1)前者语助词,表提顿,后者代词,表志怪的书 判断句
(2)水,名词作状语,表处所(3)状语后置
(4)宾语前置,译为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5)反问句
有效训练答案
一、1.D(A.抟扶摇而上“tuán”;B.夭阏“è”;C.决起“xuè”。)...2.C(A.徒—徙;B.复—覆;D.辨—辩。)
3.B(A.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
和秋天。)
4.C 5.C(A.是,叫;B.表反问语气;C.作为,当作;D.替。)
二、6.优游自得的样子 鲲鹏 无己 无功 无名
7.(1)奋发(2)气息,这里指风(3)粘,着地(4)阻塞(5)投,落下(6)捣掉谷壳
8.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三、(一)9.(1)显才能(2)使„„到来(3)界限(4)拼命追求
10.A 11.D 延伸阅读
1.庄周家中贫穷,所以去找监河侯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可以,我将要征收租税,等收下后,我借给你三百金,你看好不好?”
庄周听到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我昨天上你这里来,听见有在路中间呼喊的声音。我回头去看,原来车辙中有一条鲋鱼在喊。我问它道:‘鲋鱼,来吧!您是干什么的?”它回答道:‘我呀,是东海的居民。(今天不幸,落到这步田地)您或许有一升半斗的水,可以救活我,使我活命吧?’我说:‘可以,我将要向南去游说吴越的君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您,可以吗?’鲋鱼听了这话,气愤得变了脸色,说道:‘我离开了我惯住的地方,我没有地方生存。现在,我只要一点水就能活下去。您却说这种空话,你不如干脆及早地到干鱼店里去找我吧!’” 2.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拖着尾巴活着在泥水里呢?”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水里。”
第四篇:风筝学案(教师)
《风筝》教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2、主题解读
鲁迅先生的《风筝》这首散文诗,回忆的是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3、背景资料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4、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5、关于风筝的诗歌
风 筝(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怀潍县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二、导入新课: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四、课前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丫杈()憔悴()模样()嫌恶()可鄙().......什物()惊惶()瑟缩()虐杀()苦心孤诣().....
2、解释下列词语。
伶仃: 萧杀: 笑柄: 瑟缩: 虐杀: 瘦得不堪: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3、文学常识填空
《风筝》的作者是,原名,字,人。我国伟大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
、小说集
、、杂文集、。《风筝》选自。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展开回忆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脉胳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1)
第三部分(12)
三、合作探究,把握情感
1、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张着小嘴,呆看着天空出神”的神态描写说明他酷爱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惊呼”“跳跃”的动作描写说明他天真活泼。(弟弟)
嫌恶。他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以致于当他发现弟弟偷偷做风筝后,“即刻伸手抓断”“掷踏扁”了风筝。(哥哥)
2、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 粗暴、专制、凶神恶煞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他共有兄弟三人: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这次冲突就发生在老大与老三之间。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兄如父”,作为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弟,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并且做他们的保护人。这样介绍之后,同学们也许就更能理解鲁迅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和“有出息“的含义了。3、20年后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看了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等得了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心里沉重起来。问题预设:小兄弟对那件事好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心情反而沉重起来?
4、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5、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6、“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7、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四、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让我们一起荡起记忆的小舟,走进心海.讲一件曾经触动你心灵的事,诉说亲人之间的爱,体现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亲情不仅在温柔的话语里,也不仅在细心的呵护中,更在父母严格的管教和兄弟姐妹之间磨擦的火花里。
五、课堂小结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板书设计:
毁
我 嫌恶 风筝 喜爱 弟弟
浓浓亲情
自责反思
作业设计:
与《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说说他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
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____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______有关。
2、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后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
3、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4、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风筝》:__________。
《满天的风筝》
。:______________
第五篇:“有感而发”作文教学案(教师用)
“有感而发”作文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写文章要“有感而发”的道理,初步掌握“有感而发”的方法。
2、懂得“有感”来自生活,学会主动观察生活,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3、学会主动修改作文,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教学重点:
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一单元学到的几篇课文,都是感情丰富,语言优美的文学作品,大家都很喜欢,很多同学都特别想知道他们写出好文章的秘诀,其实很简单,作文不可无病呻吟,必须“有感而发”。
首先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有感而发”这部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短文。
二、知识链接
1、阅读短文,了解编者设计这个写作单元的目的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明确:设计这个单元的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清一个道理:我们所以写文章,是因为心中有了感受,需要把这种感受写出来与别人交流;写文章不是为写而写,不是无病呻吟;有感而发是写作的根本原则。
主要问题:①写作首先要“有感”。②“感”从生活中来。
2、结合本单元文章,谈谈你对“有感而发”的认识。举例:巴金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获得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亲切感受,产生了写作《繁星》的激情。
赵丽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对文学有了深刻而真切的体会,才写出了《为你打开一扇门》。
三、调动积累,自主表述
1、设计话题:
跨进中学大门,同学们肯定会有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自与小学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请抓住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镜头加以描述。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话,畅所欲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第一步:鼓励学生讲一件发生在本校或者本班的新鲜事,只要学生肯讲,教师就要大力表扬,点燃学生“说话”激情。
第二步:激励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一位教师或者一名同学的特征,让他们懂得“有感”来自生活,只有学会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才能写出好文章。
第三步:让学生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刻骨铭心”的故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
为了鼓励学生说话,教师课前可以先设计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例如:
①跨进中学的大门后,你最喜爱上什么课,你为什么喜爱这门课?
②来到新的班级,你有没有感受到来自老师或同学的“关怀”?请把你的体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好吗等等。
2、口头表述要求
⑴无论是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新老师、新感受、新生活,都围绕“新”字作文章。
⑵要说自己真正的内心感受,努力做到有见闻,有感想。(学生准备,教师适当个别指导)(师生互动交流)
3、总结:讲述这类话题的基本方法是:
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议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
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板书:一个镜头,一点分析,一点感悟。
(这环节,重在老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叙之有物,说之有形,感之有情,议之有理)
四、方法指引,有感而发
话题:同学们,下面来看看以前的同学才进入五中时,结合五中给他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镜头写作的几个片断,具体说说这些片段写了些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
片段一:这是一个宜于幻想的早晨呀!淡淡的雾,柔柔的风,挂在地平线上躲在彩云后面的朝阳,朗朗的读书声,都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我站在新学校的大门前,尽情地欣赏着面前的一切,高大的教学楼前,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错落有致的树木镶嵌在玲珑的假山与潺潺流水之间,俯仰生姿的层次与动静相宜的灵动相得益彰。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花园中间那高大的石碑上镌刻的校训:诚笃。短短两字深深昭示着作为姜堰二附中的学生在为人上要诚实厚道,在为学上要专心致志。看着这新而美的一切,我走向教室的速度也不由加快了好多。
(写了些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师生互动交流)
总结:文章从早上的雾、风、朝阳、读书声写起,进而按由高到低,由次而主顺序写了小作者在新学校门前的所见:教学楼、花园及花园中的花木、假山,最后写自己感想:要诚实厚道,专心致志,做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其结合点是假山上的校训。(托物言志)
片断二:到了教室,我下意识再望了望外面,太阳还是羞答答地用云蒙住了脸,只在天空中抹上淡淡霞光。我回过头又看了看墙上的名言,奇怪的“绿色黑板”,七八排密密麻麻的桌椅,以及那小山一样的教科书„„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神秘!心也不觉变得新鲜而宽阔了。窗外,太阳还羞答答地躲在橘红色的雾气里,不想出来。我想,这初中生活就像这还未升起的太阳,那样神秘而又希望无穷,谁又能说这一路就一定走不好呢?
(写了些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师生互动交流)
总结:作者主要写了窗外天空的朝阳及教室的内部环境,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其结合点是朝阳。(借景抒情)
片断三:课上,张老师侃侃而谈“参与式教学”。我越听越着迷,心门像被一把闪光的钥匙蓦地打开,真是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印象中的“完美学法”吗? 有戏!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老师帮助,围绕“自觉、自学、自说、自问”的方式拉开一段精彩纷呈的知识探究之旅。真棒!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轻轻点着头,背也挺直了,恨不得跳上去给老师当旁白演说者,我的心好像被缓缓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此时,太阳探出脑袋,她微笑着凝视校园,东方那缕霞光为天空擦上绚丽的粉彩。有这么好的教学方式,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怎么会没有成功呢?我自信地拍拍胸。啊,我们的起点不正像这初生的太阳,充满希望,洋溢朝气吗?
(写了些什么内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两者的结合点是什么?)(师生互动交流)
总结:作者写了自己开学的第一堂课,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渴望,对成功的坚信。其结合点是老师的上课。(寓情于事)
从前面三段看,作者的情感来得自然天成,毫无半点的虚伪矫饰,可谓是“有感而发”。“有感而发”这也是我们今天作文训练的目的。
如此看来“有感而发”要求我们做到: 板书:
感什么?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事件,特定的人物„„ 发什么?特定的情感,特定的思想,特定的观点,特定的评价„„(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事)
(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在创作时能言之有物,写之有序,润之有色,发之有情,)
五、才情展示,学以致用
话题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一找你认为可以的结合点,写一段话来表述自己的感想。
片段四:杨孟衡小时候因触碰高压电而失去双臂,但不能阻挡他拥抱梦想。在失去双臂后,杨孟衡的梦想是站在残奥会的领奖台上,虽然几经努力,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但孟衡并没有丧失信心,而是重新返回课堂,捡起了荒疏了两年的课本,他新的梦想是做一名英语同声翻译的人。今年,杨孟衡以当地文科第一的成绩被中山大学录取。
(学习创写(师生交流)
总结:其实失去双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梦想的翅膀;梦想破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摔倒了,再站起,再向前,向前,向前,这样梦想就会近一些。
话题二:通过对上面三个片段的研究学习,我们了解了“有感而发”的具体内容。知道了在创作文学片段时,怎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那写一篇文章时,又该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三个片段连缀起来,形成一篇文章。
(学生创作,教师参与研写)
(师生交流指导,主重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归纳升华文章主旨。)(教师示范,见后面例文)话题三:经过刚才的实践,我们初步学会了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做到有感而发,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文字,再按要求作文。
请以“走进初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思路点拨:
跨进中学大门,每位同学肯定会有许多新感受,这些感受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来自新环境,有的来自新老师、新同学,有的来自新开设的课程,有的来自不同的管理方法与教学方法„„这些感觉虽很新鲜,但也零碎。对这些感受,怎样取舍,抓住最主要、最深刻的来写呢?怎么有机、有序地把它们组织起来呢?动笔之前,应认真选材,好好构思:
在叙事上:交代“感”的触发点,精炼、简洁围绕自己的感受。在写感上:灵活采用多种手法,充分地、巧妙地、多方面地表达自己的感悟,提示文章的中心。
在明理上:可在结尾直接突出,也可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富有新意地婉转、含蓄地表达。
六、结束语:
心为门。关上,一个人就是全世界;打开,世界是快乐与许多人。同学只要能用心观察,就能避免不够丰满,使文章丰腴起来;只要能以心换心,就能避免无病呻吟,使文章感己感人。
附例文:
走进初中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天空中,童年的翅膀不再;而我们的心,已飞到初中生活第一个早晨。
那是一个宜于幻想的早晨,淡淡的雾,柔柔的风,挂在地平线上躲彩云后面的朝阳,朗朗的读书声,都引起我无限的遐思。我站在新学校大门前,尽情地欣赏着面前的一切,高大的教学楼前,是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错落有致的树木镶嵌在用常绿植物绘制的假山与流水之间,俯仰生姿的层次与动静相宜的灵动相得益彰。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花园中间那高大假山上镌刻的校训:诚笃(dǔ)。短短两字深深昭示着作为姜堰二附中的学生在为人上要诚实厚道,在为学上要专心致志。看着这新而美的一切,我迈开走向教室的脚步,速度也不由加快了许多
到了教室,我下意识再望了望外面,太阳除了在天空中抹上淡淡霞光,还是羞答答地蒙住了脸。我回过头又看了看墙上的名言,奇怪的“绿色黑板”,还有那从小学时五排的座位到猛然增加到七八排的桌椅,以及那小山一样的教科书„„一切都是那么新奇而神秘!心也不觉变得新鲜而宽阔了。窗外,太阳还羞答答地躲在橘红色的雾气里,不想出来。我想,这初中生活就像这还未升起的太阳,那样神秘而又希望无穷,谁又能说这一路就一定走不好呢?
我拉回视线,翻开手里刚发下来的新书,心也渐渐沉静起来。“上课!”一个洪亮的声音把我从书本中惊醒,我开始了我初中年活的第一步。
课上,张老师侃侃而谈“参与式教学”。我越听越着迷,心门像被一把完全相符的钥匙蓦地打开,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印象中的“完美学法”吗?有戏!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老师帮助,围绕“自觉、自学、自说、自问”的方式拉开一段精彩纷呈的知识探究之旅。真棒!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轻轻点着头,背也挺直了,恨不得跳上去给老师当旁白演说者,我的心好像被缓缓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此时,太阳探出脑袋,她慈详地凝视着校园,东方那缕霞光为天空擦上绚丽的粉彩。有这么好的教学方式,再加上身的努力,怎么会没有成功呢?我自信地拍拍胸,我们初中生活的起点不正像这初生的太阳,充满希望,寄托憧憬吗?
初中生活可以无所谓而来,但不可以无所谓而去。挥手作别过去,往事如烟而散;举目展望未来,前路尽是辉煌;甘洒一路汗水,争得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