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昆阳镇第二小学四年级语文任丽霞
音乐之乡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阅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的音乐之美。
3体会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对音乐圣殿的向往。
4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感受维也纳的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主阅读。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感受维也纳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音乐,看你是否能说出这些名曲的名字或创作者。
(出示:《命运交响曲》、《月光曲》……)
二、自读提示,自主阅读
1出示“自读提示”:
(1)画出生字多读两遍,遇到长句子、难读的词再多读两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试着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3)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尝试边读边批注,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4)勾画下你认为文中最美的句子。
(5)思考《音乐之乡》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自由读文。
3小组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4全班交流,评价朗读。
三、学习词语,积累好词
1出示本课的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恬静而神秘 动人的旋律 悠扬的乐声
郁郁葱葱的森林 蜿蜒 多姿的多瑙河
2勾画出你自己找到的好词佳句,小组交流。
3将收集到的好词佳句摘录到“采蜜集”中。
四、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讨论:维也纳为什么被称为“音乐之乡”?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2)小组讨论,自主解决。
(3)小组反馈:读读认为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4)齐读找到的段落或句子。
(5)比赛读。
2小组交流:你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小组交流反馈,同学互相补充、解决。
第二篇:昆阳镇第二小学谢党恩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
谢党恩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比较,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比一比、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三(1)班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学生鼓掌)
感谢大家的热烈的掌声。
热烈的掌声是我们两只手的什么地方相碰发出的声音?
也就是我们手掌的整个面都相碰了,这个面也叫手掌面,伸出你的左手,用右手摸一摸你的手掌面。
谁想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让你摸一摸,2-3名学生)比较这两个手掌面,谁得手掌面大,谁得手掌面小?
手有手掌面,且有大有小,数学书也有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拿出你的数学书,和 老师一起摸一摸课本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按一定的顺序,慢慢的摸,摸课本封面的全部)
比较一下:数学书的封面和你自己的手掌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
我们再一起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大的面?(6-7名学生)
谁能找到一个比练习本的封面小的面?(5名学生)
我们发现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停顿一会)——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面积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例如说: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课件出示本句
和 老师一起说一遍课本封面的面积.谁再来说说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说的真好,谁还能再说一说。(2名学生)
那手掌面的大小是……?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手掌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脚掌面的面积?(同上)
什么又是练习本封面的面积?
什么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同上)
你还能自己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吗?(4-5名学生)
大家说得真好。
那你知道教室地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呢?
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
篮球场的面积指的是……。
指甲面的面积指的是……。
礼品盒前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动的过程)指的是……。
如果老师把礼品盒的前面用笔画下来,就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长方形也称它为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这又是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对,又是一个平面图形。
这两个平面图形一样大吗?
看来平面图形也有大、有小,因此,平面图形的大小也是平面图形的———(停顿一下)面积。
例如说:一号长方形的大小是一号长方形的面积。
二号长方形的面积谁会说?
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又怎么说?(正方形、三角形)
(正方形的大小是……)
(圆形的面积是指……)
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一组:一眼就能看出大小的。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正方形、圆)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你是怎样发现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得)
确实是这样,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我们把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板书:观察
小结:所以有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观察的方法进行图形的大小比较.第二组:一眼看不出大小的。
对于这两个图形卡片,(贴在黑板上)你能比较出他们的面积大小吗?
请学生表明观点,并问学生: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都是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他们的大小的,可结论却不相同,这说明了什么呢?(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已经不够准确了.)
我们能不能想一个方法让全班同学都认可呢?
(用直尺量)好方法。带上你的直尺来量一量。(长度不够)
谁有更长的直尺?看来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用我们手中的直尺来量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你上来把他们合起来比较一下。(重叠一下)
你的结论是什么?你们同意他的结论吗?
这种合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叫做重叠法。板书:重叠
(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棒的方法,并且还给这个方法起了个名字叫————重叠)
小结:当图形的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已经难以比较他们大小,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第三组:一眼看不出且重叠也难以比较大小的图形
这儿还有两个图形,你还能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会用观察比大小)我们说对图形大小比较接近时,仅凭观察来比较大小有时是不够准确的。那我们还能不能想到用其他什么方法来检验我们观察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你想到用什么方法?
(学生会想到用重叠的方法)这两个图形怎么重叠到一起呢?
(先剪下再重叠)不错,是个方法。这是老师事先在同样的纸上剪下的这两个图形,我们重叠一下,谁得面积大?
小结:这种方法也能比较出纸上两个图形的大小,那你能不能想出一些既不破坏作业纸,也能比较出他们面积大小的方法呢?(停顿一下)
(用直尺量)不错,是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课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比较他们大小的小工具: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纸片,一张透明方格纸和一把直尺。当然你们也可以选用自己身边的工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
下面请同学拿出信封里小工具,同桌合作操作比较作业纸上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你是怎样比较的?你的结论是什么?
像这位同学比较的方法叫做用相同的小纸条量。板书:量
你们也是这样量的吗?那你是怎样量的?你也上来量给大家看看。
那你的结论是什么?
3个小组的结论一样吗?可他们却认为他们量的不一样,知道是哪儿不一样呢?
小结:纸条的大小确实不一样,但都可以用相同的小纸条量的方法来比较同一组图形的大小。
这一组的两个图形用了这个长方形纸条,这组两个图形用了这个……,这一组两个图形用了这个……。(掌声送他们归位)。
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学生可能会数方格)
你用什么方法的?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先数横行,一行有6个方格,再数有6行,第一个图形有六六三十六个方格,再看第二个图形,先数横行一行有7个方格,有6行,第二个图形有六七四十二个方格。
你的结论是什么?
像这位同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叫做(停顿一下)————数方格。板书:数
和他方法一样的同学有哪些?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尺子量,分别量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你的结论是什么?
为什么你觉得2号图形的面积比较大?
那你们觉得面积可能与谁有关系?
小结:刚才,大家分别用了量的方法,数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索用观察、重叠、量、数等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在实际的运用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面积的大小比较。
想用你们掌握的方法来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
1、瞧,这是什么?对,这是我们祖国的地图,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三,大家知道我们住在哪个省吗?这是老师从这张地图上描下的四个省的地图轮廓,你能比较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你用什么方法比较的?
2、刚才是四个省的面积比较,老师这还有四个图形,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楚的比较出他们的大小呢?好,老师给他一个方格纸。现在应该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数方格是一种比较面积大小的好方法,下面请你们打开书76页数一数,比一比,并在图形的下面写出方格的个数。(对于梯形)数这个图形的方格个数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吗?
(强调:把半格拼成整格,最终数整格的个数)
现在你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了吗?为什么?
4、是不是图形的方格数越多,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呢?
课件出示:老师这儿有2个图形,数一数1号图形它有几个方格?2号图形有几个方格?所以2号图形的面积比一号图形的面积大?
怎么会不对呢?不是方格数越多,图形的面积就越大吗?
小结:比较同组图形大小时,还需选择同样大小的方格,(课件同时把方格变得同样大)这样标准统一了,才能进行比较。
四、总结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那你还有什么收获吗?你在生活中听说过面积吗?在哪儿听说过?
第三篇:任丽霞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最终版]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高语组 任丽霞
今天的课堂依然是以小组展示的形式进行,也许是听课还没有结束下课铃就响了,看来课堂的把控还有待加强。
收获比较大的是平时不爱展示的3.4小组勇敢地走上了讲台;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个胆子比较小的,这个时候我发现小组长在讲台上直接就交流和鼓励的组员,倍感亲切。
但是课堂的形式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教研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1、课堂的开始可以借助“学练优”进行基础知识的检测,也就是可把“学练优”的练习置前,课堂上也可以有针对学练优习题的讲解。
2、当老师阅读文本理解了更多,学生并没有发现的时候,教师可以抛出问题。比如本课中“老人创造的奇迹”还有很多处,大家可以再读读课文找一找。教师还可以引发学生可讨论问题的发散,便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展示。
3、分享完之后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个过程中一定有老师的放不下和舍不得,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沉得住气,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目标不明确的时候适时出现引导。就像《西游记》里的菩萨之类的仙人在孙悟空最无助的时候出现一样,这个时候的意义才重大些。
第四篇:昆阳镇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珍珠鸟》教学设计吕改
《珍珠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生动细腻、富有情趣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本课教学,将继续进行朗读、快速默读的训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并继续进行概括课文大意的训练。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略读课文肩负着让学生运用已学方法学懂课文的使命,因此本课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为了使小组学习交流更有实效性,教师规范合作步骤,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
1.读课文,为14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查字典弄懂“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等词语的意思;
3.浏览阅读提示,给三个问题标上序号。
教师教学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与布置:需要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对比文本激趣导入
1.激发兴趣:
学习了课文《翠鸟》,我们认识了羽毛鲜亮、动作敏捷的翠鸟。今天,老师又为大家带来一位鸟儿朋友!
看!(示图)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听!(听音)它又细又亮的叫声如笛儿般婉转。──它就是珍珠鸟。(板书:珍珠鸟)齐读课题。
2.明晰课型:
课题序号的右上方有个星号,表示这是略读课文。我们今天就根据阅读提示来学习这篇课文。
3.对比文本:
激发阅读期待:《翠鸟》一文写出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珍珠鸟》一文又写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扫除障碍: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2.感知全文:
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3、整体把握: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即可。
三、细读文本悟情审美
1.切入重点:
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我和珍珠鸟交往中最令人惊喜的部分。──切入第十三自然段。
指名读,聚焦第十三自然段,并说说这一段为什么最令人惊喜?
2.感悟情景:
出示文本所展示的画面(课文插图),请同学用心走入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小鸟的感受、作者的感受。(随机板书:幸福、温馨等词)
3.挖掘文本:
短短七行字,融入了多少惊喜和幸福啊!这字里行间,还藏着谁的心情,你发现了吗?再读第十三自然段。
反馈:这一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还藏着一对大鸟的放心和信赖。
齐声诵读第十三自然段。
4.回归重点:
引读最后一段(随机板书:信赖),随机理解信赖。
四、研读文本悟情明理
1.看图质疑:
可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看到天性胆小怕人的鸟有一天竟如此信赖“我”。你有什么疑问?
回归“阅读提示”的第二个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2.规范要求:
明确问题:“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一家两代的信赖的呢?
(大屏幕随机出示两个问题:①“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②“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以及建议的学习方法:勾画词句、换角色读、写批注、……)
规范要求:
(1)四人小组选择同一个问题;
(2)小组成员独立学习;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点拨指导。
4.交流体验:
(提常规要求:大声发言是对自己的展示,用心聆听是对别人的尊重。)
点拨重点:
问题一:“我”是怎样逐渐得到大鸟的信赖的?
脉络:
“我”在窗前的吊兰下给大鸟安了个丛林一样的家。它们便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并伸出鲜红的小嘴。
“我”不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给予它们空间和尊重,它们便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小鸟飞出笼子了,它们起初还有些担心,总是“生气地叫一声”。
后来见“我”不伤害雏儿,便到天色入暮才呼唤孩子。
最后,完全信赖“我”了。
问题二:“我”是怎样逐渐得到雏儿的信赖的?
通过换角色读8──12自然段,说说体会。
如:渐渐我胆子大了,就落在主人的书桌上。我先是离他较远,见他不来伤害我,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他的杯子上喝茶,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他的反应。他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他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5.回归中心: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引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书:美好的境界)
五、立足文本讨论拓展
1.感悟写法:
有人说,本文作者冯骥才有一支生花妙笔,你同意吗?
讨论交流:作者的生花妙笔究竟“妙”在哪里?课文如此打动你的原因何在?
学生自主交流,指名分享。
2、名家引路:
出示冰心奶奶的话,学生感悟。
(大屏幕示:冰心的话:“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头起得‘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出示冯骥才的话,学生感悟。
(作者冯骥才的话:“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娇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过渡:在课文中,作者的那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都浓缩成了一句话,就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拓展练笔:
其实美好的境界不仅存在于人与鸟之间,更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想想生活中那些信赖创造的美好,用“信赖是……”的句式,写写你的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一点启示。
反馈:指名分享,教师随机将同学的内容打上屏幕。然后同学齐读自己的练笔。
4.升华主题:
这就是《珍珠鸟》给予我们的一点启示、一点体会、一点感受。信赖是如此美好,我们祈愿让真诚的关爱充满生活的每个角落,让信赖之情流淌于万物之间!
板书设计:
第五篇:昆阳镇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会聆听》教学设计
《学会聆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明白音乐要用心来感受。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教学设计
一、朗读课题,讨论“聆听”
1、读题。讨论:你听过音乐吗?在那些优美的旋律中,你听出过什么东西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2、课文中的“我”是怎么聆听的?聆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出示课件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母亲教“我”听了哪些歌?
2、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逐层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我”闭上双眼,凝神遐想,在想什么呢?默读1~10段。
2、电闪雷鸣的夜晚给“我”带了恐惧,这恐惧可以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找到这些词句,勾一勾,读一读。
3、后来,“我”不再恐惧,安然进入了梦乡,这是为什么?理解“要是……音乐会变成什么样啊!没有节奏,没有深度,没有灵魂。”“它会把你带到一个新奇的世界”等句子,体会作者从电闪雷鸣中如何听到竖琴的声音。
4、还有什么声音里也有音乐呢?学习11~12段。讨论:为什么说宇宙的万物中都蕴藏着音乐?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随着作者一起去感受聆听的喜悦。
学习第二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说说作者是怎么帮助小姑娘的。
2、读“召唤内心美好的东西”这句话,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品味课文,沉淀情感
1、小结全文,有感情地诵读最后一段。
2、讨论:学习了课文,你对于“学会聆听”有什么新的见解?
五、课堂总结: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