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

时间:2019-05-14 20:1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

第一篇: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

报告首长

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

时间:

某年某月某日 地点: 家乡 人物

:XXX和XXX和XXX············· 目的:

了解家乡变迁历史,把握家乡发展脉络 过程:

家乡整体风貌的变化(基础设施的完善:道路交通,自来水普及、村村通道路与网络、电力、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医疗设施等等);

家乡乡亲的变化(文化素质、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经济的富裕、住房条件的改善、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变化);

自己家庭的变化(写自己家);

文化上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繁荣、图书种类与数量的增加、信息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文化市场的逐利性也使得文化产品良莠不齐,还有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信息传播的更加深入到个人,比如个人客户端);

经济上的变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利与弊的变化:全体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与个体之间差距的增大)

政治生态的变化(过于强调集体性到个人的发展)结论:

改革开放让绝大多数人受益,让民众享受到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社会差距也不断拉大,相比改革前,社会分化十分严重。

生存矛盾转化为发展矛盾。

就要求我们必须保证公权力的公正公平

保证个人行为与大众行为的相对一致

保证现有的制度引导与批判的制度改革相协调

保证发展仍能够使受益的人继续且保持让未受益人受益的可能与趋势

餐桌上的故事

全家人一起吃晚饭,看新闻联播(你有这习惯吗?就算有吧!),聊起爷爷小时候的故事,然后是祖孙三代人的互动·······················互动过程很热烈,结果很圆满,表示很受启发,触动很大,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报效国家,绝不再熬夜到凌晨一点钟睡觉,每天好好吃饭,绝不再浪费粮食,上课认真听讲,把所有的课都当成英语课来对待。

第二篇:改革开放前后交通工具的变迁

交通工具的变迁

人们通常安步当车,下地干活、走亲戚,基本上是步行,我的长辈有不少人到25里外的束鹿县城(今辛集市区),也往往步行。偶尔富裕些的家庭有一辆旧自行车。曹文轩在小说《草房子》中也写到,在那个时代的农村小学,一位家境富裕的学生骑一辆自行车到学校,引得所有学生羡慕。

那时候主要用作运输工具的马拉大车,同时辅助发挥着交通工具的作用。生产队的粮食收获了,我大叔叔就很神气地挥鞭打马,赶着装满粮食的大车奔赴县城的粮站。这中间就捎带人们一段路,人们坐上马车,很舒服,也神气。

改革开放三四年后,人们的生活好一些了,村里的自行车多起来,主要是旧自行车。我哥哥上高中那年,托人买了一辆环球自行车,需要车票,160元,崭新的,货真价实,我们都非常高兴,视作宝贝。那时候农村女孩结婚,几大件就包括自行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交通便利多了。我们都骑自行车上高中。农村的拖拉机也辅助地作为交通工具。摩托车进入了一些先富裕起来的或赶新潮的农民家庭。农村青年结婚流行的新几大件,包括摩托车。1988年我第一次从辛集市坐火车到石家庄,感觉又平稳又快速。石家庄市区不仅有公交车,而且出现了出租车。那时候流行皇冠,那位女出租车司机很健谈,给我见多识广的印象。1989年我首次出省远行,乘火车到大连上大学,在大连市区,不仅见到了公共汽车,还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那里的交通真的很便利。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从大连乘客轮到天津,也很便利。在石家庄,自行车更加丰富多彩,我买过一辆800多元的阿美尼变速自行车。我当时在单位经销摩托车,客户中的很多都是农民。看来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公交车越来越便利,线路延伸越来越长、越偏远。连通城乡的长途公交车,也越来越发展。在石家庄,打出租车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宜。我曾在江苏境内做过一次长江轮渡,真的使天堑变成了通途。

进入新世纪以来,更不得了。一个是火车提速,尤其是动车组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在途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我去年从长春乘坐动车到北京,只用了6个小时,真是太方便了。火车还有一大便利就是卧铺、软座、空调列车越来越多,使得人们的出行舒适度越来越高。另一个是飞机日益进入人们的日常出行工具选择,远途的出行,或者是打折的机票,都很有吸引力。我坐过一次乌鲁木齐飞北京的飞机,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安全、平稳、舒适,机票也有打折,服务也非常好。在城市,私家车、电动自行车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人们的工作单位离家远所带来的不便,已经越来越小,节假日全家开车在附近旅游,也越来越成为风尚。城市的公交车密度越来越大,服务也越来越好,各种便利的、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优惠的公交卡也受到广泛欢迎。随着人们日益富足,打出租车越来越普遍,节假日探亲的人们甚至从大城市直接打出租车到边远的乡村。我就见过一次从石家庄打车到易县的,要将近400元的费,还有从石家庄到平山村里的,要130元,我也有急事打过一次从石家庄到藁城贾市庄镇的,150元。非常快捷和便利。在北京等大城市,地铁成为一种便利的、经济实惠的、运送旅客效率非常高的交通工具。京津城际列车的开通,也使得百里之遥变成了咫尺之隔的感觉。各地高速公路的建成与贯通,高标准国道的建设,都使得通行条件更加优越。人们的观念也在变化和进步。很多人开始选择和接受拼车出行的方式,既节约费用,又避免单调寂寞。

三十年来交通工具的变迁,我感觉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发挥的作用是最根本的。改革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放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改革和开放共同丰富了市场供应,促进了科技进步,使国家和人们富裕了起来,选择型消费、个性化消费得到实现。这样才使得人们在出行方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择权。

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怎么样呢?直升飞机更多地服务于公务和家庭?或者还会有更多更加便利、安全、有趣的交通工具出现?有更多的涉及出行的优质、新奇服务方式出现?只要我们始终秉持和平发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所有这些都是可以想象、憧憬和期待的。

第三篇: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受通讯的巨大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感受通讯的巨大变迁

三十年风雨变迁,数十载风云变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华夏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回望改革开放的艰苦历程,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岁月。让人们亲身感受变化最大的,涵盖在百姓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这里,我仅就自身感觉的通讯带来的变化进行一下回顾!

三十年前,我家居住在市区比较偏远的一个小镇,一直以来,那里的信息都比较闭塞。记得那时的父辈们和老家的亲属交流时,都采用书信这种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参加公安工作,就在家乡的小城。而且一干就是九年,小城的交通不便,通讯更是落后。一万余人口的小城,矿台电话少得可怜,我们派出所的一部电话还时常不通。记得有一次,一户居民家失火,到派出所报警,由于当时派出所电话出故障不通,找了几处电话,才与远在20华里外的区消防队联系上。等消防车赶到时,蔓延的大火几乎殃及到一趟房的七家。通过这次教训,分局特地给派出所配备了一部对讲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刚刚开始出现BP机和大哥大手机。一万余元的手机和高额的话费,只有高收入的大款阶层才用得。即使是BP机,用的人也很少。过有七、八年,手机和电话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记得我的第一部手机,是花了数百元购得的二手机。用了没到一年就换了一部新手机。以后,市场上手机的款式不断更新。如今,我们全家和父亲都用上了手机,即使出差在外地,自己就象是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也能够随时和父母家人牵在一起。改革开放前,有名片的人很少,即便有名片,上面的联系方式也非常单一,究其原因是我们的通讯手段太落后了。当时,大多数人只能靠写信、发电报与他人联系。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家中能有一部电话,真正是高消费,若要打电话,特别是长途只有到离家二十华里远的邮局去打,打的时候还得排队,更主要的是影响工作和学习。电话,那个时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望尘莫及的,一般的情况下,就只有靠写信联络。如今,在许多人的日常生活中,名片成了必不可少的联系工具。别看这一小片纸,容量可大了,名片上印的联系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有电话、传真、传呼、手机、电子信箱,QQ号、博客等,有的还印上了单位的网址。一张小小的名片反映了通讯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通讯服务市场独家垄断格局被打破,通讯服务市场形成了国内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相互竞争的格局,消费者在竞争中得到的是通讯服务上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实惠,竞争也促进了移动通讯的发展,以前的高档商品手机现在已成为普通的消费品。

过去让人感到很神秘的互联网如今也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网络给孩子们的学习和今后高考填报志愿都带来许多帮助。姐姐家的外甥说:“网络对我的学习帮助非常大,如果我有不会的题,上网去看一下名校名老师的讲解和他们出的题,可以让我更加开阔视野,为迎接明年的高考做准备。通过网络我可以知道许多名牌高校的招生简介,这对我以后高考填报志愿都起到帮助作用,我现在看到的是北京邮电大学的主页,这所学校一直是我向往的一所学校。”近几年来,通讯市场真正成了丰富的大市场,手机的功能也在不断的进化:由最初只能打电话、收发短信、储存电话号码的黑白屏手机到后来的彩屏手机,并有了现在的 3G手机。如今,手机与网络通讯等紧密的结合起来,二者的充分利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通讯时代。人们在互联网上使用MSN、QQ等聊天已经司空见惯,网络电话的出现更是受到出国留学生们的青睐,QQ等聊天工具各种专业化E-mail、都纷纷开通了手机版,这样网络和手机就实现了互通。通讯的变迁,令我们感受到中国巨大的变化和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腾飞年代。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家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光是通讯。交通也四通八达,全市的车辆保有量已超过人均的十分之一,不少小康之家都拥有了私家车;城市居民已经基本上告别了低矮的棚户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带来了百姓普遍的丰衣足食。人们生活在这幸福的年代里,怎能不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三十年带来的实惠呢!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大同的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大同的变迁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0901班

秦亚楠

改革开放30年,共和国经历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转型,作为共和国战略布局上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大同市经历着一个从不愿意转型、排斥转型到被迫转型、主动转型的痛苦过程。

开放之初的10年,大同主体社会结构系统沐浴在计划经济的辉煌之光里。地方煤矿“有水快流”;共和国的巨子——大同矿务局因煤炭产量能够突破3000万吨,欢腾不已。煤炭产量占据重要位置,转型提不到认识上。但当市场的浪花在沿海扬起之际,一些行业自然会受到冲击。这10年当中,大同的餐饮业如旭日东升,走在了全省甚至在全国也是前列。紧随其后的商业系统同样在市场化的路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中间10年,面对的是煤价从一点点放开到1994年全部放开的一个不适应的过程,面对的是煤炭市场疲软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而大同市在1993年进行的雁同合并使得发展思路转到了“城乡对接”——“城市带动农村”之路上。经济结构中,煤炭仍占据着80%以上的份额。国有企业支撑着大同市的经济。但煤炭市场的下滑,使得大同市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市委适时提出了“

扶持之列。

后10年,大同经济转型速度加快。各届市委、市政府不断以“重振大同雄风”“奋力赶超,重振雄风”等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目标。煤炭的洗选业、深加工以及煤的转化,煤电一体化等得到大发展,医药产业突出发展,机械加工业日趋做大做强。从优秀旅游城市的挂牌到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再到连续八届的云冈·恒山旅游节,广大干部群众从排斥转型到被动转型再到主动转型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在2006年9月召开的市党代会上,他们首次把“资源型城市转型”这一需要加快推进的经济命题作为大会主题。今年市委全会提出“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从“黑色”到“绿色”,因为自觉转型带来理性的觉醒。今年一场以挖掘大同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价值为重拳的“城建之风”把大同人的观念带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安大钧说:“城建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成绩令人兴奋,但有形的背后还有无形的变化:那就是许多大同人文化意识的觉醒,这是最为可贵的。从“论煤”到“论文化”,这是大同人最大的转型启动“功能键”了!

煤都转型绿色崛起

医药:半壁江山

回忆改革开放初期,曾担任过大同利群制药厂厂长助理的许力说:“那时大同就有名扬全国的药厂,像利群、星火、一药、二药,各家也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当时有„南有白云,北有利群‟称颂”。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药品生产

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政策的逐步完善,也为大同医药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壮大、创新,一轮接一轮的不断升级,实现了大同医药业的腾飞。2006年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44%。2007年医药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利税达2亿元。

大同开发区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童进璧介绍说,建区16年,制药业一直是园区的“闪光点”,制药工业已成为大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占据全省的 “半壁江山”。今年上半年,大同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区医药工业产值已实现15.83亿元,有1510个品种。目前,已有1家企业经省级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家正在申报,威奇达药业的“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大宗发酵产品的先进发酵工艺技术”被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十一五”863重点项目之一。园区内的医药企业已实现由线性发展向环性发展的产业变迁。

美食:香飘云城

大同的餐饮业,自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历史性,跨越式的巨变。

大同市餐饮业协会秘书长柴渝雨说:“上世纪70年代末,大同市的餐饮业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模式,30多家国营饭店一统天下;80年代后期,餐饮市场开始向民营企业开放,大型民营饭店开始崛起,先后有红旗、永和、昆仑等饭店;90年代以后,餐饮业出现向经营规模、服务理念等方面迅猛拓展竞争。饭店、酒店风起云涌。截至目前,全市饭店有2000多家,其中,大中型的有100多家,一次性接纳千人就餐的就达30多家。云冈国际酒店副总经理李政说,现在大众消费已成为餐饮消费的主流。婚宴、生日宴、圆锁宴、节假日、休闲消费,已成为餐饮市场中的新亮点;今年预定明年的年餐已不再是新闻。据统计,2009年,1—6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86993.1万元,其中住宿、餐饮业共实现零售额160594.7万元,同比增长17.46%,月均餐饮业零售额达到2676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5%。住宿、餐饮业的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旅游:大变迁

“30年来,大同不断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强化旅游行业监管,促进全市旅游业走上了一条持续健康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今天,大同旅游业正在走上城乡旅游良性互动、区域特色旅游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旅游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并举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谈及旅游发展,大同市副市长冀明德兴致勃勃。

大同旅游业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开发国际旅游为先导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1977-1986年的10年间,接待海外游客近10万人次。1986年,成立大同市旅游局,旅游业逐渐由单纯外事接待型向经济产业型转变。进入90年代,旅游业已成为大同市

同市初步形成要素市场基本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煤炭:大变革

知道大同的人往往都是从了解大同的煤炭开始的。无论是煤炭储量、产量、运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故享有 “煤都”之称。但“刨下坑,挖出煤,卖来钱”的初浅印象始终停留在不少不了解大同人的概念中。而当2008北京奥运圣火在大同传递时,现代化的矿井和新时代煤矿工人的风貌,却给了世人一个全新的认识。“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围绕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三十年改革开放,大同煤演义的前世今生,已让世人叹为观止。

王兴德,三十年前的一位普通下井工人,他说:“当时的煤矿都是国有煤矿,计划经济下,煤炭统分统配,工人计分计时,煤矿工人打眼放炮,收入低、风险大,下煤窑是件没人愿意干的营生,工人多数是我这样的农民出生。如今,当煤矿工人,大学生还要考试,全部机械化作业,一个矿一年的产量是过去十个矿十年的产量。”谈及变化,老人感慨万千。

塔山煤矿是近几年大同市新建起的现代化煤矿之一。说是煤矿,其实配套的有坑口电厂,洗煤厂,发运站,建材厂等,整个一个循环经济园区模式。矿上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矿的年生产能力是1500万吨,但一线的生产人员全部加起来不到700人,由于现代化程度高,人们可以开着汽车直接到达井底工作面。而且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煤浆、矸石、灰渣全部被有效利用,光煤炭以外的附加值就可创造利

润数千万元。煤矸石除大部分用于发电外,一些品质好的被做成了工艺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十分看好。废弃的采煤巷道和采煤抽出来的废水同样是宝。晋华宫矿开发出的 “井下探迷游”及煤矿废水改建的十里河风景区与云冈石窟交相呼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以煤为媒,做强煤炭产业链,以煤不唯煤,做大相关产业链”,大同市引进开工的上亿元项目,近三年来就有20多个,特别是一大批电力、机械、煤化工项目的投产达效,煤炭的三十年蜕变迎来的是一次次漂亮转身,焕发出的是不竭青春活力!

古城未来更加美好

2009年的大同今非昔比,2010年的规划别有洞天,2012年的大同新世纪篇章,20蔚蓝宏图展现在世人面前。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翻腾直20年大同流下九州。古貌回复、拓展在人、大同在新一届领导人的卓识眼光中,在改变观念、旅顺思想、用100年战略来规划城市建设。

2008年改造了7条道路,当时是一片骂声,过后剖习人们看到了道路宽了,街道、路灯明亮了很多,沿街门面都整齐了,感觉有点城市氛围了,本身大同在全国也是很有名气的叫做:十大匪城之一。追其原因还是城市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状况不完善,人员素质不是很高。属于不健全城市,也属于人为因素造就的,最近几年大同环境治理、城市改扩,领导在给市民创建很好的环境,人民看到了城市的变化,也就随居而安了,有了煤都认识也就有了新城换旧言的

观念认识。开采了100年的地下层煤对于大同还能有多少呢?领导的眼光是敏锐的看到大同必须走旅游之路,才能保持经济增长,还大同一片蓝天净土,大同多年的地下之水被破坏严重,采空区下陷严重,周边污染严重,到了非必须治理的时候才能改变大同现有的环境面貌。

大同规划了50年蓝图,遗址,大同府邸保留了佛教、基督教、回教、道教多家融为一起的文化之城,在现在也是很难得的考古研究、挖掘课题。

新的一年,新的目标,新的动力,新的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古城大同必将展现出新的魅力,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充满信心,确信将来展现给世人的大同必将是个集旅游、休闲、吃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

第五篇: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迁调研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报告

题 目_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迁调研_ 系(专业)**********************_ 班 级___ **********___ 作 者__ 姓名*** 学号(********)联系电话 159******** 指导老师 ****

日期:

2012 年

*

*



科学发展的先行者

——基于对江阴市近30年的家乡变迁调研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江苏省江阴市从乡镇企业起步,在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始终明确自身的历史定位,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将国家大政方针、外部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找准发展突破口,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以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华西“天下第一村”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名扬全国,成为“苏南模式”的象征。

关键词:苏南模式 天下第一村 幸福江阴

一、江阴30年来的发展变化

[1]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地区几何中心,是一个曾被誉为“江之尾海之头”的滨江港口城市。改革开放30年来,江阴共获得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首批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首届十大“中国和谐名城”等79项全国性荣誉称号。江阴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更为显著:

一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对外开放全面拓展。四是企业规模日益壮大。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盈盈一水间,飞虹腾龙越。桥梁记录着悠悠岁月的变迁,1999年9月的一次振臂欢呼,5公里里程、36亿总投资、3071米全长、197米索塔高、5万吨级轮船通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字,述说着这座熔铸于上世纪末的钢索悬桥的不朽传奇,见证着齐刚敢先的蓉城儿女的时代骄傲。江水茫茫,物换星移几度秋,长桥卧波,今朝江南多胜景。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2]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阴都能始终准确把握中央的发展战略,并将中央的政策、国内外环境变化与江阴的实际紧密结合,不失时机地抢抓机遇,及时确定、调整和更新发展理念。坚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大胆探索、顺应民意,使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飞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一)不失时机地抓住了3次大机遇

1.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机遇,实施了全面推广经济承包责任制,在社队企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的发展战略。掀起了全民大办工业的创业高潮,使乡镇企业如同燎原之火,从而实现了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飞跃,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历史性跨越。这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现象曾被作为“苏南模式”的典型,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2.抓住了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快速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大力发展民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思路。

3.抓住了21世纪推动科学发展的机遇,提出了富民增收、生态绿化、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发展理念。实施了优化经济结构、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增强自主创新、发展品牌战略、完善全民社保、建立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倡导社会诚信等一系列得力措施,促使了江阴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2005年末,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达标,实现了由经济强市向小康达标市的跨越。

(二)与时俱进地坚持体制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是江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30年,江阴体制机制创新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从跨江联动到港城互动。2005年,江阴实施了港城一体化发展战略,打破原有“四镇两办”的行政区划,设立了临港新城,完成了港口吞吐量由2005年的5万标箱到2007年的30万标箱的跨越,从沿江工业为主转变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驾齐驱,实现了港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

2.从资本经营到战略经营。资本经营造就了“江阴板块”和“江阴现象”,促进企业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实现了规模化的发展。战略经营则是将城市作为一个经营整体来运作。将城市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层层严格招标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

3.从政府包办到社会共建。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从以往单一依靠政府向政府与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合作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政策、引导舆论的方式,组织和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共同实现社会事业建设和发展投入的多元化、多样化。

(三)坚持不懈地做强民族企业

为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江阴不断引导企业走高质量、高效益、高科技、集约化、节约型、低消耗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使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到2012年,江阴民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已占经济总量的79.5%。

1.优化企业结构,引领企业上档次。

2.推动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如今,江阴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模式,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从加工制造向研发创造、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从产品到产业、从品牌到标准的演变,实现了从“江阴制造”到“江阴创造”的飞跃。

3.强化企业培训,提升企业家素质。4.全方位服务企业,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四)坚定不移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培育出华西“天下第一村”。江阴历届市委和市政府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培育出闻名中外的华西村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典范,华西村被誉为“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先后获得中华环保第一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等40多个国家级的先进荣誉称号,并在全国村级单位中第一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以华西村为旗帜,全面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江阴以华西这个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全国乡村典型为典范,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城市化促进农业的新农村建设的新道路。

然而“世界第一”之塔群、钟王、鼓王、龙王、神牛,“村级第一”之四季园、喷泉、美食营养中心,信仰与文化的和谐,铸就华夏第一村的“幸福之园”。徜徉于幸福园内,可欣赏到园内幽静的景致,感受到“八个一”主要景点的神奇。又有谁会想到华西村曾经是名不见传的一个小村子,三十年后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数百万游客来此观光旅游,休闲娱乐。

(五)不遗余力地构建民生工程

江阴始终坚持将发展的成果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2007年,江阴用于惠民的各项财政支出达9亿元,占可用财力的15%。20011年6月,江阴在对各种行业、各类人群、各个年龄段的市民抽样调查中,有97.2%的人为自己是一个江阴人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1.建立了阳光普照的社会保障体系。江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保障制度,2005年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向农村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向城镇企业覆盖、农村养老保险向各类人员覆盖、社会保险向困难群众覆盖4个覆盖,达到了城镇保障、农村保障、被征地农民保障覆盖率3个100%。目前,江阴在政策层面上已实现了社会保障对城乡所有人群的全覆盖。

2.完善了全覆盖率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江阴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和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并在城乡全面实施“幸福江阴·免费健康体检行动”,65万农民都建立了健康档案。

3.实现了城乡居民较充分就业。一方面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以培训增加就业,通过大力创办各类市场、强化就业创业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方式增强就业能力。

4.促进了教育公平。江阴在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全面发展教育并普及12年教育的同时,全面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享受市民待遇。江阴已在全省首批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5.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长期以来,江阴通过扩大就业、全民创业、多路置业、完善保障、扶贫帮困等措施,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30年来,江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列全省第一。

6.构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江阴就已在所有乡镇建立了文化站。在1994年,江阴所有的镇都进入了省级群众文化先进镇行列,在江苏率先实现“满堂红”。

7.创造了生态环境。江阴市极力倡导把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优先融入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强力推进植树造林、水环境整治和大气质量整治工程, 实行市领导和企业包片、包河、包厂责任制,严格一把手负责制,注重招商引资的环境要求,实现了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

8.强化了社会管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江阴十分重视社会管理、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工作,全力打造平安江阴。

总之,江阴通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使当地的经济社会、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他们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特色经验,凝聚了江阴几代人的不懈追求和艰苦奋斗,验证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的英明正确,坚定了全国人民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信心。

三、今后的战略构想和发展目标

(一)战略构想

[3]江阴对今后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构想是:以建设“幸福江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将解放思想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思想源泉,将改革开放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强大动力,将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作为幸福江阴建设的根本要求。加快建设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充满活力的学习创新型城市、投资创业的工商发达城市、适宜人居的环境优美城市。打造经济国际化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现代化新农村的样板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巩固和提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幸福江阴”的核心内容是: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让每一个勤劳努力、善良淳朴的江阴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对于幸福江阴的构想,中央多位领导都曾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二)具体举措

1.以幸福江阴为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民生工程。在江阴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保障民生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人民生活的满意度。让老百姓的就业更充分、口袋更饱满、生活更安逸、生活更丰富、身心更健康。进一步实现江阴从满足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

从为民谋富裕到为民谋幸福的又一次跨越。

2.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竭尽全力地释放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实力、体制机制活力和对外发展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尤其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办事效能。加快推动江阴由地区生产总值向国民生产总值、由“江阴制造”向“江阴创造”、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的转型和提升,实现江阴经济好中求快、优中求强的良性发展,推动江阴向国际化城市转型。

3.以科学发展为准则,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与国外、县区与乡村、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统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一是结构调整更加突出调优调高。以建设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城市为发展方向,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由低变高,现代高效农业由少变好,工业由大变强,现代服务业由小变大。二是城乡发展更加突出统筹兼顾。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资金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促进城市优势生产要素向农村扩散,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三是环境建设更加突出生态文明。牢固确立生态环境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加大节能减排降耗力度,加快整治和改善生态资源环境,全力打造宜人宜居宜商宜游的生态城市。江阴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只要立足科学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敢为人先,不失时机地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地创新发展理念,就能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把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调研组.人民日报,[2008.10.20].[2]百度文库.改革开放30年系列调研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c21e b1cdda38376baf1fae85.html [3]百度文库.幸福江阴.http://wenku.baidu.com/view/72b887e29b89680203d8 2522.html 

下载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大变迁的社会调查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的侧影——我的家乡变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改 革 开 放 的 侧 影 | | 我 的 家 乡 “ 衣 着 ” 的 变 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的调查问卷

    《改革开放前后家乡变化的调查问卷》 改革开放已有 34 个春秋,社会已有很大的变化,我相信您的家乡也是,为 调查人们对改革开放家乡的变化,故作此问卷,希望能得到您的真实答案,谢......

    从我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从我的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从我的家乡一个小地方就可以......

    近代史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信阳的变迁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近一段时间,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电话联系家乡亲人等方式,对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曾理 易径益 王超贾飞 李国华 铎善荣 王玥一、改革开放的历史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三、改革开放的生活四、改革开放的问题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安徽省凤......

    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物质生活对比调查(5篇)

    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物质生活对比调查 ——关于改革开放前后身边的变化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 1432328 热能一班史青见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家乡百姓衣食住行及环境方面等方面的......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迁调研(精选5篇)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班级 12服3Z学号:12222324姓名:周晶 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调研 家乡的蜕变 内容摘要:东台——我的家乡,黄海之滨的一座小城,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