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4 20:35: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

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 ——对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相融合的理解

内容概要: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中进行,学校必须加强与社区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学校教育 社区教育 结合 社区环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样性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体系,从而在教育过程中承担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所提倡的现代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而是社会化的大教育,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已实践多年,成效卓著,但单靠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不足以教育好学生。当前,随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教育是成为社区的一项重要职能,社区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与发展。于是,学校教育应当与社区教育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充分挖掘并发挥社区的作用,将其作为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

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中进行,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德育与社区外部环境的矛盾更加凸现,单靠学校封闭式的教育已行不通。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 1

一步深入,传统教育的弊端日见彰显,学生自主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切与我们的教育脱离学生实际,缺乏社会生活的磨练密切相关。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与社区教育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和谐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从文化学的视角观察,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建构过程。人是社会的人,学校的学生也受到社区、社会的影响,应当将校内教育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虑,尊重文化传统,与社会广阔的文化背景接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人类社会最原始的教育形态实质上是一种社区教育。它主要是伴随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思想、知识、经验技能的传授以及人的培养而产生的。在没有出现文字以前,人类的社会教育是教育当中最为基本的形态,主要是通过一些社会性的活动如生产、祭祀来进行生活生产经验的传授。在出现文字之后,社会教育逐渐的为学校教育所取代,改变了其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学校教育成为了新的教育形式的主导。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打破围墙,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和学习来自社会的最真实的经验和认识。加强社区教育 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净化社区环境,共同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这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社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城市的主要构成,大部分的城市青少年都是生活在社区中的,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足全年 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尤其是节假日,都是在他们生活的社区内度过的。社区是学生活动、娱乐、学习的重要阵地,是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地方,如阅览室、电脑室、放映室、书画室,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场所。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处于一种平等、宽松的交流与互动中,思维才容易被激活,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才容易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社区教育这个概念在国际上被正式确立和广泛应用已有百年历史。社会教育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兴起了,比如我国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聚民读法”。宋明时期的“乡约制度”及元明清所设的社学、义学、井学等都具有社会教育的性质。为了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我们们应该更加完善一些方面的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社区的文化建设。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不止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它着眼于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居民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质、优秀的社会公德、积极的进取精神。不同社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尤其是青少年成长营造好的文化氛围,使青少年在高雅、健康、活泼的文化气氛中娱乐、健身、益智、茁壮成长。其次,开发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一体化的教育系统。社区拥有

多种资源和设施,是青少年教育能够开发利用的条件。除社区外,一些公共设施也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

图书馆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视。图书馆承载着传播知识文化,提高青少年学习能力的使命。要针对青少年的主流思想,多储备符合青少年需求的书刊、杂志,并适当的更新。而家长、学校、社会都要鼓励青少年的读书,形成一种学习氛围,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图书馆也要通过宣传,吸引和激励青少年去图书馆学习,可以组织适当的“读书月”之类的活动。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往往被大众所忽视。博物馆作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的集中表现,以其厚重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历史印记,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国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资本。

艺术馆的社会教育,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公众越来越注重自我学识及品位的提升。美术馆作为社会的一个公共事业机构,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发展,其社会职能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国内外美术馆所举办的与教育相关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因此,这些活动也极大满足了社会大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现代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某一万面教育的全面发展,而是对学生智力、意志、审美、体能、实践技能的全面培养和提高,其中艺术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的

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压。

其次,作为青少年娱乐、休闲、锻炼场所的公园、体育馆等,在青少年教育中也应该发挥特定作用。这些场所都应有一种意识,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倡导这些场所建立起服务青少年、发展青少年的意识。

总之,我们认为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元互动的关系。三者既要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又要重视联系和结合,联合作战,形成教育合力。也许我们目前的教育,还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出类拔萃的模范生,让今天的每一棵幼苗,都长成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但我们会继续认真落实、开展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片叶子都快乐地歌唱。

第二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全方位合力育人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全方位合力育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西外小学始建于1952年中,现位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城西。地处县城商贸繁华、交通汇集之要冲,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有教学班28个,其中小学部22个班和幼儿学前部6个教学班,小学1310人,幼儿学前班部395人,全校学生近1700人,是城区首间集幼儿、学前、小学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学校。

近几年来,学校在各级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不断完善,配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图书室、自然实验室、体育室以及每班的电子白板等。学校教师年富力强,现有教职工61人,大专以上学历57人占94%,中级职称教师人占54%。在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教师20多人次人,有省骨干教师1名,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骨干教师10人,县骨干教师8人,县课改中心组成员3人,校级骨干教师12人,县兼职教研员2人,师资群体专业化、骨干化,整体素质高,形成了良好的师资配备。校园环境优美,别看学校场地狭小,可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坚持“质量求生存,科研求发展,形象求效益”的办学方向,坚持“主动发展、厚实内涵、特色彰显、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文明和谐、崇德尚学,追求成功!的校风;博学善教、乐业爱生、协作奉献的教风”已成为西外小学师生的宝贵财富。

学校通过不断的努力先后荣获“是四川省家长示范学校”、“全国留守儿童、流动人口示范家长学校”,县首批“最佳文明单位”、“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县语言规范合格学校”,“泸州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中,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探索教育新领域,构建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大平台。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我们在学习中认识提高 学校教育是品德修养的重要园地。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学校教育扮演着越重要的角色,我校坚守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围绕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途径的教育,使学生成长为会学习、能工作、知美丑、爱生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庭教育是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社区教育是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家庭是基础,是人的社会化的摇篮;学校教育是主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础;社会教育是依托,是人的社会化的扩大。社区教育对促进和沟通地区的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德育的格局与网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社区教育是学生品质陶冶的基础环境。

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家委会主任、社区支书任副组长,德育处主任、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及家委会代表组成小组成员。

成立“家长学校”,实行家校联合管理。聘请李自清同志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家长学校对学校各项工作实施监督,代表学生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外情况,对学生校外行为进行监督,定期举行“家长学校”活动,聘请家教专家对监护人进行家教讨论,帮助他们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

搭建共建平台。学校与县卫生执法大队、县交警队、县派出所、县关工委、镇关工委、黄埔电力、西外社区等形成助力,搭建教育共建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团体的力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环境,挖掘育人潜力。引进校外资源,充实教育内容和力量。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有利于教育互补。学校校长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落实工作,学校分管领导重点对学校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进行管理;家委会主任重点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系统的指导;社区支书重点对校外阵地建设和家庭和睦方面进行督导。只有学校、家庭、社区结合教育才能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中才会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在过程中经历丰富

通过德育活动平台,充分发挥教育渠道,学校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出发,依据思想教育活动的要求,考虑活动的条件和可能性,设计了一系列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德育活动,包括校内、家庭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情境中承担不同角色,自觉履行角色义务,使学生在情境中实践,在角色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进步。

(一)发挥学校主体教育,加强学生品行培养

1、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教会学生知感恩

利用向雷锋同志学习、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少先队建队日等节日活动,开展各项针对性活动。精心组织各种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如:与社区紧密联系,建立社区中队,开拓校外阵地,并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服务社区。

2、利用节假日活动教会学生懂感恩

利用双休日、五

一、国庆等长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规定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要求,如:国庆长假中组织学生在国庆期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祖国的变化、家乡的变化、身边人的变化、围绕中国了不起、了不起的中国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艾滋病防治内容。相关征文和办一期手抄报(国庆收假进行检查评比),一、二年级进行故事收集,收假后利用班队会进行交流。

放寒暑假时,对学生假期在家表现,学校建立信息反馈卡,有学生自评、家长评、社区评,开学交回学校。由此指导家长引导学生安排社会活动,做小小好公民。

3、结合时事开展活动会感恩

结合时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了解当前的形式,明确学习目标,如,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六十周年唱红歌献礼活动、喜庆十八大活动、献爱心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经典诵读活动等开展了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使每个学生都从中学到知识,了解形式,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4、结合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活动

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抓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机遇,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二)借助家庭辅助教育,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1、落实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工作中,我们建立《学校与社区联系制度》、《学校与社区民警联系制度》、《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制度》等各项制度,学校定期与社区取得联系,掌握学生在社区的情况;随时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聘请专人到学校或家长学校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教师定期家访或与家长联系,填写家校联系卡,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每月对教师的家校联系卡进行检查落实,使家校联系工作落在实处。

2、精心组织召开家长培训活动,各年级、各班级针对本班情况制定与家长联系沟通的计划,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也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校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表现。这样使每一个教师和家长明白,老师不是家长的家长,家长不是老师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合作伙伴,有着共同的培育目标。

3、学校还要特别注重关爱“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针对留守学生的现状,真心关爱“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并有对留守学生家长、农民工子女家长,开展如何管理学生生活、安排学习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三)依靠社会各界齐努力,拓展校外教育途径

1、学校经常邀请公安、司法、交警等政法部门和武装部门来校为学生作法制教育报告,并与当地派出所建起了警民共建“安全文明学校”的联谊关系,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交通安全征文和法制教育宣传等,有效地增强了学生遵规守法、安全防范的自律意识,通过武装部门的国防教育宣传,增强了学生保家卫国,爱我军队、爱我中华的自强信念。

2、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校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到社区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和打扫偏街小巷卫生;到街头进行法制宣传,分发传单;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传统美德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良好品德。到机关单位走访调研,了解各行各业,亲身体验各种角色,丰富人生经历,从而了解自身的学习任务、了解家长的苦心、了解社会现状,让学生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熏陶,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三、在探索中思考升华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课题《贫困山区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的研究中,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本课题已获叙永县人民政府一等奖,四川省三等奖。

在家教课方面。还要形成制度,定期请学校领导、派出所、关工委领导到校做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

在与家长联系方面。还要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等,要有针对性的内容,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讲解“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提供好的育人经验。

在加强网络管理和方面。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家校联系方式,构建家校网络对话交流平台,以更便捷及时的交流方式服务与于家长和我们的孩子。把学校教师的QQ号(班级家长QQ群)、电子信箱告诉家长,把学校的课程改革趋势、动态、通知,孩子在校各种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要求、对学生的评价等,可以在互动平台中和家长及时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的困惑、建议等也可及时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双方互相交流,及时改进、调整教育行为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效益化。

探索家长开放周工作方面。学校举办 “家长开放周”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让家长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科学方法,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在德育主题活动方面。社会文明需要大家参与,文明氛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通过“小手拉大手”,受教一个个家庭,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宁有序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教师、家长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制约了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

2、家庭结构中有不少单亲、留守型家庭,家庭结构不完善,给青少年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校园安全、学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但学生参与校外、社会活动也不能少。要注意安全,又要开展校外教育,学生的安全难以保障。安全责任如何认定?

4、我校家长农村家庭、外来务工家庭较多、因而文化较低、家庭教育素质较低,家校配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总之,家庭、学校、社区教育是一种多元互动的关系。三者既要各司其职,独立作战,又要重视联系和结合,联合作战,形成教育合力,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健全的人格,都能健康地成长。

第三篇: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结合我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就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道德教育新机制、新载体和新经验,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两纲》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以质量立校、以特色立校 以文化立校,创建和谐发展的校园”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开展村组教育的意义和任务,充分挖掘和利用村组德育资源,坚持与时俱进,创造开放性、多元性、社会化的学校工作新局面;深入实践我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延续和丰富以“与文明同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明资源向社会辐射,让社会文明、时代文明向校园渗透,开展共建文明学校和文明村组活动。

二、活动主题:

文化进村组——“以质量立校、以特色立校 以文化立校”

三、活动内容:

1、学校文化村组宣传

宣传我校文化,使校园文明资源向社会辐射,让社会文明、时代文明向校园渗透,打造城市(农村)、校园、家庭文明三位一体的和谐社会。提倡校区共建理念,展现我校师生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风尚。通过每季度的版面宣传,定期向村组介绍我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办学进程。

2、学生村组实践活动: 以村组为阵地,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村组实践,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使之成为村组精神文明建设最有生气和活跃的主力军。

3、市民学校教育报告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内部的教育思路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家庭的教育观念也要与之匹配。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双休日,积极向社会,向家庭宣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同时积极挖掘学校中成功的家教经验,组织家长介绍,以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家长,影响村组,为培养学习型村组搭建平台。

4、学校、村组结对

学校是为村组的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基础教育的精神家园。学校的教育功能和资源向村组延伸、拓展,更利于协调、和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开展学校教师与村组学生结对活动,可以沟通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教师与家长的育人观念,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5、学校与村组党员座谈会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组织学校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的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党员先进性”的先进事迹,写心得体会。对特困学生的扶贫支助,组织学校党员干部与村组党员座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畅谈校区党建工作,听取村组心声。

6、村组教育资源进学校。

将村组丰富的法律、科教、文体、卫生资源引进学校。

第四篇: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杜绝不文明现象

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杜绝不文明现象

作者单位:长坪中学 姓 名:李明新 手 机:*** QQ号:374648690

今年,新闻上几次报道中国游客在国内和国外旅游时表现出的不文明的行为: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小孩子随地大小便、乱刻乱画、乱措禁止触摸的物品……。把这些行为带出国门,给中国人脸上抹黑。在国内的景点,这些不文明 的行为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物体甚至危及一些生命,使景区苦不堪言。新闻媒体对这些不文明行为也多次爆光,但收效甚微。对此,国人都在思考:这些不文明的习惯是怎么造成的,谁是罪魁祸首?怎样杜绝?以我为人父母的经验和为人师表的经历,我觉得,不是哪一方的责任。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合力杜绝,也就是让国民从小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了。

一、学校和社区要培训家长建立文明行为的意识。父母是孩子终身榜样。文明习惯,从家庭开始,父母树榜样。文明习惯的养成,学校或社区首先培训家长。特别是幼儿园。家长对些不文明现象,做为旁观者,都认为这些不文明现象不该发生。而自己做时却没有这个感觉,长辈的这些不文明现象无形中影响到孩子错误观念:学校老师要求的是一套,家长要求做的却是另一套。这个现象在乡村,特别是爷奶带孩子的家庭非常普遍。前天,我出小区门口时,还没到幼儿园上学时间。其中一个四岁多的小女孩对爷爷说:“爷爷,我要屙尿”。她爷爷回应道“就到门口屙。”小女孩:“幼儿园老师说,不能随地大小便”她爷爷回应:“小孩子家,没别人说的”。此地离街道的公共厕所只有200米。这样的情景在乡村比比皆是。由于乡村的厕所大多是老式的粪池式,大人懒得带小孩上,又怕小孩掉厕所,所以随地大小便便成了理所当然的行为了。这就说明家长没有文明如厕这样的意识。这样就呈现学生老师要求“不能随地大小便”,家长“随便尿”,儿童能养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吗?要想让孩子养成不随意大小便的好习惯,做到在学校、家里一样,学校必须利用家长学校培训家长建立从小让孩子养成文明习惯的意识,让家长们知道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的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重要性,让他们自觉的按学校要求做。其实在乡村让幼儿定点大小便也不难,乡村里没有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家长有时间的话可以陪孩子一起如厕。如果家长没有时间的话,可以买个儿童专用的便盆或者是小胶桶放在固定的地方做儿童便盆,价格便宜,家长有时间就倒掉后冲干净即可。方便实用,也有利孩子养成文明如厕的好习惯。

去年,我和女儿报名去香港、澳门游玩。由于大陆不文明行为世人皆知,所以我们一行一到香港的旅游大巴上,导游首先就对全团成员进行文明习惯培训,特别强调与大陆不同的规则:旅游车、房间等公共场所不能自由带食品进食;痰不仅不能随地吐,还要用手餐巾纸包好后才能扔垃圾箱;公共场所(包括厕所)不能随便吸烟,要到有标志的地方才能吸…违反都是要罚款的。结果直到旅游结束,我们那个团没有一个人因为不文明现象遭罚款。从这可以看出,国人的不文明的行为不是不可改变的,要想国人文明,首先要培训他,让他们有文明行为光荣的意识才行。

二、学校制定文明行为准则,并严格执行,做到赏罚分明。文明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特别是12岁以前。学校是少年儿童养成文明行为的重要场地。就说不随意扔垃圾这个习惯吧说起吧。既然学生文明行为准则中有,不能光制定了挂起来就算了。开学初,应该组织学生习文明准则,让他们明确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光荣的。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可耻的。还要制定奖惩制度,即违反了怎么办。有了这些还不够,还要在以后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每年秋季开学时,有一批新生入学,不知道文明行为,学生和家长到校报名时垃圾随手乱扔,到校后,经过大约一个星期的培训后,学生知道了一些行为不文明,就自觉遵守,不文明现象少多了。曾经我带过这样两个平行班:

(二)班不管任何时候去上课,地面干干净净;

(一)班总是有垃圾,上午少点,下午多点。我向该班班主任反映了地面不清洁问题,班主任很恼火地说:我让学生每天都扫了,可不知道为什么总还有。我给提了个醒:

(二)班的地面很干净,你问问他们是怎么做的。过了一段时间,我再去

(一)班上课,地面也变干净了。我笑着问学生:“你们教室怎么这么短时间就变干净、漂亮了呢?”学生指指桌边,我一看,每个桌边都挂有一个垃圾袋。一个学生说:“班主任引导我们学了学生行为准则,特别指出不准随便扔垃圾,要求每个人在桌边挂一个垃圾袋,有垃圾放袋里。违反的同学先在教室后面“不文明榜”上公布,再由卫生委员督促扫地一个星期。好丢人!”我不由笑了。这说明了学生是否有不文明行为,管理起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不光学校可以这样做,一个社区、一个公司、一个小集体只要有了好的管理方法,好的管理措施,不文明现象就会大大减少,时间长了文明习惯就养成了。

三、社会的管理规则,服务设备要配套。一个人生活,需要一些设施配套,设施是文明行为必备设施,其中有一部分必须由政府等其它机构来配套。人们的行为准则不是哪一个人制定,由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制定和执行,光靠学校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街道上曾经有一个公厕,是老式的带粪池的,存在有几十年了。附近的居民、及上街办事的老乡都在此如厕。由于年久修,无人管理,墙体破损,加之征地,老厕所被拆了。这样,街上几乎没有公厕,私户的厕所又上锁。在街上办事的老乡内急,到处找厕所找不到,只好找个隐蔽的地方处理了事,这要一来,只是少有人走动的地方,臭气熏天,屎炸弹遍布,居民苦不堪言,老乡怨声载道,想文明的人也变的不文明了。后来政府在路口或老厕所边各修建了水冲式的公共厕所,这些不文明现象逐步减少。政府或一个集体牵头一旦制定出文明行为准则,要大力宣传,人人皆知,还要有人执行。这个社会的居民行为才文明,环境才会优美。在香港迪尼斯乐园游玩时感触颇深。就说门口,这个地方每天上万人的游客经过,每一个地方却非常干净。门口每隔十多米就有一个垃圾箱,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在门口服务,遇到有不够高小孩的服务生帮助小孩将垃圾丢到箱里去;遇到有乱扔现象,服务人员会及时提醒并示范操作,估计下次再犯会受到罚款。只有这样的公共设施加上好管理模式才能为游客营造一个清洁、干净、优美的旅游环境。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行为习惯即受家庭里家长的榜样影响,也受学校老师管理教育的影响,还受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要想让国人养成文明习惯,除了必须从娃娃抓起,还得家庭、学校、社会都具有文明行为的意识,都共同遵守,奖罚分明,才能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杜绝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第五篇: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实施“忠孝教育”

如何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实施“忠孝教育”

育才小学通过实施“忠孝”教育,让中华民族博大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扎下深深的根,并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开展“忠孝教育”主题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下面谈谈育才小学是如何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社区为两翼的三结合“忠孝”主题教育体系,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一、学校“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

为了实实在在地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学校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委会和各班主任、家长代表为成员的领导机构。领导班子首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忠”和“孝”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曾先后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学校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为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做到“三个落实”:一是领导配备落实,“忠孝”主题系列活动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校委会班子协助,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二是人员配备落实,学校以班级为实施该活动的具体单位,首先确定一批有较高素养的老师和学生作为开展“忠孝”主题系列活动的排头兵,拟以开展此项活动,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学习,并以此为榜样,以点带面,在全校推广。三是硬件配备落实,学校为学生编写了“忠孝”读本,为方便学生更进一步的熟悉教材,各班发挥班班通的优势,配有电教设备,让“忠孝”读本精髓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中,从而更好地落实在行动上。

二、校园“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得绘声绘色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深化对“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认真地举行了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全体师生中认真学习了《育才小学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让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基本内容、重要地位和作用,启动全校师生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全校师生通过认真收看教育部制作的《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中国教育台播放的《走进新中国》,中高年级同学通过写观后感,更加深了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刻内涵。通过开展文明办公室和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倡导优雅言行,大力提升了全校师生的文明素质。为少年儿童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2.以“中华魂”读书活动为载体,促进“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拓展“中华魂”读书活动,我校精心布置了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了“书香童年”、“忠孝”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即每班一个图书角、一位图书管理员、一本图书流动记录册、一本图书借阅册、一本读书心得体会集锦、一本读书精品集、一本经常更换流动图书,每生一本图书笔记,每生一学期3至4篇心得体会)。积极组织学生踊跃参加“中华魂”及“忠孝”主题教育征文活动,在学生普遍参与的基础上,精选了50余名学生的作品参加了市级征文评选活动。学校还拿出5000余元订购“忠孝”主题教育系列书籍,激发教师和学生一道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分别写出3至4篇读书心得体会。各班级利用黑板报、学生手抄报、宣传橱窗、画栏、“校园之声”和“阳光”文学社等窗口,大力弘扬“忠孝”,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激发师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忠孝”宣传氛围。促进了“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

3.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推动了“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把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同庆祝建国、“中华魂”读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举行了全校规模宏大的“庆国庆,唱红歌”歌咏比赛。比赛会场掌声连连、国旗飘飘、赞歌不断,一片欢乐的海洋,祝福伟大祖国从繁荣富强走向灿烂辉煌。学校还相继举行了“国旗走进我的家”系列活动,为家人讲述国旗的故事、国旗的来历、国旗的象征意义,并一起为国旗增鲜添艳。通过文艺表演、书法绘画、作品展示、科技小制作评比等系列活动,为展示学生才艺搭建舞台,从而扩展了“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教育形式,培养了学生社会主义文化风尚。校园艺术节已构成校园文化的一个靓点,积淀了“突出忠孝,强化艺体,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

三、以家庭教育为载体,打造“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精神家园 我校长期坚持以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来提高家长素质为有效载体,构建了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忠孝”主题教育体系。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就这样说道:“为开展“忠孝”主题教育,学校为每位学生制定了“孝心卡”,这个方法很好,从正面引导了孩子如何去了解家长,孝顺父母,只有让孩子们做到了自觉孝顺父母,孩子们才知道关心他人,报效国家。家长会上,让我们家长了解到了学生“忠孝”的概况,让我们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了更加丰富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家长会不仅是老师和家长沟通的平台,更是我们家长一次生动的学习机会。小树苗的茁壮成长离不开阳光的沐浴,更离不开甘露的滋润。如果我们家长是阳光,给了孩子的母爱、父爱,家庭的温暖,那么老师们就是孩子们成长的甘露,让她们在人生求索的道路上,点点滴滴滋润的跟、枝、叶,直到长大成材,走向成熟。”。家长们的心声深刻地道出了育才小学“忠孝”主题教育收获了丰硕的成果。道出了全体教师在打造育才小学“忠孝”主题教育系列的精神家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

四、“忠孝”教育走进社区

1.开展孝敬父母、长辈、尊敬师长教育。各社区(村)强力推行小学生“做百件善事育孝心活动”。孝心的养成既在于明理,又在于习惯。只有让小学生在明理中去做,才能使小学生在做事中明理。如帮助父母、长辈拖地、洗衣、做饭、刷碗,给父母、长辈洗脚、捶背等。要求每位小学生每天做3—5件孝敬父母、长辈的事。假期期间就可以实现100件乃至更多、更高的善事育孝心目标。由此渐次积累,便可以使孩子成为孝心永存的人。各社区(村)组织学生家长、庭院、楼幢、门栋长分别作为此项活动的记录者和统计上报者,并注意总结摸索经验。假期中,每位小学生都要给老师写一封感恩信,作为假期社区(村)教育的硬性作业返校时交给学校或老师。

2.开展感恩教育。各社区(村)要在小学生中开展“我有一颗感恩的心”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用眼晴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家庭、学校、社会的福祉和恩泽,使小学生在心中培植感恩的情结。无论是面对父母或老师,无论是相处朋友或对手,无论是遇到快乐或悲伤,都能够以一颗真诚的感恩心去面对。让孩子人人明白:“只有自己心存感恩,生活才能赐予我灿烂的阳光”。通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爱心,让孩子们懂得回报,学会回报,自觉践行回报,把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朴素情感升化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

3.开展为残疾人送温暖活动。春天,学生们来到北关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开展“忠孝于心,感恩于行”的活动,为老人们献上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让老人们开怀大笑,令老人们陶醉,敬老院里气氛热烈,其乐融融。

五、“忠孝”教育让孩子们更懂事了 通过“忠孝”教育,育才小学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如二年级的学生在成长日记中写道:“我长大了,不会再等着妈妈回家给我洗脚,会在她进门时递上拖鞋;我长大了,不会再等着爸爸大喊写作业啦,会主动走近桌前;我长大了,不会再等着拿压岁红包,会及时给远方的爷爷奶奶打电话问候;我长大了,不会拉着外婆外公的衣角要这要那,我会将硬币投到爱心捐款中;我长大了,不会再只看动画片,会注意观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热爱祖国”。

忠孝活动,更是深受广大家长的欢迎和支持,在本期的家长问卷调查表中,家长对学校开展忠孝教育,满意度达99.9%。家长们称赞学校的“忠孝”教育搞得好,自己家的独生子女不但改掉了任性、吃独食、不懂礼节、不关心他人的毛病,而且经常帮家里做一些家务事,以前那个小懒虫不见了,还常提醒我们要尊敬老人。有一位家长在交流中这样说道:“一天晚上,女儿写完作业,打来一盆水,端到我身边,说要给我洗脚,虽然弄得满地都是水,但我仍然很高兴。因为这是女儿第一次给我洗脚,还给我讲了一个二十四孝的故事。事后我想,女儿能通过学习、活动孝敬长辈,而我却从没有给自己的爸妈洗脚,我觉得非常惭愧,我决心向女儿学习。学校的忠孝教育太好了,不但教育了我女儿,还教育了我。”这位家长的话证明了育才小学教育的成功,这样的感慨还有很多很多,这正是育才小学实施“忠孝”教育的目标:教育学生,影响家庭,促进社会,因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父母。

育才小学通过实施“忠孝”教育,让中华民族博大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扎下深深的根,并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通过有效的教育策略,以实现“教育学生感恩,实现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三位一体教育目标;并努力探索一条常态化、序列化、持久化的学校德育教育途径。

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永恒主题。虽然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把“忠孝”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忠孝美德。让“忠孝”之花在育才小学越开越鲜艳。

下载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教育(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3--14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学、家、社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活动工作计划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环保教育活动 工作计划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我校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策略,其根本任务是增强家庭环保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家庭环保教......

    阿北中心学校学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工作制度

    阿北中心学校学校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工作制度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

    融入教育合力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工作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和指导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我校根据德育工作实际和学生特点,把德育特色的着眼点放在了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是德育......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确定和假设 (一)提出与确定 xx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

    2017年度社区家庭学校工作计划

    2017年度社区家庭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家长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终身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纽带,家长学校是提高家......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措施

    学校与家庭、社区合作工作措施 宁江区实验中学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社区教育工作总结我校社区教育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学习型社区活动要求为出发点,结合社区和学校实际,以开展社区教育为核心,开展了系列教育、宣传活动,现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