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20:4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

第一篇: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

《英才怎样造就的》

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着社会的大问题,由于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因此,对子女的成长问题格外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都希望子女成为人才,如何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英才怎样造就的》汇集了王老师多年的教育实践的体会,给我们这些老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读了王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深深地被王老师的教育之道和形式方式所折服。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你所教的学生成绩是否有好成绩,是否考上名牌学校,升学率多高,我觉得,这个结果所取决的因素很多,有教师本身的因素,有学生的因素,还有家长的因素,社会的因素。我觉得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作用,而教师的方法至关重要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绝对不能照本宣读,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讲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他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学力”,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目前来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显得尤为重要。王老师在书中总结道:“适合你的才是好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每个学生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种统一的模式,同种方式问题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技巧。

我们有些教师,都认为多做一些习题都总是好的,“熟能生巧”嘛!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学习不等于一般体力劳动者的工作,无休止的做题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因此干脆不做作业,有些学生马马虎虎的应付一下作业,表面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质量很差,没过几天就会忘记了。因此,“二期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要求,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对不同的学生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我们要提倡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

与提高学生成绩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善于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我们有些学生作业一大堆一大堆的做,晚上熬夜不睡觉,但成绩却不尽如意,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思考,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我觉得在学习中,不仅应做题时思考,而且在解题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就是说,“思考”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的过程的,作为教师有意义地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切忌越俎代疱。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提高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好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思考,对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掌握事物本质规律性的东西。除此之外,还可以留一些课外的思考题,拓展同学的思维空间,也有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的先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一个学生反复遭受失败的打击,他就会“无可奈何”变为差生,他对学所学的东西毫无兴趣,甚至厌恶、反感,这样的话,怎么会有好成绩呢?因此,我们应该反其道而行之,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王老师在书中总结到: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兴趣是最好的教老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之后,他会有成就感,他就会有兴趣,然后,他就会去钻研,渐渐地便会超过别人,取得好成绩好结果。鼓励,就是把内在的一种潜质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一种最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技巧性的,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尊重,希望在别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学生也是一样,甚至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班级集体中不可缺一的份子,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个人。作为教师还有一个特别重的技巧要掌握,那就是尽快地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我读书的时候,就是从这一方面判断老师对我的重视。我想,学生会有如此如此的想法。教学讲究情感互动。记住名字,看做一件小事要知道,一个老师不用看花手册,第一节课就能把学生的生字脱口而出,对学生的心理是很震撼的。你是老师,你就得用心去打动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这是教育好功力之一。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理念,不断地改进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我们教师一生去研究的科学,我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第二篇:《英才是怎样早就的》读后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有感

读了人大附中王金站校长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之后,我颇有感受,一直想写点东西,可又不知从何处下笔。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的重大。下面是我的一点拙见和心得体会。

一、如何定义“英才”?

热热闹闹的高考已经过去,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们大多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那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可能复读准备下一轮的冲刺。高考好像是一道门槛,大多数家长认为只要跨过去了,孩子的前途就一片光明,而高考落榜就如同到了世界末日。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才能有大好前途,才是对社会有用的“英才”,那么何为“英才”呢?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1.杰出的才智 2.才智杰出的人。“英才”主要指的是“才”和“智”。有的人很有“才”,但是智力并不是很好。比如说天才指挥家舟舟在两岁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愚型儿,他的智商只有健全人的30%,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智残人曾在北京保利剧院登台指挥了中国歌剧院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演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并于2000年9月在美国指挥了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第四乐章等三首乐曲,获得极大的成功。舟舟虽然一天学没有上过,智力低下,但是他有超乎常人的指挥才能,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接受,难道我们不认为舟舟是“英才”吗?

据悉北京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经连续两年下降,累计下降人数达一万多人,可见“考研热”已经成为过去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所造成的。象考个好大学就有好工作的想法已经不现实了,清华北大毕业找不到工作回家修鞋、卖红薯的也大有人在。我个人认为读书努力,学习成绩好并不一定就是英才,真正的英才应该是能够利用有限的知识和能力创造出无限功绩的人。我们职业高中的学生虽然没有上大学,但是他们同样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同样可以发挥特长,为 社会创造财富,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英才”。

二、注重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

日前2008北京高考成绩新鲜出炉,今年文理科头名又被两女生包揽。人大附中理科实验班学生胡梦萦以702分的高分夺得理科状元,这已是人大附中第五次夺魁。“英才是怎样造就出来”的呢?可能我们会觉得这些莘莘学子一定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其实不然,就以人大附中的胡梦萦为例,她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文笔优美、能歌善舞,还是学校体育健将,连续三年担任班级体育委员。难道我们需要的不是这样的英才吗?人大附中副校长沈献章表示,这是学校多年来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等。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们现在职业高中的学生正是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虽然他们的学习能力没有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强,但是在为人处事、开拓创新和勇于实践等方面绝不比重点和普通高中的学生逊色,甚至还要略胜一筹。我个人认为职业高中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只是追求“高分”,从考试分数我们是拼不过重点及普通高中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职业高中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搭建职业教育平台

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使城乡劳动力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可以说进入了瓶 颈期,生源不好,与企业需求脱轨等等这些都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就我们学校的情况来说,就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缩影。我们学校的前身是北京市医药学校,在当时非常火,要花几万元钱才能近来。而现在不一样了,可能有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愿意来职业高中,都想上大学。其实不然,去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中职就业率连续3年一直保持在95%左右,而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率目标才是70%。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我的孩子将来能否有稳定的工作,好的发展前景,而目前中职高就业率是最吸引学生的。怎样才能保证高就业率?我认为教师专业素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硬件,而搭建职业教育的平台是关键。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搭建职业教育的平台呢?我有几点看法如下:

1、开办教师专业培训班,定期做市场调研。

2、进行课程改革,改进专业设置,开设多门特色课及选修课。

3、实施“学分制”,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4、注重“工学”结合,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5、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如实验室设备的配置,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等。

6、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持证上岗。

以上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些体会,我深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不断探求和摸索,职业教育发展的前途是十分光明的。

李 欣 2008年7月8日

第三篇: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

一、优秀从心态开始

书中有这样一段: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实际上,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甚至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是呀!一个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还取决于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放的平和、积极一些,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说到心态,每个人有时都很极端,这样也事必会影响到所教的孩子,孩子是天真的,其实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孩子就会影响成什么心态,这次去齐齐哈尔比赛和武校长说到了学校的姚老师,因为自己有乐观的心态,他的孩子们也很阳光,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的那么美好,虽然现在看他的孩子们在学习不是最好,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他们才是最棒的。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事与愿为,只要自己能正确的去调整去面对,去换一种方式思考,我想这不仅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成功。人生就像一条路,哭着也是走完它,笑着也是走完它,我们何不乐观去走完它呢?

二、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

其实做为教师们都应该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的学生都带起来的,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教师都有一个缺点,如果这个孩子学习差就不太喜欢这个孩子,甚至这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也不觉得怎么样?

读了书后我深深的明白我们要发掘孩子的强项,并且要把他的强项夸大,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自己找到优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一个好家长,一个好教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带到阳光地带,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第四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便翻阅起来,不知是蓝色的封面吸引了我,还是这震撼的书名吸引了我。带我走进此书的是序言前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如何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一次次善意的谎言,鼓励儿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以前也读过类似的故事,可是当我再次品味时,却也热泪盈眶了,在这炎热的盛夏,我的心灵被洗涤了,清澈了。

当我欣欣然读完全书时,第一感慨就是:可惜。为什么我高中没能遇上这样一个老师呢?好可惜!原来优秀是从心态开始的,当我们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时,拿高分可以是轻松的;原来把我们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跳一跳便能够得着的小目标时,成功也可以是轻松的;原来„„顿时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相逢恨晚的可惜。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一本好书可以相伴一生,直冲心海深处,不停的让人震撼,感动,继而反思。而今我将扮演的就是教师身份,书中王金战老师的一个个亲历案例,一句句经典语录,一种种教学机智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学生生涯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我可不希望我的学生在N年后读了此书后,连连摇头,不禁感叹:可惜!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正如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找到开启这种潜能的钥匙。孩子的天赋、气质、性格及环境不同,身上的优点特长也不同,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强项,强化他的强项,那么这个孩子就会使自信的,快乐的,有成就感的。王老师如是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作为家长,总习惯于挑孩子的毛病,找孩子的缺点。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是家长的悲哀。所谓的“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差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期在家长,老师的批评中产生的。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事实上,好多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缺乏耐心,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自感责任重大。还深刻的记得课标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同时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还记得陶行知先生对“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痛斥,从而大力提倡生活教育。科学正是一门与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学科。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的一生奠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那些幼小的心灵,都应该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慎重心态。学生好多习惯,就是小学阶段养成的,亦如优秀也是一种习惯。就像王老师说的: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同时推荐一本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与君共勉。

第五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张延华

一本好书真的如一帖清凉药,让你浮躁的心变得沉静;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使我受益非浅,我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在很多方面与王金战老师产生了共鸣,或从王老师那里受到启发,王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英才。老师对优秀学生自然会宠爱有加,但对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爱后进生、贫困生和问题生才是真正的爱生。在这些方面王老师做的非常好。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千篇一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人才,要不拘一格育人才。“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个性脾气等不同,对同样的外界刺激的吸纳也不尽相同。现实中,我们往往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因此势必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在王金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王老师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奔向各自预定的目标,享受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教育培养人,应以德育为先。思想正,才能行为正,学习才会认真,才会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不好的大多有思想问题,思想端正了学习才会上得去;同时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和心理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思想原因,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工作才会有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来硬的,要以引导、诱导为主,有的时候要软硬兼施。

三、“优秀是鼓励出来的”。赏识教育能把一个聋哑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能把许多所谓的“差生”变成优秀生,其中的道理大家明白,那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百倍的自信迎接各种挑战。王金战老师常常“戴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因为王老师深深地知道,对学生实施表扬一定要真实,要具体。空泛的不切合实际的表扬非但不能树立学生自信,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教育的虚伪做

作。只有真实具体的表扬,才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这方面确实比别人强,有自豪感,体会到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此扬起理想的风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约束自己,教育自己,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变得优秀起来。让我们记住一位外国学者的这句教育名言吧:“一个人经常被看成怎么样,经常被说成怎么样,经常被怎样看待,不久的将来,他将变成现实!”

四、优秀是一种习惯。词典上说: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是的,是这些最终将汇聚成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是的,想要造就英才,就必须先造就他的点滴,因为一切成功都是积少成多,从点滴做起的。我以为:习惯,起与点滴,成与坚持!所以,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当我们一旦发现孩子的某一优秀点,就请细心的保护它,让它继而形成为一种习惯;也请妥善地呵护它,让孩子沿着他自己的强项成长。

虽然王老师的学生比较优秀,但我们的学生也有很多闪光点;虽然王老师的成就令我望尘莫及,但那也是点滴积累出来的;只要我们热爱我们的学生,精心培育,他们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下载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才是怎样造成的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大庙中学 王艳华 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完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却在教育的背后......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通用)(含5篇)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读后感[合集五篇]

    一本好书应是一杯茗茶,让你喝完仍然回味无穷;一本好书真的如一帖清凉药,让你浮躁的心变得沉静;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这......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共5则)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这是王金战老师在本书中序言的题目。刚开始,我只是认为他也不过是一本最近流行的励志故事而已,也是本着是......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心得体会

    王金战,一个创造高考神话的老师。在这里,我想很有必要列举有关王老师的一堆数据:他带的学校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2001年72人;2002年92人;2003年107人;2004年143人;2005年154人;2......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笔记(合集)

    “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这是王金战、隋永双老师所著的《英才......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体会

    优秀始于特长,成功源于心态 开学初,按教育局的工作部署,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很是感慨,甚至有些激动。说实在话,刚拿到此书,看到书名,心想:英才该是教育家们......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 刚拿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时,先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范文之心得体会:《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