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笔记
“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这是王金战、隋永双老师所著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封面一段话也可谓是整本书的精义所在。
中国的家长可谓是最望子成龙的家长了,有些家庭,从人、财、物、时间各方面来说都是以孩子为中心,真真可谓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但又换来了多少失望的家长。优秀从何而来?
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为人师表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这本书中王金战、隋永双老师用他们的亲身实验给了我们一个个宝贵的经验。
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当一个差生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差生也就变成了优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个学生都希望别人看重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那么从学生身上焕发出来的那种学生积极性,其潜力将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
如果没有一个自己的奋斗目标,仅仅勤奋二字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上再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点一滴完成的的,所以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要对孩子们说:找出自己的目标吧。当然这个目标的制定,不要和别人比做得怎样,要根据自己现在的位置,给自己定一个实际的目标。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当目标一个个达到时,也就一次次享受了成功的喜悦,这对孩子自信心的确立也至关重要。
第二篇:英才是怎样造就读后感
一、优秀从心态开始
书中有这样一段: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实际上,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甚至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是呀!一个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还取决于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放的平和、积极一些,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说到心态,每个人有时都很极端,这样也事必会影响到所教的孩子,孩子是天真的,其实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孩子就会影响成什么心态,这次去齐齐哈尔比赛和武校长说到了学校的姚老师,因为自己有乐观的心态,他的孩子们也很阳光,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的那么美好,虽然现在看他的孩子们在学习不是最好,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他们才是最棒的。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事与愿为,只要自己能正确的去调整去面对,去换一种方式思考,我想这不仅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成功。人生就像一条路,哭着也是走完它,笑着也是走完它,我们何不乐观去走完它呢?
二、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
其实做为教师们都应该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的学生都带起来的,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教师都有一个缺点,如果这个孩子学习差就不太喜欢这个孩子,甚至这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也不觉得怎么样?
读了书后我深深的明白我们要发掘孩子的强项,并且要把他的强项夸大,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自己找到优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一个好家长,一个好教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带到阳光地带,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大庙中学 王艳华
这个假期,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完后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样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却在教育的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教育过程和成果。
在王老师的书中,有这样的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些话在王金战老师的心里绝不只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口号,而是沉淀为转化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正如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学生能否成功最关键不在基础、智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成功的心态。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为自己的天空涂上了希望的湛蓝。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他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一个学生的成功的心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韧。就是说小学生要学会承受生活随时袭来的苦难,优秀的人物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平凡的人也因为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为优秀人物。
二.乐观。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的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会减少许多。
三.自信。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小学生经过多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环境,但你可以选择心态。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第四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便翻阅起来,不知是蓝色的封面吸引了我,还是这震撼的书名吸引了我。带我走进此书的是序言前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如何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一次次善意的谎言,鼓励儿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以前也读过类似的故事,可是当我再次品味时,却也热泪盈眶了,在这炎热的盛夏,我的心灵被洗涤了,清澈了。
当我欣欣然读完全书时,第一感慨就是:可惜。为什么我高中没能遇上这样一个老师呢?好可惜!原来优秀是从心态开始的,当我们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时,拿高分可以是轻松的;原来把我们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跳一跳便能够得着的小目标时,成功也可以是轻松的;原来„„顿时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相逢恨晚的可惜。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一本好书可以相伴一生,直冲心海深处,不停的让人震撼,感动,继而反思。而今我将扮演的就是教师身份,书中王金战老师的一个个亲历案例,一句句经典语录,一种种教学机智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学生生涯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我可不希望我的学生在N年后读了此书后,连连摇头,不禁感叹:可惜!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正如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找到开启这种潜能的钥匙。孩子的天赋、气质、性格及环境不同,身上的优点特长也不同,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强项,强化他的强项,那么这个孩子就会使自信的,快乐的,有成就感的。王老师如是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作为家长,总习惯于挑孩子的毛病,找孩子的缺点。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是家长的悲哀。所谓的“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差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期在家长,老师的批评中产生的。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事实上,好多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缺乏耐心,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自感责任重大。还深刻的记得课标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同时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还记得陶行知先生对“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痛斥,从而大力提倡生活教育。科学正是一门与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学科。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人的一生奠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那些幼小的心灵,都应该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慎重心态。学生好多习惯,就是小学阶段养成的,亦如优秀也是一种习惯。就像王老师说的: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同时推荐一本书《人生设计在童年》,与君共勉。
第五篇:《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张延华
一本好书真的如一帖清凉药,让你浮躁的心变得沉静;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使我受益非浅,我越来越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在很多方面与王金战老师产生了共鸣,或从王老师那里受到启发,王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一、关心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英才。老师对优秀学生自然会宠爱有加,但对后进生更要关怀备至。爱后进生、贫困生和问题生才是真正的爱生。在这些方面王老师做的非常好。当然并非每个人都千篇一律,我们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同样的人才,要不拘一格育人才。“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 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生长环境、个性脾气等不同,对同样的外界刺激的吸纳也不尽相同。现实中,我们往往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因此势必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在王金战老师眼里没有差生,只有个性各异的学生。王老师引导学生充满自信,奔向各自预定的目标,享受了快乐学习的过程,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二、“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千学万学,学会去爱。”“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教育培养人,应以德育为先。思想正,才能行为正,学习才会认真,才会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不好的大多有思想问题,思想端正了学习才会上得去;同时也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和心理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要从社会、家庭等多方面思想原因,从思想根源上下手,工作才会有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来硬的,要以引导、诱导为主,有的时候要软硬兼施。
三、“优秀是鼓励出来的”。赏识教育能把一个聋哑孩子培养成大学生,能把许多所谓的“差生”变成优秀生,其中的道理大家明白,那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以百倍的自信迎接各种挑战。王金战老师常常“戴着放大镜寻找学生的优点”。因为王老师深深地知道,对学生实施表扬一定要真实,要具体。空泛的不切合实际的表扬非但不能树立学生自信,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教育的虚伪做
作。只有真实具体的表扬,才会使学生感到自己这方面确实比别人强,有自豪感,体会到被人认可、被人尊重的感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此扬起理想的风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约束自己,教育自己,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变得优秀起来。让我们记住一位外国学者的这句教育名言吧:“一个人经常被看成怎么样,经常被说成怎么样,经常被怎样看待,不久的将来,他将变成现实!”
四、优秀是一种习惯。词典上说: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甚至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是的,是这些最终将汇聚成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是的,想要造就英才,就必须先造就他的点滴,因为一切成功都是积少成多,从点滴做起的。我以为:习惯,起与点滴,成与坚持!所以,不管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老师,当我们一旦发现孩子的某一优秀点,就请细心的保护它,让它继而形成为一种习惯;也请妥善地呵护它,让孩子沿着他自己的强项成长。
虽然王老师的学生比较优秀,但我们的学生也有很多闪光点;虽然王老师的成就令我望尘莫及,但那也是点滴积累出来的;只要我们热爱我们的学生,精心培育,他们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也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也许你无法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也许你无法改变命运,但你可以改变心态。我们每天都在追求成功,一定要让自己走出失败暗示的心理阴影与模式,树立成功的心态。如果你改变了心态,就可以改变命运,那么你就行走在成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