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国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详案(含二次备课和教后记)
第 七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教材第56~64页
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应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⒊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时安排:共计7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课时 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1课时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
2课时 练习七
1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运算律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 教学目标:
⒈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⒉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⒈ 口算
42+38
75+6
13+21 ⒉ 揭示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1、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个语言游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二、教学新课
⒈ 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课题图.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来了,(出示福娃)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全国人民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可高了,这是一个班级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学生们体育活动场面图两部分图)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出 “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提问:谁能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板贴:列式计算)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 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师先后手示两式问:这是用(生: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师:两式都表示(生:求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师:它们的结果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生:等号相联)。师手示28+17=17+28 引导观察比较:请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组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板贴:观察发现)
学生在交流中得出和相同,两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两加数的位置。)(2)枚举归纳,积累感知。
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38+12 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猜想:是不是其他的式子也有这样的规律?咱们举些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板书:举例验证)
师:你们能按这样的格式写出几道算式吗?生说师即利用课件输入。提问:这样的式子你能写几个吗?好,给你30秒钟,看谁写得多!生“很多。师点上省略号。请写得比较多的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写得这么快?在写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加法,等号左右的和相同,加数都同,但换了位置。生2:在加法里,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
师: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规律,其实还有更好的形式来表示,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生说师板书。)
(3)合作交流,概括规律。] 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
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加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怎么办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些式子全表示出来?学生尝试用符号、图形或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巡视,并选一些典型的进行板书。交流:谁愿意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表示方法。
比较:如果要向一个没学过这部分知识的同学介绍这个规律,你会选用哪个式子?
小结:这个规律在数学界通常用“a+b=b+a”来表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谁给我们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板书:得出结论))
(5)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这个规律其实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吗? 小练习:计算并验算 357+218= 提问:刚才验算时,应用到了什么规律?
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 96+35=35+ 204+ =57+204 37+ =59+ 76+ = +76)
⒉ 教学加法结合律:
(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规律的呢?(板书:列式计算——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就用这种研究方法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1)发现问题。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可先求出什么?
生:可先求出跳绳人数(课件搬动,把跳绳的女生人像与男生人像靠在一起)。师让生列综合算式。生口头列式后,课件打出:28+17+23。
师:就是先算(生:先算跳绳的人数)。课件打出:(28+17)+23。
生:还可先算女生的(师再次搬动,把跳绳的女生图像与踢毽子的女生图像靠在一起),17+23+28。师:男生有意见了,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生:28+(17+23)。师:想一想,两式的结果相同吗?两式完全一样吗?生:两式都等于68人,两式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师: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结果却相同呢?生:这两式都是求的总人数是多少,所以结果是相同的。师:那这两式之间也可以(生:用等号联结)。
引导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你们能不能从加法交换律中得到启发,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写出你们的发现,自己尝试一下。
(4)师引导小结: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c= a+(b+c).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条运算律。(5)你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72+20+ =72+(20+8)
560+(140+70)=(560+)+)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
(1、你能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吗? ①72+16 A、(75+25)+48 ②45+(88+12)B、16+72 ③75+(48+25)C、(45+88)+12 学生练后又出示:
④(84+68)+32 D、84+(68+23)
师:这两题只用眼看不动笔,认为对的起立。
2、分组练习课件打出:45+(88+12)(45+88)+12 师:请左边两组同学口算左边一题,右边口算右边一题,算出的起立,开始。师:现在老师提供两题,请你们自己选一题口算,算好了起立。(75+25)+48 75+(48+25)
老师笑了起来:看来大家都选做了哪题?
师:看来,运用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些简便计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学习情 况调 查 表
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1)会(2)不熟练(3)不太会 用自己的话说说加法交换律
(1)能(2)不熟练(3)说不好
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会(2)不熟练(3)不太会
这节课自己的表现
(1)很棒(2)良好(3)一般 2.送给学生的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3.课后思考
加法结合律在四个加数、五个加数甚至更多加数之间是否也存在?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运算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8页第3题。
板书设计: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e=a+(b+c)
教后记:
这节课作为”雨花杯赛”的校内选拔课,之前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梅岭小学的一位老师设计的教案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但是我采用了优质的教案,发现教案只是预设,教学更重要的关注生成的问题。预设再完整,再充分,但是要想教学效果好还要做到与师生互动,生成融合,有机交融,这样 才是真正的达到教学境界。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口算
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45+36)+64=45+(36+)72+20+ =72+(20+8)560+(140+70)=(560+)+ 自主选择:
(75+25)+48 75+(48+25)你为什么选择这题?你是怎么口算的?
3.导入新课
师:看来,运用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些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 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插图和问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巡视学生,发现特别方法计算的孩子,可以问问他是怎么计算的)(2)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算的简便在哪里? 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小结:刚才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⒉教学试一试
(1)出示69+75+25 78+(47+22)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来算一算.(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尤其是第2题 板:78+(47+22)=78+(22+47)„„„„„„„..()律 =(78+22)+47„„„„„„„..()律 =147 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3)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在整百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律,先进行计算,使计算简便。)3.完成书第59页上的想想做做(补充:判断)
174+26÷2 148-(48+19)
=(174+26)÷2 =148-48+19 =200÷2 =100+19 =100 =119 4.出示64+75 请同学们想想,以前学习口算时是怎样算的? 板书: 64+75 =64+70+5 134+5 =139 提:这里应用了什么律? 学生练习
175+201 238+402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每步运用的运算律)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最优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中的一个接近整百数的加数看成是两个数的和。例如246+408看成是246+(400+8)再应用加法结合律将246先加400,再加8。)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自己独立填表
(组织学生理清表的结构,明白电的单位是“千瓦时”)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我们怎样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怎样计算呢?)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告诉学生表格左边各栏的含义,弄懂怎样填表。填表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初步体会和差的变化规律。)
四、课后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板书设计: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9+46+54
=29+(46+54)
=29+100 =129(人)
答:三个年级一共有129人参加跳绳比赛。
教后记:
教学中还要注意简便运算的思想意识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变式运算,例如:175-75÷5,134-75+25的辨别,学生喜欢做简便运算,但是还要注意辨别,认真审题。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 教时顺序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懂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算理,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
2、今天我来研究乘法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记得老师在以前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候提过这样两个问题?
加法结合律在四个加数、五个加数甚至更多加数之间是否也存在?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运算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存在?
你们觉得存在吗?
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乘法交换律。(1)出示例题图
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提问:如何求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
可以列式3×5=15(人)还可以列式5×3=15(人))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交换了乘数3和5的位置,积有没有变化? 那么是不是别的算式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c)出示()×()=()×(),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2)启发学生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
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4)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板书:a×b=b×a)(5)我们曾经用交换因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我们曾经在哪儿运用过乘法交换律?)练习: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12×17 ⒉ 教学乘法结合律。
(1)出示例题,请同学们读一读。(要求这个问题你想先求什么?)(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
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
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4)如果用字母来abc来表示这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学生自己独立列式,集体交流,板书:(a×b)×c=a×(b×c)⒊ 完成试一试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23×15×2(你是怎样计算的?
你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三、完成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练习后,交流运用了什么运算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请你挑一挑,你想计算每组中的哪道题?)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同桌比赛,看谁算得快。)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e=a×(b×c)
教后记:
可以活学活用,我们可以补充这样的练习:540÷45,让学生想想把45拆成9和5在计算就很简便,还有我们还可补充420÷35÷2,让学生思考得出把35和2先计算求出70出来。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会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定律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什么叫乘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⒉什么叫乘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3、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在我们学习中有什么应用?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竞赛,分组开展比赛,集体交流。)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先看看图,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来求出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进一步体会乘法结合律的合理性。)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指名板演。
提问: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还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带来哪些方便呢?
a)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b)指名说说每题用了什么运算律?为什么要先将这两个数相乘
c)小结:几个数相乘,可以应用定律,将得数为整十整百的两个数先乘。补充:
a)出示:25×24 45× 12 36×15 b)比较两组中的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当两数相乘时,不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进,我们可以将一个因数看成是另外两个因数相乘的形式,注意: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后,一定要有两个数的积是整十或整百的数才简便 练习:
在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5×18=35×(×)16×15=16×(×)45×12=45×(×)18×25=18×(×)125×32=125×(×)25×24= × × 用简便方法计算
45×18 28×15 25×12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填表再观察比较说说积是怎么变化的。)7.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用小黑板出示:你想先计算上下的哪道题?快速抢答。)8.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式,再让学生讨论:18×45怎样计算简便?从而启发学生应用乘法结合律计算得数。)
三、全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练习省略
教后记:
发现学生在辨别运算律的时候有含混不清的情况,例如:35+47+65=35+65+47,有的学生会认为这儿不仅用了加法交换律还有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应当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习题辨别,这儿是加数的位置 发生了变化,关于运算顺序没有主要变化,那是顺应交换位置而造成的“运算顺序的”改变。
练习七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
⒈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
⒉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乘法的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能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⒈ 口算
75+35 98-79 121÷11 3×3÷3 180÷20 490÷70 95×8 4×6×5(用口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⒉递等式计算
598÷(43-17)(157+185)÷57 96÷(12÷23)
(先独立完成,再同桌的孩子说说每步的步骤运用的什么运算律?)
3.简便计算
893+549+107 235+456+244 4×13×15 12533×4 32×25 12×45
二、扩展训练
⒈ 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154米,第二天修了228米,还剩146米没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⑴学生独立完成。
(⑵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我们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⒉ 制造一套纪念币2枚,每枚要用铜50克,制造80套这样的纪念币要用铜多少克?如果每套纪念币卖140元,这些纪念币共可卖多少元? ⑴请学生想想如何列式。⑵学生独立完成,指
(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⒊每张课桌60元,每把椅子15元,学校共购了20张课桌和40把椅子。共用去多少元? ⑴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⑵学生独立完成。⑶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⒋有三根绳子,第一根长23米,第二根比第一根长7米,比第三根短7米,第三根绳子长多少米?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5.完成课本第3题
(仔细看图,说出题意,要求苗圃的一周的篱笆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6.完成课本第4题(观察表格,从表格你知道什么?我们要填写什么?怎样填写?看了这个表格你想说什么?)
7.完成课本第5题
(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应用题,我们可以先求什么?)8.完成课本第6题
(要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计算时要提醒学生尽量应用乘法运算律使得计算简便,提高计算机能。)
三、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4页第2题。
板书设计: 练习课省略
练习课的研究————补充拓展
这个单元对于简便计算的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书本,我们可以适当 拓展,我让学生补充练习了这样的题型:389-98 150-36-64 不仅这样我还组织了学生自己动手出了相关的习题,在出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己内化知识,深刻领悟简便运算的过程。
第二篇:苏教国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苏教国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竞赛试卷
一、贴春联。(10分)
贴春联是我国新春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联讲究(),上下联的()相等,()相当,读起来(),()。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读一读吧!
1、绿柳舒眉辞旧岁。我给它加上一个横批:。
2、过年了,我决定写一副春联贴在我的书房门口激励我自己。。横批是:。
二、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0分)
1、()一生勤奋,()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观点。
2、()今天下雨,()学校的运动会延期举行。
3、()四周没有一个人,我()不能一走了之。
4、()他这次比赛没能夺得冠军,()已经尽力了。
5、()说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应该是诚实与信任!
三、写出带点字的正确意思。(10分)
无人知晓()三顾茅庐()长驱直入()...
知恩图报()负荆请罪()..
四、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雪花飘落。(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2、昨天下午下了一阵风。(改为正确的一句话)
3、写两个表示时间过得快的成语。
4、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5、如果没有你,我怎么回来呢?(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第三篇:苏教国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看你基本功
一、知识积累(15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uì()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填入表中,并改正。(4分)
千锤百炼气势磅礴课捐杂税酣然入梦大现身手
猝不及防饥饿难耐悬崖峭壁万濑俱寂神彩飞扬
3.默写诗文的上句或下句,在括号内横线上写出相应的作家或作品名。(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七律·长征》)
②,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萧华《四渡赤水出奇兵》
③风雨侵衣骨更硬。(萧华《》)
4.选择正确的一组词语依次填到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_______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________了。
②他深情地_______着那张熟悉的脸,却不由得大吃一惊:由于疾病的______,这位敬爱的首长面容变化多大呵!
A、输送克服观察困扰B、灌输克服注视折磨
C、贯穿战胜望困惑D、灌输战胜看折磨
二、实践运用(10分)
5.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赢得中外媒体一致称誉,都认为非常精彩。口号精彩在何处,请赏析,讲出一点理由即可。(两句任选一句)
⑴中文口号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⑵英文口号为:OneWorld,OneDream
6.国庆节快到了,班级要开展“祖国颂”的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请你根据所给的节目,在节目一和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朗诵者:李静)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演唱者:王琳)
开场白:
串连词:
7.探究:当年物质极其匮乏,甚至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是红军将士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他们靠的就是“长征精神”。结合本单元课文谈谈你对下面两个问题的理解。(4分)
①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②我们今天需不需要长征精神?
美文共欣赏
三、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8——13题。(共18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8.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9.选文第1段写景作者调动了人的哪几种感官来描写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3分)
10.选文第一段中划线句描写了山谷夜晚的声响,似乎有点矛盾,说说你对该句的理解。(3分)
11.“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3分)
12.选文中说“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这个“坚强的意志”指的是什么?“我们”是如何把它“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的心中”的?(4分)
13.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3分)
(二)阅读《女兵墓》一文,完成14——18题。(共17分)
⑴深秋的黄叶,在寂寥的天空凄凄飘落。雪后的清晨,我捧着一束雪莲花,走进这覆盖着碎石、枯草的荒原,走向一个小土丘……
⑵这里,安睡着一位我尊敬的女性,一个长眠在世界屋脊上的女兵。
⑶你还记得我吗?在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我抱着你啊!
⑷那时,我是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汽车兵。你呢,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卫生员,头顶上有一颗闪亮的五角星,军装外系着一条棕色的宽皮带,左肩斜背着一个红十字药箱。以前我并没见过你,那天我从兰州新兵营拉了一车进藏的战友,才看到你。你太忙了!车上三十五个新兵,每天你都要给他们量两三次血压,连我这个已经在青藏线上跑了三趟的“老兵”也不放过。同志们觉得自己牦牛似的身体用不着这样多事,你不依,板起脸很严肃地说:“‘牦牛’也不行!高山症对谁都不客气。”一车人全老实了。
⑸唐古拉山巅出奇地冷。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你照例跑上跑下为战士们检查身体。冷风吹不干你脸上的热汗……
⑹就在这时——我终生都不会忘记的那一刻,不知从哪里飞来一颗流弹,车上的一个新兵应声倒下。
⑺路边的崖洞里伸出了一支叉子枪……
⑻罪恶的枪口瞄准了我们这辆军车,那枪口离汽车不过几十米。流弹还在继续飞来……
⑼你第一个发现了敌情,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死死地抱住了那支叉子枪!
⑽剩下的三十四名新兵全都冲上去了!他们手无寸铁,硬是用三十四双拳头捣毁了敌人的老窝。当大家把你从叉子枪上抱起来时,你已经奄奄一息了……
⑾我开着车飞一样向拉萨驶去。我把浑身的劲都用在了右脚尖上,狠狠地踏着油门,恨不得让汽车轮子离开地面飞起来!
⑿可你的伤情毕竟太重了!汽车行驶到藏北高原时,我不得不停下来。我抱起了你,我不知道你的名字,车上没有一个人知道你的名字。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终于,奇迹出现了,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我们也都笑了!但是很快你又闭上了双眼,再也没有睁开!
⒀我把你紧紧地抱着,我恨自己作为一个司机,没能把你送到那起死回生的地方,我巴不得让自己跳动的心律传导到你身上,让自己的体温把你暖热,让自己的呼吸将你唤醒……
⒁可是,一切都是枉然!你还是远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姓名,没有籍贯,没有遗嘱!
⒂我拿出随车带的十字镐,同志们轮流掘土,给你在草滩上找了个安身之地。女战友,你睡得多么安详:躺在草原露营,枕着寒风长眠,盖着六月雪被,伴着无名小溪。我知道只有躺在这块你为之付出青春、热血和生命的土地上,你才能心安理得地闭上双眼。
⒃时隔一月,我完成了任务,返回藏北高原。我特地将车停在路边,步行去看望你。你的坟包还是那么一堆普普通通的黄土。不同的是,坟前立了一块无字碑。一瞬间,我的感情像海潮一样澎湃起来。我知道,因为你是一位无名的兵,人们只能给你立块无字的碑。
⒄我给你的坟上盖了一把新土,又深深地给你鞠了个躬,和你告别……
⒅几十年来,在我心中,你始终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黄继光一样光荣、伟大。
⒆好战友,现在我又回到了你的身边,让我欣慰的是:你,被更多的人记住了!你的坟变大了,而且用洁白的灰浆墁了顶,墓前的一棵青松长得有两层楼高了。松树下,依旧立着那块无字碑。
⒇我深深地向你鞠了一躬,久久地伫立在你的身旁……
14.根据文章第⑷~⑽段的内容,概括无名女兵令人感动的事迹。(4分)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是哪两项?()()(4分)
A.第⑴段中景物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肃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心情。
B.第⒀段画线部分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我对无名女兵的怀念之情。
C.第⒂段中加线的“心安理得”一词,在文中有踏实、坦然、没有遗憾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叙事、抒事,好像“我”在对读者直接倾诉,读来亲切感人。
E.文章多次写到“我”眼中女兵墓的变化,表明人们并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淡忘了这位无名女兵。
16.联系上下文看,下列句子使用感叹号表达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情?(每个答案不超过4个字)(3分)
(1)我们只能拼命地呼唤着:“同志!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睁开了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闪动了几下,望着我,望着周围的同志,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一切都是枉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两个句子都表达了“我”对女战友的怀念之情,如果请你选择一个作为这篇作品的结尾,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4分)
(1)亲爱的战友,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你!
(2)昨晚,藏北高原落了今年的第一场雪,你冷了吧!让我给你的坟上培层新土……
18.如果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或名言、警句)中选择一句赠给这位无名女兵,刻在她的无字碑上,你想写什么?(2分)
(三)阅读《将军和士兵》,完成19—22题。(10分)
月光如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身后跟着一大帮陪同和随行人员。哨兵精神抖擞地迎接将军的到来。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军区司令员。
“革命就不要家了?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假话!大话!空话!套话!”
人们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稚嫩的肩膀,“记着要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手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9.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
20.从哪里知道士兵其实是想家的?他为什么说“为了革命,不想家?”
21.将军“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敢于斥责“不想家”是说假话,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
22.联系实际,举例谈谈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危害。
倾诉你真情
四、写作实践(30分)
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徒步穿越草地、雪山,完成了人类史上罕见的壮举;今天,中国航天人,靠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将神
五、神六一次次送入太空。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亲爱的同学,你对这句话怎么理解,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500字左右;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点拨】
话题作文关键是打开思路,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易学的构思方法———“九词”设问演绎法。所谓“九词”,即人们交往中最常用的九个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这九个词是人们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发动机”。譬如本题,先用“什么”一词去“点击”,自我设问:“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再问:为什么“人是需要点精神的”,“人是需要点精神的”后会怎么样?假如人没有“精神”会怎样?这样多角度设问,思路就会豁然开朗。
【例文链接】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
陈建业
相对于物质而言,精神似乎是不一定能看得见,却又是可以觉到的东西。
山川具备了精神,便可以传递出一种鬼斧神工的气势,一种江云变霞的神韵,如泰山的雄奇,如长江的博大。
草木具备了精神,便能渲染得大自然透出盎然的生机,让人充分感悟生命的神奇力量,如荷花的清纯,如松柏的坚贞。
人具备了精神,方能挑战自然,探索宇宙奥秘,实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
民族具备了精神才能挺起脊梁,在抵御外侮时同仇敌忾,在发展经济时博采众长,在创造文化时独领风骚。
精神,有时需要的是充满激情,富于夸张想象;精神,有时又需要以静制动,不事张扬的沉默状态。
人需要有一点精神,你只要立足于脚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一种朴素的责任心,久而久之,你也就具备了一种最基本的精神,成了一个真正的人。
【点评】本文采用递进式结构,从山川、草木,写到个人、民族,逐层演进,论述了“人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第四篇:苏教国标2013-2014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zhìhuìchãnjìnyǐncánglìzhìxuányá()()()()()zūfángliâfângchãngfázītàicuòwù()()()()()
二、根据拼音填字组成词。(9分)
liángchángfēn栋()品()缤()高()羊()小路()咐善()经()()芳
三、在下列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3分)
明珠散(sǎnsàn)落吆喝(hehâ)晶(jīngjīn)莹剔透两相和(hãhâ)发奋(fângfân)努力口占(zhānzhàn)一绝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不()万里 精()力()辽阔无()行动()横()冷对()血()心花团()簇后()有人
五、照样子填词。(6分)1.例:一(丝)快乐
一()创造一()明月一()阁楼2.例:(井井)有条
()上升()无言()入耳3.例:秋雨(潇潇)
炊烟()银光()兴致()4.例:(鲜嫩)的竹叶
()的瀑布()的图画()的糕饼
六、根据意思写成语。(2分)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七、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语。(4分)
星期天,我(生气勃勃兴致勃勃)地跟着爸爸去(钩钓)鱼。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我们还在河边专心致志(钩钓)鱼,谁也不舍得(禽离)去。
八、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宇丁“×”)。(5分)
1、“淋透了他的身子。”这句是对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千古名言。()
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4、赞美别人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恰当。()
5、“涌”“汇注”“喷吐”“冒”有的词可以写泉水流动,有的不可以写。()
九、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还„„()那天晚上天色不太好,()父亲也来了。我的小伙伴()自己学习好,()能帮助别人。星期天()你不去学校,我也()不去了。
十、按要求写句子。(4分)
例:弟弟看节目。改为:弟弟全神贯注地看精彩的节目。
1、天空挂着圆月。
改为:例:桂花真香。改为:桂花香飘十里。
2、节日的广场人真多。
改为:例:老师把雨伞让给了同学。改为:雨伞被老师让给了同学。
3、我把作业一下子全做完了。
改为:例: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改为: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4、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改为:
十一、给下列句子排序。(5分)
()母亲没法用上那些良方,不久就去世了。
()他听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连忙提起笔来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介绍了
一剂良药。
()从前,有个叫陶生的人,在城里读书。()事后,他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可是,他的字写得太潦草了,家里人怎么也看不懂。
十二、填空。(14分)
湖水中,构成了,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这篇课文介绍了九寨沟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色。
4.《望洞庭》诗句是。。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诗
中直接点明时间的词是,还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湖比做,把青翠的君山比做。5.书犹药也。(刘向)
?留取。(文天祥)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一)蚂蚁(11分)
同学们,你们了解蚂蚁吗?
蚂蚁吃大虫才有趣呢!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怎么也拖不进去。于是,他们就在洞口集合一起会餐了。他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再看,洞口的大青虫就剩下一张皮了。
有的蚂蚁还不怕死!有一次,在非洲一个旅游景区的山坡上,突然燃起了大火,把一大群蚂蚁团团围住了。人们都替它们惋惜。一个人叹了口气说火这么大这群蚂蚁必死无疑
1.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这么没想到,这群蚂蚁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顷刻间,迅速围拢在一起,形成一
呢?„„
2.年月日,北京30万人在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个圆球,迅速地向大火外围滚去。此时,火势越来越猛。火舌把蚂蚁的外围烧得啪啪作响,一股蚂蚁被烧焦的浓重的糊味随风飘来。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蚁团外围的那些已经被烧焦的,并没有散开,脱离球体,还是紧紧地聚集在一起,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球体里的同伴,以避免烈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3.一座座雪峰,峰顶。大大小小的湖泊,就这样,蚂蚁不停地从熊熊烈火中滚过,最后,终于掉进了一个小河里,腾起一。湖水,湖底石块。从河谷到山
坡。每当天气晴朗时,、、、,都在股巨大的烟雾。
结果,蚁团外围的蚂蚁被烧得体无完肤,但是里圈的蚂蚁们却由于外围蚂蚁的掩
护安然无恙,保住了生命。
1.文章中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使用字典,你该怎样去查?如“避”字,应查()
部,再查()画。(1分)
2.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请你帮助加上。(2分)3.请写出“聚集”的两个近义词、两个反义词。(2分)
聚集——近义词()()反义词()()
4.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请在句子下面画“”。(1分)5.从文中找出四个你喜欢的成语。(2分)
6.找出文章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1分)
7.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亲眼看到了这么令人感动的情景,你想对这些勇敢的小蚂蚁说些什么呢?请写几句。(2分)
十四、作文。(20分)
给远方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五篇: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国标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1》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字作是写按自己心愿设立的一个节日,而不是现实中的一个节日。
2、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重点:能把设立的这个节日的原因和怎样渡过这个节日的过程写清楚。教学难点:想象人们怎么渡过节日的情景,交待具体。教学准备:师生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和传说。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很多,大家说说看,你知道哪些节日?
2、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3、教师相机询问节日的来历、传说或节日里的特殊活动,学生交流。
4、师:每个节日的创设无不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刚才大家说到的那些节日,寄托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呢?
5、学生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二、展开想象,指导说。
1、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自己联想是要设立什么节。(1)设立“爱鸟节”——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2)设立“丰收节”——农民们庆祝丰收。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想还可以设立什么新的节日。(1)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确定一个节日的名称。(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学生为节日取一个恰当的名字。)
(3)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要想让大家对你想设立的那个节日也感兴趣,进而赞同你的意见,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呢?
A、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
B、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节日当天的特殊活动)C、节日设立的意义。
3、学生练习口头表述。(1)自己根据以上几点组织语言。(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然后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集体评议。(强调“听”,围绕上述几点评议,修改)
(4)教师读范文《快乐的体育节》,学生听后谈收获。(*要把想象的过节时的情景说具体。)
(5)自己再次完善表述。第二课时
一、理清条理,练习写。
1、师:我们把自己想要设立的节日说出来了,下一步,咱们就要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回忆一下,你认为想写好这篇习作,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回答,补充。
(1)写出设立什么节日,设立的原因,过节时的情景,以及节日带来的意义。(2)由条理地写,语句要通顺。(3)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3、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教师巡视,相机个别指导。
二、师生评议,完善习作。
1、请写得快的学生念自己的习作草稿,采用师生、生生互评的方式,评议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2、学生修改习作,然后定稿、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