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共)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1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3、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4、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5、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3、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
1、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2、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2、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3、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4、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二篇:鲁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山中访友
3、草虫的村落 略读课文:
2、山雨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想象,感受课文中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课文新奇的构思。
四、教学重难点: A、重点:
1、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3、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B、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主要通过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自读点拨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欣赏的氛围等方式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六、课时进度安排:
1、山中访友 2课时
2、山雨 1课时
3、草虫的村落 2课时
4、索溪峪的“野” 1课时
5、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5课时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七、本单元知识树:
第三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三、认识文言文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四、读通课文
1、范读。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就先来读读吧,把每一个字音读正确。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自己试着读一读,相信你会比老师读得更好。)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指导停顿断句
四、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师:这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相机指导理解文言文的两个重要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看注释理解了“甚、诣”等字的意思。
理解“为设果”需要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师:“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讲的是?
(评价语举隅:很好,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法“看注释”,你很会学习。对,孔君平是客人。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有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师:通过刚才探讨的两种方法,我想最后两句话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请大家读最后两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你们认为文中的“家禽”和现在我们所说的“家禽”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杨氏之子
甚聪惠
反应快
答得妙
杨氏之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紧扣重点词句,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甚聪惠”。教学过程
一、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师:南宋诗人、哲学家朱熹提出了“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的读书方法,请你再细细地读,静静的思考,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大家一边读一边思考,可以在书上作批注,现在开始。
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师:刚才我巡视了一圈,看到可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样请大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5、全班交流。
重点点拨:(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家的姓,就给杨家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很风趣幽默。(板书:杨梅)
(2)、杨家小儿听出了孔君平的话外之意,并立刻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板书:孔雀)
(3)、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哪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7、小结 师:(总结)正如那位同学说的那样,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二、熟读成诵
三、拓展
1、给你家小区花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如:“别吻我,我怕羞” “我怕修” “我不是碰碰车”
师:大家为什么要笑,因为它幽默,这幽默的背后却在善意地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
3、总结。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战”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雄”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下课,谢谢孩子们!
生:谢谢老师!
附:板书: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聪惠(智慧)
杨家小儿
孔君平
看注释
杨 梅
孔 雀
联系上下文
《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解读课题,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2500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书、解读课题。
2、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整体感知。
二、汇报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来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和主要内容。(仗势欺人,侮辱晏子。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机智地反击。板书:侮辱)故事的结果:“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个双重否定句是说——楚王尊重晏子了。(板书:尊重)
2、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加个小标题。让钻狗洞——齐国无人——齐人盗贼
三、合作研讨,感悟晏子
读读议议,批批注注: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师生汇报交流:
(一)让钻狗洞。
1、谁来说一说楚王第一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击的。
2、谈谈你对晏子所说话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引导学生谈理解:
正常情况访问国家——走城门 访问狗国——钻狗洞
我访问的国家——楚国 楚国——狗国 楚王——狗王
3、评价理解,你听出了什么?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说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吗?(看课文)其实,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书: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评价晏子的话妙在哪里?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不费吹灰之力,委婉地还击了楚王。晏子沉着冷静,机智反击,不失礼节。
5、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练读、指名读)
小结过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凭着他的沉着冷静,机智反击而又不失礼节,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谁来汇报。
(二)齐国无人
1、学生汇报:
2、谈谈你对晏子话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说说理解与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理解积累成语:张袂成阴——联袂成阴 挥汗成雨 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对照,指导朗读。启发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样说人多的?
生谈,小结:这说明同学们读出了晏子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说说理解与感受。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么意思? 上等国家——上等人去 下等国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国家—楚国——下等国
(3)带着你的理解和体会再读晏子说的话。
3、这次对战的焦点是“齐国无人”,楚王是步步紧逼,晏子是巧妙回旋,击败了楚王,从中你体会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接着楚王的话题将计就计、顺水推舟,把无人才、甚至不会用人之辱又回敬给了楚王。
4、这段精彩的对话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练读,分角色朗读体会。
(三)齐人盗贼
过渡语:一次次交锋,一次次失败,楚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楚王实在不甘心,又生一计: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
楚王这些话的言外之意:齐国人是盗贼。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面对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1、指名读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2、师生解读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么?晏子在说什么意思?体会晏子的话妙在哪里?
晏子的话不但点出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使良民变成盗贼。楚王不但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4、从晏子的应对中我们感受到晏子是个怎样的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练读这段文字。
四、评价晏子,升华主题
1、归纳三个小故事,体会晏子形象。让钻狗洞——楚国狗国——只好…… 齐国无人——楚下等国——只好…… 齐人盗贼——“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评价晏子,感受课文中心。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教师引导结合相关内容、资料谈)
临阵不乱、不惧大国、不畏强暴、机智过人、善于辞令、博学多才 强烈的爱国心、以国家利益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辩辞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言辞让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齐读。板书:不敢不)“不敢不”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什么?不能不、必须、只能、只好……
(4、楚王仅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吗?结合“使”、背景资料“结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还有齐国人民、齐国国家,因为晏子的背后是一个有力的团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纵观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礼貌的侵犯后,并没有表现出常人的激愤,而是站在国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辞令回击楚王的侮辱,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形象与尊严,不辱使命!晏子的话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话不多,传神则灵;人不在高,爱国则名垂青史。
2、要想更多地了解难晏子,老师推荐课外阅读《晏子春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 楚王 不敢不尊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品质。
2.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会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并试演课本剧。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谁能告诉大家,你对这篇课文都有哪些了解呢?(题目、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课文讲了三件事等)
2.质疑: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在自学中理解人物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课文的三件事中选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认真默读自己选中的故事,仔细体会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画出来,并进行批注。
(三)根据个人选择的情况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朗读、表演、复述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
逐个谈自己的体会(重点围绕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补充,补画重点句和词语。
选择小组汇报的形式并进行练习
提示:汇报形式有朗诵、复述、表演课本剧等。
(四)全班交流,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点评,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人物特点。
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朗读、复述、课本剧的表演。第一件事:楚王吩咐手下人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进城。
1.这件事说明晏子沉着冷静、随机应变、以国家利益为重。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什么样的国家。” 第二件事:晏子见了楚王,楚王以貌取人,讽刺晏子无能,藐视齐国无人。
1.说明晏子博学多才、智勇双全(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满腹经纶、据理力争……)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敝国有个规矩……这儿来了。”
第三件事: 在楚王款待晏子的酒席上,楚王故意让人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借以说明楚国人没出息,干偷盗的事,从而侮辱晏子,侮辱齐国。
1.说明晏子能言善辩(满腹经纶、才智过人、唇枪舌剑)
2.重点句:出示投影片“大王怎么不知道……水土不同吧。”
(五)复述练习
这篇文章写得短小精悍,精彩的文章往往用传神的几笔,就能把人物形象清晰地勾勒出来。其实在字里行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我们可以插上想像的翅膀,把故事讲得再生动细致些。
1.出示图片,你认为可以在哪里展开想像?(书上没有描述的情节或细节,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
2.小组为单位,选三个故事中的一个,找出可以扩展的地方,用笔划上添加符号。
3.创造性复述。
(六)补充小故事见资料(选自《东周列国志》)并简单介绍几本书《春秋故事》《东周列国志》《上下五千年》……
七、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钻狗洞
访狗国
机智过人
没人才
下等国
维护国家的尊严
没出息
风气差
能言善辩
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 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板书设计 11*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一家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 12 打电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在看今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注意到大兵和赵卫国合说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了吗?,那这个相声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打电话
啰唆、耗时、误事
简练、得体、明白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
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1.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3.小组上台交流。
4.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 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二、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三、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四、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
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试写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 发言稿的格式。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教师导入,介绍大队委竞选场景。
要发言,通常要写发言稿,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种情境,展开想象,写一篇发言稿。
二、分组讨论,明确内容与写法
1.过渡:请选择同一种情境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各组的发言稿应写什么和怎样写。2.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屏幕提示习作要求以及注意要点)
三、学生撰写,教师指导
学生自主选材感兴趣的内容动笔写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讲评习作,学生修改草稿。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修改。
一、对照比较,发现问题
1.教师发一份事先准备的发言稿(见附),让学生和自己的发言稿比较,发现什么?
2.课堂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要在学生发言时,随机归纳:
(1)发言稿的格式:称呼、问候、致谢等。(2)发言稿的语言风格:诚恳,坦率,简洁等。(3)发言的吸引力:条理清楚,有创意等。3.学生根据新的发现,各自修改自己的发言稿。
二、尝试发言,不断完善
1.学生自由准备发言。
2.课堂模拟竞选,学生上台发言 2.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的重点:
(1)发言稿的语言是否适合发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口语化等。
(2)发言人的情绪状态等。4.学生再次修改发言稿。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誊写正稿本上 教学重点:抄写 教学过程:
一、强调抄写要规范,注意写字姿势。
二、强调发言稿的格式,抄写时按格式写。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鉴赏总结 教学重点:鉴赏教学过程:
一、学生小组交流各自发言稿,组内评议,推选写得好的同学。
二、各组被推选的同学上台交流。
三、拓展延伸,学写其他发言稿 1.学生阅读其他情况下的发言稿,说说有什么发现。
2.课堂交流:
(1)发言稿的共同特点:①观点鲜明。对问题持什么看法,要明确表态。②条理清楚。一篇发言稿要谈几方面的问题,每一方面问题要讲哪些条目。都要安排得有条有理,让人听起来容易抓住重点。③语言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2)不同发言稿内容有区别,对象不同,有不同的特点。3.课堂交流
回顾、拓展三
教学准备:
整理在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各类语言材料;小组合作演一演语言类节目。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教学目的: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教学重点:交流。
一、激情导入
师: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教师巡视课堂,使小组内的交流能围绕‚说话‛这个话题展开。)
3.全班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教学目的:了解对联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背诵对联。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请学生谈谈对对联的了解。)
1.读对子,读准字音,想想意思。
2.出示文中的四句对联,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2.指名读,正音。
二、感悟对联特点
教师点拨:你们再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你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4.全班再读这些对联,体会特点,大致了解对联的内容。
5.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
6.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2)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
师:你还见过类似这样的对联吗?有积累这样的对联吗?
(3)说说你喜欢这些对联吗?为什么?
可以从内容上说,对联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写景、有说理……可以从语言形式上说,对联短小精悍,对仗工整,富有音乐感,读来朗朗上口……
三、背诵积累
1.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联,试着背诵。
3.同桌互相背诵。
4.指名背诵。
5.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四、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4.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5.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等。
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第四篇:鲁教版五年级上册单元备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山中访友
3、草虫的村落
略读课文:
2、山雨
4、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 拓展一二、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组织教学内容,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想象,感受课文中的美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理解课文新奇的构思。
四、教学重难点:
A、重点:
1、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情感。
B、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揣测写作意图,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主要通过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自读点拨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欣赏的氛围等方式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六、课时进度安排:
1、山中访友
2课时
2、山雨
1课时
3、草虫的村落
2课时
4、索溪峪的“野”
1课时
5、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5课时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略读课文: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 拓展二
二、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编排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
《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
《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作家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
《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的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
《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施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通过读书,树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3、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
三、课时进度安排:
5詹天佑
2课时
6、怀念母亲
2课时
7、彩色的翅膀
1课时
8中华少年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 拓展二
2课时
总计
11课时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交流、积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8、杨氏之子
9、晏子使楚
略读课文:
10、半截蜡烛
12、打电话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
拓展三
二、教材分析:
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4、掌握本单元所有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妙,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教学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题材的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配合本组专题,模拟“劝说”、写演讲稿。
六、课时进度安排:
8、杨氏之子
2课时
9、晏子使楚
2课时
10、半截蜡烛
1课时
11、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2课时 总计
11课
(备注: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交流、积累1课时,成语故事1课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3、将相和
14、草船借箭
略读课文:
15、景阳冈
16、猴王出世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
拓展四
二、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等项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言素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本组教学,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5、掌握本单元所有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四、教学重难点 :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重点指导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要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名著的存在。
五、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
六、课时进度安排:
12、将相和
3课时
14、草船借箭
3课时
15、景阳冈
1课时
16、猴王出世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一
3课时
回顾 拓展一
2课时
总计
11课时
(备注: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教学前提最好是阅读古典名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走进信息世界单元备课
本组概述: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单元教学内容: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2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3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网上呼救
5把握自己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1奇怪的东南风
2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花之歌》内容:
名言警句 古代信息传递的媒介 莫尔斯发明电报 埃尼阿克:信息时代的启明星 丰富多彩的现代电脑 移动电话:现代“顺风耳” 信息高速公路:新世纪的生存之道光纤通信: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 成语天地
单元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两翼”目标
1.阅读《花之歌》中《奇妙的信息世界》单元7篇文章,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自主阅读”“以文带文”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领略信息世界的魅力感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
2.难点: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法学法:
教师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
课时进度安排
制定和交流活动计划:1课时。
活动过程:7课时 结束:1课时
第六单元 备课
走近毛泽东
一、单元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17 七律·长征
18《开国大典》
略读课文: 19《青山处处埋忠骨》 20《毛主席在花山》
《回顾·扩展六》
交流平台
交流自己对毛主席的了解,交流场面描写的收获。
日积月累 背诵《卜算子?咏梅》
趣味语文《妙答“一”字诗》
口语交际·习作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同步阅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体会联想和想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单元整体教学构想
模块
一、整体感知:(上好导读课,明确单元学习内容、要求,布置预习)模块二:主题教学课文学习
一、课文学习(整体把握课文,解决基础知识)
二、主题阅读(紧扣单元主题,阅读同步阅读)模块三:同步阅读(课内外结合,扩展视野,积累语言)
模块四:语文实践(有感而发,完成口语交际、习作)
模块五:整体回顾(单元总结课:回顾整组,总结提升)
四、课时安排
两个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10节语文课+4节作文+2节阅读活动课,合计16课时
单元导读课
1课时
《七律长征》 《开国大典》精读课文
4课时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略读课文
2课时
阅读活动课:单元同步阅读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扩展 5课时
单元总结课
1课时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分析: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本组课文学习目标:
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明白字的意思,学会本单元的新词,并积累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6、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7、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8、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9、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四、教学重点:
1、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4、抓住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五、教学建议:
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老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内容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和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3 注意推荐这方面的著作,引导学生阅读,上网查阅或者找资料,加深认识。
六、课时安排: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的看的》
3课时
《威尼斯的小艇》
2课时
《与象共舞》
2课时
《彩色的非洲》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
3课时
回顾•拓展七
2课时
第八 组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这四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事例赞美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对革命先辈的怀念之情;《穷人》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上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
单元教 材分析(前置 后继)
本组课本以“感人的故事”为主题,包括两篇讲读课文《再见了,亲人》《穷人》、二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梦想的力量》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组成,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故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一要入情入境,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三是可以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同学进行交流。
单元教 学目标
1.会认23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学习新词,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4.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单元重点难点
一是熟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是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三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突破重 难点的 措施
1.巩固精读课文中的词语,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语言。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表达方法和环境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时分配
教学本组教材用10-12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 2课时。
具体安排:《再见了,亲人》2课时,《金色的鱼钩》1课时,《梦想的力量》1课时,《穷人》2课时,《语文园地》5课时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 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单元总体目标】
1.正确读写2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3.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4.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单元教学建议】
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要引导 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引导学生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访问老人,了解中国近代史。【单元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