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井冈翠竹-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井冈翠竹》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井冈山翠竹的秀美外形和刚强气节。记述了井冈山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巨大贡献。全文洋溢着作者对井冈山翠竹的赞美之情和敬佩之情。
在教学中我按照教案教学。仍然是从课题入手,让收集了资料的同学介绍有关井冈山的资料。再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在理清课文脉络时,我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井冈山的翠竹不仅在战争年代做出了贡献,在现代化建设中也做出了许多贡献,请你们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是介绍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的贡献,哪些自然段介绍翠竹在现代社会中所作的贡献。一名学生在回答时,将第9自然段归纳为第二个内容,下面立即有同学提出异议。指出应该把第9自然段划分到第二部分合理些。我让他讲解原因。他说:这自然段前句还是讲竹子敌人示威,后面写竹子在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是过渡段,与第9自然段联系紧密些。大部分同学赞成他的划分。这样,把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学生听得认真,学得明白,远远比我来纠错强得多,虽然花的时间要比我自己解决要长些,我认为值得。在学完这课时,我觉得理清课文脉络这一问题上还有更好的方法:如课后有一道思考题: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我在此时就应该以此作为切入点提问:井冈山500里林海,为什么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学生自然会潜下心来,关注每自然段的内容,多给时间让学生默读、交流,学生对全文的感知会更清晰,自然而然地分清毛竹令人难忘的是它长得苍翠、它们为人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将第1——4自然段的内容也回答出来,将第12段的学习内容也能概括出来,避免学生紧紧围绕我塞给他的内容,纯粹得去划分段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围绕“井冈翠竹为什么使人难忘?作者歌颂的只是翠竹吗?”这一问题,深入理解课文。抓住“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谁不记得”指“谁”指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记得翠竹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感知他们对翠竹的感情。并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种一片太阳花》和《梅花魂》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不仅仅是在赞赏翠竹,而是借物喻人,借竹子坚贞不屈、无私奉献、顽强的生命力来歌颂井冈山人的精神。并推荐大家课后找一些类似的文章来读,体会它的妙处,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xiaoxue.xuekeedu.com
第二篇:长春版六年级下:《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长春版六年级下:《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资料,了解全文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背诵二、五、八自然段。
3.了解并学习作者表达、抒发情感的方法。领会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基础知识:
锁 封锁 门锁 愁眉锁眼
粮 粮食 钱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委 委员 委屈 委曲求全
稠 稠密 地窄人稠 稠人广众
派 派遣 委派 气派
撼 震撼 撼动 蚍蜉撼大树
殷 殷切 殷勤 殷殷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井冈翠竹》这篇散文依次写了毛竹的样子,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最后写井冈翠竹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表现了井冈翠竹的神采、神勇和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井冈翠竹特别是英雄井冈山人民的崇敬之情。
2.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3.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含义,懂得继承和发扬井冈精神的重要性。
4.教学突破点:
通过鼓励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的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的,有选择的向学生介绍相关背景,以便加深学生加深对那个时代的了解,进而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
教法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竹石》,导入新课。
1.背诵《竹石》。这首诗赞扬了哪种植物?
2.“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井冈翠竹。
3.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注意“翠”字包含的感情)
二、练习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四、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为课文分成四个逻辑段。
(1)1—2自然段,描写了竹子的样子。
(2)3—9自然段,描写了竹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起的作用。
(3)10—12自然段,描写竹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贡献。
(4)13自然段,总结全文,赞美井冈山的竹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前两部分,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井冈翠竹》这篇课文写了哪四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思考:井冈翠竹是什么样的?
2.井冈翠竹有什么特点?(多、绿、挺拔)
3.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4.作者多么喜欢井冈山上的毛竹啊,你能读一读吗?
三、学习第二部分。
(一)学习5.8、9自然段。
1.指读5.8、9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呢?
第5自然段:红军战士用竹子做器具当武器同敌人战斗。
第8、9自然段:井冈翠竹坚贞不屈。(品格)
2.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等待亲人解放军的是竹子吗?作者表面上是赞美竹子,实际上是赞美谁呢?(井冈山人民)
(二)学习5.7自然段。
1.指读5.7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哪三类人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老乡:视红军战士为亲人
(2)战士:不怕困难,忠于革命
(3)革命家:身先士卒,高瞻远瞩
(三)小结。
1.完整朗读第二部分。
2.“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是什么意思?
3.军民鱼水情,齐心抗敌顽。坚贞如翠竹,人间换新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三、四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的前两部分各写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速读第三部分,思考:在革命年代,井冈翠竹成为了战斗的武器,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它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2.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3.在这部分,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又在赞美谁呢?指读10、11自然段。(砍伐毛竹的人)
4.作者为什么称赞他们是英雄?指导朗读相应语句。
三、学习第四部分。
1.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井冈翠竹都在无私地奉献着,所以作者由衷地赞美它——齐读最后一段。
2.指导朗读、背诵。
3.作者通过赞美竹子,赞美了什么?(作者通过对井冈翠竹的描写与歌颂,表达了对英雄井冈山人民崇敬之情。)这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四、拓展延伸。
阅读《白杨》,说说作者通过写白杨,赞美了什么样的人?
板书设计:
样子:苍翠挺拔
战争时期:用具、武器
井冈翠竹 作用 井冈山人民
(借物喻人)
建设时期:运送各地
品格:坚贞不屈
资料索引与精华:
袁鹰,1924年出生,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原名田复春,参加工作以后改名田钟洛,笔名袁鹰。他的散文题材广泛、视野开阔。他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突出主题,使得作品诗意盎然。他的作品《井冈翠竹》、《小站》、《渡口》、《白杨》等,都曾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小读者。
第三篇: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9鹭鸶-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鹭鸶》教学反思
xiaoxue.xuekeedu.com
《鹭鸶》一课是著名的作家郭沫若先生的作品。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孩子应学会这样的“发现”:发现食物的特点、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心灵的感动、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发现情趣,发现细节、发现学习的快乐、发现人生的目标、发现努力的方向……
教学中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孩子自我发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通过人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从白鹭的形美、意美、信美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发现。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意蕴无穷的白鹭外形及生活的画面展示,为这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极富诗情画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直观地欣赏白鹭的生活画面。感受白鹭无穷的韵味,品读课文,真畅优美的语言文字,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语文课堂的喜爱。
2、以读为主,以读为本,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欣赏美。让学生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在读中享受白鹭“色彩搭配和谐,身段大小适宜”的形体美;在读中感悟白鹭“诗申有画,韵味无穷”的意境没,并在诗意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个别入情朗读。集体入境诵读,努力达到诗意化的最高读书境界。在读中积淀课文诗一般的文学语言。读申培养学生的语感。
3、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学会创造美。在“读中品味白鹭精巧如诗”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着力从对白鹭外形的三处描写入手,根据个体阅读的感受寻找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受可言。在“读中品味白鹭诗中有画,韵味无穷”的教学中,又引导学生读中遐想白鹭韵味无穷的生活画面。并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提炼自己独具匠心的“画名”,根据自己的感受为画配上“画外音”,再给课文想象补白,加上多媒体课件的适时运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在极其开放、自由的对话平台中,师生、生生间的交流魅力四射。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美的震撼和美的享受;孕育出充满浓浓语文色彩的快乐课堂!
第四篇: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词语的变迁-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词语的变迁
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xiaoxue.xuekeedu.com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
一、原因之
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 古时可作“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学习”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修订”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
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2)、我与徐公孰美?(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3)、君美甚。(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 “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
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 二 课 时
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所以原来称谓
xiaoxue.xuekeedu.com
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钍、钒、钙、钛、钡、铱、镭……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码、泵、硅、砝码……
又如: “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 逃跑 今: 步行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 撞 今: 非法夺取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 古: 不敬之词 今: 偷东西的人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 古: 逃 今: 灭亡、死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劝告 今: 讽刺
(6)、劝学 《劝学》 古: 勉励 今: 说服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 供应 今: 给予
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 “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 “金”古时指金、银、铜、铁。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 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古: 整装 今: 完毕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古: 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 为国为民献身
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xiaoxue.xuekeedu.com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 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蔺列传》古: 获得罪过 今: “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蔺列传》 古: 对立今: 极深的怨恨。(重)(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略,见前)(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 古: 看重,看得起 今: 器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古: 广泛 今: 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讲“儿童”用“垂髫”tiáo(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补充作业
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行()往()去()返()食()履()饮()
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五篇:一年级下语文教案-古井-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古井》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并认识本课出现的3个要求会写的字,能认识3个要求会认 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那种儿童对于夜空大胆美妙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美与想象的新奇。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夜空图片)
师:孩子们,你看到的夜空是什么样的?
有一个年纪和你们相仿的小女孩在夜晚看天空,看着,看着,他就被吸引了,而且还写了一首小诗呢!你们想知道她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版块乐趣中的第1篇课文 《古井》板书
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写写。
2.课件出示(在布满星星的夜空图上打两个字“古井”)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古井”吗?(出示古井图片)
古井可不是一般的井,而是有着很多年历史的井,很神秘。这个小女孩感觉夜空就像是一口古井,很神秘,让我们带着这种神秘再来读一遍课题。
师:你们想去看看这好像古井的夜空吗?
二、感知课文,朗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那就请你轻轻的把书打开第31页端好书,先听老师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把你的小耳朵竖起了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好吗?
2.生读文画生字。
师:孩子们你们想自己试着读一读吗?那就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拼音朋友也来读一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认真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
默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我们要认识的生字宝宝,圈画出来,并且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三、识字、解读并理解诗歌内容,指导朗读。
师:看见你们圈生字读生字都这么认真,老师真高兴,现在就请你们再读一遍课文,在小诗中找一找小女孩看到夜晚的天空觉得它像什么?找到这行诗了吗?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夜晚的天空,是一口很深很深的古井。齐读,再读一遍画线的词(手势)
xiaoxue.xuekeedu.com
出示“很”字卡,认识这个字吗?谁来拼读。
师:“很”程度非常高,如果让你换一个词来代替“很”你想到了哪个词?(特别,非常)这里还有一个字宝宝呢!(出示字卡“深”)这个字宝宝你认识吗?谁来提醒大家在读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领拼读。
师:老师这有两瓶水,对比一下,假设这是两口井你知道哪个井的水深吗?(手指着另一个水少的瓶子)问,那么这个瓶子里的水用哪个词形容。(浅)深和浅是一对反义词。
很深很深是什么意思?
师:把夜晚的天空比作古井说明夜空广阔无边就像古井一样深不见低![小精灵
我们在读这个分句的时候,注意语气要轻不要打破夜空的宁静“很深很深”要重读,要表现出夜空的神秘。
自己在下面试着读一读,男女生读,齐读。
认识“变”
孩子们夜空的星星多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很多很多)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从很多很多感受到了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不清,你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像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那么小女孩觉得星星是什么呢?(白石子)
师:这个小女孩认为天上的星星是自己仍的白色的石子,多有趣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出示字卡“变”跟老师读读这个字宝宝,谁能用“变”组词。
白石子变成了星星,多神奇呀!(手指夜空图)
师:多么形象啊!在读这一分句时,我们就要带着一种自豪,喜爱的情感,明白吗?
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话吧。(齐读)
读的真美,老师没听够,谁愿意再读给老师听听。
认识“久”和“音”
师:石子扔到井里会有声音,那么我在井边听到石子的回声了吗?从哪句看出来的?
出示字卡“久”认识这个字宝宝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久”就是时间很长。那么“很久很久”是什么意思呢?
师:我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它们的回音。出示字卡“音”快跟老师读读这个字宝宝,这个字是整体认读音节,我们学过的课程带“音”字的是什么课?(音乐)你能用音乐说一句话吗?“音”还能组什么词?
师:可惜,我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它们的回音。这句话中的“它们”指的是谁?
当我听不到它们的回音时,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在读这句的时要带着一种期待,惋惜的语气。
师: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听了很久很久都没有回音呢?
齐读黑板上的字卡。
孩子们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多淘气呀!转眼间就都跳到了黑板上,让我们再大声的喊出它们的名字吧!(齐读)
四、再读小诗
1.生自己练读
xiaoxue.xuekeedu.com
读得真棒!下面让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当中去,再读读课文,这次老师希望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加上感情去读,好吗?
2.指2名生配乐读
谁愿意把这首小诗读给大家听听。
3.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
五、指导写字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但识字的本领强,而且课文读的也很棒,相信你们的字也一定能写漂亮(课件出示“很”)大家来看这个“很”在书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师逐笔领着书写。
六、总结:
小作者的这首小诗写得多有趣呀!老师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做一个善于观察,勤于动脑,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把看到的,想到的动笔写下来。好吗?
七、作业:
把这首小诗有感情的背给你的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