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计划书
减压小组第六次活动计划书
——
动起来
小组名称:减压小组 导师:倪伟 工作者:牟晓宇
小组成员:刘乐
左安琪
何青 李洪龙 胡旭 刘东娜 王元鹏 巴峻峰 李鑫鑫
工作时间:2010年12月19日
一、活动背景
减压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不同层次的需求都需要减压这样才能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工作。如果压力过大没能得到释放便可能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减压.小组理念: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己的压力,压力来源,如何让自我减压。因此我们从四个层次来实践: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压力,第二要了解自己的压力是什么,再次要在小组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会减压,最后脱离小组后仍旧能够自我减压,自我释放,达到自我的突破.二、理论架构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层次的需要
以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交往能满足各种较高层次的需要,在小组内部,组员之间会通过交流和沟通对小组产生归属感,并获得别人的尊重,通过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提升组员的自我表达勇气,我们能够帮助组员获得自我实现,同时找到更多的归属群体,从而满足爱和归属的需要。此外,根据这一理论,工作员在小组进程中要时刻强调组员间的相互尊重,如在订立契约时,就把这一点列入契约中。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它强调观察与模仿、认知对学习的作用,并认为行为可以通过赞赏与惩罚得到强化。在小组中,组员交流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组员与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语言与行为,为别人树立一个观察模仿的榜样,同时,组员也通过对别人的观察与模仿,是自己发生一些改变。作为工作者,要注意利用好组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并要对组员及时作出回应,起到强化或替代强化的作用,对组员进行引导。
3、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此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想象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和外貌的感觉来理解我们自己,因为这里的自我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叫做“镜中自我”。小组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小组中每个成员的表现和变化都会影响到小组,小组整体也会影响到小组中的个人。在小组工作进程中,小组工作者要对小组成员提供及时、真实的反馈,以帮助组员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反映,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或
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判断与掌控,这样,组员可以建立自信,有个较积极的自我意识。
4、小组动力理论
小组工作是借助小组场工作的一种形式,小组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个物理学所讲的场,当组员进入小组就进入了一个有自身和不同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中,个人行为会受到这些力量和变量组成的心理场的影响。民主型是小组工作的主要领导形态。小组工作时将有需要的对象组织起来,通过对小组的互动,借助小组的智慧和力量,增进成员自我洞察和自我接纳,从而恢复和增强其社会功能,表达其真实需求。
三、目标
总体目标:减轻压力,提升勇气,突破自我
四、活动流程
1、第一部分进行自我介绍,最后要说出自己感兴趣的一名组员名字(15分钟),由音乐系巴峻峰同学进行萨克斯演奏,活跃小组气氛。
2、第二部分小游戏,踩报纸,规则:十个人分成两组,每组五人,喊一单双脚踩住报纸均可,喊二时报纸要对折,依次决出两名获胜者。获胜者须在自己组内挑选一人表演节目,最后分享奖-桔子。(20分钟)
3、第三部分,说说心里话,解决组内冲突,达成小组目标。(15分钟)
4、结束,组员合唱,王元鹏指挥,体现小组融洽的目的。
五、注意问题
1、解决出冲突的态度:包容、冷静理性。澄清小组成员价值观,其次要增进小组成员自我了解。
2、注重小组中期的稳定性。
3、把议题抛回小组。
4、善于利用小组的内部冲突,使得小组更加具有凝聚力。
第二篇: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大学生团队协助能力训练营
指导老师:闵兢、宋海霞
工 作 员:
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分工的细化,带来的不是隔离,而是合作。分工越细,越需要合作。现代大型企业的运作大多是以完成项目为日常工作和考核指标,几乎没有一个项目是单人能够完成的。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项目几乎无法进行。一个企业,一个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所依赖的不仅是集体讨论和决策以及信息共享和标准强化,它强调通过成员的共同贡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个集体成果超过成员个人业绩的总和,即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一个成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只有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才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工作注入无穷无尽的能量。因此在设计中每次活动都必须具有一个明确而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是确保组员能够为此展开活动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将“少说话,多做事”、“沉默是金”奉为瑰宝,固执认为埋头苦干才是事业走向辉煌的制胜法宝。可却忽略了一个人身在团队之中,良好的沟通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作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能力是保持团队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个体,要想在团队中获得成功,沟通是最基本的要求。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沟通是团队成员获得职位、有效管理、工作成功、事业有成的必备技能之一。持续的沟通,是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发扬团队精神的最重要的能力。团队成员惟有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精神,有方法、层次地同时发表意见并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激发自身和团队的力量。这是发挥团队精神的关键。
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关键是一个从意识转变为行动的过程,工作员通过设立具定的目标,增设唯有通过沟通和分享、奉献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场景活动,再以一定的奖励让组员体验到团队合作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从而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下了解到团队存在的意义,并深入其意识,这样,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很自然地将团队合作运用到实践。
理论架构:
这个小组的对象是21周岁左右的在校大学生。首先,一般来讲,青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的分化—冲突—统一的过程。在自我分化阶段,原来完整的我被打破了,出现了两个“我”,一个是作为被观察者的“我”(me),另一个是作为观察者的“我”(I),也即是“主体我”与“客体我”。这种分化是成长的进步,它表明一个青年开始懂得认识自己了。而大学生比中学生更渴望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们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我如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等有所思考,但不深人,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于是便有些迷惘、空虚和无聊。并且在与人交往时往往处于这样一种模式即“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容易处于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心理,以为谁都比不上自己,给别人带来不愉快感,就更不用说在团队中与他人协作共事了。但是交往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行为,任何人都需要交往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个性成熟期,价值观念定型期,同时也是走向社会、寻求社会认同的过渡期和适应期,所以他们的交往尤显得重要和迫切。而协作是他们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以团队协作来促进人际交往,可以有效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安全感、幸福感也随之而来。同时,在大学生在相互交往协作中,彼此理解,相互感染,矛盾易于暴露,也易于协调、解决,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客观、稳定、积极的自我意识,从而实现自我个性的完善。
在团队协作能力与个性方面的结合点上,美国医生戴维·丹尼尔斯提出九型人格论。而他所说的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人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变化的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共事中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具有良好协作能力的团队,成员之间能相互补台,在遇到困难时尤为突出。具有良好协作能力的团队成员,不计个人得失,不出风头,始终把团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在优秀的团队中陶冶情操、提升修养、锻炼品性,保持自信乐观和开朗的个性。
因此此工作员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故意将部分信息零散化,使得只有沟通和分享才能实现团队目标,从而帮助组员充分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设计中每次活动都必须具有一个明确而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是确保组员能够为此展开活动的基础。
此外,在小组的团队协作技巧训练中,会较多使用发展性模式。通过小组的归属感,为组员提供支持,发掘内在能力;得到接纳和关心;通过表达成就感和小组的认同,提高自尊。大学生是一个需求更大自我发展的群体,通过小组组员团队合作,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从而体现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同时,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个人的目标,充分体现小组的有效性、个人的自我满意度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用正面增强。在正面增强方面,当互动形式(组员表现出的喜欢和厌恶、同意和不同意、爱意、关心、乐趣、兴趣、害怕、抗拒、批评、敌意和指责等)促进小组目标到目标实现时,工作员会向组员指出,使组员意识到互动的作用。
目标:
提升大学生团队协助能力
目的: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团队合作能力现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
2、帮助组员充分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精髓。
3、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奉献,培养和激发学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4、深化组员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并为以后投入实践、工作、生活打下基础。服务对象
1、在校大学生
小组特征
1、性质:团队协助小组
2、节数:八节
3、日期:2013年12月16日至1月10日
4、时间:下午两点半至四点
5、地点:逸夫八楼小组实验室
6、人数:八人
招募方法
1、于宣传栏张贴招募海报
2、于社工实验室设立报名点,准时接纳报名人员
3、若人数不足,可致函邀请并加大宣传;人员过剩,则经过小组筛选 每节活动计划
第四节活动内容
时间:2013年12月27日14:30——16:00
第三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一:小组工作计划书格式
根据亲身体验和观察,发现过分依赖于网络社交的同学基本都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公共场合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没事整天宅在寝室且大部分都是手机控。这就严重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其以后进入社会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交生活。第三,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低,分不清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一味沉溺于网络社交,分不清社交网络的利弊,从而无法自拔。
那么如何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走出虚拟世界增强其现实社交的能力呢?首先,大学生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诉求,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利与弊,合理处理好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个小组会让组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有效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促进组员间的互动,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借助小组方法的介入帮助其面对类似问题。并且组员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互相监督,相互支持鼓励,从而有更大的信心去提高和改善。
除此以外,在小组的沟通方法上,会较多地应用到行为治疗、矫正等。因为假设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要通过准确的观察,加上此理论觉得行为是由环境和外界刺激决定的,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就很高。正因为小组希望改变他们目前的社交难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而在学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行为理论指出透过模仿学习、回馈及正面鼓励是能逐步帮助学习和运用的。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在正面增强方面,在提供沟通表达训练后,若组员能在组中适当运用,工作员便会给予这些组员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至于模仿示范,工作员会以角色扮演的方法示范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是供组员观察的模型,引导组员模仿学习。同时,组员间也会互相观察,对别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加以仿效,也同样起到了模仿作用。
目标:改善大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目的:
1、让组员进一步加深认识
2、让组员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3、帮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感,提高自信心
篇二:1小组工作计划书-新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三:小组工作计划书—“网事”小组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网事”小组——让网瘾成为往事
二、基本理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学习恐惧、精神不济、焦虑、失眠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自我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课余生活单调,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摆脱孤寂,宣泄压抑情绪;逃避学习,逃避现实;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满足好奇心等几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次小组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小组成员就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网络成瘾程度确定目的,制定行动目标和计划,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最终使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重要理论
延安大学有网瘾大学生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介入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解决或者缓解他们
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社工的工作技巧,不断发现病他们的需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使其全面发展。
我们在与大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之后,逐步开展我们的工作,我们主要在充分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之后,我们秉持着“人在情境中”的观点,运用同感、互助等方法,通过小组和个案相结合,小组工作为主,个案方法为辅的工作方法来开展我们的工作,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具体需要,针对他们缺乏自信和自我认知以及对网络成瘾的正确认知,处理负性情绪,运用治疗模式及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这几个方面,以此为侧重点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运用社工的专业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团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团体动力学。基于这样的理念,小组工作对于网瘾大学生具有直接的作用。
四、小组目标或目的
(一)、总目标
让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使成员全面发展。
(二)、分目标
1、协助团体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2、团体成员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间的互动。
3、帮助团体成员探讨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 瘾危害性,以及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学习积极的网络使用方式。
4、减少小组成员对网络的依赖,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身生活。
5、引导小组成员树立信心,确立生活学习目标
五、小组性质
治疗性小组,并且为封闭性的小组,以互助的形式展开小组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让小组成员获得同感和相互支持,促进小组成员在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基础上,对自己加强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网时间。
六、服务对象及招募方法
4.对报名这进行适当筛选,并接受面试以确定小组成员资格
七、小组领导:8511宿舍全体
小组督导:马慧芳老师(公共管理学院)
八、时间安排:2012.6.10——2012.7.10 九.小组活动安排
第一节:网虫相聚之相逢是首歌
第二节:e网情深
第四节:穿越“生死网”
第六节:永远是朋友
十、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与服务对象深入沟通,邀请他们参与活动 从已经获得同意参加小组的组员出发,通过他们向其他人宣传,获得他们的认同感,积极参与我们的小组活动。2)组员对小组活动不感兴趣 :尽量使小组活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多互动,增强组员的自主性经常关注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关心。3)无法同时兼顾组内每个成员 :工作员分工合作,提前沟通,相互配合 在小组活动进行时,工作员要充分了解组员性格特征,在界定他们需要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和留意组员的言行并作出适当回应。4)小组内发生冲突: 工作员控制小组局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矛盾
5)几次活动后成员无故缺席:工作员进行口头劝说,做思想工作。6)资金不足:组员自己筹集。
7)天气恶劣:及时通知小组成员小组的安排,更换活动时间。
十一、预算
十二、评估方法
1、在每一节的最后部分,各组员的分享及意见,他们对小组的感受与意见。
2、工作人员的观察与分析。
3、出席率,小组投入程度。
4、后期跟进工作的情况。
篇四: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资料
1、工作人员资料
社会工作专业09级学生;沈可仁、陈诗梅、符莹; 督导:张源老师
2、小组名称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学生沟通促进小组
二、构思理念
1、问题界定
湖南商学院社会工作0901班原有23名同学,自大一以来,先后经历了4名同学的转系或转校,现只剩19名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同学们的交流明显不足,特别是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极度缺乏,为了促进本班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特开办促进性小组。
2、需要评估
●本班男女同学缺乏沟通,忽视了与异性交流的重要性。●促进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人际交
往的技巧。
●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有效沟通将帮助他们克服在异性面前的紧张与不安,让他们更好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对可能出现的发生在男女同学之间的偏见或误解的预测和预
防。
3、分析问题成因及可能导致的长远性后果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更倾向于与同性交流,男女同学在同性
面前的交流频率更多、随意性更大,例如在同性面前交流的话题可以很随意。但是在异性面前,考虑到对方的兴趣爱好可能与自己不一致,害怕冒昧的谈论一些话题可能会涉及对方的隐私或对方不感
兴趣,所以促进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缓解异性间的尴尬气氛。
●由于男女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
不必要的偏见或误解。所以让组员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4、介入点及介入策略
介入模式的选择:社会互动模式。介入策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来解决男女同学沟通障碍问题。
三、小组性质及互动简介
1、小组名称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学生沟通促进小组
2、小组形式
组织性质为非自愿的封闭性小组,具有发展性功能。
3、举行日期
一周一次,每周周三上午
4、小组时间
鉴于每堂课的时间有限,建议每次小组活动为35分钟左右,即11:00——11:35。
5、小组地点
位于咸嘉4栋2楼的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
6、小组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0901班全部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
四、整体目标
促进本班男女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与异性交流的技巧,同时增强本班凝聚力。
五、具体目标/评估指标
目标
1、初步加深男女同学彼此间的了解,以逐步促进双方的交流。
目标
2、对可能出现的偏见与误解进行预测与评估,并设想适当的解决方法。
目标
3、评估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性,分析性别在自己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六、第一次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日程 第一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时间:上午11:00——11:35 目的:小组成员相互了解,促进男女组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根据本班学生花名册,确定本班所有同学为小组成员。
八、工作日程表
第一次小组活动:2011年5月11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使组员相互了解,并促进男女同学间的交流。
第二次小组活动:2011年5月18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
九、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困难1:是否会有组员不愿意袒露心声,不能达到此次活动的目的。
解决办法: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组员发言,在必要时可以指明某位组员进行发言。
困难2:在小组讨论及互动过程中,仍然出现同性之间交流多的现象。
解决办法:工作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应尽量引导男女同学进行异性间的交流。
困难3:是否会有组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不高,如何让大家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解决办法:在活动时要尽可能顾及到全部组员的情绪,使大家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十、评估方法
1、对结果的评估
评估方法:工作记录、结果报告。
2、对过程的评估
评估方法:观察、工作记录、问卷
十一、财政和其他资源的预算
1、地点和设备
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空间: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比较舒适的椅子。一些纸和笔。
2、人力资源
本次促进性小组不需要太多的其他资源,需要三名社工专业的学生以及一名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督导老师。
篇五: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二,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意愿,而这类同学却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
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组设计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小组目的:
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地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服务对象: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六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沧波园校区社会工作系实验室 招募方法: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三、活动内容: 嗨,你好!
本节主题:小组的形成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认识我,走近你(1)本节主题:自我探索与分享
认识我,走近你
(二)本节主题:自我行为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行为的认知
假如我是你
本节主题:同理心探讨——学习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心之桥
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沟通、理解等)
四、评估方法:
1、工作员自我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填写小组主持人自我评估表;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工作员都要填写工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评估表。
2、小组成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鼓励组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组员填写对整个小组的评估表。
3、督导或助理工作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督导或助理工作员填写一份对本次活动的评估表。
五、应变计划
篇六:小组工作计划书 第七
:
小 组 计 划 书 杨琦、梁艳、小组成员刘亮、曾星池、洪金 小组名称:突破第一步
小组理念
在两年的大学生活里,通过观察发现,不少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勇气、胆量、自信心等方面的一些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自由发言,不少学生即使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害怕胆小不敢举手或站起来发言。在私底下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对一些问题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可是在公众场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在生活中,遇到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或是非常想去结识的朋友,亦或是其他的一些情况,由于勇气胆量,自信心不够,往往就会只能在心里想想,而不敢付诸行动,遗憾许久。大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出的特点有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
因此,我们社工应该开办一些服务帮助他们改善此情况。此外,对于一些并不像这类情况严重的同学,也亦多学习一些技巧,更好的提高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另外,工作员又可以通过小组中的互助,观察到组员的能力的改善,这比个案工作来的直接,实际,便于工作员给予更适当和实质的意见和帮忙。还有,组员间亦可互相发生“模仿作用”,从别人身上学习。
小组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该理论注重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今后人格发展的影响,人的理性于意识的表现能力,个体所具有的不断成长和改变能力等。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的自信心。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三部分。在小组工作中,强调如何通过合适的“刺激”使成员的行为超着小组预设的目标发展。
(3)社会系统理论:就是将小组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的互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
(4)团体动力学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相互关联的,且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故人们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而适当的团体生活并且一直会贯穿生命的全过程。
(5)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理论内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人与社会并不是对立或割裂开的。
(2)镜中自我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
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首属小组
首属小组,它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这些小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获得并强化的。
小组工作模式 发展模式 1.理论基础
a)系统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 b)场域理论 c)符号互动理论 2.小组目标: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表达自己,进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目标,以民主的过程实现小组目标和组员的自我成长。3.小组工作的特点
a)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b)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c)社工扮演协调者和使能者角色 4.工作原则
a)工作者应该通过评估其成员正在寻找的共同点,帮助小组强化它的目标。b)工作者应该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他与小组的角色,并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c)工作者应该帮助小组成员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小组目标上。d)工作者持现实的态度,相信小组主要是提供组员一个现实的人生经验,通过组员的互动及相互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促进个人成长。
e)工作者工作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平等地对待组员,尊重组员,相信组员有权利和能力作出决定。
5.工作者的角色及技巧
a)工作者是一个使能者、教导者或领路人。
b)工作者本身是“工作者——案主”系统的一部分,既影响这个系统,又受这个系统的影响。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工作,而不是为他们工作或代他们工作。c)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包含很深的参与和感情投入。工作者必须表达他的期望,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的组员。
d)工作者处在小组和外界环境之间,成为调解人和资源提供者。6.工作者在这个模式中的任务:
a)找出组员个人自我感知的需要与其面对的社会要求之间的共同点。b)寻找并挑战组织实现共同点的障碍。
c)主动提供案主所欠缺的思想、事实真相和价值观。
d)通过揭示工作者自己的愿望、抱负和信念,鼓励小组成员,帮助他们观察及思考。e)界定“案主——工作者”体系处境所面对的要求及限制。
目标及目的
目标:增强组员的勇气,胆量和自信心,突破自己,勇于迈出第一步 目的: 1.让组员认识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从而为增强自己的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3.鼓励组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服务对象:希望提高自己的胆量,增强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4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下午4:30-5:30 活动地点:社工室
招募方法:
1、与之前参加过我系其他同学开展的小组活动的同学联系,邀请其中有意继续参加小组活动的同学参加我们此次的小组活动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10:00am--11:00am)
第二节 活动内容(10:00am-11:00am)
第三节 活动内容(10:00am-11:am)
第四节 活动活动(10:00-11:00am)
评估方法:
1、工作员自我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填写小组主持人自我评估表;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工作员都要填写工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评估表。
2、小组成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鼓励组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组员填写对整个小组的评估表。
3、督导或助理工作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督导或助理工作员填写一份对本次活动的评估表。应变计划
预算
共计 1.9+8+16+10+5=40.9 篇七: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增强自信心
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四、小组目标:
1、帮助每个成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自信心现状从而全面准确的认识自我。
2、建立成员自信,促进成员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能够正面地确立自己及接受个人的不足之处,能够自我欣赏及较易找出个人的满足感;
3、协助成员增强自我,独立自主,帮助成员自我培养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4、帮助成员勇于自我表现,不再依靠别人的期望来生活,提高社会关键交往能力,增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5、让组员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拥有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五、招募计划:小组成员大约为8-12人,他们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渴望改变自己,提高自信心的大一新生。宣传方法包括同学老师介绍、班级宣传等。报名期限*****。甑别及确定小组成员的程序是自愿报名并经过挑选,额满即止。
六、活动场所:教师或会议室或操场
七、需要的资源;游戏道具、小组简介宣传单、相机等
八、小组活动时间:
九、小组领导者:
十、组督导:郝志成老师
十一、活动主要内容
1、见面会:
活动介绍:(1)、组织者/领导者介绍小组规则
(2)、组员介绍(打乱原来座位次序,前一人进行自我介绍,下一个同学重复前一同学名字,并且进行优点轰炸。)
(3)、互相鼓励(组员互相说出在见面会中发现对方的一些优点)
(5)、说出心目中的自己(每个组员都大声喊出自己想要改变的缺点,并说出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
目的:让成员了解参加这个小组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使成员能够尽快彼此认识;使组员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让小组领导者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解每一个成员。
2、技能表/能力表(列出自己的优点):
活动介绍:(1)在纸上列下你曾经比较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并于其后想想完成这
项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将之列下。
(2)回顾你所曾受过的教育、所修的课程,在这些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技能,将它
们列下来。
(3)再想想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列下这些活动需要的技能,继续扩充你的技能
表。
(4)请回想一次你在工作(不是单指职业,指你曾做过的事)、学习上所曾经历的一次高峰经验(意指很快乐、很感动的一刻),与你旁边的同学分享这次的经验,并分析在这经验中显现 出你的哪些能力,把它列下来。将组员分为特定小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
表
目的:让组员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优点;让组员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让成员挖掘自身潜能,培养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3、放松自我
游戏介绍:(1)认识我,你很幸运(所有人在小组内自由走动,遇到想与之交流的那个人停下,握手作自我介绍,然后说”认识我你很幸运,因为我具备许多优秀品质,比如说„„” 至少说出四种优秀品质)
(2)互相鼓励(每个组员都大声说出其他组员的至少2个优点,并以“认识你我很高兴”来结尾)
目的: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游戏来加深组员的感情沟通,来放松自我,缓解各种压力,感受自信与人交往的快乐;进一步对自我进行了解,增强自信。
4、笑迎未来:
活动介绍:(1)互赠祝福(让每一位组员都写下对其他组员的祝福语)
(2)歌曲(所有组员同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3)组员互相告别(组员各自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组员成员告别)
目的:巩固本次小组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小组活动。
篇八: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dream high 指导老师:迟丕贤
一.小组活动名称:谁是我
二.活动背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下,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承担着较之父辈更大的压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认识社会,我们不得不组成各种各样的团队小组,以获得整体力量。然而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总是存在各种干扰因素,让我们在生活中难以更准确,清晰地认清自己,了解他人,从而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学习,不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团队和社会。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的认清自己、了解他人形成团队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更早的认清自己,做出合理的规划,准确地定位更好地培养自己,从而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小组活动的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自我认识是留意及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一个过程,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还包括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
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是库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观点包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
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五个等级构成,它们按照从高级到低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第一,每个人都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第三,基本人际取向。第四,关于相容。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四小组活动的目标: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小组成员在沟通之后更好地理解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相关方面的理解,是小组成员之间深入地了解对方,形成团队凝聚力。
五小组工作者:韩萍 孔凡琨
六小组成员:陈良霞,李蒙蒙,孙玉梅,王婷婷,耿阳阳,魏中彪,刘继康,刘永顺
七 小组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
小组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八具体活动内容:
第一:热身活动:(约十五分钟)
通过这一小游戏的讨论,活跃大家的现场气氛,为下一步正式开展活动做基础。
(一、)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接受表演节目的处罚。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二、)一反常态
规则:上场的队员听主持人的号令,作出与号令相反的动作!动作要快,若果做错则抽取处罚,(处罚方法写在小纸条上,由出错成员抽取。)
第二:主题活动
由工作者向小组成员介绍活动的名称、目的和目标以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流程,还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约五分钟)活动一:
目标:通过交流互动,引导组员探寻自我,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对方,形成团体凝聚力。
方法:首先由每一位成员用小卡片写上有关自我形象的描述,包括个人特征、嗜好、个性、过去、未来、优点、缺点等。
然后,由主持人收回所有成员的自我描述卡片,并由主持人当场念出每一位成员的自我描述,由成员们来猜各个纸片上描述和刻画的是谁,并说出理由。注意,被猜组员不能承认是自己,可以发表否定是自己的看法。不论猜对与否,答案先不公布。
最后,到所有描述都被猜过后,再公布答案。讨论被了解与不被了解的感受。
规则:
1、自我形象的描述要尽量全面。
2、主持人在念卡片时各成员要保持安静,仔细倾听。
3、卡片所有人在活动进行中不能亲口承认或暗示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但可以想办法否定是自己。若违反此条规则则接受相应处罚(处罚写在小纸条上以供抽取)。
活动二:
讨论:1.成员谈自己的感受,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2.工作者将自己的观察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三
将自己对他人的认识与组员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反思,更好地了解队友,加强对小组成员的信任、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四篇:小组学习计划书
篇一:学习小组计划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一.要成立的学习小组
考虑到有的科目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并不难学,所以暂时只针对以下学科成立学习小组: c语言学习小组 大学英语学习小组
注:计科普06、计科应06、自普本06和自应本06的新增科目在学习1个月后,根据各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来定是否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二.学习小组管理条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小组应有管理条例。此项非一人可以决定的,建议第三周各个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一起讨论后列出条例,条例包括到每个成员的奖惩以及如何管理各组小组长。宣传委员在各班介绍学习小组,学习委员统计愿意参加的同学的名单,对优生进行动员。确定学习小组固定成员,并要通过学习小组管理条例,最终制定一分合理可实施的管理条例。三.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大学英语学习小组1. 选拔一名有能力有时间的同学担任组长,除了组织小组学习和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外,还要和英语老师沟通,让学习小组有方向;各个班级选一名负责人,组长联系负责人,召集同学学习。
2. 基于一般在上半学期英语差的同学并不关注学习的情况,英语学习小组上半学期的工作就针对优生进行。组织提前报考英语四级的同学备战,同时又为下半期补差培养人才。四级备考,不反对其他同学参与;
3. 成绩特差的同学,学习小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补习; 4. 学习小组成员要分组分时提供学习质料; 5. 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c语言学习小组
1. 选拔一名有能力有时间的同学担任组长,除了组织小组学习和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外,还要和c语言老师沟通,让学习小组有方向,各个班级选一名负责人,组长联系负责人,召集同学学习;
2. 因为c语言的学习需要在电脑上操作,而女生大多数学得不如男生,能在一起的课余时间又很少,所以活动时采取借一台手提电脑(张明程负责),让学得很好的同学讲解自己编译的程序,安排时间,一起看书。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练习;(因为上学期很多同学的书都未看完一遍,基本符号都不懂,所以一起看书)3. c语言小组固定成员要多和科任老师联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只是这个小组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优生互相学习,力争能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全国性的竞赛;
4. 学习小组期末前,要给同学们一个小组固定成员合作编译的程序,并对程序进行讲解; 5.申请一个学习小组的邮箱,组长管理,方便答疑; 6.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四.其他 1. 活动经费
主要用于资料的打印和优秀学习小组成员的奖励,每期每小组大约100元,希望从四个班的班费中支付。2. 线性代数自动化的两个班级已经学过,同学觉得不难,所以没有预备成立线代学习小组。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一.要成立的学习小组 考虑到有的科目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并不难学,所以暂时只针对以下学科成立学习小组:c语言学习小组 大学英语学习小组
注:计科普06、计科应06、自普本06和自应本06的新增科目在学习1个月后,根据各个班级的学习情况来定是否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二.学习小组管理条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小组应有管理条例。此项非一人可以决定的,建议第三周各个班级的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一起讨论后列出条例,条例包括到每个成员的奖惩以及如何管理各组小组长。宣传委员在各班介绍学习小组,学习委员统计愿意参加的同学的名单,对优生进行动员。确定学习小组固定成员,并要通过学习小组管理条例,最终制定一分合理可实施的管理条例。三.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大学英语学习小组
1. 选拔一名有能力有时间的同学担任组长,除了组织小组学习和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外,还要和英语老师沟通,让学习小组有方向;各个班级选一名负责人,组长联系负责人,召集同学学习。
2. 基于一般在上半学期英语差的同学并不关注学习的情况,英语学习小组上半学期的工作就针对优生进行。组织提前报考英语四级的同学备战,同时又为下半期补差培养人才。四级备考,不反对其他同学参与;
3. 成绩特差的同学,学习小组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补习; 4. 学习小组成员要分组分时提供学习质料; 5. 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待定。c语言学习小组
1. 选拔一名有能力有时间的同学担任组长,除了组织小组学习和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外,还要和c语言老师沟通,让学习小组有方向,各个班级选一名负责人,组长联系负责人,召集同学学习;
2. 因为c语言的学习需要在电脑上操作,而女生大多数学得不如男生,能在一起的课余时间又很少,所以活动时采取借一台手提电脑(张明程负责),让学得很好的同学讲解自己编译的程序,安排时间,一起看书。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练习;(因为上学期很多同学的书都未看完一遍,基本符号都不懂,所以一起看书)
3. c语言小组固定成员要多和科任老师联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只是这个小组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优生互相学习,力争能够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全国性的竞赛;篇二:学习小组策划书
学习型小组组建及行动方案
一、目的:
1、为公司力求进取的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建立多层次、多角度、持续、开放、实战性强的学习小组,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
2、为公司未来发展培养、储备实用性人才。
3、通过不断学习员工体验到工作、学习中的乐趣,提高员工满意度。
4、学习型小组成员平时考核及学习过程中表现记入个人档案,做为升职及晋级的依据。
二、方向
1、个人愿望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提升学习意愿、采取自学,相互学习及企业培训三方面结合,提升员工个人能力及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2、建立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整合搭配、信息共享,激发和强化企业团队的思维以及应变能力;
3、打破老中泰的观念和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学习和工作,提升行动达成度。
4、定向学习,学员自己制定学习发展方向,小组予以指导,通过学习提高努力方向方面的实力,达到人才储备的目的。
三、小组管理体系
1、组织构架 公司设立学习型小组,设组长两名,副组长三名,培训师若干。
2、组织原则:公司组成学习小组,自觉、自愿参与,员工可申请加入,经综合部审核批准后成为正式小组学员。
3、组织成员: 1)、组长:王信伟,李向阳;副组长:张广凤、蔡永刚、李承芳;培训讲师为公司各部门部长、主任及特聘外部人员或市场人员。2)、学习小组办公室:设在会议室。3)、小组内部讲师:于永桥、牛雪峰、王利忠、李向阳、王信伟、蔡永刚、张广凤、李承芳、窦兴广(其他人员可自行申请加入,经小组考核确认)4)、为利于学习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队员学习成长,按学习时间每季度设立一个学习小组队长,每期学习小组队长由组员选举产生。
4、职责 1)组长:
对小组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为小组正常开展活动提供支持。2)副组长:
张广凤:负责小组成立及运行过程中的具体事务,负责与培训讲师进行沟通联系,负责对小组成员表现及相关事项进行汇总归档;负责参与学习目标及内容的制定;
蔡永刚,李承芳:负责学习目标及内容的制定,蔡永刚负责生产、工艺、制度、人生、思想等与生产关系密切的学习方案的制定;李承芳负责质量、监控、现场管理、各种法规文件、提升管理素质及水平方面的学习方案制定。
3)讲师:学习主题讲解,学习活动引导、跟进及考核。
4)学习小组组员: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课程学习及考试,提交学习总结。
5、口号
我的人生我做主!
加强学习,改变心态,做自己想做的人!
四、学习途径
小组学习是以个人自学为主,讲师参与培训为辅,完成小组安排的学习目标,通过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整体搭配、协调一致的学习成长,提高组织整体素质。
五、学习方式及时间:
1、学习方式:
部门负责人组织和发动部门员工进入小组学习,学习时间建议为每周一次固定时间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平时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自学,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通过小组交流、总结、分析,注重知识积累,达到自我提升。
六、学习目标及计划内容:
1、创建学习型组织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 2013.8-2015.8 启动创建学习型组织项目,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员工学习意愿。公司管理干部、职员及骨干员工都认识到学习是竞争的前提,具备积极上进、虚心好学、超越自我的学习心态,员工之前互帮互助,团队学习氛围良好。第二阶段 2015.8-逐步形成学习型小组、学习活动与工作紧密联系,学习型小组架构、学习的平台、学习激励机制均逐步完善、定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逐渐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同时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可用人才。
2、学习计划内容 《为自己工作到最好》通过读书,改变员工原有心态,树立积极的心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药品管理法》及药学的专业知识
以后的学习计划由综合部根据公司及小组学习目标要求做出安排。3)团队学习阶段目标及计划
七、学习小组纪律
1、学员、老师均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旷课,若有特殊情况不能上课,须提前(学员应在课前、讲师应在课前一天)向学习小组办公室请假;
2、上课时间不得交头接耳,手机应调至振动或关闭,不得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
3、考试均为闭卷考试,不得泄题,不得舞弊。
4、对于经常不参加培训或三次以上不能完成学习目标的人员,小组会根据情况将其剔除小组。
八、激励措施
1、由学习小组办公室建立员工学习档案,实施考核学分积累奖励制度:
通过考核学分积累激励,学员学分积累至50个学分、培训讲师学分积累至15个积分,可选择以下奖励方式其中一项:一次短程旅游、一次外出培训、一套学习教材,以上奖励为消费性质,获得奖励后积累学分一次性扣除;
通过考核学分积累激励员工学习,学分、奖分积累均达到学习小组要求的,经过学习小组公室和学习小组组委会甄选可加后作为储备干部,可优先获得调职、晋升、调薪机会。
2、考核学分积累标准:
以学完一本书为一阶段,通过考核、学习总结等评估测试方测评是否合格,或评比出占本次学习小组学员总体人数的1/3评为“学习先进员工”,由此可获得2分学分,并在宣传栏公布,其学习总结由综合部甄选可在《中泰心声》上发表。(每次的评分标准由三位副组长进行共同制定)
学习小组的培训讲师按《培训管理制度》(重新建立)规定执行,培训讲师没完成一次培训科获得1个学分的奖励,并连同考核成绩记入员工个人档案,满15个学分可获得一次短程旅游、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
九、组织工作
1)各部室、员工可根据小组学习计划和学习流程事前1周报学习小组办公室,学习小组办公室可参考季度计划建立学习小组、并根据具体学习要求安排辅导人员讲解。
2)根据学习主题需要可外请讲师或组织辅导人员及优秀学员外出学习或参观,费用由综合部提出预算,报总经理审批。
3)本项活动于2013年8月份开始启动。
综合部
2013年7月19日篇三:学习小组策划书1 学习小组策划书
主负责人: 王雪青 刘园圆
活动背景;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班上部分同学学习存在问题,表现为同学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旷课现象,并且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现象。针对这一情况,班委经过讨论决定组建学习小组,实行干部带头,成绩优秀的同学帮助,努力营建班级新风气。同学们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后一定对学习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和理解。无论学习方法、形式、环境等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学习上,你是否有特别想加强的方面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和方法?你是否想和别人交流经验?你是否想找个有相 同奋斗目标的人一起前进?„„
那么,现在就来学习小组,把你的想法通过学习小组大胆地说出来并付诸于行动吧!只要你敢想,敢做,就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探讨,一起放飞梦想 活动概况:
a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
b 活动对象;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师范 三班第二和五组的全体同学 c 活动地点;二十六教二楼 d 活动目的;
1、端正学习态度,营造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全班同学学习积极性,体现通师范3班在新学期的新风貌,新气象。
2、帮助部分同学克服厌学思想,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上不懂的问题,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3、增强班级凝聚力,集体自习交流学习经验与思想,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4、让班上同学有更多的时间相处,相互了解,增进彼此间的友情。活动内容
我们学习小组采取自由自愿的原则,每次活动前后都尽可能的倾听大家的声音,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使我们在每次的学习中都有尽可能大的收获。另外,为了提高我们每次的学习效率,经过组长的商量,额外的多举行一些活动,如前段时间的去化工厂的参观,还有聚餐,周末一起出去玩等,使大家在玩中也能够学习,同时也促进组员的凝聚力。
随着六级以及期末考试的到来,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计划在每次学习之前先放半个小时的六级听力,紧接着是我们小组的讨论。准备在六月初安排一周一次来做六级模拟试题,然后对于作文什么的让英语学习好的给予评讲,讲解其做题的技巧等。此外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会安排一些专题讲解,知识总结,习题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由于我们都是师范生,都将会登上讲台,又加上这学期课时重,专业课多等的特点,安排每周让大家上去讲课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每次的小组学习中,让每个人都上讲台,时间长了也可以锻炼一下大家的胆量。
小组誓言;我们永远都是最团结,凝聚力最强的一支团队,没有什么可以打倒我们。
活动总结;自学习小组成立以来,虽然我们还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比如在上学期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小组四级均顺利通过,但是其中尚存在很多问题,不过我们在每次的学习之后都是会反省,听取各个人的意见,然后好好去改正。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小组一定会越办越好。活动意义:一切为了学习成员介绍:许祖华 代福琴 刘阳杨峰杨帆郝莉楠 汪雅洁 朱静 王国桦 杨文天郭军亚金敏丽
组员宣誓:1.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态度决定一切,心态决定高度。2010年
第五篇:调查报告小组计划书
大理学院古城校区教学质
量满意度调查
小
组
计
划
书
目录
一、前言 ···················
二、调查目的··················
三、调查对象及抽样 ···············
四、调查内容··················
五、调查方法··················
六、调查的任务及人员安排 ············
七、预期结论··················
八、经费预算··················
111122 3
3一、前言
美国高等教育的实践证明:“重点关注学生需求、不断地改进教育经历的质量、利用学生满意度测评调整未来方向”是成功院校的三个基本因素。重视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通过学校与学生的互动来提升教育品质,而学生满意度调查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满意度调查,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着陆点”。
二、调查目的学生满意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测评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方面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监测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1.了解学校学生对本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为以后的教学质量改进提供客观依据。2.从各个因素方面了解本校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以及提出改进方案,及时完善不足,从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本校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三、调查对象及抽样
对大理学院古城校区的部分学生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当场进行问卷填写。问卷设计共100份。
四、调查内容
1.本专业所涵盖课程2.本专业所使用教材 3.对学院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4.学院的图书馆的设备5.对专题学术讲座6.对学院师资力量 7.对老师与学生交流8.对课堂上的教学形式 9.对课时安排10.对教学效果 11.本专业对综合能力12.作业布置
13.对课堂教学14.对本校古城校区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
五、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其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和专业进行调查。
六、调查的任务及安排
(一)调查任务
第一阶段: 计划阶段
1.撰写调查计划书10月18日 2.观察法收集相关一手资料10月19、20日 第二阶段: 问卷阶段
3.设计调研问卷10月22日 4.拟定出小组问卷,打印问卷10月23日 第四阶段: 实施阶段
5.实地调研10月24日至10月26日 第五阶段: 研究分析
6.整理统计分析、补充调研10月27日 7.撰写调研报告10月28日 8.提交报告,进行小组总结10月29日
(二)人员安排
组长:组员:
1.调查计划书撰写2.问卷制作3.问卷发放及统计4.调查报告的撰写
注:我们此次调查活动从选题到最后报告都是由我们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以上只是
个人主要负责的方面,但都离不开其他成员的帮助和配合。
七、预期结论
预期在2周内,对本校学生进行调查,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对其整理和分析,准确地反应本校教学质量在学生心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完善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在学生心中的满意度。
另外,通过本次调查,锻炼我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更加理解专业课知识,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实践中。虽然在调查中会存在很多困难,最后结论也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我们相信我们会努力的做好,我们积极地参与就是我们期待的结果。
八、经费预算
问卷费用: 0.2元*100份=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