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计划书

时间:2019-05-13 09:2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组工作计划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组工作计划书》。

第一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团队合作能力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团队合作能力小组

指导老师:彭竞平

工作员:张海琴、刘慧

计划时长:2小时

活动设计:马晓

小组目标:

1、帮助每个组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团队合作能力现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

2、帮助组员充分了解团队合作精神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精髓。

3、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分享和奉献,培养和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4、深化成员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并为以后投入实践、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基本理念: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将“少说话,多做事”、“沉默是金”奉为瑰宝,固执认为埋头苦干才是团队制胜的法宝。可却忽略了一个人身在团队之中,良好的沟通是一种必备的能力。作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能力是保持团队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个体,要想在团队中获得成功,沟通是最基本的要求。持续的沟通,是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发扬团队精神的最重要的能力。团队成员惟有从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精神,有方法、层次地同时发表意见并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激发自身和团队的力量。这是发挥团队精神的关键,因此工作员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故意将部分信息零散化,使得只有沟通和分享才能实现团队目标,从而帮助组员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培养和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关键是一个从意识转变为行动的过程,工作员通过设立具定的目标,增设唯有通过沟通和分享、奉献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场景活动,再以一定的奖励让组员体验到团队合作带来的巨大成就感,从而在紧张、激烈的氛围下了解到团队存在的意义,并深入其意识,这样,志愿者就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工作,而不是单打独斗,家园的工作方可更容易、更省力的开展。

活动内容:

一、组建团队(预计20分钟)

需要材料:四种颜色的纸片若干张,笔若干支。

1、准备四种颜色的纸片,纸张总数应该与参与人数相同,且四种颜色纸张数量应尽量平均。

2、工作人员将纸片散落于空中,每位志愿者上前随意拾取一张,拿到一种颜色的成员为一

组,共四组。

3、每位志愿者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学校、专业、爱好、性格特点,然后再组内互相

交流沟通。

备注:在分组过程中,人数有可能不均等,应根据人数分为三组或者四组,尽量保持每组人数相差无几。

二、团队游戏:解扣游戏(15分钟)

1、每一组站成里外相对的两个圆圈。

2、每人左手拉住左边人的左手,右手拉住右边人的右手。

3、记住左手和右手所拉住的人。

4、撒开手往人群走,注意要打乱之前的位置。

5、工作员喊“停”,每个人位置不动,仍拉住自己之前左右手的人(此时只能往圈内的方向紧缩,但不能走动变换位置),成为一个“乱团”。

6、要求大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不松开手的前提下把“乱团”解开,最终成为手拉手的一个

大圈。

三、团队理论(指导老师讲解,预计30分钟。)

1、什么是团队

★ 有共同目的、志趣的人组成的集体。

★ 有限的一些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每个人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独特的贡献。★ 一个积极的、为达成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群体。他们能够很好地工作,乐在其中,并且能够产生高质量的结果。

★ 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

2、团队的特征

 有人数的限制。

 有特定的、共同的阶段性目标。

 每个人分担不同的角色职责,并有独特的贡献。

 有沟通与合作,并能够产生高成果。

3、团队的作用

(1)当团队成员只关心个人目标的实现时,他们会有意无意地与别人的目标实现发生磨擦,这种磨擦引起的不愉快远比磨擦损失本身要糟得多,而当每个成员都为了共同目标奋斗时,他们会主动谋求合作,这带来的效果是双重的,既减少了冲突的可能,又创造了愉快的工作氛围。

(2)团队协作是执行任务的有力工具,在团队内部,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其更加具体并易于贯彻,而且团队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单独工作有较好的表现和较高的工作效率。

(3)团队工作还有助于探索问题,集思广益,更好地做出决策和焕发创新精神。

(4)团队工作可以促进团队成员、团队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也能达到约束个人的作用。

(5)团队还有满足个人心理需要的作用。团队能够满足个人的安全、社交、自尊、认可的需要,从而增加个人的满足感和组织的稳定性,降低人员的流动性。在团队中,个人还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和具体指导,不仅能弥补整体的不足,还能增强士气和自信心,协助个人达到团体目标。另外,团队还能够对个人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与关心体贴,协助个人解决困难。

(6)决策权下放到团队中,许多烦琐的环节得到节约,团队可以根据环境变化灵活应对,反握了时机,而且正因为是团队自己形成的决策,实行起来,肯定会异常顺利,因为团队的决策是团队成员个人都赞成的决策。

4、有利于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的几种意识

 归属意识人总是希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以获得物质或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归宿意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宿意识,就是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具体定位在所在团队,自己的命运与团队休戚相关。

 亲和意识个人希望和他人一起建立工作、友好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在团队中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亲和意识就是基于这两点产生的自尊、互尊,相互承认个人价值,懂得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意识。

 责任意识成员为团队的发展尽职尽责,比如:做好本职工作、节约原材料、能源、勇

于探索、爱护团队的财产、遵守团队的规章制度的自我约束意识。

 自豪意识团队成员认为自己 的团队有令他人羡慕的对社会的贡献、良好的声誉、美好的形象等而产生的荣耀的心理。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能激发工作的欲望,是人在工作中处于较佳的状态。

四、高山夺宝(预计15分钟)

需要材料:一次性纸杯四个、相同座位四个,四张纸条(每张写上一句激励的话)。

1、每组选6-7人,站成一列。

2、将杯子放在座位中央,每个杯子里面各放一个纸条,座位摆成一一线。

3、每一组第一个人站在位于座位1.5m处,中间被视为“万丈深渊”。

4、每组协作取到座位上的杯子,杯中纸不能掉落,手和脚不能掉入“深渊”,违规视为失败,且只有一个机会。

五、头脑风暴(预计40分钟)

1、每个组两张大白纸,由指导老师引导,每组在其中一张纸上写下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协作中不力的方面,写完后每个组分别展示分享,然后张贴在墙壁上,等最后一组讲完指导老师选出较有代表性的几条给大家分享。

2、针对已经挑选出的不利方面,每组讨论写出对策,然后分组展示并且详细说明。

3、指导老师给出建议和意见。

六、总结

指导老师回顾此次活动的内容,也挑选几个志愿者分享一下今天的收获。

第二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一:小组工作计划书格式

根据亲身体验和观察,发现过分依赖于网络社交的同学基本都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公共场合沉默寡言,喜欢独来独往。没事整天宅在寝室且大部分都是手机控。这就严重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其以后进入社会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交生活。第三,一些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低,分不清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一味沉溺于网络社交,分不清社交网络的利弊,从而无法自拔。

那么如何减轻大学生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走出虚拟世界增强其现实社交的能力呢?首先,大学生必须要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诉求,认识到网络社交的利与弊,合理处理好网络社交和现实社交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个小组会让组员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有效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真实心理需求。紧接着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来促进组员间的互动,增强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并借助小组方法的介入帮助其面对类似问题。并且组员在互动过程中可以互相监督,相互支持鼓励,从而有更大的信心去提高和改善。

除此以外,在小组的沟通方法上,会较多地应用到行为治疗、矫正等。因为假设人的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要通过准确的观察,加上此理论觉得行为是由环境和外界刺激决定的,如果一种行为出现后能导致一种满足的后果,那种行为在日后继续出现的可能性就很高。正因为小组希望改变他们目前的社交难题,提高沟通表达能力,而在学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行为理论指出透过模仿学习、回馈及正面鼓励是能逐步帮助学习和运用的。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在正面增强方面,在提供沟通表达训练后,若组员能在组中适当运用,工作员便会给予这些组员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种行为的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至于模仿示范,工作员会以角色扮演的方法示范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这是供组员观察的模型,引导组员模仿学习。同时,组员间也会互相观察,对别人身上值得学习的加以仿效,也同样起到了模仿作用。

目标:改善大学生现有的人际交往的方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目的:

1、让组员进一步加深认识

2、让组员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

3、帮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尊感,提高自信心

篇二:1小组工作计划书-新 小组工作计划书

篇三:小组工作计划书—“网事”小组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网事”小组——让网瘾成为往事

二、基本理念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是危害:性格孤僻、学习恐惧、精神不济、焦虑、失眠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自我发展,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治疗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

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引起网络成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课余生活单调,缺乏自律,自控能力差;摆脱孤寂,宣泄压抑情绪;逃避学习,逃避现实;低自尊、缺乏动机;寻求外界认可、害怕被拒绝;满足好奇心等几方面的内容。我们这次小组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鼓励小组成员就网络成瘾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成瘾状况,看到自己的问题,并希望解决它。从认知的层面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关键阶段,进而根据自己的实际网络成瘾程度确定目的,制定行动目标和计划,对每个成员的行为变化给予反馈。最终使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重要理论

延安大学有网瘾大学生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就是我们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介入点,从他们的需要出发,解决或者缓解他们

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社工的工作技巧,不断发现病他们的需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的身心健康并使其全面发展。

我们在与大学生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之后,逐步开展我们的工作,我们主要在充分了解到他们的需求之后,我们秉持着“人在情境中”的观点,运用同感、互助等方法,通过小组和个案相结合,小组工作为主,个案方法为辅的工作方法来开展我们的工作,根据我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具体需要,针对他们缺乏自信和自我认知以及对网络成瘾的正确认知,处理负性情绪,运用治疗模式及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这几个方面,以此为侧重点设计小组活动的内容,运用社工的专业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团体动力学就是在群体中,只要有别人在场,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就同他单独一个人时有所不同,会受到其它人的影响,研究群体这种影响作用的理论,即团体动力学。基于这样的理念,小组工作对于网瘾大学生具有直接的作用。

四、小组目标或目的

(一)、总目标

让成员合理上网,丰富大学课余生活,促使成员全面发展。

(二)、分目标

1、协助团体成员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

2、团体成员体验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人际间的互动。

3、帮助团体成员探讨个人网络使用情况,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成 瘾危害性,以及树立正确使用网络的观念,学习积极的网络使用方式。

4、减少小组成员对网络的依赖,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自身生活。

5、引导小组成员树立信心,确立生活学习目标

五、小组性质

治疗性小组,并且为封闭性的小组,以互助的形式展开小组活动,促进同伴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给他们这样一个平台,让小组成员获得同感和相互支持,促进小组成员在认知网络成瘾的危害基础上,对自己加强管理,使其形成合理的上网时间。

六、服务对象及招募方法

4.对报名这进行适当筛选,并接受面试以确定小组成员资格

七、小组领导:8511宿舍全体

小组督导:马慧芳老师(公共管理学院)

八、时间安排:2012.6.10——2012.7.10 九.小组活动安排

第一节:网虫相聚之相逢是首歌

第二节:e网情深

第四节:穿越“生死网”

第六节:永远是朋友

十、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1)招募不到足够的组员 :与服务对象深入沟通,邀请他们参与活动 从已经获得同意参加小组的组员出发,通过他们向其他人宣传,获得他们的认同感,积极参与我们的小组活动。2)组员对小组活动不感兴趣 :尽量使小组活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多互动,增强组员的自主性经常关注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关心。3)无法同时兼顾组内每个成员 :工作员分工合作,提前沟通,相互配合 在小组活动进行时,工作员要充分了解组员性格特征,在界定他们需要的前提下,敏锐地发现和留意组员的言行并作出适当回应。4)小组内发生冲突: 工作员控制小组局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和矛盾

5)几次活动后成员无故缺席:工作员进行口头劝说,做思想工作。6)资金不足:组员自己筹集。

7)天气恶劣:及时通知小组成员小组的安排,更换活动时间。

十一、预算

十二、评估方法

1、在每一节的最后部分,各组员的分享及意见,他们对小组的感受与意见。

2、工作人员的观察与分析。

3、出席率,小组投入程度。

4、后期跟进工作的情况。

篇四: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一、背景资料

1、工作人员资料

社会工作专业09级学生;沈可仁、陈诗梅、符莹; 督导:张源老师

2、小组名称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学生沟通促进小组

二、构思理念

1、问题界定

湖南商学院社会工作0901班原有23名同学,自大一以来,先后经历了4名同学的转系或转校,现只剩19名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同学们的交流明显不足,特别是男女生之间的交流极度缺乏,为了促进本班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特开办促进性小组。

2、需要评估

●本班男女同学缺乏沟通,忽视了与异性交流的重要性。●促进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人际交

往的技巧。

●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有效沟通将帮助他们克服在异性面前的紧张与不安,让他们更好地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对可能出现的发生在男女同学之间的偏见或误解的预测和预

防。

3、分析问题成因及可能导致的长远性后果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更倾向于与同性交流,男女同学在同性

面前的交流频率更多、随意性更大,例如在同性面前交流的话题可以很随意。但是在异性面前,考虑到对方的兴趣爱好可能与自己不一致,害怕冒昧的谈论一些话题可能会涉及对方的隐私或对方不感

兴趣,所以促进本班男女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缓解异性间的尴尬气氛。

●由于男女生之间存在很多的不同之处,所以可能会出现一些

不必要的偏见或误解。所以让组员加深对对方的了解可以很大程度上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4、介入点及介入策略

介入模式的选择:社会互动模式。介入策略: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来解决男女同学沟通障碍问题。

三、小组性质及互动简介

1、小组名称

talk to her/him——男女大学生沟通促进小组

2、小组形式

组织性质为非自愿的封闭性小组,具有发展性功能。

3、举行日期

一周一次,每周周三上午

4、小组时间

鉴于每堂课的时间有限,建议每次小组活动为35分钟左右,即11:00——11:35。

5、小组地点

位于咸嘉4栋2楼的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

6、小组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0901班全部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12人。

四、整体目标

促进本班男女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同学们能够更好的掌握与异性交流的技巧,同时增强本班凝聚力。

五、具体目标/评估指标

目标

1、初步加深男女同学彼此间的了解,以逐步促进双方的交流。

目标

2、对可能出现的偏见与误解进行预测与评估,并设想适当的解决方法。

目标

3、评估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异性,分析性别在自己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六、第一次小组活动的计划和日程 第一次小组活动

日期: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时间:上午11:00——11:35 目的:小组成员相互了解,促进男女组员间的沟通与交流。

根据本班学生花名册,确定本班所有同学为小组成员。

八、工作日程表

第一次小组活动:2011年5月11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使组员相互了解,并促进男女同学间的交流。

第二次小组活动:2011年5月18日上午,在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

九、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困难1:是否会有组员不愿意袒露心声,不能达到此次活动的目的。

解决办法: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组员发言,在必要时可以指明某位组员进行发言。

困难2:在小组讨论及互动过程中,仍然出现同性之间交流多的现象。

解决办法:工作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应尽量引导男女同学进行异性间的交流。

困难3:是否会有组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不高,如何让大家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解决办法:在活动时要尽可能顾及到全部组员的情绪,使大家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十、评估方法

1、对结果的评估

评估方法:工作记录、结果报告。

2、对过程的评估

评估方法:观察、工作记录、问卷

十一、财政和其他资源的预算

1、地点和设备

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空间:心理健康中心活动室。比较舒适的椅子。一些纸和笔。

2、人力资源

本次促进性小组不需要太多的其他资源,需要三名社工专业的学生以及一名同时具备理论与实践的督导老师。

篇五: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理念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展、心理的调试、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人际交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良好的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而在当代大学生中,人际交往却成了有些人的困惑和难题,通过观察和总结二,这部分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缺少知心朋友。他们通常多能正常交往,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感觉缺少能互吐衷肠、配合默契、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因此他们不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与多数人交往良好,但和特定个人交往不良,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由于相处不好,常会影响其情绪,成为一块“心病”。

(3)与他人交往平淡。这类同学交往面比较宽,但都是浅层次的交往,没有影响力,彼此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并没有产生友谊,这种人际关系难以满足要求,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落寞。

(4)感到交往有困难。他们渴望交朋识友,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以及本身个性缺陷和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苦恼,希望改变。

(5)社交恐惧症。这类同学对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6)抵制交往。前几类都有交往的意愿,而这类同学却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动机,他们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大学生在具体交往中表现出以下特点: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他们留下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社会都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我们设计的这个小组,就是让组员在小组活动中认识自我和他人,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

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二、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同时,斯普兰格(e.spranger,1924)将青年期形容为“第二次诞生”。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组设计

小组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改善其人际关系。小组目的:

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从而为寻求良好人际交往进行积极地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

3、鼓励组员积极地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服务对象:希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六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沧波园校区社会工作系实验室 招募方法: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三、活动内容: 嗨,你好!

本节主题:小组的形成和组员之间的相互认识

认识我,走近你(1)本节主题:自我探索与分享

认识我,走近你

(二)本节主题:自我行为的认知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行为的认知

假如我是你

本节主题:同理心探讨——学习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心之桥

主题:学习各种交往技巧(信任、合作、沟通、理解等)

四、评估方法:

1、工作员自我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填写小组主持人自我评估表;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工作员都要填写工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评估表。

2、小组成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鼓励组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组员填写对整个小组的评估表。

3、督导或助理工作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督导或助理工作员填写一份对本次活动的评估表。

五、应变计划

篇六:小组工作计划书 第七

小 组 计 划 书 杨琦、梁艳、小组成员刘亮、曾星池、洪金 小组名称:突破第一步

小组理念

在两年的大学生活里,通过观察发现,不少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勇气、胆量、自信心等方面的一些能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和自由发言,不少学生即使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害怕胆小不敢举手或站起来发言。在私底下和同学交流的时候对一些问题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可是在公众场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支支吾吾,语无伦次。在生活中,遇到自己非常想要的东西或是非常想去结识的朋友,亦或是其他的一些情况,由于勇气胆量,自信心不够,往往就会只能在心里想想,而不敢付诸行动,遗憾许久。大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出的特点有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

因此,我们社工应该开办一些服务帮助他们改善此情况。此外,对于一些并不像这类情况严重的同学,也亦多学习一些技巧,更好的提高和增强自己的能力。另外,工作员又可以通过小组中的互助,观察到组员的能力的改善,这比个案工作来的直接,实际,便于工作员给予更适当和实质的意见和帮忙。还有,组员间亦可互相发生“模仿作用”,从别人身上学习。

小组理论

(1)心理分析理论:该理论注重早期的生活经验对今后人格发展的影响,人的理性于意识的表现能力,个体所具有的不断成长和改变能力等。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增强其参与社会竞争的自信心。

(2)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主要包括传统的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三部分。在小组工作中,强调如何通过合适的“刺激”使成员的行为超着小组预设的目标发展。

(3)社会系统理论:就是将小组看作是一个由不同的互动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

(4)团体动力学理论: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的各种需要是相互关联的,且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故人们在其行为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健全而适当的团体生活并且一直会贯穿生命的全过程。

(5)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

理论内容:

(1)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人与社会并不是对立或割裂开的。

(2)镜中自我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

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首属小组

首属小组,它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这些小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获得并强化的。

小组工作模式 发展模式 1.理论基础

a)系统中的人与环境的关系 b)场域理论 c)符号互动理论 2.小组目标:通过小组鼓励成员参与、表达自己,进而找出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目标,以民主的过程实现小组目标和组员的自我成长。3.小组工作的特点

a)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b)小组成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 c)社工扮演协调者和使能者角色 4.工作原则

a)工作者应该通过评估其成员正在寻找的共同点,帮助小组强化它的目标。b)工作者应该向小组成员澄清和说明他与小组的角色,并订立一个明确的契约。c)工作者应该帮助小组成员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的小组目标上。d)工作者持现实的态度,相信小组主要是提供组员一个现实的人生经验,通过组员的互动及相互借鉴,提高解决问题的技巧,促进个人成长。

e)工作者工作中以人性化的态度平等地对待组员,尊重组员,相信组员有权利和能力作出决定。

5.工作者的角色及技巧

a)工作者是一个使能者、教导者或领路人。

b)工作者本身是“工作者——案主”系统的一部分,既影响这个系统,又受这个系统的影响。工作者与案主一起工作,而不是为他们工作或代他们工作。c)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包含很深的参与和感情投入。工作者必须表达他的期望,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的组员。

d)工作者处在小组和外界环境之间,成为调解人和资源提供者。6.工作者在这个模式中的任务:

a)找出组员个人自我感知的需要与其面对的社会要求之间的共同点。b)寻找并挑战组织实现共同点的障碍。

c)主动提供案主所欠缺的思想、事实真相和价值观。

d)通过揭示工作者自己的愿望、抱负和信念,鼓励小组成员,帮助他们观察及思考。e)界定“案主——工作者”体系处境所面对的要求及限制。

目标及目的

目标:增强组员的勇气,胆量和自信心,突破自己,勇于迈出第一步 目的: 1.让组员认识迈出第一步的重要性,从而为增强自己的能力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和行为认知。

2.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和改善组员间的沟通交流,积极运用各种交往技巧。3.鼓励组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服务对象:希望提高自己的胆量,增强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的同学 小组性质:学习、发展性小组

活动次数:4次

小组人数:6-8人

活动时间:下午4:30-5:30 活动地点:社工室

招募方法:

1、与之前参加过我系其他同学开展的小组活动的同学联系,邀请其中有意继续参加小组活动的同学参加我们此次的小组活动

3、到学生班级和宿舍进行介绍并发放宣传单页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工作员分工情况:共三名工作员,一名为主持人,两名为助理工作员,其中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活动进行记录、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另外一名助理工作员负责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估、填写小组活动评估表。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10:00am--11:00am)

第二节 活动内容(10:00am-11:00am)

第三节 活动内容(10:00am-11:am)

第四节 活动活动(10:00-11:00am)

评估方法:

1、工作员自我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主持人填写小组主持人自我评估表;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工作员都要填写工组员对小组活动的评估表。

2、小组成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前,都鼓励组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全部结束后,所有组员填写对整个小组的评估表。

3、督导或助理工作员评估

每次活动结束后,由督导或助理工作员填写一份对本次活动的评估表。应变计划

预算

共计 1.9+8+16+10+5=40.9 篇七: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增强自信心

二、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四、小组目标:

1、帮助每个成员认识和了解自我的自信心现状从而全面准确的认识自我。

2、建立成员自信,促进成员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能够正面地确立自己及接受个人的不足之处,能够自我欣赏及较易找出个人的满足感;

3、协助成员增强自我,独立自主,帮助成员自我培养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面对新生活的挑战。

4、帮助成员勇于自我表现,不再依靠别人的期望来生活,提高社会关键交往能力,增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

5、让组员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拥有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

五、招募计划:小组成员大约为8-12人,他们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渴望改变自己,提高自信心的大一新生。宣传方法包括同学老师介绍、班级宣传等。报名期限*****。甑别及确定小组成员的程序是自愿报名并经过挑选,额满即止。

六、活动场所:教师或会议室或操场

七、需要的资源;游戏道具、小组简介宣传单、相机等

八、小组活动时间:

九、小组领导者:

十、组督导:郝志成老师

十一、活动主要内容

1、见面会:

活动介绍:(1)、组织者/领导者介绍小组规则

(2)、组员介绍(打乱原来座位次序,前一人进行自我介绍,下一个同学重复前一同学名字,并且进行优点轰炸。)

(3)、互相鼓励(组员互相说出在见面会中发现对方的一些优点)

(5)、说出心目中的自己(每个组员都大声喊出自己想要改变的缺点,并说出自己想变成什么样子的人)。

目的:让成员了解参加这个小组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并使成员能够尽快彼此认识;使组员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让小组领导者能够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解每一个成员。

2、技能表/能力表(列出自己的优点):

活动介绍:(1)在纸上列下你曾经比较成功完成的一件事情,并于其后想想完成这

项工作需要有哪些技能,并将之列下。

(2)回顾你所曾受过的教育、所修的课程,在这些过程中,你学会了哪些技能,将它

们列下来。

(3)再想想你平时常常从事的活动,列下这些活动需要的技能,继续扩充你的技能

表。

(4)请回想一次你在工作(不是单指职业,指你曾做过的事)、学习上所曾经历的一次高峰经验(意指很快乐、很感动的一刻),与你旁边的同学分享这次的经验,并分析在这经验中显现 出你的哪些能力,把它列下来。将组员分为特定小组,分享彼此所列的能力

目的:让组员看到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优点;让组员肯定自我,提高自信心;让成员挖掘自身潜能,培养一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增强自信。

3、放松自我

游戏介绍:(1)认识我,你很幸运(所有人在小组内自由走动,遇到想与之交流的那个人停下,握手作自我介绍,然后说”认识我你很幸运,因为我具备许多优秀品质,比如说„„” 至少说出四种优秀品质)

(2)互相鼓励(每个组员都大声说出其他组员的至少2个优点,并以“认识你我很高兴”来结尾)

目的: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游戏来加深组员的感情沟通,来放松自我,缓解各种压力,感受自信与人交往的快乐;进一步对自我进行了解,增强自信。

4、笑迎未来:

活动介绍:(1)互赠祝福(让每一位组员都写下对其他组员的祝福语)

(2)歌曲(所有组员同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3)组员互相告别(组员各自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组员成员告别)

目的:巩固本次小组活动,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小组活动。

篇八: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dream high 指导老师:迟丕贤

一.小组活动名称:谁是我

二.活动背景: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下,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承担着较之父辈更大的压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认识社会,我们不得不组成各种各样的团队小组,以获得整体力量。然而我们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总是存在各种干扰因素,让我们在生活中难以更准确,清晰地认清自己,了解他人,从而阻碍我们的成长和学习,不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团队和社会。由此可见掌握正确的认识方法以及如何正确的认清自己、了解他人形成团队凝聚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更早的认清自己,做出合理的规划,准确地定位更好地培养自己,从而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小组活动的理论依据:

1自我概念:从心理学上讲,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自我概念”,这个自我概念影响到生活的每个部分。自我认识是留意及认识自己各方面的一个过程,包括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还包括认识别人,并让别人认识自己。

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是库利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这个概念的主要观点包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

对我们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由五个等级构成,它们按照从高级到低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第一,每个人都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感情需要,第二,需要满足方式相对的继承性与连续性。第三,基本人际取向。第四,关于相容。第五,关于小组的形成与瓦解。

四小组活动的目标: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小组成员在沟通之后更好地理解认识自己和他人,正确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自己对自己相关方面的理解,是小组成员之间深入地了解对方,形成团队凝聚力。

五小组工作者:韩萍 孔凡琨

六小组成员:陈良霞,李蒙蒙,孙玉梅,王婷婷,耿阳阳,魏中彪,刘继康,刘永顺

七 小组活动地点:社工实验室

小组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7日

八具体活动内容:

第一:热身活动:(约十五分钟)

通过这一小游戏的讨论,活跃大家的现场气氛,为下一步正式开展活动做基础。

(一、)拍七令

用具:无

人数:无限制

方法:多人参加,从1-99报数,但有人数到含有“7”的数字或“7”的倍数时,不许报数,要拍下一个人的后脑勺,下一个人继续报数。如果有人报错数或拍错人则接受表演节目的处罚。

兴奋点:没有人会不出错,虽然是很简单的算术。

(二、)一反常态

规则:上场的队员听主持人的号令,作出与号令相反的动作!动作要快,若果做错则抽取处罚,(处罚方法写在小纸条上,由出错成员抽取。)

第二:主题活动

由工作者向小组成员介绍活动的名称、目的和目标以及活动的具体安排流程,还有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规则。(约五分钟)活动一:

目标:通过交流互动,引导组员探寻自我,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对方,形成团体凝聚力。

方法:首先由每一位成员用小卡片写上有关自我形象的描述,包括个人特征、嗜好、个性、过去、未来、优点、缺点等。

然后,由主持人收回所有成员的自我描述卡片,并由主持人当场念出每一位成员的自我描述,由成员们来猜各个纸片上描述和刻画的是谁,并说出理由。注意,被猜组员不能承认是自己,可以发表否定是自己的看法。不论猜对与否,答案先不公布。

最后,到所有描述都被猜过后,再公布答案。讨论被了解与不被了解的感受。

规则:

1、自我形象的描述要尽量全面。

2、主持人在念卡片时各成员要保持安静,仔细倾听。

3、卡片所有人在活动进行中不能亲口承认或暗示所描述的就是自己,但可以想办法否定是自己。若违反此条规则则接受相应处罚(处罚写在小纸条上以供抽取)。

活动二:

讨论:1.成员谈自己的感受,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 2.工作者将自己的观察与大家进行交流

活动三

将自己对他人的认识与组员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反思,更好地了解队友,加强对小组成员的信任、理解,增强团队凝聚力。

第三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课程发展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课改目标

县政府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具体目标:“1236工程”。

三、课改实验要点

(一)认真培训,贯彻精神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一项系列工程。师资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学习新一轮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理念、改革目标等,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具体内容和评估要求等,作到心中有数。

(二)立足教学,抓好常规

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材,特别是一年级新编教材,教师更要从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去了解其新特点。只有把握了新特点,才能更好地领悟课改精神。其次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再次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摈弃以往数学教学中的题海做法,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设计开放的、灵活多样的练习。

(三)改革评价,促进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上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实践、创新、成效综合起来,并重视教师个体差异、个性发展。≤第一范文 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四)注重积累,加强研究

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本身就是科研过程。全体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教后反思,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积极组织开展以“新课程”为专题的研讨活动,如“学习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等,使课改逐渐深入。

四、本实验小组主要工作计划:

八-九月份:

1.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小组;

2.成立嘉善四中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备课小组,优选教材的1/3的典型课例进行集体备课,重点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

4.各自撰写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十月份:

1.开展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研讨活动,以数学骨干教师为首,“上课——说课——评课”为流程,在实践、研讨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领悟新课程理念;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十一月份: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征文活动;

2.“嘉善四中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

3.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十二月份:

1.派实验教师外出借班上课,与兄弟学校进行课改研讨;

2.继续开展理论学习。

一月份:

1.召开部分学生和家长会,听取他们对新课程改革的反映与意见。逐步获得社会对课程改革的支持;

2.进行评价考核,分析研究下学期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思路及工作计划。

第四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

一.小组名称:自我体验小组

二.小组目的:通过小组活动带领组员进行自我体验,加深组员自我认知,完成自我成长,帮助他们挖掘潜能。

三.小组工作员:宋佼樨、赵晴祎

四.小组成员:穆山杉、魏冬雪、李云思、邓梦玲、何敏慧、陈竹君、游娜、高晔伟、王晶

五.理论基础:小组动力学、需要理论、镜中自我理论

(1)小组动力学:游戏使组员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在小组互动中感到充满希望。他们会积极维护小组的存在,小组对个人的吸引力大,小组会产生生产力,凝聚力提高。

(2)需要理论:需要理论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即通过小组活动带领组员进行自我体验,加深组员自我认知,完成自我成长,帮助他们挖掘潜能。,让我们用需要的观点来看待人的发展和人的问题,还能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更好的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3)镜中自我理论:通过“证言单”游戏,组员进行互动,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反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对自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加深自我体验,提高自我认知。

六.小组活动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7月5日下午13:30-15:30

七.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1)时间预估可能不太准确,需要工作员自己临时调整。(2)小组氛围有可能过于沉默,需要工作员进行调节。

附录:证言单

证言单 1我信任:你会与我分享你的快乐。2我信任:你会帮我保管钱。3我信任:你会在我生病时照顾我。4我希望:你会告诉我别人对我的感受。

5我信任:你会在我某些方面无能为力时,给我协助。6我希望:你会在我需要时,就给我协助。

7我信任:你会与我保守约定。

8我希望:你会在我探查物品时,告诉我真相。9我希望:你会与我分享某些好运。10我知道:你对我最诚实。11.我认为:你不会讲我闲话。12.我信任:你会替我保守秘密。13.我知道:你能告诉我你所爱的一切。14.我希望:你会成为我旅游的伴侣。15.我肯定:我放心的把我的物品借给你。15我肯定:你会还我借给你的钱。16我确信:你会完成我请求你帮我办的事。17.我信任:你会自如的给我你的友善。18我希望:你会在我需要时给我情绪上的支持。19我希望:你对我更热情真诚些。20.我希望:你与我共度某些闲暇时刻。21.我愿意:与你分享我的创意。22我坚信:我会毕生信任你。

23我希望:与你说话,即使是一句话,也会觉得很舒适自然。24我愿意:成为你最好的朋友。25我明白:我们之间并不是很亲密。

第五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名称:知心部落

组长:

组员:

一、理念

大学学什么?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学习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如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随着人际关系社会性的不断强化,人们思想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步,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们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因为共同的理想抑或是某种特定目的,而走到一起,结成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交际圈.每个人都会拥有或多或少的若干圈子,而这些圈子在他们心中占有不同的分量,有亲有疏,有明有暗.当代大学生的交际小圈子,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大概可以分为五大类型

(1)缺少知心朋友。大多数人看来,他们都能够正常交往,可是他们所交往的朋友中没有人可以交心,朋友多但“知己”没有,所以他们多会感到空虚、孤独和落寞。

(2)与个别人难以交往。他们往往和大家都能成为朋友,但是会和某一个人难以沟通,可能是室友、同学或父母等,由于相处的不好,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气愤。

(3)交往有困难。这一类人渴望交到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和大家成为朋友,可能是自己有自卑感或者心理障碍,这使得他们苦恼,但是很无奈。

(4)交友恐惧。这一类人对于人际交往过于敏感、害怕、极力回避与人接触,交往中有紧张、恐惧、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等现象出现,常陷入焦虑、自卑的情绪,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成长。

(5)不想交往。这种类型与其他有所不同,这类人故意自我封闭、孤芳自赏或存有怪癖。

不与人交往,性格古怪。

现代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是以人格平等为基础;交往对象、范围、内容、方式的开放性;较单纯的精神性;期望值与理想较高;交往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较强。有的同学由于很少融入一些实际活动中,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自我评价,也就对自己在所处环境中的地位与角色不能正确的认识。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有“交友恐惧”或“交友困难”。面对这种人际交往带来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使这部分人的心理有阴影,很可能使一部分人心里扭曲,在一瞬间爆发,例如“马加爵事件”给这类人自己、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危害。

设计这样一个小组,就是让所有组员在小组活动中互相认识、自我认识、了解和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体验人际交往的感受,与他人友好互动,从而解决自身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的与人交往。

二、理论基础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如果个人生理和安全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了,那么就会出现感情、友谊和归宿的需要,如渴望父母、朋友、同学等对其表现爱护和关怀、温暖、信任、友谊以及爱情等。他们还渴望自己有所归属,被人认同和承认,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交往动机是个人交往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引起交往活动的直接原因,而交往需要又是交往活动的基本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青年期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他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生活,在这一时期,人的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际关系不断复杂起来,也开始学会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并希望能熟练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美国心理学家舒茨在《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一书中,提出了人际交往的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倾向是包容、情歌和控制,并在人格特质观点的基础上阐明了这种人际交往的三维倾向,呈现出主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和被动型人格特质的行为表现。人际交往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情感和言行。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人与人的交往首先通过感知、认知、理解才能建立一定得关系。情感是人际交往的调控因素,如满意、厌恶等。言行是人际交往沟通的手段,即通过言、情、姿、行等达到交往的目的。在小组活动中,组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注意理解和把握人际交往的相关理论,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改正自身人际交往中存在的缺点,学习并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以提升认识,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人际关系,表达、完善、超越自我。

三、小组目标与目的1、目标:提高组员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2、目的:(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在小组活动中增加组员之间的沟通,学会交流的技巧,鼓励大家树立自信心,积极的交往新的朋友。

四、小组成员

(1)资格: 本校大一或大二的在校大学生

(2)特点:想改善人际关系和不善于交流的同学

五、活动特征

活动次数:四次

小组人数:8~12人

活动时间:2009年6月28日星期日

活动地点:北京科技大学延庆分校(具体地点随活动改变)

招募方法:

1、找同年级或者同班的同学自愿参加。

2、在学校内张贴招募海报

3、在学校论坛内发招募帖

若人数过多则先对报名者进行了解,然后筛选部分合适的报名者入组。

六、活动内容:

下载小组工作计划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组工作计划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工作计划书5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为依据,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一、小组名称:“快乐好学生”成长小组/学龄期儿童成长小组二 、理念1、小组形成的原因1.1学龄期儿童正在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阶段,智力、求知、理解和学习能力......

    第一次小组工作计划书

    儿童小组工作计划书小组名称:儿童团队合作小组指导老师:任慧颖、杜以芬服务对象:学龄期儿童工作员:李亮辅助员:卢俊智、曹瑞雪等小组规模:8——10人小组目标:1、小组成员与工作员相......

    小组计划书

    减压小组第六次活动计划书 ——动起来 小组名称:减压小组 导师:倪伟 工作者:牟晓宇 小组成员:刘乐左安琪何青 李洪龙 胡旭 刘东娜 王元鹏 巴峻峰 李鑫鑫 工作时间:2010年12月19......

    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大学生团队协助能力训练营指导老师:闵兢、宋海霞工 作 员:理念: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

    小组工作计划书最终版[5篇模版]

    青春跃动 大学生运动自主性转变小组计划书 社会工作专业 小组工作 第一组 2013年3月22日 目录 小组性质及活动简介 1、小组名称-------------------3 2、小组形式及主题----......

    小组工作计划书[优秀范文五篇]

    小组工作计划书小组名称:老年生活趣多多 理念:凯文的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主张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新......

    小组学习计划书

    篇一:学习小组计划书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学习小组活动计划 一.要成立的学习小组 考虑到有的科目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并不难学,所以暂时只针对以下学科成立学习小组: c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