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演艺综述
三、旅游演艺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末。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主题公园的文娱表演。目前看来,对其研究主要涉及:①对旅游演艺相关定义的研究;②对国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策略等;③对旅游演艺发展对策研究。
1.旅游演艺相关定义的研究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早是从对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研究开始的。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近两年,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现在名称上就是“演艺”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旅游演出”、“旅游表演”、“旅游演艺”等称法。近一年来,“旅游演艺”的用法比较普遍,渐渐成了学者们约定的用法。
正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演艺”的概念名称没有统一的说法一样,对于“旅游演艺”的概念内涵,研究者们也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张永安,苏黎(2003)认为:“主题公园文艺表演,是指在主题公园内开展的,一系列由专业演员参与演出的,围绕一定主题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文艺表演传递了景区的主题,使游客在艺术享受中对景区文化有进一步认识,提高自己的体验质量。”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且将表演者限定为专业演员。
诸葛艺婷,崔凤军(2005)认为:“旅游演出,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运用表演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目的地形象的精神服务产品。对于演出业来说,它是在演出产业整体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走入旅游市场的一种形式,是演出策划人组织演出在演出场所将节目表演给观众(主要是游客)欣赏的过程。”这一定义,作者把旅游演出认为是旅游业与演出业相互渗透的结果。[2]
张永安,苏黎.主题公园文艺表演产品层次探究: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江苏论坛,2003,(12):120~122.[2] 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陈铭杰认为:“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是指,从游客利益出发,反映景区主题和定位、注重体验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具有商业性质的表演和活动。” [1] 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
李蕾蕾等学者(2005)认为:“将以吸引游客观看和参与为意图、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的各种表演、节目、仪式、观赏性活动等,统称为旅游表演。”[2]这一定义基本涵盖了旅游表演的内容,但忽略了另外一些虽然不是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但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如在旅游城市的剧院、剧场、戏院、酒店、茶馆等内进行的主要针对旅游者的娱乐表演活动。
李幼常(2007)认为:“将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统称为旅游演艺。”[3]这一定义,将演出观赏对象锁定为旅游者的同时,并拓宽了旅游演艺的外延。
综上所述,对于旅游演艺的认识正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特殊性走向大众性,旅游演艺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但以上定义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对以上相关概念的整理和更深理解,作者认为“旅游演艺”一词更能体现当前该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内涵和产品特点。一方面能反映出其集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的表演艺术特征;另一方“旅游演艺”一词相对其他的称谓,对其活动特征及项目内容的描述显得更为贴切。
2.国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实证研究(1)主题公园类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研究
江国庆(2006)从宋城景区成功的原因开始研究, 总结出宋城景区主要有“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的项目开发宗旨和市场运作两大成功要素。在市场运作方面, 重点论述宋城景区是怎样进行项目品牌建设的。宋城把观光旅游和演出活动完美地结合,最终创下宋城千古情佳绩。[4]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2005)指出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大型旅游表演的生产流程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 [1][2] 陈铭杰,景区演艺活动品牌化探讨题,中国旅游报,2005—5—11,7.李蕾蕾,张晗,卢嘉杰等.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旅游科学,2005,李幼常.浅谈旅游演艺兴旺的原因.中国旅游报,2007—4—2,5.黄勇,徐金鹏.看宋城景区对体验式营销策略的运用.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6(3):204~205.19(6),44~51.[3][4]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表演产业体系,并形成福特-后福特双重机制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1]
综上所述,专门以主题公园内的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文章极为缺乏,并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主题公园的整体产品开发和运营上,而旅游演艺产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涉及内容。这与现实发展状况相比,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2)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
陆军、王林(2006)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实证,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创新的内涵与影响,认为创新可从旅游理论研究、旅游产品的主题创新、构建“官、产、学、民”一体化模式等三个途径进行,提出创新的错位竞争、市场动态创新竞争、创意竞争等竞争策略。[2]
刘素平, 邱扶东(2007)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从资源、市场、主题和产品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文化资本运作的模式,指出要将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资本, 将经济和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结合起来。[3]
舒锡慧(2009)分析了《印象·刘三姐》取得的绩效,指出其通过创意的激活,充分挖掘和升华文化资源,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走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经营路线,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注重地方社区的参与,打造出经典品牌,并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4]
王昂,陈亮(2009)在对体验式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以《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验营销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总结出适合旅游目的地文艺 [1]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等.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旅游科学,2005,陆军,王林.创新:民俗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原动力—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桂林师范高等 刘素平,,邱扶东.旅游文化资本运作模式初探—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舒锡慧.从《印象·刘三姐》看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今日南国,2009,(2):85~86.19(6):44~51.[2]专科学校学报,2006,(4):140~143.[3]2007,(4):297~299.[4]演出体验营销成功因素,为一些处于困境中的旅游企业提供了新思路。[5]
可以看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尤其是“印象系列”的推出不仅在实践上大获成功,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类的文章主要是从理论高度来探析和解密其成功的要素,分析了其运作模式和营销方式,从而为推动这一种旅游演艺产品向深层次的提供了借鉴。
(3)剧场类及巡演类大型旅游演艺活动研究
张婷(2007)魂在归纳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ERA一时空之旅》的全面分析以及与欧美大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的比较,总结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的成功经验。此外,针对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存在问题,提出注重创新、培养人才、培育市场等若干建议。[1]
缪开和(2005)认为《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在于具有多彩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人文内涵、强劲的生命激情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市场秘诀在于本身蕴藏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品牌效应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作机智,在于推出过程凝聚着特殊的营销策略、营销机制和营销格局。[2]
欧阳佳佳(2007)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对《云南映象》进行了真实性要素的解析,将其旅游真实性要素分解为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认为尊重旅游真实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可以在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中寻求突破。[3]
周蒙,郭严(2009)以《云南映象》为例,指出演艺精品要成功立足国际,不仅要具有的艺术魅力,更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运营,才可以确保品牌与市场、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4]
可以看出,对于此类型的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人类学、市场营销理论以及产品开发理论等方面探寻其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并且针对具体的旅游演艺产品的深入发展提供建议。
综上研究,可发现从整体上来有关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研究,特别是“印象”系列,对其他省份的大型演艺产品 [5][1][2][3][4] 王昂,陈亮.旅游文艺演出产品体验营销初探.中国集体经济,2009,(10):78~79.张婷.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缪开和.《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和市场秘诀.民族艺术研究,2005,(6):60~68.高芳、欧阳佳佳.《云南映象》旅游真实性要素分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5~88.周蒙,郭严.演艺精品的市场运营创新—以《云南映象》为例.青年记者,2009,(23):115~116.和其他类型的旅游演艺产品涉及较少。此外,研究重点偏向于产品的开发与市场运作,其他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于资源的挖掘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的理论研究尤为缺乏。总之,旅游演艺产品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于发展现状明显滞后。
3.旅游演艺发展策略研究
诸葛艺婷、崔凤军(2005)认为当前旅游演出市场中存在演出产品趋于平庸化、雷同化的问题,并从市场、文化、资源、政府等角度探讨我国旅游演出精品化的策略。[1]
杨艺(2008)以桂林旅游演艺产品为例,指出从90 年代初期至今的实践探索中,在产品创意、市场定位、企业化经营等方面获得了成功,但在产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市场运作的产业化规划及品牌战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2]
陈蕊(2008)借助SWOT分析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探索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策略。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树立市场化运作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创建品牌。[3]
余琪(2009)指出,产品创设和运作是旅游演艺产品成功开发的两大重要因素,并对不同类型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开发思路,为整个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保障。[4]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演艺在国内还属新兴事物,尚在发展阶段,对旅游演艺发展策略研究较少,大部分是对国内目前较有影响力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主要是政府,市场,人才方面的对策。而对各省市的旅游演艺产品的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的研究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演艺产品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比于中国,旅游演艺业的 [1][2] 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杨艺.区域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研究—桂林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发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7):11902~11904.[3][4] 陈蕊.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策略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26):257~258.余琪.国内大型主体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初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发展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研究范围涉及较广,包括从旅游文化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节事活动、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总之,国外研究较之国内有所扩展,但相对于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仍显得不足,相关的研究成果仍很缺乏。
在国外,关于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研究主要涉及到歌舞表演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的研究,Williams(1998)将歌舞演出类旅游产品划归为体验真实性(experience authenticity)的范畴,认为其真实性是由观众、表演人员判定的。[1]
Williams(1994)认为旅游中的艺术表演旨在展示一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主要是通过外化动作(姿势、旋律的变现内容)、社会上专业人员给定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规范的乐章以及代际流传下来的乐谱等进行表现。[2]
杰茜卡·安德森·特纳(2004)主要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国内外一些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进行研究。他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不仅是对旅游者而言的融合或改变文化形态的途径,同时也是旅游点的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的手段。[3]
除此以外,目前国外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对旅游演艺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如何消除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虽然国外研究视野较之国内有所拓展,但相关研究成果还是相当缺乏。
[1][2] 白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杨利慧.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艺术,2004,(1):6~11
白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杨利慧.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艺术,2004,(1):6~11
[3] Yvonne Payne Daniel.Tourism Dance Performance Authentieity.Anna1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780~790.
第二篇:旅游演艺综述111
旅游演艺综述
一、国内旅游演艺:
1、国内的旅游演艺的始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末,最早是从对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开始的。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近两年,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现在名称上就是“演艺”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旅游演出”、“旅游表演”、“旅游演艺”等叫法。近几年来,“旅游演艺”的用法比较普遍。
2、目前对“旅游演艺”比较准确的定义: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统称为旅游演艺。
3、“旅游演艺”产品正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特殊性走向大众性,旅游演艺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
二、国内三大类旅游演艺产品:
1、主题公园类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
(1)、宋城景区:主要以“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的项目开发宗旨和市场运作为两大成功要素。在市场运作方面,宋城把观光旅游和演出活动完美地结合,最终创下宋城千古情佳绩。
(2)、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表演产业体系,并形成福特-后福特双重机制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
2、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
桂林阳朔:以“印象·刘三姐”为产品,其通过创意的激活,充分挖掘和升华文化资源,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走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经营路线,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注重地方社区的参与,打造出经典品牌,并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剧场类及巡演类大型旅游演艺活动 相应的案例为:《ERA一时空之旅》、《云南映象》等产品。此类产品要成功立足市场,不仅具有艺术魅力,更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运营,确保了品牌与市场、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国外旅游演艺:
国外旅游演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比于中国,旅游演艺业的发展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范围涉及较广,包括从旅游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节事活动、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
在国外,旅游演艺主要涉及到歌舞表演等旅游产品。艺术表演旨在展示一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主要是通过外化动作(姿势、旋律的变现内容)、一定程度上规范的乐章以及代际流传下来的乐谱等进行表现。国外专家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不仅是对旅游者而言的融合或改变文化形态的途径,同时也是旅游点的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的手段。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演艺在国内还属新兴事物,尚在发展阶段,旅游演艺发展较慢,成功的案例大部分是国内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演艺产品,主要受政府、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旅游演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所面对的形式为如何消除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演艺旅游是品牌经济,粗制滥造、缺乏文化与特色的旅游演艺是缺乏长久生命力的。我们红河大峡谷音乐季广场地处国家森林公园、满清文化发源地、北方第一漂等东北优势旅游资源所在地,应在演艺和旅游的结合上做文章,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项目。搞其他文化项目,本地消费能力不足难以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旅游景区带来的为数众多的游客恰恰是源源不断的财源。我们应继续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探寻演艺与红河景区相结合的道路,要树立观众意识和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根据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推陈出新,谁就能抢占市场。
第三篇:旅游演艺发展情况
旅游演艺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旅游演示事业越来越受旅游景区的推崇,把演艺这项活动与旅游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旅游项目。
为打造我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推进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中心精心编排了一台富有石城特色的民俗节目,定期在各景区演出。文艺进景区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让游客景区美景的同时,了解和感受石城客家文化、体验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2019年我中心在景区演出100场,观看人数达到近万人。我们的节目形式多样化,有本土特色节目、客家婚俗节目《喜相逢》、赣南小戏《补皮鞋》、石城民歌《腊翻哥》《瓜子仁》、客家风情舞蹈《农家表嫂》《榕树底下一枝花》等等。我们的节目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无论对我们的音乐、服装还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都赞不绝口。通过游客的广泛好评,石城灯彩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19年7月,我中心在通天寨景区大畲古戏台配合完成了新华网的专题拍摄演出工作,大力宣传了我县的旅游文化。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演艺进景区活动,丰富节目,创作更多更好的节目来丰富游客的景区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石城本土文化的魅力。
第四篇:南音演艺旅游策划
南音演艺旅游策划
旅游演艺则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依托著名旅游景区景点,表现地域文化背景、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形式多样的主题商业表演活动。旅游文化实景演出,让历史文化“动起来” 第一,演艺使旅游文化的概念从单纯的寻访名山、名水、名胜古迹演变成一种心灵感悟的过程,参观旅游演艺,能使人的身心升华到一种忘我境界(概念拓展,从游山玩水到心灵感悟);第二,演艺的进入,能极大丰富旅游产品打捆式的营销方式,衍生出众多新型的旅游产品,以此拓展旅游发展空间(空间拓展,衍生旅游产品);第三,演艺产品比较容易形成品牌,能使僵化的、静态的东西舞动起来,增强吸引力(形成品牌,舞动历史)。
南音-千年古乐
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
创会66年的新加坡湘灵音乐社
菲华南音大师蔡友镖先生:创办石狮市狮城南音研究社 创作“双交手”《见浑天》师承晋江彭田蔡嘉齐、安海高铭网、黄守探、罗山后林吴敬水和惠安陈玉春五位南音名师 新加坡华乐团
《福建南音网》
晋江市武林南音社社长 柔美的南音与刚劲的武术合为双壁
孟府郎君(后蜀后主孟昶)花蕊夫人 创始人
民俗文化村中华百艺盛会
四川天地人艺术策划制作有限公司、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景区:超级大秀场,山水实景剧,旅游与文化结合,皇帝登泰山祭天
印象·刘三姐:可以持续演出的夜间文艺表演产品,全天候旅游的夜间环节。舞台实景化、道具灯光大尺度化、表演群体化、演员非专业化、以及艺术动感化。
郊野剧,就是在郊野之中,开展戏剧化的演艺活动;以山水大地为舞台,使用实景道具,吸纳观众游客参与,把戏剧化的舞台,搬到景区山水之中,同时,把戏剧演出转变成了游客共同参与的游乐。
秀:生活艺术化、营销娱乐化、表演动感化
利用著名景区的美丽景色、深厚文化、原始民俗等等,使其艺术表现升华
长城上举办的世界明星演唱会、法国周活动、长跑活动,紫禁城(太庙等)的雅尼、三大男高音、图兰朵的演出,布达拉宫广场上的时装秀
南音主要应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长江下游的吴音和越音。
宋代“南戏”五大名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和《琵琶记》,南曲也演唱这些剧目。
第五篇:腾冲旅游演艺市场考察报告
文档题目文字信息
腾冲大环境考察报告
一、腾冲社会经济基本概况
2011年腾冲生产总值完成874566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1%,增幅与上年持平,比全市快3个百分点,比全省快2.4个百分点,比全国快6.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8134万元,可比增长6.8%,拉动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06088万元,可比增长26.5%,拉动经济增长8.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2%,其中工业增加值229046万元,增长27%,建筑业增加值77042万元,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0344万元,可比增长
13.4%,拉动经济增长5.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5.2:32.9:41.9调整为24.9:35:40.1。人均生产总值13513元,可比增长15.1%。财政收支较快增长,总收入达142819万元,增长50.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2631万元,增长40.9%,财政总支出349900万元,增长9.3%。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2350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72237万元,增长32.2%,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5%。从轻重工业分类看,重工业完成产值289272万元,增长51%;轻工业完成产值283078万元,增长18.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工业产值8984万元,增长566%;集体企业工业产值238万元,减少9.8%;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产值11918万元,增长17.5%;股份制企业工业产值378189万元,增长3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业产值17281万元,增长108%;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工业产值
155740万元,增长14.7%。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非公工业完成产值551210万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50298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75311万元;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2523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72464万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文档题目文字信息
461198万元。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294243万元;集体单位投资38358万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717697万元。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9418万元;第二产业投资161771万元;第三产业投资879109万元。
2011年腾冲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502万元,比上年增长20.4%,边贸市场完成进出口总额114504万元,增长41.1%,其中进口总额67759万元,增长19.8%,出口总额46745万元,增长90%。
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18项,实际利用县外资金52亿元,增长25.9%,占同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9.5%。
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440.2万人次,增长15.8%,旅游收入26.3亿元,增长30.9%。其中,国外游客8.3万人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23.9%。根雕、刺绣、皮影、木制工艺品等文化产品加快开发。
2011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75736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7%。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量达17.7万册,全县18个乡镇都有文化站。电视人口覆盖率95%,广播人口覆盖率97%,有线电视年末用户达8.8万户。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97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018元,年人均增加971元,比上年增长24%,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5971万元,增长26.2%。
二、地形地貌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其名始于《旧唐书》,自西汉起几经更迭,1913年设腾冲县,县城海拔1640米。腾冲境内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明珠,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激烈碰撞中生成。有人说站在高黎贡山之巅,一双脚踩着两个大陆,向东迈一步是亚洲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度大陆。腾冲99座火山雄峙苍穹,88处温泉喷珠溅玉,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火山地热并存地区,并且规模宏大、景观神奇、世界罕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腾冲不但造就了蔚为壮观的火山群、地热群,还生成了诸如火山奇观――神柱谷、火
文档题目文字信息
山堰塞湖湿地――北海湿地、全国唯一的城市瀑布――叠水河瀑布、低温温泉暗河――坝派巨泉和黑鱼河等一系列地质奇观。腾冲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又是干、湿区的分界线,全年适于旅游观光。
三、人文风情
腾冲,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历经沧桑,积淀了丰实深厚的历史文化,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案、铜鼓凝集着两千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石雕佛像,闪烁着中原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光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抗击日本侵略军,首创全歼侵略者的战例,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里安息着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在古老的侨乡和顺,还有一座建于1928年,至今仍然是全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乡村图书馆。
全县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可以用“六个一”来概括,即“一本书”,一本展开在边地的汉书;“一段史”,一段回肠荡气的抗战史;“一块玉”,一块百看不厌的翡翠;“一道景”,一道火山热海的奇景;“一座山”,一座神圣的高黎贡山;“一条路”,一条南亚的丝绸之路。
和顺古镇就是那“一本书”的缩影。她位于腾冲县城西部4公里处,原名“阳温墩”,因小河绕村而过,故改名“河顺”,后雅化为“和顺”,取“和睦顺畅”之意,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一座“活着的古镇”。和顺古镇集马帮文化、商旅文化、侨乡文化、抗战文化为一体,是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云南边地文化碰撞、融合、交流的窗口。在那里,不仅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还可以看到西方、南亚等异域建筑的风采。和顺还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全镇现有六千多原住居民,但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却有18000多人,他们很多人进入了东南亚、南亚乃至欧美国家的主流社会,形成了“海外的和顺”。
文档题目文字信息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的县份,2001年12月3日全县有少数民族26种39392人,人口占全县总口59387的6.6%,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其中世居少数民族共6种,即傣族、傈僳族、回族、白族、佤族、阿昌族.提起腾冲,人们都喜欢用“神奇丰富、五彩缤纷” 八个字来形容,这里不仅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其中,又以傈僳族的民俗风情最有名,为中外游客所向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刀杆节是腾冲僳僳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相传源于明正统年间;当时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驶三征麓儿 王尚书到腾越带领人民安边设卡,团结民族兄弟共同对敌,深得僳僳族的信赖和敬仰。王回朝后被奸臣所害,为纪念他抗敌安边的功绩,僳僳族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上刀山、下火海”活动,激励后列继成先辈的光荣传统,保家卫国。这就是傈僳族的刀秆节: 刀秆节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秆”.“下火海”即“洗火澡”,在二月初七晚上举行 傍晚来临、在一大块平地上,“呼呼” 烧着的面积约五平方米,厚约五十厘米的中踩炭堆,火光映红天际,热量灼人肌肤。当主持人宣布刀秆节开始时,在一阵锣鼓声中,只 见一群身着红装的汉子,赤脚眺进了“火海”。他们在火海中时而跳跃,时而翻滚,跳动的双脚溅起无数红亮的火星。继而,又见他们双手捧起通红的炭火,闪电般地在脸上擦洗、搓揉,真正进行火的“洗礼”。表演者履“火海”如走草地,抓“火球’”如戏玩具,使观者大为震惊。“火海”表演结束后,男男女女便围着火堆通宵“跳戛”,对歌,直到东方发白。
四、已有演艺活动
除了以上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演艺活动,大型原创音乐舞蹈史诗《梦幻腾冲》就是腾冲权力打造的一块新的旅游名片,用歌舞演绎故事,以国家级水平的表演团队,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气势恢弘、美仑美奂地展示了腾冲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梦幻腾冲》由“火山热海”、“古道马帮”、“碧血千秋”、“和顺家园”和“丝路之光”五个篇章组成。该剧以火山的激情、热海
文档题目文字信息的温婉、马帮的传奇、翡翠的疯狂、家园的血战、民俗的画卷、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内容,运用高科技声、光、电手段,穿越时空隧道,让观众“身临其境”,展现极边之地腾冲的自热文化、历史文化、现实生活的独特魅力,成为独具特色的精品力作。开演以来,共接待观众数万人次,为旅游大县腾冲增添了一道丰盛的旅游文化大餐和视听盛宴。
《梦幻腾冲》由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大型晚会主创导演、云南省歌舞剧院院长陶春为总导演,由云南省歌舞剧院演职人员100余人演出。同时,还请到市场营销的专业队伍,引进云南吉鑫集团经营管理经验和队伍,实现了强强联合。《梦幻腾冲》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法,在省委宣传部、保山市、腾冲县的扶持下,由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省出版集团联合投资3000万元。这也是省级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中培育的首个产业项目,是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成果,是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的示范。在旅游黄金季节,时长仅60分钟的《梦幻腾冲》场场爆满,即使在游客最少的季节,每场也有几百名观众观看。
腾冲人民对《梦幻腾冲》寄予了厚望,省、市、县领导也很重视,提出了要像磨玉一样,把它打磨成精品。从创作之初,《梦幻腾冲》这台文化旅游演艺节目便受到了省、市、县领导、业内专家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省委书记白恩培专门为该剧取名《梦幻腾冲》。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张田欣召集了对腾冲历史文化较为了解,曾策划多台大型晚会的专家何真、王洪波、蒋明初、万里,与总编导陶春对剧本剧情一次又一次的策划、讨论,一次又一次的修改。陶春带领省歌舞剧院编导、舞美、灯光等方面的专家精心构思打造。在试演期间,张田欣部长又组织全国一些专家到现场进行研讨修改,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作为提纲该剧编排表演任务的省歌舞剧院是一个有近60年历史的老院团,曾经打造了20世纪经典、排名仅次于《东方红》的《阿诗玛》,2008年,作为国家奥运会闭幕式主力队伍,曾经代表国家和云南省到30多个国家演出。这个省级王牌剧院的舞蹈团,曾经被舞蹈大师张苛、张继钢称为“中国最好的舞蹈团”。《梦幻腾冲》是省歌舞剧院走市场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