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 《财政与金融基础》课程标准
一、适应对象: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
二、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课程定位为:
一个认知: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对财政与金融知识的认知问题,培育学生对学习财政与金融知识的兴趣,了解社会实践中的财政、金融现状和在专业工作、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表现。两个基础:即本课程一方面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另一方面是会计类岗位职业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课程。
三个基本:即本课程教学内容主体是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能力。
四个目标:本课程应实现认知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履行岗位技能;具备观察、理解能力等四个教学目标。
三、课程改革指向: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知识性、专业性太强,长期以来存在:
1、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的认知和把握。缺乏能力的训练。
2、教学内容的选择层次性弱------本科、大专、中专等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选择性不明显,无职业教育特色。
3、学生学习难度太大,不易理解,学习无兴趣,被动学习的局面相当普遍。
4、教学方法单一,创新性弱,考核评价方式不以创新。
(二)课程改革指向:
1、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2、教学目标定位: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学培养目标。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3、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具有层次性。
4、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
5、开发“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新教材。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6、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
五、学分:
4学分
六、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认知税收的定义;税收基本特征;税收要素与分类;中国现行税制
3.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4.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二)能力培养目标-
1.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2.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3.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4.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5.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三)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七、课程设计思路:
(一)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以构建单元、模块课程为主题,以会计岗位从业需要为主要考核依据,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要求,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二)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知识体系----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等组成:
1、在保持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以认知为原则,降低基本知识的量和难度,降低掌握要求;适当扩大了解的知识含量。
2、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
3、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大胆的调整教学知识结构。尽可能减少理论内容,回避未定论的理论知识;
能力训练体系-----由资料体系、学习指导等组成:
1、训练阅读财经新闻、政策资料能力;(潜移默化)
2、专业分析和认知能力
3、实现仿真训练
4、实现开放式思考能力的训练;
5、解释佐证专业知识。
(三)按照“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层次性、趣味性”的教学组织要求,开发与本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化”、模块化、立体化教材,是教材具有先进性。
(四)建议本课程实行模块化学分结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项目的模块后,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五)学习程度用语主要使用“认知”、“理解”、“能”、“会”等用于来表述。“认知”用于表述事实性现象或知识的学习程度;“理解”用于表述原理性知识的学习程度;“能”和“会”用于表述技能的学习程度。
八、课程内容纲要 单元一财政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基础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是什么?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分别有何关系?财政的一般特征是什么?财政的职能有哪些? 扩展知识:
私人需要、财政产生和发展、财政观点、效率与公平、资源配置
能力训练
阅读所给的财政资料和案例,培养阅读财政经济性新闻和资料的兴趣和能力。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财政收入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我国财政收入有哪些形式,其中主要的形式是什么;我国是如何确定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国债收入的特征是什么。扩展知识:
财政收入的发展史,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债发展史,财政赤字机弥补。
能力训练
我国财政收入的现实资料和案例,我国国债发展情况的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三:财政支出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我国财政目前支出的重点和范围;我国财政支出的原则;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财政支出的相关理论知识;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财政补贴。扩展知识:
弹性经济学在财政支出中的运用,贫富差距与财政
能力训练
我国财政支出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四:政府预算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政府预算的含义及其分类;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绩效预算、部门预算、政府决算、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扩展知识:
政府预算发展简史,预算年度,国家金库制度,预算管理体制概念。
能力训练
我国政府预算的现实资料和案例,政府预算的改革动态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二税收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2、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3、认知国际税收的基本知识。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国家税收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掌握我国税收制度体系,熟悉我国现行的主要税收种类,理解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了解税负转嫁的基本知识。
把握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制的基本实务。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税收的特征、税制构成要素的定义及具体内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基本内容和区别;我国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收负担。扩展知识:
我国税收发展简史,税与费,纳税人违章违法行为,关境与关税,不分税种历史
能力训练
我国税收的现实资料和案例,违税案例分析
考核建议
纳税计算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国际税收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国际税收的概念,能分清国际税收与涉外税收的区别,了解税收管辖与国际重复征税的概念。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国际税收的概念和特点,税收管辖权,国际重复征税,国际税收协定 扩展知识:
缔结国际税收协定参照范本
能力训练
反倾销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三:金融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2、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3、掌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4、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金融概要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金融的基本内容、货币制度的基本知识、利率的作用、金融机构体系;理解和掌握信用的主要形式、利率的主要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具备灵活与综合运用金融、信用、利率等重要概念来认知我国的金融实践活动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金融的概念、构成,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及性质,市场经济中利息率的本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
金融、货币、信用、利息与利率、货币制度、纸币;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家信用;复利、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扩展知识:
货币史,我国支票、信用卡种类,假币识别,三角债,利率工具,我国金融机构种类,我国部分银行发展史。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银行、利率的有关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货币流通 参考学时 4
学习目标
掌握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知识,认知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关系、通货膨胀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我国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基本现状。具有初步认识和分析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政策、货币流通的信息和现象的专业技能。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
货币流通、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投放与回笼、抑制型通货膨胀、公开型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 扩展知识:
货币层次,先进的投放和回笼,银行结算体系,货币创造
能力训练
有关我国的历次通胀资料和案例,我国近期金融的新闻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三:金融市场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金融市场的含义和一般特征,认知金融市场的种类和功能。理解我国金融市场建设情况,具有能运用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金融实践现象的专业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金融市场是什么?货币市场的内容有哪些?我国目前有哪些金融市场?现状如何?资本市场的基本特征。
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行市场、流通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同业拆借交易、票据贴现、证券回购、股票、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 扩展知识:
家庭理财法,股票种类,成为股民必备,证券交易,外汇,黄金。
能力训练
我国证券市场的现实资料、新闻、趣闻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四:国际收支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国际收支的基本内容、外汇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灵活运用金融、汇率、国际收支等重要概念分析我国的国际金融实践活动的专业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包含哪些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顺差、逆差?汇率?它对进出口有何影响?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流入和流出、资本项目;汇率、贸易管制、外汇储备; 扩展知识:
国际经济交易的划分,外汇储备。
能力训练
我国近期国际收支的新闻资料、案例资料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单元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一)学习目标:
1、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3、理解财政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形式,4、能初步观察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目标、分析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状态的专业能力。
(二)学习任务:
模块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及对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作用;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类别;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展知识:
财政政策简史,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再贴现。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模块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参考学时
学习目标
认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相关知识,理解几种协调配合的形式。有初步分析国家经济政策的能力。
相关知识
基本知识: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形式。双津、双松、一紧一松的配合方式。
能力训练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配合的相关现实资料和案例
考核建议
知识理解的测试、案例资料中知识点的分析。
八、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
1、教材编写定位: 《财政与金融基础》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才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教材编写目标要求:
教材要符合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明确知识教学体系和能力教学训练体系。要重点突出、降低起点、重构基础、反映前沿。
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使教材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实践性。尽量形成综合化或模块化教学内容结构,要有层次性。格式要具有创新性。
3、教材教学目标的定位: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调整教材教学培养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基本知识(认知)、扩展知识、趣味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阅读能力(基本)、分析能力、运用能力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正确的态度取向:关心、爱国、大局
4、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色要求:
编写思路:以格式变化为切入点,以认知和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为主线,以体现时代性、立体性和动态性为要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有所创新、有所特色的编写目的。基本特色要求:教材文本由基本知识(正文)、扩展知识(知识连接)、趣味知识、资料体系、学习引导等组成。要使教材具备立体性和动态性和可读性;便于增强学生自学的趣味;促进教学形式的变化
形成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两条主线,体现了认知和能力训练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与评价
1、教学方法按照案例教学要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媒体、实践场地等教学手段。
2、教学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三)资源准备
本课程实施需要下列资源:
1、税票、税单、财政部门有关资料、货币样票、真假货币、票据样式、股票样式等。
2、开发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国际收支等案例和资料、教师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3、要选择部分银行、证券公司、财税部门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九、说明
1、该课程按照定位要求,采取单元模块模式组合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于不同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不同层次之间可在教学内容中适当调整。
2、本课程所列扩展性知识和知识链接、资料系统主要是建立层次性教学内容体系,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丰富知识体系和认识考察财政、金融活动的能力。扩展知识和理论链接、资料系统一般不作为学习考查评价内容。
4、本课程所列的总学时、模块课时为建议课时,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建议课时包括课堂教学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包括考核课时。
第二篇:财政与金融
财 政 与 金 融姓名:柳铖
学院: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学号:200910010408
建设和谐社会,财政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财政与金融这门课的学习,让我真正的认识到,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财政是国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发挥财政分配、调控等职能,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工具,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广大人民所关注的迫切问题。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坚持科学持续高效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财政蛋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反之,盲目粗放低效的发展,不仅不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反而会阻碍延迟和谐社会的建设,加大和谐社会建设成本。公共财政要致力于经济运行的和谐,建立经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二是大力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综合运用税费、预算支出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工具,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支持科技创新,切实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生财、聚财和用财的关系,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壮
大财政实力。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创新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实施好稳健财政政策,综合运用税收、预算、国债、财政贴息等手段,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方向,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监督管理的职能,依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逐步规范财政资金的供给范围,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
要发挥财政在风险担保和风险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培育包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为企业的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依法征管,不断提高财税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财政收入中得到及时反映。进一步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和谐社会建设与税收息息相关。应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时期
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综上所述,财政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更加重视财政的重要性,使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更加畅通无阻的实现。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相信这个理想再不久的将来能以实现。
第三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财政 2.通货膨胀 3.货币流通 4.宏观调控 二.填空题:
1.国家财政的职能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2.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
3.我国财政支出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4.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
5.信用工具一般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央银行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货币流通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8.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
9.商业银行存款派生能力取决于两个因素:________和________。10.构成金融市场的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衡量信贷收支是否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
12.税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征。
13.社会公共需要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我国财政分配过程可分解为收支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财政收入是________,财政支出是________。
15.财政的萌芽和产生是由________最终决定的;________则是导致财政产生的直接因素。
16.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投资人的入股凭证称为________。三.单项选择题
1.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A.国家产生以后的现象 C.原始社会的现象 B.阶级社会的现象 D.财政的根本属性 2.财政处于社会再生产中的()。A.生产环节 B、分配环节 C、交换环节 D.消费环节 3.社会产品总价值中社会纯收入是指()。A.C B.V C.M D.V+M 4.我国发行的国库券其性质是()。
A.财政信用 B.银行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5.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A.税率 B.计税依据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6.财政是以()为主导进行分配的。A.国有企业 B.国家 C.社会团体 D.银行
7.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下列哪中情况会使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减少。()
A.商品价格总额越大 C.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商品数量越多 D.商品价格越高
8.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转化而来的存款称为()。
A.原始存款 B.派生存款 C.活期存款 D.定期存款 9.增值税的基本税率是()。A.6% B.13% C.17% D.10% 10.增值税属于()。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从量税 D.地方税 11.在自然经济社会里,财政收支的形式主要采取____。A.力役形式 C.货币形式 B.实物形式 D.力役和实物形式 12.导致财政产生的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 C.剩余产品的出现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13.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以形成()。A.补偿基金,维持简单再生产
B.积累基金,以保证扩大再生产的进行 C.后备基金
14.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15、社会总产品价值为C+V+M。其中不能直接作为财政收入的是()。A.C B.V C.C+V D.M E.V+M 16.()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A.税目 B.税率 C.纳税人 D.征税对象 17.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征收制。A.总额 B.全额 C.分项 D.单项
18.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下列哪种情况会使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减少()。
A.商品价格总额越大 C.货币流通速度越快 B.商品数量越多 D.商品价格越高 19.我国保管发行基金的地方是()。
A.商业银行的发行库 B.中央银行的发行库 C.商业银行的业务库 20.如果银行现金投放量少于现金归行量时,则形成()。A.货币发行 B.货币回笼 C.现金发行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征收必须考虑生产者的承受能力,“量能负担”成为财政收入必须遵循的原则。
()2.财政是人类社会之初便产生的。
()3.国家税收分配是国家凭借财产权利进行的。
()4.小规模纳税人在计算应纳增值税税额时也应抵扣进项税额。
()5.社会保障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劳动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支出。
()6.金属货币发行过多,也会贬值。
()7.派生存款具有扩张信用作用,也就是1元存款可以扩大为2元、3元或更多存款。
()8.通货膨胀使本国货币贬值,汇率下降有利于进口,但不利于出口。
()9.一般来说,治理通货膨胀主要包括控制需求、增加供给两个基本方面。
()10.股票和债券都是信用工具,都具有收益性、流通性和安全性,但两者相比,股票安全性高、风险性小、收益不大。
()11.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所以,我国财政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财政。
()12.税收是依法征收的,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所以必然不需要做宣传。
()13.V是个人劳动报酬,但国家以税收和公债形式由此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
()14.只要税率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就会增加。
()15.在处理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分配关系时,首先应保证中央留有足够的财力。
()16.增加科技投入可以促进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17.征税对象反映征税的深度,税率反映征税的广度。()18.所得税实行“所的多的多征,所的少的少征,无所得的不征”的负担原则。五.计算题
l.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2.某企业(一般纳税人)从事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本月批发销售商品实现销售额(不含税)15万元,零售商品销售收入额(含税)23.4万元,本月销售商品购进原价28万元,含进项税额4.75万元。请计算该企业本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
3.某个体工商业户(小规模纳税人)从事商品零售业,本业销售商品取得销售收入额(价税合并定价)10600元,计算增值应纳税额。
4.某人以1050元买进若干张债券,持有半年以后,以1100元卖出。问持有收益率是多少?六.问答题
1.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怎样?2.简述利用外资的意义和原则。
3.我国财政怎样参与社会总产品分配形成财政收入?4.不同社会财政共性有哪些?
5.保持货币流通正常稳定的意义何在?
第四篇:财政与金融
财政与金融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021113班 学号:02111284 姓名:苏娟彤
浅谈“金融全球化”
摘要:21世纪已经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而金融全球化这一新的名词逐渐被人们所了解,那么何为金融全球化,它体现在什么方面,以怎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什么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产生?金融全球化又有何利与弊?下来就让我们来一一探讨。关键字:金融全球化
表现形式
原因
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全球化成为不可避免之趋势,那么,金融全球化是什么,它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又是什么促使了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怎样的活力呢?
说起金融全球化,简单理解起来,我们都知道这是国与国之间所进行的金融领域的活动,它包括国家与国家之间在银行、保险、证券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的合作与竞争,同时也体现在局部金融形势的变化给全球金融领域带来的影响,那么,金融全球化具体是指什么呢?
所谓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它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在金融业务、金融政策等方面相互交往和协调、相互渗透和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已发展到相当水平时所形成的一个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将整个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使全球经济在合作与竞争中迅猛发展,而金融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它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一方面使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中心得以蓬勃发展,为其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促使这些国家寻找到了发展契机和焕然一新的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也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获得了大量急需的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有能力去发展本国的经济,同时,金融全球化也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使它们有机会参与到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中,从而获得先进的发展模式,学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全球化的推动,金融全球化将不可避免地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一个国家的金融活动与其他国家的金融活动密切相关,各国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也紧密联系,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一体化,局部地区金融市场的变化对周边金融市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有了更加明显的影响,由于金融全球化使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筹集、分配、运用和流动,同时也使国际金融机构及各国货币交叉使用,因此,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资金的流通,使全球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与此同时,资金的流通使得资金缺乏的国家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发展本国的经济,从而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缩小了各国经济发展的差距,此外,各国货币的交叉使用提高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使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进行,同时,金融全球化加强了国际金融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金融业的大力发展。
金融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多种多样,从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金融机构国际化、金融业务国际化和货币国际化,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趋于国际化,从而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从金融市场的结构来看,金融全球化包括货币市场国际化、资本市场国际化、外汇市场国际化以及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可见,金融全球化使得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国际化,它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使各国经济在迟滞不前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式,从而能够朝着更加光明的方向发展。
金融全球化首先体现在资本流动全球化,即投资者和融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符合自己要求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来进行投资和融资,从而使资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动就呈现出不断加速和扩大的趋势,30多年的发展使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国际银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以及保险行业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日交易量也大幅增加;其次金融全球化也体现在金融机构全球化,即金融机构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形成国际化或全球化的经营,为了应对金融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国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争相扩大自己的规模,扩展其业务范围,并且不断推进国际化经营,使自己可以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随着近年全球竞争的加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国际上许多大银行都把扩大规模、扩展业务以提高效益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发展新战略;最后金融全球化还体现在金融市场全球化,即金融交易的市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而趋向于一体化,目前,全球各大金融中心都已连成一片,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独自发展,它们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式,而且,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化,全球的金融市场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在未来的日子里,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成为势不可挡的经济发展趋势,并且必将随之产生出更多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金融全球化的产生首先是因为金融管制的放松,使许多国家对金融机构跨国经营的限制减少,这样,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有了更多机会与其他国家相互合作和交流,这些机构的跨国经济活动和跨国分公司的建立使国际经济的交往更加密切,从而大大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其次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国际金融交易中,信息传递更及时、交易的成本更低、手续也更简便,这为金融的全球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此外还有金融创新的影响,由于国际金融的创新,产生了许多新兴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互换、货币交换等,而它们中有的本身就具有国际性质;最后投资主体的变化也促使了金融全球化的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兴经济形势的产生,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越来越多样化,许多金融机构投资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频频出没于全球各国的金融市场,长此以往,这种交易更加促进了各国市场间的联系。正是由于体制,技术以及投资主体等方面日益变化的综合作用才使金融全球化逐渐形成,并成为金融市场的必然发展趋势。
金融全球化以如此迅猛之速度发展,它会给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首先,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各国金融机构间的交流和合作,使金融市场充满活力,同时,金融全球化使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可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金融全球化也使金融危机全球化了,由于各国金融市场之间密切联系,所以,局部的金融危机会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很大风险。
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之必然趋势,我们无法阻止它的发展,也无法完全消除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充分利用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优势,制定出新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计划,我相信,有朝一日,金融全球化一定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向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第五篇:财政与金融范文
自律委员会工作计划
随着我院学生的增多,对我们自律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压力就是动力,为了更好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更好的弥补在工作中的不足,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自律委员会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继续执行以往的检查制度,并加大检查力度。主要对学生早晚自修和纪律进行抽查与定期检查,让大一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修习惯。
第二,严格内部检查人员制度,坚决执行定时检查。实行“轮换检查法”,这样既减轻了干事的工作压力,防止干事与一班或几班过于熟悉从而影响检查工作的真实性。作为自律部的一份子,要求我们自律部全体成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在同学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同学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不给院学生会抹黑。
第三,逐步完善检查制度,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重大违纪现象,如对不符合学生形象的行为进行指出教育。作为自律部,检查是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对违纪的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去改正错误,让自律的观念深入同学的心里。
第四,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自律委员会作为总体的一部分,在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后,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搞好活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配合工作。如与生活部配合做好男生寝室的卫生检查工作与大功率电器检查工作,同时与学研部协调好,在各大活动时的纪律问题等等。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就能将我们的集体搞好。
第五,我们自律委员会还要做好保卫工作,积极发动各系学生会开展防骗、防盗、防火等各项活动,宣传学校安全意识,同时与院的专管教师配合开展工作,在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开展活动。让同学有安全的观念,让广大的学生处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能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第六,积极创新,不断开拓。对于我们在自律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要予以重视,勇于创新,开拓出我们自律工作的一片新天地!我建议搞一次“自律故事征集”活动,给优秀的文章的作者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把他们的优秀文章发布在简报或院的网站上,扩大系的影响力。我们各系都有很好的写作基础,为我们开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开展这次活动可以让同学们感觉到自律就在周围,改变同学以往狭窄的自律观念,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自律的习惯。
第七,加大对校园内安全问题的宣传,维护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秩序,确保同学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不受伤害。
第八,做好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最后,我相信,各部门相互配合,众志成城,我们学院学生会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