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成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摩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从学校毕业,刚走上讲台,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要站稳讲台,一般需要学习摩仿1--3年。其主要标准是:熟悉本科教材,适应课堂教学的各种要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1、教学。“讲述”知识即使完善无缺,也只是在给学生展示自己在以前的专业学习中或课前钻研教材时那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钻研结果。即使站得高看得远,教师或许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教”中,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严格地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照本宣科,隔靴搔痒。还说不上是“教学”,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充其量只是个“展学”而已。
2、态度。心中有书,而“目中”不大“有人”。学生观念淡薄,只想着如何把书教好。这多由对教材和教法不熟;尚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娴熟地驾驭课堂所致。初为教师者多属此类。
(二)、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
要成为骨干教师,一般要3--6年。其标准为: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
1、教学。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吃透教学内容表现为:⑴深刻,即能独立钻研与分析教材,能把教材编写意图吃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讲起课来能讲到点子上。⑵独到,即知识广博,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在灵活应用教法方面,表现为:①启发,即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究,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点拔指示,使学生豁然开朗,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②机智,即对教材有真知灼见,具有首创性和独创性。③广博,即面对意外情况,教师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④绝招,即教学特长中的特点,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地步,⑶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的确能把好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力求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教学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个阶段,虽然孜孜以求,沤心沥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浅尝辄止,若即若离。可有时往往见效不大,不尽如意。
3.态度。不仅心中有书,而且“目中”也“有人”。教师一门课教了三年五载,在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法后,就能在课堂上逐渐注意起学生来
(三)、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
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一般要在10年以上。其主要标准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显著,在本地区或更广范围内知名度很高。
1、教学。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教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是以“启发”为前提。是创设一种“情境”去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探索,在学生思索而不得要领或感到迷惘时,或引导,或点拨帮助,进一步诱发,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事物,进而,带领或指示学生归纳,总结出最适合学科特点和个人实际的学习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悱不发”。所以说,“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上进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潜移默化,刻镂无形的最高境界。
2、态度。胸中装下每一个学生。首先要真正“爱”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几个学生“学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得好”,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第三,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教育得力,教导得法,就会成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说是一名普通教师。教师应当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便是人师、经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区别。青年教师成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摩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从学校毕业,刚走上讲台,大多数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要站稳讲台,一般需要学习摩仿1--3年。其主要标准是:熟悉本科教材,适应课堂教学的各种要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1.特点。比学生先懂得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教师传授的知识可分为无效知识和有效知识。无效知识即旧信息,有效知识是新信息。有效知识又分为教材中现成和教材中没有的两类,教材现成又可分为学生能够看懂和学生无法看懂两种。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懂的教材知识来源于教材又超出教师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但是不少教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真知识和假知识。传授假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实践证明,教师传授假知识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重复而获得,致使教学变成一种形式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结果最多只能是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理解。这只能是教师唯上、唯书、唯教参,缺少主见和创造精神。
2.教学。“讲述”知识即使完善无缺,也只是在给学生展示自己在以前的专业学习中或课前钻研教材时那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钻研结果。即使站得高看得远,教师或许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教”中,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严格地说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照本宣科,隔靴搔痒。还说不上是“教学”,充其量只是个“展学”而已。
3.态度。心中有书,而“目中”不大“有人”。学生观念淡薄,只想着如何把书教好。这多由对教材和教法不熟;尚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学内容和娴熟地驾驭课堂所致。初为教师者多属此类。
(二)、发展提高阶段,目标是成为骨干教师。
要成为骨干教师,一般要3--6年。其标准为: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基本方法与原则,具有挖掘教材潜在内容与恰当处理教材的能力,能较为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机智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初步具有科研的能力,教学效果好且比较稳定。
1.特点。术业有专攻,不仅有学问,而且具有教育智慧。正因为拥有知慧,他才能真正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吃透教学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方面。吃透教学内容表现为:⑴深刻,即能独立钻研与分析教材,能把教材编写意图吃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讲起课来能讲到点子上。⑵独到,即知识广博,讲起课来左右逢源,妙趣横生,从而收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在灵活应用教法方面,表现为:①启发,即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究,把学生带进“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然后点拔指示,使学生豁然开朗。②机智,即对教材有真知灼见,具有首创性和独创性。③广博,即面对意外情况,教师能灵感闪现,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④绝招,即教学特长中的特点,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精益求精,千锤百炼的地步,经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是其敬业,乐业的结晶,是长期不断追
求和自觉探索的结果。⑶智慧,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于多想,勤奋,交流。
2.教学。的确能把好的学习方法,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力求达到“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教学达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这个阶段,虽然孜孜以求,沤心沥血,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浅尝辄止,若即若离。可有时往往见效不大,不尽如意。
3.态度。不仅心中有书,而且“目中”也“有人”但有的只是几个尖子生。教师一门课教了三年五载,在把握了教材,熟悉了教法后,就能在课堂上逐渐注意起学生来。可是,有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还是处于这一状态中,有的认为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实际只盯着几个“佼佼者”;有的心里也想一个不放,实际工作中因畏其难而退步,正因为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做到胸中装着每一个学生。
(三)、探索突破阶段,目标是成为学科带头人。
要成为学科带头人,一般要在10年以上。其主要标准是:教学上有自己的特色,精通教材教法,甚至具有编写教材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与科研成果显著,在本地区或更广范围内知名度很高。
1.特点。有崇高的师德修养,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深刻且久远。教师达到了高于并超越教材的境界,能够给学生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能够想学生所想,更为重要的是,能在教学实践中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格,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教师兼备教育实践家与教育理论家的双重角色的优秀素质。作为实践家,他们躬行实践,始终活跃在教学改革上的实验田中,对教育教学进行最真实最有创造性的变革,从而不断实破自我。作为理论家思想深刻,勤奋耕耘,著书立说,在理论上有突出的建树。
2.教学。是以“启发”为前提。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好的学习方法、技巧演示给学生看或传授给学生,而是创设一种“情境”去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探索,在学生思索而不得要领或感到迷惘时,或引导,或点拨帮助,进一步诱发,激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事物,进而,带领或指示学生归纳,总结出最适合学科特点和个人实际的学习方法(包括记忆,理解和运用),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不悱不发”。所以说,“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些有成就的教师在教学上进入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潜移默化,刻镂无形的最高境界。
3.态度。胸中装下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心中不但应“良莠兼收”,而且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难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要牵动着教师的心。首先要真正“爱”每一个学生。其次,要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几个学生“学得好”并不意味着“教得好”,要全面丰收才算“教得好”。第三,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只要教育得力,教导得法,就会成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篇:职业经理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职业经理人成长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1-8-26
15:07:53 更多 复制资讯地址
大多数职业人士经过一段工作后,开始对职业生涯迷茫,尤其是职业稳定后,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面对就业压力日益递增的今天,许多人都是“先就业,后择业”,在无法选择自己的职业兴趣下,或阴差阳错,或顺其自然,突然有一天,感觉到自己无所适从,没有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何方?
其实,在我看来,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得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能力
现在的很多毕业生,在大学里忽视专业知识,一味的追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美名其曰“锻炼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学习的阶段没有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毕业后又一味的适应社会“在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误导下,导致专业能力成了制约其长足发展。因此在我看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首先要解决的是专业问题,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专家。专业是职业经理人的基础。
第二个阶段:领导能力
具备了专业能力,再去发展自己“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等”,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去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领导能力,如果你不具备管理者或者领导的潜质,那你就做个“专家吧”,如果你一味的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而忽视自己的“专业能力”,那最终就成为空中楼阁,而是一个“忽悠着”。
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关键的是培养自己的“情商”,确切的说是“逆商”,抗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锻炼自己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的应对能力,不屈不饶,战胜自我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的进取精神,锤炼自己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仰。
第三个阶段:资源整合能力
职业经理人有专业、有管理能力尚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优秀的职业经理一定是资源整合的专家,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使资源价值最大化,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职业经理的第三个阶段是整合资源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职场上要成功,专业是基础、情商是保障、资源整和创造价值。
第四篇:人生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人生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商道》读后
近几天读了韩国的小说《商道》,主要记述韩国“商圣”林尚沃一生的事迹。
感触比较深的是寺院长老对林尚沃人生上升经历三个阶段的解读。第一阶段是“死生”。让旧我死,新我生,才能上升到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正如原一平的“毁杯重塑”,正如胡雪岩的“舍己赠银”。世人常以为“死生”一关便是人生参悟的终极,却不知,这不过是人生的初阶。
第二阶段是“舍得”。堪破生死,历经种种机缘,或大或小,皆有所成,这时约束已在己而不在人,诸般诱惑上身,如入神魔之殿。“舍得”便是明势且不因狂妄而知错就错。胡雪岩为商冠盖海内,却看不到国内手工生产与西洋蒸汽机车竞争的颓势,也不明了左中棠这一靠山“无战事,不复其用”的新政治形势,仍一味冒进,终于一败涂地。卡扎菲27岁就推翻旧朝自立,也算“大勇”,可惜,一是历经几十年世事变迁,而不能推行民主改革,仍以国家为个人私产,二是石油的发现使其“怀璧其罪”。如果能尽早明势还政于民,何至于身死国丧。由此看来,一些国家领导人没有后人,却恰恰成就了他们的英名。
第三阶段是“神悟”。“神悟”冥冥,无我无家,德泽众生。历经“死生”和“舍得”,为器之人已积不世之功业,仍能更进一层阶者,非称“神”,即称“圣”。如范蠡,释迦牟尼 „„近朝华盛顿勉强可算。林尚沃数十年为朝鲜国首富,死前顿悟,全部资产捐给国家,死时随身只有20元,他当然也勉强可算。
王国维也曾总结人生经历三个阶段,其大意为“物质”,“精神”和“灵魂”,这比之“死生”,“舍得”,“神悟”的说法,就显得“小乘”。所以,最后王先生是跳水自杀,为清廷殉葬,而不如张定边在灵源山隐于山野般解脱、逍遥和快乐。
第五篇:年轻教师成长的三个坚持
辅导青年教师资料
第一课时 坚持读书
第一,读自己的专业书。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的,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过硬,在学生面前就没有说服力,更难以树立起你的学科魅力,何谈让学生爱上你的课?所以我呐喊:年轻教师,请不要将你的专业书束之高阁!这是不误人子弟的第一步。另外,还要保持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落伍,“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不能只读自己那几本发黄的大学书,还可以适当的订一些学科杂志或者多关注学科网站及论坛。
第二,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书。
我们本身就是做教育工作的。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的本质是受教育的人。所以,这些书籍实质上应是我们的“看家书籍”。对于这些书,我们必须要坚持阅读。你可能会觉得那里面的理论抽象而空洞。刚开始当我走马观花随意浏览的时候我也曾经觉得它们大而无用。但当我滤去浮躁,细心思考、拜读的时候才发现那些理论其实都是教育家们集体经验智慧结晶的高度总结,而且和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第三,读班主任方面的书。
不管是不是担任了或担当过班主任,我们年轻教师都要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有人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工作生涯是不完整的。而我认为,没有“班主任”底气的任课教师是脆弱的任课教师。现在的孩子会有观察哪些老师“好欺负”的行为,进而产生“他怎么不了我”的心理。如果被学生这样认定,你这个任课教师日子肯定不好过。不但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调皮的学生还会经常给你设置一些大大小小的 “突发事件”,让你忙不胜忙,却是瞎忙。当学生从心眼里轻视你的时候,就谈不上尊敬你,喜欢你了。
第四,读一些启迪、励志方面的书。
每个人在琐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日渐产生厌烦。美好的理想在现实的打磨下有时候会“隐身”。而且,年轻教师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容易产生自满自得和自以为是的心理。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还容易迷失方向。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大部分年轻教师在从教三年以上后,都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激情了,”“就这样了,”“马马虎虎好了,”甚至有一些年轻教师开始眼红别人做其它事业发了财,萌生了后悔走“教书匠”“孩子王”之路的念头,对工作 提不起来精神,搞不好就跨入“熬日子”“混口饭”的行列。所以,经常让自己的心灵沐浴春风,让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去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励志书籍就必不可少。
第二课时 向身边的同事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个道理我不必多说。但我们年轻教师,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很多时候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具体做的时候,要么不好意思,要么觉得别人“也就那样”。从而丧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非常遗憾。怎样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呢?
第一,多听身边教师的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中就有一条:多听别人的课。他指出:“看优秀老师的课,就是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她还引用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提出“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年轻教师要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他们的课上看到闪光点,比如某些问题的巧妙处理,某些问题的巧妙过渡等。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各自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
第二,多留心身边教师的言行。
学校教育不只停留在课堂上,更多的教育在课下。甚至有时候,课下的教育能够决定你的课堂效果。可能有些年轻教师接触些老教师的时候,觉得他们都很随意,似乎随时都能上课堂,谈起某个专题都能信手拈来,洋洋洒洒。课堂上不用怎么维持纪律,课下仿佛也不怎么大批量的改作业,可带出来的班级学生的成绩永远排在年级的最前列,就觉得可能是学生对老教师天然的尊敬效应所致。其实不然,他们付出的远比想象的多。他们虽然经验已经很丰富,但备起课来依然非常细致;跟班、和学生个别交流,都非常用心。有的老教师在找某个学生谈话前,还会列出一个谈话提纲,甚至点上某个经典小故事等。这些,都会给年轻带来教师越来越多的震撼和感动以及无时无刻的无形鞭策。“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年轻教师要时时处处留心,从老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批改作业的方式,以及备课的方式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三课时 坚持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有人说,名师和普通教师成长过程的区别就在于,从教的前三年是否坚持写教学反思。反思可以让不成功的教师走向成功,让成功的教师更成功。《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在初次担任班主任时,是以失败告终的,而且据说“一败涂地”。可他没有被打垮,而是“知耻而后勇”,在“一件件不成功的往事”面前,驻足反思,从而寻找解决的策略。终于,不仅“一雪前耻”,而且成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在阅读《班主任兵法》的过程中,序言中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
一般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学期反思。我注意到,很多老教师都在很认真的进行“原创”。但很多年轻教师却将之视为一种形式,根本不去认真对待,大部分从网上复制粘贴一些大话套话了事。还有的年轻教师想要认真对待,却根本不知道该反思什么,如何反思。以下是我的认识:
1、经常反思令自己遗憾的事。
有这样一首诗:“记忆说我是盐别怕我把你的旧伤口扒开撒上去我要融入你的血我要化成你的泪我要让你在痛苦中更坚强更有力„„”说的就是直面自己遗憾的过去,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不完美的事,有时还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此时,经过到位深刻的反思,也许已经不能挽回什么,但是,这反面的教训却有可能会转化为宝贵的经验财富。而若不去反思,很有可能会一错再错,最后自己的自尊心受挫,却又只会怨天尤人,感受不到从事
教育事业的成功和幸福。
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那么如何对令自己遗憾的事情进行反思呢?
第一,反思令自己遗憾的原因。
毛主席说过:“调查问题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所以,找到自己感到遗憾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才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我曾经因为一个学生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狠狠地批评了他,从他的平时表现到他的学习态度再到家人为他的付出到以及今后的出路等,洋洋洒洒,滔滔不绝,并责令他马上补完,还要罚抄数遍。事后,看到该生闷闷不乐,上其它课也在补我的作业,完全不见平时生龙活虎的样子。我感到很遗憾,觉得自己没有
做好。
因此,我对此进行反思,我首先想的是,学生要完成作业,天经地义,学生不完成作业,受批评很正常,我为什么要感到遗憾呢?
想来想去,最终我想到: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他没有及时完成,这个巩固的效果没有达到。我作为教师,批评他的目的,应是促使他去达到这个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我的批评力度虽大,最终造成的后果是他非但没有达到那个效果,反倒在别的课上补我的作业,又造就了另一个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我的批评可能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使他闷闷不乐。也就是我的批评是无效的,甚至是具有消极效果的。所以,我觉得很遗憾。
第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无效的批评呢?先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 矢,找到应对策略。这也属于调查的过程。
在以上事例中,我发现自己主要是因为该生成绩较差,作业没有完成,我已经在潜意识中认定为他偷懒,不愿意写。所以,在批评时,我做出了“狠狠批评”的错误方式,希望给他醍醐灌顶的感觉,能够激发他。如果该生成绩较好,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话,我可能就会以为他可能做作业时出现了意外,就会用另外一
种教育方式了。
这就说明,我虽然也希望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但在潜意识中,还存在着以学习和平时表现进行评判的误区。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然也知道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问题。
已经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我赶紧再次调查,后来发现该生其实在一周前已经下定决心用功学习,而且已经努力一周了,只是我还没有观察到。这次作业没有完成则是因为家里出了一些事情,周末他随家人回了很远的老家。在我的批评过程中,他也想解释,但又怕老师不相信。被我批评后,他十分伤心,又开始打起了退堂鼓。于是,我赶紧再次找到他,诚恳地就对他曾经的偏见和误解道歉,并对他的一些做法表示欣赏和鼓励。随即我欣喜的看到,他的状态越来越好,后来竟然从年级300名之后进到前100名之内,令我释然。
试想,如果没有我的及时反思,这个孩子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教师的一言一行可
能影响某个孩子的一辈子。
第三,对反思的类似事件或不同事件加以归类、总结,提升自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不断的反思总结中,我们的反思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遗憾的事会越来越少,感受到的成功和幸福会越来
越多。
后来,我专门为如何批评学生写了一篇日志,题目为《理性批评》。所以现在我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会问清楚自己调查清楚了吗?事实是否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我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我的这些话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等等。争取达到批
评有效、不偏颇。
2、经常反思自己感觉成功的案例。
可能很多年轻教师都会认为,成功还需要反思吗?我答:需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自己觉得欣慰的成功的案例。这会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和前进的自信。但其实,它也有可能是我们走向更优秀的最大障碍。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无法更加优秀,就是因为沉浸在成功中,没有从成功中寻求更深层次的内容。有的人将之归纳为天然素质。实际上是自己走入了优秀的瓶
颈,却不自知。怎样反思成功的案例呢?
第一,反思自己感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有的年轻教师取得了一些成功,可让他说成功在哪里了,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那就难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成功在哪里了。比如,我觉得我带班主任期间,比较成功的地方就在于提高了班里学生的整体成绩,树正了班级的班风。第二,为什么会成功?
这是更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往往把成功简单归功为爱心的感化,自己的坚持等等。这样的经验总结,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没有属于自己的具体的东西。
比如,我反思自己在以上两个方面比较成功的原因,我总结出来的是:首先,对 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所谓“严师出高徒”。对学生进行班级量化管理,管理条例做到细致、可操作性强,扣分有理,加分有据,尽量公平公正,定期总结评比。然后,采取定期分批谈话和召开主题班会及设擂台等几大班级习惯活动相结合等方式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打造竞争与书香氛围。再然后,时时留心观察学生,及时通过周记、纸条、书信或谈话等方式和学
生沟通。
当然在反思成功原因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出现的问题。比如,前期沟通工作做的不到位,显的有些专制,造成学生对我有一定的误解,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使以后我要做的沟通工作量很大,几乎逐个学生进行。还有,有时候严格到苛刻的地步,因为担心学生放松自己而刻意掩藏我对他们的感情和体谅。再有,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有些自以为是和浮躁,阻碍了自己更快的成长。
另外,在反思成功原因的同时,我还发现即使某些做法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刚接班的时候应和学生做朋友,多听学生的意见。在制定班规的时候,如果加入学生讨论的成分,那可能实施起来会更顺利。班级日志如果不仅记录每天的纪律卫生等情况,而将更多的内容充实进去,每天抽一点时间和大家分享,那班级气氛可能会更和谐,等等。
这么一分析,就有点头头是道和豁然开朗的感觉了。反思了成功的原因,也不能急于推广。我们还要反思的是:
第三,同样的方法,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
比如说,对有的学生,我们用表扬激励法,他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是有的同学,面对我们的表扬,却会觉得我们虚伪?
所以,还是马哲里的那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是教育学里的:“因材
施教”。
三、坚持写作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准确。”而我觉得,在今天我摭议的三个坚持中,如果说坚持学习和坚持反思是我们在自己的教育田地上耕种的过程的话,坚持写作则是收获的过程了。现在的年轻教师,很多是文笔很不错的,有的还曾经是大学时期的“校园诗人”。但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丢弃了写作。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1、写什么? 第一,写读书笔记。
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读后感,现在我们要求自己写读书笔记。实际上都是要求自己读书后要有收获。我的体会是:如果书是自己的,读书笔记可以见缝插针写在某一段文字的后面或字里行间,这样有一种和作者交流的感觉,感觉
很好,收获不小。第二,写反思笔记。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中出错,而反思中又思路模糊的问题,在我们写反思笔记的过程中,却会慢慢变的清晰了。由此,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更大提高。
如果你觉得写就事论事的反思笔记枯燥的话,可以将它和工作日志、私人日记、随感、个人空间、博客等融为一体。我个人觉得工作反思并不一定只就工作论工作,如果在工作反思中融入个人情感,成为有“人情味的反思”,才是能使你更加了解自己,同时更加了解你的工作的反思。我喜欢这样做:先在自己的私人日记本里以写随感的形式写反思,然后,每过一段时间,将其中一些总结归纳出来和大家分享。我觉得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样,我们的反思还有可能成为创作。
第三,写教育教学论文。
这个可以包括写教育学案例及案例分析、教育时评等。张先华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就说,“教育教学研究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关于这点,我的发言权不大。因为我是个新手。这是我写的第一篇论文。但我想说的是:它可能写的不好,是次品,可能远不到发表的水平,甚至还算不上是一篇论文。但同样是我的一份财富。因为从我起笔开始到现在我已经有了莫大收获。所以,我会继续写下去。我号召和我一样的年轻教师们:别害羞,动笔吧,让我们一起卖力地成长!
其实,我们处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我们几乎每天都在研究,现在让我们把研究的东西写出来,让它成为教育教学论文吧!
2、通过哪些方式写作?
这个因人而异,看你喜欢。我的建议是:
第一,如果你喜欢和别人分享、讨论,那就通过空间、博客或者论坛写作。这样做的好处是“理越辩越明”,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同时,说不定会吸引一批“小粉丝”,激励我们再接再厉。
第二,如果你喜欢自己安静的写作,可以写在自备的日记本上。这样做的好处是,私密性强,适合喜欢独立思考和心灵沉静的人。
第三,随身携带小记事本。
有很多灵感,都是一闪而过的。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随身携带小的记事本扑捉一闪而逝的灵感必不可少。
参考: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一中 李武生 之《年轻教师成长需要的三个坚持》
年轻教师成长需要的三个坚持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一中 李武生 737100)
任何年轻教师,都有着自己的教育理想,都有成为名师的想法。然而,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路又在何方呢?
根据我个人的一点经验,我觉得,要想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必须做好三个坚持:坚持学习、坚持反思、坚持写作。
一、坚持学习
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有些教师工作20年,其实也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一天后的工作就只是重复而已!
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学,向谁学。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学习:
1、通过阅读书籍学习
书籍是最方便、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带着书籍,进行阅读。阅读书籍的过程,也是我们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向作者进行学习的过程。
可书海浩瀚,生命有限,我们应该读那些书籍呢?
第一,坚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我们就是搞教育的,所以,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是一定要读的。而我们也是干人的事业的,要教育学生,没有心理学知识是不行的。具体的书目,如《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等。
第二,坚持阅读班主任方面的书籍。
不管是不是已经担任了班主任,我们年轻教师都要读一些这方面的著作。一是为了以后当班主任作准备。有人说,没有当过班主任的教师,工作生涯是不完整的。暂不说这句话的科学性如何,我觉得不定什么时候,学校就安排你当班主任了。所以,提前为自己做好储备,是明智之举。二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育艺术。即使不是班主任,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面对一些“突发事件”。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艺术,我们就能变“突发事件”为教育情境,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来说,我觉得像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王晓春老师的著作,李镇西老师的著作,都是我们年轻教师的首选读物。其次,最近看到的【美】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是非常值得一读好书!
第三,要订阅一些教育方面和本学科方面报刊杂志
做教育的,也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因此,及时了解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消息,自己才能保持敏锐性。同时,及时了解本学科的一些动态,也是我们进步和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最近,本人订阅了《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班主任》杂志、《中学物理教学》等报刊杂志。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自己的眼界也开阔了,自己的格局也拓展了,自己的境界也提升了。
当然,这也需要自己付出一定的财力,我也是很心疼的。可有句话一直支持我,和大家分享:“君子以财发身,小人以身发财。”
第四,坚持阅读一些励志方面的书籍。
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耗体力、耗精力的。而且,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也容易产生满足感。在达到一定的高度时,还容易迷失方向。这样,就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出现。
同时,在艰辛的工作之余,还要坚持学习,也容易产生倦怠。
因此,励志书籍这个时候就必不可少了。
对本人影响比较的大的励志书籍有:《了也成就伟业》、《从主动到卓越》、《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88种黄金心态》等。还有一本就是《三字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昔 仲尼,师项囊。古圣贤,尚勤学”,“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这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文字,在我疲惫的时候,在我懈怠的时候,在我迷茫的时候,像丝丝细雨,侵润我的心田,让我振作精神,继续前行!
第五,阅读一些开启心灵、启迪智慧的书籍
一名教师,只有心灵纯洁,拥有智慧,才能干好教育事业。所以,经常让自己的心灵沐浴春风,让自己的智慧得到提升,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坚持去做的事情。
我感觉自己读过的这方面书籍中,《读者》是一本值得坚持去读的书。当然,还有像余秋雨老师的书籍,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再有,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古籍经典,也是很好的启智修身的经典读物。其他的,在此就不在赘述!
当然,以上所述的读书,有点过于功利。我们还要经常进行“无功利”的阅读,当我们把阅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时候,也是我们真正享受阅读的时候!
2、向身边的各位同行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的经验是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是含金量很高的知识。通过向他人学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量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向他人虚心学习。
当我们走上讲台的时候,我们的角色,已经由学生突变为教师。“隔行如隔山”,从“学生行”进入到“教师行”,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所以,不管我们在上学期间多么优秀,也不管我们的学历多么的高,我们都得从零开始。
而这个时候,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同行们。那我们该学些什么?怎么去学呢?
第一,要虚心向身边的同行们请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道题左思右想,还是不会做;又如有个知识点,自己演练了很多遍,可就是感觉很别扭,不知道怎么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再如有调皮的学生,上课老有怪动作,自己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没有丝毫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很多年轻教师,都是耻于向身边的同行请教。总觉得自己堂堂一名某某师大的高材生,而且现在也是老师,连这都搞不定,多丢人啊!
可是,你不请教,老教师一般是不会主动指导你的,一来是他怕你不高兴,觉得他小瞧你;二来教师都有所谓的“自尊”,“你向我请教,尊重我,我可以说说,你不请教,我为什么要说?”!
其实,老教师也是从年轻过来的,更何况老师有不懂、不会的问题,是很正常的。老师之所以在学生面前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是因为老师在课前通过请教等方式把自己不懂、不会的问题解决了。!
所以,要想在学生面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就要在课前勤学好问。!
同时,即便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也可以向老教师们请教。比如,本人在筹办婚礼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真的是受益匪浅!
第二,要坚持听身边教师的课!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中就有一条,多听别人的课。他指出:“看优秀老师的课,就是读活的教育学,活的教学法。这与读书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并引用了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提出“也可以这样说:‘不听别人的课,就上不好自己的课。’”。!
记得刚走上讲台的时候,去听老教师的课,感觉非常一般,根本没有我讲的好。后来听课听多了,才发现,“外行看热闹”,我根本就还没有入行。
听了一段时间别人的课之后,听课时,我常常带着自己在上课过程的问题。才发现,“姜还是老的辣”,“我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可以这么巧妙处理呢?我怎么就不知道这样过度到下一个问题呢?”这个时候,我才觉得,我有点入门的意思了。
再后来,我听课时,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各自的优缺点,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这样,我就省了很多去查资料,选例题的时间,又省时,又省力。!
当然,还要感谢那些无私让我们年轻教师听课的老教师和年轻的前辈们。所以,在平时,我对他们是非常尊敬的,是发自内心的尊敬!
第三,要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言行
我们通过请教,只能够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听课,也只能主要解决课堂上的问题。
而且,有些教师即使你请教,他也不会悉心指导的。有的时候,很多教师也不愿让你去听课。所以,要真正从同行们那里学到东西,你就必须时时处处留心身边同行们的一言一行。
当身边的教师和学生谈话时,我仔细聆听,学习如何与学生谈话。当身边的教师教育违纪学生时,我仔细聆听,认真分析学生违纪事情始末,学习应对不同违纪事件的不同策略。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认真备课时,我不动声色,仔细观察,记住他所用的资料和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当身边的身边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我借机到跟前,观察他的批改方式,感受他那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身边教师的一言一行,便都在我们的心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便会时时处处都有所收获!
比如,刚接触我们的有些老教师的时候,看到他们都很潇洒,不拘小节。可经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才发现,他们付出的远比我想象的多。他们虽然经验已经很丰富,但备课依然非常认真;跟班、和学生个别交流,都非常认真、细心。这些,都是一本本活的教材,也是对我无时无刻的无形鞭策。
二、坚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句话在很多地方都适用。我觉得,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上,更加适用!我们的每堂课,我们处理的每一件事情,我觉得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的教师,自出道之日起,就是那一套,一直用到自己走下讲台。我觉得,除了他不爱学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
成功的教师需要反思,没有成功的教师更应该反思。
《班主任兵法》的作者万玮老师,在第一次担任班主任时,就是以失败告终的。可他没有放弃,而是“知耻而后勇”,在“一件件不成功的往事”面前,反思自己的失败之处,寻找解决的策略。最后,不仅“一雪前耻”,而且成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在阅读《班主任兵法》的过程中,序言中的“让反思成为教师的思维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年轻教师该反思什么,该如何进行反思呢?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校领导倡导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还给我们配发了反思记录本。可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该反思什么,该如何进行反思。
1、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年轻教师由于没有经验,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令自己事后很后悔,很遗憾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如果不反思,不去寻找好的应对策略,就很难过自己的良心这一关。
长此以往,不仅不能使自己的业务有所进步,而且还很可能使自己患上心理疾病。您可能觉得我有点夸张了,但试想一下,令自己遗憾的事情常常浮现在脑海中,而我们却不能再次避免,难道我们还能心理很轻松吗?
当我们通过反思,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了应对策略,那我们肯定会释怀。
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
那如何对令自己遗憾的事情进行反思呢?
第一,反思令自己遗憾的原因
毛主席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所以,找到了自己感到遗憾的原因,也就是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找到了存在的问题,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学生没有回答上我的提问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事后,看到该生垂头丧气,反而没精神听课的样子,我感到很遗憾,觉得自己没有做好。
因此,我对此进行反思,我首先想的是,回答不上问题,受批评很正常,我为什么要感到遗憾呢?
想来想去,我还是觉得,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以前学过内容的掌握情况。而批评应该是对他的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他的发展,也就是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可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他垂头丧气,没有精神听课。这样的评价,显然是失败的,所以,我觉得很遗憾。
第二,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
知道了令自己遗憾的原因,我们就先要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有的放矢,找到应对策略。这也属于调查的过程。
接着以上的事例,我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主要是因为该生平时表现较差,提问时他没有回答上,我已经在潜意识中认定为他上节课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做出了“狠狠批评”的错误评价方式。如果该生平时表现比较好,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的话,我可能就是另外一种评价方式了。
这就说明,我对学生虽然也希望平等对待,但在潜意识中,还存在着以学习和平时表现进行评判的误区。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虽然也知道要进行发展性评价,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问题。
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那寻求解决对策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第三,通过反思此类事件,寻求应对策略,提升自我
通过对自身存在问题的反思,使得我们较深层次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时,我们就可以取寻求应对策略,并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自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至少,当我们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有备而来”,就不会犯类似错误了。
比如,我刚担任班主任时,经常出现学生顶撞我的事件,让我很是头疼,也很遗憾。于是,我进行反思,寻找学生顶撞老师的成因,并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求解决对策。最后,还写了一篇文章《高中生顶撞老师寻根及对策》,在《中国教师报》发表。而由于经过这样的反思,在后来的班主任工作中,从未出现学生顶撞我的事件。
同时,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的反思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经常反思那些自己感觉成功的教育案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值得自己欣慰的成功的案例。这类案例常常带给我们愉悦的心情和前进的动力。可有时,它也是我们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大障碍!
很多优秀教师,之所以无法更加优秀,无法从优秀到卓越,就是因为沉浸在成功中,没有从成功中寻求更深层次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从优秀到卓越。
具体来说,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那些自己认为成功的案例:
第一,自己感觉哪些地方是成功的?
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常常也会有成功的案例。自己感觉是成功的教育了学生,或成功地完成了某项教学任务。可如果让我们具体说说哪些地方是成功的,我们又似乎说不出所以然。
所以,多思考到底哪些地方是成功的,才有可能正确总结出成功的经验。
比如,我觉得我的某节课上的很成功。那我就要反思,结果可能会发现,我引入的时候很成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者,我在过渡时,让学生有了疑问,学生想要解决自己的疑问,继而展开讨论,进行新的内容的教学。或者,我的例题非常典型,学生通过例题,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能力,等等。
第二,为什么会成功?
其实,当我们搞清楚了成功的地方,也就知道了成功的原因。只有知道了为什么成功,我们才能总结成功的经验,使自己有所提升。
很多教师,包括我自己,很多时候,在总结成功经验时,往往把成功简单归功为爱心的感化,自己的坚持等等。这样的经验总结,很多都是千篇一律,没有科学性可言的。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需要科学精神的工作。
比如,在最近的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对于我班的宋某的转化我感觉比较成功。反思成功的地方和原因,我发现,首先,我没有和他对立起来,而是站在他 的角度,切身体会他的处境;其次,我抓住了几个比较好的时机,表扬了他的闪光点;再次,我以合理的方式指出了他存在的问题,并和他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最后,我在和他的家长的配合上,取得了成功,他的家长也改变了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这么一分析,就有点头头是道的感觉,也有点豁然开朗的意思。
反思了成功的原因,我们就可以进行经验推广了。但要明确,在这里适用,在其他地方是否也适用。
第三,同样的方法,在其他地方会不会成功?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用的时候,却起不到好的效果。同样,我们自己的经验,能不能在其他案例中使用,也是应该反思的。比如说,有的学生,我们抓住闪光点表扬之后,他的积极性非常高。可有的同学,面对我们的表扬,无动于衷。
第四,如何把成功的经验和理论联系起来?
3、对照榜样反思自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坚持写作
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写道:“阅读是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准确。”同时,我觉得写作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
所以,教师应该善于积累,让自己不断提高。而且,我觉得,只要愿意写,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高产作家。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的事,写一些,就是一篇文章。每一位学生的事情,写一写,也是一篇文章。
1、写什么
很多教师,都有写作的愿望,可当静下心来,准备写写什么的时候,却不知道该从哪下笔。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写读书笔记
我们要坚持读书,读完一部分内容之后,一般都有很多感想。这个时候,把它写下来,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而且,对我们阅读的效果,也有很大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写反思笔记
经常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及具体做法,我在前文已经叙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我要说的是,写反思笔记除了可以提高反思的效果之外,还可以积累。当我们坚持写反思笔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思路变得清晰了,我们的思考和认识也更加深刻了。同时,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了不起,已经写了几万字的反思笔记了。再翻阅时,有的反思笔记,可以提醒我们;有的反思笔记,可以鼓励我们;有些则可以简单修改后投稿,发表。
这样,我们的反思效果将得到了延伸。
第三,写教育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很多教师,觉得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是主业,教学研究是不务正业,写论文、靠论文考评时加分更是不务正业中的不务正业。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有这样的认识,可读了张先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后才发现,“教育教学研究是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必由之路”。
所以,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要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写工作日志 其实,很多企业都在写工作日志。写工作日志的好处,我觉得,一是可以记录自己的工作业绩;二是可以起到备忘的作用;三是可以使自己的工作流程得到优化。
当我们把每天要做的,和已经做了的事情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就会发现很多自己平时忽略的东西。首先,可能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做了一下没有必要去做的事情。其次,可能会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做。
第五,写自己的随想
每天,我们很学生之间,都有很多故事发生。每天,我们也都有不同的感想。当我们把这些都写下来的时候,可能就是宝贵的经验,还有可能上升为理论。
第六,写教育时评
针对国家或地区的某些教育事件,某些政策法规,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当我们再读到他人的见解时,对照自己的想法,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的认识这些事件和法规。这样,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也可以看看自己的见解和别人有什么差距。
第七,写教育教学论文
教师,处在教学第一线,一定要进行教学研究。而进行教学研究的时候,必然会有一些结论。当我们把这些写下来的时候,也就形成了教育教学论文。
2、通过哪些方式写作
教师的工作很忙,很少有专门的时间用来写作。所以,我们要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写作,才能写出较多有质量的东西。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写作。
第一,通过博客写作
现在电脑和网络比较普及,学校教师基本上都能很方便地上网。每天将自己的一些感受、想法写下来,是很方便的。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就能写出很多东西。进行整理,就能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即便是整理不出有价值的东西,对于自己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和心理的调适,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通过论坛写作
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论坛的好处是可以看到别人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严密,使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
第三,设立专门的反思记录本
有时,我们不想将自己的一些反思写在网络。这时,设立专门的反思记录本,就很有必要。
第四,随身携带小记事本
有很多念头,都是一闪而过的。这些念头,往往是灵感所在,而又容易忘记的。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而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最好随身携带小的记事本,将一些“闪念”随手记录下来,防止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