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改实验课题及设想
教改实验课题及设想
课题:数字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设想:
1、运用多媒体创设合作氛围,让不学生学会体验。
2、优化组合小数,让学生学会交往。
3、确立合作目标,让学生学会感悟。
4、在合作学习中分享成功。
5、强化指导,让学生养成学习愣习惯。
第二篇:教研教改课题
江湾中学音乐学科教研教改计划
本学期音乐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音乐学科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的性格。并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纲要》精神,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教学方面
对于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培养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二、抓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扎扎实实搞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艺术学科的研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中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业务和专业技能耐方面的提高与进修,抓好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组织并开展好学校“减负”以后的艺术类兴趣小组活动。
三、教学观念随教育教学需要改变、促使素质教育发展
在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课堂教学已成为其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主要凭借课堂教学来落实,要发挥音乐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研究音乐课堂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在音乐课中,给学生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无拘束的、自由的发展。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江湾中学音乐学科教研教改计划
江湾中学音体美组
王影
第三篇:教研组教改课题
数学教研组教改课题——四清运动
(2009—2010学)
“四清”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其实质就是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辅导,直到人人合格。
堂堂清:是指每节课留5—10分钟时间检测一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视不同的年级清的方式有所不同,低年级主要做课后的练习题,中高年级一般做课前准备的练习题,一般当堂完成,当堂完成不了的,就由学科代表收集,及时交任课教师批改。
日日清:是为了落实“今日事今日做”的思想,分为学生互查、教师抽查,并作登记。教师可利用上午第四节课或晚自习检测学生当日的学习掌握情况,个别辅导、面批作业。个别错误的,教师应立即订正,普遍错误的则要多安排时间补课,当日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
周周清:实行的每周验收制度和单元验收制度。每周验收制度即检查本周的教学内容,如验收概念时,一个尖子生验收一个后进生,一一对应,由尖子生说出概念的名称,后进生说出内容,如说错,在课本做记号,直到说出正确的概念。课本例题、课后练习用同样的方法过关。尖子生之间相互检测或教师抽查。验收后要做统计,及时反馈给教师。单元验收制度是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摸清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任课教师必须对不关的学生个别辅导,问题较多的单元则要多安排时间,有针对性的补课
月月清:就是我们的月考,月考由学校统一安排,统一监考,集体阅卷,组织评估。评估的指标分为三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教导处对各班级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科,要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教师对月考要高度重视,考后教师对学生试卷要仔细分析,了解学生对那些知识点掌握的好,哪些还没掌握,然后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补课。
“四清”的落实,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对课本的基本要求达到百分之百的过关,做到人人合格。
语文教研组教改课题—自育自学
(2009—2010学)
1、明确自学重点(教师提出课时教学目标)
2、围绕重点自学(学生根据课时教学目标自学)
3、点拨自学得失(小组互助、教师点拨、)
4、汇报自学成果(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5、巩固自学成果(检测、巩固练习)
备注:
1、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书面材料两份,一份上交,一份自留会上发言)。
2、教研组长整理、确定方案。
3、课题负责人上报计划。
4、教研组成员协助。
第四篇: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2017教改实验工作总结
以课题带动教改 促教师专业成长
平定县实验小学 侯帅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又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教改实验方面,还是做出了不少的的成绩。本我参与的课题有省级“十二五”规划指令性课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市级小课题“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两项课题都已结题,作为课题组中的一员,在课题负责人郝校长和李校长的带领下,我潜心研究课题,认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在课题研究方面,也有不少的收获。下面就简单的总结一下本的教改实验工作。
一、收获
1.教学理念发生了真正的转变。
记得刚参与课题实验研究时,新课程教学理念对于我来说,是干巴巴的理论,是冷冰冰的文字,我们无法理解它们的真义。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才对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理论也实实在在成为新课堂的指针,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教学空间;通过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引领学生动脑思考,又给学生提供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
2.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真正从台前退到幕后,做学生的台阶、引路人、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把体验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要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
课题实验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首先由学生在自主自习独学、对学,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主动寻找答案、澄清概念、领会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在积极思维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升华情感,这样不仅轻松学到了知识,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融洽了人际关系,收到“一石三鸟”之功效。
4.课堂氛围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课题实验让老师真正从圣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之中,及时了解学情,把握簇展动态,并给予适当点拨。这样把师生的关系拉得更近,而学生也敢敞开自己,平等地与教师交流探讨,有利于深层次地解决、理解问题。同时也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走向成功的开始,每次教研课上自己都会不断的积累经验。同时经过教师的评课加以反思,以便以后积累更多的经验。本,在县级上研讨课1次,校级上示范课2次,做县级范围内公开讲座3次。在学校上了多次以课题研究为主的课,虽然没有领导和教师的听课,但自己总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总结和反思,针对每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在下节课中解决。在每次的课中,我都能认真学习、记录,和学生座谈,交流,并把学生的意见加以总结。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自己作为数学教研组的组长,还担负着组织年级组活动的任务,但在每周进行的集体教研活动中zh,都进行和全年级教师的交流,并把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法和做法收集、整理、汇总给全组教师看,讲给他们听。听取他们的意见,使自己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步。
二、成长
回顾一年多来的教改实验工作,对它的认识深刻了很多,现在我们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是改不改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改观念已经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态化运用新模式,我们正在探索临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让数学课堂能够大放光芒。为此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要求自己。
首先,要继续加强学习有关新课程的理念和经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新课改实验的探索、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充实教学,为新课题实验的成功尽心尽力尽责。
其次,丰富教改的内涵。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在于教学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思维,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让学生去感悟新知识。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在提高中升华,让每堂课尽可能多地闪出思想的火花。坚持写教学后记,让自己在实践中出经验,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三、不足
自己对课题研究有时重视不够,撰写论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导致很多成果无法提炼为论文与同行交流、切磋。下阶段力争有更多、更高质量的论文诞生。
本学年的工作已经结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也遇到很多问题和困惑,在今后的研究中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更多的艰辛,但我坚信,凭着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在以后的研究中定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成绩。
第五篇:教改实验总结
教改实验总结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教改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以来的教改工作,有收获,也有不足,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实行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
1、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在内容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概念、公式,注重算理和技能训练,表现在问题情境、计算方式、估算等方面的重视。
①重视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数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学。
②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这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们主动地、自学地或自动性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③提倡解题策略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策略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方式得出结果,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更自由思考问题的机会,有更多的探索余地,有利于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
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认为现代教师在教学时要开展创新,教师创新行为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扭转,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在实行创新必须遵行六项原则:普遍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的去探索。数学教师的创新行为就要求在教学时突出这个“趣”字,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趣的教学内容,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使他们从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在上“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居住面积,课上引导学生汇报调查结果,从而引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又如一位教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地进行了创新,在导入时创设了“小猴分桃”,“小猴分西瓜”的情境,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出来。生动直观的演示,鲜艳动人的画面,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与书本上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学习氛围、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在以住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有所创新,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新行为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意味唯教材,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如,在对“两位数除法笔算”的新授课时可以对教材作如下处理:“整十数笔算,接近整十数,中间数试商,商中间和末尾有零”,各一课时其中穿插适当的练习课加以巩固,这样为学生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充裕的时间。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深挖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3.积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的创新行为在教学中以发散性问题为出发点,恰到好处地激发创新思维和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课堂上,让学生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例如:有一教师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知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练习:给学生一根长31.4厘米的绳子,把它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圆,你认为它们的周长相等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学生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在猜测过程中,许多学生通过计算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圆的面积最大,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敢于和善于揭示自己认知上的矛盾冲突,积极探索未知的心理需求的具体表现。林崇德在多年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概念中的变换叙述方式、多项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填,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中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运用比较,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括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各种形式,都是创新思维在数学学科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找到了这些形式,训练才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促使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展开多向思维,鼓励创新,如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举一反
三、以一贯
十、逆向解题”等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发散与收敛、变式与求异等思维习惯。
4.善于科学的评价学生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检测手段,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评价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渴求新知的动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从尊重、爱护、平等的原则出发,对学生实施积极的、适度的和科学的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内驱力,体现出教师评价的创新。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要以宽容、谅解、和谒的态度对待他们,允许他们再想一想,既使是重复别人正确答案,也应给予肯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师还应注重分层次评价,注重因人施评,从实际出发,分层要求,既负责评价,又负责指导,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及其小组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从学生自身出发,教师应鼓励自我评价,依靠自己的能力,找出错误,加以改正,使其体会成就感,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达到创新的探索。
总之,创新教学,要求教师充分调动自身的因素,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其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不同而是千姿百态,并随教师的素质的提高而发展,有待我们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2013-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