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

时间:2019-05-14 21: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

第一篇:【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

专题十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贾逵① 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 ,而归居③ 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日:“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④ 而诵无遗句耶?”逵日:“亿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⑤ ,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于闾里⑥ 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⑦。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⑧ 子孙,舍⑨ 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曾任侍中、左中郎等职。②无嗣:无子,没有后代.③归居:回娘家居住。④《三坟》《五典»: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这里泛指古代典籍.⑤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木片.⑥闾里:里巷.闾,是古代里巷(类似现在街巷)的门.⑦振古无伦:自古以来很少有能与之相比的.⑧襁负:用布带子把孩子捆在后背上背着.⑨舍:住.(1)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乃 剥 庭 中 桑 皮 以 为 牒 答案: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2)解释文中加点词.①惠 :

②期年 :

③盈 :

答案:①通“慧”,智慧 ②一周年 ③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译文: 答案:贾逵的粮食不是靠自己种地得到的,而是靠讲经书讲得唇焦口燥得到的.这就是世人说的以舌代耕啊。

(4)文中为表现贾逵的学识成就,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贾逵的学识成就。

(5)联系《伤仲永》一文,说说贾逵成才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这对你有何启示。

答: 答案:最主要因素:后天的勤奋刻苦。启示:(示例)一个人的成才,天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勤奋造就人才。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燕昭王招贤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①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② ,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③ 燕。燕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亡于外。燕兵独追北④ ,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注]①共国:共同治理国家。②致:招致,引来。③趋:奔赴.④追北:追击败北的敌人。(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卑身 厚币以招贤者

..

②孤之愿也

. ③燕国殷富

.. ④燕王吊死问孤 .答案:①降低身份,指谦卑 ②愿望 ③殷实,富足 ④慰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

译文: 答案:郭隗说:“大王如果真的要招纳有才能的人,那就从(敬重)我开始,(我这样才能不高的人都受到礼遇)何况是比我有才能的人呢? 他们又怎么会因为与燕国很远而不来投奔您呢?”

(3)从文中看,燕昭王最终能击败强齐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①招纳贤士;②与百姓同甘共苦。(4)你觉得本文在当今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答案:例:人才是取得胜利的法宝,我们必须尊重人才,用好人才,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促进我们社会的和谐稳定。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招贤”的故事? 请再列举一例。

答: 答案:示例:刘备三顾茅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后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② 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故托臣以讨贼也

. ②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 ③食不甘味

. ④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答案:①把 ②因此 ③吃饭,吃东西(不能译为名词“食物”)④草木,这里用作动词,长草木

(2)下列对“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熟”,形容词 B.谁,疑问代词 C.怎么,疑问代词 D.为什么,疑问代词 答案:C(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答: 答案: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译文: 答案:凭先帝的英明,估量我的才能,本来就知道我要去征讨曹贼,能力是微弱的,而敌人是强大的。

(5)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 答案:略(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来回答即可。能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也行)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南霁云① 之乞救于贺兰② 也,贺兰嫉巡、远③ 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④ ,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⑤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注]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②贺兰:唐代的河南节度使。③巡、远:唐代张巡和许远,他们抗击安禄山反叛,城陷被杀。④浮屠:佛塔.⑤南八:南霁云在弟兄中排行第八。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延霁云坐

. ②云虽欲独食

. ③此矢所以志也

. ④贼以刃胁降巡 .答案:①引、请 ②即使 ③作标记 ④使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 示贺兰

A.以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以 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 C.以 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 D.祭以 尉首(《陈涉世家》).答案:B(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译文: 答案: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标记。(4)后人曾有诗云:“李唐社稷今何在? 不及将军尚有祠!”以此赞美张巡和南霁云的精神流传千古.人们赞美南霁云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答:

答案:因为南霁云忠贞刚烈,誓死抗敌,如“拔刀断指”;嫉恶如仇,如“抽矢射佛寺浮屠”,忠勇豪壮、深明大义、舍生取义,如“即不屈”,从容镇定、不屈而死。

(5)请概括南霁云与唐雎个人品质中的共同点。

答: 答案:凌然正气、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李 恂 传(南朝)范 晔

李恂字叔英,安定临泾人也。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太守颍川李鸿请署功曹,未及到,而州辟为从事会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既葬,留起冢坟,持丧三年。

拜兖州刺史②。以清约率下,常席羊皮,服布被。迁张掖太守③ ,有威重名。时大将军窦宪将兵屯武威,天下州郡远近莫不修礼遗,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后复征拜谒者④ ,使持节领西域副校尉⑤。西域殷富,多珍宝,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宛马、金银、香罽⑥ 之属,一无所受。北匈奴数断西域车师、伊吾,陇沙以西使命不得通,恂设购赏,遂斩虏帅,悬首军门。自是道路夷清,威恩并行。

迁武威太守。后坐事免,步归乡里,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会西羌反

①叛,恂到田舍,为所执获。羌素闻其名,放遣之。恂因诣洛阳谢。时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自资。年九十六卒。

[注]①选自《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题目是编者加的。②刺史:当时是一个州的监察官。③太守:一个郡的行政长官。④谒者:官名,皇帝的近侍官。⑤西域副校尉:官名,掌管玉门关以西非汉族地区军政大权。⑥罽(jì):毛做成的毡子一类的东西。(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①以清约率下

. ②为宪所奏免

. ③诸国侍子及督使贾胡数遗恂奴婢

. ④迁武威太守

. ⑤会西羌反畔

. ⑥年九十六卒 .答案:①做表率 ②被 ③送给,赠送 ④晋升或者调动官职 ⑤通“叛” ⑥去世

(2)请从文中找出表明李恂不受馈赠原因的句子,写在下面.答: 答案:“以清约率下”“恂奉公不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会鸿卒,恂不应州命,而送鸿丧还乡里.译文: ②羌素闻其名,放遣之.译文: 答案:①其时正逢李鸿去世,他于是就不听从州县命令,放弃从事之职,却给李鸿送葬回到故乡。(翻译时,应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会”为“正逢,恰好碰上”;“应”为“听从,遵循”;“而”在这里表示转折,翻译时应该把转折的意思表达清晰;“还”为“回去,回家”)②羌人一向以来就听说他的名声,敬重他的为人,就把他放了。(翻译时,应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素”为“向来,一直”;“闻”为“听说,听到过”;“遣”为“打发,送回”)(4)探究下列两小题。

①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隆中对»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

②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互致问候,互送礼品无可厚非,李恂有点不近人情,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 答案:①是一个具有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料事如神,有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的人。②示例:正常的礼尚往来无可厚非,有利于增进正常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抱着不正当的目的赠送礼品,那是不正确的。李恂值得尊敬,就在于他看清了那些送礼者的目的与意图,不谋私利。【解析】题①,诸葛亮在“隆中对”前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徐庶对诸葛亮的赞语和向刘备提出“枉驾顾之”的建议,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文章正面写诸葛亮的对策,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也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回答此题一定要从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面去分析。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献曲求诗 苏 轼

元丰五年十二月十九日东坡生日,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俯鹊巢。酒酣,笛声起于江上。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笛声有新意,非俗工也。”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作南曲曰《鹤南飞》以献。呼之使前,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既奏新曲,又快作数弄,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坐客皆引满醉倒.委袖出嘉纸一幅曰:“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坡笑而从之。

[注]嘉纸:很好的纸张。嘉:美好的。(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则青巾紫裘腰笛而已

. ②委袖出嘉纸一幅曰 .答案:①腰间插着。②从袖子里拿。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谓坡曰 . B. 既奏新曲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C. 吾无求于公,得一绝句足矣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D. 实是欲界之仙都 . 使人问之,则进士李委闻坡生日 .答案:B(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客有郭、尤二生,颇知音。

译文: ②坐客皆引满醉倒.译文: 答案:①客人中有姓郭、姓尤的两个年轻人,很懂音乐。②在座的客人都举杯痛饮,纷纷醉倒。

(4)李委是用什么办法求诗的? 最终求到了吗?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答: 答案:李委借东坡生日而作新曲吹笛于江上,以此求诗.由“坡笑而从之”可知求诗成功了。

第二篇:【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中考语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敏慧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3.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

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5.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

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

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6.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7.解缙敏对

解缙尝从游内苑。上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识】

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对②说③方④遽⑤应⑥既⑦敏

2、翻译: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龙”的意思是

(二)学习

8.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著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9.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

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

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10.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著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②又以问著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11.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

名词作壮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12.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②不徒言也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3.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

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14.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启发与借鉴】

不迁怒,不贰过。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有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不迁怒”意为不把自己的怒气发到别人头上;“不贰过”是指不重复犯错误。人难免要犯错误,但决不能重复犯错误。比如说谎骗了父母或老师,但经指出后就要坚决改正,决不能再犯。如果再犯,就是“贰过”,就是明知故犯。再如玩电脑游戏玩过了头,结果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下降。这种情况发生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以后绝不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上。要做到“不贰过”,首先要总结教训,其次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没有这两点,错误会一犯再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恸②对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②弟子孰为好学?

(三)仁爱

15.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

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

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16.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

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17.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若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注释】①邯郸:晋国的都城,今河北邯郸市。②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③简子:即赵简子,晋国权臣。

【文言知识】

词类的活用。上文“君如欲生之”中的“生”,为动词,解释为“活命”,但若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您如果想活命它们”就不通了,因为“生”在这句话中要作“使动词”用,即“使……生(活命)”,句意为“您如果想使它们活命”就正确了。又如“人欲死之”,应理解为“人们想要使他死。”这是词类的一种活用方法。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以②竞③然

2、翻译:①示有恩也②恩过不相补矣

3、理解:“死者众矣”前省略了主语

4、上文有“不若禁民勿捕”,其中“禁”解释为“禁止”,那么成语“弱不禁风”中“禁”解释为什么呢?

18.邓攸弃儿保侄

邓攸,晋人也,有弟早亡,惟有一儿,曰遗民。时值**,胡人入侵京师,掠牛马。邓攸挈妻子亡。食尽,贼又迫,谓妻曰:“吾弟早亡,但有遗民,今担两儿,尽死。莫若弃己儿,怀遗民走。”妻涕如雨。攸慰之曰:“毋哭,吾辈尚壮,日后当有儿。”妻从之。

【注释】:①胡人:匈奴人。②京师:京城。③挈:带着。④毋:不要。

【文言知识】

“涕”及其他。“涕”现代汉语作“鼻涕”解释,而在文言中指“泪”,而“鼻涕”在文言中则用“泗”表示。上文“妻涕如雨”,意为妻子的眼泪像雨一样掉下。这就是古今词义的不同。又,上文“怀遗民走”中的“走”,不是慢步而行,而是“奔”,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成语“走马看花”中的“走”,是指“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那花当然看不清楚李,所以它用来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又,上文说到“挈妻子亡”,其中“妻子”是指“妻”与“子”。这又是古今词义不同的一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惟②值③迫④但⑤担⑥莫若⑦从

2、翻译:①怀遗民走②吾辈尚壮

3、比较:上文有三个“亡”,依次分别解释为:①②③

19.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

一、指“比较”。

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

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②遣③固④未几⑤询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②方乘,遂为掀下③连易数人

20.王安石辞妾

王荆公知制诰,吴夫人为买一妾,荆公见之,曰:“何物也?”女子曰:“夫人令执事左右。”安石曰:“汝谁氏?”

曰:“妾之夫为军大将,部米运失舟,家资尽没犹不足,又卖妾以偿。”公愀然曰:“夫人用钱几何得汝?”曰:“九十”公呼其夫,令为夫妇如实,尽以钱赐之。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因封荆国公,故又称王荆公。②知制诰:职官名称,掌握为皇帝起草诏书之事。③汝谁氏:你是谁家的。④军大将:指军中官员。⑤部米运:指监督运米。

【文言知识】

说“物”。“物”指事物,古今相同。但它又指“人”,这是要特别注意的。上文“何物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东西”,鸸问“什么人呀”。“物”即人。“物化”、“物故”均指人死;“物论”、“物议”均指遭人议论;“物望”即众望,如“物望所归”。成语“待人接物”中的“接物”,即“待人”;小说中的“人物”即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失②偿③愀然④几何

2、翻译:①夫人令执事左右

②家资尽没犹不足③尽以钱赐之

3、比较文中的两个“妾”:①“吴夫人为买一妾”中的“妾”是指;②“妾之夫为军大将”中的“妾”是指

4、理解:这则故事说明王安石

第三篇:2014中考语文冲刺---文言文比较阅读

八年级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①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②长者,轻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雠敌,恶之如鸱枭⑤。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求益:求得长进。②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③同列:同辈。④疾之:怨恨他。⑤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叔敖举于海(被举用,被选拔)B.劳其筋骨(劳:劳累)..

C.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D.凌忽长者,轻慢同列(怠慢)..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

A.恶之如鸱枭B.已而之细柳营C.何陋之有D.醉翁之意不在酒 ....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孟子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甲】文中,孟子通过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C.【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没有法家拂士,没有敌国外患,国家就兴盛。

D.【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译: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③。时戴在剡④,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③戴安道:戴逵,字安道。④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

1.选出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欣然起行四望皎然(洁白的样子)

B.念无与为乐者即便夜乘小船就之(靠近)

C.积水空明经宿方至(整夜)

D.盖竹柏影也造门不前而返(到)

2.选出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

A.遂至承天寺经宿方至B.欣然起行四望皎然 ....

C.造门不前而返吾本乘兴而行D.因起彷徨因格杀之 ....

3.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两段文字都写了月色、月夜,都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并运用了侧面描写;而不同之处则在于【甲】文描写的详尽些,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乙】文描写较简单些。

B.两段文字都是写月夜找好友,表现了他们那种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而想找自己好友;目的和起因不同:【甲】文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找同乐者,最终找到了;【乙】文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最终没找到。

C.【甲】文运用了叙事、写景、抒情等表达方式,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D.从【乙】文来看,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

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

A.今齐地方千里B.王之蔽甚矣C.景公好弋D.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时时而间进使烛邹主鸟而亡之B.皆以美于徐公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C.皆以美于徐公以吾君重鸟而轻士D.由此观之使诸侯闻之 ....

3.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B.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以退为进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C.甲文中的威王与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为后世所称道。

D.乙文虽然篇幅短小,但给我们的启迪深刻,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交流需掌握适当技巧,在劝诫指正别人时也应做到趋利避害,这样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译: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节选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似与游者相乐山水之乐 ....

C.疾趋,度石罅必为有窃疾矣D.山行之极观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以面受沫”

A.无从致书以观B.或以钱币乞之C.所以动心忍性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虽然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

B.作者写鱼由静至动,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描绘精细,呈现出一幅幅特写镜头。

C.【甲】【乙】两段文字中能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分别是“清”和“伟”。

D.【甲】【乙】两段文字都是借景抒情,但其中分别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4.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②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译: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②,而原请降。

(《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孟门]原国地名。

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焉疏军而去之(散、撤)

B.弗敢加也令以三日之粮(限令)

C.公将驰之得原而失信(信用)

D.彼竭我盈民之所庇也(庇护)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可以一战何以使人B.得原而失信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 ....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

4.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通过场面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B.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战前准备,乙文写的是战争过程。

C.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取信于民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并且遵行这些条件获得了战争的理想结果。

D.《曹刿论战》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②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译:

第四篇:冲刺中考语文押题 2012基础知识总复习

长沙马思特一对一辅导:http:///

冲刺中考语文押题 2012基础知识总复习

中考是学生生涯当中的一次考验,每个学生都期望在中考中获得一个好成绩,考进一个好的中学。马思特长沙培训班小编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方法大全,现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中考总复习有一定的帮助!

中考当中,除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进行考查,还包括基础知识的考查。

基础知识作为中考语文当中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成语俗语涵义,以及古诗词与文言文的默写,此部分内容满分为30分,占中考总成绩的四分之一。但是与

阅读和写作不同的是,此部分内容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在复习中,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基础知识部分有3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量比较大,要求掌握780个词语,200个成语,20个俗语,以及31篇古诗词和24篇文言文;

二是中考当中的考查比较细微,重视具体字词涵义,以及不同语境当中的运用;

三是此部分内容大部分需要学生进行识记。

那么这些大量的基础知识,怎样去进行复习呢,在此我们给出以下复习建议和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梳理汇总。这是基础知识复习首要的工作,把要掌握的字词以及成语俗语,还有要背诵的篇目整理到一起,这样把知识集中到一起,不仅能够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又便于携带和记忆。

第二,合理规划,循序渐进。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量比较大,并且许多内容需要进行识记,对于这样的学习内容而言,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就是循序渐进,具体操作就是将这些知识进行分配,依据自己的具体复习情况合理地规划到每一天当中,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化整为零。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区别对待。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情况找出重点和难点,也就是那些自己没有记住或者记忆不清,甚至是存在偏差和错误理解的知识。复习中,可以先自己进行理解,然后再对照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对比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那些理解准确的词语可以一带而过,理解上有问题的就需要重点记忆。

通过这样的复习,就能对数量较大的基础知识部分有一个扎实牢固的掌握,为了避免遗忘,要进行多轮巩固,第一遍全面复习,第二遍重点复习不知道含义和理解有误的,这样一遍一遍逐渐缩小范围,最后一定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部分,保证中考当中30分的基础知识不失分,再去通过后面的阅读和作文,挑战高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础知识的考查范围固定,题型也比较稳定,只要平时用心,注意积累,就能够拿到,得分不难,丢分极其可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是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最后预祝长沙中考学生都能够取得一个好成绩,考进自己理想的中学!

最好的、最专业的长沙培训班、长沙中考押题串讲、一对一辅导尽在长沙马思特:http:///

第五篇:2004——2011年广东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1—2004广东省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011)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2)皆足取祸也 取:_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2010)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 适:_______(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1)盗贼:(2)于成龙:

(2009)

淳熙中,张说①颇用事,为都承旨②。一日,奏欲置酒延众侍从。上许之,且曰:“当致酒肴为汝助。”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已而,中使以上樽珍膳至,说为表谢,因附奏:“臣尝奉旨而后敢集客,陈良祐独不至,是违圣意也。”既奏,上忽顾小黄门言:“张说会未散否?”对曰:“彼既取旨召客,当必卜夜。”乃命再赐。说大喜,复附奏:“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夜漏将止,忽报中批陈良祐除谏议大夫。坐客方尽欢,闻之,怃然③而罢。(选自周密《齐东野语》)[注]①张说(yuè):人名。②都承旨:官名。③怃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1)奏欲置酒延众侍从 延 : ..(2)臣再三速良祐,迄不肯来 速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3.张说“附奏”的目的是什么?(3分)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陈良祐是个怎样的人。(3分)

(200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2007)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①。以齐国之大具②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③问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臣。”香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④曰:“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④尚书:官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1.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书 之 寡 人 不 肖 好 为 大 室 香 子 止 寡 人 也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释”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放下,放弃 B.消融,融化

C.排解,解除 D. 指佛教或僧人 E喜悦

3.香居因为什么事向齐宣王进谏?(2分)答: 4.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4分)答:

(2006)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太祖时,郭进①为西山巡检,有告其阴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者,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赎尔死,当请尔一官.”岁余,其人诱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以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郭进:宋初守卫北疆的名将,以善于用兵、从严治军而享誉一时。(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出来。(2分)太祖大怒以其诬害忠臣命缚其人予进使自处置。

(2)有人曾诬告郭进通敌,郭进为什么还为他 “请赏以官”?太祖开始不答应,后来为什么还是“赏以一官”?(4分)答: 2.就要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自题小像:(2005)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

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选自《太平广记》)(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1分)(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3分)答: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2分)提 送 县 有 顷 驴 主 寻 踪 至 皆 如 其 言。

2、品诗写诗。(4分)品读下面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 惊雷 浪花 落英

细雨

题目: 朱自清

东风里,掠过我脸边,星呀星的细雨,是春天的绒毛呢。

(2004)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6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 ‘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答:(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2分)答:(3)文中有几句活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际点符号的位置。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2.对对联。(4分)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答案 2011 1(1)有的(2)招致 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参考译文:

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招致受烹的,同人又有什么相关昵?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致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

2010

1、(1)恰好(1分)(2)告知(1分)

2、C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参考译文

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2009

1、(1)延:邀请(2)速:邀请

(提示:课外文言文阅读赋分从严。文段较为复杂,其难度比课本所选的大,目的是拉开档次。这两个词语的解释,是让少部分考生拿分的。第一个,“延”,这个词是得分应是少数,我们在《桃花源记》里学过: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的意思。由于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不高,很多考生已记不起来。第二个,“速”,这个词在初中是没有学过的,要求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测,答案是“邀请”。相信这个词的解释得分率更低。)

2.答案:说拜谢|退而约客|客至期毕集|独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说殊不平。(中考评分是: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断句的诀窍在于:

一、通读大意;

二、将邻近最相关词语先连起来。下面的几组应是先找到的:说(张说)拜谢 约客 兵部侍郎陈良祐 其中的“约客”与“客至”之间应先分开,变成:

说拜谢

退而约客

客至期毕集独 兵部侍郎陈良祐 不至说殊不平第二步:弄清:“不至说殊不平”的断句。“说殊不平”是可以先断开的,这样,“不至”与前面的“兵部侍郎陈良祐”连起来,变成“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

第三步(最难的一步):客至期毕集独。

这有两种的连法:

一、客至期 毕集;

二、客至期毕集。我们会发现,“独”字很别扭,这时,如果把它分到后面去,与“兵部侍郎陈良祐不至”很通顺。“客至期毕集”这五个字,按其基本意思,我们是可以推测大意的:客人到了、客人到了约定的时间、客人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在了一起。)3.提示:“用事”并非褒义(权贵而耍性子);张说这个人两次上奏,是因为陈良祐未到,“用事”的张说内心不快,想皇帝惩罚他。这道题难就难在,文中并没有刻画良祐,我们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张说时所用的“用事”一词作推测。由于文中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的干扰(如“小黄门”、“卜夜”,均未注解),知道“用事”一词是理解的关键词的不多。4.看不惯陈良祐“用事”,不畏权势。参考译文

淳熙年间,张说很有权势,担任都承旨的职务。有一天,张说上奏说想要宴请各位侍从。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说:“我要赐酒肴为你助兴。”张说拜谢。回去后就约请客人,到了日期,客人们全都到了,只有兵部侍郎陈良祐没到,张说很不高兴。不久,中使带着皇帝恩赐的美酒佳肴到了,张说上表感谢皇帝,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原本奉了圣旨,而后才敢邀请客人的,唯独陈良祐不到,他这样做违背了皇帝的旨意。”(中使)上奏后,皇帝回头对小黄门说:“张说的宴会还没散吧?”小黄门回答说:“他既然是奉旨请客,一定会通宵达旦的。”皇帝就命令再次赐酒肴给张说。张说十分高兴,又趁机附带上奏说:“我多次召请陈良祐,他终究不肯来。”天快要亮的时候,忽然听到报告说皇帝任命陈良祐担任谏议大夫。客人们正在尽情欢乐,听说了这件事,都怅然失意地散去。

2008 1.(1)称赞,赞许(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 | 弱者抚之以仁 | 恣其所安 | 久而益敬。(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2007 1、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错、漏、多一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2、A 3、齐宣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香居:敢于劝谏(忠心耿耿,勇敢);善于劝谏(口才好,有谋略)。齐宣王:能听取意见,勇于改过。(各2分)

2006(非实验区)(非实验区)

1、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6分)刘沈处世

刘凝之为①人认所著履②,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 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也。(节选自苏轼《志林》)【注释】①为:被。②所著履:穿的鞋。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2)作者认为“处世当如麟士,不当如凝之”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

2、毕业了,请你在送给好友的照片后面以《自题小像》为题创作一首小诗,或表达友情,或自我素描,或抒写志向。(4分)

自题小像

(1)2分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著履|麟士笑日|是卿履耶|即与之。(错、漏、多l 处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为止)

(2)4分刘凝之冷漠傲慢,不肯取回原鞋,不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使对方很尴尬。沈麟士宽厚待人,坦然取回原鞋,使偶然失误而认错鞋的邻人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

2.4分 评分要点:(1)要有诗昧(2分>:(2)主旨符合题目要求(1分);(3)语言形象精练(1分)

2005

(一)、共6分 ①1分 神探(或:破案高手)

②3分 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说出两点依据大意给2分,说得清楚给3分)

③2分 捉 送 县/ 有 顷/ 驴 主 寻 踪 至/ 皆 如 其 言。(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二)、4分 参考示例:

①微风: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是你让感觉到大自然的温柔,∕悄悄地你带走了我忧愁,∕是你让我拥有一颗澄净的心。

②惊雷:仲夏里,∕乌云盖天穹,∕轰隆隆的咆哮,∕那是蛟龙戏水中。③浪花:一片小石,∕激起一阵浪花。∕一点小事,∕引起万千愁感。

④落英:在最烂漫的时候,∕从枝头悄然飘落,∕并不留意高处,∕而在大地的怀抱里,∕为果实埋下希望。(评分要点:(1)能抓住事物特征;(2)有合理的联想或想像;(3)表达某种情感;(4)语言形象精练。)(每点1分)

2004 L、1)2分(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2)2分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2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错、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值为止)2、4分 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 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下载【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冲刺中考】山东省2013年中考语文押题训练_专题十四_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_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