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之教学案例
案例一:课堂上的小“智慧”
语文组 张吉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只鸟飞进了教室,某个同学从板凳上跌落等等,课堂常常在一片喧闹中久久不能平静。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遇到这类和教学完全无关的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呢?生成性的课堂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案例描述】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本来就没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阴沉好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这节语文课就上得很沉闷。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正想如何将下一个知识点落实下去,突然一声炸雷,大雨瓢泼般落下。学生全都惊呼起来:“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里还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和评价。看来,后面的十几分钟就要泡汤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作文话题:“风”,今天,我是否可以让学生以“雨”为话题进行一个片断练习呢?
于是,我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观察雨,然后展开自己的联想,以“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学生听着挺感兴趣,很快就安静下来,开始沉思,几分钟后,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写起来。十分钟后,所有的片段交上来,都比平时要写得好。
第二节课,我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讲评,引导他们从描写逐步深入到对“雨”的精神、意义的思考,由“雨”扩展出去,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思路比较开阔,想到了各种时节的雨,各种特点的雨,雨的节奏、雨的声音,由雨引起的思绪等等。【案例评析】
上完这节课,自己有一点小得意:我没有让这十几分钟白白浪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顺势利导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种情况下,强要落实原来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白费力气,而且没有任何效果,那为何不顺势而为呢?我认为在这堂课上,教师基本做到了重视调动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要求有检查等方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比如因明天要开运动会,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特别浮躁,我就设计了与运动会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兴致高涨,训练效果非常好。【教学反思】
不过,课后我发现有一个女生没有交上写作片段,在大家写的时候,她紧捂着耳朵趴在桌面上。课间我将她批评了一顿。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该女生从小对大雨充满恐惧,尤其害怕打雷。反思自己当时的行为,如果课间不是粗暴的批评,而能加以询问,引导学生描写出自己的害怕,收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由此可见,教师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
案例二: 从“给妇女起名字”谈起
——《荷花淀》教学案例及反思
语文组
魏俊枝
《荷花淀》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篇目,也是历来很受公开课青睐的一篇美文,许多老师对教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剖析,教学方法可谓“百花齐放”。但是,几乎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围绕着研讨文章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展开。但是,我曾经看过一节公开课的录像,独到的解析视角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边听音乐边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质疑。有个学生这样问:“为什么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那些妇女形象都没有具体的名字?” 这个问题似乎脱离了教学常规,但老师却抓住了这个契机,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学生说水生嫂应该叫荷花,美丽而高洁;有学生说羞涩的那一位应该叫小芳,美丽又善良;有学生说泼辣的那位应该叫小翠;还有一名学生说那个找借口的应该叫翠花——上酸菜等等。课堂气氛空前活跃,于是我让学生分角色带上名字朗读课文,学生读后尽管大笑,但仔细体会后总觉得不是味道。教师进一步启发他们:这些妇女最后成长为什么人了?学生们恍然大悟,有学生站起来说:“就连没有名字、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最低的妇女都行动起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会远吗?”小小的名字竟会有这样深刻的含义,学生们非常兴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抗日战争乃至近年来的中日关系。这样一来,一篇小说成了一篇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这个案例说明,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善于把握和调控课堂气氛,把语文教“活”、让学生“活”好,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育智功能。
案例三:寻找古诗词教学与流行乐曲之间的默契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组 魏俊枝
[案例背景]
一、诗歌教学现状:
1、批阅学生周记,我读到这样一段文字:“刘老师,说句您不要生气的话,我总觉得最近《唐诗宋词》你上得太乏味,总想打瞌睡。《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有很多同学没有您那样喜欢李白,也难达到您欣赏水平。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敞开心河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说实话,读了这段话,我很有些伤感,也有些埋怨。
2、我任教的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我的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我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 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听听学生听得歌曲的名称,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
看到这两种现象的巨大反差,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么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的兴趣,使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一种默契?能不能在古典与流行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为此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案例描述]
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导入新课:
借助流行歌曲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读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听听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教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胭脂泪》;教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听王菲演唱的现代版的《明月几时有》;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比较鉴赏: 在鉴别中,借助流行歌曲有效做到了学生与诗人和作品的感性沟通,加强了诗词的理性体悟。
1,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插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借助音乐体味和感受这首词和苏轼的词异曲同工,同为咏史怀古,也各有千秋。
2,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并且展示了红楼梦插曲《枉凝眉》比较不同意境,体会李清照词中浓郁的悲愁,引发学生思考愁之缘,进而了解李清照后半生凄凉悲苦的境遇。
三、作业设置:
这种作业设置较以往作业的设置学生愿意做、主动做、想着做。
学习完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播放并展示了《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的歌曲和歌词,告诉同学们化用古乐府诗《上邪》,和我们刚学过的作品都表现了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模仿《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的歌词,把《无题》扩写称一篇抒情散文 总之,在这些教学情境的设计和尝试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案例思考]
这些案例说明,教师一定要具备课堂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增加课本知识容量和密度。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与能力,以往那些充斥我们耳膜的被我们忽视的流行歌曲,才会被拿来当作语文教学的素材,从而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同时,我认为语文学习既是一种学生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作为教师不仅要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更要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这样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认真备课,把握重、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是大语文活动,应突出语文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功能,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学应实现四个“走向”:一是走向生活,语文教学如果远离了学生鲜活的生活世界,就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走向实践,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三是走向综合。课堂所获得的各项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只有在综合实践中整合起来,并加以积淀,才能成为一种综合素养。四是走向智慧,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得聪明一点、灵气一点。
第二篇:高效课堂之有效教学(模版)
高效课堂之有效教学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学常常处于尴尬境地的症结所在。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愉悦自己的过程,而是为学生服务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事物认识、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热爱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实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实现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有准确的把握和深刻的理解,对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要有清晰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交流中常谈的,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精讲多练,先做后说;记忆通向理解,速度赢得效率;重复依靠变式,严谨形成理性等,这些已被数学教育者反复推敲提炼,语言已精练到极至的教学规律,其深厚的内涵足以够我们终身去领会和享用。其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做”并不是指单纯做数学题,而是指先提出问题。让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数学法则、定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到他们有了一定的领悟后,再下定义,归纳法则,其教学效果就比由教师一唯的说教好得多。数学是做出来的,讲得再多最后还是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逐步的理解。只有学生通过反复实践揣摩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这是通过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关键。总而言之,这些老生常谈的教学常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感悟,才能在教学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有效教学。因此,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光有热情和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有效、高效的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智慧,和需要教师的自觉学习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学活动之前,每位教师不仅要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内容,更要充分备好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去掌握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备好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完全靠老师来调动。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情绪不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具有教育机智,随时都能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约束自己,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备课中,我们还要在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上下功夫。要恰当合理的组织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的最贴切的情景材料和保证学生该用的足够的时间,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只有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实现有效乃至高效的目标。要让学生学习有效,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确保有效,只有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保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五)合理布置作业和及时批改作业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完成作业是学生主要的课余自修活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项“课业负担与学业成就的实证研究”的调查报告,通过对上海市5个区23所“二期课改”试点中小学校共6505名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作业量过多成绩反而下降;补课次数越多效果越小。这个调查结果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到底课余花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花多少时间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关键是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是不是一定要按部就班地认真去完成。我们知道,完成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深化提高。当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作业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我认为,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弱,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最理想的。每一节新内容学习后,教师布置作业应该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上,不要急于深化拔高。复习课后的作业要在强调巩固基础上的螺旋式提高。因为同一个内容的复习有多个时段,作业内容的布置一定要目标明确,达到一通百通的目的。当然,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地批改作业,从批改作业中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批改作业中走进学生的思维,在作业中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实现有效教学大有益处。
(六)有效教学的评估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
当我们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以后,我认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能否使学习者在课堂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对新知识的准确认识和新技能的有效操作,学生呈现的是积极主动探索学习精神。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能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以往听课我们只专注老师的表现,实际上听课更多是看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中所形成的广度、深度、自觉度如何,学生学的成效如何。所以说一节课搞好一次教学活动设计综合 不合理,其评估标准应该建立在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
(七)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是全面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
要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困生”是极其必要也是极其艰巨的教育任务。在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课堂上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接受所学的新知识。课余时间帮助这些学生补习就成了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端的指责学生不努力是不合适的。只有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我常常通过课堂小测验和作业来了解他们,同时鼓励他们多提出问题和困惑),做到持之以恒,并及时给予他们切实的帮助,考虑他们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小灶式指导,这些都是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然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热情鼓励他们不断进取,使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努力方向,然后才会有他们的自觉行动。学困生是最需要老师帮助的群体,在帮助学困生工作方面,教师一定要有计划,要讲策略,对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问题,教师心目中要有足够的认识,要采取有有效的帮学手段,这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劳动。例如对于听课常常要“走神”的学生,我就常常不经意地发出提示信号:“请某某同学注意”“ 某某同学在思考吗”等等;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采取“紧逼顶人”的方法,通过与家长联系配合一定要让他完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修。对他们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个别辅导,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以便使他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效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不可想象没有足够基础知识的学生,怎么会在日益加深学习内容的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们又能怎样的实现有效教学。所以说,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是实现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面对有效学习这个话题,广大教师也会有各自的妙法,但有一点肯定是一致的,即是每个教师面对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关键是看我们教师怎样教,是不是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有没有管用的教学的良策和方法。教师应该有追求卓越的美好愿望,但在追求卓越的同时,却不能丢下一个人,因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有效教学的终极追求。
第三篇:高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高效课堂教学反思。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灌输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
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及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第二,“探究式”一般更适合于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对智力一般、善于模仿思维的学生来讲,教学效果就要差一些,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三,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它显著的优势,也有其明显的不足,很难检测和评判孰好孰坏。机械的、形式化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反思《高效课堂教学反思》。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很简单而不需要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事实上,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只能是在继承传统教学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也有一些人形成了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都要把先进的理论与自己班级的是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才能拥有高效的课堂。
第二十一期卢龙丰润迁安分队丰润二中历史学邹美娟
第四篇: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案例
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教学案例
◆教育观
——教育即成长,教育即解放
——教育就是对人的成全,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是“育人”而不仅是“教书”
——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 ◆教学观
——教为不教,学为成长 ——教学就是导学做三位一体 ——教学即引领,教为学服务
——义无反顾地把发展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实现生教生,生帮生,生考生,生评生,在生生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考试观 ——考试无处不在
——考试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考什么和怎样考 ——考试是通过知识考人品
——好成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牛鼻子”,没有课堂的彻底革命,任何改革都是蜻蜓点水。课堂革命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 ——学生的脖子上不能长着老师的脑袋
——被压抑、被取代的感觉,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 ——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和认知特点不容被忽视
——学生精力的流失,主要原因来自老师简单机械、生硬、霸道的灌输 ◆“271”高效课堂基本理念
——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教育是对人的成全,全人教育,目中有人,在民主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心灵。——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遵循心理学和社会学规律,打造271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一、不惟模式唯高效,打造“271高效课堂” 1.“271高效课堂”的内涵(1)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特优生
70%学生——优秀生 10%学生——待优生
(3)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 20% 的因素——智商 70% 的因素——情商
10%的因素 ——行商(4)271课堂模式的时间分配:
20%(约10分钟)——(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学生)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高效学习的三个阶段
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 阶段一:预习自学
(1)预习自学:课前学生预习课本,自通一遍教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验挂钩,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位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课堂需要讨论的问题。
(2)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经历挂钩,重新构建知识体系。(3)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阶段二:高效课堂
(1)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
(2)在讨论展示中,小组长随时关注成员对预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和整个学习过程。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打分排队。阶段三:训练拓展
(1)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学案要求分层达标;(2)自学为主,限时完成;
(3)小组长及时收缴,向老师反馈交流。
(4)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每个导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并且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3.不惟模式惟高效,“271高效课堂”的五个基本步骤
读书自学、训练应用——完成学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安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课堂、情感的课堂)(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以高效导学案为学习路线图,通研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学生在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任务后,完成当堂导学题目,检验自学效果,找疑难,找不足。(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先一对一进行分层讨论,然后小组内部交流讨论。2)学习小组长组织小组的每一个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将要展示的内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困惑;老师也要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习进程。(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B层C层展示,A层点评、拓展,组组展示、多人展示,便于评价。2)展示的内容可以分为:
四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四类:规律、方法、小窍门、跟踪练习。
3)点评、质疑是深挖教材、生成目标的关键。质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点评思路、总结规律。(5)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当堂检测至关重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深化。
2)通过当堂检测检验学习效果,打分晋级,激发热情,把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对学习小组打造的过程。二、三路并进,重建课堂,让因材施教落地生根
“三力”建设,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力、自主管理力和自主生活力的建设。把班级所有的管理都放给学生,还有学校所有的管理放给学生,让学生在改变过程当中感悟,在感悟当中成长。
每个班级里都有“三驾马车”。“第一驾马车”是高效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第二驾马车”是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驾马车”就是行政管理小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271”高效课堂的关键: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通过“三力”建设、“三驾马车”,把每个班级建设成一个家庭,为高效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人际关系。1.“两案”并举,铺就高效快车道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解决“会学”的问题;
◆训练学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然目标,解决“学会”的问题;
◆导学案是基础,训练学案检测导学案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两案并举,相为呼应,让高效贯穿于学习的每个环节。
(1)高效导学案——271高效课堂的“路线图”。
导学案不是训练学案,是引导学生读书、体会、思考、与生活实际挂钩的路线图。导学案的目标不是知识,而是通过学知识引领一种能力的形成。
高效导学案的编制做到四个符合: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第五篇:实施高效课堂之教学反思
给孩子们足够的释放空间
龙洞小学
罗祖燕
新课程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化。学生从真正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探究者。随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具有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通过我对近几年高效课堂的教学的实施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给孩子们足够释放潜能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实施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反思:
一、预习引领环节不能掉以轻心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一个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 那么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才是学生真正学习的开始。所以我认为预习引领环节是非常关键,当我们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后,想想在短短的八分钟里,有多少能真正掌握呢?我们在就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从纷繁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去捕捉信息,然后进行思考,质疑。形成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查资料,可以大胆地猜想、验证、交流讨论,最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要学生学会学习,单靠那几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尽管是低年级都有必要让学生课外自主去学。
二、调查学情很关键
试想:在我们的课堂上能提出问题,大胆展示问题的学生有几个?其他的孩子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吗?我想在预习引领过后,再加上自己的认真地预习,思考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吧。其实只要我们给孩子们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环境,鼓励孩子们敢想敢说。尽管孩子们提的问题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或超简单我们都不能加以打击,要多给孩子们一些帮助,多一些宽容。让他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大胆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才能形成我们本节课的有效导学计划。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对子交流、小组讨论、自我展示、师生及时纠错、师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真正把课堂还给小主人,尊重小主人。
四、让孩子们去展示自我
我们知道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这个大舞台就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课堂检测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 也是学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检测时我就让优等生出题,由他们抽同学上黑板展示,如果抽上来的学生还不能够解答的,就一对一进行帮扶。课后巩固也是让学生自己出题展示在黑板,我就把关。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有个同学就出了一题53除以2这就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这时我就适当给改一下把2改成7不是就可以了吗?再比如学习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时,我还担心孩子们不能举一反三,没想到他们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编题来考考同学呢,而且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兴趣高涨,这不就是能力的一种提高吗?
只要我们给孩子们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展示的天地,让他们孩子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潜能,他们就会还我们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