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

时间:2019-05-14 21: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

第一篇: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

从“三大战役”的异同

看《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

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以描写战争闻名的经典名著,本文从其描写官渡、赤壁和彝陵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入手,探讨其战争描写的艺术:战争的摇曳多姿、人物的丰富多彩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通过对作者战争描写的研读,体会它对我们今天工作、生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

三大战役

异同

战争

艺术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流传几百年而不衰,深受人们喜爱。其以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三国鼎立的史实为依据,采取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一幅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其中对历次战争的描写,更是跌宕起伏、动人心魄,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在东汉末年的历史进程中,官渡争霸、赤壁鏖兵和彝陵决胜对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影响着历史的走向,因此,在《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大大小小上百次的战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也是这三大战役,透过作者对这三大战役异同的描写,我们可以一窥作者对描写战争的艺术,享受作者为我们提供的这一顿精神大餐。一、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

作者在对三大战役的描写中,将着力点都放在胜利一方,写出了战胜方的谋略。乍一看,三大战役中无一例外都使用了火攻,都是以至弱对至强,都是至弱方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自己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但是,我们透过这些相同,仔细分析,却可以发现诸多的不同:

1、影响战争胜败的关键不同,火烧的对象也就不同:

官渡之战中,袁绍兵多粮足,主动攻打曹操,曹操兵少粮乏,被动应战,粮草成了影响双方胜败的关键,对这一点,双方谋士均看得很清楚。袁绍的谋士沮授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曹操的

谋士荀攸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十,但利在急战,若迁延日月,粮草不敷,事可忧矣。”但对于各自谋士的正确分析与判断,双方主帅的态度却有天壤之别,袁绍听了沮授的话是“怒曰”,曹操听了荀攸的话是“所言正合吾意”,由此,双方主帅的谋略见识的高下立判。经过近两个月的战斗,曹操“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有退回许昌之意,问之于荀彧,荀彧回信要曹操坚守待变,曹操于是“令将士效力死守”。后来,曹操从袁军细作处得知韩猛将运粮来前线,派徐晃半路拦截烧了韩猛所押粮草,“曹操大喜,重加赏劳。”而“绍大怒,欲斩韩猛。”袁绍的谋士审配说:“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囤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一个因粮草短缺而欲退兵,一个因粮草被劫而大怒,此时,粮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然而,在对待这件事上,双方却大异,袁绍派出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守乌巢,而淳于琼并没有感到自己肩挑的是一副事关战役胜败的重担,“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曹操从袁绍的谋士许攸处了解到袁军粮草机密后,亲率大军往袭乌巢,将袁绍乌巢之粮一把火烧个干净,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军从北方杀来,败刘备于当阳,降刘琮于襄阳,得荆州之城、江陵之资,与刘孙联军对峙于长江之上。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作战,精良的水军与精锐的战船必不可少,曹操也深知这一点,因此,在许都时,就掘玄武池演练水军,到了荆州之后,又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正副都督,操练水军,甚有章法,使周瑜见之,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闻得水军都督是蔡张二人,便思“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蔡张二人为降将,被曹操所猜疑,三江口折兵后,曹操“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由此可见曹操对蔡张二人的不信任,有了这个前提,周瑜才能巧妙利用蒋干盗书,设反间计除去蔡张,使曹操换上自己的心腹,北人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曹操水军训练再无起色,加上北方来的士兵水土不服,“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庞统借此献连环计,使曹操将大小船只分组锁住,周瑜借一夜东风火烧战船,曹操也就只有败走华容道了。

彝陵之战中,刘备含悲带怒率75万大军杀奔东吴而来,沿长江水陆并进,势如破竹,直至彝陵,并且将75万大军从巫峡建平到彝陵界分,七百余里,连结四十余寨。东吴举国皆惊,不得已起用年轻儒将陆逊为帅。陆逊根据蜀军连营

情况,紧守关隘,采取拖延战术,等待蜀军犯错而一举歼灭之,即所谓:“今彼驰骋于平原广野之间,正自得志,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说明陆逊一上任,就已经定下了火烧连营的计策,只等着刘备犯错。这时“先主见吴军不出,心中焦躁。”手下谋士马良提醒他:“陆逊深有谋略。今陛下远来攻战,自春历夏,彼之不出,欲待我军之变也。愿陛下察之。”对于马良的提醒,刘备不以为然,“彼有何谋?但怯敌耳。”等到先锋冯习奏说“即今天气炎热,军屯于赤火之中,取水深为不便”时,刘备“遂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陆逊等的就是这一刻,岂能轻易放过,于是火烧连营,刘备只得败走白帝了。

都是一把火,却烧出了不同的韵味,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2、三大战役中双方交战的起因不同:

官渡之战中,是至弱的曹操对至强的袁绍。曹操在董卓之乱后的镇压青州黄巾军的过程中,招降黄巾军,广纳文武人才,又通过一系列的谋划,将汉献帝接到自己身边予以奉养。这样,曹操就拥有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资本和与诸侯抗衡的军事力量,但与家族背景显赫、击败孔融、公孙瓒,拥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相比,实力还是差得很远的。好大喜功的袁绍在闻知曹操封孙权为将军,实际上结成了曹、孙联盟后,怒而起兵,妄图依仗兵多粮足,一鼓作气打败曹操,实现统一的目标。所以,官渡之战是袁绍贸然发动的,没有经过周密的部署与谋划,在赤壁之战中,是至弱的孙刘联军对至强的曹军。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和后来的一系列战斗,逐渐统一的北方,实力与官渡之战对抗袁绍时不可同日而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乘势进军江南,完成统一大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而刘备新败,落脚的地点都没有,孙权接父兄基业不久,根基还不够稳固,与虎狼之师的曹军比,无异于鸡蛋与石头。可以说,赤壁之战是曹操发动的一场统一中国的战争。

彝陵之战中,是至弱的东吴对至强的西蜀。赤壁之战后,在诸葛孔明的调度策划之下,刘备实现了诸葛亮在隆中的战略规划,尽得西川之地,拥有了三分天下的资本。而东吴对于战略要地荆州是念念不忘,经过吕蒙、陆逊的精心策划,与曹操联手,终于败关公于麦城,尽夺荆州之地,实现了鲁肃给孙权的初步规划。

关羽、张飞的死于非命,使刘备因愤怒而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自己在隆中对诸葛孔明所许之志向:“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忘大义而急小义,尽起西蜀大军75万,分八路水陆并进,誓为兄弟报仇。

三大战役的不同起因,让我们看到了发动战争的复杂性,有政治性的,也有个人恩怨的,使我们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三大战役在强弱转换叫人惊叹:

三大战役中,都是至弱战胜至强,但造成这种转换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官渡之战前,曹操手下谋士郭嘉在分析曹操与袁绍时,就有十胜十败之说:“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看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与郭嘉的分析毫无二致,加上袁绍集团中各官员彼此勾心斗角,相互拆台,失败只是迟早的事。

赤壁之战时,曹操正处于他政治、军事生涯的顶峰。人在得意之时容易忘形,曹操作为富有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也不能免俗。在面对弱小的孙刘联军时,其多疑专断,刚愎自负的性格缺陷表露无疑,一是对荆州降将蔡瑁、张允心存疑虑,因此非常容易就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自毁肱股;二是在庞统献连环计后,“谋士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其在官渡之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民主不见踪影,知识的欠缺也表露无遗;三是识人大误,致统一美梦泯于大火之中。黄盖是江东经历三世的老将,对于他的诈降竟然深信不疑,让黄盖顺风举火,烧掉盖江大船,也是冥冥之中天注定的事。

彝陵之战中的刘备,忘大义而急小义,违背诸葛亮在隆中为其制定的战略规划,轻敌冒进,战术失当,再犯兵家之忌,又缺了诸葛军师的指点,就像他自己说的,鱼离开了水,又怎能不被陆逊利用天气给活活拖死呢?

4、战争环境的不同,决定双方采取的战术有别

三大战役发生在三种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决定交战双方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战术,特别是实力弱小的一方,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官渡之战发生在今天的河南、山东境内,这一带地势开阔,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隘口,官渡在黄河边上,是许都的大门,失去官渡,曹操将会一溃千里,因此,在曹操打算放弃官渡时,荀彧力主“扼其喉而使不能进”,守时待变。袁军采用筑土山,挖地道进攻,曹军用“霹雳车”,掘长堑对付。从建安五年八月起至九月终,曹军便军力渐乏,粮草不继,可见荀攸所言速战速决是非常正确的,曹操也是在不停的寻找致袁绍于死地的办法,后来劫烧韩猛所运粮草,又得许攸透露袁绍机密,火烧袁绍乌巢囤粮之地,失去粮草,袁绍几十万大军不战而溃,曹操遂取得决战的胜利,奠定北方霸主地位。

与官渡之战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彝陵之战,同样处于至弱一方的东吴陆逊,却采取了与曹操截然不同的战术。彝陵之战中,双方交战的地点在今天的重庆、湖北交界处的长江上,据有猇亭、彝陵、马鞍山等关隘,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所,因此,陆逊要“汝等只各守隘口,牢把险要,不许妄动”。彝陵之战从章武元年秋八月至章武二年夏,历时近两年,东吴军队并没有出现当初曹军的“军力渐乏,粮草不继”现象,反而是刘备“心中焦躁”,“命各营,皆移于山林茂盛之地,近溪傍涧,待过夏到秋,并力进兵。”陆逊等的就是这一刻,诸葛孔明的话音未落,七百里蜀营已是烈焰熊熊了。

赤壁之战中,周瑜所采取的战术,既不是速战也不是拖延,而是等待。通过一系列的筹划,双方虽然在兵力上相差较大,但在战争的态势上却是平分秋色,谁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战胜谁。周瑜定下火攻的策略后,就等着天公的眷顾了,东南风吹起的日子,就是他胜利的日子。结果,在隆冬之时,果然刮起了东南大风,成就了周瑜盖世之功。

三大战役描写的同中之异,充分反映出作者描写战争的高超手法,表现出战争的丰富多彩,这是《三国演义》之所以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二、三大战役中的异中之同

作者描写三大战役的同中之异,为我们写出了战争的摇曳多姿,同时,我们从作者的生动描写中,也看到了战争的共同规律以及作者通过战争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1、“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在三大战役中,通过作者的细致刻画,我们都看到了至弱一方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精心谋划对战争胜负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说,袁绍发动官渡之战,在政治上失利、道义上失理、策略上失策、指挥上失误、组织上失和、用人上失当,注定要失败。我们读一读书中作者对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描写,袁绍是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他手下的许多谋士对战争双方的形势做了科学分析,提出了正确的利在缓守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一定要重视保护粮草的意见,都被他拒绝,或以有慢军心为由论罪囚禁,或疑为奸细而将之逼到曹操一方,大大地削弱了自己而增强了对方的实力。而曹操呢,不但自己对战争的形势有正确的分析,还充分发挥军事民主思想,能虚心听取众谋士的意见,集思广益,制定出急战的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在自己犹豫彷徨之时,还主动向自己手下的谋士问计,坚定自己抗战到底的决心,结果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就了自己统一中国北方的辉煌业绩。

赤壁之战中的曹操虽然不能说是刚愎自用,但在迅速荡平北方诸强,成为当时中国的霸主的辉煌业绩面前,志得意满,得意洋洋而有些忘乎所以,骄傲轻敌是不可避免的。周瑜、诸葛亮则通过一连串的计谋――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最后用一场大火烧得曹操狼狈逃回北方,统一中国从此成为他的美梦,至死不复再见。彝陵之战中的陆逊,面对来势汹汹的刘备75万大军,避其锐气,坚守不出,以逸待劳,终于觅得绝佳机会,一把火烧尽西蜀气数,从此后的诸葛亮也只能遗恨五丈原了。

作者通过描写这些战争中的谋略,深刻地写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不厌诈;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等等。通过阅读作者对战争中双方谋略的描写,使我们充分的认识到,在战争中,指挥员,特别是双方统帅对战争的主观认识和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谋略的高下和领导者的作风优劣与否,对战争的胜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我们今天待人做事,仍然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2、通过描写战争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任何战争都是人制造的,缺少了人的表现,或者说不写出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就失去了意义。在三大战役中,作者通过战争过程的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官渡之战中,作者将曹操的这一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许攸献计袁绍“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在怀疑是曹操之计时,审配来信说了许攸在冀州之事,袁绍大怒,将许攸赶出军营。而许攸来见曹操,曹操闻报,是“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在对待人才的态度上,曹操与袁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接下来谈到军事机密粮草之事时,在一问一答之间,跌宕起伏,既可以看出曹操礼贤下士,平等待人的气度、胸怀,又显示出曹操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遇事镇静沉着,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以虚冒实,以诈防诈,不露真情。许攸虽然说曹操是奸雄,但并不是责备之言,反而有一些欣赏的成分,当许攸献上破袁之策时,“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这时的曹操,又显示出他与袁绍的不同,既相信许攸之计,重待于他,又暗将许攸扣于寨中,同时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准备,终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破袁之后,“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也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这又与袁绍有异,所有这些不同,加上书中其他地方对曹操的刻画,将曹操这一“能臣”“奸雄”的艺术形象塑造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诸葛亮是作者塑造的智慧的化身,在赤壁之战中,作者通过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很好地塑造了这一形象。首先是诸葛亮知己知彼,高超的谈判技

能令人惊叹。在第四十三回,诸葛亮随鲁肃到江东商谈联吴抗曹大计,未见孙权之前,鲁肃一再叮咛:“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见到孙权后,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暗思“只可激,不可说”,等到孙权询问时,就将曹操之能,刘备之义大大夸耀一番,激得孙权“勃然变色,拂衣而起”,然后再谈曹操之弱,分析破曹之后的天下大势,使“权大悦”而“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后来又智激周瑜,巧妙地完成联吴抗曹大计。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对孙权、周瑜的了解,远超他们身边之人,因此能随机确定谈判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再看看其舌战群儒的场面,使你不得不对诸葛亮佩服无比。其次,无与伦比的智慧叫人无法企及。在整个赤壁之战的过程中,在前台表演的主角是周瑜,利用蒋干劝降巧施离间计,识破蔡中、蔡和诈降痛施苦肉计及定火攻,害盟友等等,都是周瑜自以为聪明的得意之作。而着墨不多的诸葛亮却是本次战役的总指挥,其通观全局,巧借东风,智化瑜害,比之曹操、周瑜辈,不知高出几何,周瑜感叹“既生瑜,何生亮”,实为无可奈何之言。第三,宽广胸襟令人景仰。自从周瑜回到柴桑郡说动孙权抗曹,被诸葛亮看穿孙权还在犹豫而要周瑜进一步坚定其决心起,到整个战争结束为止,周瑜无时不在策划除掉诸葛亮,但每次都被诸葛亮识破而巧妙化解,但诸葛亮并未报复,而是通过鲁肃告诉周瑜:“公谨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以片言戏之,公谨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在赤壁之战中,作者通过对比、烘托、渲染等艺术手法,作者不仅突出了诸葛亮这一形象,同时,其他人物也跃然纸上,令人不忘:曹操奸诈多疑,刚愎自负,得意忘形;周瑜才华横溢而气量狭小,只有小集团利益而不顾抗曹大局;鲁肃忠厚善良,处处以大局为重等等。在复杂的战争中,在人物的相互联系中塑造和表现人物思想性格,是《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一大艺术特色。

3、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给读者带来愉悦的美的享受。

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其不能给读者带来愉悦的艺术享受,这部小说就是不成功的。我们看看《三国演义》,正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情节设置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才使他具有了如此强的艺术感染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千古名著。既然本书以描写战争为长,我们就来看看在三大战役的描写中,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官渡争霸,作者只写了一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虽然只有一回,其情节安排仍然有起有伏。首先是袁绍怒而起兵,70余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官渡而来,而“曹军新到,闻之皆惧”。双方初战,你垒土成山,居高临下,我造霹雳战车,发石为炮;你掘地而进,我挖壕以拒。在双方相持之际,许攸来投,那一番既是故人相见的欢喜,又是敌我双方的戒备。再是曹操烧粮而回,袁绍攻寨不下。最后,袁绍大败,曹操烧毁书信。

作者对赤壁鏖兵的描写,就更是扣人心弦了。从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八个回目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睿智,有蒋干盗书的笑料,有草船借箭的神算,有阚泽献书的惊险,有星夜读书的诗情,有月夜赋诗的画意,当然更有华容道的义薄云天。这样张驰有致的描写,谁能不喜欢呢?

4、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

《三国演义》中,作者虽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给底层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给社会生产带来的巨大破坏,但是,从作者的寥寥数语中,我们还是可以一窥战争的残酷和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在官渡之战中,作者说:“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在赤壁之战中,作者写到:“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在彝陵之战中,作者笔下:“御营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先主遥望遍野火光不绝,死尸重叠,塞江而下。”在第九十一回,作者借当地土人和诸葛亮之口说:“自丞相经过之后,夜夜只闻得水边鬼哭神嚎。自黄昏直至天晓,哭声不绝。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因此作祸,无人敢渡。”“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马岱引蜀兵千余,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当亲自往祭。”由此可见战争残酷之一斑。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历史题材的典型代表,其对战争的描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值得我们细细研读。通过研读作者的战争描写的艺术,使我们认识到,现实生活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虽然没有战场上的你死我

活,却有战争中的谋略筹划,一个人工作的好坏,生活质量的高低,人际关系的融通等等,都需要我们认真、仔细地思考与运作,从而赢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哈尔滨出版社

〔2〕 周先慎 《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演讲稿)2005.5.9 〔3〕 易中天 〔4〕 成君忆

中信出版社 《易中天品三国》(演讲)《水煮三国》

第二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之5 三大战役

《三国演义》读后感——评三大战例

在《三国演义》中,有三大著名的战役,它们分别是袁绍曹操的官渡之战,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和吴蜀夷陵之战。

在袁曹官渡之战中,曹操仅7万人马,并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反观袁绍,拥雄兵70万,兵精粮足。但袁绍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不仅不听手下正确建议,反而逼反谋臣许攸和猛将张颌,逼死对他中心耿耿的谋臣田丰;而曹操虚心纳谏,集思广益,采取声东击西之计,一举攻占袁绍粮草基地—乌巢,使得袁绍全军崩溃,兵败如山倒,仅带八百余骑逃窜。经过此战,曹操由弱变强,一举奠定了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优势。

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中,孙刘以联军7万余人抗击曹操20多万人。这时曹操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兵精粮足,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以周瑜为首的孙刘联军,利用曹军水土不服、军心不稳、人心不齐的弱点,再运用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并用火攻,让曹操几十万大军在谈笑间就樯橹灰飞烟灭。经过此战,孙权、刘备分别在江东和荆州站稳脚跟,并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在吴蜀夷陵之战中,蜀国皇帝刘备不顾国家利益,仅为报兄弟私怨,撕破吴蜀联盟,几尽全国之力,去攻打昔日盟 1

友—吴国,反被吴国年轻书生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落得白帝托孤,含恨而死。经过此战,蜀国元气大伤,由强变弱,虽经诸葛亮百般努力,也无济于事。

这三大战役,对三国的形成与走向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它们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我们从胜利方中可以得到人心稳定,上下齐心,谋划得当的经验。从失败方中可以得到骄傲轻敌,人心涣散,谋划不当的教训。

enjoypjj 2014

第三篇:***后中国还有三大战役

***后中国还有三大战役

柳叶刀

摘要:政治上的反腐与制度化、经济上的市场化与再分配、外交领域的发展空间与和平崛起可以视为本届政府亦或多届政府需要持续挑战的三大战役。

早在2013年底,周案已经近乎盖棺定论,只是实操中步步为营罢了。以反腐败为抓手、以***为重心,新一届政府打了一场大仗,就像复刻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辽沈战役”:查办石油系如同打下锦州,剩下的都是瓮中捉鳖;此后对四川官场的彻查、政法系统的清理可以看作是血战四平、围猎长春。

但是,辽沈战役只是一个开端,重要的是后续怎么办,下一步在哪里?

第一大战役:四中全会与法治社会

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主题已经提前确定:依法治国。对此,需要为***和本届政府的“超前动作”点赞。一般而言,一中二中定人事,三中搞经济,四中抓党建和落实,这次四中全会抓法治,可谓特例。

首先,原本以为依法治国这样的议题会在下一届任期、至少是下一年才会大动作,但是让人看到了本届政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庸俗的政治观来看,目前还处于打老虎、拍苍蝇的进行时,还处于王岐山所说的“治标”阶段,是运动反腐。这时候强调依法治国,有些人难免会以为这是一种“收官”的信号。但是,想一想,徐才厚案还未定夺,新一批的巡视组还在地方扎根,应该不是反腐运动的终结,更可能是把制度建设和治标运动同步进行——倘如此,幸甚。

其次,现在主流的反腐运动究其实是治党、治军之策,但是,中国社会的腐败根深蒂固、范围极广,需要运动反腐、制度反腐、群众反腐的结合。法由人而定,法依人而行,谈何容易!比如,严法之下,不少地方政府出现了不作为、但求无过的“看官”,等等,挑战众多。

近期,众多国企内部的腐败被查办,不少外企也因行贿、垄断等诉诸司法,吴英案、唐慧案等民间民粹对司法的干涉也屡见不鲜„„这些不同层面的变相违法案例,只靠中央决心,断然无法解决,严肃法纪、公开透明还是根本所在。但是,中国并不缺法律条文,而是执行不力,有法不依。这种情况下,提出依法治国的重心,恐怕不是立法、守法,而是关注预防、执法、及违法之后的惩戒。对此,还需要很多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也应该是此次四中全会的着力点。

综合看,反腐运动与法治,仍然可以视作是辽沈战役。

第二大战役:高效市场经济与优化分配

首先,要完善高效公平的市场经济机制,但不能掉入陷阱。比如,某知名经济学家曾经强调市场的万能性,最近也不得不承认市场也分为好的市场、坏的市场。殊不知,这也是另

一种思想上的混沌,好、坏本身就是道德法则,与立场有关。强人如刘汉者,自然认为官商就是对他最好的机制;得暴利如地产商者,也可以满口正义成为创业导师,认为他们的资本是应得的„„

市场优劣,第一要看它是否促进了生产力,有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第二就是它是否相对公平。比如,垄断国企自然必须改,特别是要建立董事会、经理人和监管人结合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优化经济增加值考核,需要向社保分红,需要引入国企间竞争,逐步打开私企牌照准入等市场化举措,也需要反腐——但是,这与崽卖爷田、变相管理层收购毫不相关。在中国最牛的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招行等,管理层所持股权反倒不多。

而且,中国的市场建设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政府僭越与缺位并存。比如,本周李克强总理提到的政府过多的审批有寻租嫌疑,比如,对土地出让的过多干预是裁判员参与比赛的问题;反过来,现在市场中还有很多政府该干而没有干好的,需要去补足,比如,食品药品监管、国资贱卖、地产商各种逃税避税„„这种情况下的自由化只能是一切权利归资本。

其次,市场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制度优化财富分配。在全球30多个发达国家里,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北欧五国的贫富差距都不算大;而美国、英国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法系则要大得多,几个并不发达的金砖国家反倒基尼系数很高,这都与它们的经济制度休戚相关,特别与它们的经济分配制度相关。不如,更低的资本税必然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而对促进经济增长几无帮助。对该问题,在欧美炙手可热的法国经济学家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所述颇多。

中国有太多人致富是靠着“封建资本主义”的裙带关系(比如,很多私营矿山来自低价非法获取国家资源),“野蛮资本主义”的资本增值(比如很多房地产商囤地待涨)。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的极大不公平,是贫富差距里不能容忍的部分,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里那些最阴暗的部分。所以,需要建设现在还千疮百孔的市场,但是又不能让政府僭越或缺位;要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能放过裙带资本、野蛮资本,但是又要鼓励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动物精神。这个战役几乎攸关所有官僚资本和野蛮资本家的利益,比之反腐,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顺利解决市场化问题、显著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就要坚定不移完善市场制度,兼顾保护优秀合法企业家利益,需要和日本一样与资本一方“春斗”,需要和解„„可以视为平津战役。

第三大战役:和平崛起与生存空间

与内政相比,关注外交的人要少得多。但是,在地球村当中,中国的未来与全球的未来密不可分,中国必须要在全球寻找资源、寻找市场,直面竞争又要广泛合作——所以,某种程度上,国际关系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内的很多事务的成败。

本届政府在外交方面应该说积极进取、刚中带柔,延续了中国在外交上的成熟思路并有明显推进。其中,政治上依靠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金砖四国峰会、中非峰会、上合组织四大互相交叉的不结盟合作;经济上借助77国集团、金砖银行、中欧多国货币互换、东盟10+3等关系让中国的外交基线变得非常稳健。同时,中国与欧洲多国实现了经贸上的紧密合作,在政治上与英、法、德等距离外交,与“老欧洲”的关系大体无虞;在复杂的中东关

系上,中国没有过早受到诱惑卷入,堪称明智。

如是,主要矛盾落在了南海、东海为核心的太平洋沿岸,日本、菲律宾、越南背后都是中美角力,这也是最难处理的一对矛盾。中国数年内的实力都不足以挑战美国,但是,又必须现在就直面站在门口的巨人,如何和平崛起又保障自身的生存空间,相当不易。

这种竞争,最好的格局就是:军事上威慑但不破局,政治上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而在经济战场上暗中角力。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格局:八一建军节之前,中国举行了备受瞩目、近年来最具实战性的朱日和军事演习,低调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东风41战略导弹,威慑之意明显;政治上,在东乌克兰、伊拉克、巴勒斯坦等地,两方都相当谨慎,宁可置身事外、选取弃子战术,生怕陷入泥潭影响主战场;而在双方利益最攸关的地区,无论是中日关系、中菲关系上,又互不相让„„这种格局肯定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最终,战场可能在企业和经济战场展开。偏偏在经济领域,特别是企业市场上,政府所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多,更多要靠企业自身,政府更多是顺势而为。

http://d3.sina.com.cn/pfpghc/4f99b56cda8a4abe8cbc1d5fe8e5d640.jpg

比如,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政府都在积极去IOE(去IOE是对去“IBM、Oracle、EMC”的简称,三者均为海外IT巨头),针对高通、微软等反垄断,还查办了葛兰素史克等外企腐败案。去IOE可以给华为、浪潮等IT企业一些空间,但是,在大多数领域,如专利药、操作系统和芯片等领域,中国厂商相距甚远,未必就能给国内企业带来很大的市场机会。这些主要市场说了算的领域,也不可能砸下四万亿就能起到效果。反倒是一些领域的国企更为适合,比如,中石油已经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石油储量第一的公司,比如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经济外交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其实与国企的身份关系不大,是因为这些领域恰恰不仅仅市场说了算。

可见,中国争夺国际生存空间的路还有很远,对国家来说风险重重又不得不为,对企业和市场来说,还有赖于中国未来的企业家和90后、00后新生代们,是一场需要高层指挥大兵团作战、但是又需求全民参与的“淮海战役”。

正是因为有了前期反腐体现出强大力度,人们当然对本届政府有更高的期望。政治上的反腐与制度化、经济上的市场化与再分配、外交领域的发展空间与和平崛起,可以视为本届政府需要后续挑战的三大战役——抑或需要多届政府延续下去的命题。(作者为飞笛资讯首席研究员)

第四篇:家庭教育现状异同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很多的问题。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一般地说,人都出生和生活在一个家庭中,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儿童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因此,对大多的成长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在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上,我国家长大多处于统治地位,而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平等相处,他们很尊重自己子女的看法;在育儿观上,中国家长大都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而美国家长更看重提高孩子的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育方式上,中国家长喜欢包办替代,而美国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这些差异导致了两国儿童成人后在生存适应能力上的明显差距。从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上可以看到我国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不足。因此,正确认识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对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提高未来人才的素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言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也是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中美两国由于在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导致了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上存在的差异。因而,正确认识和了解两国之间的这种差异,可以看到我国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不足,吸取美国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对于促进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良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下文就对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本文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讲的是中美两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差异.作者分别从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教育方式以及教育结果这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第二大部分讲的是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中国的家长所存在的悲观思维方式造成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家长重养轻教,重物质轻思想,导致了中国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失调和品德问题等.由此也不难看出,美国的家庭教育有着一些我们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如: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平等意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第三大部分是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总结,作者认为我国只有变“传统”、“片面”、“封闭”的家庭教育方式为“民主”、“全面”、“开放”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

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

(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

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很多家长认为,父母责任就是尽力让孩子生活得更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还特别关心孩子的智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却很少考虑,认为孩子只要成绩好,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美国家庭的育儿观非常不同,他们注重培养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基于这种观念,他们十分重视孩子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因此美国家长注重培养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中美两国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方面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1.生活上包办代替。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包办代替,这种包办横向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纵向延伸到孩子长大成人。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

2.社交上过度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限制孩子与外界的接触,一旦孩子与小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或不愉快的事情,多数家长采取袒护自己孩子而指责其他孩子的办法。

3.经济上任意放纵。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数码相机、Mp5等高档消费品,这无形中助长了他们奢华浪费的习惯。

4.学习上过于严厉。应试教育一直深深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惟一标准,对孩子成绩要求非常苛刻严格。

而美国家长重视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从孩子出生,父母就设法给他们自我锻炼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充分锻炼。第一,宁苦而不骄,美国家长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欧美的儿童少年,从小就打工,这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练。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可能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他们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纸了。第二,家富而不奢。美国的家庭平均收入比中国多几十倍,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据调查发现,美国54%的青少年学生没有零用钱,而且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拿到零用钱。第三,严教而不袒。西方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是设法教孩子自己知错改错。另外,美国家长大都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太多压力。他们认为孩子感兴趣的知识自然会努力去学,强制他们去做本不愿做的事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感情与个性。人的兴趣、爱好和才能本来就各不相同,孩子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让他们自己走自己的人生道路。成功的家庭教育让孩子在尊重和鼓励中成长。

(四)两种不同的教育结果

由于两国育儿观和教育方式不同,教育结果也明显不同。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这体现在:(1)性格倾向积极,遇事镇定沉着,能与人和谐相处,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创新精神。(2)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3)具有适应社会环境的本领。

与此相反,中国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上不亚于西方,但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缺乏自主意识,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中国孩子的这些个性和特点,恐怕是与我国倾向于“学历教育”有很大关联,父母希望孩子躲在学校这座象牙塔里寒窗苦读,不让孩子在风云变幻的社会里摸爬滚打。

二、对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的分析

中美两国家庭教育哪一种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呢?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的创造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全面的人。显然,美国家庭教育更能培养个性张扬、有创造力、生存力的“人”,而中国家庭教育培养的是“守规矩”、“会读书”的所谓的“才”。这是中国家庭与学校“合作”进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教育的结果将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素质。那么,美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优点呢?与美国的家庭教育相比,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不足?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哪些呢?

(一)美国家庭教育的特点:

1、注重培养平等意识

在美国大人跟孩子谈话永远是蹲下来同孩子脸对脸、目光对视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孩子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父母负责引导,帮助分析,但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提供孩子参加和表现的机会,无论结果怎么样,总是给予认可和赞许。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开朗活泼、勇于创新、充满自信。

2、注重培养动手能力

在国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创造能力,他们会有意识的为孩子提供环境和条件进行劳动训练,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美国父母认为劳动能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劳动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3、注重培养独立能力

在美国,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靠自己挣钱来读书。美国的家长普遍都支持自己的孩子通过打工、做兼职等来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孩子从小睡小床,稍大后单独一间,从没听说过孩子与父母睡在一起。

4、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美国人不会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应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他们认为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二)当今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1、悲观的思维方式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

从如今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无所谓;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落,失落导致恨铁不成钢,家长的心态变了,孩子的自信也失去了。

2、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

现在不少父母仅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会忽略孩子内心世界,这样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剥夺了孩子对人生的正常体验,孩子失去了生存能力;而家长对孩子学习上过高的期望又造成他们过重的精神压力,这种教育十分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性。

3、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中国家长爱孩子,更爱面子,家长喜欢拿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满足虚荣心,给自己挣面子。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是他们的,他们就有权利支配孩子的行为,而当孩子违背他们的命令时,有的家长就会使用“威严”的家庭暴力,却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他们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

4、缺乏学习和家庭教育的氛围

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过于陈旧,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既不学习教育知识,也不借签他人经验,教育结果一定不好,只会用打骂的方式对待孩子,结果造成家庭教育气氛紧张,缺少亲情。家长与孩子交流非常重要,其实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更多的是非语言的,家长的言谈举止,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无一不在言教之中,无形影响,构成对孩子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育儿观和教育方法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孰优孰劣非常清楚。要提高未来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关键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和素质,这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做起。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我国的家庭教育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中某些传统观念、手段及方法已无法适应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因此我们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民主、开放的家庭教育观。努力改善教育的手段、途径和方法,熔铸古今,汇通中西,我们才能造就出非凡的下一代。

第五篇:浅析《三国演义》赵云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异同

浅析《三国演义》赵云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异同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它艺术地再现了那段社会动荡、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历史,成功地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但在整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上,出于蜀汉正统意识和尊刘贬曹的思想观念,作者把历史人物做了理想化的处理和设计。赵云就是其中之一。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赵云的形象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一、《三国志》中关于赵云的记载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记载:“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赵云只是刘备手下的一员大将,并没有立过多少战功,而且还打过败仗,更不要说有什么丰功伟绩了。

二、《三国志平话》中的赵云形象

《三国志平话》是元代新安虞氏所刻, 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三国故事小说。赵云在《三国志平话》中登场时的身份为袁绍之将,“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 第一条枪。”当时刘备失了徐州与关张相散, 欲向袁谭借兵讨曹操, 袁谭久不能决, 晚归宿后, 带酒念短歌一首: “ 天下大乱兮, 黄巾遍地;四海皇皇兮, 贼若蚁。曹操无端兮, 有意为君;献帝无力兮, 全无靠依。我合有志兮, 复兴刘氏。袁谭无仁兮, 叹息不已!”当时住在隔壁的赵云听之和曰: “我有长剑, 则空挥叹息, 朝内不正, 则贼若蛟虬。壮士潜隐, 则风雷未遂, 欲兴干戈, 则朝廷有倚。英雄相遇, 则扶持刘邦。斩除曹操, 与君一体!”这个刘赵相遇的故事不见于正史之中, 而在平话中出现, 暂且不论其真实性和可信性, 作为仅存的话本故事则具有特殊的价值。后来赵云便以刘备为仁德之人, 舍了袁绍跟随刘备。之后刘备、赵云听说古城有一“无姓大王”,使一条枪丈八神矛, 万人难敌。刘备疑是张飞, 赵云便出战“无姓大王”, 硬战六十回合, 赵云气力不加, 败回马本阵里来。刘备认出“无姓大王”果然就是张飞, 兄弟相认。但在家喻户晓的当阳长坂救主故事中, 《三国志平话》则描写简略, 这里的赵云却远没有演义中那般勇猛, 为救阿斗, 七进七出曹营大阵, 并斩杀54员曹营大将的英勇场面。《平话》里“当阳长坂一役, 赵云单马入曹军中, 欲寻刘备家族, 遇见甘夫人时, 她右腹已受箭伤, 深可见肠, 在把阿斗托附给赵云之后, 于墙下身死。赵云乃推倒墙, 盖其尸”。之后赵云怀抱阿斗南走, 撞入曹军军阵, 曰: “我于百万军中与主公救阿斗!”在这场战役中赵云亦只射杀一员大将关靖。至刘备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将军, 赵云则封为立国侯。

《三国志平话》虽文笔粗鄙, 与历史大事不符之处甚多, 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它在文献资料中的地位。当然由于《平话》本身写作技巧的简略和生硬,其中的赵云形象也略显孱弱, 但我们并不否认它的可贵之处, 也由此推断, 三国故事在宋金元时代说书艺人那里的传播和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三、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赵云,是位颇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既有武将豪爽洒脱的风度,又有君子谦逊儒雅的气质。

到了元末明初罗贯中的手里, 传播已久的三国故事被他的兰心慧手描绘得更加生动, 场面更加宏阔,战争更加激烈, 可以说真正令三国故事、三国历史成 为经典和妇孺皆知的文学作品, 使《三国演义》成为元末明初“四大奇书”之一, 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题材的文学作品, 罗贯中功不可没!这部书中对于战争的独特描写和对于人物的精细描绘刻画, 使我国的文学作品人物画廊中新增了一大批刻画得非常完美的武将形象, 对于后世战争题材类作品人物的描写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乱世多英雄, 赵云便为其中的一员, 作为蜀汉集团中五虎将之一的赵云在《三国演义》中一出场就以英气逼人的少年形象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 并救公孙瓒于乱军之中, 其武艺不凡在出场时便定下了基调。汝南之战时, 力斩高览, 救了刘备性命;长坂坡救阿斗时, 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 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刘备招亲, 是赵云护驾;诸葛亮借东风时接应他的也是赵云;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 因赵云带剑相随, 吴将无人敢动孔明一根毫毛。

蜀国建立以后, 刘备想分封诸侯, 犒赏三军, 赵云提出应以内部安定团结为主, 安定人心, 听从他的建议蜀国更加兴旺起来。汉水救黄忠之时, 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 不敢迎敌。

关羽被杀害后, 刘备欲举国之兵, 向东吴报仇,赵云又以大局为重站出来指出孙权是私仇, 曹魏才是国仇。刘备不听, 一意孤行, 最终火烧连营七百里, 大伤元气。多亏赵云把他接到了白帝城, 才有“白帝城托孤”之事。刘备去世之后, 曹魏五路犯蜀, 由于赵云把守阳平关, 一将当关, 万夫莫开。老将赵云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 阵前力斩被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诸葛亮智收姜维还是派赵云去接姜维老母, 才成功诱降姜维。马谡失街亭的时候也是因为赵云独自断后,才致不折一人一骑。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赵云, 其形象是少有的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的、近乎完美无缺的武将形象。从这些篇章对于赵云的形象塑造中, 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中的赵云形象,其描绘已不再是速写式的描摹, 而带有用心的工笔细描的刻画痕迹。这些事迹贯穿起来, 一个立体的、丰腴的赵云形象跃然纸上, 并渐渐成为一个鲜活的人物在读者心中丰满起来。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他文武双全,忠勇兼备;他 深谋远虑,胆识过人;他忠于职守,不徇私情。他既是跟随先主经营天下的开国忠臣,又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赵云这一形象因符合传统儒家社会对武将和人臣的要求,所以特别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而《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更进一步让赵云成为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古代将领典范,时至今日,在各种影视媒体和动漫游戏的大力介绍推广之下,“常山赵子龙”已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古代勇将代名词了。

下载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三国演义》三大战役异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演义》读后感论文

    最近我看了《三国演义》 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革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

    临沧打好“三大战役”

    锁飞市长对打好全市县域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提出六个方面 要求 作者:市政府办秘书一科 来源:市政府办秘书一科 点击数: 655 更新时间: 2012-7-16 10:36:24 一......

    观三大战役有感

    观三大战役有感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很多人,很多事总要被碾压,被遗忘,但作为华夏儿女,我们需要记住的就是改变华夏历史车轮的事件和人物,而三大战役无疑有着如此的分量。为了见证最......

    中外公务员管理之异同 论文

    中外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异同 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11班 姓名:王德财学号:20101987 摘要: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公务员......

    学习贯彻 “三大战役”有感

    学习贯彻 “三大战役”有感今年是黄山长运实施“业绩提升、项目发展、文化建设三大战役”突破年,现就“三大战役”结合本职岗位工作谈一下我的个人感受。 实事求是地说,我在第......

    “三大战役”调研座谈会发言材料

    抚州市“三大战役”调研座谈会发言材料中共中田乡委员会任元妹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参加这个调研座谈会,心情十分激动。借此良机,我代表中共中田乡委员会、中田......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论文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周浩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12级环境生态类3班,*** 摘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