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数学第四章质量分析专题
2012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考试质量分析
----柏建平
一、试卷特点分析
纵观整份试卷,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但也有的有了一些变化。我认为这份试卷亮点较多,试题能较好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阅读能力、探究分析能力、简单推理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类型丰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多可做的题目。避免了偏题、怪题和死记硬背的题目,对试题的难度控制的较好。
1、注重基础,突出主干题内容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这次数学试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注意突出重点以及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
2、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考评价值
教材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同时立足教材,体现了对考生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次数学试题大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
3、贴近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本卷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试题较多。这些试题都是源于生活,丰富了试题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二、学生解答情况分析
这次考试总体都不是很好,我教的两个半班中都是只有几个人及格,实在不理想,大部分就考学生就只考了40,50分,其次就是10~30分的比较多。这次考试对于角度的计算,角度的证明掌握不踏实,导致了分低的原因,及格率也不理想,没有高分可言,三、产生以上的原因我想有以下几点: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
绝大多数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的要求来实施数学教学,加强了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等,但实效性差。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教学,除了应重视让学生经历形成过程外,还应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成数学素养和能力。
2、对学困生的辅导不到位
从学生成绩来看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新教材许多内容呈螺旋似的上升,就是要避免学生过早的两极分化,从试卷看,也是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命制试题的,能够客观的检测学生应达到的水平。因此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对新教材中每章内容的定位认识有偏差
老师必须把握每章每节内容的定位以及编者意图和要达到的目标。使用的资料,不适应新课程,有些资料仍然是过去那种繁、难、偏、旧的试题,而且计算难度较大,(而新教材的计算都提倡使用计算器,包括中考都可以带计算器。)老师也不好把握,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努力了,但效果很差,不能达到新教材所要达到的能力要求,造成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
四、今后教学中的一些启示
(1)重视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和数学运算能力,特别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教学和有效辅导,给他们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注重基础,掌握必需的数学。新课标基本理念指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以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课本知识为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树立“目标意识,反馈意识”,不仅要求教师而且也同时要求学生始终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怎样达到及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及时、准确地收集反馈信息,及时矫正教与学中的误差。
(3)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数学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将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法”势必将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应用意识。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但联系生活,立足实际,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尽管现在的应用题背景新颖,考查的方法和手段多样,没有固定模式可套,但其核心仍然是审题。解题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建模思想,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们;要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分析、加工信息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用课堂上的知识去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数学调查和数学专题的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通过更多的渠道去获取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转变观念,培养能力。随着一大批内涵丰富、立意新颖、发人深思的好题的涌现,必将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观念产生挑战,我们应正视在教学观念上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012年12月20日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反思
*** 2018.11.13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我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都发挥了正常水平,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学习指导,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中间段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试卷共计23题,满分120分。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难易结合,并且有一定梯度。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1)选择题
题3错误的原因是同类项定义理解不透彻,题4准确率较低的原因是学生对于乘方的意义理解不透,题5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法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从对于数轴的解读有误或者不够全面,题7错误的原因是对于整体代入的理解和应用上存在问题,(2)填空题比较简单,但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令人满意,主要原因首先是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如公式记忆错误,或计算不过关。题13的非负数和为零的问题,非常的典型但是孩子们答题不理想,说明就没有理解;题14没有注意到各种情况,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题15图形规律问题,孩子们有好多种的考虑方法,但是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3)解答题的跨度比较大的。16(4)题错误原因是对底数和指数的理解存在误差,没有理解了乘方的意义;题18主要值的代入不清楚,其实是对于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是正数的理解不到位;题17去括号法则的理解不够透彻,特别是同时存在中小括号的问题,开始错误,导致全盘皆输;题19考察的是有理数的分类,题20学生做不好的主要是对学过知识遗忘,由于这题题目较长,需要仔细研读,有些同学就自动放弃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无法解读题意,无从下手,实际上只是一个正负数的意义的运用。20、21均属于基础题,也是平时主要训练的题型,因此这几道题的得分比较正常,但得分结果却很不尽人意,因为得分率还是很低,主要原因首先是符号决定错误;再则是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没有掌握。后两题属于提高题,题22、23题意较新颖,学生必须理解才能解决好。所以我们要以课本为主,在抓好“三基”教学的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积极实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从总体情况来看,考的不是很好,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内容,完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第一章有关知识点:有理数,绝对值,相反数,科学记数法,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及运用。第二章有关知识点:代数式及它的化简求值,单项式和多项式,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计算量还是很大,要考高分对计算的能力要求还是很高,所以也不是很容易。
二、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卷难度不大,有些题型耳熟能详,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基础知识不扎实,平常做的题有些少,以至于在试卷上不能得到一个好的分数。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严谨性和最优化解题思路。注重代数式求值要先化简后代入求值的训练,既要弄清解法的来龙去脉,又要注重计算的多方面验算。注意解答题计算推理过程的示范性,使学生确实形成良好的解题规范及书写习惯。提高计算能力,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过程中的体现与反思。
6、在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留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及动手练习的时间较少,学生未能真正掌握目标要求。学生更需课后的总结、思考与练习。
7、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研究方法。数学概念、定理、法则等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要经历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猜想和证明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可以激发学习的情趣,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它比掌握知识结论本身更重要。在考试中,由于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造成当情境稍加变化就束手无策的例子是较多的。要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数学。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指导者与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议、多想、多练,只有这样,产生的新知识才能越真、越完善、越易于迁移。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组员 付善兴 倪家兴 姜小春 苏捷
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提升质量,提高成绩,在全面评估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检测成绩后,做出如下总结剖析。
一、试题分析。
2014—2015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数学试卷全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共三道大题22道小题,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5道填空题7道解答题。全卷试题题量适宜,难度中等,全面涉及到本学期教学的全部内容,重点考察有理数、相反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三视图、列方程解应用题、找规律、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合并同类项等。试卷内容比较灵活多样,对基础知识、生活实践、看图做题等都有考察,尤其是把课本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中的这类题型,最能体现素质教育,同时也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答卷分析
1、基本情况:全年级400于份试卷中,其中数学单科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整个年级的平均分为70分左右。
2、逐题试卷分析: 一题“选择”:满分30分,大部分得分在15—21分间,错误较多的试题依次为第3题、第6题、第9题、和第10题。
二题“填空”:满分16分,大多得分15—18分,错率高低依次为13题、14题。
三题 “解答题”总分54分,大多得分20—30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第19题第二小题:给出一个方程,如果该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很多同学不理解题意,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多同学知晓答案,却不知如何说好理由。很多同学在做的时候,都是通过表面观察得到的,导致错误。第21题,很多同学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得不是很熟练,而大部分同学只得了三四分左右。主要原因有二:①无法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②个别同学的计算能力不过关。
四、暴露的主要问题:
1、基本技能不过关,这主要反映在计算和解方程及化简求值上。
2、审题不清,读题不细。比较突出的表现一元一次方程上,不能准确的找出题中所隐含的等量关系。
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比较典型的如第19题的第(2)题求k的值,大多同学仅凭猜测想象便胡乱得出错误的结论,根本不去通过逻辑运算去获得结论。
4、数学能力薄弱。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基本的数学思想需加强。如第22题的第(1)小题,对基本图形的认识、观察、构造能力弱;不能准确表示图形的含义,更缺乏基本的数学建模思想。
二、考情分析。
本人任教七年级三、五班数学教学,七三班平均成绩67.25分,七五班平均成绩60.32分,基本实现学期初预定目标,也基本达到历年本校数学平均教学水平。最高100分,最低6分,高低分之间相差近94分,相差悬殊,由此可知本班学生数学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大部分在平时能够重视数学课程,能够花功夫按时完成数学科目各项作业,课堂参与度高,对数学课程有兴趣,能够花时间预习复习数学课程的学生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学生数学成绩和个人以往数学基础和智力存在较高相关,同时,数学成绩较好也可以预测其他科目成绩。另外设计操作方面的题型也答题较差,这和学生空间思维不够发达有较大的关联性。
三、教情分析。
本学期是本人第一次执教七年级数学,本人基本依照如下原则开展教学:
1,紧扣书本内容,巩固学生基础。
2先学后教,每节课我都是先自己认真的学习后,完成了课后的练习后再进入课堂给学生授课。
3勤奋虚心。认真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节课课后作业,按时批改学生作业,对存在错误的地方耐心修改提示。
4不辞辛苦,百炼成钢。数学科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规律,熟能生巧才能学好。本人充分利用午自习、晚自习甚至课下时间,对学生耐心讲解辅导,把数学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通过分析质量检测成绩可以看出,以上教学措施基本正确有效。存在不足之处就是在后进生转化方面乏善可陈,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重点改进的地方。
四、改进措施
虽然从检测成绩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也符合本校数学总体教学水平,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毕竟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成绩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学期拟定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提高本班数学教学水平:1狠抓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每一节课每一分钟的教学效率。2教学和实践紧密结合,训练学生把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来3开动脑筋,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兴趣高了,学习热情有了,才可能学好数学课程。4加强学生的读图及观察能力培养。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学期期末数学试卷的命题打破了传统的26道题的题量数目而是坚持了中考改革理念设置了24道题。试卷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特点:
1.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1)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
(2)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第2、7、21、14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3)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消元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试题17,18是从教材中和练习题中稍变数字而选取的。
3.试卷结构
题型比例:整卷共24道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容易题、中等题、难题分值比例适中,基础题特别多,而且平时练习都涉及过,坚持了中考改革重基础的理念。选择题18分;填空题32分;解答题70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
选择题基础中透漏着灵活性,第2题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贴近生活,第5题错的原因在于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成为问题,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填空题考察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但填空题第14题由于有些学生的审题不认真写的都是方程组,这道题提问的方式很新颖,在平时练习的题中只是对问题稍作了改变。解答题的题型很全面,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体现了,而且都是基础,本不应该成为问题,但解答题第21题(2)扣分的原因在于审题不认真,题只问了m和n的值,有同学把百分号也填上了,不注重细节。第23题(1)几乎所有人都能得分,但失分的关键点在于(2)做题方法都会,但是忽略了m是一个负数,求面积是边长是正的,而(3)错的原因是思维没打开,题干问的是在坐标轴的负半轴上,而学生总是根据习惯只想到了当这一点存在于x轴,忽略了y轴的情况。从答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要加强。阅卷过程发现学生答题中不乏简捷、精彩的解法。但同时也发现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解答题23题其实答题步骤很简洁,但有些学生书写太过复杂。第24题其实可以说是固定的题型,平时练习中很注重,有些学生看到这复杂的题干就会被吓到。
四、原因探究
1、学生基础掌握不牢。
2、学生审题不认真,不能从繁杂的题干中提炼出精华,书写不够简洁,思维总是局限,思考不全面。
五、改进措施
1、在进行学科教学时要注重基础,强化基础,时时刻刻教育学生认真审题,学会在复杂题干中提取精华,不被长题干吓到,平时练习中注重学生书写规范。
2、尽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能融于课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3、夯实基础,努力实现课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不能脱离课标、教材。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把握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意识。
5、面向全体,加强学法指导。鉴于数学考试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的现状,在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乐于学习,不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