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2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

第一篇: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

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

(一)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等政治先贤们在建立美国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并结合美国的国情进行了适当改造,使得美国成为孟德斯鸠分权制衡思想最忠实的践行者。美国宪法和法律制度的总体倾向是注重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图通过制度化的机制,将庞大而无所不在的行政权力纳入有效监督的轨道。

立法赋予国会对政府的最终控制权

2013年10月,中国网民在互联网上热议一件新鲜事,美国奥巴马政府“关门”了!因为国会没有批准新财年政府财政预算,美国政府部分部门从10月1日开始:“关门”。一时间,关于美国政府“关门”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一些处于休假状态的联邦政府雇员连日在国会大厦前集会抗议,要求尽快恢复工作。美欧自贸谈判停顿、负责制裁伊朗的办公室收到影响、美国情报部门工作节奏被打乱等负面消息频见。而奥巴马因“没钱出行”缺席APEC峰会,则被认为是美国联邦政府关门闹出的“最大笑话”。

其实,在看“笑话”的同时,如果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关系,就会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一事件。控制政府的“钱袋子”,是国会和地方议会对政府行政权加以制约和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

美国虽然没有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但是,国会和地方议会在政权体系中仍然享有较高的法律权威,拥有足够的手段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国会以及地方议会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主要表现为立法权、财政控制权、调查权和弹劾权等四个方面。下面以国会为例简述之。

立法权。联邦政府享有最高立法权,这是美国国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力,也是国会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与监督的最基本保障。《美国宪法》第八条除规定了国会的权力外,还在最后一段以兜底条款的形式确立国会的最高立法权,即国会有权制定为执行上述各项权力和依据本宪法授予合众国政府或政府中任何机关或官员的其他一切权力所必要的和恰当的法律。根据宪法的规定,美国的行政机构及其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立或者撤销、职位的权限和担任资格,都是由国会通过立法加以明确规定。

财政控制权。国会控制政府的钱袋子,从而对行政运行加以有效的财政约束和监督,是国会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手段。美国宪法第1条对国会的财政控制权加以明

确规定。根据美国财政预算法律制度,行政机构的预算必须由国会通过后方可执行。若无预算或预算案未获国会通过,则美国政府不能花钱,这就意味着相应的行政活动不能够正常运转。在美国历史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因为预算未获代议机关通过而关门的情况时有发生。最近的一次发生在2013年。当年10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因为国会未批准财政预算,部分部门不得不关门放假,直至国会最终通过预算为止。相关预算法律规定,对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政府官员或者雇员,将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暂时停薪停职、革职的行政处罚或者两年以内监禁、5000美元以内罚款的刑罚。

调查权。美国联邦宪法未对国会调查权作明确规定,国会调查权实际上是由判例和国会运作需要逐渐累积形成的。美国国会根据需要随时启动调查程序,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调查,并通过公开举行调查听证会,通过媒体向民众进行报道,以便取得民众的关注和支持。美国国会调查权的范围通常包括:立法过程中的调查、选举调查、政治调查以及对侵犯公民权利的调查等。在美国,调查权已经成为美国国会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的一种经常性的方式。

弹劾权。美国国会拥有对总统以及其他高级官员的弹劾权。根据美国宪法第1条第3款,参议院专享审理所有弹劾案的权力。若受审者为美国总统,则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审。弹劾权虽然很少使用,却是最具威慑力的制约手段,它能够有效制约美国政府行政部门滥用行政权力。在美国历史上,国会曾两次动用弹劾程序。

第二篇: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宁吉喆

《 人民日报 》(2014年12月0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时代需要,准确把握人民群众期盼,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并明确了具体要求。

充分认识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意义

行政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障其依法正确行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依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使行政权力永远体现人民意志,永远接受人民监督,永远为人民服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法行政。而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被滥用,就会对公民合法权益带来损害,从而影响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既是有效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客观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我国是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事实上,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绝大部分行政权力是由人民以授权的形式委托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的这种间接性、受托性,客观上使行政权力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背离人民委托的本意。因此,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促使行政机关真正按照人民意志进行公共事务管理,是坚持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备,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管理社会事务。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推进依法治国,精心织就行政权力依法运行的“天罗地网”,构建有效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使行政权力于法有据、依法行使、受法制约,真正做到“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行政权力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是调节政府和市场关系的依据。目前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依然较多,不该管的管得过多,影响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该管的还没有真正管住管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一届政府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下决心把该放的权力放给市场、社会和地方、基层,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时做到放管结合,搞好事中事后监管。在此进程中,必须强化对行政权

力的制约和监督,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这样才能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加强对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这既是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部署和要求,也是对我国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需要全面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实践发展和制度建设,我国已经形成一套有中国特色且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制度体系,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监督:一是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负有全面责任。党内监督主要是党组织对行政机关贯彻执行党的重大路线方针、行政权力运行以及党员领导干部个人廉政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人大监督。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大通过检查行政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质询政府工作等,对政府进行监督,并有权对同级政府违法违规的行政人员进行撤换和罢免。三是民主监督。政协通过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重要工作、视察政府工作、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等形式,对行政权力运行和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四是行政监督。主要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行政人员及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职务行为和相关个人行为所实施的监督,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对其内设机构依据行政权力隶属关系所实施的监督。五是司法监督。主要是人民法院通过受理行政诉讼、审理行政案件而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六是审计监督。通过审计手段,管住国家的钱,看好行政的权,揭示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制约和监督财权、物权。七是社会监督。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从而形成监督。八是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具有行使方式便捷、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公众传递信息、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渠道。

上述各种力量,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从不同层面、以不同形式对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构成中国特色行政监督体系的主体框架。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备、监督力量衔接不够、监督针对性不强、监督流于形式等问题,有的监督还存在侵权和违法现象,且对于舆论监督尚无明确的制度规定,一方面行政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不高,监督容易流于空泛;另一方面又存在舆论嘈杂现象,干扰行政权力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是实施对行政权力运行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针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中的种种问题,要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科学有效,就是不仅要做到组织严密、结构合理、配置科学、制约有力,把权力牢牢关进制度的笼子,而且要做到权责一致、相互协调、运行顺畅,切实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就需要整合监督资源,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优势互补、监督有力、富有实效”的监督体系,形成整体监督合力。需要明确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完善各项监督制度,避免在监督过程中各自为战、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加强监督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定期总结交流监督工作,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堵塞漏洞,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还需要高度重视运用和规范网络舆论,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机制,及时调查和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对反映失实的据实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的依法追究责任,不断增强网络监督的正能量。

健全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

《决定》指出,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并从行政部门和岗位权力设置、内部流程控制、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完善纠错问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对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法行当自贵者始”。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权力滥用与政府部门拥有的权力大小以及直接干预微观经济的程度密切相关,在那些掌握大量公共资源和稀缺资源且行政权力干预较深的领域,往往会产生腐败。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将权力过于集中的关键部门和重点岗位,按照健全科学权力结构的要求,推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适度分解与制衡,形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架构。大力推进分事行权,将重点人物的权力科学分解到多个成员,改变个人说了算的权力结构,探索“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行政审批、财务、工程招标等做法,推动管理决策和资源配置规范化。大力推进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将重点岗位的权力科学分解到多个岗位、多个层级。

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内治未得,不可以正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一般是指各级政府及行政机关内部基于隶属关系和组织关系,由上级对下级、政府对部门、行政首长对工作人员等行政主体及其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是包括对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制度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监督,是贯穿于行政行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关键是在“三个结合”上下功夫:一是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二是主动监督与受理

举报投诉监督相结合;三是定期督导与突击检查相结合,从而保证监督频率和覆盖范围,增强监督实效。政府专门监督,一般是指财政、监察、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和政府行政命令,对有关事项和人员进行的专门性监督检查。应积极探索层级监督与专门监督结合的机制,改进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监督,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可由政府负责人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定期沟通监督情况,总结监督经验,研究处理意见,完善监督网络,形成监督合力。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政之大本,在于刑赏;刑赏不明,政何以成”。行政问责的根本目的在于强化行政监督、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要严格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要求,继续推进行政问责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明确问责范围、问责程序,加大问责力度,增强行政问责的针对性、操作性和时效性,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要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对负有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根据其在违法行政行为中的表现与后果,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处理处分,以体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的基本要求。

完善审计制度

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是公共资金的守护神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行政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哪里有公共资金,哪里有财权运行,哪里就应该有审计跟进。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依法实行审计监督全覆盖。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既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也是深化改革的必 6

然要求。这里的全覆盖,一是有深度的全覆盖,不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简单地在面上把所有单位走一遍,而是根据线索深入检查;二是有重点的全覆盖,不是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而是围绕中心工作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三是有步骤的全覆盖,不是一步到位、跳跃式扩展,而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统筹部署,有计划推进,对重点对象可每年审计一次,其他对象争取每若干年审计一次。

进一步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当前,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指导主要以上级审计机关为主,人财物的管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这种管理体制有其道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不强、对有关问题反映渠道不畅等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妥善解决。要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落实地方审计机关重大事项向地方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制度。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保证审计发挥有效监督作用。

大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职业化是审计依法独立进行和提高审计水平的保障。审计人员不仅要有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更要练就“火眼金睛”、提高业务本领。要按照推进审计职业化要求,大力推进各级审计机关公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严格审计人员准入门槛,完善审计人员行为准则。同时,大力鼓励发展专业化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组织,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审计服务机制,推动国家审计机关与专业化社会组织形成合力。

第三篇:强化对审判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思考

[内容概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将有效促进司法公正高效,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制度管理法院的长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

要明确自己监督制约职责,敢于制约监督,善于制约监督,强化制约监督。必须扎实推进审判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建设,构建符合司法工作实际、具有法院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对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提出了具体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国家司法机关、“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人民法院必须扎实推进审判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建设,构建符合司法工作实际、具有法院特色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在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就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一粗浅探讨。

一、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的重要性

(一)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需要。人民法院被视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人民法官如产生不廉行为,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而且关系到损害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玷污人民法院形象的重大原则问题。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人民法院和法官时常处于各种利益、关系的交叉点上,要维护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就必须使人民法院能够严格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对审判权力失去制约,没有监督,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将时有发生。案件久拖不决、久拖不执,违法违纪事件得不到查处,从而造成一些法官枉法裁判,亵渎司法权威,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公正与效率的主题将难以实现。

(二)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需要。人民法院人才建设的目的就是让法官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公平正义的化身,成为专业知识素质、专业观念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三者兼备的司法专业人才。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可以为法官职业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在新时期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尤为重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帮助法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教育他们判重如山、持正守廉,始终保持权力在手、重任在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审慎态度,从思想上筑牢防止权力滥用的铜墙铁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是以制度管理法院的需要。制度是管理法院的重要武器,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各个环节都应有制度的约束。大到裁判案件,小到一言一行,都要靠制度去规范。人民法院的制度建设,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司法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制度建设并不仅仅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重要的在于执行。有了好的制度,执行不了就形同虚设,设计和制定的再好也会前功尽弃。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给权力戴上“紧箍咒”,是制度贯彻执行的最有效手段,对不按制度办事者严格追究其责任,真正使制度发挥作用,形成由制度制约权力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的几点建议

“制约”一词,百度词条解释为:限制约束。“监督”一词解释为: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加强对审判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制约和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链条。笔者认为,做好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工作,坚定不移地惩治司法腐败,强化对审判权力的制约监督,当前应特别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要明确自己监督制约职责,敢于制约监督。

“教育、监督、惩处、保护”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四项职能,四者有顺序,也有偏重,但不可偏废。教育是基础,监督是关键,惩处是手段,保护是目的。纪检监察机关派驻人民法院机构是党和国家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纪检监察工作责任重大,要求严格。做好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工作,首先要理顺好工作关系,把目标统一到抓党风廉政建设,促进法院事业健康发展上来,真正做到“一岗双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凡

遇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组汇报,争取支持,把依靠党组领导与独立负责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当前尤其要注意克服“做老好人”思想,杜绝对违纪问题绕圈子、转弯子的现象。纪检干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监督权,弘扬公正无私、刚直不阿、不徇私情、敢于碰硬的精神。在遇到与党组对某一问题认识不一致时,首先要分析原因,不要急于下结论,该

说明的情况要说明,该坚持的正确观点要坚持,该服从的也应服从,立党为公,光明磊落。

(二)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机制的创新,善于制约监督。

要建立制约监督制度,制约监督的主要任务应当是:监督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有无不廉洁的行为,其配偶子女有无打着领导干部的招牌牟取私利的行为;主要领导干部对反腐败的态度是否坚决,敢不敢碰硬,在用人方面是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办事,是否公道正派、自觉遵守政治纪律等。强化制度创新意识,以严密制度体系,狠抓制度执行。应认真研究腐败滋生的根源,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教训,从规范权力运行、制衡权力行使等环节入手,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同时,加强制度教育,确保各项制度深入人心;加强对执行制度的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应突出以制度管理人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制度,并接受群众的监督。制定责任追究办法,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坚决追究责任,以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建立全方位制约监督体系,强化制约监督。

1、要加强对审判行为的纪律制约监督。各审判业务部门和审判人员在审判活动中的行为受审判业务监督的多,而受到审判纪律制约的少,致使少数审判人员滥用职权,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和金钱案,徇私枉法,损害法院形象,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纪检监察部门要重点监督审判人员在从事审判活动中所实施的行为是否严格遵守审判纪律,是否廉洁执法守法,是否存在吃拿卡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贪赃卖法,是否有欺压群众、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严格以党纪国法、审判纪律为依据,震慑个别越轨者,促进办案人员正确执行党纪国法和审判纪律,模范遵守党章,防止和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树立人民法院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良好形象。

2、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纪检监察部门应对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毫不手软、持之以恒地严肃查处,坚决彻底地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对于其他违纪违法行为,也要按照有关纪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绝不姑息迁就。不能寄希望于家丑不外扬,而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同时,要坚决支持保护审判活动中的合法行为,对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法官要予以保护,对那些诬告法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要依法进行处理。

3、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制约监督氛围。某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弃了理想信念,成了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阶下囚。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坚决纠正和克服“教育无用”的倾向,通过加强教育,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一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教育的工作机制。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教育的总体部署,各部门协调合作,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廉政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党风廉政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健全党组学习制度、党课教育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党纪国法和艰苦奋斗等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三是改进党风廉政教育的方法。紧密结合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把自律与他律、教育与管理、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手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实效性;善于运用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以案说纪,使党风廉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4、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制约监督水平。“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监督者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制约监督水平的基础。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按照“政治坚定,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要求,切实抓好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自身建设。一是树立制约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应自觉接受党组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制约监督、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制约监督、媒体舆论的制约监督以及社会各界、各方面的监督,自觉改进工作。二是强化内部约束机制,严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纪律。“打铁还须自身硬”,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并认真贯彻执行,对内部出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三是改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工作条件,充分保障工作经费,加快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装备现代化建设,大力改善交通、通讯、网络、办公等方面的条件,提升执纪执法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5、强化制约监督落实,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加强监督制约,是促进党员法官正确使用审判权力,不犯或少犯错误的重要保证。一是引导每位党员法官树立自觉接受制约监督的意识。每个党员法官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内监督条例,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监督之下,做自觉接受监督、敢于监督他人的表率。二是健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和追究责任的制约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党员法官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对于不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应严肃追究其责任。三是进一步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倡导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坚决纠正不讲党性讲人情、不讲真理讲面子、不讲原则讲关系、不讲正气讲和气的错误倾向。四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的主体。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反腐败斗争才会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应认真受理、及时查处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各种问题。切实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以保护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第四篇: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朱正佳

廉政建设征文

浅议如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

东平湖管理局东平管理局 朱正佳 陈勇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着重强调: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牢固树立党风廉政教育是硬任务的思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做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要使治黄工作与党风廉政教育协调进行,实行“一岗双责”制,做到计划不打架,内容不撞车,工作不扯皮。要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加强量化考核,引入激励机制,使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看得见,摸得着。

一、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制度监督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努力实现“三条黄河”的建设目标,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程中,一些腐败现象发生的土壤和条件还依然存在,近年来黄河系统内个别腐败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损害了黄河单位的形象。因此,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在巩固廉洁自律有关专项治理成果的同时,针 1

对一些人存在跑官要官的歪风,个别领导干部插手防洪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施工、占地赔偿、政府采购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严加整治。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围绕监督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制定相关规定和配套措施,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要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要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对于有违纪苗头的同志,要及时提醒帮助,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真心挽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在机制体制上构建硬性的监督体系,进行全方位监督,不仅要有党内监督,还要有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运行。

结合治黄事业的实际,我们要针对容易发生腐败的“点”,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堵塞漏洞。一是把“管理”作为分配要素,完善工资体系和激励机制。把责任与利益相结合,承担多大的“管理”责任,实行奖罚激励机制,创造公平氛围。二是完善管理结构。局党委(组)、局领导班子、中层领导干部,要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一岗双责”的方式,使领导干部在干部调整、资金使用、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严格按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办理,防止个人独断和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完善人、财、物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开展制订规章制度,《人事劳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

度》、《机关工作管理制度》等,要严格按制度管理,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完成各项治黄任务。

二、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任用监督

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觉抵制来自各方面不正之风的干扰,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程序,要认真落实职工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监督机制。没有经过组织人事、纪检部门的考察;没有纪监部门的廉政鉴定;不经会议讨论或会上分歧意见较大的,应暂缓做出决定。党(委)组会在讨论选拔任用干部时,须在充分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这样,才会真正表达个人意见,才会真正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才会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

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自身清正廉洁及其分管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的测评与考核工作。通过严格领导干部廉政述职、职工测评、组织考核等环节,全面了解掌握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和工作情况,使党组织和纪检能够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工作。

三、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

监督权力是遏制和减少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

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每个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的行使不越界、不跨线、不离谱、不出格。

加强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关键。一是坚持和完善反腐败的监督机制,党委(组)要统一领导,纪检负责,党政齐抓共管,把广大干部职工动员起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勤政的检查监督。二是切实搞好竞争上岗、民主选举、民主评议、离职审计、辞职等制度。把领导干部用人机制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结合起来,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网络。强化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监督意识淡漠,有的对监督不关心;有的只求自己安宁而不愿监督;有的怕得罪人,好人主义严重,不敢监督;也有的领导干部一听监督就反感,认为监督是组织对自己不信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用于治黄事业的投资在不断扩大,标准化堤防建设在加快,黄河基建工程规模和物资采购量也随之扩大,各单位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考验也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克服这些模糊、错误的思想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慎用权,用好权。

四、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虽然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负责人,但行使监督权的却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行使好监督权,就有个监督素质的问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监督素质。党员干部的监督素质直接影响到党内监督体系能否正常运转,如果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要实现党内监督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党内监督的宣传教育,积极构建党风廉政教育载体,把日常教育活动和重点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在思想上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腐败行为的产生。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克服特权和等级观念,明确自己的监督权利和接受监督的义务。对每个党员干部来说,既是监督者,又是被监督者;既要敢于监督,又要善于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自己置身于广大群众之中,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一是加强考核工作。党组织要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二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党员领导干部在一个单位或部门时间久了,就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因此,进行干部交流,对单位、对领导干部都有好处,也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三是定期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岗位审计。当要交流和提拔时,应坚持先审计后离岗的原则。四是当党组织发现党员领导干部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时,该提醒的要及时提醒;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批评教育,避免其出问题、犯错误。五是要注意加强职工群众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监督作用。凡属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的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操作程序,广泛听取职工代表意见。要继续坚持职工代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这是职工群众监督领导干部的一项有效方式,要严格按评议程序进行。要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按照政务公开的制度规定,将应该公开的内容及时向职工公开,还要公开办事的依据和程序。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网络的作用,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要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全面了解职工群众对领导干部的反映和意见,及时掌握情况,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行政权力的监督,防患于未然。

单位名称:东平湖管理局东平管理局

单位住址:东平县东山路南首邮编:271500

联系电话:8326146

第五篇: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调研报告

摘要:权力制约和监督是人类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处于并且还将长期处于腐败高发易发期,党和国家政权时刻面临着严峻的权力考验,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构筑起防范权力腐败的牢固防线是我们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和人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首先针对当前主要领导干部行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具体给出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几点建议,为下一步党建工作做出了理论指导;最后强调了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驶权利的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下一步党建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工作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监督调研报告

一、当前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互相监督“虚化”。互相监督实际上就是同级班子 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由于同级班子成员之间日常生活和工作在一起,对存在的问题看得最清楚。但在现实中,由于一把手负责制,一把手往往强调集中多于民主,权力仍高度集中在个别人手里,花钱“一枝笔”、用人“一句话”、决策“一拍板”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了同级相互监督缺位或失位,致使相互监督“虚化”。

2、制度监督“软化”。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许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和法规,各单位内部也制订了不少有关廉洁从政的规定和制度,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应急性、临时性的规定多,注重长效治本的规定少;正面规范行为的规定多,违反规定的处置措施少;过于抽象、笼统、弹性大的规定多,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少;建章立制的多,严格执行的少。致使制度监督的“硬度”不够。

3、民主监督“空化”。参与是监督的前提,没有参与,不了解情况就无法进行充分的监督。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纪检部门还是民主党派、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对权力决策参与的层面都不够深和不够广,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基本没有参与。由于监督的主体对一些重大决策,尤其是权力的运作缺乏了解,加上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民主意识,使监督主体的“知情权”被全部或部份“剥夺”,想监督也无法监督,民主监督流于“空化”。

二、对当前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监督意识薄弱。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特殊意识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有的领导干部强调身份特殊,自以为素质高而没必要接受监督;有的认为组织及他人的监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不愿接受批评和约束。另一方面,下属对领导干部监督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容易得罪人甚至遭到打击报复,而不敢监督;有的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达不到所期望的效果,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一是现有的制度、法规出台落后于改革的步伐,缺乏前瞻性,使一些素质不高的领导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从而不断产生一些新的腐败现象,例如《礼品登记制度》等。二是一些制度、法规太原则,缺乏实施细则,可操作性不强,例如《行政监察法》。三是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还没有制定出台较为系统的党内监督条例和反腐败法,尤其缺少对权力行使程序的明确法规,以致对领导干部监督制约缺少法律权威的支持。

3、对同级党委的监督难度较大。在现行体制下,纪委书记往往是同级党委的副书记,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存在较大的制约性。同时,纪检监察机关的财政、人权及经济待遇都在同级行政管辖范围,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纪检监察机关对同级党委政府的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往往与党 政一把手的素质有直接关系。

三、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五点建议

1、从思想教育上入手,强化权力主体的监督意识。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最基本的就是要使权力主体树立牢固的监督意识。因此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着力强化权力主体的以下两种意识,即:权力主体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主动大胆监督他人的意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监督的态度。各级党组织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懂得在我们党内,无论职务大小,党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既要监督他人,又要接受他人的监督,人人监督人,人人受监督。位高权重的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认真履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赋予的监督职能。履行是职责所在、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2、从责任落实上把严,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

同级班子成员间的相互监督,由于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无论是参与还是知情的程度,都比其他组织和监督主体要多要强,监督的效果也是其他监督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相互监督的优势,增强相互监督的实效性。一要充分认识到相互监督的特点。相互监督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是一种主动的预防措施,它不仅是一种事后监督,更着眼于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强调发挥预防作用,减少党内不良倾向和行为的发生。二要建立相互监督的工作责任制,突出相互监督的自觉性以及建立在自觉性基础上的强制性。只有强制性与自觉性二者有机统一和结合,才能实现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

3,从群众舆论上着力,增强监督的民主性。

要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从本质上讲,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直接方式,具有其他监督手段无可替代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方便群众监督,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肃惩处打击报复行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和引导、反馈、应对机制,对反映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要及时调查处理,对反映失实的要及时澄清,推动网络监督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不断提升网络监督的正能量。

4、从制定规范上把关,增强监督制度建设的完备性。

加强制度建设,依靠法制搞好党风,是邓小平同志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通过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进行监督,是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重要保证。一是制度建立要严明。二是要完善权力规范。三是要坚持制度创新。四是执行制度要严格。五是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好监督制度落实责任的监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哪一级出了问题,该由谁负责要坚决追究。六是要严格执纪执法,对有章不循的,该批评教育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应给予法纪处理的应坚决处理,不能搞下不为例。

5、从实践操作中把向,增强组织监督的合力。

适当分解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内部相互制约和协调的权力运行闭环系统,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方式。应按照分工负责原则来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的事项、掌握的权力以及应负的责任,降低主要领导干部对班子成员晋升时的权重。一些地方推行主要领导干部不直接分管具体事务的制度,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等,值得借鉴。同时还要完善上级党委或纪委常委成员同下级主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让他们感觉到上级党委或纪委对他们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担负责任的情况是关心的,也是了解的,督促他们更好地正确行使权力、发挥主要领导的作用。

四、结束语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这确实切中了要害,而管好主要领导干部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抓起。主要领导干部也就是一把手,把该负的责任负起来了,把自身管好了,很多事就好办多了。”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一把手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下载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一)(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

    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的认识尚有哪些误区

    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问题的认识尚有哪些误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点击数:713 更新时间:2007-7-17 16:19:53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仅仅是为了防止腐败吗 张晓燕(中央党......

    健全制约机制 强化村官监督

    健全制约机制 强化村官监督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村基层干部涉嫌违纪案件呈高发态势,反映农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的信访案件特别突出,有的甚至引起集体上访、超级上......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

    经费不足对教育的制约

    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制约教育事业发展 中新网2月16日电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制约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义务教育......

    九、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九、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主要领导干部用权行为,完善和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度,确定主要领导干部分管事项、掌......

    关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思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是我们党和政府近年来一直着力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亿万中国人民最关注的制度建设和社会问题之一。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效与否,不仅事关民心向背和党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