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时间:2019-05-14 21: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第一篇: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 能受到 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经过我不断的学习,我受益良多;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一个学校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学校只有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老师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第二篇:树良好师德师风

扬良好师德师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着这个光荣的称号,多少仁人志士肩负着这个崇高的使命。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道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只有这样的老师才是学习的榜样、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因此,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教书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讲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和志愿到贵州边远山区支教的青年教师徐本禹。孟老师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依靠着非凡的毅力,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坚持完成了在新疆石河子大学的支教任务,没有休息过一天。徐本禹毅然放弃深造的机会,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西部的教育事业。他们身上坚定的理想信念、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格风范深深的感染了我。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要立三尺讲台,携两袖清风,要甘于寂寞、乐于清贫,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站在三尺讲台上,日复一日地讲授知识,看似十分平淡,然而崇高的师德风范正在这平凡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因此师德不仅是爱,更是一种责任!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合格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那就办不好教育,育不好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作“父亲”,作“母亲”,就要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学业和前途负责任。

各位老师,请不要忘记新生入学时,家长对我们信任的眼神;请不要忘记父母对孩子殷殷的期望。让我们铭记爱与责任,在我校切实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大力弘扬师风师德的热潮中释爱心、比责任、育新人。让我们的爱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让我们的责任造就社会的有用之材。

第三篇:树良好师德师风 塑良好教师形象

树良好师德师风 塑良好教师形象

商丘市宁陵县孔集乡一中张霞

内容摘要

首先用“美”来塑造自己灵魂

其次 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师德现象

最后 端正师风也很有必要

关键词

师德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道德观念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立师德正师风

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真的做了教师的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作为一名教师,他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这种教育和教养成为他自己的财富,他只能在这样大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他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我院提出的“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很好地明确了“师德、师风、师能”为教师素质的内涵。下面就自己对是对师德师风这方面的话题 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首先用“美”来塑造自己灵魂播撒美的种子

做为人民教师,首先要学会在自己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这样才能收获更多的种子去开发学生们的心田!这种播撒需要选择,需要耐心,更需要有辨别真假、善恶的本领和对人类生活的挚爱。

为自己播撒美,自己才能成为美的化身。根据长期的理论与实践,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和道德的象征,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师如父母”不仅表明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也说明了老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灵的导向作用。因而,老师只有自己“美”起来,才能成为美的使者。

为学生播撒美是教师职业的追求。一个教师的工作过程就应该是不断地播撒美,他只有不乏种子,不乏精力,不乏辛苦,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使自己美的种子不断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美是师德之魂,只有不断用美的尺子去度量自己的教师,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楷模。

2擦亮美的眼睛

播撒美的种子固然重要,但若不能发现美之芽、美之花、美之果,就会失去播撒美、养育美的动力。美需要发现,需要阅读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已有的美,采撷新的美的种子,为播种打下基础。

还记得贾平凹的散文《丑石》吗?还记得烩灸人口的童话《丑小鸭》吗?还会在梦中闪念那个可怜而聪慧的“灰姑娘”吗?只有作者,他们擦亮了自己的眼睛,用一颗善心去细细地研究,他们才发现了常人不能发现的美!作者的发现哺育了作者美的灵魂,作者的发现使人看到了作者高尚、深沉的美的修养!我们能说这些作者们不是美的化身吗?

我们的学生中有白天鹅,更有丑小鸭,我们只有擦亮美的眼睛去寻找,才能发现他们身上星星点点的美!有了这些美,就有了爱的源泉,有了爱的浇灌,美的种子才可能播撒并茁壮成长,才可能使“灰姑娘”早日焕发出照人的光彩!发现美,不只是变换观察的角度,降低美的标准,因为“美”没有原则,美是一种感受,只有我们老师使自己的灵魂充满美的本质,拓广心胸,才能拥有透视“美”的目光,去无限贫瘠的荒漠中找出美的金种子!

3追求美的身影

美是永恒的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青春的美不见了!容颜的美消失了!生理性的美很难永驻,精神的美是否是永恒的呢?,只有那些刻意成为伟人、成就大业的人,才会严格要求自己,反省自己!做为老师,只有不断追求“美”的身影,才能使自己的心田不会荒芜;因为精神之美如不培育,也会消失殆尽,甚至蜕化变质!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使自己的美永葆青春!试想一下,对新技术视而不见,对新知识充耳不闻的人,其灵魂能不腐朽吗?而腐朽的东西会是美的吗?做为老师职业的特殊性,他不仅要求教师要超越自己的同龄人,还要超越自己的学生,因为我们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因此,做为一个教师,要善于更新观念!我的一位同事说的好:为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是观念的更新,思维的创新,没有新的思想便不可能有新的行为和结果!“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人,没有不想追求美的身影的教师,只有追求不到或半途而废的人,这便是为什么一些人掉队了,变化了的原因!因为追求“美”需要付出代价,需要持久辛劳。

4升华美的心灵

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她是“和谐”、是“简单”、是“真与善”的完美体现;美是师德之魂,也是师德的组成部分!只有将自己塑造的“美”放到师德的系统中,放到教育大潮中,放到整个社会和时代中去,才能使其发光,去感染别人,教育

学生。这有一个美的溶解和升华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我们才会得到辩证的美,而不是机械的美!

只有经过认真的美的实践,缜密的美的思维,才能将自己支离破碎的机械美,揉成一团,使其变成闪光的美的太阳!在写这篇论文期间,我正在省会郑州观摩省级数学优质课,一些教师从数学的等式中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美,并且引用了彭加莱的一句名言:“数学家不是因为数学有用而研究数学,而是因为喜欢它的美的本质!”这句话很使我感叹,如果说彭加莱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的话,那么这位老师及他的学生就受到了感染,能从枯燥的数学符号中发现美是件多么不易的事啊!能有这种感受的人,即或不是一个美学大师,也一定具有一个系统的美的灵魂!做为老师,我们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使自己发现的美与现实中的美及学生中的美互相碰撞,放出灿烂的火花!我们的许多老师认为自己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而我认为这些都是师德之魂的外壳!只有“美”才能使老师自发地去“爱”学生而且“爱”得其法;也只有“美”才能使学生也“爱”自己的老师,使老师的“爱”得到应有的、丰厚的、自然的、永久的回报!如此相互滋润,焉能没有师生深厚的情谊、师德永恒的美的青春呢!

其次 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机体素质、文化知识素质、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等。

教师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内化,因此,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言行不一致性。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简称“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

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有一定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的教育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其次,教师的教育具有科学性。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都是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提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理想是教师动力系统的重要内容。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是个体所向往的或所要模仿的事物或人的主观形象。教师的理想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层次。有的把个人发展作为奋斗目标,有的为多培养出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等。由于理想的层次不同,因此在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动力也不同。那些具有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奋斗的教师、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具有长远而高尚的理想,由此产生的动力就巨大。他们不为眼前利益所困惑,呕心沥血,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总之,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立师德是师德师风建设首要任务。

最后端正师风也很有必要

所谓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个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而特殊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他行业,因此,有时师风正,也可带动行风,行风正,又可影响世风。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任何时候,提倡教师的师风都是必要的。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内化,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以育人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好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要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关心现代信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博取众长,使自己的学识专精博览,以适应两型教育的要求,愿我们的教师做师德的践行者,甘守清贫,敬业爱岗,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我们每一位拥有人民教师称号的人,怀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当起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第四篇:树师德 正师风

树师德 正师风

关键词:师风,素质教育,师德,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教师队伍,主旋律,适应,主动,任务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师德师风学习心得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而学生们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据有关调查表明,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教育需要师爱。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先生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人来看的,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时下某些老师可能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往往自以为尊贵无比,维护师道尊严,不顾学生的颜面。其实这种做法是有失分寸的。俗语道:“人怕敬,鬼怕送。”“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所以,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而应该像李叔同先生那样,做一个和气的人,一个严谨的人,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个堪为师范的人。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德师风论文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班主任是儿童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班主任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最近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教师工作的纯熟性源于他的积极进取和勤奋敬业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四、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一位师德高尚的老师,不只是爱少数学生,而是爱每一个学生,爱全体学生,尤其要关心、爱护、帮助家庭有困难、学习落后、身患疾病的同学。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为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

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 :

1、师品,德高为师。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2、师智。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3、师能。

技高为师,①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②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③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4、师表。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建设论文 红星 陶斯亮

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从中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我的教育教学行为。

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同事的沟通:掌握教育教学的管理艺术

作为教务处主任,应该多与同事沟通,确立同事间的感情,充份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从中领会了许多许多。现将从教17年来的个人师德师风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牢固,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新时代的师德师风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对教师的要求: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本人还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遇到困难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能力有待提高,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今后的改进方向: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 民 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在管理方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把自己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浅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泱泱大国,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观。江泽民主席阐述了在治理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制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以德治国”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广大学生品德的健康养成,担负着神圣的使命,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树立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言传身教法: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在于它的可信性,惟可信,学生才能听而不疑,行而不惑:唯有可信,学生才能照做不误,坚定不移,这种可信性取决于教师的身教,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实践锻炼法: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情感体验、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行为习惯,坚定品德信念。

3、榜样引导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榜样,为学生树立理想人格的典范。作为教师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书应当以育人为目标,育人又以教书为基础。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往往贯穿于知识教育中。新世纪教师的道德应该是具有渊博的知识,坚定的政治方向,富有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气质的道德。新时代的教师应同时具有道德魅力和知识魅力。培养教师崇高品德对学校教书育人起着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4、爱岗敬业是师德之本: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岗位的神圣性,并能真正了解自己劳动的价值。教师应做到少一些名利,多一些付出,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该对社会有全面的了解,用自己的大量工作,换取学生明天的辉煌。

5、勤奋学习是师德之源: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面对信息时代,如果不勤奋学习、不断更新自我,就会丧失做教师的条件和基础。作为教师了本专业知识要会,还要学习各种有关的新知识。关注科学,关注社会,关注人类。

6、人格健全,富有爱心是师德之魂:教师要有健全的人格,要热爱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能总抱怨学生素质差,应从我们自身找差距,培养出合格的中专生。

师德春雨育新人。思想认识的提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落到实处,共同指向每一位实践者,即每一位教师。一堂课,一次与学生的谈话,一个动作都渗透为师者的品格,真真切切反映了师德师风。作为一名教师提倡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自主的,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教师应作为学生的导游、领路人。人们常说“教师伟大,乃是教师这门职业伟大。”

第五篇: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心

——写作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感觉更好。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每个人都有故事要写。

但是,现在,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却非常恐惧写作。

我曾经到一些单位讲授过论文的写作。我发现,按照常规方法讲,还是无法写出像样的论文来。包括很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此,我曾经研究了中国和美国中学的写作课和阅读课。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能读会写的全体选民,不仅是社会的福利,而且对有效的民主制度是非常根本的”。但是,我所经历过的一些单位大部分人,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看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写作方式很陈旧落后。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长期遭遇这样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课学不到什么”,把语文课当作沉闷的“催眠课”,另一方面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做一个比较,都是相当于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中美两国中学作文训练体系上两套教材。存在明显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一、《美国语文》第一册的作文训练题目数量远远大于中国《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作文训练题目。美国语文教材第一册,2个单元10课15篇课文。表达与写作训练题目共60个,其中纯粹的写作类题目30个.项目类20个,写作技巧l0个。而中国高中语文必修一作文题目总共16个.其中4个作文专题训练集中在记叙文方法指导上,9个集中在课文理解上,3个探究梳理。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言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综合反应.既是思想认识能力的体现,又是表达能力的体现,需要长久的高强度的训练,刺激思维的灵敏度,才能达到条件反射程度,才可能自然流畅地表达思想,因此,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训练,只有保证了量的积累,才能实现写作能力质的突破。

三年前,我开始关注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发展。这个事物就是“创意写作”。创意写作是2006年才来到中国的。创意写作,英文为creative writing,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学创作。是指以创造性思维为主导、以文字作品为实现形式的创造性活动。按照创意写作的理论,每个人只要会说话,都可以成为作家,之所以没有成为作家,是因为你承受了大量心理障碍,把作家当作遥不可及、绝顶聪明的人。

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文学创作被认为是一项具有“神奇魔力”的事业,是作家的天赋,是不可以靠后天的学习获得的。过去,我们大学的中文系都宣称自己不培养作家。在中国,作家一般进入各种形式的作家协会,并且相信创作不可以习得也不以教学,创作实际上在私密状态下进行,而包括他们自己,创作长期以来也都是作家(或学习者)自己摸索。也就是说,常识认为,文学创作是不可以训练的。既然是天赋的才能,那么大众就不可能从事文学创作。因此写作被认为是非常神秘的事情,让很多爱好写作的人难以开始用写作表达自己。

但是,这种观念开始颠覆了。

网络的出现,在技术上使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作家。创意写作的逐步传播,文学创作也不是很困难的。

创意写作的概念在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迅速增加,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创意写作教育的普及造就了大量的、潜在的作家。很多人都具备了文学写作的能力。30年代,美国有了三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至少是一个原因。创意写作在美国有多么普及,从《成为作家》一书后面参考文献可以看出。美国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职业,从事写作的是各行各业的人。80多年以来创意写作在不断积累,形成了一种传承。

《成为作家》一书,是美国的超级畅销书,1934年问世以来,80多年风行至今。它的作者,多萝西娅•布兰德是当年美国创意写作的坚定推动者,她说:“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为了作家,而我们大多数人只把这个梦想藏在心底,渐渐淡忘,以至于彻底遗忘了呢?除了生活本身的际遇,除了对自己的怀疑和对作家的神秘感,很大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在根本没有理解写作的本质之前就已经放弃了文学的梦想。我们根本不相信创作的才能可以学习而来。或者,一个更为实际的原因是,我们根本没有机会和途径学习文学创作的理念、方法与技巧。

2011年开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创意写作书系”,这是国内首次引进的关于创意写作的一套丛书,是关于文学创作的教科书和自学指导。首批选了四本,它们是:《成为作家》、《开始写吧!--虚构文学创作》和《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以及《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阎连科说:前两天看了这套书,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在我五十岁的时候忽然发现,一栋七层高的楼房,像我这代人是从楼梯一层层走上来的,但其实它是有电梯的。等你知道这个事情,已经五六十岁了。在中国确实一直在说作家是不可培养的,是没有方法的,看了这套书你就知道确实是有电梯存在的。如果成为作家是一个楼顶,确实有电梯可以一搭而上,不需要像我们这一代人付出太多的劳动,而后来发现其实这么简单。你摸索了几十年,看很多老作家写创作谈,说你要体验生活,你要记日记,你要到大街上看到什么写下什么,练习你的描写,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今天看来特别笨。但我们这一代确实是这样做的。

一个人能否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不是技巧上的问题,而是认识上的问题。一般的学生或大多数初学写作者所遇到的困难并不是创作技巧所能够解决的困难,他需要解决的是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问题。同时,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神奇魔力是可以传授的。

我之所以讲创意写作,是因为,我希望大家首先树立起写作自信心。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其次,写作能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可以传授的。第三,我坚决反对中国中学写作教学过程的“教师命题——学生动笔写作——教师批改讲评”这种单一的程式。它使得很多人成年之后恐惧写作。我现在讲故事写作,采用的美国的教材和程式。

下载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树师德 正师风”心得体会

    “树师德 正师风”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心得 近期,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树师德 正师风”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各种形式,我对开展师德......

    坚定理想信念雕塑良好师德师风

    坚定理想信念,雕塑良好师德师风 袁作姝 2016年8月27日 8月23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文化礼堂参加了曹立清教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

    建设良好师德师风 文档 5篇

    建设良好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简单理解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立高尚师德 树优良师风

    立高尚师德树优良师风 龙村镇第三小学校长 温东保 教师要立高尚师德 ,树优良师风,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师德什么是师风,所谓师德师风,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工......

    20100920守师德、树师风论文★

    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 ----远东二中工会在“师德建设”主题教育中的思路与实践 远东二中 芦华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孔子曾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

    讲教育故事树师德师风

    讲教育故事树师德师风 ——阳城四中2011年暑期教师培训材料 主讲人原新兵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

    树师风、强师德(5篇模版)

    张桥镇中心学校树师风、强师德工作总结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树立良好师德师风 塑造良好教师形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