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背上智慧与爱出发 读后感
背上智慧与爱出发
——读《八十天环游地球》有感
高二(12)班
徐玲珑
从小学就开始慢慢接触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最早开始看的《海底两万里》一直看到《神秘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让我完全沉浸在三部曲当中。《气球上的五星期》更是使我深深迷恋科幻探险的旅途。恰好这个假期余有闲暇,就捧出书架上早早买来却迟迟没有阅读的《八十天环游地球》像约了一位老友泡了一壶浓茶淡淡聆听他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福格的神秘的绅士,他深居简出,不爱出入社交场合,只是喜欢去改良俱乐部与好友一起玩“惠思脱”,但对于任何公益义举,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参加,把赌牌赢来的钱全部当做慈善。这是一个外表看似冷漠,而内心热诚善良的英国老绅士。而由于英国国家银行的一次失窃,福格和改良俱乐部的会友以两万英镑作为赌注,打赌可以在八十天里环游地球一周,而一旦输了福格先生将倾家荡产。在这种压力下,福格先生并没有退缩,于是他带着刚刚雇佣的,绰号叫万事通的仆人从伦敦出发,开始了当时交通不如现在发达科技不如现在先进主要依靠轮船与慢速火车,被当时百姓认为不可思议的环球旅行。
但是,环游地球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福格先生在旅途中先后遭到敏感的侦探怀疑偷窃并被跟踪、置身荒村无路可走、遭暗算误了轮船、与仆人失散、收买船员指挥船长等各种各样的意外。最终因为侦探费克思把福格先生错误抓到了警察局导致旅行超出了5分钟,他苛刻地自认失败,却又意外地利用时差原理节约了一天的时间而获得胜利。以坚定的意志,沉着的克服了种种自然、人为的困难,赢了赌注,收货了爱情,最重要的是凭借实践推翻的几乎所有人的质疑与谬论,征服了八十天的环球之旅。
合上书本,脑海里像一幕一幕播放着默片电影。在超速航行导致煤即将烧完的时候,他一如既往镇静地说“请继续猛烧”,而在全员都万念俱灰却又惶恐之时将船上的木制品全部用作燃料。他的智慧与执着时时刻刻保护着自己的生命保护着周围人的生命。他提醒着我需要拥有一颗“大心脏”以及冷静的头脑,在者意外发生时从容不迫地思考而不是焦躁得什么事都手忙脚乱做不了。
继续摸索回味,在印度的途中,尽管时间紧迫还是笃定地返回冒着生命危险只为就出将被烧死殉葬的年轻寡妇阿乌达(也就是最后成为了他的妻子)。这是一种正义无畏的勇气,更是一份冲破迷信封建的人性光辉。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提到过‘质朴的关心帮助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福格先生虽然言语不多,但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却执意救助一位素不相识非亲非故的陌生女子,也正是这份宽博的善意,这股充满机智的爱贯穿了全书也灌溉滋润了我的心。
坚持、智慧、理性、冷静、善良„这些高贵的品质在福格先生身上感悟得却如此质朴简单,儒勒凡尔纳描绘的《八十天环游地球》携我领略的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在一字一句一标点中涓涓溪流般传递给我温暖的正能量!
第二篇:《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
《爱与智慧的教育》读后感
曾军良,一个教育理想的追求者,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育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智慧的富有者,教育净土的守望者,教育奇迹的创造者。他是个名副其实的教育激励大师,激励、唤醒过无数学生。他总是激情澎湃,总是那样成竹在胸,总是如此举重若轻。成功做事,优秀做人,幸福生活,是他的座右铭。《爱与智慧的教育》一书,就是曾军良校长杰出教育智慧的结晶。
书中的“教育需要智慧之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脉络、思维策略、思维习惯等。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
教师要习惯于在矛盾中思考,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在刨根问底中思考,假设多种可能性,在思考中反驳自己,防止思维方式是表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种教育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1、以爱的智慧抚慰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进生能够感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作为一个教师,我想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幸福。
2、以宽容善待学生的不足 :我们时常会用一个要求,同一种模式来塑造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按照你所设置的轨道去走,因为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自己的爱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不良习性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在平时也就表现得反复无常,所以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能认为只是一次简单的谈心就能有所改变,彻底扭转,老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当然这种耐心不是消极的等待,要作有心人,为后进生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发现每一个人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啬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不一定是被骂大的,但都是被说大的,评议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每个人都在良性的暗示中逐渐长大,缺乏自信的人大多是接受了不良暗示。我们要相信学生,即使他现在不行,他明天,后天就能行,要相信学生,他的潜力一旦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很大的惊喜。我们要经常对他说“你能行!”培养学生自信的方向盘就掌握在我们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手中。“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愿我们辛勤的付出,我们的爱智慧能化作点点滴滴的甘露滋润学生的心田。
教育要善于在智慧的教育天地里,用自己满腔的师爱推动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智慧的爱》读后感
《智慧的爱》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智慧的爱》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暑假读了《智慧的爱》这本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智慧,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作为教师,需要智慧地教学,作为班主任,需要智慧地管理班级。我担任班主任工作7年了,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历了很多很多,班主任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孩子们,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所以要想很好的管理一个班级,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动向,光靠蛮力是不行的,必须需要班主任的智慧。
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方法,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智慧,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班级的情况想出适合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班主任是智慧型的,不是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方法经验,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班级情况。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敢于想象,大胆的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
一、因材施教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孩子的已有知识经验、行为习惯都不同。因此,在教育上必须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把孩子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孩子。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抓住教育时机,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断发展。
二、刚柔并济
好的班主任应该是刚柔并济的。该刚的时候要刚,该柔的时候要柔。可以为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而对班级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的处罚,也可以在学生情绪激烈之时审时度势,稍作退让。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学生犯了错,要尽量原谅他,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进步,要有耐心,永远给学生机会。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自然信服。
三、随机应变
教育过程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需要我们灵活机动地处理,尤其是面对班级里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往往令人恼火,而且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首先,班主任要理智地控制好即将“发火”的情绪,表现出当怒不怒的自控力。这是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前提。然后审时度势的去随机应变。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最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如果没处理好会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理不完的麻烦。也有老师悟透其中真谛,工作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显得游刃有余。
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需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时把握教育时机,用自己的智慧去用心地教育好每一个孩子。
第四篇: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篇一:《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一本写给管理者的小书。按照之前对于学与术的划分,这本书应该属于术的范畴了。
所谓猴子,是指在项目、方案与问题中需要展开的下一个步骤。对于每只猴子,都会有解决者与监督者。作为管理者,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不要让猴子跳到自己的背上,使自己成为解决者而下属称为监督者,这样做的悲剧后果就是十个员工在督促一个老板工作。
管理者的贡献在于他们的判断力与影响力,而非他们个人投入的时间长短与埋头苦干的程度。管理者的职责是负责确定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完成正确的事,而非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而从下属而言,可以使用的业务层级包括:
5级:独立行动,例行性报告
4级:行动,但需立即请示
3级: 提出建议,按照裁断的结果行动
2级: 请示要做什么
1级: 等待指示
1级与2级的员工非常乐于占据管理者的时间,而4级与5级的员工有成为管理者的潜力。
千万别让猴子跳回背上。
篇二:《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近来不晓得为什么,总感到自己的心沉不下来,这本书在手机里存了大概一周的时光才看完。读后总结一下从中我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对工作有所赞助?
作为一线渠道先给本人装置书中的原理进行定位,作为团队内部确定属于安排、面对搭档在某些方面属于治理层,同时对播种跟对工作的辅助也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作为团队我属于部署:我的职责就是豢养好猴子,实现好义务,成为专业的驯猴巨匠,尽力使自己存在百分百的履行力和义务心。在我们工作会有上司和部分对我们要执行的工作进行支撑,时间长了总会发生相似小孩子的那种依附,假如想让自己有更快的提高不妨把自己融入到兵法中常提到“破釜沉舟”的环境。在工作中如果尽自己所能依然有不能解决或者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在恳求帮助时,不要只是简简略单的问如何解决,同时还要拿出自己的观点和自己初步设定的计划出来,而后让有教训、有才能的人帮助咱们作出决议。
面对伙伴我属于管理:我的职责是培育驯猴大师,告诉要完成的目标,完成的办法是什么,会运到那些艰苦并供给解决思路和解决难题的样板。首先在造就驯猴大师的进程中帮助他分清哪一类的猴子最多、哪些猴子需要杀掉,依据驯猴大师实际情形留下合适数目的猴子,做到未几不少。然后要告知驯猴大师的工作方式,要点有哪些。其次预知一下他须要解决的困难,听一下他的思路,然后给出自己的看法。伙伴并非属于纯粹的部署,所以要让他清楚解决问题是你和他独特的目的,更是他的任务。
篇三:《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每一本讲时间管理的书,都会说,将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排好优先级,按照排好的顺序一件件去做。可是,一天只有24小时,如果我手头的事情,无论如何,在24小时之内也不可能完成,那就说我必须加班加点工作,但是还是无法完成任务。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却还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很有挫败感。
有一天,我的朋友推荐给我一本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书中是一种全新的思想,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读了这本书,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被弄得焦头烂额的原因。很多任务不应该是我的,但我把他们拦了下来。我应该把这些任务还给他们的主人。
每一个任务就像一只猴子,猴子的主人是谁,就应该在谁的背上。
“猴子”就是双方谈话结束后的下一个步骤,是“任何时间、地点可以执行的职责”,对应一项任务。猴子不是问题、项目、计划或机会;猴子只是解决问题、进行项目计划或是投入机会的下一个步骤、下一个措施、下一个行动步骤。
每一只猴子都会有两边的人马介入——一方负责解决,另一方则是监督。
至于“谁有猴子”这个问题应该表达清楚;否则,没有人知道谁该采取下一个步骤,甚至也不知道下一个步骤是什么。在此情况下,最后可能会一事无成,否则就是找个不适合的人来完成工作。而老板花钱聘请管理者,便是要他们负责确定正确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完成正确的事情。
举例:你和乔治(部属)在走廊上不期而遇之前,谁的背上有猴子?显然,猴子是在乔治的背上。猴子不在你的背上,你甚至不知道那里有一只猴子。接着,30分钟之后,你对他说:“我会重新想一遍,再告诉你要怎么做。”他回答说:“那样也好。”现在,当你离开公司时,谁有他背上的那只猴子,你。
点评:接受这只猴子的同时,你也自甘成为部属的部属。你让乔治把你变成他的部属,因为你做两件部属要帮主管做的事情:其一,你从他身上接下责任;其二,你答应给他进度报告。
注意:当你的部属有问题找你时,他们大部分的目的不在于寻求解决方案,他们要的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人。
如何逆转?如何解放自己?……
最后,请千万记住“猴子”的定义:两人谈话结束时的下一个步骤。
篇四:《别让猴子跳回背上》读后感
该书语言通俗易懂,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通篇读完后颇有感触。做为一个县市分公司的中层管理者,面对的是执行力不强、责任心不强、个人技能素质又急需加强的团队成员,如何在工作中做到打造高效团队,带出一个响当当的队伍,是我一直以来都在深思并一直在解决的一个问题。对于该书提出的别让猴子跳回背上的言论,我是持赞同认可的态度的,即便是再困难的问题总归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看我们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决心够不够大。一个普通员工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带着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来找我寻求帮助,而是直接向你表示他束手无策需要将这个问题转移到我头上来。一大部分问题我是基本可以搞定,但如果我接过了这只猴子那就等于替员工完成了任务,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法、所经历的过程包括完成任务后的那种内心升华起的小小的成就感他本人都无法真切的体会到了,那么换个角度看是我害了他,把他自我成长、自我管理技巧的改进、自制能力提升的机会都给秒杀了。而对我自己来讲也是一样的道理,领导分配给我的猴子,我自然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即便是山穷水尽了,也要在每次喂养猴子时带着一个自己的可行性建议给领导进行沟通。
细细回想自己在华为做项目经理时最多管理200余人的团队和现在管理20余人的团队,感觉问题基本都如出一撤。做为一个管理者,团队很孱弱即便自己再强,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管理者的贡献来自于他们的判断力与影响力,而非他们个人投入的时间长短与埋头苦干的程度。这句妙语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就目前县市公司网络部这个团队而言事必躬亲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前提是没有越俎代庖,而是首当其冲。我要做的是培养下属自力更生的本事,教会他们工作的方法。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下属一次性就做的非常完美,只有在互相的沟通和纠偏纠正中才能得到双方快速的成长,那么定期的喂养猴子就要形成一个潜移默化的规矩,即便是事情毫无进展也不能作为重新安排喂食时间的借口。
要教会他们在喂养猴子上的优先顺序,喂养猴子的时不我待,舍弃什么样的猴子。在2012年工作思路里我提出的要求每位员工每周提交一篇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包括质量管理员要每周建立部门问题跟踪表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有问题不可怕但我们要敢于正面的去面对问题并时刻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也就是对事不对人的心态,紧紧把握一条核心即为共事的全过程就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达成目标;过程中要统筹决策,鼓励大家敢说、善说,要努力发挥每个头脑的智慧。工作中还要注意不要让猴子抬错脚。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深陷于一堆猴子中,一些挨饿的猴子又衍生出更多的猴子,如此恶性循环,最后无法抽身。分析有两方面的原因,工作效率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接受了不属于自己的猴子,而占用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以致自己的猴子没时间喂养。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意识到,跳出怪圈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与他人交谈时,要明确进行下一步骤时,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员工还是上级。
不要让别人的猴子抬错脚,跳到自己身上。对于实施过程要求内部完成的事情,也要协商出一个完成时间,便于把握进度,大家都有紧迫感。
第五篇:关于妈妈的爱的作文:脊背上的爱
关于妈妈的爱的作文:脊背上的爱
作者/ 王梦
那年我七岁,她三十二岁。
刚升入一年级的我调皮粘人,不肯上学,妈妈说:“我背你去上学!”
瘦小的我趴在妈妈身上,妈妈的背宽大、坚实、温暖,好舒服!妈妈的头发乌黑油亮,皮肤细腻光滑,腰杆挺直。妈妈那时年轻,生活的重担不会压垮她,刚三十出头的妈妈有的是精力。她把我背到大路边,然后轻轻放下,她微笑着:“这样可以自己去上学了吧?”我虽然心里很不情愿,却又不得不去上学。回头,微风中站立着一个身影,她笔直地站着,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那年我十一岁,她三十六岁。
升入五年级了,开始了我的寄宿制生活。妈妈说:“我送你去上学。”
妈妈牵着我,背着我的书包,我的小手蜷在妈妈厚实的大手里,仰头,妈妈的头发已不像原来那样乌黑发亮,皮肤也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背略显弯曲。妈妈还年轻,生活的重担磨砺了她。到了校门口,妈妈说:“好了,自己跟同学进去吧。”妈妈的话温柔却坚定。
今年我十五岁,她四十岁。
升入九年级了,我长大了,可以独自上学了。可妈妈却说:“我送你上学去!”
这次是我牵着妈妈的手,如今我都长的和妈妈一般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的鬓角上已经有了“雪花”,妈妈的背已经略显弯曲,四十岁,不是该老的年纪啊!牵着妈妈的手走到大路边,这次妈妈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看着我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