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

时间:2019-05-14 21:3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

第一篇: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

在小学思品课中培养孩子“三种意识”的实践探索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叙述在思品课中培养孩子的三种意识即:。

一、培养实践意识。

二、培养能力意识。

三、培养问题意识,建立创新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培养、实践、创造

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学生发现真知、追求真理、学做真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思想品德学科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本文拟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问题。

一、培养实践意识。

世纪之交,为切实加强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四次全国少代会决定在少年儿童中全面推行“体验教育”。少先队活动的“体验性”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践性”是一脉相承的,倡导的都是“活动教育”,其落脚点是在活动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创造才干,为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做充分的准备。

1。创设活动化学习情境,指导课内实践

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活动教学”的新理念,创设活动化学习情境,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学中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乡思品课赛课活动中,一位老师教的是《爱护有益动物》一课,她用鸟笼把益鸟带进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笼中小鸟的眼神,你猜鸟在想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怎样爱益鸟呢?讨论时,学生建议:“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给他自由,让他‘回家’,飞向蓝天,回归森林,去尽情享受本来属于它的快乐。老师,我建议,我们全班一起去放鸟。”看了看教室后听课的50多名老师,她略一迟疑,立即调整教学方案,认同了这一富有创意的活动,在《快乐的小鸟》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引到教室外,集体放鸟。从学生天真烂漫的笑容里,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中,引导学生对道德观念不仅“真信”,而且“真做”,提高道德践行能力,把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信念。2.设计体验学习方案,指导课外实践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把道德主题的学习,由静态的理性分析转变为动态的亲身体验,增加教学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既有课外的各类活动,又有专门组织的社会实践。

一次,我在村小听了一位老师教的《正直公道》一课,介绍铁面元私的包公、直言敢谏的魏征、刚直不阿的海瑞的故事。学生对这些故事耳熟能详,但对“正直公道”并无切身体验。这位老师便让学生召开“小小故事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理,而不去细加分析。接着用投影展示前几天发生在班上的一件“流血事件”:小军与小明在班上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后发展到小军动手用文具盒击打小明,致使小明头部流血。这事在学生及双方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讨论中,课堂上出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老师趁热打铁指出:“我们从小要做一个正直公道的好少年,对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正确的言行又要敢于坚持,对班上的‘流血事件’谁是谁非,一时半刻说不清,我建议在班上设一个‘道德法庭’,利用周末班会时间来一个公正的‘审判’。”

课后老师指导学生聘请司法部门的专家作顾问,双方各自作调查准备。活动课“开庭”,“法庭”上班长担任“法官”,纪律委员作“公诉人”,根据学生意愿,分别充当“原、被告辩护人”,开展“法庭”调查辩护。同学们在争辩中搬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真理越辩越明”。从现场看,学生充满正义感,敢讲真话,坚持己见的同时不断修正偏见,一次“成功的审判”,使学生真情投人,体验“正直公道”,实践“正直公道”,活动中,学生不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二、培养能力意识

德育学原理指出:道德能力表现为运用道德知识去分析具体的道德情境、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评价,并使他们逐渐摆脱他人的暗示和对权威的迷信,具有进行独立道德评价、道德选择的能力(鲁洁等主编的《德育新论》P102)。如果说学生的道德知识是创新的基点,那么,可以说学生个体的这种道德能力无疑就是创新妁支点和内核。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突破口。

1.注重迁移学习,提高遵德判断能力

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表现为道德主体不断对道德规范顺应、认同、重新构建的“内化”过程。因此,组织迁移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对道德现象是非曲直的评价判断能力,!对培养学生刨新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在全乡优秀课评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节约用水》一课时,注意创设道德情境,组织迁移学习,突破学生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我们每日生活不缺水,节约用水离我们远着呢?”“我用水是给钱的,节约不节约是我自己的事。”“我节约,他们不节约,没用。”等等。课上老师出示一杯纯净水,让学生演习后谈体会:他先请一个同学站起来,这同学说如他一个人喝可喝一整杯;同样一杯水,一组同学站起来说“每人能喝一大口”;全班同学站起来说“每人只能喝一小口”;接着引导学生把这杯水看作地球上仅有的淡水,全球几十亿人离不开它,算一算每人的占有量是多少?再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由小及大、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有切肤之感——水是生命之源,如果再不珍惜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再组织看市水利专家访谈录像,在了解家乡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由远而近,谈体会,实现由知到行的迁移,从而消除了一系列模糊认识,提高了道德判断能力。

2.指导合作学习,提高适稳选择能力

一次,我随堂听了一位老师教的《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一课,她依据省编教材通过大别山区科技兴农和森达集团科技兴企的事实,正面引导学生懂得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热情,在由知到行的深化道德认识阶段,以“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基点,播放“焦点访谈”录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法轮功”伪科学、反科学、祸国殃民的邪教本质,接着以“我不做刘思影”为话题展开讨论,金班合作交流。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走上社会不能盲从,要学真科学,拒绝伪科学。最后,看采访录像,请参加省《小学生数学报》能力竞赛获奖选手现身说法,指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科技活动。这样,再通过组织小组合作、搞课外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进一步“内化”道德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免疫力”。

三、培养问题意识,建立创新的动力机制。

审视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最不能令人满意的是,课上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的兴趣和胆识,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主见和创见。

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

1、推崇自主式学习,让学生“敢问”

课上,自主式学习要求教师把自己摆进去,努力用教者的民主思想来影响学生,使思想品德课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讲台成为师生进行道德对话的平台。在这里,教师不是道德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与学生一样,是道德规范的学习者和践履者;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呼吸民主空气,自主思考,自行探索,在学习道德问题时,敢于“实话实说”,敢于放胆直言。这样,让学生沐浴在人文精神的阳光下,课堂才能成为创新精神生长的沃土。

如教《诚实守信》一课,一位老师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课上,他从小处着手,以“学习上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为切人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考试作弊”问题,组织导行教育。在质疑问难时,学生对“考试作弊”说出了许多困惑:“诚实守信,道理好懂做起来难。譬如考试,考好了,我是爸妈的‘宝’;我尽力了,却考砸了,我又成了根‘草’,冷嘲热讽、挖苦都来了,老师,你受得了吗?我别无选择。”有的说:“考前,有位老师说,为了班级和学校的荣誉,要我考时帮一帮差生,我是帮呢还是不帮?”有的问:“老师,你考试作弊吗?”„„学生的真心话使那位老师马上意识到,自己应该蹲下来,与学生站在同一条“道德起跑线”上,共同学习,互相学习。于是,他或心平气和地直接析疑,或组织学生互相析疑,一时说不服的,让学生存疑。如果这时对学生的“质疑”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捣乱、钻牛角尖,并加以训斥,甚至嘲讽,那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2,倡导探究学习,教学生“善问”

从敢于怀疑——“敢问”,到多问、勤问,最终“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不断探究的创新性学习过程。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思考问题的求异性、解决问题的独立性等等。

创新离不开求异。思想品德课往往太强调整齐划一,太强调统一和标准答案,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与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价值观多元化必然存在。学生面临的道德问题绝不是非此即彼那么简单、绝对。因此,培养求同思维的同时注重求异思维的训练尤为关键。

低年级《心中有他人》一课教学,一位老师是这样组织启发学生求异的。教学中投影出示一道辨析题:桌上一块西瓜,小明刚想吃,但他想到了妈妈,他把西瓜让给了妈妈。对于这样一个“没有疑问”的问题。她特意安排了质疑的环节:“有没有不同意见?”这时,一个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小明把一块西瓜切成两片,一片给妈妈,一片留给自己,也是心中有他人的表现。”一石击起千层浪。课堂上立即议论纷纷,一位同学分辩说:“分和让是不同的,心中想着别人在行动上就要把一块西瓜全让给妈妈。”另一个同学说:“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如果小明把西瓜一个人吃了,那才是心中无他人。”老师充分肯定了那位学生的独特见解,全体鼓掌表扬。接下来,经过引导,学生逐渐知道,毫不利己,舍己为人,是最好的;先人后己,有福同享,也是允许的;只有损人利己才是要反对的。好孩子应该做到最好,但不做坏孩子。就这样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不唯书,不唯师,面对道德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充分展示个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领悟、归纳评价的过程中,细心呵护创新的幼芽。

总而言之,在新世纪的思品课中,我们要认真培养学生的各种意识,让他们有发挥才能的空间,从而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

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 赵海浪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析及其教学实践

摘要:案例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及遵循的教学原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方法上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本文对此做了探析并进行了有效的教学实践。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法研究与实践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对思想品德课适应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表达、分析和研究等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积极思考,交互探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1829年起源于英国,贝雷斯(ByLes)率先运用于法律教学。1970年,美国哈佛法学院的琅德尔(Lang-dell)教授也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其间经过了一些曲折的过程,至1919年,哈佛商学院全面地引进了案例教学法,它的《情景案例》成为MBA的必修课程。

案例教学的成功实践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以重要的启示。思想品德课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教学目标,它要求教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抓住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正是这类课程比较适合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案例的感染性、以课堂讨论及模拟法庭等形式的生动性、以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等特点,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作方法的有效移植具有明显的适应性。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学生思想实际。选择案例应结合社会现实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能对他们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中的疑惑有所启迪。所选案例,也最好是本专业、本校或就近发生的,这样容易使学生受到震撼并获得教益。在给旅游专业学生讲到不能好高务远时,我选择了日本运输大臣之后,后来的最年轻的女内阁成员野田圣子,在进入社会时,先在帝国大酒店凭刷马桶出色而获得发展的案例,对学生触动很大。

(二)前置性原则

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事实上也有案例教学,但它是通过讲述基本原理来剖析案例,然后将理论实践化,应属后置性案例教学。而真正的案例教学法是前置性的,它是在实践中获取理论,要求学生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学习,积极地思考,并从中寻找真理的东西。如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是先让学生在课前阅读真实案例,然后来到课堂,教师则用苏格拉底教学法,问一系列有关案例的问题,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和辩论,然后再改变问题的假设条件,启发学生再思考再讨论,最后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

(三)自主学习原则

卢棱的自然教育理论认为,不要对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当让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主张让学生通过经验去学习,“经验具有生长的价值”“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就是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自己搜集案例,分组研究,教师则主要给学生以更多的“背景性认识”,留下更多的不确定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争论,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目的性原则

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因而带有明显的教育目的性。案例教学中不能只以案例取宠学生,而应在注重知识性、趣味性的同时,还要强化政治性和教育的目的性,要让学生在案例的学习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讲到正确对待友情时,我选用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的案例,以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的景仰,倡导革命健康的友谊。

三、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一)以案例为载体

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案例的应用。在案例教学法模式下,每一课都以典 型案例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材料、有说服力的图片、有意义的活动等,寓理论于生动的案例之中。

(二)以课堂讨论为核心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其形式上可采取学生间互论和师生共论,前者是在案例出现后,教师亮出具有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后者是教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质疑,使教学成为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以生动性、合作性为动力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让其在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形式活泼,能赋予学生真实的感知表象,有效地激励学习动机。同时伴随师生角色的转变,在师生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关系,并在其交互的影响和思想碰撞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终极目标

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的目标设计、内容把握、方法选择等环节上,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剖析案例、发散思维、认识真理为出发点,达到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创造能力的目的。

四、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操作步骤

(一)课前准备

1、确立教学内容

有些国家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即家庭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我国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内容则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现实性教育,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理想性教育,即宣传和倡导共产主义理想和精神。在案例教学法中应将教学内容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进行有机结合。

2、精选教学案例

在教学内容确立后,就应有针对性地编选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比如在电类专业学生德育课中,应结合专业选择案例,让学生在个案的情境中去判断、去把握,并引发思辨,培养综合能力。如选择“电工人员利用公、母猫的帮助将电线成功穿过细长管道”的案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

3、构思引导方向

案例准备好以后,教师应在深层次认识案例的实质及意义的基础上,构思出学生争论的焦点及主题,并注意确定设疑点,预想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向,以备在学生思维受阻无所适从的时候给以及时的引导,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顺畅性。

4、确定人员组合人员分组可以小组、班级、专业等为单位,代言人可以民主推选也可由教师根据

掌握的情况指定,教学中每个人都允许自由辩论发言,教师则应在教学中全程跟踪引导,保证论辩环节通畅。

5、制作教学课件

案例教学应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课程教学,使教学生动形象、富有实效。在具体运用上一是可以把案例做成CAI课件,在课堂上先展示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再把答案展现在屏幕上;二是可以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片录下来,作为案例电化教育片使用。

6、调动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是前置性教学。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先行阅读,查阅资料,进行学习准备。并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材料,做好课堂思辨发言的题目及内容准备。

(二)教学实施

1、引入案例,学生质疑

教师可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案例,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把握案例的主旨及倾向,并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引发深层次的质疑,其问题越尖锐越独特越好。但教师也要注意控制论题及情绪,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发问,尤其是对政治敏感性案例,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创造良好、健康、向上的教学气氛。

2、分析案例,加强引导

描述和分析案例可以由教师或比较有思想的学生主讲,要求做到紧扣案例、实事求是。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提炼材料以及把握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能力,以使教学的主旨思想朝预期的正确方向发展。

3、自由交流,重在提炼。

自由交流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异想天开,引发思想碰撞,闪现思维灵性,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形成个人攻击或混战。教师必须恰到好处地控制辩论的主题和情绪,保证自由交流的有效性。

自由交流结束后,应先由各小组推选发言人阐述观点,并就焦点问题集中讨论,澄清模糊认识,之后教师应把学生分散的见解和认识集中起来给予系统化,并对其整体表现进行总结提炼,在总结提炼时应注意:一是导向性。教师应晓之以理,把学生

零散的、不很正确的观点引向正确的一面;二是知识性。教师在给予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思想之外,还要传授给学生以更多的社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如在讲到敬业精神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案例。青岛海尔集团在刚生产出滚筒洗衣机时,广东潮州一用户给海尔总裁张瑞敏写信想买一台。于是张派广州员工用出租车将洗衣机送去,当车至距潮州2公里时,因证照不齐被扣,这个员工在路上截了许多车都未成功,没办法,只有在38度高温下背着75公斤的洗衣机上路,走了近3个小时才到用户家里,用户还一直埋怨他来得太晚。这职工没吭声,安好洗衣机后就离开了。后来,用户知道了事情真相非常感动,就给《潮州日报》写了稿子,该报为此开辟了专题讨论,海尔集团由此声誉大振。我先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鼓励观点独到甚至奇特。学生发言褒贬不一,十分活跃,教师再做提炼。从人性化的观点该怎样看?从企业文化和体现的企业精神该怎样看?良好的社会声誉对海尔团队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等,通过一连串问答式的提炼,学生的思想渐趋积极和健康。

4、撰写报告,科学考核

为帮助学生对其参与的案例教学过程做出理性的思考,在完成讨论总结任务之后,应向学生布置撰写书面案例分析报告,这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对上交的报告应进行认真的批阅,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学生。

案例教学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所以在考核方式上,既要看考试,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状况和其优秀的表现。

五、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理论讲授

案例型教学虽然以案例分析为主,但也不能使理论讲授削弱。一般来说,案例引入和总结提炼阶段应是理论讲授的最佳时间,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把核心理论特别是学生对现实中比较敏感的理论问题进行重点阐述,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理论来认识问题力。

(二)利用课外时间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的自主学习时间增多,但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对案例教学的有些环节需要学生用课外的时间来完成,如对较复杂的案例,可让学生先在课外

预习或书写案例分析报告等,从而拓宽案例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教法整合对案例教学,要注意不同教法的整合,讨论法、辩论法、谈话法、演讲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穿插交互使用,会大大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家军等.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中国教育学刊.2004.2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

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成为有益社会,有益人民的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素质已成为当代公民的一项基本素质。而青少年学生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21世纪的建设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并保障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腾飞的千秋大业。然而,近几年青少年犯罪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了犯罪年龄下降、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现象等特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已刻不容缓。邓小平同志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创设各种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那如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

.一、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在时事政治讲评中渗透法制教育。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思想政治课是法制教育的主阵地。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辩论他们的理解更深刻,更新他们的观念,指导他们的行为。

三、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既起到法制教育的目的,又可以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课中总结中得以升华。

四、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这些教育,往往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生理、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各种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并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学担负着法制教育的重要职责,担负着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思想政治课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我们要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感受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合格学生。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谭志灵(初中思想品德资阳初中思想品德一班)(安岳县双龙街初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1-10-02 09:38:30一段时期以来,初中的思品课堂教学一直陷入一个“怪圈”:上课时教师认真地讲“道理”,讲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部分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没有精神、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显然与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过不断探究,浅谈以下几点教学方法,供同行共勉。

一、“交流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臵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第一框“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感受身边的变化”,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我的责任是什么?我有什么责任?我怎样承担责任?我承担了吗?我负责了吗?我尽心尽力了吗?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这样,上课时就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辩论”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但却是自己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比如:针对初中生中“追星”成风的现象。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我心中的理想形象”时,就可以设计“追星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会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不同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肯定性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目标——团结一致”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个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

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小舞台”教学法

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娱形式,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小品,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在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位学生表演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不同场所,充当形态各异的社会角色。学生一方面能够将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自己的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在不同的社会场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从而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

这样穿插了小品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情绪积极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育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讨论,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切实改善初中思品课教学的枯燥乏味、效率低下的局面。让学生喜欢上这门功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第五篇: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单位:大庙中心学校 作者:张华杰

内容摘要: 随着新课程新课标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作为教育者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2、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3、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4、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5、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语: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

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强烈的呼唤着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这样说,没有创新和实践型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富于创新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勇气。为此,我在十几年的政治课教学生涯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刻反思,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勇气

敢怀疑,才会有探究,才会有创新,增强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质疑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创新与实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一是思维不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二是不相信答案的唯一性,三是不屈服于专家学者的权威,四是

勇于实践与探究。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对有些传统性结论实施一定的分析与探究,倡导学生大胆思维,勇于创新与实践的勇气和精神。例如在学习初一思想政治“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在要求学生分组列举了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中的许多诚信与否的实例后,就出示这样一个例子:初二学生小王的爸妈都出差了,一个人在家,一天突然生病,感冒发烧,远在异地的妈妈打来电话,问她:你好吗?她思索了一下,告诉妈妈:“你放心吧!我很好。”教师设问:小王撒谎了,她讲诚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设想打破了学生以前认为“撒谎就是坏孩子”的常规理念,使学生迅速活跃起来,积极思维,大胆探究,并一致认为:原来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也是诚实守信的,而且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也是必须的。例如:在学习“生产力”这一概念时,我就引领学生,难到生产力只是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吗?请你大胆设想,还可以怎样补充和完善它。学生很快想象思索,认为:生产力是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人们创新自然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勇气和创新精神,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要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古今中外,许多成名成家的,都是一些十分“痴迷”的幻想家。例如,我国古代的“嫦娥奔月”的动人故事,就以丰富的想象力激励人们去探究宇宙的奥秘;爱因斯坦在16岁时,就想象假如人追着光线跑,光速会因此减慢吗?如果人同光速一样,光会不会静止呢?

丰富的想象力始终萦绕着他,启发他去思索,去探究,去创新,去实践,终于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提出了狭义相对论。

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启发、引领、激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富于想象,但是这种想象不是主观臆想,更不是忘想,而是合理,科学的想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讲“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时,我布置了课前预习是:几百年前,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预测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远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分析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今天,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请同学们尝试着预测和想象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文化发展程度、生活状况等。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要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创新与实践能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就是指从反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常常与事物相悖,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它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打破常规。例如“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他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水,而是让水脱人。再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也不是按常规让人们去造一杆大秤,或是干脆把大象杀掉,一块一块地去称象肉的重量,而是让人们把大家牵到船上,标出船的吃线,然后让人们向船里装石头,再去称石头的重量。

这种思维,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就能养成学生思想的“叛逆性”,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勇气,增强学生自信心,养成“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善于捕捉那些“打破常规,闪现异样的智慧之花”,而且呵护它,使之燃烧。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这一伟大构想已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和澳门,那么,用这一构想就一定能使台湾与大陆团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吗?并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逆向思维,并得出结论:在台湾问题上用这一构想难以实现。因为:第一,经济差异导致部分民众不愿接受;第二,远隔台湾海峡,中国大陆鞭长莫及;第三,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军事实力还不够强大,威摄力不够;第四,美国的支持并向台出售高科技先进武器等。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了学习潜能,又激活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牢牢把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也收到了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学生实践,实现创新,升华实践能力

创新源于实践,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就成了空中楼阁,无本之源。为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自学、讨论、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过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

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让学生认知的概念、规律和观点,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呈现一个学习需要探究的材料和问题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指导,让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合材料,学会信息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某种社会角色,让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学习和钻研教材的内驱力;同时,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实施探究实践,对一些实际问题展开分析和探究。例如,通过举行学生讨论与辩论会、写政治小论文、办政治小报、新闻短评、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应用、整合的能力。为指导学生开展好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选题、做调查,把这项活动作为平时成绩,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效依据,收到了较强的实效。

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在不断更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合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组织和实施教学。这是因为:

1、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展现实际生活画面,就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大家一致认同: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根本内驱力,是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在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

育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课堂上,展现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实际生活画面,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兴奋至高点,吸引其思维触角,促使学生积极去创造与实践。这是由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实施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视角画面,达到激趣的目标,而且以电教媒体作为载体,把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连在一起了。例如,在实施“发扬创业精神,投身创业实践”的教学时,我将孔繁森、焦裕禄、周国知、航天科技工作者等发扬艰苦创业和创新精神,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的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勇于探究与创新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不仅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打动,对他们的敬业爱民的精神无比钦佩,而且能促使学生将这种作用内化为自己今后的自觉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课后,我又要求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有关艰苦创业与创新实践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例,进一步升华学生的这种道德情感,规范学生的道德与实践行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研究成果,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变革与创新,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未来的世界属于青少年,未来的世界靠青少年去创新,去发展。我们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因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益和学习质量。例如,为了搞

好“一国两制”的教学,使学生坚定和平统一祖国,反对“台独”分裂的信念,我布置了下列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有关台湾问题知识,从①台湾的历史;②台湾不容分割的法理依据;③台湾回归祖国后的好处;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政策的演变;⑤实现和平统一的时机和条件等,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较为广泛的交流与讨论。课后,又让学生利用信息网络等从不同资源中收集、整合相关信息。在主题班会上,我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全体学生共享有关台湾问题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习成果。而信息技术的网络更有利于学生实现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参与者、引领者,并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这样做既能使内容得到充实,又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平等共存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教学双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学习新理念,更新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就能使当代青少年真正自立于未来的世界,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兴旺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应尽职责

下载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孩子三个实践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类型:免费资料 加入时间:2006年5月11日15:35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转帖--作者不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其共性在于明理、激情、......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做法 紫阳中学初中部 王永学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入手。综合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宁波市曙光小学 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此外,动手实践、自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课堂教学也由传统的模式逐渐向现代模式转变。一支教鞭一根粉笔和几本资料就上课的老一套模式正与我们渐行渐......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作者:孙长顺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 摘要: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

    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宣汉县南坝中学 陈 江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随着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得到了广泛......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合集五篇)

    在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形式,它摒弃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生动活泼、互相促进的教学形......

    寓教于乐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中学品德课寓教与乐的教学探究 ——大磨中心校:孙德虎 【摘要】1.导入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严肃活泼,学生快乐学习。3.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氛围。4.教学联系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