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路歌说课稿
幼儿大班安全教育活动《马路歌》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马路歌》是选自江西省幼儿安全教育读本《幼儿安全早知道》第一章的活动内容,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人们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交通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是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如:不遵守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要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及生命所造成的危害,就如《纲要》中所说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教学。
二、说学情
结合大班幼儿好求知、好学习之一特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要让幼儿在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好习惯,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说活动目标
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 2.技能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3.情感目标: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处
四、说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是: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难点是:知道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我做了如下的课前准备工作:
1.交通标志若干 2.多媒体课件
3、交通灯模型
4、布置教室模拟马路情景
六、说教学法(1)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提问法;2.观察法;3.交流讨论法;4.情景设置法。
(2)说学法
我采用的学法有:1.游戏法。2.体验法3.多感官参与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符合心理学所说的“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七、说活动过程 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程: 情景激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判断对错——了解标志,交流讨论——欣赏儿歌,归纳小结——模拟游戏,体验生活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活动一开始,我将以“兔奶奶生病了”兔妈妈和兔宝宝去看望兔奶奶,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观看兔妈妈和兔宝宝看望兔奶奶路上的情景,直观的再现了兔宝宝在马路上抓蝴蝶的情况,很快的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动中来,紧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兔宝宝差点被车撞倒?我们应该在马路上玩耍吗,我们应该怎样过马路?”启发幼儿思考,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课件展示,判断对错
然后,通过PPT课件,向幼儿生动直观的展示如何正确的过马路,看交通灯等,提问:“小朋友们,我们一起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动画片的小朋友是如何过马路的,”教师小结:过马路时我们应该看看交通灯,当绿灯亮起时,还应看看左右是否有车辆,再通行。然后出示几张过马路的图片,让孩子们判断对错,说说哪幅图是对,哪副图是错,使孩子们对马路安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了解,这一环节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通过判断过马路时的交通行为画面,帮助幼儿了解正确的交通行为,掌握正确的行走方法,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了解标志,交流讨论
接下来,我会出示教具,交通模型灯,并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它告诉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幼儿交流讨论,认识红绿灯,并学会观看红绿灯,并由教师做小结:交通灯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交通秩序,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提出问题:除了交通灯,你们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呢?让孩子们观看图片,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教师小结:在车辆穿梭的马路上,除了信号灯这个交通标志外,还有很多交通标志,红色的三角形是人行横道,看到了这个标志我们就可以走了,P代表停车标志,表示此处可停车,箭头代表直行车道,车子可行走,汽车下面有一个直行标志,表示机动车车道,只能机动车行走,人不能走。引发幼儿持续探讨、学习的愿望,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在“标志”的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听、找,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这一环节由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基本的交通规则,再次调动幼儿的注意力和热情,加深幼儿对交通规则这一概念的理解,为突破活动难点这一环节做准备。
四、欣赏儿歌,归纳小结
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并真实的感到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好处,我会问孩子们:“小朋友们,我们如何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宝宝呢?”欣赏儿歌,马路歌,通过儿歌的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掌握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理解,突破活动难点。
五、模仿游戏,体验生活
最后,我组织幼儿模拟过马路情景游戏,出示不同的交通灯,让幼儿切身感受马路上的安全,并在模拟中体会理解交通规则,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意识,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
六、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使本次活动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形成长期的影响,在活动结束之后我会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认识的交通标志。
本次活动我运用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然后通过课件展示来激发幼儿对马路安全的兴趣,接下来通过教具图片让幼儿了解交通标志,再已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加深幼儿对交通规则的理解。
第二篇:《马路不是游戏场》说课稿
马路不是游戏场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第四课《马路不是游戏场》。
一、教材分析
《马路不是游戏场》本课是从生活中常见的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入手,使学生了解身边“潜伏”的危险,让学生知道交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本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使学生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教学中要通过分析研究交通事故实例,让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同时学会自我保护,让学生初步懂得交通法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以及文字,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认识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珍爱生命,安全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学情分析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但由于有些人缺乏交通法规常识、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因而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有些危害极大。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在交通事故面前不可避免的成为弱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8万以上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数十万的儿童致残。交通事故已成为孩子意外伤亡的第一杀手。频频发生的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给我们每一个人都敲响警钟,教育孩子知法守法势在必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情,我确立了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交通法规和常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并且懂得自我保护。
2、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知道有关交通法规和常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交流、分析研究交通事故及原因,初步懂得交通法规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通过探究分析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树立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五、教法、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怀,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就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本课主要通过真实情境的在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将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大胆说、互相议来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增强法律意识。因此,学生的学法主要为“体验感悟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我的教学预设,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其中有事故录像、统计数字、现实照片等。三年级的学生还小,交通方面的知识还有限。为此,我在课前引导孩子们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的交通规则,这不仅为学习知识、深化体验做准备,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六个教学步骤:六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教学内容,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多向性信息交流,构成媒体运用、学生协作学习的动态组合,从而在一课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1、创设情景、感知课题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开始,我就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引入话题。
这是孩子幼儿园学习的儿歌,在学生读完儿歌后,我问学生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在儿歌中设置悬念,这样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回答后,我接着引导学生看违反交通规则一幅画,并让学生谈感受,通过这幅画,紧紧抓住了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这条主线,把生活实例拿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审视、思索充分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文明的,不安全的,因为马路不是游戏场(板书)揭示了学习的主题。
2、具体案例,讨论危害
揭示了学习的主题后我设置了悬念:如果我们把马路当成游戏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发生呢?通过投影展示书中案例,介绍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引发学生小组讨论:什么原因造成的交通事故?这起交通事故所带来的恶果?想象一下遭遇不幸的家庭会怎样?死者的母亲?死者的孩子?事故对那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的家庭?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资源共享,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事故的危害。在学生讨论之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相应指导。把深刻的道理,残酷的事实,通过学生交流的方式深深烙印在孩子的心理。这样就把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教育落到实处。、燥的危害流的过程例,介绍这起重大交通事故,引发学生讨论。材分析
3、事故再现、撞击情感
学生的日常生活与马路息息相关,好动、贪玩的天性常把他们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但大多数学生未能认识到交通事故的可怕,关键就是缺乏情感体验。那么,怎样让我们的教育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门体验到这一点呢?直接的说教、干巴巴地讲故事、徒有形式的表演都不可取。为此,我采用了播放交通事故记录片,真实再现的惨烈情境,能深深触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是啊,有什么能比真实的情境更能教育人呢?由此,无须我们太多的说教,孩子们的心中已然认识交通事故的残酷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反思,一定要珍爱宝贵的生命。看完纪录片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交流后我相应板书遵守交通规则,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怎样做才是爱惜生命,做些什么才能更好的维护交通秩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内化意识,提高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自身安全的交通意识。通过录像看现实违规情况、事故现场图片、数据,震撼心灵,催人深思,让学生获得直接感性认识,看到这悲惨的一幕幕,让交通安全意识不知不觉地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知法明法、强化意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远离危险。在学生明确减少交通事故的唯一途径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后,我设计了让全班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的能力,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这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本课程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生活需要。在学生交流了自己搜集到的知识后,我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用歌曲来教育学生,可以使学生印像深刻,便于知识的巩固。
5、直抒胸臆、列举事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定交通规则后,我设计了我是小交警的活动,让学生看图分辨哪些遵守了交通规则,哪些违反了交通规则,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应该怎样批评、劝阻。让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来培养其辨别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养长。活动完后,我接着问学生:我们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怎样做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顺利完成知识目标。整个课堂活动也因此做到了立足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服务生活。
6、儿歌总结、深化主题
我用一个拍手歌的游戏来总结全课。在学生愉悦地拍手诵读中,交通安全意识已像春风一样悄然而入,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让学生记忆深刻。为了进一步深化主题我设计动手游戏,让学生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交通规则写在爱心卡上,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去教育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把教学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结束时,我总结全文:平安就是幸福!健康就是本钱!人生短暂,生命如此脆弱,我们一定要具有现代交通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珍爱自己的宝贵生命!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拥有平安我们便拥有了整个世界!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让我们珍爱宝贵生命,安全出行。每天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八、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个简单明了的板书:
马路不是游戏场
遵守交通法规
珍爱宝贵生命
这样的设计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我们的教材也是为学生服务。因此,我对本课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解决学生中的实际问题。让法制教育走进生活,让安全与他们同行,幸福与他们相伴。
最后,借此说课机会,衷心祝愿在场的每个人和我们的学生一生平安!谢谢!
以境诱情,以情入文,以文燃情
——EEPO引领下的《庐山的云雾》说课初探
石林鹿阜中学小学部
泰林红
青山美、绿水美、云雾更美。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庐山的云雾》的第一课时。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
同时,考虑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这一理念使我国的教育更人性化,更符合时代发展。而EEPO课型方式,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主张“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同时还体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或多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因此,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描绘的是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然而,咱们的孩子很少出远门,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更别说切身体会了。尽管课文描写得非常美,但再学生的脑海里并没有这样的画面,他们根本无法体会庐山云雾的美。为此,我在课前引导孩子们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庐山的资料,这不仅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做准备,而且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考虑到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我在本堂课的第一个环节“激情趣、寻找美”时:当师生共同交流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后,我随机引出课题,利用多媒体打破时空限制,并配上老师激情的解说,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想欣赏庐山云雾的浓厚兴趣。
当学生融入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时,我在一开始就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跟文本从容对话,因此,我在第二个环节时设计了“初读文、感知美”,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把课文读准读通,通过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赛读等形式检验;接着强化再读,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在给了学生充足诵读全文的时间时,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读书关,将单个排列、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变成有声有色的话语,经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教学目标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过程与方法”得到凸现,并能随时受到课文中规范语言的熏陶。
是啊!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一定要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情境教学让阅读不在被动地接受,而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在此基础上,我考虑到咱们的孩子在上一册课文中,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因此,我在第三个环节“品读文、感悟美”中,首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出本段的中心句,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了阅读时动口动笔的习惯。当学生交流汇报后,我接着让学生再读并勾画出“作者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利用这有梯度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感受美。在感受美的同时,我没有设计支离破碎的分析,没有细致入微的讲解,甚至没有独具匠心的点拨,有的只是充满期待的眼神,发自内心的赞美,温暖灿烂的微笑,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愿望,我用期待的目光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一读,通过不同方式的想读、练读、赛读、和小伙伴一起读 ,引导孩子们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景,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云雾的美,已紧紧抓了每个学生的思维;云雾的形,已深深映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此时,我再作适当的点拨,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云雾的形态美。接着,我利用自身的语言特长,进行配乐表情朗读,不失时机地再一次引导学生进入庐山云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催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最后,我组织学生通过形态表演和画画把脑海中浮现的云雾的形态比一比、画一画。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能力就是“还原”的能力,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体会到课文的语言,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不仅大大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检阅了孩子们是否都读懂了。如此一来,孩子就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心、动情„„ 最终获得知们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在这一环节中,我把经常性的七个基本要素“听﹑看、讲﹑想﹑做﹑动﹑静”单列或加以适当的排列组合,并适时地依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交替使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其实在原来的教学中,我们也都运用到这些要素,但没有研究过怎样组合才是最有效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静”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时又使学生忘乎所以,影响课堂纪律。而EEPO的要素组合方式,让这些要素互相结合,有效转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是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是啊!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它用绚丽多彩的形态美征服了我们每一个人,然而,它瞬息万变的动态美更令人魂牵梦萦。此刻,在延续着上一个片段已掀起的学习高潮后,触动人类情感最有利的武器——“以情动人”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我用优美煽情的过渡语句,创设情景,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更高的热情,转向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因为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二自然段相同,我采取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的方式,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记得苏轼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孩子们在读中欣赏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是的,“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孩子们朗读展示时,我惊奇地发现,原来就课文中云雾瞬息万变的那个过程,语速加快一带而过、放慢速度加强重音的个性化朗读,是那么的精彩,那么的别有一番韵味。正如孩子们所读的:“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是那么的扣人心弦。而当你听到:“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这样气势磅礴的能展示云雾变化快、奇的朗读时,你能不为之喝彩吗?是啊!这篇课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一边听着他人优美的朗读,一边闭目遐想文中描绘的一幅幅意象,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时,我再用多媒体把庐山瞬息万变的美再现出来,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庐山之中,最后再由省略号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由什么变成什么,此刻孩子们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将得以进一步的升华。
是啊!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我们都舍不得离开。借机引导学生去体会“流连忘返”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迁移性训练,因为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被庐山云雾的美深深地陶醉了,都有一种想到庐山亲眼去看一看的冲动,所以,我在第四个环节“我能说、展示美”中,利用多媒体对学生稍加点拨,以求能更好的激起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我让孩子们把家乡的美景说一说,并用上“尤其、千姿百态、流连忘返”这几个词,可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上说到的:“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此时,同学们都情绪高涨的大声说“好”,可做在前排侧边的一个孩子却小声的嘟囔道:“可我的家乡现在一点都不美啊!”当我听到这迥然不同的声音时,我不禁愣了一下,顿时有了一种想探寻这个孩子内心秘密的欲望。我走到孩子的身边,摸着她的小脑袋,轻轻地对她说:“能告诉老师,你的家乡为什么不美了呢?”她眨了眨眼睛说到:“老师,我原来最喜欢家乡的那一条大河,那儿可美了,可因为有人乱扔垃圾在里面,现在它被污染得臭气熏天。”听着孩子的述说,我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是啊!环境污染这一严重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此刻,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价值。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调整和变动。”于是,我问孩子们:“那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孩子们七嘴八舌,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接着,我顺势说道:“孩子们,你们说得好极了,只要人人都爱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咱们的家乡、咱们的祖国一定会更美、更动人。来,孩子们,把你觉得家乡最美的地方和小伙伴一起分享吧!此刻,孩子们都带着甜甜的笑、怀着美好的憧憬说了起来。
是啊!当孩子们出现和咱们老师预设迥然不同的想法时,咱们要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允许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表达出来,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有机智的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在孩子们妙趣横生的口头练习中,我设计了第五个环节“巧搜集、积累美”对课堂进行了升华。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搜集资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利于促进教学向生活开放;我将这样设计我的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把学生引入到调查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请看调查活动要求:
一、搜集整理有关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文资料或古今诗文。
二、开展“爱我河山“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三、调查途径:上网、查资料、走访。
是的,人们常以“书山有路勤为径”作为劝学的格言,然而我更欣赏于永正老师所说的:“书山有路趣为径”。但看着孩子们被庐山云雾陶醉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其实,我也被陶醉了,下课了,我还沉浸在《庐山的云雾》里,还在欣赏着云雾那千姿百态的形态美,还在品悟着云雾那瞬息万变的动态美。不仅深深的感受到:“趣”自美中来、“趣”自情中来、“趣”自练中来。在以读为本、以情感为主线的氛围里,我和孩子们都真正体会到了云雾的美、家乡的美、祖国的美!
第三篇:水乡歌说课稿
《水乡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说明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21课。本课是一首诗歌,歌咏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三小节,分别写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写好 “荡”、“船”、“飘”、“装”。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识字教学。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
二、说教法 《水乡歌》是一首诗歌,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又使人如闻劳动的愉快歌声,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语言文字优美,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二年级的孩子读进文中,走进画一样的诗中,放手让孩子去品味、欣赏、诵读。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游戏,寓教于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通过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程序
(一)旧知引路,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觉得似曾相识,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为学生们描述了江南的美,再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识字1》,勾起学生对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回忆。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丽景色的诗歌——《水乡歌》。小朋友们请准备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回到那个美丽的地方!
这样的导入,即复习旧知而提出新课题,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愉快的享受。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我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寓识字教学于玩乐之中。
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池塘边的小青蛙送来了许多荷花,要得到荷花就得答对小青蛙的问题。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为了得到美丽的荷花,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这个闯关游戏中来。按照学习的循序渐进原则,我按顺序出示了带有拼音的生字、去掉拼音的生字、带有生字的词条,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来读、当小老师带读,通过多种活泼有趣的读,使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音。
《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课标》要求,我设计了“生字宝宝找朋友”这一游戏,让学生帮助荷花贴画背后的生字部件寻找朋友,组成这一课的生字,并向大家介绍这个生字。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学到了记忆生字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在游戏中还渗透着互相帮助的思想。
最后再让学生跟着课件书空,在课本上描红。做到了《课标》要求的“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三)感情诵读,感悟诗句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小节来朗读,并让学生间互相评价,重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评价。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导”的工作,采用加动作进行朗读、师生比赛读、唱歌促读、师生齐读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朗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愿意阅读。
此外,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是本篇课文的一大特色。根据《课标》第一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每小节都有的一个相同的句子,即问句,让学生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感悟,把握了问句所表达的疑问语气。
(四)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枣庄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枣庄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水乡歌课文
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河塘一个接一个,处处绿水扬清波。水乡什么多?桥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出门就要把桥过。水乡什么多?船多。千条船,万条船,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水乡什么多?歌多。千首歌,万首歌,大船小船装满歌,歌唱水乡新生活。
第四篇:卖报歌说课稿
新课标中指出:中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唱、编、演,等一系列音乐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并能够开发学生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三、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并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2.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3.学习报童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熟练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型
五、教学方法:
新课标总目标中指出: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阶段目标也指出,要保持对音乐的兴趣。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游戏法、演示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出示人物图片,猜想她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兴趣,直接引入主人公导入主题。
(二)愉快学唱,审美体验
1.聆听歌曲,感受速度、情绪
师:请同学们聆听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节拍
师:请同学们再次聆听歌曲并提问歌曲的节拍及强弱规律,3.教唱乐谱,发现节奏变化,并进行节奏练习。
2/4 ×× × ×× | × × × ||
4.分段学唱歌曲
①教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一段
师:如果你是小毛头,你会用怎样的声音来叫卖呢?
师:这一段速度应该稍快,我们再来体会一次
②教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二段
师:小毛头在卖报时心情怎样,哪句歌词能够体现?
生:低落、难过;二、三、四句
师:这3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凄苦
③学生自主演唱第三段
师: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怎样的生活?
生:幸福、光明
师:小毛头对待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积极、乐观
师:这段最后一句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5.完整演唱歌曲
(三)游戏巩固,激情表演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和响筒。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课程标准学段目标提出,要开发学生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信地、有表情的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
这是一个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通过让学生们触摸、演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高潮,完成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游戏巩固,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1.分组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表演创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的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内容清晰,曲调优美,可以安排歌曲创作表演环节。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创设出“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然后创编动作表现“小毛头”卖报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正如新课标所说,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情感。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新课标要求这个年段的学生,要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演做简单评价。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而且能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并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会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情感,使这节课活泼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第五篇:音阶歌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2、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和对音乐音高、节奏的把握。
4、提高学生即兴律动和即兴表演的能力。
5、通过微格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音阶歌》的节奏和旋律,从而进行律动创作,在视频回顾时能自我
总结和评价。学生在掌握《音阶歌》的节奏和旋律的基础上,能即兴表演;了解老师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
方法,能把这些教学方法运用到今后的实习中去。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主要用了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讲授法、练习法、游戏教学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
法、微格教学法。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对比、思考、帮助等方法领悟
知识技能要点。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
本环节通过律动《身体音阶歌》引入主题,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2、新课教授
在本教学环节中:
(1)音排队——游戏。
形象的认识音阶,认识到音阶的重要性。不同的音按照不同的顺序排列就构成了不同的旋律。要掌握
不同的旋律,也就要求学生先要掌握音阶以及音阶当中的每个音。(2)练声——趣味练声
本环节主要还是增加同学们对音乐的兴趣,在兴趣的前提下,运用歌曲中的部分旋律对学生进行趣味
练声,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唱歌
本环节主要从唱儿歌和学唱歌曲两个方面进行。特别是唱儿歌是最简单,也是学生掌握节奏的一个很
好的方法。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很快的掌握节奏和旋律。(4)即兴创作表演及评价
分组进行创作表演,除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外,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快速的完成作品。
通过视频回放让学生归纳总结,找到创作过程中的优点与缺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