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时间:2019-05-14 21:2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第一篇: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以人为本

和谐健身

发展特长

——沈阳市第一七五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体育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特色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执行《学生体质健康评定》标准,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意义和目的

1、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是办学特色的充分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根据我校自身优势,以加强体育课程研究和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为依托,以篮球、健美操、武术为特色,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波涛汹涌滚滚而来,新课程的改革所持有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设,需要我们学校从本校已有资源和基础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课程的一系列变革,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建构,这种创新建构的过程,也是开发、创新课程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特色学校的创建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3、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已经把教师的发展看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胜任新时期教师这一多元化的角色,教师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走向社会时世界将要发生的情况,并据此来设置校本课程,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学会快乐面对生活,学会创新。教师的成长的途径还应源于实践,以学习者的身份在教学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汲取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和学生共同成长。

三、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背景分析

1、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学校领导班子首先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通过初中三年的在校学习生活,让学生经历更丰富,身体健康,心理充实,终身受益。2、2006年学校领导班子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由校情、教情、学情形成了新的办学目标:以和谐求稳定,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管理求质量,以科研求提升。构建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品牌学生三位一体的品牌学校。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实现目标靠的是认认真真地思考,脚踏实地的工作,我们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要求是:教育要有新理念,管理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举措,教研要有新方法。

(二)现状分析

1、学校领导重视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这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有关科室的负责人和体育组教师组成的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领导小组,并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规划。

2、有比较雄厚的师资力量,我们的体育教师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他们凭着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对学生满腔的爱,能因地制宜,长期锲而不舍训练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都比较强,赵亮体育组组长,大学本科毕业;郑飞、李萍体育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史跃宇体育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她们具有多年的篮球,健美操,武术训练经验,并编写了“篮球”“健美操”校本教材,为创办体育特色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健美操传统项目已呈特色,优势明显,在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丰厚的资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育工作策略与方法。

3、学生有自己的优势。我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一直在全区名列前茅,2006年被沈阳市教育局评为“大课间活动优秀单位”我校男女篮球队几年来在区教育局举办的篮球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男队2007年代表苏家屯区参加沈阳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学生篮球赛,获得了第二名。2009年以我校体育运动员核心组成苏家屯区体育代表队参加沈阳市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此,学校决定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体育这一特色。但全区有体育特色的学校多,怎样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又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经过反复的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全区有体育特色的学校,似乎走的都是同一条路——竞技体育之路。找到了别人的特色,我们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师生和谐体育!我们的理念是:运动、快乐、健康!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挖掘非智力因素与智力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此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努力增强全体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意识。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0年3月——2010年8月)

1、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召开教职工大会、家长会。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创建特色学校内容,制定方案。

2、开展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认识,加深对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解,使体育特色学校有序的开展。

3、物资准备,以生动活泼的大课间为群体活动,以篮球、健美操为专项,学校筹集资金,配全体育器材。

(三)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大课间为平台,在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传承与探索“篮球文化”“健美操文化”,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鉴于我校在健美操特色项目上已积累了可贵的资源与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在地方也引起了强大反响,我校将从第二目标起步,积极争创学校特色。

具体如下:

1、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拓宽该运动领域,促进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特色,并使其成为我校的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积极打造“篮球、健美操特色传统学校”精品,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和教师。

2、组织编写篮球、健美操校本教材;成立篮球、健美操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向各级学校输送有健美操特长的专业人材。

3、将健美操拓展,形成健美操运动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师生全员参与,学有所长,使之成为我校办学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四)第三阶段——建成特色学校阶段(2011年9 月——2012年9月)积极贯彻课改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体育与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形成教育有个性,发展有特长、办学有风格的特色学校。

具体如下:

1、拓宽该运动研究领域,整合我校其它工作,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并提升为一种精神文化,使之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逐渐突现一种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学校精神,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育质量。

2、进一步巩固健美操普及开展所取得的成果,在活动与竞赛中推向纵深发展,倡导体育精神,同时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宽研究领域,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加强特色建设课题的研究力度,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整体研究的能力与水平,营造良好的体育与文化环境。逐渐使我们的研究指向为具有持续的、恒久的、无所不在影响力的精神文化。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开齐、开全体育课,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在时间中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二)、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两操和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

1、体育活动开展率力争达到100%,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着重组织学生开展跳绳、毽球等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校园体育艺术节,田径运动会。

2、以同年组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3、抓好两操活动,广播体操要求动作达到规范,在全校开展广播操评比活动,使两操活动的开展达到上级要求,并逐渐提高。

(三)、加强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组建篮球和健美操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确定训练计划,训练目标,选好人才,拿出具体的训练措施。通过篮球和健美操训练队的培养推动全校篮球和健美操运动,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训练,制定出奖励措施,日常训练给予相应的补助,在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训练教师适当的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校的运动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五、保障机制

1、学校建立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由各位校长、各科室、各年级组长为组员,负责制订并监督实施创建计划。

2、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专项培训,请体育方面的专家和领导来校指导,订阅相关报刊供教师学习、参考、交流,积极鼓励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会议活动,逐渐形成一支专业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考证体系。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教师创新工作的能力。

4、加大特色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根据现有设备设施情况,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大软件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激发教师建设特色学校的热情。

六、预期成果

(一)全面提高师生生体育素质,打造和谐校园。

1、课间操活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精神,全员参与、间操活动中集学校特色体育活动,班级活动,学生提与技能培养、体育常规训练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全员性、普及性、特色性,间操时间也成为一日常规中最为突显特色

2、强化大课间活动效果,精心设计、强化训练、科学实施,本着健康第一的原则和把快乐还给学生,创造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我校的大课间活动。为配合大课间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的面貌与硬件设施正发生质的飞跃,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健身环境。

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不断提高。丰富多采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和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使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自学奋进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师生身体素质能够明显增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为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在积极推进体育特色工作的进程中,紧紧地抓住每一次比赛的机会,目的在于在比赛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倡勇于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彰显体育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1、不断完善篮球健美操校本教材,每学期安排8课时校本课程,使全校师生都能够投入到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中来。

2、开展校本科研,在创建特色学校中是体育工作科学地发展,最终成为每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学科,学校坚持走科研为先导的道路,力求让特色成为一个品牌,打造品牌必须有内驱力,课题就是一个会产生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每位体育教师结合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实际,进行科研立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实现外练体质,内提气质的变化。

3、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对全校教师特长进行调查摸底,精心设置活动项目菜单,打乱原有班级建制,充分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合理调配学员,合理安排辅导老师,做到责任到人,严格管理。

三、取得显著体育成果

我们通过坚持不懈进行日常训练,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按时保质抓成效,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优异的体育成绩。我们的健美操在苏家屯2010年秋季运动会上展示,获得最佳表演奖;男女篮球队代表苏家屯区参加市中学生篮球赛取得好成绩;体育组有4名教师活得沈阳市体育指导教师的荣誉称号;2010年区动会成绩获得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二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刍议和谐校园的构建

洛江区河市溪山小学 石松巍

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无不告诉我们和谐的重要性。胡锦涛同志也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是的,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物质文化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为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人们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教育,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科技进步了,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但人文精神却严重缺失了,年轻一代的心理健康、道德水准却直线下降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育面临的尴尬与隐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意识到,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构建和谐校园需要 “以人为本”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也就是说,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坚持以人为本,让教育体系各种要素和关系处于一种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是教育发展的统筹,是教育综合实力的平衡,也是教育管理、分配、效率、透明等方面的协调。它是公平、法治、诚信、人文的教育,是以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造就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理想。孔夫子提倡为学生开设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全面课程的教育;古希腊有“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的培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启蒙思想家力图通过教育使人的主观上的知、情、意的发展,与客观上的真、善、美的要求结合起来,培养一种“完人”;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提出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明确规定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二十世纪末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仅重申了关于全面发展的方针,而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1 以“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当今人与社会发展的现状、趋势与需求,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必须坚持一个完整的教育观,塑造一个完整的教育,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促进人与社会朝着符合人性的方向和谐、全面的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著名权威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无私奉献。

二、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文化熏陶”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文化底蕴和精神支撑。校园文化是把学校凝聚成为一个整体的基础,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时时刻刻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文化的力量是深入而持久的,因为它植根于每个人的意识当中,成为稳定不变的基因,进而影响人的一生。进入21世纪,读书是提升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方法,也是一个人跟上时代步伐的唯一途径。学校应该成为教师博古通今、畅想教育理想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生奋发向上、乐学好学、书香浓郁的乐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坚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又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先进文化为根本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它从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2 方向、精神实质及深刻内涵。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指导,就会迷失方向和灵魂。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深刻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校园文化建设可分为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硬环境建设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形式,同时本身也包含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功能。优美、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文化对学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让每一株花草都能育人,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条通道都富有生命力,让每一处设施都具有教育功能,让校园环境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熏陶学生情操的沃土,这是学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学校的墙壁、橱窗都可以成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养成教育的实践阵地,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校园里、草坪里、花坛上一块块风格迥异、样式新颖的“格言牌”“警示语”,建筑上各种励志标语,不仅巧妙地点缀着美丽的校园,而且无声地规范着师生的言行举止,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各年级教室走廊里的励志标语、温馨言语„„适时的宣传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化作无穷的学习动力。

如果说硬环境建设体现的是校园文化直观的外在形象,那么软环境建设表现的则是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无疑应将重点放在软环境建设上。具体说来应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一是良好的教学环境,既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开拓创新的局面以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教与学”的良好氛围。二是良好的育人环境,即注重人格培养和素质提升,形成教书育人、尊师重教、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三、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关系和谐”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师生关系也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 3 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而和谐师生关系则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学生会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

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因此,让我们多一份关爱,少一些固执,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让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通通消失!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建立一个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荣辱观。

第三篇: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浅谈做好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一局的前提

摘要:

电力一局现处于主辅分离阶段,内部深层的问题凸现,在此情况下应如何稳定工作,构建和谐一局成为棘手问题。本文简述了从企业现状出发,浅述以人为本重视信访工作构建和谐企业,需面对的问题与见解。

关键词:

以人为本稳定和谐

概述:

2011年一局处于企业的特殊时期,主辅分离成为企业的必然形式。在一连串的改制中我局也在今年5月初收到国资委下发的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及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一体化重组有关工作的通知。从社会转型经济的发展到企业主辅分离改制重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思想矛盾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企业和谐稳定,如何在这风口浪尖做好企业稳定成为当前重要的工作。只有企业稳定,才能和谐发展。在此时期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广大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善于发现不稳定因素、善于分析不稳定因素、善于化解不稳因素。为此,就基层维稳工作人员因如何做好维稳工作,如何处理信访问题,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

正文:

亲近群众,和谐企业,是企业的必修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企业十分困难的生存环境下,我们因该以何等淡定的心态,沉着的应对每一件事情。细无再细,严无再严,将企业员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亲近员工,了解员工,融入员工。确保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纷乱的时刻我们,让员工相信我们,面对员工的信访言之有用。确保每位企业员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保证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行。

做好维稳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本,以亲制动

信访工作是贴近群众的,是直观的了解企业员工需求的,如果没有正确认识到信访的重要,对员工的问题不予以解决,而是采取哄、推、拖的办法,掩盖矛盾。职工来访,空头承诺,再次来访,仍以各种借口进行推拖,能够在基层解决的上访案件也不及时处理,最终导致越级上访,激化了矛盾,企业人心涣散。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信访工作的认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的工作格局。以此看来亲民是尤为重要的,所以要从细节上做到与员工相互帮扶,维稳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是重大的。

1、充分认识稳定工作的“四性”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企业经济日渐紧张矛盾日益突出,处理好稳定关系日显重要。稳定工作不同于企业效益,它是一项软

2指标,是于人思想上的连接,故显复杂和艰巨。这需要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稳定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必然要求、是每一名干部的基本职责”上来。

2、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做到团结一心

企业是员工的支柱,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基层维稳人员是企业与员工的桥梁,所以要加强与职工的沟通。体谅和帮助职工,了解他们的疾苦,解决他们的困难。做到亲情接待,有效控访。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让领导与员工一条心,劲往一处使。

3、深刻积极反思反省,换位思考

深刻反思企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反省一下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应该怎么办,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领导干部和员工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对方考虑考虑,遇到同样的问题,自己该怎么办?管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树立服务意识“以笑对人、以礼对人、以心对人”。对前来办事的职工要热情、周到,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属或朋友,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转变他们的思想,把公司领导的关心、关怀及时传达到员工当中,干群之间要心平气和,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

(二)以人为本,以情制动

人们常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就是说用情、用理、用法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不外乎追求合情、合理、合法。合情、合理、合法是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在处理矛盾纠纷上,要重点从信访人的心理需求入手,采用情、理、法的办法去化解矛盾。

1.动之以情。在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因情而访的不乏少数,主要是由于基层干部在执行政策、落实政策上,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缺乏耐心和热心,没有更好的去便民、利民,结果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这类问题就要多用“情”去化解,解开群众心里的疙瘩,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往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晓之以理。在处理信访问题工作中,常出现有理和无理的现象。对于有理的,就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去尽力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事实情况,争得理解。相信广大群众是讲道理的。对于无理的,就要通过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返工作,使之明白无理访的利害关系,自然就会不访而归。

3.明之以法。因法而访的,有的是不懂法,这就要求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做好法律的宣传和讲解工作。对于有些弱势群体,就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势群体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对于涉法访问题,就要引导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现实中合理采用情理法或单用或交互使用,去化解问题的也不乏少数,所以基层维稳工作人员要掌握用情用法用理化解矛盾的方法,增强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维稳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还要透过个案,准确了解民情、社情、政情,为党委和企业当好参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

(三)以人为本,以学制动

“非学无以广才”,就是说不学习就不能增强自已的才能。“多读胸中有本”,也是说不学习就没有做事的本领和基础。所以作为

4维稳工作人员更应该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学习,夯实基础,增强本领。应该重点学理论、学法律、学政策。

1.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基层工作人员要学党的基本理论,用理论去丰富头脑,用理论去指引行动。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维护稳定工作理论,靠拢维稳领导小组。没有理论做事,就会没有方向,漫无边际,就会抓不住根本,不得要领,结果就会事倍功半,甚至会适得其反。所以要学理论,增强工作目的性和有效性。

2.学习法律知识,公平处事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框架,他的价值在于追求公平与正义。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当前各类矛盾纠纷错综复杂,有的合法合理,有理不合法不合理。对于合法合理的,就要用法律的手段合理解决利益冲突,对于不合理的,违法闹访的,就要依法严肃处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要力争用法律去维护公平和正义。这样才能使当事人心悦诚服,而不能想当然,这样处理或那样处理。所以维稳工作人员要学习法律,用法律的武器去化解社会矛盾。不懂法,就没有说服力,所以要加强法律的学习。

3.学习文件,妥善办事

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发展、不断深入,如何去解决现实中的企业矛盾就要依靠法律和具体政策,所以不懂政策,在处理矛盾上,就没有现实依据。通过学文件,还可以超前宣传,使群众按文件办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不断完善自己,面对问题才可以更好的回答,让上访者得到更理想的答案。

总结:

维稳工作人员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具有良好的意识、状态、本领,才能更好的做好桥梁工作,才能使企业稳定、和谐发展。也只有沟通良好企业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员工的需求。完善该完善的,合理该合理的。这样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才可以实现和谐一局。6

第四篇: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

创建文明学校

促进和谐发展

——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

莆田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合并基础上,吸收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教学资源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大学。新校初创,百业待举。校党政领导统一认识,把创建文明学校、迎接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三件大事作为重中之重的牵头项目,坚持“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围绕中心,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平安校园活动,营造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加快了三个校区的的实质性融合,校园面貌和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校的办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书育人诸项工作实现了从专科向本科的体制性转变。现将我校创建文明学校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确保“三个到位”

1、广泛动员,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

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党委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部署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利用各种场合,多形式,多渠道,反复强调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性。三年来,学校先后召开5场全体教职员工和部分学生动员大会,每次会议都由院长主持,党委书记动员,把文明创建活动上升到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学校品牌形象、事关师生员工综合素质的高度,广泛发动,层层动员,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坚定了创建文明学校的决心和信心。

2、制定规划,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 创建文明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党政领导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同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之中,以文明创建为载体,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素质,实现学校的健康、协调、和谐发展。2003年之初,校党委在讨论制定学校各项发展规划时,率先通过了《莆田学院创建文明学校三年(2003-2005)规划纲要》,对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接着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组长,学校所有党政副职任副组长,各院系(部)党总支书记和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的校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思想道德建设、校容校貌建设、学风建设、教风建设、机关作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平安校园建设七个工作小组,分头负责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各院、系(部)以及机关单位也相应设立了本单位的文明创建领导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校、院系(部)还分别成立了文明督导组和督导队,形成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度,保证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顺利开展。

3、多管齐下,营造氛围,确保宣传到位

学校通过电台、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进行形式多样、广泛深入的宣传,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影响,努力为创建文明学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广播电台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的专题节目,定期对文明学校创建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报道。校报和校内各种系办刊物开设了创建文明学校专栏,及时进行动态报道,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刊登和文明创建有关的文学作品。学校和各院系部的网站、宣传栏、黑板报都设有文明创建专栏,宣传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实质及文明用语、文明礼仪、文明规范等相关知识。校团委和学生会在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醒目位置张贴文明警示标语,时刻提醒师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校党委宣传部与地方报社、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拍摄专题片、报送新闻信息等方式 向社会宣传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校文明办定期编印《文明建设工作简报》,规范创建要求,及时通报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通过这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造势,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创建氛围,使创建文明学校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1、狠抓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

党委重视全校师生的理论学习和教育,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持和完善校、系两级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制度,建立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为重点,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的理论学习新格局。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学生社团、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党校、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等思想建设阵地的作用,积极探索理论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市委历次全委会议精神与加快学校的改革发展结合起来,着眼于先进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思考,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党的教育方针上来,凝聚到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潮流,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上来,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

2、创新机制,丰富内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党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教职员工共同培育、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坚持用发展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拓宽教育内容、方法和 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的创新,把课堂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实际困惑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台《莆田学院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试行)》,高度重视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等三支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建全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他们钻研业务、提高素质,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知心者和引路人。

3、德育为先,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党政领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意识,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学校实际,拓宽渠道,丰富内容,在广大师生中认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师生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提高道德素质;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长才干”的风尚,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三)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努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开展文明创建,加快学校发展,实现办学目标,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抓党建、促发展。着眼于不断提高学校各级党政领导的执政能力,把握新办高校的教育规律,科学领导、科学谋划,凝聚智慧、凝聚力量,推进改革发展创新;着眼于从严治党,规范管理,依法治校,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体现在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着眼于科学决策,按照“集体 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着眼于增强合力,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团结和谐、宽容宽松、理解支持、求同存异,珍惜来之不易的创业氛围,同心、同步、同向推进文明创建和各项工作。

2、扎实推进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校党委结合新办高校的实际,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制定出台了《莆田学院2003—2005发展党员工作规划》、《莆田学院关于发展党员的若干规定(试行)》和《莆田学院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切实加强发展党员和基层党建工作。三年来,共发展新党员913名,其中学生新党员858名,完成19个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 55个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领导配备。校党委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制定了《莆田学院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和《莆田学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民主推荐、公开选拔了一批学校中层及基层的干部,共配备处级干部75名、科级干部111名,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管理干部队伍。

3、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工作,学校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具体指导的要求,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制定了《中共莆田学院委员会 莆田学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莆田学院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莆田学院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莆田学院网上招生录取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加强了 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认真开展审计工作,在项目招标和招生考试、选人用人等方面建立了监督机制,各类规章制度配套衔接,从制度建设和日常工作中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4、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提升文明创建的成效

从2005年7月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注入了强劲的东风和新的活力。教育活动既做到“环节不乱、时间不减、人员不少、内容不缺”,又坚持创新和提高,紧密结合创建文明学校和迎接教学评估的工作,紧扣发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委根据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抓好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逐项建立巩固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文明创建的成效。

(四)推进教风、学风和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1、推进教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在不断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教风建设,提升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出台和实施了《莆田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定》、《莆田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的暂行办法》和《关于调课、停课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督导,建立教学质量的保障和监控体系。结合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莆田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校的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确立和形成“严谨治学、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和良好教风。

2、推进学风建设,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学风建设。学校组织力量对各教学 系部的学风进行专题调研,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出台了《莆田学院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意见》、《莆田学院各系(部)学风评价体系》等文件,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入手,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增开启发性、实践性强的选修课,举办学术讲座,开展实践技能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台各种奖励措施,设立“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扩大评奖面,鼓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和思想状况,以讨论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让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的学风建设中来,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

我们把机关作风建设与党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目标,加强对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树立为师生服务、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理念,促进良好党风的形成,求真务实,带动机关作风建设。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校务公开、严格考勤考核督查制度、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使机关各处室形成 “勤学、敬业、守责、保密、团结、协调、文明、高效”的工作作风,树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纠正拖拉推诿、文山会海、效率低下的衙门作风,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讲发展、抓落实、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五)认真开辟第二课堂,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1、重视第二课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认真开辟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和各院系设立的学生社团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 才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检验自身所学知识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三年中,学生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等方面共获得省级、市级奖励300多人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2、弘扬主旋律,构建健康向上、绚丽多彩的校园文化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始终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创造为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构建具有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几年来,一批又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文艺团体如中央民族乐团、长影集团、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团、福建交响乐团、重庆女子室内乐团等先后来校举办专场演出。每逢重大节庆日和新学期,学校都会举办全校及各院系的文艺晚会,带动、组织和指导师生开展各种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等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邀请1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举办学术和科技讲座、报告会,扩大了师生的科学文化视野。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三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十佳歌手赛、新校园之星主持人大赛、四届校田径运动会,校教职工篮球、汽排球、乒乓球比赛等一系列全校性的体育、文艺活动。组建教授篮球队、乒乓球队、气排球队,不仅参加校内比赛,而且还走出校门,参加省级比赛,均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各院系和学生社团也主动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演讲、朗诵、全能素质比赛等参与程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性体育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六)改造硬件设施,整治校容校貌,优化育人环境

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在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我们根据“软件建设全力以赴、硬件建设尽力而为”的要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对学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设,力争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先后投入1.03亿元资金重点建设了中区金荣教学楼、北区实验楼、学生公寓、北区广场,改建了中区停车场。2003年,学校投入80多万元对北区的食堂进行改造,对中区的东西道德楼、讲师楼进行重新装修和电路改造,并改造了南区供水管道线路。2004年和2005年又投入了700多万元用于学校供电设施的改造和教室、办公室、教师住房、学生宿舍的装修,修建了校园人行道,同时还重新制作并安装了公告栏、宣传栏、校园示意图等。目前,学校正在加紧修通中区与北区之间的通道,兴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基础教学设施,进一步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2、加强绿化、美化,创建生态校园

学校以创建“生态校园”、“花园式校园”为目标,把绿化美化工程同校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先后邀请省设计院、福建省绿丰远以设计室、福建省榕树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拓景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等单位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校园内种树、栽花、植草,努力做到宜林则林、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三年来,共种植各种乔木1000多棵,灌木5000多棵,种植茉莉、月季、含笑等500多棵,种植马尼拉草坪4万多平方米。同时,在校园内多处地点设置了假山和喷泉,建造了“李时珍”、“南丁格尔”、“林兰英”等人物雕像和雕塑,投入大量资金对芳名湖的水质和环境进行整治。学校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亲自挂帅,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教职员工和学生广泛参与,加强卫生管理、进行卫生评比、组织卫生大扫除,认真做好卫生整治工作,努力创造整洁、卫生的校园环境,实现绿化和美化。

(七)认识到位、保障有力,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创建平安校园

校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安全稳定工作的决策精神,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确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协 同抓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教育,健全规章制度,建立校园治安网络,完善监控机制,切实抓紧抓好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主要特色

在开展创建文明学校的活动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以“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为目标,以提高全体师生的整体素质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广大师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全面推进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育人平台。

(一)利用侨乡优势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校办学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的莆仙乡亲和社会各界对莆田学院及前期的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医大莆田分校、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的建设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先后共捐赠人民币8000多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配置。海内外乡亲中有些人本身并不十分宽裕,他们的企事业发展也面临压力,甚至在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几代人持续不断地资助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乡亲们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义举,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师生的办学热情,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校也因此于2004年11月被省侨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既是办学的特色,也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学校历届领导集体在侨务工作和社会工作上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继续把侨胞、港澳台同胞和社会各界捐资兴建的每座建筑都冠以捐资者及捐资单位的名字,让广大师生铭记在心、激励自己,学习乡亲们爱国、爱乡的事迹,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心教育事业的远见卓识,以他们为榜样,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奋发成才。同时,学校还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主 题活动,发挥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联办教育基地和校史展览,把“三爱”活动贯穿到学校的文明创建、教学管理中,营造了浓厚的爱国、爱乡和爱校氛围,为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探索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是抓手,是推动力,也是一项具有长效作用的育人举措和社会活动。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取得的成果保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使文明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融入到学校教书育人工作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领域,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先进文化的积淀,也是我们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初衷。因此,学校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机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监督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位、活动统一有序、物质保障及时、检查监督规范、评比奖惩得当,使文明创建活动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文明创建的各个阶段,学校以文明单位考评为载体,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将文明创建活动同学校的日常管理和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个人”及每学年、每学期、每个月的文明创建单项检查等一系列活动,使文明创建活动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文明创建与教学迎评促建相结合,实现文明创建活动与教学工作的良性互动

我校在申报省级“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时,就把迎接2006年的学士学位资格授予权评估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两项重要任务一起研究,统筹安排。使三项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每学期在本校对各单位开展文明评估的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的评估。对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机关部门进行文明评估时,把能否为教学院系提供优质服务列入重要评估指标;在对各教学院系进行教学评估时,把各院系的教风学风建设、教学 场馆的卫生环境和师生的文明举止同时列入评估的重要内容。三年来的文明创建,使学校的文明评估和教学迎评有机地融为一体,两者互为参照、互相促进,实现了学校文明创建活动和教学迎评促建工作的良性互动,收到了“三不误、三促进”的预期效果。

(四)全校上下人人参与、携手共建,营造“共创文明、共建校园”的良好氛围

在创建文明学校的过程中,全校上下广泛树立起 “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共识,掀起了一股“为学校发展当先锋、为社会服务作奉献”的共建文明新热潮。大面积的办公楼、实验室、教室、学生宿舍的清洗,卫生死角清扫、草坪整理、水沟清理、门窗玻璃擦洗等都是由广大师生员工自己动手,美化校园,改变了原来师生中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向学校要任务,支援公共场所的清理任务。许多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和外籍专家都参与了创建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95%以上。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每位干部、每位职工,人人都成为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的主角。

三、主要成效

(一)办学规模、办学层次有较大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我校以迎接文明学校和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坚持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并重的办学理念,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科研水平,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理、工、文、管、医、教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本科专业发展到23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1.16万人,比2002年增长了近2倍,其中本科生6300人,开始实现教育部批文中关于“逐步过渡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要求。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已开办35个专业,成教学生4000多人。现有专任教师573人,比2002年增加270人;高职称教师165人,比2002年增加65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达29%;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含在读)207人,比 2002年增加143人,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达36%。先后聘请了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整体上得到改善,素质逐步增强。同时,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国有固定资产总值从2002年的1.6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23亿元(不含附属医院),比增9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02年的2300万元增加到5900万元,比增170%。安居工程、和义楼扩建工程、学生宿舍扩建工程、金荣教学楼和北区学生公寓等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校园基本建设总体规划调整工作基本就绪,校园绿化面积达319000平方米,绿化率为41%,2004年被莆田市政府授予“国土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二)校风建设初见成效,全校上下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创建文明学校活动推进了校风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为先导,以教风、学风、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学术自由、作风民主的制度建设为保障的校风建设,使良好的教风、学风初步形成。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各级领导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和满意度日益提高。广大教师潜心于教书育人,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能够结合实际将前沿的知识与分析方法融于教学,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让学生学得扎实,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干劲,刻苦学习,上课认真,努力掌握课程内容,课外还能积极钻研,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呈现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面貌。三年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共获得省级、市级表彰和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11项。教师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4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高等教育研究优秀成果5项,省级精品课程立项2项。有4名教师分别荣获省优秀教师和校教学名师称号。学生在全国大学 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全国、全省各类大学生竞赛中,获奖230 人次。2001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八级通过率达70.6%,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70.9%。2005年,103名本科毕业生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28人被录取;423名专科生参加“专升本”考试,145人被录取。

(三)广大师生的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文明习惯日渐养成 经过三年来的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明创建活动的认识,从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了“创文明校、做文明人、讲文明话、行文明事”的意识,道德水准普遍提高,文明习惯逐渐养成,尊师爱生、扶危助困等行为蔚然成风。几年来,我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事迹不断涌现。比如,三年来我校师生共参加义务献血2500多人次,学校因此于2003年被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称号;部分师生自发成立了“爱心会”,以资助贫困学生,爱心基金累计60多万元;师生们向“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印度洋海啸灾区和残疾人事业等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临床医学系2001级学生黄文秀,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临终前留下遗言,将遗体无偿捐献给学校作为教研解剖的人体标本,成为莆田市捐献遗体的第一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些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不仅构成了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师生文明素质的提高,成为推动学校和个人发展的一笔笔宝贵精神财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三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党委的重视、领导和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与重点高校、老大哥学校还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学校初创,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文明创建活动的进展还不够平衡;办校时间短,校园 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办学经费紧张,投入不足,校园建设标准偏低,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存在的问题,千方百计,以勤补拙,坚持“软件全力以赴,硬件尽力而为”,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把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最近,省委领导要求:要把我省的教育事业办成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后劲的脊梁。我们本科高校责无旁贷。“十一五”期间就是我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办好全市第一所本科大学,任重道远。三年的文明学校创建工作,推动学校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将一以贯之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福建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和节约型校园;以发展为主题,走内涵和外延发展并举的路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布局合理、科类配套、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新体系;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增强教师和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为目标,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湄洲湾港口城市建设的时代潮流,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建设有特色上水平的综合性大学,早日成为更高水平、更加和谐、更加优美的“莆田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黑龙坝中心校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工作总结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完善学校体育传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学校品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质量促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宗旨和“教师孜孜不倦培育新人,学生好好学习提高素质,师生教学相长”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确保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现将我校在创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宽广、美丽的校园是学校的骄傲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亩,主教学楼4500平方米,运动场地27790平方米,绿地面积18570平方米。学校现有300米环形塑胶跑道、2个塑胶篮球场、2个塑胶排球场、2个塑胶羽毛场,还有双杠、单杠等室外体育器械,各项体育设施齐全。

二、阳关体育运动是学校的一面旗帜

几年来,学校秉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督导制度、学生健康监测制度和体育评价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建立起全方位、动态的评价体系,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每学期的家校座谈

会上,体育教研组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使更多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如今学校已经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学校现配有6名专职体育老师,为学校真正落实省颁教学计划,真正做到开足开齐开好每一节体育课,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而且,学校每个体育老师都能按照“课标”要求编写好教学计划和教案,上好每一节课。学校体育教研组能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锻炼与测验,在课堂上认真使用各种测试器材,并做好登记、报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7.8%。学校定期开展“两操一活动”比赛,并定期举办田径运动会(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学校成功举办了两届学校田径运动会)。2008年5月,学校参加2008年漳州市“激情迎奥运 我与福娃奔北京”爱贝通《阳光少年》集体体育竞赛,荣获漳州赛区第一名,福建省赛区第三名。

三、经费保障是落实体育特色的坚强后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由吴进寿校长任组长,吴惠琴副校长任副组长并直接分管。下设办公室,由保卫科科长王志鹏任办公室主任,6名体育老师任办公室成员。学校有一间体育器材室,有足够的体育器材,完全能够满足平时的教育教学和训练使用。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分别由吴红丽老师、王志鹏老师、何燕惠老师、黄海桂老师、吴雪锦老师担任教练,每一次训练,学校都能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训练,特别是每天下午 的训练,学校还抽取一部分资金购买矿泉水、点心等,及时补充教练和运动员的体力。

四、课余训练是运动员获奖的摇篮

近年来,学校体育组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建立田径队、篮球队、排球队、体育舞蹈队等,每个运动队都有专职教练,每个教练员都能制定好周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运动员花名册,并充分利用运动员花名册,每次训练都能做好运动员的成绩登记。学校是县少体校的田径队训练基地,县少体校经常到我们学校招生,对于那些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县少体校统一伙食,统一住宿,进行集中训练。2010年8月,学校篮球运动员参加“利南杯”小学生篮球比赛荣获县第二名。2010年10月,学校12名运动员参加南靖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男子组、女子组总分第一名。其中,陈淑珍,陈文丹双双打破县三级跳远纪录,钟佳妮、杨庚凯、王小丹等七名同学获得十四个比赛项目的冠军。2008年12月,黄小燕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女子组200米荣获第一名。2010年12月,王美春、杨庚凯、王小丹等同学参加2010年漳州市“正兴杯”中小学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女子组80米栏、400米第三名、60米第四名,其中杨庚凯、韩荔蓉同学还荣获运动员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不仅如此,学校还为省、市、县少体校输送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苗子,如:省体工队队员黄麒荣(曾获省运会两枚金牌),省少体校运动员黄小燕、黄雅丽、韩 坤等。其中黄雅丽同学在集美训练完以后,还被保送到集美大学学习。2008年5月,学校体育教师王志鹏、吴红丽参加县举行的体育全能

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荣获县第一、二名,王志鹏老师还代表县参加市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又获得一等奖,代表漳州市参加省体育全能以及课堂教学比赛获福建省三等奖。吴红丽老师参加漳州市比赛获市二等奖。2009年5月,体育教师何燕惠参加县体育学科说课比赛荣获县一等奖。

“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的青少年一代,实践“健康幸福一辈子”是学校的体育健康理念,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要求,锐意进取、奋勇拼搏,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2011年11月

下载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人为本和谐健身发展特长-创建体育特色学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和谐企业,以人为本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总结根据文件精神要求,我中心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及时制定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方案,成立了“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小组,为维护中心和职工的合法......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普安县白沙中学匡维龙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基础教育的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势在必行。创建和谐校园是坚持可持续科学发......

    创建体育教学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几年,某某中学学校体育工作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出发,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

    创建“体育、艺术”特色学校工作方案

    为了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们......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课堂演讲稿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北票市尹湛纳希高中张清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课改的春风已吹入语文课堂这片天空,“以人为本”的雨露业已浸润着语文课堂这片沃土;但春风时而料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文化2007-3-20 14:55:42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能力......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doc

    以人为本 创建和谐校园 古丈县罗依九年制学校向继云 总结一年来的管理经验,我校逐步形成了“七个校园创建”的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强化责任,创建主人翁型校园;完善内部管理,构......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农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农学院党委一贯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于2008年成立 “绿舍心晴” 农学院学子心灵驿站,在着力帮助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