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狼练习连答案
《狼》蒲松龄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通“只”,只有、仅仅).
二、古今异义: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去)少:古义:(一会儿)今义:(数量不多)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三、词类活用: 1.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2.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3.狼不敢前(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前”)4.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5.意将隧入„„(名词作状语,“从柴草堆中打洞”)6.止增笑耳(动词作名词,“笑料”)..
四、一词多义: 1.止 ①止有剩骨:(通“只”,只有)②一狼得骨止:(停止)③止露尻尾:(通“只”,仅仅)④止增笑耳:(通“只”,仅仅)2.以①投以骨:(把)②以刀劈狼首:(用)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用来)④盖以诱敌:(用来)3.其①恐前后受其敌:(它们的,代狼的)②场主积薪其中:(代打麦场)③其一犬坐于前:(其中)
④一狼洞其中:(代柴草堆)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他的,代屠户的)⑥屠自后断其股:(它的,代狼的)
4.之①复投之:(它,代骨头)②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无实义)③久之:(音节助词,无实义)④数刀毙之:(它,代狼)⑤禽兽之变诈:(结构助词,的)5.乃①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②乃悟前狼假寐:(才)6.意①意暇甚:(神情、态度)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企图,打算)7.敌①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②盖以诱敌:(敌人)
8、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②狼不敢前:(向前)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文章的情节可分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2、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 要 素: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开端: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3、“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可看出狼凶狠的特点。
4、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投以骨。
5、屠户”投以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对狼迁就、退让,报有幻想,希望能退狼。
6、从“投、复投”等词看出屠户怎样的心理? 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
7、从“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此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可以看出狼此时的贪婪凶狠。
8、“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现狼什么性格?狡猾
9、请找出描写屠户心理变化的词语。惧-----大窘-----恐------悟
10、屠夫决定奋起自卫,表现在哪?(原文回答)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11、“顾”“奔倚”“驰”“持”等,表现了屠户什么特征? 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12、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从中可以看出屠夫机智勇敢且果断的斗争精神。
13、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体现屠夫勇敢机智且细心的特点。
14、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的恶人就应该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狼是本文的主要人物)
15、这篇蒲松龄的关于屠户杀狼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①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6、写出含狼的成语(至少4个)和俗语(至少2条)。成语: 狼狈为奸:形容人互相勾结做坏事。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狼贪虎视: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俗语:前怕狼,后怕虎;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狼披羊皮还是狼;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给羊羔带路最危险。
17、指出下列描写屠户行动的句子体现屠户什么特点? 投以骨(迁就忍让)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奋起反抗)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果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细心)
18、指出下列句子体现狼什么特点?(1)、“ 缀行甚远”(凶狠)(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狡猾)(3)、“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贪婪凶狠)
(4)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 寐前狼假寐的姿势:犬坐于前 前狼假寐的神态:目似瞑,意暇甚
前狼假寐的目的:诱敌 后狼径去的目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阴险狡诈)
第二篇:《狼》练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他的字是,别号,世称先生。上学期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
二、解释加粗的词。
1、一屠晚归 屠:
2、缀行甚远 缀: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故:
4、屠大窘 窘:
5、顾野有麦场顾
6、苫蔽成丘 苫蔽:
7、弛担持刀弛:
8、眈眈相向 眈眈:
9、一狼径去 径去:
10、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
11、目似瞑,意暇甚 瞑:暇:
12、屠暴起 暴:
13、又数刀毙之 毙:
14、一狼洞其中洞:
1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止露尻尾 尻:
17、狼亦黠矣 黠: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几何:
三、解释一词多义现象:
1、止 ①止有剩骨 止:_②一狼得骨止 止:_
2、意 ①意暇甚 意:_____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意:____
3、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敌:__②盖以诱敌敌:_____
4、前 ①恐前后受其敌 前:___②狼不敢前前:_____
5、之 ①又数刀毙之之:__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之:___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之:__④复投之之:_____
6、以 ①投以骨 以:__②以刀劈狼首 以:__
③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以:___④盖以诱敌 以:_____
⑤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
7、其 ①恐前后受其敌 其:___②场主积薪其中 其:___
③屠乃奔倚其下 其:___④一狼洞其中 其:___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其:___⑥屠自后断其股 其:____
8、故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__②一年未归,妻跑问其故 故:___
1③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___④故使人问之故:_____
9、恐 ①恐前后受敌恐:___②不治将恐深 恐:_____
四、划分朗读音节
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2、文中表现狼“黠”的句子有:。。
3、文中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4、表现狼贪得无厌的句子:。
5、“乃悟前狼假寐”照应上文,一句。
6、第⑤段写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
7、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
是,?。
8、这篇文章叙事部分的情节可以概括为:遇狼—()—()—杀狼。
9、写出含下列加粗字的成语。
(1)场主积薪其中(2)屠乃奔倚其下
(3)意暇甚(4)乃悟前狼假寐
10、说说“投以骨”时,屠夫是怎么想的?
11、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狼》参考答案:
一、《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山市》
二、1、原为宰杀牲畜,这里动词用做名词,指屠户
2、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3、一起;旧,原来
4、困窘,处境危急
5、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
9、径直走开
10、像犬一样坐着
11、闭眼;空闲
12、突然
13、杀死
14、打洞
15、从洞中,即钻洞
16、屁股
17、狡猾
18、作假,欺骗;多少
三、1、①同“只”;②停止
2、①神情;②打算,企图
3、①胁迫,攻击;②敌方
4、①前面;②向前
5、①代词,它,指狼;②助词,的;③助词,调整音节,不译;④代骨头
6、①介词,把;②介词,用;③连词,来;④连词,用来;⑤认为
7、①指狼;②指打麦场;③指柴草堆;④拾柴草堆;⑤指屠户;⑥指狼
8、①原来,从前;②原因,缘故;③老的,旧的;④特意,故意
9、①担心 ②恐怕
四、1、其一/犬坐/于前
2、)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五、1、贪婪、凶狠和狼诈的本性,机智勇敢。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假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目似瞑,意暇甚
6、议论 点明主题
7、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惧狼御狼
9、(1)抱薪救火、釜底抽薪(2)倚门傍户、倚马可待
(3)应接不暇、目不暇接(4)恍然大悟
10、屠户心里很害怕,想把骨头扔给狼,让狼吃了骨头就不再紧跟他。
11、示例:(1)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2)邪不敌正
第三篇:《鲁连台》阅读练习及答案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7分)
鲁连台①
屈大均
一笑无秦帝②,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注】
①鲁连台:鲁连,即鲁仲连, 战国时齐人,终生不仕。游赵国时,力斥魏将辛垣衍说服赵国尊秦为帝的主张,促使赵国下决心死拒。秦将获知,退兵五十里。又因信陵君带兵救赵,秦随撤兵而去。赵平原君以重金酬谢,鲁仲连笑辞而去,据传后蹈东海而死。后人在古聊城东筑鲁连台纪念他。
②无秦帝:使秦王不能肆意称帝。
(1)颈联“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试结合全诗简析其意境。(3分)
(2)李白曾有《古风·十》也写鲁仲连,尾联为“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试比较两诗尾联在表现人格精神上的不同。(4分)
答案:
18、(7分)
(1)(3分)【参考答案】此联是诗人登台所见:深秋古战场上,鸿雁飞过,高耸的鲁连台上,飒飒秋风吹过树林。(1分)视野辽远,境界苍茫。(1分)同时,以“古戍”“高台”透露出深沉的历史悲慨。(1分)
(2)(4分)【参考答案】李白仅以鲁仲连自比,极力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坦荡和洒脱,屈诗写胸怀天下之士从来只在无权无势的平民之中,(2分)赞美了鲁仲连式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格精神,还讥刺了那些在国家危亡之际蝇营狗苟的达官贵人,写得明快豪爽而又苍茫悲慨,超出了李白风范。(2分)
19、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2)人道寄奴曾住
(3)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4)石破天惊逗秋雨
第四篇:初一语文词性练习(连答案)
一、写出下列有括号的词语的词性:
1.六七月间的夜晚,(在)庭院中纳凉时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
______
______
2.(那里)的同学(一起)(约)有(三十来)人。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他)
(曾经)尝试(着)
(替)
病人开药方。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4.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
你(很)
生疎,(然而)又好像很熟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因为)你走过许多差不多的小村落(了)。______
______ 5.「(如果)
(能)到那家的门里去歇一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
(但)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走不多远,你会发现一家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朝还须赶路,(而)
______
______
______ 当晚你总能作得好梦了。
6.(擦擦)的脚步声是场上(的)音乐,节奏有徐有疾,却总带(着)
(轻快)的情调。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7.(这)
类(新闻),一经(在)
这小店里(谈论)之后,一到天明,也(就)会传遍(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全村,也许(又)有许多街头人在那儿议论纷纭,借题发挥起来(呢)。
______
______ 8.这些(仅)是一瞬间的形势(而已),(而且)叙述
(得)
(太)
(粗疏)了。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9.(可是)这么一声「某」,已能收到(与)几多言语同样的效力,(所)要宣表的提示、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嘱托、勉励等等的意思,都(一丝不漏)(地)传达(于)所谓「某」的同伴;(虽然)他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并不回答一声「知道了」,(甚且)点一点头抬一抬眼的表示都没有。
______
一、写出下列有括号的词语的词性:
1.六七月间的夜晚,(在)庭院中纳凉时我(最)爱看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繁星。
介词
副词
2.(那里)的同学(一起)(约)有(三十来)人。代词
副词 副词
数词 3.(他)(曾经)尝试(着)(替)病人开药方。代词 副词
助词 介词
4.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疎,(然而)又好像很熟悉,(因
形容词
介词
副词
连词 为)你走过许多差不多的小村落(了)。连词
助词
5.「(如果)(能)到那家的门里去歇一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
连词 副词
助词
副词
助词
连词 不多远,你会发现一家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朝还须赶路,(而)
连词
连词
连词
当晚你总能作得好梦了。
6.(擦擦)的脚步声是场上(的)音乐,节奏有徐有疾,却总带(着)(轻快)的情调。拟声词
助词
助词
形容词
7.(这)类(新闻),一经(在)这小店里(谈论)之后,一到天明,也(就)会传遍(了)全 代词
名词
介词
动词
副词
助词 村,也许(又)有许多街头人在那儿议论纷纭,借题发挥起来(呢)。
副词
助词
8.这些(仅)是一瞬间的形势(而已),(而且)叙述(得)(太)(粗疏)了。
副词
助词
连词
助词 副词
形容词
9.(可是)这么一声「某」,已能收到(与)几多言语同样的效力,(所)要宣表的提示、连词
连词
助词
嘱托、勉励等等的意思,都(一丝不漏)(地)传达(于)所谓「某」的同伴;(虽然)他
副词
助词
介词
连词 并不回答一声「知道了」,(甚且)点一点头抬一抬眼的表示都没有。
连词
第五篇:11年电大 政治制度史 综合练习答案 (最新,连标题)
A.东汉B.隋C.唐D.而这正是皇权的专制性质所决定的.明
5、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四、简答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首席衙门,它具有AB的权力。
1、现代西方学者认为国家的特征有
1、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A.批阅奏本B.传宣旨意哪些? 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练习一
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酋邦
2、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政治性和军事性的,而在经济方面的义务是象征性的。
3、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氏族模式和酋邦模式两种。
4、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尊号,死后要加谥号。
5、宦官在唐以后称太监,宦官制度是后宫制度的派生物。
6、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二十四衙门,而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7、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世卿世禄”制,战国是“客卿制度”。
8、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和举。9、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经世派,他们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
10、洋务运动的核心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群对、部落。A.群队B.部落C.酋邦D.聚落联合体
2、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燧人、伏羲、神农。A.燧人B.伏羲C.神农D.女娲
3、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A、B、C等三大集团。A.华夏集团B.东夷集团C.苗蛮集团D.炎黄集团
4、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ACD朝为最。
C.阁票D.听讼
6、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BCD。A.二十四衙门B.锦衣卫C.东厂D.西厂
7、宋朝的军事权由ABC分掌。A.枢密院B.三衙C.兵部D.太尉
8、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ABC构成。A.大理寺B.刑部C.御史台D.都察院
9、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ABC等派系。A.皖B.直C.奉D.滇
10、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ABC等时期。A.军政时期B.训政时期C.宪政时期D.党政时期
三、辨析题
1、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正确.王权虽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部落的方式被继承下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一个“合作伙伴”.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2、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答:错.世袭制的实施有助于避免因对皇权的激烈争夺而引发的政治**.但是世袭制对政治稳定的作用是十
分有限的,尽管已将皇位合法的继承人局限于皇帝家族内部,但仍无法避免皇族内部的争斗.中国古代各朝各代,皇族内部的与异姓野心家合谋夺嫡争储的各种斗争一直没有停息过,(1)出现了一个中央政治权力的中心.(2)出现保证这一最高权力中心存在的行政,司法,军事组织的,包括诸如官吏,监狱,法庭,军队等.(3)出现为维持这一权力中心及其各种机构存在和运行的税收制度.(4)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阶级分化.(5)形成了有一定针对性的固定领土区域的观念.(6)已经形成了支持最高权力中心存在和运行的国军爱意识形态.2、宋朝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 答:(1)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将强化中央集权作为基本国策.(2)根据宰相赵普的建议,赵匡胤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部收归中央,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而中央之
权又全部集中于皇帝手中.(3)宋将各级文臣武将的事权加以分割,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考课院和审官院等负责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而宰相权力则被分割限制.3、汉代察举和征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汉代察举和征辟有两个共同特点.首先,将国家职官的推荐权及部分录用权交给了各部门主管,特别是交给了地方州郡主管,说明两汉时各部门及地方还保留相当大的权力,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在其草创时期,尚未能建立起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的职官录用机制.其次,不论是征辟还是察举,考察标准都是面察和行为道德的考察,文字考试居于次要的位置,这反映两汉的官员选任尚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五、论述题
1、试述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后果。要点:特点:(1)从分封的布局结构上看,有明显的战略考虑.(2)从分封的对象来看,受封的主体是周王室贵族.(3)从分封的人口结构形式上来看,大“相”。
10、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BCD,6、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他们并无实权。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A.太尉B.太师C.太傅多数的分国都采取了周族连同其盟友,被征服的商人和土著三者结合的人口组合方式,因而分封造成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移民活动,从而带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民族重组与融合.结果:首先是周族的由西向东的大迁徙.其次是原居住于中部的殷人向周边地区的大扩散.最终的结果是促使新的地方性文化的形成——封建制以政治强力迅速打破当时各民族间的壁垒,使其在长江以北的广阔地域内逐渐融合,终于在数百年后形成了不同于周边野蛮民族的华夏族.2、为什么说皇权时典型的全能型权力?
答:要点:首先,皇权可以干预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社会各个领域在皇权面前均没有自主性,皇帝一直保持着对社会的超经济强制权力.其次,作为政治性权威,皇帝还被看作是意识形态领袖,有权对思想文化活动进行干预.再次,从现代政治学理念上看,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一切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最后,皇权具有明显的个人性质,且不受法律和任何机构制约,属于专制性权力.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练习二
一、填空题
1、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后,商代称王。
2、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巫术和政权的结合。
3、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三正和左右六人。
4、西周时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外朝官系统,二是负责王室事务的宫廷系统。
5、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春秋,当时被人们称为“执政”或
要的是尚书,而后者则以宰相为首。
7、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世兵制,而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
8、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刑部,它和大理寺、都察院合称“三法司”。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至此中华民国正式诞生。
10、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行了的改组,以政事堂为国家最高行政枢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总统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A、B、D等义务。A.朝觐B.纳贡C.劳役D.兵役
2、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AB。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度D.宗庙制度
3、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ABCD。
4、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ABD。A.皇位继承制度B.后宫制度C.宦官制度D.皇位世袭制度
5、汉代有ABC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度。A.女御长B.宫长C.宫中学事史D.尚宫
6、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ABC等朝代。A.西汉B.东汉C.唐D.明
7、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ABC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A.大理寺卿B.刑部尚书C.御史中丞D.侍御史
8、宋朝御史台机构由ABC构成。A.台院B.殿院C.察院D.谏院
9、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ABC。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行省 D.太保辨析题
1、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答:正确.周公所开创的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公以后已经成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室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自己对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1、魏晋南北朝的三省制对以后官僚体制有重大影响。
答:正确.它标志着宰相权力已为三省分掌,秦汉时期的独相制已为群相制所代替,它的产生是君权与相权之间长期互动的结果.尽管三省制于南北朝时已共掌相权,但彼此之间的责任分工尚不明晰,作为国家主要决策和执行体制,其运行尚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四、简答题
1、传说时代的政治组织的基本特色有哪些?(1)人群以氏族和部落为单位,构成了孙氏族—子氏族—宗主氏族—联合体的金字塔式的政治组织结构形式;(2)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但却已经实现了有效的联合;(3)血缘氏族组织构成了政治性组织的基础,而政治组织由肯定血缘关系和血统优势.血统优势不仅使某些氏族在其所统辖的族群中成为当然领袖,而且还使他们有可能成为联合体的最高领导者.2、明朝政治制度的最显著特点有哪些? 答:明朝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1)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2)在皇帝与各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宰相这一中间机构被撤消,决策机构与
职能部门之间直接联系;
(3)皇帝之下,行政,军事,监察三个机关分别独立,互不统属,相互制约.3、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改革措施派生物,宦官制度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相始终.尽管历朝政府对宦官参与朝政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也在制度上作了种种努力,但
二、多项选择题
1、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ABC。
A.司土B.司马C.司工有哪些特点?
(1)这些改革的保守色彩相当浓重,很难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要求;
(2)改革过多地考虑了满族贵族的利益,对减缓日益加剧的满汉矛盾并无直接的作用;
(3)这些改革都是在社会各阶层千呼万唤,历尽艰难之后才作出的,很难让国人相信清政府有改革的诚意,对解决清政府日益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并无多大帮助.五、论述题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转型的局限性及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是重大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制度和文化样式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仅就政治层面来说,转型主要表现在层层分封为主要特征的分权体制逐渐为中央集权所取代,传统的分封制退居到次要的地位,郡县制成为主要的制度形态,凝固不变的“世卿世禄”制让位于流动性很强的选官制,政治制度的许多细节上也都出现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由于中央集权代替了分封制下的分权体制,为君主个人权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基础.中央集权下的君主专制主义使君主个人的垄断利益不仅完全地凌驾于社会之上,而且还凌驾于君主家族和贵族集体利益之上.上述政治转型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文官制度的成熟等技术角度来看,存在着显著的进展.局限性: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转型是在中国既定传统所允许的范围内的一次重要转变,但它没有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精神发生根本改变,君主制仍然是基本体制形式,不受限制的专制权力仍然是国家权力的基本特征.2、怎样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答:要点:作为皇帝制度和后宫制度的仍无法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一些势大权重的朝臣也确实有可能夺取皇帝的权位,因而他们很难赢得皇帝的衷心信任.其次,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禀性,投其所好,易讨得皇帝欢心,也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再次,从制度设置上看,随着历史的演变,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向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这就失去了能够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练习三
一、填空题
1、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以母为贵和长子原则。
2、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政务性和宗教性两类。
3、魏晋南北朝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尚书,魏晋政归中书省,南北朝政归门下。
4、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政事堂会议作为议政决策机构,并逐渐变成了正式的宰相机构。
5、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四善”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二十七最”为标准。
6、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隋朝开始,其机构为御史台。
7、1859年清政府设置了总税务司,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尤其是赫德,在位45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8、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同文馆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新军的组建。
9、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郡县制。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郡国并行制。
10、清朝的一省主管为巡抚,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总督。
D.司寇
2、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ABCD和大行。
A.大谏B.大田C.大司马D.大理
3、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ABD。A.大司空B.大司马C.大司徒D.丞相
4、三国时的“三公”是ABC。A.太尉B.司徒C.司空
1、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等。A.册授B.制授C.敕授D.旨授
5、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ABCD等。A.册授B.制授C.敕授D.旨授
6、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ABC等。A.降薪B.贬职C.免官D.回原籍
7、古代表示职官等级的名号有ABCD。
A.品B.阶C.勋D.爵
8、秦朝并称“三公”的是ABC。A.御史大夫B.丞相C.太尉D.司空
9、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AB的组建。
A.湘军B.淮军C.绿营兵D.防军10、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ABC。
A.常备军B.续备军C.后备军D.练军
三、辨析题
1、唐朝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答:错误.唐代遇有重大案件,由御史台会同中书省,门下省审讯,谓之“三司受事”.而若有重大疑难案件,则由大理寺卿会同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谓之“三司推事”.2、19世纪40至60年代,整个中国精英社会已经形成了真正的民族危亡感。
答:错.经世派首次提出的向西方学习的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任务.但他们的思想和观念还未能在社会上层和高层引起足够的影响,更未能引起在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清政府的重视.就1840年至1860年的整个中国精英社会来说,尚未形成真正的民族危亡感.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专制皇权发展到来顶峰
答:(1)军机处后成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中枢机构.(2)军机大臣几乎每天都要入值办事,共同商议朝政,.皇帝对中央及地方机构或官吏有所指示,都由军机大臣起草召旨,有的先下内阁,有的则不经过内阁,直接密封发给地方督抚.(3)各地督抚的奏章,也经由军机处直达皇帝.(4)军机处的设置及其权限的划定,是皇权极端化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专制皇权至此发展到了顶峰.2、汉武帝时监察机构的设置出现了哪些变化?
(1)开始重用内朝官,监察权力逐渐转移到内朝尚书令手中.(2)于丞相府设置丞相司直,秩位与御史大夫相同,(3)设置司隶校尉,其权势逐渐显赫
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答:错.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行使政权,但临时政府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五、论述题
1、试论隋唐创建的科举制的意义。
1、答:要点:首先,科举制意味着职官选任已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控制下,中央集权体制各系统间的协调进一步加强.其次,统治者为重整儒学意识形
态的权威,除对其本身进行修正与创新外,还需要建立起更加稳定有力的社会激励机制.明经等科的设置已有利于儒学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科举制的实施为这一机制的建立准备了制度条件.再次,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任官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世背景对职官选拔的影响,使得许多出身下层的弟子有可能跻身官僚阶层.最后,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古代职官队伍的成分结构,还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2、从洋务运动出现的思想背景与意
义,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在中国影响的扩大,使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僚意识到中华民族的生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要求中国应把握变局的时机,进行某些方面的改革.首先不要惧怕与外国人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外国,只有了解外国才能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其次,他们主张在理解西方国家长处的同时,尽量学习这些长处为己所有.洋务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意识背景下出现的.意义: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它将鸦片战争后经世派所提出的“师长论”付诸实践,它的出现和持续发展使得中国社会离开了既定轨道,开始了由传统而向现代化的缓慢转型.中国政治制度史综合练习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郡县制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意味着选官制将逐渐代替“世卿世禄制”。
2、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职务设计,在制度层面则发展出上计制度。
3、北宋前期,中书门下主民政,枢密院主军政,三司主财政,彼此不相统属。
4、南宋时,宰相兼领枢密使,则民政、军政财政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5、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的政治体制的改良运动,而1898年的百日维新是这场运动的高潮阶段。
6、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1844年设置的通商大臣,它实际上是代表清政府办理对外交往的官职。
7、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巡抚、总督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8、秦中央由太尉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凡17岁至60岁都要服兵役。
9、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谋略处,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0、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二、多项选择题
1、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ABC。
A.大理B.司寇C.廷尉D.都尉
2、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ABCD。A.玺B.印C.符D.节 3、19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ABC为代表的经世派。
A.龚自珍B.魏源C.林则徐D.王韬
4、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BCD。
A.奕訢B.曾国藩C.李鸿章D.张之洞
5、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ABCD。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谭嗣同
6、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AB。A.地方军事化的形成B.督抚专权C.洋务派的兴起D.汉族官僚势力的上升
7、明朝掌一省军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ABC。
A.布政使司B.提刑按察使司C.都指挥使司D.提点刑狱司
8、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ABCD。A.省B.府C.道D.县
9、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ABC几个阶段。
A.内阁制B.总统制C.洪妥协性.宪制D.元首制
2、我国古代司法制度最根本的特征
10、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法律法和基本特点是什么? 规有BC。(1)皇帝作为国家权力的拥有者,既掌A.《总统选举法》握着最高的立法权,又是国家“最高法B.《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院”的唯一法官,还是国家“最高检察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院”的唯一检察官,这是中国古代司法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促其“速行变法
”以“革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清政府内部逐渐出现了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的努力.“新政”的内容包括:(1)政权机构方面的改革.(2)军事方面的改革.(3)文化教育方面.(4)法律方面.D.《中华民国约法》
三、辨析题
1、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所取代,是由它的日益暴露的弊端而造成的。答:正确.西晋时,派到各地的中正已完全为士族所控制,门第成为入仕的首要条件,遂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到东晋时,九品中正制进一步于门阀制度相结合,门第已成为国家选官的唯一标准,国家的选管及任用制度,就失去了社会激励作用.到南北朝后期,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业已暴露无遗,到隋唐时期逐渐为科举制所替代.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答:错.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突出总统权力的不完全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一般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行使政权,但临时政府总统的权力实际上兼有司法权,总统的权限超出了行政系统.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独立的司法机构.四、简答题
1、简述早期改良主义者的思想主张及其局限性。(1)早期改良主义者清楚地发现了引进的西方现代技术和工业与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制度之间的冲突,也意识到这是洋务运动本身所存在的根本性误区.(2)他们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改变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明确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的纲领性主张,并极力鼓吹设立议院,且对议院制度实现了由一般性的赞赏到提出具体方案的转变.(3)但是,绝大多数早期改良主义者在主张改革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却对旧制度的思想信仰基础——儒学大肆捍卫,这反映了改良思想对传统的制度最根本的特征.(2)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发展起来了一套专职的审判机构,但都从属于行政机构,各级的行政主官同时承担着地方各级法院的“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警察局的“局长”或“探长”,以行政权兼领司法权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基本特点.3、为什么说商代王权合法性观念完全是巫术思想的产物? 首先,从都城的选择上来看,商人灭夏不久就在夏人控制中心建都,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夏王朝的活动中心地处河南偏西一带,在古人眼中正是“天下之中”,先天就有神圣的意味.其次,商王通过对青铜器的独占实现对巫术的垄断,并以此为王权赢得普遍认可的合法效力.再次,以对巫术的独占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垄断这一传统,在商代时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和完善.五、论述题
1、试述古代赀选制所反映的本质。:要点:(1)说明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事实上是十分脆弱的,它尚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财政制度,以应付各种突发的自然或社会灾难,不得不以赀选的方式作为解决财政困难的一种补充手段;(2)专制性皇权在本质上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国家公共性权力转变为掠夺社会和垄断稀缺资源的工具,这是它的本质所在.2、试述清政府的“新政”的原因及内容?为何“新政”不能也没有挽救清政府的危亡? 答:20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日薄西山.一方面,国内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
上述各项改革,无论是其涉及的范围,还是实施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这些改革并没有阻止辛亥革命的爆发,当然也没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新政”事实上根本就缺乏改革所必须凭借的政府权威性,其最终的流产自然是难以避免的.满清政府极不明智地扼杀了维新运动,不仅使中国失去了通过改革解决危机的可能性,也就此宣告了他自身死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