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规广告治理
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卷及答案(范文)——违规广告治理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一个上市近8年的制药企业,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时时强调它的社会责任,却为何频频生产劣质药品流通各地?为何大肆虚假宣传,违法发布广告?企业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安徽的唐先生对记者连连发问。
对此,羚锐制药董事长办公室吴小姐的答复是:“(这些事)领导已批示,不参与。”那么,这又卖的是什么“药”呢?
2008年8月12日,记者再次来到中国最大的药品批发集散地——安徽省太和县,业界称之为“太和市场”,即: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直等候在这里的唐先生告诉记者,他的朋友一直在经销郑州羚锐的针剂产品,几年来确实遇到了不少麻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声誉。
他说,随着国家对药品市场“严管”政策的深入,“太和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出现了劣药还好说,现在就没那么好说了,最重要的是,经常出劣药很多下游客户就不再来了。”
“出劣药一般都是小企业、小品牌,像羚锐这样的上市公司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很不正常。不明白的是,它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这样?”唐先生疑惑不解。
据了解,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是由上市公司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2003年投资组建的控股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针剂生产经营企业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自2005年以来,频频生产劣药(不合格产品),并流通到全国各地,达数十个品种,尤以针剂居多。
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质检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说:“像这种(指劣药)情况出来后,我们就把化验单(各地药监部门出具)直接转给厂家,由他们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
为了解原因,记者曾发采访提纲至郑州羚锐公司,接收传真的卢先生表示将把传真件转给王董事长,但始终未见答复。
易先生是羚锐的“老人”了,他告诉记者,羚锐股份的主业——制药,生产基地仍在新县。对于公司的“违法宣传”,他笑称,“搞营销的,卖产品的,哪有不打擦边球的呢?”
2.长期以来,虚假医药广告如同过街老鼠,虽然人人喊打,却一直无法得到彻底根治。2009年2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医疗和药品广告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对虚假医药广告进行整治。规定刚一出台,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近年来,一批形式创新的虚假医药广告陆续浮出水面——将广告包装成医疗健康节目,邀请名人担任主持或嘉宾,由演职人员冒充专家、学者作疗效证明甚至是虚假疗效证明,从而麻痹观众,误导消费。不久前一位网友发帖曝光了电视广告中的“神奇变脸”现象:同一个人却在不同的电视广告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姓名,成为某糖尿病药品医学专家“孙某某”、北大客座教授“张某某”、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吕某”等等,经查证发现该“变脸”专家竟然是影视公司的演员。某电视剧演员则在多个药品广告中以本名出现,分别患有牙龈萎缩、牙周炎、风湿骨病、肺气肿、肝病、肾病、心脏病等严重疾病,并全部都被治好,令人匪夷所思。
病急乱投医,即使是树立严格防范意识的消费者在病痛的折磨下,也会掉进花样翻新的广告陷阱。曾经上当受骗的网友“老兵”对此深恶痛绝:“天天在电视上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人煞有介事地讲述自己被治愈的‘亲身经历’,我就信以为真了,结果不但没有效果,还延误了病情。”虚假医药广告已经影响了医疗市场的健康运行,消费者若想购买到准确且有质量保障的医药产品甚至需要拨开广告信息中的层层迷雾。
针对这种虚假医药广告出现反弹的现象,《通知》规定,禁止聘请不具备执业资质的人士担当医疗、健康类节目的嘉宾,严禁演员和社会名人主持医疗、健康类节目。《通知》还重申了广播电视媒体发布医疗、药品广告的四个不准,即:凡审批证明不符合要求,或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以专家、患者形象作疗效证明的一律不得播放;凡含有宣传治愈率、有效率及医生与患者进行现场或热线沟通交流内容的一律不得播放;凡由药品生产、经销企业或医疗机构制作的医疗、健康类资讯服务节目一律不得播放。《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对上述违规广告和医疗健康节目立即清理。
3.某日,北京市朝阳区的陈先生给记者带来厚厚一摞“报纸”,打开一看,却都是貌似报纸的壮阳保健品广告。陈先生说,这都是他从京城某晚报中抽出来的。“我们全家都读报,可最近一些报纸不定期就会出来几个整版的‘淫秽小说’。如果家有未成年子女,这不就是‘地雷’嘛。现在我是战战兢兢,买了报纸必须仔细检查一遍,把那些东西挑出来扔掉,才敢往家里带。”
记者看到,这些夹报广告的版式全部仿照某晚报,但印刷略为粗糙,宣传一些保健食品的壮阳功效。除了产品介绍以外,大部分版面充斥着淫秽内容,文辞极其污秽。陈先生说,这家晚报内容不错,全家每天阅读已经养成了习惯,发现有不良内容的夹报壮阳广告以后,对报纸爱也不是,恨也不是。最要紧的是夹报广告无法预料,有时几天不出,刚放松警惕,突然又出现一摞。
“我们买的是精神食粮,谁能料想当中还会夹着‘毒药’,让人提心吊胆。”
记者了解到,这家晚报的发行量有几十万份,并且有一定的传阅率。如此说来,这样的淫秽夹报广告影响范围极大。记者和该晚报的广告和发行部门取得了联系,得到的答复是:该晚报确有正规的夹报广告业务,但记者所列举的几个保健品牌,报纸从未和他们有任何业务来往。这些来有影、查无踪的淫秽夹报、壮阳广告隐身正规报刊,巧借强大渠道,大行其道,这些广告主和广告商谋取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构成危害社会的隐患。
4.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通报分析说,四类广告存在问题较多:
一是“缓解体力疲劳”类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传具有改善和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二是“增强免疫力”、“辅助抑制肿瘤”等含有灵芝孢子粉成分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传成可以治疗、治愈各种恶性肿瘤疾病的药品;
三是“辅助调节血脂”、“辅助调节血糖”类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传成可以治疗、治愈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
四是“减肥”类保健食品在广告中通常含有对功能进行绝对化肯定、以消费者名义和形象做证明的内容。
有关专家再次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对任何疾病都没有治疗作用,千万不要相信那些承诺能够治愈疾病的广告,以免耽误病情。患者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谨慎购买保健食品。
5.曾有人形象地将电视购物广告概括为:“节目制作请演员,产品包装学变脸,公司信息不露脸;成本不超过两成,产品效果不重要,卖得多才是关键。”更有人说,从电视购物进入中国的第一天起,就充斥着虚假、欺骗和暴利。
“三日美白”、“七日减肥”、“十日增高”、“一定能”、“绝对可以”„„这样的承诺在电视购物广告中比比皆是。“拍摄技巧+电脑特效+虚假承诺”几乎成为电视购物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在丰胸、减肥类产品广告中更是运用得炉火纯青。事实上,令很多人心动的广告中人物的形象对比,根本不是产品造成的神奇功效,只是拍摄技巧和后期制作的结果而已。
增高、药品、医疗器械类的广告则依靠和国外某个貌似著名、实则子虚乌有的研究机构和专家拉上关系来欺骗消费者。去年被查处的“哈佛代高乐”就只是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而在广告中却宣称是由“哈佛大学”研制;另一个增高药品“绿力胶囊”则宣称是由美国嘉瑞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还获得国家卫生部批准,能促进“生长因子”分泌。事实上,无论是普通食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从来就没有一种产品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过允许宣传增高的功能。
另外,电视购物的广告中经常出现一些科技新名词,比如“纳米”、“干细胞”、“DNA技术”等等,吹得神乎其神,消费者往往被其弄昏了头,最后上当受骗。
几乎所有的电视观众都遭遇过电视购物广告的轰炸。为了节省广告费用,电视直销一般采用“垃圾时段+高曝光率”的做法。广告中反复推出产品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一则广告至少需要五六分钟的时间,而且一般会连续播放两次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电视购物类广告的投放量高达500亿元,每天在全国各地的广告投放时间超过3000分钟,在全国近700个二级城市的近2000家电视台的广告投放时间超过30万分钟,在全国近万个县城及城镇的约1万家有线电视台的广告投放时间超过100万分钟!有些企业为了打响品牌,一个品牌每月投放的广告费就要达到几千万元。
由于电视直销的产品大都质量低劣,因此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005、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消费投诉分析中,电视直销都是“重灾区”,有关电视直销问题的投诉高达2000件以上。电视购物几乎成为一种引起大面积消费者不满的严重社会问题。
与居高不下的投诉率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投诉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电视购物公司花尽心思逃避监管,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很多电视购物公司在工商部门备案的法人代表都不是真正的老板,这主要是为了以后事发时能逃避法律责任。很多公司连注册的地址都是假的,比如销售“美无痕复原素”的北京莎迪斯科贸公司在工商部门备案的地址是宣武区鸭子桥西路甲39号,事实上,这个地址根本就不存在。
电视购物公司“订销两张皮”也是逃避责任的惯用手法。比如某产品订购电话是北京的,收据上的公司名称却是上海的,销售主体本身就不一致,难以判断谁是真正的责任方。加上区域限制,调解也相当困难,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
由于电视直销类产品并不需要长时间的品牌培养,据业内人士透露,厂家如果因为某个产品质量问题曝光,被查出后,只要停止生产,迅速转型生产另一种产品,照样能够继续谋取暴利。
6.“皇城内阁,板式豪宅”、“东山墅,见证奢华”„„为了赚钱把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都抛弃的商业广告,每天都充斥着我们的视野,甚至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记者随意翻开手头一份某报纸,仅商品住宅广告就有9个,在这9个广告中,“奢华”、“奢侈品”、“豪宅”、“世家公馆”等宣传词汇充斥其中。就在同一天,北京的另外一份都市报中,更是夸张,“二环内正统龙脉,稀有尊贵生活,入主××豪宅,皇城犒赏卓越人生”。不仅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豪华”之风劲吹,宝马、奔驰、皇冠等大批豪华车、高档车陆续上市,排量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
“豪华”、“奢侈”的背后,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资源非常紧缺,耕地不断被侵蚀,煤炭、钢铁消耗巨大。
这些宣传攻势助长的是挥霍主义,只能使奢侈浪费行为泛滥。长此以往,勤俭节约恐怕将会离我们远去。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赵曙光教授认为,宣扬奢侈生活方式,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不应该的。从上世纪70年代以后,企业扮演“企业公民”的角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提倡,企业应该在节约、环保、公平等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广告显然是与此相违背的。
7.调查发现,“不和谐广告”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欺诈行骗。江西一位消费者前不久因使用某知名品牌的化妆品,出现皮肤瘙痒和部分灼痛,为此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起因就是购买时受了广告的影响。广告称,这种化妆品“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肌肤年轻12年”。
第二类是背离事实。北京一家经贸职业学院海淀教学区在招生简章上称:学校有漂亮的校园,有多媒体语音室、阅览室、室内游泳馆、大操场等设施。实际上,校园只是一个招待所大院,许诺的设施一个都没有。
第三类是虚假夸大。利用人们对新闻传播媒介的信任,刊登假广告行骗,当前较严重地表现在医疗、药品、保健品类的广告上。
第四类是引人误解。如有个家具店在广告上宣传展销“意大利聚漆家具”,使许多消费者误以为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家具。实际上,所谓“意大利聚漆家具”只是用从意大利进口的油漆加工的家具。
8.早在2003年北京电视台的广告额就达到了14.28亿元,和天气预报有关的广告收入将近3个多亿,几乎占到了北京电视台总收入的1/5,按照保守估计,北京气象台拿到了其中的5000万元。
近日记者专门调查了北京电视台与天气预报有关的广告,一共分为三大块,其中最具商业价值的就是18∶57的“北京地区天气预报”。其收视率保持在20%以上,高居各栏目之首。天气预报前有12条5秒钟的广告和一个10秒钟的特约播映,天气预报之后有10条5秒钟广告和一个10秒钟的片尾题字。最贵的“特约播映”,119万元/月,平均价位在65万元/月。
这些广告如果全部售出的话,一年的收入为1.87亿元。据北京电视台广告部刘小姐透露,如果“客满”之后,还有厂商想做广告的话,就会在正和倒之间插进去,称为“增1”、“增2”。此外,在该时段的天气预报之中,还附有旅游景点的广告,每一个大约4秒钟,收费12万元/月。
9.“电视直销产品的成本都是非常低的。”曾代理过某美容用品的关先生透露。“这类产品成本和售价大概相差5至10倍左右,有时甚至更多。”关先生告诉记者,他曾代理过的瘦身产品,成本才五六十元,而市场价达398元。
曾代理橡果国际产品的王先生向媒体透露,“电视直销最多的投入是在广告投入上,这个至少要占全部收入的1/10。”由于广告密集,电视直销一般不会选择黄金时段,而是采用“垃圾时段+高曝光率”的做法。“一个广告,基本上会采用明星出镜、消费者体验、专家讲解的拍摄模式,反复推出产品,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至少需要五六分钟的时间。”
低成本+广告轰炸+坑蒙拐骗,如此一来,产品投诉在所难免,业内人士关先生一语道破:“厂家才不会担心因质量问题曝光。被查处后,只要停止生产,迅速转型生产另一种产品就行。”
中消协曾作出警示,不可轻信电视直销广告。根据中消协最近对地级以上城市的30个主要电视频道进行的电视广告检查,发现虚假违法电视直销广告占违法广告总数的61%。
10.根据《广告法》的规定,对于违法发布广告的,将责令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违法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然而,广告产生的利润可能是这些罚款的几倍、几十倍,罚款数只是九牛一毛。更何况,被查处的广告还只是少数。
事实上,由于对广告收益的依赖,播放单位对其审查不可能很严格。再加上处罚也只针对广告主,针对媒体的处罚一般不过是通报一下。这种市场状况显然存在巨大问题。建立规范健康的广告市场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
11.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广告法律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健全,有些法令、法规还不完善甚至有漏洞。《广告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改善我国广告市场的无序状况起了一定作用。但《广告法》中有些规定不便执法者具体操作,使得广告活动“在作决策时,可能使之处于合法但有悖伦理的‘灰色’区域。这种行为或法律难以覆盖,或是否属正当行为很难判断,从而极富争议”。此外,由于老百姓整体法制观念淡薄,在遭遇虚假广告损害时,采取忍气吞声的态度,即使一部分消费者敢于较真,在现有环境下,维权成本高,往往使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违法者也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12.“拍减肥广告的人根本就没用过减肥产品!导演要我手里拿着‘饼干’、挺着肚子拍照,意思是我开始吃这东西减肥。”昨天下午,一身西装革履、看上去相当富态的王先生说,因为主演的腰围只有两尺多,而自己的肚子显得特别大,所以被经纪人找来做主演的替身,当时自己并不知道是拍什么广告。
王先生说,他按照导演的要求,脱掉外套露出3尺1寸的腰部,摄像机对着他的肚子一通猛拍,然后再去拍主演的腰围,表示通过吃减肥产品果然“瘦身”了。
在广告拍摄现场,摆着烤串等各种诱人的食物,剧务端着道具盘子进进出出。记者看到一名年轻漂亮、身材相当苗条的女孩正左手捏着一块饼干大小的食品,冲着镜头笑着摆“pose”。
“他们说这就是减肥产品,可场工告诉我说这就是块儿压缩饼干。”王先生说,“正拍摄的这个女孩子是刚从电影学院叫来的,另一个女演员是一家文工团的。”“还有那些表演瑜伽的舞蹈演员,都是临时请来的,没有一个是吃过这种减肥产品的!”王先生非常愤怒,称自己也用过一些减肥产品,但没一样管用,所以得知真相后决定向媒体曝光。
在拍摄现场,记者看到该产品的外包装盒及其名称,查询后得知该产品号称是一种“采用高科技研制,浓缩天然食物精华”的减肥食品,是通过“延时缓释”技术,达到减肥效果的。
“参加拍摄的演员,没有一个人吃过这种产品。”王先生说。
三、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15分)
2.根据给定材料的相关信息,试分析违法违规广告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字数在250字左右。(20分)
3.下面列出了解决虚假违法广告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字数不超过250字。(25分)
A.安排专人定期对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布的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信息进行核查。
B.健全广告法律责任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完全由相关责任人负责。
C.开展诸如“如何识别药品虚假广告”的宣传咨询活动,让老百姓知悉听信虚假广告的危害,增强其识别虚假广告的能力。
D.每一个企业在播出电视广告之前都必须交纳一定的保证金,以确保广告的真实性。
E.完善广告立法,严格执法,加大查处力度。
4.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40分)
华图参考答案(范文)
1.答案提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广告行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正因为如此,个别广告客户和广告经营单位受利益驱动,设计、制作、发布违法违规广告,欺骗、误导消费者,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甚至违背了社会道德标准,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进而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
2.答案提示
违法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包括:
(1)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一些企业(广告主)在利益驱动下为扩大市场占有率,以违法广告进行宣传,骗取消费者的信任,争夺市场。一些广告经营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降低审查标准,迎合企业不正当要求;
(2)法律不健全,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正,形成负面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广告业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加之执法环境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戒;
(3)广告商法律意识淡薄,消费者维权意识弱,致使虚假广告屡禁不止;
(4)广告监管机关执法人员数量少,执法不严,造成了不能及时查处违法违规广告,妨碍了公正、公开、公平执法。
3.答案提示
正确答案为B、D。
B项错误。“健全广告法律责任制度”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能一出问题就完全由责任人负责。因为治理违法违规广告的根本目的是从源头上消除违法违规广告,这需要在广告的设计、制作、宣传等过程中都严格监督、依法办事,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一个人身上,各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
D项错误。交纳保证金这种强制性措施不适合应用于治理广告问题的工作中。因为,治理违法违规广告问题主要还是要通过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D项中的措施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强制性干预,这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
4.答案提示
治理违规广告,净化信息空间
在商品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信息载体之一的广告无孔不入,随处可见,令人目不暇接。它确实给人们了解、购买、推销、使用商品带来了极大方便。《广告法》的颁布对于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着重要作用,但广告业依然存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从目前报纸、电视等媒体上来看,违法、违规现象主要表现为:欺诈性广告,即广告内容含有欺骗性,如在诸多的药品广告中,无视客观事实,治愈率张口就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违禁性广告,即广告用语胡编乱造,盲目吹捧相关商品;庸俗性广告,即广告内容庸俗不堪,甚至有淫秽性宣传;误导性广告,突出表现在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方面,如厂家为了表明自己药品的特殊功效,在广告中先用不同性别、年龄、身份的患者现身说法,再由医生(至少是医生装束的人)或某专家介绍药品药性及治愈效果,最后再以医疗机构作保证,根本无视法律规定。
《广告法》实施十余年,如此猖獗的广告违法违规行为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进一步加大对广告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生产厂家与媒体的行为已势在必行。
集中开展整治虚假违法广告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广告市场秩序。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搞好部门协作,加强办案协调,强化督促检查,形成执法合力,以惩治虚假违法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广告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布的虚假违法广告为重点,强化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媒体的监管,加强广告监测,严厉打击设计、制作、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商业欺诈行为,以维护广告市场秩序。
建立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办的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典型案件,根据具体情况,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会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监察、纠风等部门联合公告。
建立广告市场信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的广告信用评价体系,对诚实信用、守法经营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给予通报表彰;对把关不严、违法违规现象突出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降低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布。此外,根据信用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企业失信惩戒机制和企业严重失信淘汰机制。
建立新闻媒体单位领导责任追究制。对发布虚假违法及不良广告问题严重或者放弃广告终审权而导致新闻媒体广告发布出现导向错误的新闻单位,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违法事实后,由新闻媒体的主管、主办单位对有关责任人予以处分或者调离工作岗位,必要时追究其主管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第二篇:违规广告整改书
关于违规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类广告整改情况的汇报
某新闻出版局:
根据2012年新闻出版部门发出的《关于2011年部分报纸刊登违法广告情况的通报》及贵局下达的《警示通知书》要求,我集团接到通知书后马上通报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1年对部分都市类报纸刊登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类广告监测情况,并要求集团广告经营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开展整改工作,具体如下:
全面“追本溯源”
集团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对违法广告进行全面的“追本溯源”。经过集团相关部门、人员的认真分析,出现违法广告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来自广告公司。《某报》的大部分广告业务由广告公司直接代理,特别是分类广告,每天的广告条数很多,而且医疗广告又占一定比例,广告公司的有些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够,对违规广告把握不准,因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容易出现把关不严,导致违规广告刊出的情况。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此次检查有相当部分违规广告在分类广告出现。
二是审查流程不够完善。集团广告中心虽然设有专门的广告审查人员,但力量不足,每个审查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稿件,责任重大,难免会出现疏忽。另外,按照集团“编排校印一条龙”的有关规定,广告需在出版前一天上午下定单定版面,而广告公司基本上是下午才把广告内容送达报社审查,由于时间紧,广告稿件集中,审稿人员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样,保证报纸能正常出报,以致部分稿件审得不够仔细,导致违规广告的出现。
三是内部审查人员对广告法及相关法规和政策学习不够,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内部审查人员缺乏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造成对相关广告审查把关不严。
四是医疗机构和药企增加批文以外的内容,这部分稿件在审查人员审稿的时候很容易被忽略。主要表现在一些医疗机构和药企认为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医疗、药品广告审查批文上的广告内容(少则几十字,多则上百字),不能从根本表现广告主题和体现广告的宣传效果,所以在做广告时,为了使内容更详尽、具体,他们往往或多或少地增加批文以外的内容,特别是以患者名义宣传的内容,以致出现了部分内容夸大的广告。
多措并举整改
针对上述情况,集团领导严格要求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面整改。
1、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停止刊登违法广告。通知下发后,集团广告中心要求某报广告部立即停止刊登大部分的医疗、药品违法等虚假广告。
2、集团内部相关人员集中培训。从广告从业人员、版面编审、检查人员到专版工作室成员开展了一次系统、详细的广告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培训。《某报》、《某某报》等报人员认真学习广告法及相关法规,全面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某省新闻出版局、某省卫生厅、某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例子,进行针对性整改。
3、召开广告代理公司专题会议。广告中心通报新闻出版局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集团的要求立即组织广告代理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广告业务的指导和管理,研究整改措施。集团对广告代理公司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除了要求广告公司加强自律,对虚假违法广告要加强自审外,要求广告公司对不熟悉广告法及相关法规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此外,还将加强对广告代理公司的业务指导。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告审查机构和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并督促经营部门部门严格执行。集团要求广告中心加快完善和充实广告审查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所要刊登的广告内容的审查,规范审稿程序,尽量避免违法、违规广告在报纸上刊出。制订出广告审查规章和制度,规定广告审查、检查人员如果出现把关不严导致虚假违法广告见报,要进行严厉处罚。另外,集团广告中心以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对医疗机构和药企广告审查更加严格,要求客户坚持按照批文规定的内容开展广告发布工作。
5、对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流程。集团广告经营部门对新闻出版、工商、卫生、药品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法规政策进行了深度了解,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特此汇报
某传媒集团 2012年月日
第三篇:违规广告整改报告
关于违规广告整改情况的汇报
XXXXXX教育局:
根据2014年10月26日教育局对我校检查后提出的整改的要求,我学校针对此事马上作出整改,将涉及违规的广告内容下架停发并要求学校运营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开展整改工作,具体如下:
全面“追本溯源”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对违法广告进行全面的“追本溯源”。经过学校相关部门、人员的认真分析,出现违法广告主要有四个原因:
一是来自校点自发LED广告。校区的有些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够,对违规广告把握不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容易出现把关不严,导致违规广告刊出的情况。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此次检查有相当部分违规广告在次方面出现。
二是审查流程不够完善。学校运营部虽然设有专门的广告审查人员,但力量不足,每个审查人员每天要面对大量的稿件,责任重大,难免会出现疏忽。另外,按照学校“编排校印一条龙”的有关规定,由于时间紧,广告稿件集中,审稿人员为了赶在规定的时间内清样,以致部分稿件审得不够仔细,导致违规广告的出现。
三是内部审查人员对广告法及相关法规和政策学习不够,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内部审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造成对相关广告审查把关不严。四是运营部为了能从根本上表现广告主题和体现广告的宣传效果,所以在做广告时,为了使内容更详尽、具体,他们往往或多或少地增加额外的内容,特别是以引用名校名称进行宣传的内容,以致出现了部分内容出现违规的广告。
五校区咨询人员为完成招生任务,吸引家长报名,在咨询中有意无意的加入涉及同步辅导的内容误导家长报名。
多措并举整改
针对上述情况,学校领导严格要求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全面整改。
1、立即进行全面检查,停止刊登违法广告。通知下发后,学校运营部要求各校点立即停止刊登发送广告。
2、学校内部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全体运营部、行政部、审查人员开展了一次系统、详细的广告法律法规集中学习培训。并结合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通知》《XXXX教育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XXXXXXX教育局关于严格规范民办学校设置教学点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例子,进行针对性整改。
3、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广告审查机构和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并督促经营部门严格执行。学校要求运营部加快完善和充实广告审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所要印发的广告内容的审查,规范审稿程序,尽量避免违法、违规广告情况出现。制订出广告审查规章和制度,规定 广告审查、检查人员如果出现把关不严导致虚假违法广告见报,要进行严厉处罚。另外,学校运营部以《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通知》《XXXXX教育局关于严格规范民办学校设置教学点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为指导,对各个校点的广告审查更加严格,要求坚持按照规定要求的内容开展广告发布工作。
4、对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流程。学校运营部和行政部对新闻出版、教育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法规政策进行了深度了解,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的政策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增加校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部校区工作人员认真学校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通知》《XXXXXX教育局关于严格规范民办学校设置教学点问题的通知》和运营部、行政部相关文件精神,规范咨询行为,对全体工作人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特此汇报
XXXXXXXXXXXXXXX培训学校 2014年10月30日
第四篇:治理广告乱象
治理广告乱象
【背景链接】
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广告也全面进入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其独特的文化张力,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间。但是,美好的事物往往会被鱼目混珠、夹泥带沙。以虚假广告为代表的广告乱象大量存在,这一违背市场竞争机制的产物,正日益严重地损害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14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重点锁定虚假广告治理问题,将对发布虚假广告、含有法律禁止情形的广告、依法应经发布前审查而未经审查的广告等重点违法行为,提高罚款幅度。这是《广告法》自1995年实施以来的首次大修。
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
不得为药品推荐疗效、公共场所不能做烟草广告、弹窗网页广告须能一键关闭、只要与虚假广告“沾边”都将被追责、10岁以下孩子不能作广告代言人„„2014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广告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为做广告划出五大“禁区”。
【深度解析】
【广告乱象的表现】
广告乱象的主要表现为:发布虚假广告的媒体越来越多元化。虚假广告除了少量违规通过正规媒体如电视、广播、户外媒体、正规报纸及杂志等发布以外,大多通过一些非法渠道进行传播。其传播的媒体呈多元化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通过户外到处张贴或刷制小广告。这一形式已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活,尤其是给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是通过印刷纸质的小传单、小手册、小卡片等随处进行散发,或者通过杂志或报纸及通过邮政等渠道进行散发。这类广告大多是虚假医药广告、虚假的服务广告、非法的交易广告等等。
三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虚假广告。这一形式已引起有关法律专家的高度重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消费者与商家之间需要建立完全的信任关系,双方无法真实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这给不法者造成大量的可乘之机。
四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发布虚假消息,骗取他人的钱财,达成非法交易时有发生。
五是通过电视及广播发布有偿新闻或者其形式与新闻相混淆,让消费者无法分清是广告还是新闻。现在很多的商家与电台及电视台联办节目,将广告制作成新闻或专题片的形式,在电台或电视台播放而不注明是广告。有的在报纸上请记者写专题报道,与新闻混在一起而不注明是广告,使消费者误以为是新闻而上当受骗。还有的药品厂家请来专家或者老人现身说法,故意引诱消费者购买其产品。还有的商家请来名人在广告中作虚假陈述。
【社会危害】
虚假广告是市场经济的非正常产物,它对我国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危害。具体来说,其危害性如下:
一是虚假广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由于虚假广告内容不实,受虚假广告宣传的影响而购买其产品或接受其服务的消费者必然会在经济、身体、心理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二是阻碍广告事业的健康发展。虚假广告的暴利使得虚假广告的主体有利可图而对虚假广告乐此不疲,这对合法的广告主体会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暴利的诱惑,人们会将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制作貌似真实的具有更大欺骗性的虚假广告上,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广告业而言,无疑是其健康发展一个巨大障碍。
三是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市场竞争是市场运行有序化、有效率的内在动力,其核心在于竞争的公平性,公平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然而,虚假广告却大大破坏了竞争的公平性,其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它们在使不法经营者获得暴利的同时必然会侵害合法经营者的权益,直接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虚假广告是市场公平竞争的严重障碍,影响竞争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从而引起市场混乱,扰乱市场秩序。
四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大量的虚假广告导致大量虚假产品或服务流向市场,这同时意味着大量合格产品或服务被排斥在市场之外。大量质量低劣的产品或服务进入消费与生产领域,因其质量不可靠、无效而被废弃不用或提前淘汰,而大量合格的产品或服务却“英雄无用武之地”;虚假广告的制作和发布,必然以合法广告的舍弃为代价;还有被侵权企业不得不斥巨资打假。这一切都将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从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五是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造假企业因消费者拒绝再购买而使产品滞销,经济效益下滑;受害企业因不法经营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农民和生产企业购买虚假广告商品,会直接破坏工农业生产。这些都会使国家税收减少,同时,国家又要支付大量的打假费用,从而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六是影响社会再生产的健康运行。社会再生产离不开准确的供求信息,然而,虚假广告使得客户和消费者被误导,导致供求机制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上的供求状况,致使供求机制受阻,长此以往,必将使得社会再生产无法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成因分析】
第一,暴利诱惑是虚假广告产生的经济动因。
一些生产和服务企业为了片面追求生产利润,扩大经济效益,置国家法律和法规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于不顾,铤而走险,公开违法,无中生有地编造或者肆意夸大商品的功能,使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如在一些药品宣传中,往往只强调药品的疗效,而回避其副作用,一些厂家生产的化妆品宣传言过其实,给消费者造成了伤害。一些生产者将其食品冠以“保健”两字,甚至有的当作“药品”进行销售,夸大其保健作用,误导、坑骗广大消费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第二,信息不对称为虚假广告存在提供契机。
在现实生活中,生产者(或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由于对产品的成本、质量等信息非常清楚,从而在交易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消费者具有非专家购买等特点,故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具有百科全书般的知识,其劣势地位显而易见。
第三,广告媒体素质低下为虚假广告泛滥架设桥梁。
一是部分广告经营者职业道德观念淡漠。在近几年的经济活动中,他们只注重追逐物质利益,导致了道德水准下滑,庸俗的“搞活观念”使一些人产生了“只要赚钱就是本事”的想法,见利忘义,抵制不了广告主的物质引诱,拉拢腐蚀,为虚假广告大开方便之门。二是法制观念淡漠。一些广告经营者无视国家法律尊严,对法律法规视而不见,明知故犯。三是广告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层次不合理,教育投入薄弱。广告业属于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目前广告从业人员多数为初、中级专业水平,广告教育投入薄弱,既无长远的教育规划,也没有专门的基地,而且大学院校培养广告专业人才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缺口。
第四,消费者弱势地位造成纵容空间。
一方面“消费者惰性现象”较为常见。所谓“消费者惰性”,是指消费者在受了广告的欺骗后,如果预期投诉收益小于投诉成本,他就会放弃投诉。另一方面,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
第五,广告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和执法力度不够使虚假广告有机可乘。
自广告业恢复发展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广告法律、法规和规章,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现行广告法律法规日益暴露出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是对虚假广告规定的处罚力度不够;二是现行的广告法律法规缺乏对以网络广告为代表的新型广告进行监管的法律依据;三是现行广告法律法规中缺乏全国统一的广告内容审查细则。《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虽对广告内容规定了原则、标准,但过于笼统、抽象、不具体,在实践中很难把握,可操作性较差。
第六,社会力量未能全力参与是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消费者未能有参与广告监管的自觉性、主动性。由于广告法尚未广为人知,消费者自觉抵制虚假广告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因而对虚假广告未能形成家家参战、人人围攻的势态。二是新闻媒体参与广告监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表现为未能对广告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未能对商德进行引导和灌输,未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导向作用。三是广告行业自律作用发挥不够。我国广告行业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自律规则不够完善,树立良好的行业风气、开展公平有序的正当竞争和时时处处注意职业道德规范都尚处于起步阶段,因而广告行业自律的作用尚需加强。四是与广告有关的其他部门亦未能积极主动地协同广告执法机关开展对虚假广告的综合治理。
【建议对策】
第一,完善立法。一是建立规范的虚假广告公众举报制度;二是赋予广告受众对虚假广告的起诉权。
第二,强化执法。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增加经费。
第三,行业自律。一是确定广告协会的法律地位;二是制定行业规则,形成审查监督机制;三是加强广告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第四,严格审查。对电视、广播、报刊和户外等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全部实施发布前审查。对于审核不严格,造成消费损害的,广告审查部门承担审核责任;对于双方串通弄虚作假的,承担连带责任。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代言虚假广告 明星理应担责
2.整治广告乱象难凸显法律空白
3.从卖产品到卖服务 广告也可以快乐传播
【开头示例】
1.广告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商品经营者开拓市场的重要营销手段。但是,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有些企业为牟取暴利,无视广告管理法规的规定,违反广告的“真实性”原则,利用虚假广告进行不正当竞争,误导、欺骗消费者,广告乱象长期禁而不止。
2.在当前社会,广告早已成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人们会对环境做出反应,也会被广告影响。广告不仅能传递信息,指导消费,有着强大的商业功能,也会传递情绪,指导行为,甚至改变人的审美和生活方式,有着深远的社会影响。
【分析示例】
1.研究和比较世界上广告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不难看出,广告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有一套完备且具有较高权威的行业自律准则和运行机制,而这正是广告自律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中国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无论是构建专门的自律执行机构,制定完善自律规则,还是推动广告自律成为普遍的基本共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广告自律传统和自律氛围,我们既有巨大空间可为,又面临着繁重的任务。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语早已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着名的广告流传已久,早已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向上的广告语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低俗的广告语,会对社会道德造成伤害,与健康向上的公序良俗格格不入,可能拉低公众的道德底线,对商家来讲,雷人广告语可能造成短期的“眼球效应”,然而对商家的长远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已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广告的海洋之中。不论你喜欢与否,广告都以独特的方式,成为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背景下,广告也呈现出日益复杂多样的面孔。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在商业广告中不时出现一些非道德甚至违法的现象,不但使消费者上当受骗,而且还污染了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广告欺诈、不正当竞争等现象的出现,使广告业存在的负面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这些都反映出现阶段中国广告文化的幼稚和薄弱以及广告伦理的失范与监管的匮乏。
【结尾示例】
1.商家利用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本无可厚非,但是广告宣传应当坚持一定的底线和原则,而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不顾一切。规范使用汉字是尊重民族文化的表现,更是一个企业、一个媒体、一个城市良好文化形象的表现。规范广告用语,减少虚假宣传,给不规范广告语贴上休止符,刻不容缓!
2.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自然希望垃圾短信、虚假广告等成为过去式,在加大对始作俑者的处罚力度时,也应对监管者本身的失职进行严惩。毕竟,垃圾短信横行、虚假广告满天飞,这背后除却监管失职外,还可能有“保护伞”。只有解决了这背后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彻底杜绝垃圾短信、虚假广告。
3.广告的成功与否有许多评判标准,到达率、记忆度无疑是重要的衡量指标。但广告既是品牌塑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信息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着力创造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应当兼顾社会效果,提升广告美感、丰富广告内涵,发挥广告在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希望我们的好广告能够像好电影一样越来越多,也能够像好电影一样既叫好又叫座。
第五篇:医疗、药品违规广告30例
医疗、药品违规广告30例
0801403034 沈鸿陈
1、曼秀雷敦Acnes抗痘系列广告
简述:广告开始以一个夸张的青春痘暴涨的形象突出青少年受痘痘困扰的烦恼,而后用一个卡通形象引出曼秀雷敦Acnes抗痘洁面系列用品。消除痘痘,11秒突出使用了一个销售NO.1的字样,提高自己的可信任度。详细内容见附件视频1。
问题:视频广告第11秒使用了销售NO.1的字样,其音效和飞入效果都十分醒目,突出产品的市场地位,提高了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第二章广告准则第十条规定: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广告中并没有提及销售NO.1的统计出处,祛痘产品市场上层出不穷,鱼龙混杂。是否能明确统计出谁占领最大的市场份额,我们不得而知。
《广告审查标准》第二十九条广告中不得使用下列语言、文字:(一)“最好”、“最佳”、“第一”、“首创”等无限高度的形容词;NO.1画面与之也是相悖的。
建议:不使用销售NO.1的画面。开头夸张的巨大痘痘也可以修改的正常一点,不要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2、苏州新医科医疗广告
简述:父亲打喷嚏,儿子立刻觉得父亲感冒了会传染自己。父子二人因而发生了争吵。最后儿子用不好的语气说:知道是鼻炎还不找新医科!引出了广告所要表现的主体。详细内容见附件视频2。
问题:对于儿童形象在广告中的运用是有很严格的规定的,而本广告中的儿童形象显然是不太和谐的,看到父亲生病,不仅不关心,害怕传染到自己进而发生争吵,进而以责怪、命令的口吻说父亲没有去新医科看病,无论是从具体广告法规条文,还是从广告道德层面,这样的广告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建议:儿子应该以关心父亲的形式劝说父亲去新医科看病。既突出医院医疗的特点,也让受众感受到父子之间的亲情。用情感诉求打动受众。
3、泉州新视力眼科医院广告
简述:用了四个专家医师在工作环境的中的叙述,画面中的声画关系看应该是后期他人配音,使得说出的话语更富感情,再加上舒缓的音乐,突出泉州新视力眼科医院会让你的世界重回光明。详细内容见附件视频3。问题:《广告法》第十四条第三点明确规定: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广告审查标准》在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