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

时间:2019-05-14 21:0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

第一篇: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

阅读《学会赏识》,回答问题.①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历尽心血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人们皆惊叹于大卫像的辉煌,可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对这块雕刻大卫的石材做出褒评.其实并非石头不美,只是无人赏识,而米开朗琪罗发现了它,并赏识它是一块用于雕刻的好石材,然后赋予了它新的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赏识.②因为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疏朗的表现;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显.没有赏识,自我多了一份自卑,他人多了一份挑剔;社会多了一份冷漠,世界缺了一份美好.因此,我们要学会赏识.③学会赏识身份低于自己的人,因为“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都必定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评价一位犯案数十起的小偷,赞扬他的细密心思,肯定他的灵巧手法.小偷听说后,金盆洗手,成为四十多家连锁店的老板.一位年轻人因一首情诗离开学校后,福楼拜给予他鼓励、赏识.终于,这个年轻人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羊脂球》.这位年轻人,便是莫泊桑.是赏识唤回了迷途的羔羊,是赏识使其得到认可和肯定,是赏识激发其奋发努力的勇气,最终获得新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④学会赏识自己,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学会赏识自己,要有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豪放,要有苏轼“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要有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无私旷达,要有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坚贞不屈.因为赏识自己,诸葛孔明才会自称卧龙,未出草庐而知晓天下三分;因为赏识自己,毛遂才会以锥自喻,在大殿上据理力争;因为赏识自己,陈涉才会石破天惊,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赏识可以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阶梯.因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⑤学会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因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廉颇因为不赏识蔺相如的治国才能,居功自傲,处处刁难.而蔺相如赏识廉颇的滔滔武略,不计前嫌.两人终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赏识,才有“负荆请罪”的美谈流传至今.孔夫子赏识他人,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断言.学会赏识,才会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既是如此,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 ⑥真正的智者,他们会在赏识的同时,把自己投入到铸就辉煌的熔炉之中,把自卑熔炼成自信,把不满锻造成竞争,把孤傲挥洒成谦逊,把萎靡升华成振奋,把失意挤压成动力,把挫折捶打成练达.⑦我们应该学会赏识.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说明第②段的论证过程.(4)说说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论证方法: 作 用:(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

阅读段文回答问题(18分)

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C.第三段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小题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3分)

_____________面对_____ ______的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贝多芬 海伦·凯勒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 《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 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分)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2分)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是()。

A: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清代名臣左宗棠,很早就怀有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他潜心研究中外军事战略,被誉为“天才军事领袖”。面对外国侵略,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提出了深刻见解:“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他在求学时期,就立志救国救民。为了实现志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选文第④段和第⑤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3分)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答案解析

答案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通过列举李白、苏轼、杜甫、屈原、诸葛亮、毛遂,陈胜等的事例,以及引用他们的言

论,从多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赏识自己,并进一步论述了赏识自己的作用和益 处.(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提炼和概括议论文的论点,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 能够统摄全文.本文题目是“学会赏识”,结合首尾段和文章内容,可以知道本文的第一

段结尾处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学会赏识”.(2)本题考查了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容上的作用在于写

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看位置,开头段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中心论点,故事还可以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并充当论证的论据.(3)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的问题,解答论证思路题,需要阅读与段,分清层次,按顺序分 析每一层,可以从论证方法入手,并且用“首先”“然后”“接着”一类的词语组织语

言,进行解答.(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

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5)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需要结合文章,说说句子意思,“超

越”是指自己学会了赏识,使自己成长;赏识别人,就能补充自己.被人赏识就可以得到奋

斗的勇气和信心;据此解答,意思题意符合即可.答案:(1)我们应该学会赏识(或:我们为何不学会赏识?或 我们要学会赏识.)(2)第①段是本文的引论部分,即由米开朗琪罗赏石雕塑大卫像这件事引出中心论点.并

为本文进一步的论证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赏识的观点做铺垫.由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第②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即从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的磊落和才智凸显的方面,论证

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必要性.然后又从社会层面(反面),即从没有赏识会给自我、内

心、他人、社会带来的不利因素方面,进一步论证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重要性.(或从正

反两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学会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或道理论证).作用:通过列举李白、苏轼、杜甫、屈原、诸葛亮、毛遂,陈胜等的事例,以及引用他们 的言论,从多方面论证了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赏识自己,并进一步论述了赏识自己的作用 和益处.(5)你只要学会了赏识,对自己而言,赏识自己就是“给自己动力,使自己迈上新台阶”;

赏识那些强于自己的人,你“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完成对自我的一种超越(或超越自己).而对于那些身份低于自己的人来说,被人赏识,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肯定,就会激发起他人奋发努力的勇气,从而得到新生,获得被人赏识的幸福.解析

这篇文章首先由米开朗琪罗赏石雕塑大卫像这件事引出中心论点“我们应该学会赏识”,接着阐述了赏识的重要,然后阐述了赏识不同的人得到的不同收获,最后指出赏识会促使自己成长,并发出号召.答案

【小题1】我们要积极面对无奈(或者:我们只有积极地面对无奈,才是真正的强者。)【小题2】引出下文的论述(1分)。提出本文的论题(1分),列举人生中的种种无奈(1分),引起读

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题3】因为这段开头作者就对人生中的无奈先写“消极”态度,再写“积极”态度,A.B句的顺序 与此对应。

【小题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具体、突出)地论证了面对无奈,只有积极进 取,才能成功。【小题5】C 【小题6】示例:韩愈面对不被重用的无奈,凭着坚毅和豁达成为一代文坛的领袖;袁隆平面对科研受

阻的无奈,凭着坚韧和执着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贝多芬面对失聪的无奈,凭着“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信

念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海伦·凯勒面对身体残疾的无奈,凭着果敢和勇气成为青年的楷模。

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

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积极面对无奈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

本题考查议论文开头的作用。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1)引出文章的话题。(2)作为论据证明论

点。(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具体语境回答即可。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

根据前后对应分析,不能互换。这段开头作者就对人生中的无奈先写“消极”态度,再写“积极”态

度,A.B句的顺序与此对应。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2018.4.10-2018.4.10 语文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

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

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

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

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5】

第三段中培根原话是:“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与C项 表述相关甚远。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6】

答案不唯一,从备选人物中选出,写出他如何积极面对无奈的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比较贴地气”。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4.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归纳能力。解答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弄清作者针对什么问题而发

表议论,然后再看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什么,进而概括作答。

本文的标题是“《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作者主要从《朗读者》的节目现象,《朗读

者》的内涵,并对比其他节目,从多方面分析得出《朗读者》拥有如此高的收视率和口碑的根本原因在

于“人文精神的回归”。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掌握的论证方法进行辨析,并联系文章 内容分析其作用。

对比论证: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作

用: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

文章第⑥段将《朗读者》和其他电视台的读书节目进行对比,指出其他节目没有《朗读者》成功在

于“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

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从而突出《朗读者》“贴地气”的特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词语原来的含义,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其深层

3.2018.4.10-2018.4.10 语文 含义。

“这”是指示代词,它在这里一定指代文章中的某些东西。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像《中国诗词大会》

和《朗读者》这些小众化的文化类节目受到好评,也反映出时代潮流正在慢慢地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

在于“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

了“这一点”,满足了部分观众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了心灵宁静,回归了人文关怀。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C项,“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错误,这里强加因果关系,文章第⑤段“经

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此处作者想表达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发展和物质财富积累之间有一定差距,并不是说物质的富裕并将导

致精神的空虚。选项不符合作者观念。A、B、D项符合作者观念。

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作者观念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答案

1.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 立有大志”的观点。

3.第④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对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第⑤段论述了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

树立了榜样。这两段与第⑤段首句一一对应,所以不能调换。4.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归纳能力。解答时,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句段进行归纳总结 即可。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首尾部分。文章的开头便是“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

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然后阐述了“立志”的内容和作用,再用古往今来的名人事例来佐证

立志对于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即

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找出所使用的论证方

法,并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举例论证: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 说服力。

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

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第③段通过列举清代名臣左宗棠的生平,论证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点,同时点出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对国家和民族并无贡

4.2018.4.10-2018.4.10 语文 献,两相对比,更突出了“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的观

点。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相结合,使得论证更为生动形象,突出观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议论类文本论证思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论

述思路,结合相关文段进行分析。

文章围绕“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通过举例

论证展开分析。第④段和第⑤段是关于毛泽东同志的举例论证,二者是递进关系。第④段主要阐述了毛

泽东同志对立志的深刻见解,第⑤段则是论述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言行合

一,使论证更具说服力。同时这样的安排,使得这两段内容与第⑤段首句“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

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树立了榜样”相对应,因此不能调换。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4.C项,“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理解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的表述

是“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

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可见“立志”是“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必要条件,但是并非充分条件,即“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并非“立志”的必然结果。选项理解有误。A、B、D项理解无误。

本题要求选择理解有误的一项。综上,本题答案为C项。

2018.4.10-2018.4.10 语文

10__

第二篇: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一、二单元参考答案

藤野先生.啡匿鉴洁逊杳2.(1)居然(2)瞥见3(1)死在异国他乡。(2)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4 .对日本“爱国青年”荒谬逻辑的抨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把中国人看做低能儿的极为陵慨的感情。5.(1)日本的“爱国青年”(2)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6 .陇国忧民,对软弱国民的麻木、愚昧深感沉痛。7 .弃医从文。因为作者意识到,中国民众的不觉悟,正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想用文艺救治人们的精神,唤醒麻木的灵魂。8 提示:第一次:孙犁戴着套袖在捡黄豆,见了“我”, 与“我”交谈。第一次:孙犁准备糊窗缝,向“我”求证自己的衰老。第二次:孙犁坐在桌前写作,见到“我们”后立刻热情招呼。9.(1)写出了“我、”期盼、兴奋、敬仰的心晴。(2)表现出孙犁珍惜纸张、小心谨慎、害泊糟蹋纸张的心理。10 .不认同省内长者对《 灶火的故事》 的评价;相信称拿能给庄会贫的评价一州一好处,仔)一以小见类,以普通平几的细丰心龙现孙裂晶质拍自尚。(2)反复强调,突出地表现了孙犁始终如一的质朴形象。(韵多次点题,使孙犁戴套袖的形象深人读者的心叭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孙犁的高尚品质•(写出任意一点“阿,品质:表现了梦犁平易近人、勤劳、珍重劳动的质朴美丽的人格品质。12 .不例:(1)个人的命运往往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为此,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2)国民的不觉醒是一个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醒。(3)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我的母亲质恕当给嬉绰豁2.(1)指那些身体强健、敢于淘气、能在游戏中冒险的孩子。隐含着作者羡慕、惋惜之情。(2)即“闯荡”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谦逊态度,同时可见母亲对“我”的教育影响之大。3 .示例:如果我能坦然面对失败,如果我能淡然面对成功、如果我能毅然面对困难那么,我得感谢生活的点滴给我的启示。4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5 .因为说轻薄话,母亲重责“我”;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6 .为了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因为处罚的目的是对孩子有所惩戒,叫孩子有所反省,不是借此出气给别人听的。7 示例:母亲教子严格,有时过于严厉,但严中有爱。旧式妇女把“相夫教子”作为天职,在丈夫去世后,母亲深感教了责任重大,将孩子视为全部的精神寄托。(言之有理即可)8.(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9.(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2)通过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展现了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了毋亲的体力不支和过度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10.“白发”是全文叙事的蘸鬓

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爱和怀念。11 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事例略。12 .略 3 我的第一本书.掺幽盈蹭奥覆2.(l)凄渗(2)崇敬3.C 4 .温和善良,乐十助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隋,对孩子负责。事例略。5 .既包含着对儿子的做法的默许,也对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深表同情。6 .突出乔元贞家的贫穷和生活的艰难。7 .表现r 作者对苦难生活中的伙伴的深切同情,也启示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地思考生活和人十。感晤略,台之有理即可8 .父亲为儿子考上

大学而欣慰,又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9 .父亲冷峻的外表;父亲对“我”深深的爱.10(l)卖驴让“我”复读;(2)给“我”打点行李、借学费;(3)专程赶回家送“我”。11.“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 … ”因为这句话里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12 .示例:比尔• 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凭本事挣钱。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一点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列夫• 托尔斯泰黝锢滥尴炽额2(l)鹤立鸡群(2)正襟危坐3.(1)茂密(")粗劣4 犀利的目光;丰盲的百乱跟藉筋证书尸一,甲真着葺矿证撬满燕髦累一~-6 .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具有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也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7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妈习比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准确的,甚至引起了统抬当局的恐慌,而且他敢于批判自己,无清地剖析白己8.“过失”指“我”拒绝戴母亲给“我”做冲棉手套,而要买时髦手套“感情巨债”指母亲对“我”的慈爱和宽容“我”无法回报。9 .提示:围绕“我为自己买了时髦手套而高兴,也为花费了家里一星期的生活费而内疚和白责”写。10 母亲花了精力和时间做那副手套;母亲认为那副手套很保暖,她很满意;那副手套里而含有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疼爱;手套意味着那段艰难的岁月,毋亲认为值得怀念。11 .提示:注意经历的意义和价值、语句的流畅和简洁二者并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2 走,而客死于途中。„再塑生命.企衍簇徙觅冥2.(1)概慨(2)犹油(3)明名3 .示例:一种付出一生奉献一缕光明一丝温暖4 “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卜理解了“爱”的含义。5 ,(1)想要马上实现。表现了“我”的好学、坚毅。(2)用力。表现了莎莉文老师注重教育方法,善十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6 .莎莉文老师对“爱”作了绝妙的解释。她的这段话不仅将抽象的道理说得具休形象,而且将“爱”的深刻内涵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莎莉文老师掌握了循循善诱,不喷不启、不啡不发的教育艺术,所以她能够成为一个“再塑生命”的人。7 .海伦她热爱生命,意志坚强,具有极高的晤性和丰富的晴感。海伦是盲聋哑的残疾人,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我们这些牛活在幸福、决乐、光明、健康之中的人,应该从海伦的身上吸取精神食粮,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光彩。8 “这‟,人们把活着的悔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样”一日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已,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9 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身感受的,而失去听力的人,他

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所以才会更加珍惜光明。10 .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11 作者认为应该学会用眼睛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12 .略 单元复习

l(1)质赔(2)遐遨(3)锃饰2.C 3.(l)终岁常端正岂不摧凝寒(2)天涯若比邻儿女共沾巾4 .示例:有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例:三打白骨精。5 示例:俗语:儿行千里母担忧。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6 .弹花纺线织布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布所付出的辛劳,突出母亲质朴善良、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7 写出了“我”对纺棉劳动的喜爱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 A 句母亲不辞劳苦,想让儿女过上好日子的希望。B 句将土布的丝缕比喻为琴弦,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热情赞颂了通过织布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9 更加深切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母亲的思念10(1)精通,擅长(2)命令(3)打发11.C12 当今有地位的人家所藏的李伯时幽的观音大士像,实际上大多是赵广的作品。13 .正气凛然,威武不屈。14 .略

第二单元6 雪.粘烁旷褪弥2 .帆)漂亮艳丽(2)学识广博(3)消融,溶化3 .野草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朔方的雪独立不羁,撼天动地。一是优美,一是壮美。5 .坚决、果断的语气。代指前半句描述的朔方的需莱鹜不驯而又孤独的品格和操守6 .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7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 雪》 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从百草园到二味书屋》 中写塑雷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 雪》 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的出场作铺垫。8 .百合之所以要“开出美丽的花朵”,不是为了炫耀白己,而是为了向世界默默地奉献“美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价值。9 .表现了百合信念坚定、执著追求的性格。10 不好。标题以“心田上”三字来修饰“百合花”,强调了百合花“触动”人们“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的作用,突出了百合花精神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抒发了作者从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赞美之晴改动后的标题耀譬瑟-

则没有这样的表现力,而且“一株”与文末“满山的百合花”等情景不符,„卜顽强”则不能完全概括其特征。11 .读出了野草嫉妒的心理,看到了野草狭窄的心胸。第二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会鼓励百合说“既然已经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标,那就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我会批评野草说:“看到别人有了成绩,千万不要嫉妒,更不能肆意诱毁,要有宽广的胸襟,要学会欣赏和鼓励别人。”12(1)示例:①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北风行)))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③ 千里黄云白日嘿,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 别董大》)④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春雪》)⑤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江雪)))⑥ 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骄《 对雪)))(2)示例: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

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富有浪漫色彩。雷电颂虐秽咆进犀2.(1)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2)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3)摆布。3 B4(1)屈原历史(或“话剧”)内心独白(2)舞台说明5.(1)反问和比喻。反问的表达效果:以责问的语气,怒不可遏地斥责无德无能的统治者;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反动统治者是一切黑暗的罪魁祸首.(2)反复。表达效果表现了诗人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彻底的斗争精神梦6 .诗人以“十偶木梗”的群像象征人世间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7 .表现了屈原鞭贰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8 .不好。用第二人称不仅符合屈原被囚禁在神像林立的东皇太一庙正殿这一实隋,而且使屈原对黑暗势力的斥责更加直接,与黑暗势力的矛盾更加激烈,更能表现屈原怒不可遏的斗争晴怀和短兵相接的战斗勇气。9 室息、惊恐。10 .写听觉:鸟儿唱着欢乐的歌。写嗅觉: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作用:给人以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景色的美好,领略到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11 前者比喻瓢泼大雨,后者比喻小雨。12 意在表现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13.(1)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相传为纪念屈原,因为屈原是在这一天投江而死的。(2)《 离骚》、《 九歌》。主要写了屈原一生忠于楚国,最终为楚国而死的事迹短文两篇.阵轮面撮2(1)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或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的。(2)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不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3 .示例:(1)写日①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②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⑤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写月: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③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卜明月共潮生。⑤ 月L 柳梢头,人约黄昏后。⑥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⑦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 .龙• 虎• 狗《 家》、《 春》、《 秋》 或《 雾》、《 雨》、《 电》 5 抓住了月光寒冷的特点来写。如:蘸4 鑫 “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人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等。6.“冷”、“死”感情色彩强烈,形象地传达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与不满。7 .因为垣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垣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8 .示例:她看到了自己的面影。追求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她,以月亮为明镜,要用这明镜照出自己的影子。(本题答案开放)9.(1)指人世间的不幸者。(2)指老音乐家的眼泪。I0.这三件事虽然互不相关,但人物的境遇相似,他们凝望星星时都得到无上的安慰,都存在着信心和希望,所以放在一起并不感到凌乱。11 .光明永远在“我”心中,“我”追求光明的理想永远不会改变。12 .星星象征着痛苦中的安慰和黑暗中的希望,而这种安慰和希望是永存的。13.(1)示例:① 先生虽去,精神永在!② 巴金先生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③ 您走了,却在世上留下了一盏明灯。④ 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重如泰山。(2)不例①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②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③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④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3)示例:这副对联巧妙地把巴金的名字嵌在中间,生动贴切。上联化用唐人诗句“共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金为蜀中奇才;下联赞颂巴金的文章激情澎湃,犹如“金石”之声,饮誉海内外。

9.海燕

1.怯翡蜿熄获窜沫掠2(l)叫喊(2)呻吟(3)号叫〔 4)呼叫(5)吼叫3.(l)象征气焰嚣张的沙皇反动势力。(2)比喻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4.(1)不能。“掩藏”是遮盖、掩避的意思,而“躲藏”则指把身体隐藏起来。(2)不能.“恶狠狠”是贬义词,而“使劲”是中胜词,难以表达对狂风的谴责5(1)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2)象征人民(3)象征反动势力(钧象征假装革命和害泊革命的人6 .通过声音(如呻吟)、动作(如躲藏)、外形(如肥胖)、心理(如恐惧)等方面,作者将海上群鸟害泊暴风雨的各种丑态揭露无遗。通过群鸟对待暴风雨的不同态度的对比,突出海燕的英雄形象7.(1)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敏锐的预见性和侗察力。(2)具有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8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海燕向人民发出的革命号召,它表达了无产阶级埋葬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显示了革命战士不畏强暴、顽强战斗的高贵品质。9 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1。(l)雕鹰出生后不久,就要经受千百次残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食物。(2)母鹰把幼鹰从高处摔下,胆怯的幼鹰便被摔死。(3)母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并将幼鹰再次从高处推卜,有很多幼鹰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且(1)“这样”指折翅飞翔训练。(2)“翅膀”指激晴、意志、勇气和希望。12 .示例:不管外界条件如何,成功最终靠自己13 示例:低吟浅唱的小河小桥流水的江南组歌(节选)

拗肖嵌盟躁壑2.(1)匾馈(2)粹悴(3)燥躁3(1)海誓山盟(2)长吁短叹4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表现了对人生的积极思考。5 ,(l)抓住雨线闪亮的特点,描写形象、贴切,表达了对纯洁、高尚、正直的“雨”的喜爱之情。(2)“清晨的女儿”、“偷”:以特有的视角写出了活泼可爱的情态;“镶嵌”一词形象传神,增添了美的意蕴(3)用拟人手法,赋予花草人的动作和胜格特征生动揭示了“雨”以其高尚无私的奉献和给予为世界带来了生机与美丽,富有表现力。6 .不是。作者托物寓意,把自己热爱生活的清感全部倾注到“雨”这一富有生命力、充满灵气的艺术形象中,以此来表达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7 “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8 .为了自由和光明与反动派英勇战斗的生活。流露出无比自豪的战斗豪情和对苟安者的蔑视。9 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峡谷的环境描写,反衬热爱在广阔、自由的美好天空战斗的鹰的光辉形象。10 .一个热爱自由、向往

光明、渴华战斗的英雄形象„11.(1)云(2)年轮(3)蒲公英(4虾(5)山羊

单元夏习碌皓怯冽翡蹄霆翱2(1)睥睨(2)拖泥带水(3)蜿蜒(4)璀璨3.(l)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2)客舍青青柳色新西出阳关无故人(3)示例:① 竹外桃花二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②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④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急是春。⑤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迄.示例: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一座坟墓提示:注意与巨句相对应,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5 .休现了“我”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时的喜悦心情。6 .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室,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7 .雨模糊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清眼前的现实之景,可是“我”的心里明亮了,于是脚下的路走得更坚定了。8.(1)在最黑暗、最专制的社会现实中,雨可以使“我”内心的痛苦得以排遣。(2)雨可以安慰“我”燃烧的激情,使’‘我”清醒地面对现实。(3)雨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垢,使“我”在茫然中看清前进的道路。9.(l)于是、就(2)急忙(3)怎么、哪里(4)同“值”,价值,10.(1)那匹马怎么不见了?(2)这是把灾难转移到他人身上啊!n .告诉儿子不能把灾祸转移给别人;命人把马追回,并赔偿价钱;告诫仆人把马养到终老。12 .示例:赞同。陈谏议的行为告诉我们不能为贪图一点私利而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坑害别人。13 .略

第三篇:八下语文三四单元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课内阅读文段

《敬畏自然》

(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 a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b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 c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 d 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1.在下面这些词语中各选一个填在文中a、b、c、d处。不值一提 不可思议 精巧绝伦 与众不同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文段为了论述大自然智慧的无与伦比,把人类智慧与其对比。文段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

4.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二)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一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垦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安鸟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________?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④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l.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①沾沾自喜 ②喜形于色 ③过分自傲 ④不自量力 [甲]________ [乙]_______ [丙]________ [丁]________ 2.文章段②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

3.文章段②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章段②的最后画横线处,需要增加一个总结性的反问句,请你试写一句。

5.文章段④中画虚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

《端午的鸭蛋》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3.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5.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6.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云南的歌会》

(一)(1)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 B(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2)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C(像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选段中A、B、C三处,填上合适的成语。A. B. C.

2.选文展现的是 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 气息,流露出作者 之情。

3.选文第1段中写“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哪些不同方式?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答:

4.选文第2段中加点的“多的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

答: 5.选文第2段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6.年轻的妇女“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仔细品读,并对之加以分析。答: 7.第2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

(二)(1)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本来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的本色美。

(2)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唱和相续,一连三天才散场。来会的妇女占多数,和逢年过节差不多,一身收拾得清洁索利,头上手中到处是银光闪闪,使人不敢认识。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外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集会表面说是避疫免灾,主要作用还是传歌。由老一代把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下一辈。反复唱下去,到大家熟习为止。因此在场年老人格外兴奋活跃,经常每桌轮流走动。主要作用既然是在照规矩传歌,那么不问唱什么都不犯忌讳。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套地唱下去。除爱情故事,此外嘲烟鬼,骂财主,样样在行,真像是一个“歌库”(这种人在我们家乡则叫做歌师傅)。小时候常听老太婆口头语,“十年难逢金满斗”,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

1.在第①段中作者浓墨重彩地进行了环境描写,说说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 2.第①段写各种鸟呼朋唤侣,重点写了哪两种鸟?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答: 3.“金满斗会”的场面很大,何以见得?这种歌唱集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答:

4.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改成下面这句话,好不好?为什么? 随后才想起这些人都是我从前见过面的,熟人真不少啊!

答:

5.请分别用两个短语概括两段的内容。

答: 和。

6.第②段最后一句“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中“此”指的是什么?

答: 7.第①段和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第②段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

答:

《吆喝》

(一)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1)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什么?

(3)作者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更喜欢_________________的吆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为什么?

(5)出自本文段的一个歇后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再写出两条歇后语。

(二)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1.概括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第①段中介绍了哪几种叫卖的方法? 第②段中写了几种吆喝的声调?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4.文中的吆喝声都带有浓郁的___________ 特色。5.体会一下,作者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你的家乡,你听到过哪些吆喝?请写下一两种。

《春酒》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1.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2.第①段中有两处运用了引号,这两处引号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十二碟”:____________。“我请你吃十二碟”:____________。3.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5.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敬畏自然》答案

(一)1、a.不值一提 b.精巧绝伦。c.与众不同d.不可思议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3、①大自然能用“死”的物质创造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不能;②大自然能够使人的各个细胞相互协调,各司其职;③大自然能按美学原则制造各种事物,而人类不能。

4、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精妙绝伦,如苍蝇为何会有复眼,蚊子怎么能汲血。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它的内部结构也一定很精巧。

(二)1、[甲] ④ [乙] ① [丙]③ [丁] ②

2、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3、①虽然人类的作品飞上太空,但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后人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的很;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④作者认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4、略

5、宇宙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而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了有智慧的生物,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云南的歌会》答案

(一)1.A.引经据典 B.哑口无言 C.若无其事

2.山野对歌

民间文化

赞美

3.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提出问题,等待答解; 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总分结构方式

4.昆明一带农村能歌的年轻女子非常多,随处可见。

5.性情品质、外貌动作。

以写实为主,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的淳朴。6.通过对年轻妇女对歌胜利后的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7.不可以去掉.因为画线部分是年轻女子“性情开朗活泼”的具体体现,有了这部分,前面叙述的内容就更形象具体了。

(二)1.有“开满杂花的小山坡”,有各种林子,有各色山鸟,有熹微的晨光,有碧蓝的天空等;这些环境描写都起了一种烘托的作用,烘托出美好和平的气氛,烘托出赶马女子的淳朴的美和大伙儿愉快舒悦的心情。

2.戴胜鸟和云雀 动作描写,动词如:掠、坐、叫、钻、伏、下坠等。

3.“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一连三天才散场”; 是传歌,把老一代“记忆中充满智慧和热情的东西,全部传给一辈”。4.不好,原文的叙述绝不是多余的废话,而是告诉读者参加“金满斗会”的成员是各种各样的,这个集会的群众性是很强的,并且还能从中看到老百姓对这种演唱形式极为喜闻乐见,表现了云南人民的一种文化修养。

5.山路漫歌 村寨传歌 6.盛会难逢(或:十年规划难逢金满斗)

7.第②段运用的是直接描写,第①段运用的是间接描写,以由呈贡进城时一路和景色“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侣”“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加以烘托。

总分式 《吆喝》答案解析:

(一)(1)总领下文。(2)从早到晚。(3)馄饨挑子 卖硬面饽饽 声音厚实,词儿朴素,一点儿也不吹嘘(4)因为各种吆喝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作者只要交代出叫卖者,读者就能体味到“没个停”的叫卖声。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得当。(5)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二)1.①叫卖有不同的内容。②叫卖有不同的声调。2.叫卖的方法:①吆喝制作的过程;②借甲物形容乙物;③戏剧性吆喝。

叫卖的声调:①声音细而高;②声音低而沉;③忽高忽低。

3.写实的成分多,当有人在背后突然发一声喊,自然可能会“吓了个马趴”,当然,作者也有一些幽默调侃的用意,幽默风趣。4.北京

5.充满了怀念之情。6.提示:注意要有地方特色。

《春酒》答案

(一)1.在家乡喝会酒的情形。2.表示特定称谓

表示引用

3.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善良大度、很有灵性、充满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4.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5.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四篇: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练习1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风烟俱净从流飘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互相轩邈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

4、横柯上蔽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

二、翻译句子: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好读书,不求甚解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三、背默

1、《与朱元思书》中起总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2、文中表现水势急促的句子是:。

3、通过联想表现山的奇特的句子:,。

4、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句子:。

四、语段阅读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一百许里()负势竞上()()急湍甚箭()....

互相轩邈()()风烟俱净()窥谷忘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把静景写活,使景物呈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本文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的句子是

4、写景还要注意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景物的特征。本文第三段写景注意了视觉与听觉的交替,动与静的结合,景与人的变换。请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既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又怎能听见“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怎么能听见“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请你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6、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美景的句子是

7、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第五篇:八下第一单元

八下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测评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2006年7月12日,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再创世界纪录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绕场奔跑,这一刻感动了无数中国人!五星红旗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决定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开国大典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A.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祖国大陆统一了!

4.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B.1949年10月1日C.1950年10月1日D.1953年7月

5.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B.在解决西藏问题时,中央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后,祖国获得完全统一D.西藏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7.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那么建国初期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和大陆统一()

①香港 ②台湾 ③澳门 ④新疆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8.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表明()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了,我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②中国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国家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④土地改革结束了,中国人民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大大提高了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9.1950年,中国受到美国怎样的侵略威胁()

①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 ②美军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③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11.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12.“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他是()A.董存瑞B.黄继光C.邱少云D.刘胡兰

1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A.集体主义精神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4.一首《英雄赞歌》“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常春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还有迷人的《一条大河》“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多少年来,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时,多少人不免心潮澎湃,联想起()

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

15.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段话应当是发表在哪一年()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16.美国上将克拉克在签字时哀叹,“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下面哪幅历史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刻()

ABCD17.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18.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9.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B.反腐败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20.右图农民所作所为的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共“八大”决议

21.“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22.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3.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4.1951年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开始C.新中国成立D.土地改革完成25.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二、非选择题(50分)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在政权建设上、民族关系上、农民问题上、国防建设上面貌焕然一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49年以后,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2)1951年和平解放的少数民族地区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4)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的事件是:

27.共青团中央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一起主办的“民族魂”网站,很受青少年朋友喜爱,网友亲切地称誉它是“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生命的历次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示纪念,这一决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如果能够回到建设初期,你也热情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的设计,你会选取哪些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呢?请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如今人们纪念英雄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如在“民族魂”网站上,就设计了许多英雄人物的主题网站片(FLASH)。请你也参与,为该网站选择一位建国初期五十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今天和平时期,人们都有一种英雄情结,要继承民族精神、体现民族魂。但也有的同学说,现在都是和平时期了,中国又不打仗,如何才能成为“英雄”呢?请你结合实际,谈谈看法。

28.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说着一段历史。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友情提示:观察三幅图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然后从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中叙述说明)(12分)

图一图二图三

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50分)

26.(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西藏。(3)1950~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4)1950~1952年土地改革。

27.(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答案开放,只要是符合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事件或人物都可以。如人物类:林则徐,他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中国近代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事件类:《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3)如抗美援朝战争、历史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族魂”。(4)答案开放。和平时期也能成长为英雄。学习英雄,关键是继承英雄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等。体现在学习生活中,要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各项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怕苦,不惧挫折,勇于担负责任,顽强拼搏,现在打好基础,将来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争取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28.提示:图一是开国大典;图二是朝鲜战争的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图三是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按题意叙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民主政权建立。1950~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1950—1952年中央在新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这两件大事,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国家形势趋于稳定。

下载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版八下二单元议论文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下第二单元

    学习散文诗的两大技巧 卞玉真陈青云曹伟伟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篇课文都是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散文诗既有散文的特点又有诗歌的特点。学习这种文体......

    八下第八单元

    利辛中学2016年教研成果 2015年度德育精品课部优获奖 共计6人: 数学组:张亚明、刘向权(2人) 英语组:朱本领(1人) 艺体组:陆清扬:(1人) 小学组:江志林、马国标(2人) 2016发表文章 沈智宏 1.......

    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四单元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 教案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

    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

    壶口瀑布 梁衡 单元目标 本单元由山水游记中的四篇经典文章组成。其中,《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2016年春八下语文第二单元单元考试题

    2016年春八下语文第二单元单元考试题 一、积累与语言运用:(56分) 1、默写(20分) ______________ ?归思方悠哉。 高竹笼前无伴侣,___________。 ___________,怅望......

    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三单元(5篇范例)

    八下语文作业本第三单元 一(25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zhù蓄 ②咬文jiáo字 ③根深dì固 ④颤栗 2、课文默写。(10分) ①谁到人生无再少, 。(苏轼《浣溪沙》......

    八下第四单元自测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综合运用,展示你的语文功底。(30分) 1.做人应当堂堂正正,写字也应该端端正正,字如其人哦。请把下面语段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写在文后的方格内。(4分) 很显然,这个......

    八下三单元写作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案 第三单元 写作 课题:科海泛舟 课型:写作课 课时:两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写作浅显科学小品、科学童话的文字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