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 练 提 效(如何提高小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新)[精选]
以 “练” 提 “效”
——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课堂是一种教学追求和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要求出发,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工作。一节课中,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多种多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单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这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课堂练习存在的误区
新课程下的数学日常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课堂练习数量不足。新课程改革下,很多教师注重了情境创设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舍得花时间让学生经历新知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时又因为“不放心”心理下的大量讲授,使得巩固练习时间偏少,显得“头重脚轻”。
2、练习形式单调。多数教师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练习题型,而其它形式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等则很少,更忽视实践练习。练习形式相对单调、枯燥,缺乏趣味性、实践性。
3、练习层次单一。所练习的大多是条件明确,模仿例题,思路单一,结论确定的封闭性习题。缺少那些条件隐蔽,思路开放,灵活多变的发展性习题,不能有效地调动学有余力的优等生的积极性。
4、课后练习数量过度。有些教师片面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到处收集罗列练习题,布置大量的练习,大打“题海战术”,练习题的安排又常常是机械重复的偏多,致使学生的学习负担重而效果不理想。
二、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从建构主义观点看:学生是主动学习知识的“建构者”而非仅仅是“模仿者”和“练习者”。作为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只体现在运算技能上,更要体现在数学素养的发展上。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40分钟的课堂效率自然而然也会提高。而课堂练习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课堂练习,使课堂练习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精”。
所谓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精”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能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 好处。俗话说得好:“数学——一理通百理明”。这就说明了数学练习设计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为了突破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区别,先出示一组练习题:
3(1)一条绳子长米 ;
53(2)一段绳子占全长的;
533(3)一条绳子长米,剪去它的。
551、说说哪几个分数能改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为什么?
2、讨论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
3、思考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百分数?
通过练习,在探究辨析后,让学生在思维中逐步删除非本质属性而牢牢抓住本质属性百分数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理清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用一道练习题从不同的侧面去探究,从而取得“一石三鸟”的效果。
“精挑细选”的练习,就是要紧扣教学内容,抓住教学内容的主干脉络,删除无效的学习材料,还学生真正的知识与能力,让老师教的简单,学生学的简单。
(二)课堂练习的形式要“多”
解决课堂练习形式单调的方法就是让课堂练习的形式“多”起来。因为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数的整除》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一道猜老师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又避免了书面填空答题的枯燥形式。再次,加强 “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一题多变”的练习尽可能覆盖知识点、网络知识线、扩大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数的整除》的复习课快要结束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用下列数字(2、3、1、6、12)说一句话吗?看谁说得多,说得准?”学生都迫不及待地举手发言:“2是最小的质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2的约数有1、2、3、4„„”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应用知识,再次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增强一些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高质量地投入学习,达到轻松愉快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满足感。
(三)课堂练习的梯度要“准”
课堂练习的梯度要“准”要求课堂练习本身要体现层次性和针对性,要做到练习应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由简单到综合,练习时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还要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练习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56÷0.8;2.5÷0.05;6.4÷0.16;0.108÷0.3。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65+240+3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82+23)+(77+1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四)课堂练习的评价要“仁”
我们经常看到一幕:海豚表演完后,无论成功与否,训养师总会及时为它送上食物奖励。对于小学生来说,做完练习后进行有效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课堂练习的评价就要人性化,艺术化,体现“仁”性。当今的数学课堂“你真聪明”、“你真棒”“好、真好”等表扬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多,即使是回答了一道简单的计 算题,也夸奖“你真棒”„„似乎表扬越多,越能体验新课程的理念,这其实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应从多方位评价,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合作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步;还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并且评价标准要多样,学生的数学基础各有差异,课堂上我们不能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学习水平作出针对性的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及知识的深化,使课堂练习评价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各种策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的、有效地设计练习题,使课堂练习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尽快的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发展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也就是“以练提效”。
题目: 以“ 练” 提 “效”
——优化课堂练习,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姓名:潘绮萍
单位: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中心小学
日期:2009.12
第二篇: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意新授知识的系统性,也应注意练习的系统性,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以旧导新,促进调整与同化,使之连成一体,发挥知识整体结构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4、丰富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讲究练习策略,优化练习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量而造成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要提高练习效率,教师应讲究科学的练习策略。
1、新知识及时练。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人们,人在学习之后,遗忘便立即开始,且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可见,学生学习的新知识要及时练,以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使大脑的神经联系得到强化。教师在教完新的知识点之后,应及时针对这个知识点的本质特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如教学“角的知识”后,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及时的练习,学生明确角的基本特征:从一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的边,就是角。
2、易混知识对比练。
对于易混的概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对比的练习方法来认识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比练习中,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一位的除法估算新课练习中,学生对于估值何时要估大或估小易混淆,设计如下两道对比的题目,得出估值要根据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估大或估小的结论。
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几瓶?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帐篷?
3、相关知识结合练。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教师在讲解一个新知识后,应把与此相关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选择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促使学习迁移往正向发展,把新旧知识连成片,串成线,形成知识网络,减少单一的练习时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求两数的相差数和求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可以综合练习:
男生15人,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 男生15人,女生7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少8人,女生有几人? 女生7人,男生比女生多8人,男生有几个?
4、重要知识加强练。
对教材中的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关键的知识,教师应在题目的数量和质量的选择上下功夫,不要随心所欲,信手拾来让学生练习。一般来说,在讲了一个新的重要概念之后,应选配一些比较简单的基础习题用以增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些稍复杂的习题,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5、适时适量练
适时适量是指练习设计要有时间和一定数量的控制。课堂上用于练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低年级来说,新授课练习的时间一般占一节课的二分之一;中高年级练习的时间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练习没有一定的量,就难以保证适度的质。练习过的过多,学生在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师就无法及时了解反馈信息;练习太少,则达不到练习的目的,教学信息反馈也不完整不全面。教师应按照教材内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来决定练习量的多少。
6、在错误中练
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尝试与错误是学习的基本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而关键之处在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错误中吸取教训,使自己下次不再犯错。如:在计算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也因此,课堂作业我总是坚持进行面批,每每批到错题,我常会多问学生一句:“来,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里错了?”可是,却往往有学生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算一遍吧!”看来,有些学生还是不善于进行检验。针对这一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更该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着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找不出来,就师生一起找;同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整理成错题集,以提醒自己和警戒自己。
三、注重教学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教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平果县坡造镇中心小学
陈蜜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标新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在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兴趣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探索意识,并促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好的课堂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果。为此,我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如在教学《互质数》的概念时,设计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 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② 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③ 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 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通过这样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所以,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联系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如学习完《位置与方向》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辨认出教室里的八个方向,然后说说你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教学楼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有哪些建筑物?创设的这个情境,不仅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还与学生本人息息相关,使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他们能自觉地将己有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练习设计题目新颖,形式多样.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如:题型的多样:如计算、填空、选择、判断、应用、画图、改错等等;方式的多样:书面练习与操作练习、口头练习相结合、个体练习与团队练习,短期练习与长期练习相结合、收敛性练习与开放性练习相结合;形式的多样:如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动手操作、实验、制作等等让多样化的练习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变以前的“要我练”为现在的“我喜欢练”,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所谓层次性,指的是问题里面含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有浅、中、难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习题,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习题,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如:在“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新课练习中,可分解成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让学生依据倒数的意义去求整数、分数的倒数;第二层次,思考1和0的倒数。第三层次,求小数的倒数。第四个层次,是由学生自己报出数据,然后再请其他同学用口答来求出这个数的倒数。这样学生觉得有趣,课堂气氛也活跃。
总之,课堂练习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透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发现自己讲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那如何优化语文课堂练习设计,提高练习有效性呢?
一、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点
所谓教学点,是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它是一节课的灵魂,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就把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随手拈来,直接就当作了这一课的教学点。其实这样做,是不恰当的。虽然教学点是在教学目标基础上提炼的,但它并不等同于教学目标。那如何确定教学点呢?其实它是师出有名,有依有据的。我们的依据从何而来呢?主要是依“四书”——《课程标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参、教材。教学点一旦确定,就要求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紧扣教学点从而设计相应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机械枯燥乏味的练习形式,使练习形式除了听、说、读、写的有机融合,还可以增设其它的形式,如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使其主动练习。
1、画一画。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多彩的画面感兴趣。在练习中如果设计一些让他们随手随手画上几笔的练习,同学们一定非常乐意。在学了课文《忆江南》后,让同学们反复地感情朗读古诗,在朗读中尽情地领略江南美丽的风光,随后设计了一组练习:“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江南美丽的风景并拿起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江南美丽的风景。”顿时学生们兴趣大发,欣然提笔,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流动的江水”好一幅江南美景图通过学生的想象跃然纸上。
2、演一演。儿童生性活泼好动,表演就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因此,运用表演,就会使课堂变得愉快、活跃,学生的兴趣将会更浓。如教学三年级上册课文我是什么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小组里练习分角色表演,特别是学生带上精美的头饰表演,再加上学生的稚气,把“水、云、雨、雹、雪”演得形象生动。学生们们们兴趣盎然,这样使学生实践与表演相结合,以趣引思,使学生愉快地受到了观察,思维和和语言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练习,肯定会造成优生“吃不饱”,中下生“吃不了”的现象。为此,教师在练习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有(),还有()。3.(),有(),有(),还有()。
这样的作业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练习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可分为基础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基础性目标就是进行“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发展性目标则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练习中我们要注重注重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如在教《乌鸦喝水》、《小白免搬西瓜》、《称象》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又如,《忆铁人》中有“哦?……咳!”一句,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
硬性要求多,自主选择少 笔者的调查显示,很少有教师,在课堂练习作业的设计上体现分层性。如,抄写生字新词一项,教师几乎都让学生抄写完所有要求识记的生字,而很少会有教师允许学生有选择地抄写,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可以不抄。课堂练习的作业形式也比较单一,主要以抄写、说话写话、完成填空、做配套作业为主。因此,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小,兴趣也不浓厚。我们常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作业上学生应有自己的选择权。只有自己选择的,才有动力和信心去完成好。分层作业需要教师十分用心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并运用发展的眼光,不断依据学生的情况改变自己的作法。因此,分层作业使教师敢于创新,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强调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而知识要转化成能力,必须要有语言训练环节的介入和支持。正确认识语言训练,遵循教学原则,在课堂中设计好最优化最合理的语言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进而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课文语言的发散点,立足文本,让学生进行超越文本的语言训练,能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语言学习生长点。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设计语言表达拓展题作为课堂练习:“多么痛苦的三十六小时啊!。”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声声泪,句句情:“父亲没吃没喝,体力不支,憔悴不堪。”“灰尘满天,石块太重,父亲伤痕累累。”“余震不断,在废墟里的父亲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发散的思维,自由的表达,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父亲不顾一切的拳拳爱子之心。
(一)作业设计要注重目标性和明确性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位学生的首要学习任务。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可见,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之作用有多么重要。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目标要明确,要突出教学重难点。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课堂上的练习时间不可能长,因此课内应设计一些简短的题目,达到让学生能复习所教的内容,并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位方老师在执教《画风》这一课时巧妙地利用文中的一句话“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通过让学生现场表演吹风车,到课文中“找风”,要求学生用“是风,风把()吹得()”的句式说话,达到了课堂说话训练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了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恰当地引导学生想象、构思,以写话的方式把文本中的“空白”补充出来。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习作的灵感和欲望。笔者还有一位同事在执教《杨氏之子》这一课时在与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后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孔君平看了杨氏之子的表现,他会说些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一写。交流结果是:大部分学生都夸奖杨氏之子聪明。这样既达到了训练学生想象写话能力的目的,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三)作业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开放性 层次性,就是指语言训练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语言表达从正确、规范到形象、生动;开放性是指允许学生的语言表达多样化,不能强求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各个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相等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而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这是素质教育内涵之所在。一个班级学生不只一两个,存在个别差异,每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对他们的要求就不可能统一,设计课堂练习也要考虑到这个因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掌握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层练习,因人评价,有的放矢,使全体学生通过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达到朱熹所言:“圣人教人,各因其才,大以大成,小以小成。”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有(),还有()。2.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有(),还有()。3.(),有(),有(),还有()。
这样的作业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四)作业设计要注重发散性和创造性
发散思维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它能发散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并极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创造结果。因此,多维性的练习设计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思路、多层次、多结果地去思考问题,寻求多种正确的答案。如针对同一种词义,写出不同的词语;针对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针对同一篇课文,作不同层面的理解等。
为了训练学生的拟题能力,曾经有位老师教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课文另拟几个题目。结果,学生们列出了《作家与少年》、《二十九年前的回忆》、《(一张画像)引发的故事》、《叶老帮我改作文》、《可敬的叶老》等题目。尽管有些题目不够恰当,但毕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训练了他们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作业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其创造性地练习。因为活动性、实践性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可照搬,无固定模式可遵循,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作业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如,在学习《乌鸦喝水》、《小白免搬西瓜》、《称象》这类课文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比聪明,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又如,《忆铁人》中有“哦?……咳!”一句,省略号省去了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火烧云》一课,当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多”时,抓住课文中“还有很多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让学生帮作者说出来。
总之,基于有效语言训练的课堂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语言品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这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实施。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充满艺术的课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努力加强改革。以上所述,仅仅是我对于课堂练习的粗浅认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设计有效的语文课堂作业。让课堂练习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语文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 参考文献 】
1.谢利民 郑百伟主编《现代教学基础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王豫川《浅谈语文作业的认识和应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练习是为了配合教学设计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练习的指向对象为学生,学生是练习的受用者,练习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可从学生的使用情况窥见一斑。课堂练习应当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的练习形成应该形成一个训练的梯度,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纵向的训练序列。如写作相关练习是低年级说话写话,中高年级习作。
有效的课堂练习要紧扣教学目标,选择练习的内容与数量应凸显精致。任何练习的设计,需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即练习的设计应该反映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必须符合教学目标,服从教学重点。另外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在设计和布置练习时可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双基”的落实和个性发展,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首先要围绕课标要求和教师用书,制定出适当而明确、具体、易操作、易检测的课时目标;而后再深思熟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逐步靠拢目标,最终达到目标。如:我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9课《台湾的蝴蝶谷》时,将目标确定为: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想象、看图等感受蝴蝶谷的美丽迷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课堂练习是教师设计的以学生为训练主体的课堂作业。它不同于课后作业、家庭作业,具有激情、启迪、发现、尝试、巩固、熟练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强化、优化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练习,学生不仅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因此,必须重视练习的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练习的形式要因文而异。有的课文可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散文诗、散文等可来一回“诗文配画”练习,有的课文可让学生为课文画插图。还有的课文可让学生三五成群,自由组合说说、演演、评评。这样的练习,形式多样且富有趣味性。因此,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变“苦练”为“乐练”,变“被动练习”为“主动出击”,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梯度练习,实现训练的全效
一个教学班几十人,要求统一但程度又不齐。若以大多数中等生为准设计练习,置优差两头而不顾,造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完不成,优等生受束缚,这是因为同一练习不大可能适应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就不能使全体学生受益。因此,练习须精心考虑因材施练。使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实现真正的全效。
我们曾运用了“梯次练习”的方法,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文题《我喜欢的电视剧中的一个人物》,指导重点是选材。在师生共同总结出三选的步骤基础上(先选电视剧;再选剧中人;最后选人中典型事),以某一电视剧为例引路,然后按学生不同水平分为低、中、高三组,同时分别拟自己的三选提纲。甲组(优):按三选列提纲。不得再选此剧,要独立另选电视剧。乙组(中):按三选列提纲。可以选此剧。但要独立另选剧中人物。丙组(差):按三选列提纲。可以选此剧,也可以选此剧人物,但要另选典型事。在这个过程中,优等生创作,中等生独作,差生仿作,各自从自己的起点向着同一目标迈进。这样,既发挥了教学班大面积的教学优势,又避免了它不易照顾每个学生的弱点,可称“同一年级的复式练习”,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通过分层次作业,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四、创新练习,达到训练的创造性
设计练习要有远见,这个远见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认真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及时捕捉信息、深入细致思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性、实践性等练习,使学生在自觉自愿,动情愉快地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形成能力。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西吉第一小学
马晓娟
[内容摘要] 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练习设计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不会变的,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人为制定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上方定为北方。
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就改变了过去读、背,抄的形式,而是将这些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和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1)填空
A、2.5×(4+0.4)=2.5×____2.5×____ B、108×12.5=(___+___)×12.5=100×12.5+___×___ 该项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乖法分配律的基本变形。(2)简算
A、1.25×(4+0.8)B、7.8×5.8+7.8×4.2 该项练习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乖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变式练习:(1)简算
A、9.8×99+9.8 B、2.4×98+4.8 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3、综合练习:(1)简算
A、2.5×1.25×3.2 B、1.25×(1.6×0.23+0.77×1.6)该项练习是运用乖法的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以便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五.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
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练习时,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以及数学游戏等。例如,在上“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安排了如下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又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设计了一题多解的题目:求下列阴影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沿着阴影部分的边剪下,然后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思考等。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六、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总之,我们对数学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突破巩固“双基”、训练技能的局限,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练习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做,我们的课堂练习一定会象缤纷的奇花异果一样,在新课程理念的春风的吹拂下,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扉,使数学百花园的空气带着丝丝清香滋润学生的心肺,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