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

时间:2019-05-14 21: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

第一篇: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

5)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完全将动物与人等同对待,可怕的后果是什么?

野生动物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进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被不断开发,而且在科学、生态、观赏、文化及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也愈加重大。从而使许多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利用的重要资源。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完全将动物与人等同对待,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10)国家林业局何时提出重视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

国家提出积极驯养繁殖的方针较早,但从发展资源的角度真正重视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发展的历史不长。直到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局才首次提出了“重视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2001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国家行为,其中主要的投入是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包括少许的为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业的发展资金支持。

标志性的真正重视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发展的举措是2004年3月在三亚召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座谈会,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推进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和促进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指导意见》突出强调了普遍保护野外资源、大力推动资源培育,为实现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全面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政策措施。

2006年2月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突出强调了包括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在内的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举措。这标志着作为林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已经得到进一步的重视。2009年2月,“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汇报暨2009年工作部署会议”,认为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又有大进展,并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办法(从税费政策上支持繁育利用企业发展的意见;有关敏感物种和资源利用管理办法;优化繁育利用行政许可的改革意见等)。

2009年6月召开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林业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温家宝在接见会议代表时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这次会议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员会.只有林业产业实现增效,农民群众才能增收,森林资源才能增长,才能最终实现兴林富民的改革目标。

2009年,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林计发[2009]253号)。该规划概括了林业及林业产业的地位、作用和特性: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林业产业是一个涉及国民经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多个门类,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的复合产业群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和十分特殊的作用。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除具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11)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是现阶段促进我国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包括八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对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二是大力促进资源培育;三是优化对资源的宏观配置;四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五是大力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六是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七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维护经营秩序;八是加强进出口管理,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

(15)我国在哪些方面的努力具备了获得非洲象牙合法进口国资格?

为完善对象牙的管理,《国家林业局关于象牙制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利用单位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计划的批复》(林护批字[2004]85号),将象牙制品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服务职能委托给科技依托单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由此开始了对象牙制品实施标识的管理措施。鉴于CITES曾多次就中国成为象牙贸易伙伴国问题进行讨论,但最终均未获通过的情况,国家不断完善和强化对象牙的加工利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经2006年4月12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中国有了履行CITES的国内法。2008年12月,又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象牙及其制品规范管理的通知》(林护发〔2008〕258号),这是基于此前国家为兼顾象保护和象牙雕刻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强化象牙加工销售规范化管理和执法监管等方面逐步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象牙雕刻品定点加工、定点销售、统一标识管理制度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力遏制了走私及非法加工销售象牙及其制品的犯罪势头,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社会主流的认可,最终促使2008年7月15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57次常委会批准我国可以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四国一次性购买和进口其政府库存象牙原料,为解决我国象牙雕刻传统工艺面临的原料紧缺问题奠定了基础。

(16)目前中国对人工养殖梅花鹿的利用在监管政策上与野生梅花鹿有何不同?

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

(17)展望中国毛皮产业的前景。

千万年来,野生动物毛皮一直伴随着人类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今天,尽管人类已不再依赖野生动物毛皮御寒遮体,但人类服装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将维持对这一元素的渴求。还必须看到,保护、关爱野生动物体现了人类的善良情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毛皮动物繁育利用产业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这两大需求,需要用人类的智慧来协调、兼容。对此,中国一直以来并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毛皮动物保护及其繁育利用规范管理,不断改善毛皮动物福利状况,促使毛皮动物繁育利用产业,统筹兼顾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和野生动物保护、福利保障两方面的要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2011年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共)

5)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完全将动物与人等同对待,可怕的后果是什么? 答:野生动物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文明进步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科技进步,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被不断开发,而且在科学、生态、观赏、文化及美学等方面的价值也愈加重大。从而使许多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利用的重要资源。如果有一天中国人完全将动物与人等同对待,将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10)国家林业局何时提出重视发展野生动物产业的?

答: 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管理工作会议,国家林业局才首次提出了“重视发展野生动植物产业”。2001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纳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了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的国家行为,其中包括少许的为促进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业的发展资金支持。标志性的真正重视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发展的举措是2004年3月在三亚召开的全国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座谈会,这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推进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进一步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和促进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9月,《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实现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全面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了政策措施。2006年2月召开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突出强调了包括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业在内的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举措。这标志着作为林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已经得到进一步的重视。2009年2月,“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情况汇报暨2009年工作部署会议”,认为以利用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战略转变又有大进展。2009年6月召开了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课题,林业工作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这次会议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员会.只有林业产业实现增效,农民群众才能增收,森林资源才能增长,才能最终实现兴林富民的改革目标。2009年,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 商务部 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林计发[2009]253号)。该规划概括了林业及林业产业的地位、作用和特性:林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林业产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除具一般产业的共同属性外,还有自身的四大特性,即资源的可再生性,产品的可降解性,三大效益的统一性,一二三产业的同体性。

(11)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林业局关于促进野生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是现阶段促进我国野生动物繁育利用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包括八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对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二是大力促进资源培育;三是优化对资源的宏观配置;四是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五是大力支持和推动科学研究及成果推广;六是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七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维护经营秩序;八是加强进出口管理,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

(15)我国在哪些方面的努力具备了获得非洲象牙合法进口国资格? 答:为完善对象牙的管理,《国家林业局关于象牙制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利用单位使用“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计划的批复》(林护批字

[2004]85号),将象牙制品加载“中国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管理专用标识”的服务职能委托给科技依托单位——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由此开始了对象牙制品实施标识的管理措施。鉴于CITES曾多次就中国成为象牙贸易伙伴国问题进行讨论,但最终均未获通过的情况,国家不断完善和强化对象牙的加工利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经2006年4月12日国务院第131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中国有了履行CITES的国内法。2008年12月,又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象牙及其制品规范管理的通知》(林护发〔2008〕258号),这是基于此前国家为兼顾象保护和象牙雕刻传统工艺的传承,为强化象牙加工销售规范化管理和执法监管等方面逐步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象牙雕刻品定点加工、定点销售、统一标识管理制度及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有力遏制了走私及非法加工销售象牙及其制品的犯罪势头,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社会主流的认可,最终促使2008年7月15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57次常委会批准我国可以从南非、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四国一次性购买和进口其政府库存象牙原料,为解决我国象牙雕刻传统工艺面临的原料紧缺问题奠定了基础。

(16)目前中国对人工养殖梅花鹿的利用在监管政策上与野生梅花鹿有何不同?

答: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

(17)展望中国毛皮产业的前景。

答:千万年来,野生动物毛皮一直伴随着人类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发展。今天,尽管人类已不再依赖野生动物毛皮御寒遮体,但人类服装服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仍将维持对这一元素的渴求。还必须看到,保护、关爱野生动物体现了人类的善良情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标志。毛皮动物繁育利用产业承载着人类文

明的这两大需求,需要用人类的智慧来协调、兼容。对此,中国一直以来并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毛皮动物保护及其繁育利用规范管理,不断改善毛皮动物福利状况,促使毛皮动物繁育利用产业,统筹兼顾服装服饰文化传承和野生动物保护、福利保障两方面的要求,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2014年知识更新作业

2014年知识更新专业作业一

1、什么是森林资源?简述森林资源的组成。

答: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

2、世界森林资源主要变化趋势有哪些?

答: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森林政策,开展植树造林,人工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正由木材生产向多功能利用转变,森林可持续经营取得新进展。但全球森林面积,尤其是原生林面积继续呈减少趋势。

(一)全球森林面积总体上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减少的速度变缓。

(二)全球人工林面积增速加快。

(三)全球原生林面积迅速减少。

(四)森林由木材生产向多功能利用转变。

3、中国森林资源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争取到 2020 年森林面积比 2005 年增加 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立方米quot的宏伟目标。

4、简述如何由龄级划分龄组。

答:森林生长发育周期长,实际生产中用年龄表示生长发 育阶段很不方便,因此常用龄级、龄组来反映林龄,龄级期限划分反 映了林分的生长速度快慢,龄级划分反映林分发育的不同生长阶段,龄组划分反映了林分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不同经营阶段,合理林龄结构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根据数量成熟理论的研究,确定东北红松林的生长速度较慢,数量成熟龄为130年生,适用的龄级期限为20年,在此基础上,按20年为一个尺寸计算,划分红松林的年龄阶段,即龄级。而数量成熟龄所在的年龄阶段为121-140年。因此,规定主伐年龄为121年,主伐龄级为第VII龄级。进一步,根据定义,成熟林龄组阶段包括第VII、VIII两个龄级,过熟林为第IX龄级及其以上,近熟林为第VI龄级,由于近熟林以下还有5个龄级。因此,幼龄林比中龄林多一个龄级,即幼龄林为第I、II、III龄级,中龄林为第IV、V龄级。

5、什么是法正林?其优缺点有哪些?

答:法正林(Normalforest)就是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法正林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法正龄级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 of age class),法正林分排列

(normal arrangement of stands),法正生长量(normal increment),法正蓄积量(normal growing stock)。

优点:法正林学说是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这一理论和原则是正确的,是法正林学说理论的核心,实践证明,它是合理的、正确的,具有现实意义;法正林反映了采育结合、合理经营的观点。

缺点:法正林主要针对有林地,即现有林经营管理和永续利用问题,对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的林业规划以及更大地区、林区的规划,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

个问题;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法正林只是从森林的内部条件出发考虑木材的永续利用,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法正林是从现有同龄林组织经营出发,对如何发挥林地的自然生产力注意不够。

6、简述林班的概念、用途及区划方法。

答:林班Compartment: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在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和生产管理时,大多以林班为单位。因此,林班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用途:便于识别方向;便于测量统计森林蓄积量;便于开展护林防火、林政管理;便于开展经营利用活动。

区划方法:林班区划方法有3种:①人工区划法。即把林地区划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规整地块,林班线用人工伐开。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林班面积基本相等,便于定位定向;缺点是不便于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森林中采用。②自然区划法。即以河流、沟谷、山脊、道路等自然界线或永久性的人工地物作为林班线,林班呈不规整图形。其优点是考虑到地形特点;缺点是林班面积不等,同时林班线不能用来定位、定向,也对经营管理带来不便。③综合区划法。是人工区划法和自然区划法的综合应用,在地形平坦处,用人工区划法,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则用自然区划法,林班形状不求统一,但划分时应尽量考虑同一集材和运材系统。

2014年知识更新专业作业二

1、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

答:特征:根据林班内土地利用状况和林分调查因子的差别而划分的地块。是营林措施规划设计的基本单位,也是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统计的基本单位,和森林资源清查和统计计算的基本单位。

划分原则:小班内自然特征基本相同,与邻近小班有明显的差别。

划分条件:根据土地类别、林种、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龄级、郁闭度或疏密度、立地类型或林型、地位级或地位指数、出材率等级、林权等各种调查因子。小班平均面积根据经营水平而定,一般为3~20公顷,小班最小面积以能在基本图上反映出来为准。

2、简述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区域划分。

答:功能:为人类提供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的场所。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对于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评价的准则。是各种生态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便于进行连续、系统的长期观测以及珍稀物种的繁殖、驯化的研究等。是宣传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馆。保护区中的部分地域可以开展旅游活动。能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区域划分:内部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3个部分。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

一个多用途的地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还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

3、我国森林调查的种类有哪些?

答:森林调查的种类多种多样,各类调查的方法、目的、内容等也有所不同。在我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将森林调查分为3大类。

1、以全国(大区或省)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原称为“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也简称“一类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调查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宏观状况,为制定或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2、以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县、乡(镇)或相当于县、乡(镇)的单位为对象的森林调查称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原称为“森林经理调查”),也称为“二类调查”。此类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县级林业区划,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区化提供依据,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生产计划等。

3、主要为企业生产作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称为“作业调查”,也简称“三类调查”调查的目的主要是对将要进行生产作业的区域进行调查,以便了解生产区域内的资源状况、生产条件等内容。

4、国家一类清查的方式、目的、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是什么?

答:清查方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用成数抽样方法估测各类土地面积,用系统抽样方法估测各类蓄积,用复位样木计算生长量和消耗量。第Ⅰ、Ⅱ副总体固定样地均需到现地调查;第Ⅲ副总体除落入连片大面积沙漠、戈壁范围内的非林地固定样地采用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外,其余固定样地均需到现地调查。为满足成图及荒漠化(沙化)土地、湿地的面积精度要求,以TM卫星影像图为底图,建立解译标志,对遥感判读样地进行判读。遥感判读样地利用人机交互的方法,由两名技术人员进行背靠背的判读。

清查目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掌握森林资源宏观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以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其成果是反映全省森林资源与生长状况,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监督检查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在满足宏观决策信息需求,科学把握林业发展形势,适时调整林业建设政策和措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及资源落实单位: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林区为单位进行。

5、小班调查的内容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小班调查项目记载如下内容:(1)空间位置;(2)权属;(3)地类;(4)工程类别;(5)事权;(6)保护等级;(7)地形地势;(8)土壤;(9)下木植被;(10)立地类型;(11)立地等级;(12)天然更新;(13)造林类型;(14)林种;(15)起源;(16)林层;(17)自然度;(18)群落结构;(19)优势树种(组);(20)树种组成;(21)平均胸径;(22)平均年龄;(23)平均树高;(24)优势木平均高;(25)郁闭度或覆盖度;(26)

每公顷株数;(27)散生木;(28)每公顷蓄积量;(29)枯倒木蓄积量;(30)健康状况;(31)调查日期;(32)调查员姓名。

小班区划常采取3种方法:利用航片、地形图、卫片勾绘。

6、什么是抽样调查?简述简单抽样调查的具体步骤?

答: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显然,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根据抽选样本的方法,抽样调查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概率抽样是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调查研究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来抽选样本,并从数量上对总体的某些特征作出估计推断,对推断出可能出现的误差可以从概率意义上加以控制。习惯上将概率抽样称为抽样调查。

具体步骤:(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4)分割总体;(5)决定样本规模;(6)决定抽样方式;(7)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

2014年知识更新公需作业

1.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又是开展国际间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环境和条件之一。它将促进科技工作者有更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使科技投入获得应有的回报,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国际合作的发展使各国法律制度在大方向上日益趋同,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纳入有关国际协议的框架之下,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合作。

2.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害商业秘密的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如何规定的?

答: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以下行为属于侵害商业秘密的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3.什么是诱助侵犯专利权?

答: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并不构成直接侵犯他人专利权,但却故意诱导、怂恿、教唆别人实施他人专利,发生直接的侵权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诱导或唆使别人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故意,客观上为别人直接侵权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新商标法对商标相似侵权行为认定有什么修改?

答:新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

2014年知识更新公需作业二

1.已经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记发生冲突如何处理?

答:当发生冲突时,可采取以下方式处理,一种是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规处理;一种是运用《商标法》将原产地标志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原产地标记与已注册商标在本质是一致的,均有区别商品来源的作用,均须具有显著特征,并且均不得与在先权利相冲突。从实际工作出发,原产地标记的审查与注册商标的审查应是一体的,必须保证审查原产地标志与审查注册商标的不冲突,特别是使用的不冲突。采取商标注册和管理的统一,对于国家管理和权利人的利益保证,都是最合理、最实际的。

2.民间文学艺术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什么区别?

答:民间文学艺术是特定民族或者世代居住于同一地域的特定群体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劳动中不断创作、积累而产生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价值。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在一国国土上,由该国的民族或种族集体创作,经世代相传,不断发展而构成的作品。一般认为,它包括语言形式(民间故事、民间诗歌)、音乐形式(民歌、民间器乐等)、动作形式(民间舞蹈及戏剧等)以及用物质材料体现的形式(绘画、雕塑、工艺品、编织品等)。

所以,民间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主观概念性的东西.它需要一定的物理载体承载,也就出现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3.根据最新商标法的规定,驰名商标制度有什么改变?

答:第十三条 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持有人认为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请求驰名商标保护。

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就不相同或者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误导公众,致使该驰名商标注册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

第十四条认定驰名商标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

(二)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三)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

(四)该商标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

(五)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4.论商号权的性质。

答:商号权是指商号所有人基于商业登记而对其使用的商号所享有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商号权以登记为要件,即商号权以商号登记为成立的要件。同一商号,按登记的先后顺序登记在先的可以排斥登记在后的而独自享有商号的专有权利。商号权作为商主体对其商号所享有的专属权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权利属性。

商号权的内容包括:商号权人对商号的使用权以及商号权人对商号的专有权。前者是指商号权人有权使用其经登记的商号,且他人不得妨碍。后者是一种排他性、独占性的权利。已经登记的商号,未经商号权人同意,他人不得擅自作相同或类似的使用。

商号权主要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商号权是通过商业登记而取得的法定权利。

(2)商号权利人对商号享有专有权利。

(3)商号权依附于商主体从事的特定营业。

(4)商号权具有公开性。

第四篇:动物保护期末作业

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对策

电子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班

朱光耀 201324122225

摘要:我国是一个生物品种繁多的国家,面对着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将要面临 着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可见,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

关键词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1)直接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及其他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还有美学价值,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美化人们的生活。如果大千世界里没有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人们的旅游和休憩也就索然寡味了。正是雄伟秀丽的名山大川与五颜六色的花鸟鱼虫相配合,才构成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另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激发人们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2)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无论哪一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野生生物一旦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3)潜在使用价值:就药用来说,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以保证基本的健康,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例如,据近期的调查,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它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这些野生生物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对于目前尚不清楚其潜在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同样应当珍惜和保护。

(二)我国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总的概况

近十几年来,我国积极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政策规划、法律法规,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领域的科研投入,增强公众教育的保护意识,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十年来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种子法等,并对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进行修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林业生物多样性、农业生物多样性、生物种质资源、大熊猫迁地保护等专项保护行动计划,将其纳入国家行动计划之中,加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根据不同对象,对不同生物分别采取就地和迁地两种保护形式。到2001年底,全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1551个,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的保护区网络。另外,还建成 1 4 0多个植物园,栽培中国区系植物1万8千种,占中国区系成分的65%建成近200个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230多处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l4处濒危野生动物救护和繁殖中心,对我国的生物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我国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中心,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范围和力度。近十年来,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在改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科研工作者积极探索,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论述了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对存在的主要 问题提研究,初步查明我国一些森林、草原、淡水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现状和原因,评估重要濒危物种的受威胁状态,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对策。环境保护部门还建立起2000多个环境监测站,加强对全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社会各界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近十年来,我国广泛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展览、纪念日等活动,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大大提高了公众和管理人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今面对的主要问题

1、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

我们国家可以说是世界上不说第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野生动物消费的国家,那些大型的、繁殖缓慢的、容易被发现的物种面临着由于过度利用所导致的威胁。另外,我们中医药的发展有很长很长的历史,中医药的主要成份也是来源于野生的动植物。现在的中医药当中有超过1500种动物在使用,其中有60%是脊椎动物,另外有5000种植物经常用于中医药,40%的动物物种,就是用于中医药的动物物种被列在中国的保护名录当中。另外,我们以前有个《中国物种红皮书》,这本书里列了388种植物,这些都是濒危的物种,其中有大约20%的濒危物种在中国的中医药当中都是常见的药材。

2、外来入侵种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应该说认识还不是十分充分,实际上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现在来说是除了栖息地之外第二大造成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我们的淡水系统都被引入的外来的杂草所破坏,这里有水葫芦、大瓢。另外,由于我们引进鱼类的问题,也对当地特有的鱼类资源造成可以说最大的危害罗非鱼,它是外来物种,到我们国家主要是食用。西双版纳是我们国家生物多样性很大的地方,他们每天吃的、腌的、煮的都是罗非鱼,都没有吃其他的鱼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它已经取代了当地渔业主要支持的鱼种。其中造成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现在还没有人去评估。但是,我们国家现在法律制度还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些外来的物种,特别是有危险的入侵物种的引进,比如说以前出现过食人鱼被封杀的情况,被封杀的原因是我们现在的法律体系完全没有办法控制像这类入侵性的物种的引入。现在虽然已经有这么多的外来入侵种的问题,但是还有越来越多的外来入侵种引入到中国,包括草类的外来入侵的物种,我们三峡的恢复,就是从美国俄罗港种子公司引进一些草本植物来恢复三峡库区的生态问题。今天上午谈到很多气侯变化的问题,气侯变化的问题会大大加速外来入侵种的问题。

3、法律体系建立的问题

我们现在和自然保护区最有关的法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这个管理条例其中有很多东西都是很难实施的,比如说《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所有的保护区都划为核心区、实验区和缓冲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基本上不能做任何生产的活动,核心区不能进行科研,不许有人进入,缓冲区是一般人不准进入,可以做科研。如果按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条例对湿地的保护区采取同样的管理方法的话,它的核心区、实验区或者缓冲区的划分实际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即使划出来这块水域是核心区,鱼是在里面游动的,迁徙的鸟类在湿地的保护区里不是存在核心区了,它甚至喜欢呆在农民的稻田里,里面有一些剩余的谷物,它喜欢在那里采食。但是,我们自然保护区的条例却不能满足像这样的地区怎么样保护迁徙的鸟类。所以,我们整个的法律体系都需要修改。另外,我们现在的保护区,按照条例,其中不允许进行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我们的保护区却面临着要修大坝、要修道路。

(五)相对应的对策

1、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於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2、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

3、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保护制度

据《世界资源》1997年的统计,全世界已建立较大面积的保护区1.04万个多,其无论在保有物种、遗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是在保护物种生境上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 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总之,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它关系到全球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多保护一个物种,就是为人类多留一份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做一份贡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1992)第二条: “The variability among living organisms from all sources including: inter alia, terrestrial, marine and other aquatic ecosystem and the ecological complexes of which they are part, this includes diversity within species, between species and of ecosystem”。

[2]《20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3]《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1992)[4]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

[5] 熊治延 环境生物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第五篇:2010-2013档案初级职称知识更新作业

2010第一次

1.公文格式分几部分?每部分具体包括哪些项目? 答:公文的格式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眉首部分包括

1、公文份数序号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

4、发文机关标识

5、发文字号

6、签发人

7、界栏线

主体部分包括

1、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附件说明

5、公文生效标识 6附注 版记部分包括

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4、版记线

5、页码

2.如何理解按“件”整理文件? 答:

一、整理单位的一般情况

归档文件整理以件为单位,进行文件级整理。件是指自然件,即单份文件。一般每份文件为一件。

二、整理单位的特殊情况

为保证归档文件完整,方便利用,对密不可分的文件可作为一件,成为整理的基本单位。文件正本与不同稿本:文件的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如附件数量多或厚不易订,也可各为一件。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等:文件处理单、拟办单、发文稿头纸、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真实地记录了文件的形成、办理过程,是归档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文件作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复制件包括复印机制作的复印件以及手工誊写的抄件等,应与原件作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是一份文件的不同部分,前者包括贯彻意见及执行要求,后者是具体内容,在发挥文件效力方面难以分割,应作为一件。

报表、名册、图册等:报表、名册、图册等一般每册内容都相对完整,具有独立检索价值,应按照其本来的装订方式,一册作为一件。

来文与复文:包括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通知与报告等,根据检索需要不同,此类文件可以作为一件,也可分别各作为一件。

3.如何检索数字档案图像?

答:建立数字图像档案目录数据库,扫描与存储纸质/照片档案,并将目录与图像挂接,数据库应包含对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检索、显示、打印等功能,并及时维护数据库。检索可通过数字图像档案的说明、时间、分类等十多个条件或这些条件的组合来进行。

4.试述电子文件管理原则 答:

(一)全程管理原则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整个周期全程管理。

(二)前端控制原则

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形成为前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

(三)真实性保障原则

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确认与形成时原始状况一致。

(四)完整性保障原则

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五)有效性保障原则

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可识别性、存储可靠性、载体完好性。

(六)凭证性保证原则 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

(七)多种载体保存原则

需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归档时同时保存。

(八)多套保存原则

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一套异地保存。

(九)动态保管原则

动态保管原则即动态地保管电子文件信息。因其载体寿命有限,要经常传输复制、迁移等。

(十)安全保管原则

指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和电子文件信息安全。载体安全是确保存储系统可靠;信息安全是内容完整无篡改。

2010 第二次

1.对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如何进行排列?

答:密不可分的文件作为一件整理时,装订前需要对其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为:文件正本与不同稿本为一件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其他历次修改稿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在定稿之后。正文与附件为一件时,正文在前,附件在后。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等为一件时,文件处理单等放在文件最前面,这样可以作为首页加盖归档章,从而更好地保护正本的原始面貌。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时,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

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时,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来文与复文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不同文字文本为一件时,如无特殊规定,则汉文本在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在后;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

2.电子文件有何特性?

一、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文件档案管理对象的差异

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特性的差异纸质文件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纸质文件“原件”;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则是“原始电子记录”。1.电子文件“原始电子记录”是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中的“原始电子记录信息”,体现的是信息属性。2.电子文件的信息形态性则是二进制数字信息编码。3.电子文件信息的非直读性。4.电子文件设备的依赖性。5.电子文件标准的复杂性。6.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7.电子文件的更改性。8.电子文件的记录信息性。9.电子文件信息存储的分散性。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⑴ 电子文件信息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并不一致⑵ 电子文件超链接信息的分散性10.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储密度性。11.电子文件的利用性。

3.试述文书处理程序。

文书处理程序是指文书从登记到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运转的工作程序。它包括收文处理程序和发文处理程序。

一、收文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签收

指收文机关收到文件,在发文通知或登记簿上签字、盖章的过程。该过程一般由文秘人员办理。签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2)检查3)签字2.拆封及登记。文稿启封,是秘书的职责。拆封要求不损坏封内文件。、3.分办和传阅。1)分办2)传阅3)催办4)注办4.归卷、二发文办理程序。1.拟稿2.审核:这个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审查行文的必要性;2)审查文稿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和已有文件是否矛盾,文件的措施、要求是否明确和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3)审查是否涉及其他职能部门以及是否经过协商一致和会签;4)审查拟办的公文用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3.签发4.缮印5.校对6.用印7.发文登记8.封发9.归卷。

4.如何永久利用电子文件?

答:

一、信息设备储备策略人们必须通过信息设备才能读取电子文件信息,这就是电子文件对信息设备的依赖性。

二、信息系统仿真策略⒈ 计算机硬件仿真策略: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新型计算机的新型操作系统上仿真旧型计算机,然后在仿真的旧型计算机上安装旧型操作系统和旧型应用软件来读取旧格式电子文件信息。⒉ 软件仿真策略:就是指在新型操作系统软件中仿真旧型应用软件,以解决新型应用软件不能读取旧格式电子文件的问题。

三、电子文件信息非电子化保存策略人们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才能利用电子文件信息,这就是电子文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

四、电子文件图像化保存策略

就是指将文字类电子文件格式转换为图像格式永久保存。这就相当于给文字类电子文件拍摄数码照片。

五、电子文件通用格式保存策略所谓电子文件通用格式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通用文件格式应当是开放的标准(即通用文件格式的技术规范要公开,其著作权不专属于设计该文件格式公司或机构);二是通用电子文件格式为大多数同类软件所支持(即用大多数同类软件都可以打开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

2011第一次

1.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依据其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第二,由于文件价值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①文件的运动过程呈现出阶段性。但无论怎样划分,文件运动现象的阶段性是应该达成共识的。②文件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③引起文件运动过程出现明显阶段性的主要因素是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性变化;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是一个连续统一、前后衔接的运动过程。它要求把整个文件运动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采取统一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来控制各有特点但又相互关联和前后衔接的整体过程。只有从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到工作程序都实现相互融合和统一,从文件到档案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此外,文件生命周期还强调档案人员要积极的参与到文件的前端控制之中,确保档案从其制成那天一直到归档保存这个阶段,文件的质量及与文件相关程序达到规范化,避免由于前期工作的失误或混乱,给后期档案工作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简述来源原则的内涵及其实质。答:1.来源原则的理论内涵

“来源”在档案术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即法学意义上的“法人”与“自然人”。

来源原则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档案馆按照馆藏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2.来源原则的实质

来源原则是在与事由原则的较量中逐步赢得了档案专业的核心地位的。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的较量,实质上可以说是一场历史主义与逻辑主义争夺档案实体管理领域的战斗。来源原则的最终胜利表明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更适用于档案实体的整理和分类、更符合档案本质属性的要求,这正是来源原则成功取代事由原则并被确立为档案专业基本原则的实质。

就来源原则的基本内核而言,要求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不容混淆性实质上就是尊重档案形成的客观过程和现实状态。具体说来,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历史主义精神。来源原则要求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是特定机关、组织或个人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这一整体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

3.不记述本机关(单位)活动的文书档案如何鉴定? 答:可以按照其作者划分确定其保管期限。1.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来文

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策和规范性档案。在其有效期限内固然必须保存,即使在其失效之后也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第二类是参考型的档案,即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发来的不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简报、通报等类文件。2.下级单位来文。大致上有三种情况:

①贯彻执行本机关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汇报。这类文件可以作为本机关指挥性活动的反馈信息,其中少量特别重要的并且与本单位文件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可以与本机关相关文件一起长期或永久保存,绝大部分文件只需短期保存,有的可以不归档。

②报请备案的文件。这主要是下级单位自己制订的重要文件,包括指挥性的和契约类的文件。其中按照行文规则理应备案的可以短期保存,不必备案的文件可以不归档。

③请示性文件。这类文件凡主送本单位的均应办理批复,与本单位的批复文件一起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口头或电话答复,有的甚至不予批复的,对于这些文件均应短期保存。

4.浅析以职能机构个体为核心的双轨并行的文档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答:该模式的流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政府文档的高度集成管理

所谓集成是指电子文档管理活动内容相互交叉,甚至合二为一,一项文件管理活动完成另一项或几项活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该模式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1)文件形成阶段与保存阶段的集成。(2)归档与鉴定的集成。(3)技术维护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集成。2.著录工作的全程化

之所以说著录工作全程化,是因为著录工作与文档管理的每项环节都发生关系,即著录工作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这是纸质文档时代不曾具备的。3.鉴定工作的自动化

这种自动化的批量鉴定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其一,永久和不需保存的文件在其产生后便被打上标记,节省了后续鉴定工作量;其二文件产生后及文件归档后双重鉴定有效的保证了重要的文件进入归档的范围;其三,上文所述,文件的鉴定和归档集成,使档案工作提前进行,有效的维护了文档的完整性。

4.文档保护的全程化和细致化

(1)对于文档载体和其所活动环境的保护。(2)对文档信息内容安全性的维护。

2011第二次

1.新来源观提出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重要意义为三个方面。1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可以发挥更加广泛的指导作用。这种作用在电子文件的检索和鉴定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2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尽管对来源概念赋予新的理解,来源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会动摇。新来源观的最大变化是对来源的理解从实实在在的机构来源转变为抽象的形成过程来源,因为在纸质档案时期形成机关与其文件群体具有惟一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传统的机构来源是来源联系的最佳表现形式,但在电子文件环境下只有相对抽象的文件形成过程才能最有力地揭示文件形成中的本质联系。尽管来源的理解需要概念化和抽象化,但这样一种事实是无法掩盖的,即来源联系始终是文件形成中有机联系最根本的一种。3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以历史主义为指导、植根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历史主义为指导、符合档案本质属性的要求。

2.简述人事档案鉴定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人事档案材料鉴别的主要方法鉴别一份人事档案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确定它是否归档,需要经过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它的主要方法是:1)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内容。2)核对材料是否属于该人的档案材料。3)查明材料是否处理完毕。4)检查材料是否完整。5)核对材料是否重复。6)判定材料是否有保存价值。7)检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2.对不需归档材料的处理。1)转送有关部门保管和处理。2)退给材料形成单位或个人。

3.浅析以职能机构个体为核心的双轨并行的文档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该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政府文档的高度集成管理。所谓集成是指电子文档管理活动内容相互交叉,甚至合二为一,一项文件管理活动完成另一项或几项活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该模式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1)文件形成阶段与保存阶段的集成。2)归档与鉴定的集成。对重要的文件打归档的标记,这是对文件保存价值的一个判断。3)技术维护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集成。2.著录工作的全程化。之所以说著录工作全程化,是因为著录工作与文档管理的每项环节都发生关系,即著录工作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这是纸质文档时代不曾具备的。3.鉴定工作的自动化。对于纸质文档的鉴定是文档管理活动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任务量最大的工作。4.文档保护的全程化和细致化。对于文档的保护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对于文档载体和其所活动环境的保护。2)对文档信息内容安全性的维护。

4.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政府文档管理,使其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文档利用的诉求。答:整个政府文档机构群中所有终端机构的数据库与图中所指定的文档信息主控中心的数据库相连,主控中心操作平台由政府文档信息资源库、信息筛选平台和政府文档信息利用服务平台三个部分组成。终端文档机构的数据库与政府文档信息资源库相连,文档机构产生文件,在资源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存储,存储的代码和空间由主控中心预先设置和规划。前台工作与主控中心的数据库相连,并通过信息筛选平台,将部分能够对公众开放的文档信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与数据库中的文档信息位置相连。经过信息筛选后的文档信息实质上是可以归档保存的信息。总前台进行文档信息利用服务,后台进行文档综合管理和维护的运作方式集机构群体资源与一体,经过信息的综合加工和筛选反馈给社会公众,这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在日常行政办公之余还要兼顾信息利用的问题,提高了政府机构自身的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大了政府同一系统内机构的信息量,有助于进一步深度开发文档信息资源和开发信息产品,这是个体化文档管理方式所做不到的。

2012 第一次

1.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比较,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包括:

(1)档案事业管理机构设置的完备性、权威性,档案管理的高度集中(就全国而言)与自成体系。(2)档案机构设置的层次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融为一体。

(3)党、政档案工作统一领导。

(4)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侧重点、方式方法颇具特色。就范围看,我国涉及到了所有区域和系统,范围极广,其他国家相对有限,分散式管理体制则更有限;就侧重点看,我国侧重于机关、单位的档案机构,其它国家侧重于各类档案馆;就方式方法看,我国主要为业务指导,外国主要是以监督为主。

2.简述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

1、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归划和有序管理。如档案法归的贯彻实施、档案执行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可以在国家范围得到实现,这是分散式体制难以做到的。

2、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档案局的设立及权限设置,各类档案机构的纵向隶属关系或是横向业务联系均可得到明确规定,这有助于档案机构实现职责分明,也有利于档案馆藏建设的优化、避免重复。

3、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集中式体制的组织和有序化使得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的制度和标准更易于推广和实施,从而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现代戏化建设。

3.简述各国关于档案封闭期的不同规定。

档案封闭期长短不同,按照国际档案理事会的规定,档案封闭期通常情况下为30年,大多数国家都遵守这样的规定,我国就为30年。有些国家短于30年,如西班牙为25年,匈牙利等为20年,而美国虽然也为30年,但要求满20年尽可能开放,如不能开放,到30年期满就自动解密,必须开放;有些国家长于30年,如瑞士为35年,意大利等为40年,丹麦、荷兰等是50年,世界上档案封闭期最长的国家,就是国中之国——梵蒂冈80年。有些国家依据档案内容的不同,档案封闭期也有区别,如在法国,涉及国家安全、司法、人事、医疗等文件的封闭期分别为60、100、120、150年。

4.试比较中外档案鉴定体制。试比较中外档案鉴定体制。

档案鉴定工作体制实际上就是关于档案文件的处置批准权的归属和组织管理问题。1.从档案文件处置批准权的归属看。我国的档案鉴定权属是比较分散的。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受所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档案专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即条块结合,多头管理。

国外档案鉴定权属多是集中的,无论档案管理体制的类型如何,只要在其管辖范围内,档案的鉴定就具有集中统一性。

2.从档案鉴定组织管理看。我国档案鉴定工作既无专职的领导机构,也无固定专业人员。档案鉴定工作都是由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或委员会来组织,鉴定工作完成后,自然解散。当再次需要进行鉴定后,重新组织人员。

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多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档案鉴定工作。如俄罗斯、美国、意大利、韩国。由上述可见,我国的档案鉴定在各自部门分别进行,不同部门档案鉴定标准出发点和侧重点势必不同。对国外而言,档案鉴定批准处置权的集中,有利于保证对文件价值评判的全面性、专业性,特别是专门的鉴定机构与人员的设置,也有利于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宏观控制。

2012第二次

1.简述集中式与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

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承担这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或者是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是中央级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事业指挥中心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权力对国家档案事业系统进行管理、指导、监督,从而使整个管理结构实现组织化和有序化。

分散式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国家不设置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责的原则。换言之,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

2.简述档案开放的意义与影响。

一是利用性质和权利变化,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档案利用由少数人特权转变成公众的权利;二是丰富了利用目的,拓宽了利用范围,增加了利用类型;三是档案工作人员、档案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档案工作人员由特权保护人转变为面向大众的服务员,档案馆由政权的“武器库”,转变为科学研究的“粮仓”、档案工作由统治阶级的附属工具转变为国家一项独立的科学文化事业。

3.试分析中外档案鉴定实践存在差异的原因。

1.对档案鉴定的认识和定位的不同。欧美国家将档案鉴定赋予非常现实的意义,认为档案鉴定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改革开放前,档案鉴定通常只被看作档案管理业务环节之一,并没有突出特殊地位和作用。2.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发展水平不同。我国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呈现静态的、被动的、迟滞的态势。欧美国家的档案鉴定理论呈现动态的、主动的、发展的态势。3.鉴定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同。欧美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序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我国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业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我国档案鉴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4.文件与档案界限划分的标准不同。欧美绝大多数国家认为文件进馆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我国把文件归档看作两者转化的标志。5.文件归档与进馆的具体比例规定不同。我国没有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出规定。欧美各国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了规定并严格加以控制。

4.试分析影响电子文件鉴定的主体性因素。

1.鉴定主体的组织涣散与鉴定人员素质低下,对于鉴定的影响由来已久,可以说,这是由影响传统档案、文件鉴定进而蔓延到电子文件鉴定的障碍性因素。

2.法规、标准支持不足。法规、标准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缺乏电子文件的管理规则。其二是缺乏鉴定电子文件的专项操作标准。我国目前对于电子文件的鉴定,只能继续沿用传统文件与档案的鉴定标准,无专项标准。

3.理论研究不够。不唯对于电子文件鉴定,对于传统文件与档案鉴定亦然,理论研究呈现诸多缺陷,突出的表现:一是研究务虚多,基础研究多;二是与实践结合不够。

2013 第一次

1、如何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1)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使档案工作实际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相适应。

(2)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和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

(3)明确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4)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满意的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公开(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中的社会公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档案数字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档案信息数字化即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形式的档案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并制成档案信息数据库,并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进而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并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数字化可以采用扫描录入方式将档案全文按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经OCR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两种不同方式。

3、简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有何实践意义? 答:事实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本质是对档案的整理过程,因而,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档案信息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指导作用。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安全保真原则”要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以满足对档案进行真伪辨证、文字校勘、原件对照以及文物鉴赏等方面的利用需求。“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整理原则”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档案信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为档案信息数字化“产品”的利用者提供便利的条件。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注重效益原则”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档案历经年久、数量巨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活动。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有利共享原则”也可称之为标准规范原则。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为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作用功能奠定基础。

4、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

答:1)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建成后,实体档案馆仍应努力加强馆藏建设,数字档案馆所提供的档案信息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必须以实体档案馆馆藏的相关档案作为保障。

2)数字档案馆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并上网提供利用,使各档案馆上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重复。

3)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实体档案馆采用的是一种实体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管理机制。这样可以极大地延伸实体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因此,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没有实体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反之,没有数字档案馆提供的信息环境,实体档案馆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档案信息服务。可见,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以实体档案馆作为基础,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也可为实体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013 第二次

1、如何理解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含义?

答: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是各类档案机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履行职能、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的必然要求。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涉及到档案机构的职能拓展的内容、方法以及不同档案机构的实践要求等问题。

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包括几个构成要素:社会公共属性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原则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价值取向;政府信息公开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有利契机;档案信息共享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目标追求;信息技术手段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基本依托。

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是档案工作改革的有效载体。

2、简述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核心内容

答:档案机构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开展服务创新。

(1)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基本任务

档案机构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奉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关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开展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档案信息服务,形成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特点服务体系。

(2)加强和改进档案机构的管理机制,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重要目标

加大投入,改进管理机制、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更加集中、规范、系统、权威、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发挥档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创新档案机构信息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

档案机构要完善信息服务决策机制、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力求以最低廉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目标。

3、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着力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上解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同步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

由于受传统档案馆管理机制影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政治经济领域轻社会公众领域的问题。随着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日益增长,客观要求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2)切实提高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手段

借助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信息服务的手段与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全国性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应用平台;另一方面要整合分散在社会及档案资源,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3)培养造就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开展信息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档案信息服务实践要求对内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外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同时建立人才管理办法,使信息服务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4、简述企业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答: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创新关键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解决问题。(1)确立共享利用理念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利用信息化、网络化优势,使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需求。(2)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存储、共享利用与交流互通能力,完善数字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档案信息管理服务稳定有序、安全可靠。

(3)注重人才队伍培育

研究制定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素质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办法、培养内容和培养制度,切实使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获得良好人才条件支持。

(4)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既要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业务建设,又要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时机、整合信息资源,夯实信息开发利用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政策措施、形成制度体系,确保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获得充足的经费保障。

下载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6.6作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级职称知识更新培训作业答案

    土地工程专业思考题(高级)一、专业课思考题1、简述土地政策的意义? 答:土地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和经济任务,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管理方面规定的行动准......

    2014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2

    1. 简述小班的特征、划分原则及划分条件。 第1条 小班是森林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但不是一固定的林业区划单位。调查时, 在现地根据地权、土地种类,林种、林分起源、树种组成......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范文)

    东北林业大学继续更新知识作业? (1)说明“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答: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系统工程将森林保护管理作为林业生态系统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0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技校教师作业

    3. 你认为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什么? 答:(一)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承担着提高整个社会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

    2014黑龙江省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作业答案

    2014黑龙江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态势如何? 2.简述叙事研......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高级农艺师作业

    1、什么是著作权?公益性广告的广告词有无著作权?著作权,也称版权,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著作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者均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广......

    2012知识更新档案答案作业1

    一、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有哪些? (1)档案事业管理机构设置的完备性、权威性,档案管理的高度集中(就全国而言)与自成体系。 (2)档案机构设置的层次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融......

    2011年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技校教师作业

    3.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答: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特点:第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向统一方向发展。第二,中等教育结构与层次类型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