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护生物学》作业
北京林业大学广西分院林学本科班
《保护生物学》作业题
一、解释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保护生物学:一门处理当今前所未有的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所有科学的综合学科,它兼容基础和应用研究两种途径,来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物群落的破坏。
物种:简称“种”,是生物分类学研究的基本单元与核心。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群体,在生殖上与其它物种相隔离。
生境破碎:人类活动改变了生物生境的形状、类型及其在景观中空间排列的现象。即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一个生境缩小并分割成两个或更多生境斑块的现象。
最小生存种群:是任何生境中任一物种的种群,在可预见的种群数量、环境、遗传变异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下,以一定的概率存活、一定时间的种群数量。
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扥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殖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趋同:由于生活习性或环境相似,导致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获得形态相似或功能相同的特征的演化现象。
退化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两者的共同干扰下,使生态系统的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濒危:濒,临近,接近。接近危险的境地。
生物入侵:物种从自然分布地区可以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其他地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了明显的损害或影响。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二、问答题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答:1.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
2.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3.臭氧层的破坏; 4.酸雨区的扩展;
5.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6.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7.固体废弃物堆弃。
2.简述生物技术在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答:1.对未知物种的定名和描述,完成物种的调查和编目工作;
2.可解决小群遗传多样性损失和近交衰退问题 3.分析种群遗传结构和适应潜力、4.物种和群落的长期保存 5.生物安全问题。
3.生物物种间关系有哪几种类型?
答:有共生、共栖、协作、竞争、寄生、捕食6种。
4.试述第四纪冰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答:1.第四纪冰川是决定现代物种分布、形成与灭绝的重要因素,影响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布局;2.第四纪冰川对全球的气候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宏观因素,为现代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描绘了基本色调;3.第四纪晚期澎湖海沟的古动物群与江淮平原相似,说明第四纪晚期曾经影响到华东和台湾的动物区系。
5.试论述物种灭绝的原因。
答:物种灭绝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正常灭绝、集群灭绝属于自然界正常现象,人类无法控制和影响,而野外灭绝、局部性灭绝和生态灭绝则大多由人类活动造成。造成生物灭绝的人为原因:直接原因,对动植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建设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劣化和切割;化学制品的滥用;共业污染的随意排放;农业的集约化及转基因作物;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生物入侵;气候变化。间接原因:人口增长;不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保护知识、资金的不足。
6.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答: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首先,群体的遗传结构可以反映物种的进化历史;其次,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同时,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策略。
7.中国物种多样性的特点? 答:1.物种数目相对丰富;
2.特有物种繁多。
8.濒危植物的主要特征?
答:濒危植物的主要特征是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因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9.生态系统保护的途径? 答:1.就地保护;
2.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的保护; 3.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 4.加强生态恢复和重建工作。
10.如何确定物种保护的优先原则? 答:解决好如下问题: 1.如何测定某一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
2.一些物种是否比其他物种更值得保护;
3.怎样利用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的互补性,达到尽量利用有限的保护区、尽可能多地保护物种多样性?
4.如何选择、设计保护区,以利用最少数量的保护区覆盖某一类的全部物种?
11.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答:1.使生活在保护区境的物种或亚种拥有了免受人类经济活动干扰的生存空间
2.自然保护区内生存的动植物种类为人类开发和利用野生物种的遗传资源提供了天然的基因库;
3.自然保护区保护了生物群落的完整,保护了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稳定,使它们可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反应;
4.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最优方法;
5.通过在保护区之间建立保护走廊,形成自然保护网,为物种的异质种群提供了适宜的生境,使种群间的基因得以交流,进而达到了保护物种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6.自然保护区杜绝了人类引种对当地物种的威胁;
7.自然保护区为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了解生物进化规律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并为人们研究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理想场所,更使检验保护生物学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
12.什么是自然保护区的评价?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自然保护区的评价是对保护区的目标与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确立该采取的行动。自然保护区的评价的主要内容有:生态评价、管理现状评价、社会经济现状评价。
13.迁地保护的意义?
答:1.迁地种群在生物学和社会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可以作为野生个体的代用材料。2.对迁地种群的管理可以取得管理野生种群的经验。
3.为那些野外生境不复存在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特别对于那些濒危物种,在生境完全丧失后不会立即灭绝;
4.为在新的生境中创建新的生物群落提供种源,可作为补充野生种群的后备基因库;
5.为公众保护意识教育提供场所。
14.试以一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例,说明如何有效地开展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答:野生雉类保护:全世界共有雉类183种,我国49种,其中18种为我国特有。选择有代表性的濒危种类作为重点雉类栖息地保护工程。(1)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加大现有保护黄腹角雉、褐马鸡、绿尾虹雉等10处
雉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新建1个保护区。(2)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和防护装备配备,以防止严重森林火灾的发生;为制止偷猎和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案件,在保护区应设立公安派出所或公安局,并做好公安装备和交通工具等设施建设。
(3)进行栖息地改造和建设禁猎区:全面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雉类栖息地保护,其主要分布区(除保护区以外)约100万公顷建立起保护站,在华东、西南、华北和东北选择性恢复和改善栖息地5万公顷,使其适于雉类生存和繁育,促进雉类种群发展。
(4)进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积极开展雉类的人工驯养工作,扩大人工繁殖数量,大力发展有高经济价值的雉类,争取形成规模化,产业化。
第二篇:生物学导论作业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作业
学习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的心得体会
基因工程,又称DNA 重组技术,是指在基因水平上,以人工的方法取得目的基因,在体外重组于载体上,形成重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DNA 分子转入受体细胞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从而产生人们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的产物。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转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打破了物种屏障,人们可以按照主观愿望,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 片段组合到一起,并获得新的表达产物。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技术的世纪,转基因食品开发作为一项新兴的生物技术,近几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所谓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将有利于人类的外源基因转入受体生物内: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改变其遗传特性
农业是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引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农作物生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抗病虫害的能力。基因工程在这些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中国科学院把抗病毒基因转到了水稻的细胞里,由此培育出的植株可以抵抗水稻常见的一些病害,并能稳定遗传抗虫。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的实现也为农业创造高质量、高产量的新品种。转基因技术能培养出多种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转基因羊、产奶量高的转基因牛等。转基因食品的种类有以下四种。第一是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为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大的国家。我国主要种植的是转基因棉花,其次还有玉米、大豆、甜菜等。第二是动物性转基因食品,现在已经能够在牛体内转入了人 的基因,牛长大后产生的牛乳中含有基因药物,提取后可用于人类病症的治疗。还有的是在猪的基因组中转入人的生长素基因,猪的生长速度增加了一倍,猪肉质量大大提高。现在澳大利亚的人已经在食用这种转基因的猪肉。第三是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此类微生物比较容易培养,能够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第四是转基因特殊食品,科学家利用了生物遗传工程,把一些普通的蔬菜通过转基因方式培养成能够防病的蔬菜,使蔬菜等食品的价值大大提高。我们在食用这些蔬菜时,不仅能够饱腹,还能够预防某些疾病,一举两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农业产品的口味、口感、营养成分、欣赏价值等品质性状。实践证明,利用基因工程可以很好地改善植物的品质,在人们的不断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基因工程农业产品进入了市场,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质也取得了不少进展。当然转基因食品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种植转基因作物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都需要喷洒农药来防虫害,但转基因作物自身就有抗虫的功能,因此无需喷洒农药。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贾士荣指出,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对减少环境污染同样可起到巨大的作用,以转基因棉花为例,由于其自身具有抵抗病虫害的功能,剧毒农药的使用因此可以减少80%,这意味着农药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大大降低。减少了农药的喷洒,不仅让农民更加地省心,且不污染环境,人们吃起来也不怕有农药残余危害健康。转基因食品一般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能够让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传统的蔬菜很大程度上受到
了气候的限制,以前只能看天吃饭,而现在我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性,随时都能吃上喜爱的蔬菜和水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转基因食品产量好、质量上乘。利用转基因技术,把生长素基因、多产基因、促卵素基因、高泌乳量基因、瘦肉型基因、角蛋白基因、抗寄生虫基因、抗病毒基因等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的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可培育出生长周期短、产仔多、生蛋多、泌乳量高,生产的肉类、皮毛品质与加工性能好,并具有抗病性的动物,目前已在牛、羊、猪、鸡、鱼等家养动物中取得一定成果。转基因食品能够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转基因技术可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特性的作物新品种,减少了作物对农药化肥和水的依赖,降低农业成本,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改善食品的质量。即使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也能种植。很多国家都面临着粮食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仅困扰着一些发展中国家,即使是发达国家也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种植转基因作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粮食危机。转基因食品的成本比较低,能够降低售价。转基因作物种植面临的风险比较低,自身有抗虫、抗旱等特点,因此种植的成本低,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转基因食品种类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尽管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还未发现对人类有什么危害,但不等于说转基因动植物就是十分安全的,毕竟这些东西还是新生事物,需要实践慢慢地检验。转基因生物和常规繁殖生长的品种不一样,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其部分性状进行修饰或增加
新性状,或消除原来的不利性状,但常规育种是通过自然选择,而且是近缘杂交,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而转基因生物远远超出了近缘的范围。抗性选择标记基因可能编码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的蛋白质或者编码出的蛋白质所具有的催化功能对宿主的代谢具潜在毒性作用并出现滞后效应或长期效应。转基因植物可能会表达出过敏蛋白的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与已知的过敏蛋白质在免疫学上具有同源性,有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家族中的某些成员是过敏蛋白,它们都有可能是过敏体质的人产生过敏反应。转基因农作物表达出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免疫系统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的损伤。改变农作物品质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可能会改变宿主体内的代谢途径从而改变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将动物蛋白质基因转入农作物中是否会侵犯素食者或宗教信仰者的权益把人的某些基因转入农作物或牛、羊等家畜体内结果在农作物或家畜的肉、耐中含有人的某些蛋白质,这样做是否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还缺乏知识和经验,按目前的科学水平还不能完全精确地预测。所以,我们要在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充分重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第三篇: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动物保护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迁地保护2 Species3 Small Population4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5 Biodiversity6 Conservation Biology
二、简答题(50分)试述生物多样性的几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遗传多样性是如何表现的?如何检测?一个物种的灭绝有哪几个方面的机制?简述IUCN最新的濒危物种等级划分。简述异质种群的概念
三、问答题(20分)
请说说迁地保护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第四篇:《保护生物学》课程期末考察
《保护生物学》课程期末考察
2011-2012学年 第2学期
开课单位:应用生物技术系 课程类别:跨系选修课系专业年级班 姓名:成绩: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措施
在这学期的选修课里我选了《保护生物学》这门课,让我感触颇深。
[摘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所以,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整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环境保护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增加、技术进步,不少物种正在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许多地方不但生物资源已陷入枯竭境地,而且它们所栖息的生境也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生物多样性即是保护物种,也是保护人类本身的生存。
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1.1 生物多样性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 维持生物多样性, 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比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 人们的医疗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生物。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中国有记载的药用植物就有5000 多种, 其中1700种为常用药物,相当多的陆生动物也是医药来源,如蜂毒可以治疗关节炎, 某些蛇毒能控制高血压, 斑蝥素可以治疗某些癌症。目前, 已知的具有抗癌潜力的海洋生物就有500余种, 但被人们研究应用的仅是其中极少一部分。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如木材、纤维、橡胶等。甚至能源———石油、煤、天然气等也是由古代森林所储藏的几百万年前的日光能所提供。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1]
家的重要出口产品, 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 亿美元以上。现代工业生产还需要开发更多新的生物资源, 以提供原料和新型能源[2]。
另外,生物遗传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基因资源。每一个物种或品种在遗传组织上都可能是唯一的, 即使是一草一木也应该珍惜。谁能在若干年前就想到中药天花粉的蛋白质不仅能治愈绒毛膜皮癌, 而且还是治疗艾滋病的良药?人类未来还会面临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挑战, 那些现在看来毫无用处, 微不足道的生物, 也许将来某一天却能帮助人类免于饥荒, 祛除疾病而继续生存下去。
1.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作用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 值等方面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 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 供给我们自由呼吸, 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 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 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 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1.3 生物多样性破坏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以前, 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 树木林立, 百花芬芳, 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 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 到处是黄土荒坡, 遇到刮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3]。
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 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 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 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 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有树木的农田很大程度上使土壤的冲刷危害大幅减少, 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最小的侵蚀量。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 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 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 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 一旦消失了, 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 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多样性的生物除对人类提供直接价值外, 还有很多间接作用, 如森林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 微生物可以净化污水、处理垃圾, 各种生物为人们提供优美适宜的生活环境。生物多样性不仅是人类生活和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 也是整个地球生命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1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1948 年, 由联合国和法国政府创建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1961 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建立.。1971 年,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著名的“人与生物圈计划”1980年由IUCN 等国际自然保护组织编制完成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正式颁布, 该大纲提出了要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观点, 对促进世界各国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世纪80 年代以后, 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 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 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 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在人类出现以前, 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 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有人估计, 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 年仅有90 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 尤其是近百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 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了。目前, 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以鸟类为例, 在世界上9000 多种鸟类中, 1978 年前仅有290 种鸟类不同程地受到灭绝的威胁, 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 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 在未来的20—30 年之中, 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 年之间, 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 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 即每年将损失15000—50000 个物种, 或每天损失40—140 个物种[4]。大量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以拯救这些逐渐走向灭亡的物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2.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两种基本途径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是指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的方式, 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保护起来, 借用这种办法维持生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物的繁衍与进化。在大多数情况下,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根本的途径。只有在野外, 物种才能在自然群落中继续适应变化的环境进化过程。目前,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建有自然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包括森林、草地、湿地、海洋、生物等多种类型。通过就地保护措施, 的确保护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系统和若干珍稀濒危野生物种。
迁地保护是通过人为努力, 将野生生物种的部分种群从原产地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管理和繁殖, 使其种群不断扩大。主要方式是建立动物园、植
物园及各种引种繁殖设施。随着自然界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 迁地保护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对于一些濒危物种来说, 如果其野生种群数量太少, 或适合其生存的自然栖息地已被破坏殆尽, 则迁地保护将成为保存这些物种的唯一手段。例如麋鹿、加州秃鹫等的保护即是成功的例子。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迁地保护的作用, 并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实践中积极有效地使用这一手段。迁地保和就地保护策略是相互补充的途径。来自迁地保护种群的个体能被周期性的释放回野外, 可加强就地保护工作;对圈养种群的研究能够增加对物种的基础生物学的了解, 能为就地保护的种群提供新的保护策略[5]。
3.结语
通过对生导的学习,我认识到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土辽阔,海域宽广,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加之有古老的地质历史,孕育了极其丰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拥有纷繁多彩的生态组合,是全球12个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之一。不但野生物种和生态系统类型众多,而且具有繁多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及其野生近缘种。此外,我国生物特有属、特有种多,动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珍稀物种丰富。因而,我们更应该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的重要。我们更需要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参考文献:
图书:[1]温刚等.《全球环境变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年(责任编辑白海龙); 期刊论文:[1]商丘师范学院生物系的王玉玲发表的学术期刊.《农业与技术》.2005年2期(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刘南威等.《综合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97年;
[3]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生态问题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年;
[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展望》,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年。
第五篇:《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2、超敏反应
3、人工主动免疫
4、人工自动免疫
5、消毒
6、灭菌
7、无菌
8、无菌操作
9、中间宿主
10、感染阶段
二、简答题
1、简述抗原的概念、特性及分类(根据抗原性能)。
2、列出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哪些?
3、免疫应答根据效应机制可以分为哪几类?其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简述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5、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的超敏反应?简述其发生机制。
6、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7、简述脑膜炎奈瑟菌的形态和致病性(致病机制和所致疾病);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超敏反应性疾病有哪些?
8、简述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及防治原则。
9、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
10、简述病毒的结构、基本特性、感染途径和感染类型。
11、简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防治原则。
12、简述HBV(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3、简述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4、简述狂犬病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
15、简述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