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

时间:2019-05-14 21:3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

第一篇: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

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有以下几个内容。

1.看图作文。2.介绍物品.

3.写读后感。4.说心里话

5.写事

6.想象作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审清题意,明确中心,选择材料来写作文。

2、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3、懂得写人的、记事的、写活动的、状物的作文、想象作文、说明文、读后感等的写法。

4、能按顺序,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景描写,能写故事梗概。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进行演讲。

第一课时

一、各单元作文梳理

二、教学过程

1、第一单元:

教材中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活动角度:说写自己在读书经历中的故事;交流采访经过和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围绕“开卷是否有益”展开辩论,再写下经过或自己的看法。可先让学生对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自己在课外的收获选择一个角度。注意,把过程写具体,把收获写明白。

2、第二单元

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写《二十年后回故乡》,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美好的想象,正是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本次习作的教学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像,二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

3、第三单元

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练习写说明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w w w.x k b 1.c o m

4、第四单元

一件事:把事情的发生和经过讲清楚,把从中得到的启示说明白;名言警句:是一句什么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它给自己的帮助和启发是什么;一幅(组)漫画:图上画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分块讨论后,教师可以概括一下:无论选哪个内容,交流时都需要说清:是什么(内容),有什么启发这两点。

5、第六单元

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选择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x k b 1.c o m

6、第七单元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后感的“感”,必须是从原文引发出来的感想、体会,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应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来发表议论。

7、第八单元

写场景。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

复习措施:

1、结合自己写过的作文,讨论自己写得好的的地方,不够的地方,进行思考、交流。

2、教师点拨:①说明方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②复习书信格式;

③读后感,要怎样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④场景描写,如何处理好“点”和“面”的写法

3、交流作文片段。

第二课时

(一)一、复习重点

审题练习、选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下面几个题目哪个题目是写人的,哪个是写事的,哪个是状物的?请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2)我常想起这件事()

(3)老师,我想对您说()www.x kb 1.c om

(4)谢谢您,老师()

(5)大家都夸他(她)()

(6)我的课余生活()

(7)我能行()

(8)我的“小天地”()

2.用比较法审题,说说它们在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上有什么不同。

3.下列题目中,哪个词语规定了文章的中心,请在下面加点。

(1)难忘的小学生活

(2)我尊敬的一位老师

(3)校园新风

(4)我迷上了________

(5)我为________献爱心

(6)欢乐的校园

(7)我喜欢的一篇课文新| 课|标 | 第|一| 网

(8)××给了我温暖

4、请根据文章的题目和要求考虑下边哪几个材料符合这次作文训练的要求。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要求:你和家里的亲人或邻居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

选材:

(1)有一次,在上体育课时,测验60米短跑达标项目,“我”总是过不了关,李宝莉同学利用放学后的时间帮助我训练,我终于达标了。()

(2)有一天,下大雨,爷爷不顾他的腰腿疼,冒着大雨到学校给“我”送伞,“我”感动得哭了。()

(3)上自习课时,“我”因一点小事和孙萌吵了架。李老师耐心教育“我”,使我懂得了任何时候都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4)有一天,爸爸、妈妈中午都不回来,让“我”一个人在家吃午饭,可“我”把钥匙忘在学校,邻居王奶奶把“我”叫到她家,照顾“我”吃午饭。()

(5)邻居兰宏家被盗,街坊四邻都赶去询问,帮他家料理生活,就连病休在家的孙局长也赶到他家。()www.x kb1.c om

《一封信》

要求:请你给外地的亲人写封信,告诉他们一些你的情况和想法。要写得真实、具体,注意信和信封的格式。

选材:

(1)张丽想给妈妈写封信,因为有些话不好直接对妈妈讲。那次去奶奶家,奶奶给她50元钱,她没要。回来后,妈妈说她太傻,她很不高兴。()

(2)杨超想给转走的李昕写封信,想告诉李昕孙老师被评为了市级模范教师,还上了电视,接受记者采访呢。()

(3)乔勇想给在沈阳的二舅写封信,二舅是出租车司机,他想把自己在路上看到的那场车祸讲给他,让他注意交通安全,千万别出事故。()

(4)吴昊想给中队长写封信,给他提个意见。那次去圆明园,中队长在路上摘花,吴昊批评他不爱护花草树木。中队长却说,野花怎么能算花草树木呢?()

《使我高兴的一件事》

要求:

生活中有许多使你高兴的事,请你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篇简短的记叙文。新 课标 第一 网

材料:

(1)生日那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给了我钱,“我”很高兴。()

(2)在“我”的护理下,妈妈恢复了健康,“我”很高兴。()

(3)“我”头一天晚上做了一张妈妈买的数学卷,和第二天考试的内容一模一样,结果得了100分,“我”特别高兴。()

(4)“我”带病参加区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我”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而感到特别高兴。()

(5)“我”给李云彤和江伟解决了矛盾,使他俩重归于好,“我”特别高兴。()

(6)“我”动脑筋帮邻居小弟弟修好了玩具小汽车,特别高兴。()

(7)“我”和妈妈去抽奖,花20元钱抽到一辆变速自行车,“我”为自己有运气而高兴。()

复习措施和意图:

审题和选材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通过以上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学会审题,从而进行选材,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知识,融会贯通

(二)一、复习重点

确定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过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篇作文的好坏、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起决定作用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中心思想不健康或说不明白,那么写出的文章也是不健康的或者含糊不清的。

怎么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题目中直接限制了中心。如《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欢乐的校园》、《老师教育我要团结》等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要先找出题目中揭示中心思想的关键词,弄清关键词的含义,最后据此确定中心。

有的作文题没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只规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范围。如《一件难忘的事》、《我的榜样》、《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遇到此类作文题,就要先找出题目中限制中心思想范围的词,如“难忘”、“榜样”、“有意义”,再弄清这些限制词限制中心思想的范围有多大。最后再从限定的这个范围里,广泛地想一想,有哪些具体的材料,最后根据材料确定中心思想。

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只规定了选择材料的范围。如《我的星期天》、《我的小伙伴》、《暑假中的一件事》等等。这类作文题,完全由自己选择的材料来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拿到题目后,首先要广泛地想一想在这个题目限定的范围内有哪些材料可选。然后想一想这个材料都有什么意义,把几个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比较,选择自己既熟悉的,又有意义的材料,再根据材料提炼出中心思想。

下面我们来做几项练习。新|课 |标|第 |一 |网

1.下面是《一个值得回忆的人》这篇作文所选的几个材料,请你根据材料帮助确定一下文章的中心。

题目:一个值得回忆的人

2.按要求填表。

题目:我受到了表扬

3.围绕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

我懂得要________

________教我________

________从我做起

我学雷锋________

________给我带来快乐

一个________的人x k b 1.c o m 第三课时

(一)一、复习重点

作文材料“巧”安排

二、教学过程

一篇好的作文,写作前要把材料安排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里应该详写,哪里应该略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行文前都要“巧”安排,这样,你的作文才会吸引读者。

下面我们结合过去学过的课文,以及优秀作文的范例,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安排作文材料的方法。

1.按不同内容连段成篇。

例1,《井》新|课 |标|第| 一 |网

开头:介绍井的形状和历史

中心部分:介绍井水的特点

(1)井水很清

(2)井水很甜

(3)井水很凉

结尾:井给后代带来甜美与欢乐

例2,一个值得回忆的人

——记转走的同学李义强

(1)“大力士”的气力

——建校劳动搬石头

(2)“大力士”的精神

——军训带病训练

(3)“大力士”的动力

——在“我的理想”演讲会上

例3,我的妈妈

开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唱着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妈妈。妈妈时刻用她那充满慈爱的心温暖着我。

中心部分:新|课| 标| 第| 一| 网

(1)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妈妈给我过生日)

(2)妈妈的爱是温暖的。(妈妈顶风到比赛场给我送棉衣。)

(3)妈妈的爱是纯真的。(我拿回三好学生证书时,妈妈搂着我哭了。)

结尾:

妈妈的爱永远伴随我成长,将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这无私、温暖、纯真的爱。

2.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

例1,《美丽的小兴安岭》

开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中心部分:

春天,朝气蓬勃

夏天,郁郁葱葱

秋天,果实累累

冬天,雪花纷飞

结尾:小兴安岭是宝库,是花园。

例2,《欢乐的校园》

开头: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总是生机勃勃。同学们在这里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真是其乐无穷。

中心部分:Xkb 1.co m

(1)春天,在操场上踢毽子、放风筝。(详)

(2)夏天,在操场上举行“六一”小歌手大赛。(略)

(3)秋天,我们参加跳绳比赛。(略)

(4)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详)

结尾:我爱我的学校,我爱这充满欢乐的校园。

例3,妈妈给我的爱

中心部分:

(1)温暖的春天,妈妈带我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春光,我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

(2)炎热的夏天,妈妈带我去旅游,我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祖国。(详)

(3)金色的秋天,妈妈带我去拾稻穗,我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4)寒冷的冬天,妈妈带我去跑步,磨炼了我坚强的意志。(详)

3.按事情发展顺序连段成篇。

例1,一件有趣的事

中心部分:

(1)班上议论元旦联欢会上,“春姑娘”的人选。

(2)“我”这个男生,被大家推选为“春姑娘”。

(3)元旦早晨,大家为我打扮。

(4)会上,我扮演“春姑娘”。

例2,难忘的一件事新课 标第 一网

中心部分:

(1)狂风暴雨中我的伞坏了。

(2)几个中学生嘲笑我。

(3)一位陌生的伯伯帮我修伞。

(4)伯伯帮我修好伞,还送我过了马路。

三、教你一招: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住中心,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二、分析材料,选择重点感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以感为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例如:要写好《慈母情深》读后感,首先要从文中概括、提炼出“ ”这一中心,接着选择

的事联系实际谈感受。复习意图:

在讲解确定中心和选择材料后,结合读后感的复习进行巩固和延伸、提升。从散进行集中,有的放矢。

(二)一、复习重点

修改作文

二、教学过程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不论是谁,不论他写作水平高低,写完文章以后,肯定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好文章的标准是没有止境的。多改几次,文章会越改越好,这叫精益求精。

下面我们以《我爱我的老师》这一题目为例,讲一讲怎样通过扩展内容,使文章中心突出,内容具体。

1.通过扩写补充内容。ww w.xk b1.c om

例1,敬爱的李老师不但像慈母一般关心我,而且用她的爱心温暖着她的每一个学生。李想的父母出差,是李老师把她带到家中,解除她父母的后顾之忧;孙楠家里生活困难,是李老师替他交了春游的费用;万鹏父母离异,是李老师在班里为他庆贺十岁生日。

2.通过心理描写使内容丰富。

例2,抬头望望窗外,已是满天繁星,我心想:刘老师家住知春里,回家既要买菜做饭又要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我怎么能再耽误她的时间呢?于是,我便对刘老师说:“老师我懂了。我回家自己做吧。”

3.通过联想突出人物形象。

例3,王老师赶快用自行车推着我向医院走去。望着王老师的背影,我不禁想起去年王老师送我参加市作文比赛的情景。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王老师把我送进考场,竟在楼道里等了我两个小时。

4.通过插叙紧扣中心。

例4,晚上,我带着作文去请教王老师。一进屋,便闻到一股浓烈的中药味,那一定是为刚出院的母亲熬的。记得在她母亲住院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她几乎都是晚上到医院陪床,白天赶到学校上课,从未请过一天假。此时此刻,我真后悔来打扰她。“谁呀?噢,李杰吧!快进里屋,明天参加作文比赛,咱俩还得说说。”王老师热情的招呼,打断了我的回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议论抒情强化中心。

例5,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多很多。李老师就是这样每天从早到晚任劳任怨地工作着。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功名显赫的荣誉。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他不知熬过了多少夜晚,也不知放弃了多少个休息日。我敬佩李老师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我赞赏李老师无私奉献的师德!

练习:下面这段话,写了不同人物的笑,请将他们笑的神态写具体。

晚上,弟弟拿着一张讽刺画跑进屋子。大家看了,都笑起来了。奶奶笑了,爸爸笑了,妈妈笑了,姐姐笑了,我也笑了。

复习意图和措施:新 |课|标|第|一| 网

教师总结:写完作文一定要检查,一步一步有条理地检查: 一读,每一句写通顺了吗? 二找,把错别字找出来。三查,标点符号写对了吗?

四改,写不具体的添加一些;离中心较远的内容果断删除

第二篇:教研给的本册教材解析 六下

(一)多音字

似(p6)卷(p7)转(p11)饮(p12)重(p13、p88)华(p17)泊(p17)据(p19)为(p22)把(p22)闷(p22)削(p22)难(p25)扎(p28、p64P2缴【zhuó】【jiǎo】,第9课P37吭

【háng】,P79乘【chèng】【shèng】, P80圈【juàn】【quān】,P81泊【bó】【pō】,吁(p41、p71)还(p59)弹(p62、p89)塞(p63)拧(p67)铺(p92)模(p105)圈(p106)和(p112)应(p112)的(p122)脏(p150)

(二)容易读错的字

平翘舌:P3沧【cāng】, P4涔【cén】,潸【shān】, P25擦【cā】, P30传【chuán】, P39载

【 zài】P54憧【chōng】,其他P34模【mú】, P75抽噎【yè】, P76窜【cuàn】, P77邮差【yóu】,(方言)

词语

1、要求掌握“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了解“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2、积累下列词语:

(1)抄写你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第10课课后思考练习第4题P51

(2)关于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精神方面四字词语:回顾与拓展

(五)日积月累P120

(4)邯郸学步:回顾与拓展

(一)“成语故事”P21

(5)舍本逐末:回顾与拓展

(五)“成语故事”P1213、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第3课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第14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71;第20课课后第3题的第2小题P113。(理解词语的方法:a、运用工具书;b、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c、联系生活实际)

1.积累佳句

(1)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抄写课文中喜欢的句子:第1课课后第4题P6;第18课课后第3题P103;抄写课文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第3课课后第3题P10;第20课课后练习第4题P113。

(2)有关人生哲理的格言:回顾与拓展

(一)“日积月累”P21

(3)富有人生哲理的隽语:回顾与拓展

(四)“日积月累”P96——P97。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重点词语体会等)

(1)联系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第1课课后练习第3题P3。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课课后练习第2题P6。

(3)结合生活事例理解:第12课课后练习第2题P57。

(4)联系上文理解:第14课课后练习第3题的第1小题P71。

(5)结合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P3。

3、要求背诵的:

(1)要求全文背诵的:第1课P3;第2 课P6;第12课P57;教材上提供的读背古诗词10首。

(2)背诵喜欢的部分:第18课P103。

4、资料袋(3次):P36;P58;P61。

5、阅读链接(5次):P6;P16;P28—P29;P104;P1086、成语故事(2次)P21—

23、P121。

7、课外书屋(2次)P65。

8、趣味语文(2次)P44、P97

口语交际

1、教材每组后面的交际话题:

(1)交流印象深刻的“第一次”。

(2)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3)交流自己希望实现的理想。

(4)围绕“学会生存”进行交流。

(5)围绕“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进行辩论。

2、交流平台:P20;P42;P96;P120。

3、课后思考题和选做题中的交际话题:第1课课后第4题P3;第2课课后第2题P6;第14课课后选做题题P72;小泡泡P85;P9

3习作

应掌握的习作方法:按顺序写;详略得当;根据不同的感悟进行叙述;首尾呼应;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

(一)教材每组后的习作训练:

1、记事:难忘的“第一次”;写有感触的事物,并写出自己的感悟;漫画习作《假文盲》。P182、写自己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及民间工艺品。P413、想象习作《我的理想》。P634、写自己经历的或了解到的自我保护的事情,也可以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P955、自由习作(人、事、景、物、想象);编自己的作文选(封面设计、编者的话、编后语、插图)。P1196、写老师同学、建议、书信(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P122-143

第三篇:6.9班本 教材

六年级九班班本课程古诗文诵读

一、指导思想

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的宝库。她是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知性美和崇高的人格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她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让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展示我校课改实验的成果,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我校小语工作计划的安排,将开展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意在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诵读习惯。

2、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领悟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实施措施

1、营造“书香班级”。在这学期开设的“才艺台”的栏目中,指导学生用古诗文的各种形式来展现自己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

4、在校本和班队课上,结合诵读古诗文,开展各类古诗文的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能力和技巧。

5、分阶段性评比“诵读大王”。

四、诵读内容: 古诗文阅读

五、教学计划

周次 内容安排

第一周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第二周 <<夜雨寄北>> 第三周 《送沈子福归江东》 第四周 《山中留客》 第五周 《元日>> 第六周 第七周 第八周 第九周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第二十二周 <<

国庆假期 《山中送别》

《望洞庭》 《宿石邑山中》

《洛桥望晚》

《断句》 《古朗月行》 《少年行》 《乡村四月》 《出塞》 元旦假期 《独坐敬亭山》 四时田园杂兴>> 夏日绝句>> 《过故人庄》《渔歌子》《于易水送人》

六年级九班班本课程古诗文阅读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 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1)跟读。

2)教师小结: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二、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三、课堂总结。[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两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预习指导:

1.自读五首诗,自己解决生字词,初步解决节奏的问题。2.尽量能背诵,至少熟读。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今天先来学习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

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友情)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6.小结节奏和押韵。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黄鹤楼》

1、齐背孟浩然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创设情境,导入,简介崔颢。

2、学生齐读后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所写的景色和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6.自由发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个字来概括?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总结:此诗写诗人赌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写两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批评。

五、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两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两诗各二次; 预习下三首。2、B类:熟练默写两首诗。不要有错误字。3、C类:课后练习二2两道题。

六、教学后记: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后三首诗。

2、体味分析两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对境遇的乐观理解和忧国的思想。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CAI、录音 教学过程

三分钟演讲:内容以心里话为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学生解释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含义,由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简要介绍刘禹锡,侧重于其独特的思想。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以上注意纠正学生的节奏和读音)4、理解诗意:(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情境。B、作者是什么方式提醒自己的? C、谈谈你对五六两句的体会。

5、自由发言: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

一下说话训练。)6.小结节奏和押韵。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学习《泊秦淮》

1、齐读,创设情境,导入,简介杜牧

2、教师范读,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前两句的写景和后两句的叙事。(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6.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7、总结:

四、学习《夜雨寄北》

1、由学生熟悉的诗句猪八戒的“ 多情自古空余恨 ”(原句是李商的多情自古伤离别)导入,创设情境,简介李商隐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后抽三个学生读,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3.抽查背诵三人后男女分别对背(一方一句)。4、理解诗意:

1).教师简析诗的意思,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内容。(学生先列稿,100字左右,老师指导)2).抽查优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3).教师针对好的评析。

5、点拨七言绝句的节奏:点到即止,着重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6.自由发言:从本诗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怀人)

7、总结:

五、默写三首诗:

抽查上黑板写。由同学点评。

六、布置作业

1、A类:巩固背诵三首诗并会默写名句并抄写三诗各二次,并准备单元测试。2、B类:熟练默写三首诗。不要有错误字。3、C类:课后练习二345和三,两道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古诗简析: 《送沈子福归江东》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江边渡头,杨柳依依。诗的最后两句,历来备受人们称赏。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了解诗人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光荡漾,芳草萋萋,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送沈子福归江东》。

3.能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品悟、诵读,了解内容,体会古诗描述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送沈子福归江东》

(一)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二)品读感悟。

1.结合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2.师生交流。

(1)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渡口杨柳依依,行客稀少,艄公摇起桨驶向临圻。

(2)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

3.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三)朗读感悟。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赏析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吴(今江苏苏州)人,曾任常熟尉,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他擅长草书,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长于七绝,写景尤佳。

诗人的朋友来访。因为天气转阴而打算归去,诗人热情地挽留。此即这首七绝的内容。留客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诗人写得别有情趣。他没有用一般的客套话来挽留来客,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山中气候的特点,挽留客人,打消客人的去意。

客人到山中来,自然很希望饱览山林美景,所以诗人第一句话便说:“山光物态弄

春晖”。严冬过尽,万象更新,阳光和煦,山色格外明媚,万物在春光中显得生机勃勃、光采焕发。诗人着一“弄”字,写出了万物活跃的情态。这是概括地写山林之景。在这里,诗人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大空间:这里有青翠欲滴的新枝嫩叶,有潺潺而流的山泉,有歌喉宛转的百鸟,有白云缭绕的山径„„。诗人从整体描绘入手。比一泉一石的刻画更能表现春山的意境,春山的生机。如此山光物态,尚未尽情浏览就要归去,岂不遗憾得很!所以诗人第二句说:“莫为轻阴便拟归”。你不要因为天边飘来一片薄薄的阴云就打算下山啊,山中的万般景致你还没来得及观赏哩!接下去,诗人捉摸客人不是不想欣赏春山美景,面是担心下雨淋湿了衣衫,于是他以退为进,说道:“纵使晴明无兩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空山幽谷,云封雾锁,水气朦胧,花叶露浓,即使是天气晴朗,你走入深山,也不免沾衣欲湿。言外之意。“入:云深处”景色愈佳,为了一览佳景,怎能顾惜“沾衣”呢?即使下点雨,淋湿了衣衫又何妨呢?。这是用委婉的方式,劝说客人留下。

全诗写得朴素自然,如同与友人娓娓相语,具有语近情深,委婉动人的特点。[①]山光:山色。物态:生物的姿态。弄春晖:随着春天的阳光忽隐忽现而不断变化。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 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 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又何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呢?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主要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元日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渠道,认字与识字。

2、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3、朗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4、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查找资料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指导背诵部分段落。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

2、投影

3、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 饮屠苏 迎红日 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使意思表达更通顺。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7、小结: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背诵古诗,学习生字。

1、你会背诵了吗? 全班背——男女生各背

2、我们来看看这首古诗的第一个字,要写对写好它应该注意什么? 右下角的四点书写。师板演。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展示台进行生字的讲评.爆的最后一笔 换的撇不要写出头 曈的左边是日 重点指导“爆”.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剪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人,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象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作业4中带点词语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4、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瑞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一,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师随机点击“资料”,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这首古诗。

2、学生自学,师巡视。

3、交流(回到老师的界面)

(1)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交流:点击“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一句

(1)指名读诗句,理解字词

故人——老朋友

具鸡黍——准备丰盛的饭菜

(2)受到老朋友的邀请,看到这一桌丰盛的饭菜,诗人心情怎样?(开心、高兴)

(3)指导读好这句诗句。

5、交流:点击“话”——“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指名读。

(2)把你的体会说说。(打开窗子,面对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畅饮美酒,闲谈农事。只有老朋友之间才会谈家常事。)

(3)随机理解“桑麻”

(4)看着插图,发挥你的想象,完成“说一说”——“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

(5)学生自己完成。

(6)交流

(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7)齐读“话”句

6、交流:点击“别”——“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3)即将分别了,孟浩然会和友人说写什么?和旁边的同学说说。

(4)交流。

7、是啊,真挚的友情让诗人依恋,农家的生活让他向往,那还有什么让诗人要相约重阳日在来赏菊花呢?(优美、淳朴的田园风光。)

(1)出示“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放眼望去绿树围绕着村边,青山在村外横卧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2)读好此句。

(3)讲述对仗句。

师范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句诗读上去朗朗上口,你知道它永乐什么修辞手法吗?(对仗)

师讲述什么是对仗句。

师生对对子:“绿树”对________;“村边”对_______;“合”对______

“绿树村边合,”对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还有一句对仗句找出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师生共对对子。

读好这两句诗句。

练习背诵。

三、拓展

1、在我们《古诗七十首》中,还有许多田园诗,其中,我们学过两首,一起复习一下——《清平乐 村居》、《四时田园杂兴》(背诵)

2、今天,我们将一起在学一首陶渊明的《饮酒》

3、出示自学要求二,学生自学。

4、学生交流自学结果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读读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四、作业

1、完成“作品区”里的作业。

望洞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诵《宿石邑山中》。

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进行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4.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这里指湖中的君山。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四、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宿石邑山中》

唐 韩翃(hóng)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

渔歌子

张志和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

1、同学们,你们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义,能告诉老师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得?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大诗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给他取的,因为他16岁的时候,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猜猜他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是希望他能象乌龟一样长生不老。多好的一个名字。

2、通过预习,你能说说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人吗 ?(唐代著名的词人)今天,我们要学的他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

3、什么叫词?以前我们学过哪首词?(《忆江南》)一起来背诵。

其实古代的词和我们现在的歌词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文人填入词,是最早的词的形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给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当我读渔歌子的时候不能读轻声,因为它是词牌,其读文题。

二、理解词意,感悟意境

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你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2、读到现在,你发现诗和现在学的词有什么不同了吗?诗每句都是比较工整,字数基本是相同的,而词呢,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词也叫叫长短句

3、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张志和这个词人非常了不起,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大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朋友,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是什么,打上圆圈,他画的什么景物啊,用笔圈出来。

一共有九种,你们都找到了吗?把9种景物,按照顺序来数一数,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

4、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框,如果这是一幅画时,请你把这九种景物工整地写在这个框里,尽量使它看上去想一幅画。师画出版画。

5、看着你们读景物,你能猜得到写的是什么季节?

6、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他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我甚至于闻到春的气息,你们能闻到吗?到词中去闻一闻,你都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闻到了什么?自己读一读。

7、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去吗?(不想)

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张志和自封为烟波钓徒,他最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于是他非常有盛情地写下了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叫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赋歌》(课件出示),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

8、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朝廷的争斗,留连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着了什么?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

三、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洛桥晚望

孟郊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榆”、“萧”。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3.能正确理解故事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孟郊的诗《洛桥晚望》。孟郊是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他的诗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点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理解古诗: 一二句“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天津桥下的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省洛阳西郊洛水之上。陌上:大道。

三四句“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在静明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

山上那皑皑白雪。萧疏:形容树木叶落。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三、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记生词,背诵古诗。板书: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于易水送人

教学目标:

1.读为主,再度中理解诗意。2.读中想象诗的意境,抒发情感。3.复朗读,熟记诗歌。教学准备:古诗录音,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骆宾王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1.揭题《于易水送人》

2.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有很多诗人都以次内容写过诗歌。3.听录音。

4.自己读诗,你读懂些什么? 易水:河流名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王,可惜没有成功。没:死去 冠:帽子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点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深入了解古诗:

一二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②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三四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⑤水:指易水之水。

三、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记生词,背诵古诗。

五、板书: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断句》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边塞绝域的荒凉穷僻。身处绝域,四顾皆山,诗人发出“故乡几千里”的悲声。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断句》 刘昶.刘昶是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点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理解古诗: 诗的前两句写边关之景。白云之“来”,黄沙之“起”,充满了动感,既传写出边关特有的风云之气,也造出一种紧迫压抑的情绪,透露出逃亡者的惊恐心理。后两句转为抒情。“四面绝”的“绝”字不仅写出关山高入云天之势,而且也写出了边塞绝域的荒凉穷僻。身处绝域,四顾皆山,怎不令诗人发出“故乡几千里”的悲声!

此诗风格高迈,笔力凌健,颇有沉雄之韵。且对仗工整,仿佛唐人五绝的格局。

三、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记生词,背诵古诗。

板书: 白云满障来

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

故乡几千里教学目标

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

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少年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少年行》。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点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2.理解古诗: 一二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新丰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咸阳游历四方的少年游历很多年。①新丰: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斗(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②咸阳:指长安(今陕西西安)。游侠(xiá):游历四方的使客。少:读shǎo。

三四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与君相遇意见如故,愿与君喝一杯。将马栓在酒楼边上的柳树下。③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④系(xì)马:拴马。

三、背诵古诗。

四、作业:熟记生词,背诵古诗。

五、板书: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乡村四月》

翁卷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理解“蚕桑,山原,白满川,子规,才了”等词。

(2)通过诵读,解读,感悟诗文,了解内容,体会诗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能默写这首古诗。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先自学,启发学生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

(2)引导学生朗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重难点,关键

1.学习诗的内容,理解诗词意思。

2.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通过语言描述出来。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由诗入手,激发兴趣

1.你知道哪些写风景的古诗?生答:(《春晓》《咏柳》《游山西村》《鹿柴》)2.板书课题:乡村四月

3.简介诗人及背景。(翁卷,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一生没有作官,布衣终身。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4.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5.出示挂图,观察感受。

二.自主学习诗歌,进行质疑(提倡自主学习,形成能力)1.看光盘听范读,画出节奏。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强调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3.学生自由练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

4.小组内学生进行轮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学生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三.针对疑难,互教互学教师引导理解和欣赏(提倡生生互动,师生互动)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2)教师引导欣赏

①.这句话写了哪些景物呢?(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②. 作者所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景色图呢?(江南水乡的初夏美景图)

③.小结:是呀!作者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学生汇报诗意: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殃了。(2)教师引导欣赏:

①你从哪儿看出农民农活繁忙呢?(“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

②、这里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四、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诗歌以朗读吟咏为主,但要进行引导,将理解巧妙地化解在朗读中,促进学生读出情感,与作者形成共鸣。)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配乐。注重整合,提倡大语文观,诗文画结合。)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五、背诵,积累语言

六、总结课文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

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出塞

王昌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这样学习开始有电教媒体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音乐创设情景,从而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如:《静夜思》等)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三、自读自悟诗意

1、学习诗的一、二两句:

⑴ 自学:

①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课文注释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⑵ 反馈自学情况: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同学们把诗中所描写的画面画在黑板上。(学生面露难色,不敢上台。)

老师又减轻难度: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画不完也没关系,其他同学还可以补充,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一幅画。究竟这些同学画得对不对,好不好,就请大家根据诗句的意思来评价,看看你是不是把诗句读懂了。

(一会儿,几双小手举起)老师抽了一位中等生。

生1:画了一座大山,又在山上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站着诗人。

刚画完,就有学生提意见:

诗人是坐在敬亭山上的,你怎么画起是站着的呢?这时,又有几个学生附和。这位一听有道理,赶快将人画成坐着的了。

师引导:下面的同学说得很对,黑板上的同学也改得很好,你们读得可真

仔细,非常好。谁能接着画出诗中的景象呢?

(学生受到了鼓励表扬,一下子就信心十足了,小手纷纷举起)

生2:走上台,很认真细致地在天空中画了两片云,又画了一只鸟。

师问:他画得好吗?

生甲:他的鸟画得很好。

生乙:他画得不好。诗中说“众鸟高飞尽”,“众鸟”说明有很多只鸟,他却只画了一只鸟。

师:你说得有道理,能上来帮他改一改吗?

生乙:又在黑板上多画了几只鸟。

师问: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丙:我觉得不对。因为“众鸟高飞尽”是说鸟飞得很高,很远,都快看不见了。他却把鸟画得这么大,这么清楚。

(同学们都用赞许的目光看着发言的学生)

师:这些鸟改怎么画,你上去画出来,好吗?

生丙,兴致勃勃地走上台,用简笔画画了一排小小的鸟影。

师:这下,他画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小结:

刚才,你们读诗读得很认真,画儿也画得很好。你们仔细琢磨了诗中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认真体会诗中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得很准确。你们用老师讲,自己就读懂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真能干!让我们来读读诗的第一、二句吧。(齐读)

诗的第一、二句所写的景色,给你什么感觉呢?

(孤独、凄凉、幽静)

(这个环节,利用了中年级学生喜欢画画儿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绘画中、讨论中、修改中逐步悟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想象画面”的学习习惯。这种方法,适合于写景的诗,而且,诗中的画面容易画出来。)

2、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师:诗人坐在敬亭山上,面对此情此景,心情如何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后面两句吧!

生: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诗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五、布置作业

1、熟背、默写《独坐敬亭山》。

2、课外阅读李白其它的诗文。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

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夏日绝句》

教学目标:

【宋】李清照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词大意,能有感情朗诵诗词,背诵诗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背景。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 易安 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二、赏析《夏日绝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诵读古诗。

1、小组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

2、全班交流。

3、知道朗读。

4、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四、背诵古诗

看看你用了多长时间背下这首古诗。

五、教师小结。

第四篇:本册作文复习指导

三年级下册习作指导

习作一:介绍家乡的景物(写景)

选材:选一处自己喜欢的、有代表性的景物

构思:第一段 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总写)--可用排比句开头,“我欣赏过风景如画的西湖;游览过高大雄伟的泰山;向往过壮观秀丽的桂林。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有*****。它位于****,是******(可概括介绍其特点)

第二段 重点写此景物最吸引人的地方(可按四季的顺序;早、中、晚的时间顺序;或是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等方法)--语言要生动、有趣,运用比喻、拟人句。

第三段 表达对此景物的喜爱,对家乡的热爱。

习作二:环境保护

内容:可以写现在环境的状况(表达一种担忧、着急);可以想象几年后家乡的环境(表达一分惊喜、激动)--写时不用面面俱到,选一点来写。

习作三:自我介绍(写人)

选材:自己的性格特点 兴趣爱好

构思:第一段 可简单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点明自己的特点。

(特点:乐于助人 风趣幽默 可爱调皮 粗心马虎 做事磨蹭 坚强勇敢 等等)

第二段 通过一件事,突出这一特点。--事件选择有代表性,能展现自己特点。

第三段 总结自己的特点。“我就是这样一个****的孩子。”

注意:如果写“兴趣爱好”,就要突出自己这一特长,而不是写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习作四:我学会了____________(写事)

选材:自己学会的一项本领或技能。(会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像包饺子、煎鸡蛋、做水果沙拉;会洗衣服、骑车、打球、弹琴、制作贺卡、拼装玩具 等等)--写真实经历的事,按顺序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

构思:第一段(为什么要学习这一本领)或是回忆式开头“记忆在我脑海中慢慢汇成一条长河,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忧愁,令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我学会了****那件事。”

第二段 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突出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语言、表情等的描写。可运用名言、警句、谚语让文章表达更有力。

第三段 写出收获 “通过学***这件事,让我明白了******

习作五:父母对自己的爱(写事)

选材:在学习上父母的严格要求或耐心讲解;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顾(早餐、深夜起来打蚊子、帮你盖好被子、每天早上梳小辫等等)假期中的陪伴(做游戏、外出旅游)

注意:用心选材,要真实,事例要小而新,(妈妈的唠叨、爸爸的大发雷霆、父母陪你游戏都是爱)写出爱的感人力量;

构思:第一段:引用诗句或歌曲开头,或直接抒情式,表达一份母爱或父爱;“世上只有妈妈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的爱就像浩瀚的大海,任我这只小船在海中遨游„„”“有人说,母爱在对儿女的唠叨中,有人说,母爱在香喷喷的饭菜里,而我却说,母爱在那把遮雨的伞中。”

第二段:选择好事例,抓住细节,传递真情。如父母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你又是怎么想的?围绕中心抓住典型、真实的细节进行描写,突出无私的爱。

第三段:通过事例或是思考,终于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首尾呼应。

习作六:畅想未来(想象文)

选材:立足于生活(未来世界里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

构思:第一段:直接点出你的发明(为什么要发明)

第二段:这一未来之物的外形、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

第三段:抒发喜爱之情;或向小读者发出购买邀请;首尾呼应。

习作七:自由习作

选材:回忆自己经历的,最动情的材料写,可以是玩耍时的快乐,辛苦后的成功,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欢的人,一个奇特的想象„„

构思:围绕中心,定格、放大细节

习作八:我会变(想象文)

选材:我可以变成(人、动物、植物、物品、自然现象„„)但“变”得要有明确中心,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要以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

构思:第一段:直接点题“假如我会变,我要变成哆啦A梦,去帮助世界各地的人们。”

第二段:为什么变、怎么变、变后做什么(故事要有明确的中心,叙述要完整,表达要生动)写完整的事,变身后所见、所闻、所感是这次作文的重头戏,运用恰当修辞手法,让文章生动。

第三段:点明中心结尾“只要能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什么都想变”。畅谈想法结尾“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就一定能用我的双手帮助人们”。

注意:

一篇习作首先要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圈定写作范围(写人、写事或是其他)。然后再审题,找出相关具体要求(难忘的事、有趣的事,喜欢的人、帮助过你的人„„)。最后审题,细化要求,(字数、语句、不写错别字„„)

文章要分段写,好的开头会深深吸引读者,关注文章开头。尽量做到首尾呼应,让文章浑然一体。

第五篇:军乐队训练教材

军乐队训练教材

【授课时间】

每周五下午活动课时间 【授课对象】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教学材料】 器乐排练室64件乐器

【课程背景】

21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音乐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教育部正式列入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规划》,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举措,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历史.当前,对器乐教学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推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初中阶的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普及教育.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规划》器乐教学部份,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学习音乐,提高素养,以至受益终生,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由于器乐教学属于音乐教育的范畴,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重要内容的一部份,同音乐教育一样具有“审美性”,“教育性”“.器乐教学同唱歌,欣赏等教学内容一样,都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为目的。

【目的和意义】 学校组建一支朝气蓬勃的学生乐队,是学校艺术文化活动的展示窗口,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音乐才能的平台,展示音乐才能的舞台。

【课程总目标】

(一)学生通过训练能熟练演奏各种管乐器,学到相关知识。

(二)能合奏一定数量的乐曲,达到乐器演奏中级程度。

(三)能进行行进间步行吹奏 并能完成学校和上级安排的演出活动。

【课程目标】

(一)了解小号,长号,长笛,萨克斯等乐器的基础知识,练习与提高乐器的吹奏能力.(二)熟悉中学音乐教材有关年级的器乐教材;研讨校本教学与小乐队训练方法;参与器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三)根据学校条件学习运用管乐器与打击乐器加入的小乐队编配知识.【课程实施原则】

(一)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二)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实施原则: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三)和学生平等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意识.【课程介绍】

(一)简谱介绍

简谱,是指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科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可动唱名法为基础,用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O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在记谱法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变化的音乐符号称这音符。通过一定的节奏、节拍组织起一些相同或不同高低、长短的音符,即构成了一首具有一定音乐形象的曲调的基本部分。因此,要掌握简谱的规律,首先必须认识各种音符,理解其意义。在简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高低及相互关系的基本符号为七个阿拉伯数字,即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称为唱名。音符: 1 2 3

4 5 6 7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汉字 : 多 来 米 发 梭 拉 西 现将高音、中

音、低

如下:

在以后的训练中,我们使用的也都是简谱,简朴相对来说通俗易懂,简单易学。

(二)乐 器 介 绍

在我们管乐队目前用到的乐器有小号,次中音号,拉管长号,长笛,黑管,萨克斯,小军鼓,大军鼓和大镲。所以我们这里就只介绍这几种乐器。小号: 小号,俗称小喇叭,铜管乐器家族的一员,常负责旋律部分或高吭节奏的演奏,也是铜管乐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乐器。常用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爵士大乐团或一般爵士乐,视曲目编制需求而有不同。

小号由号嘴,管体和机械三部分。小号的发音由气流、发音体、共鸣体三个部分构成。气流是小号发音的动力。从人体呼吸器官呼出来的气流,有大小不同的流量和快慢不同的流速。流量和流速对于小号的发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奏强音时流量大,流速快,奏弱音时流量小,流速慢。奏高音时,流量小,流速快,而奏低音时则相反。奏强高音时流量大,流速也快,奏弱高音时流量小而流速快; 奏强低音时流量特大,流速也快; 奏弱低音时流量小,流速慢。熟悉在吹奏高低强弱不同的音时所需气流的流量与流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度,也就是C调乐器演奏。

演奏者可以通过控制嘴唇间的空隙、呼气量及震动的力度来改变音调、音量及音饰。小号上有三个活塞,每按下一个活塞,都会增加空气通过之管道总长,从而使发出之音调变低。第一号活塞使音调降低一个全音(两个半音),第二号活塞使音调降低一个半音,第三号活塞约为第一、二号之总和(三个半音)。各种不同的组合使小号演奏者能吹出完整的半音阶。

小号:

次中音号: 次中音号按键类型可分为立键和扁键两种。与其外形类似的还有上低音号、中音号,音域略有不同。另有一种次中音号叫瓦格纳大号(Wagner tuba),最初诞生于十九世纪,当时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一部舞台音乐剧中,需要一种柔于长号、亮于圆号的乐器,并于1851年由德国的莫里兹制成,其体积小于大号又与当时的大号十分相似,被称为瓦格纳大号。

次中音号是一种相当灵巧的中音乐器,可以自如的演奏音阶、半音阶、八度以内音程的跳动,分解和弦以及装饰音。次中音号的舌奏有三种方法。单吐法,双吐法,三吐法。次中音号加弱音器后,音色稍暗,给人一种声音朦朦胧胧的感觉。在强奏时相当费气。在安上弱音器后,发音偏高,要及时调整音高。

如果把乐器拟人化,也许可以把次中音号这种乐器比做一个成熟的、很有教养的白领或绅士,缺少粗俗与浮媚,给人清新、明静的感觉……这也许是世界乐器千变万化,而在军乐队中,次中音号始终占有一席不可顶替的位臵的原因所在。在东欧,尤其是前苏联的军乐队中,次中音号的运用相当的普遍,编配上声部也很丰富,而且在乐队中的份量也相当重要。他们演奏出的音色与效果也是非常美妙的,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记得还是1974年的时候,在军乐团的产次音乐欣赏课上,我听到一个胶盘的前苏联远东军乐队的录音《满洲里的原野上》,那一次,次中音号这个乐器的特色与音质,给了我一个深深的烙印。在那之前,可以说,我也并不是真正了解次中音号这种乐器。现实,人们对次中音号的感觉和认识,还是很不够的,可以说很多人还没有真正了解它。

拉管长号:

乐器本调:降B调。应用谱号:低音谱号,不移调记谱。实用音域:大字组E-小字一组降B。结构组成:号嘴,U型套管(管长2.75米),里管,调音管,喇叭口等(低音长号还带有一个回转式四度活塞和 一根四度附加管)。还有一种活塞长号,现在 基本已经淘汰。

使用材质:磷铜管。乐器特色:音色高傲,辉煌,庄严壮丽而饱满,声音嘹亮而富有威力,弱奏时又温柔委婉。其音色鲜明统一,在乐队中很少能被 同化,甚至可以与整个乐队抗衡。能演奏半音音阶和独特的滑音。常演奏雄壮乐曲的 中低音声部。军乐队中是用来演奏威武的中低音旋律的主要乐器。管弦乐队中很少用于独奏。

长号又称拉管,是构造上唯一未经过技术完善,很少改进的铜管乐器。它通过滑管来改变号身的 长度和基音的音高。长号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大约1700年前称为萨克布号。17-18世纪时多用于教堂音乐和歌剧的 超自然场面中。到19世纪,长号成为交响乐队中的固定乐器。长号也是军乐队的重要乐器,同时还大量用于 爵士乐队,被称为“爵士乐之王”。长 笛:长笛是现代管弦乐和室乐中主要的高音旋律乐器,外型是一根开有数个音孔的圆

长笛: 柱型长管。早期的长笛是乌木或者椰木制,现代多使用金属的材质,比如普通的镍银合金到专业型的银合金,9K和14K金等,偶尔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长笛。传统木质长笛的音色特点是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而金属长笛的音色就比较明亮宽广。不同材料的长笛完全根据演奏者的爱好选择。但是在乐队中应该统一使用一种长笛,以得到最和谐、饱满的音响效果。早期的长笛为木制,虽然现在是金属所制,但是长笛的发音原理是因为长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动而发声,因此在西方乐队中归为木管(woodwind)。演奏时双手持笛,坐立皆可,采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双唇构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气流集中冲击吹口盖与孔壁构成的75°锐角发音。其特殊技巧有:①泛音:用放松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产生类似弦乐器的清音效果;②滑音:手指在键孔上逐渐滑闭,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③同时哼唱:在演奏长笛的同时哼唱;④模拟打击乐:快速拍打音键,同时口中发出咂舌的“嗒”声,可发出模拟打击乐的声音效果;⑤呼啸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气,同时按乐谱快速移动手指,造成啸声效果;⑥模拟铜管乐器:两唇紧贴吹口,开小孔吹气,发音如同小号。上述各种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锋派音乐中常大量应用。

黑 管:

单簧管,又称黑管或克拉管(意大利语为Clarinetto,法语为Clarinette,德语为Klarinette),有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之称。高音区嘹亮明朗,中音区富于表情,音色纯净,清澈优 美。低音区低沉,浑厚而丰满,是木管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单簧管气鸣乐器。广泛应用于管弦乐队、军乐队、爵士乐队和轻音乐队等。属于木管乐器。中国俗称黑管,有17~23键的各种伯姆制单簧管。

1.记谱与音域:单簧管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记谱音域为e-e(4)。

2.音色与音量:低音区,常被称作“表情音区”,其发音低沉、浓郁、有戏剧特色;高音区音色纯净、明亮、富丽而圆润;中音区的音色无明显个性,发音较柔弱,能与很多乐器的音色相融合;最高音区发音尖刺、狂野,带有呼啸声。除了极高音区不能弱奏外,单簧管其他各音区都能控制自ppp至ff的音量幅度变化;中音区也能达到ppp至mf的变化幅度。

3.演奏技巧:单簧管也是一件很灵敏的乐器,除了在演奏断音方面不如长笛那样流利迅速外,演奏旋律、音阶、琶音、跳音则相当出色。它能轻松地演奏连、断音结合的各种光辉华丽的乐句,这些方面可以与长笛相媲美。单簧管奏断音,三种吐音法都能使用,而最容易的、也最常用的是单吐法,用单吐奏断音自然不能太快。在单簧管上的任何音区可轻松地演奏颤音和震音。

4.配用哨片:单簧管必须配用哨片才能震动发声,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哨片破损就会使单簧管不能发声或发出尖啸的声音。现代哨片有多种型号:1号(新手或者幼龄者使用)2号(入门者或吸气不足者)3号(通常的哨片,一般通用)

萨 克 斯 :

萨克斯是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的木管乐器,音色介于木管乐器 和铜管乐器之间。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萨克斯先生(1814-1894)是比利时著名的乐器生产者和发明家。萨克斯是萨克斯风的简称,萨克斯风(音译)(英语:Saxophone)是一种木管乐器,但是管体通常是用黄铜制造,使得萨克斯同时具有铜管类乐器的特性。有意思的是这点常造成归上的分歧。从发声原理上来看萨克斯和同样使用单簧片的单簧管更接近。乐器本调 : bB(高音, 次中音), bE(中音, 上低音)

应用谱号 : 高音谱号, 根据乐器本调移调记谱 吹奏时对呼吸的要求 1.吸气:将气自然吸入肺叶下部,致使横膈膜(位于胸腹之间的一层薄膜)向下移动,使腹及两肋自然扩张。

2.呼气:也就是发音时,利用横隔膜和腹肌控制有为满气,腹部鼓起来的情况下,腹壁逐渐恢复还原,同时借助腹肌的压力,使吸气下降的横膈膜渐渐上移,将气流控制成如同一根非常自然的平稳有节制而又畅通的” 气柱"呼出。

小 军 鼓 :

小鼓(Snare drum,又称小军鼓、响弦鼓),是一种具有响弦(Snare)横 臵在鼓面的打击乐器。常出现于军乐队、管弦乐团、管乐团等,以一线或者低音谱记谱。小军鼓又称

小军鼓 “小鼓”,在各类乐队中与大鼓的重要性相同,常与大鼓同时使用。但小鼓不象大鼓那样用来加强强拍,而是在弱拍上敲击细小的节奏,以调和音色,增强乐曲的节奏感。小鼓的音响穿透力强,力度变化大,还可以通过在鼓面上盖绒布,或使用不同硬度的鼓槌来改变音色,能奏出各种气氛,表现力非常丰富。属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发音频率高于大鼓。音色清晰、明快,并伴有沙沙的声音,别具特色。双棰极迅速地交替敲击,发出颗粒清晰的音响,各种处理效果(如轻、重、缓、急的区别)可以表达出不同的音乐情绪。

力度(表情记号)的练习 1.渐强渐弱的练习:

通常一般人见到表情记号时就有如被吓到一般的就马上作出反应的表现在音乐上。不过通常这种反应反而会影响整个曲子。导致张力不够或者是太多。所以如何做出适量的强度增加及减弱是对曲子的张力影响颇为重要的一环。练习时以4连音为基础4/4拍为小节单位。练习8小节,6小节,4小节,2小节,1小节等为反复单位的强弱练习。

试著作出尽可能的小声到尽可能的大声的效果练习。所必须注意的要点是:要能作出让人摒气凝神的夸张效果。2.不同力度的练习:

练习时一样以4连音为基础4/4拍为小节单位。练习6小节反复的不同力度的练习。力度单位为 ff > f > mf > mp > p > pp。然后再从 pp,去做出不同的小声到不同的大声的音量差。

大 军 鼓 :

【大军鼓】Bass drum(英)也叫“大鼓”,鼓框用木或金属制成,两端扁平,蒙以羊皮,形如大桶。周围装有螺丝,能从一端拧紧鼓皮。用一支或二支具有沉重而柔软的槌头敲击,发音低沉宏大,稍有延续。力度变化可以从特弱至特强。弱奏与滚奏效果特好。强奏可用以表示炮击、雷鸣、战争、狂热等气氛;轻奏能表示神秘、庄严等情绪。用单线或F谱号记谱。常用于军乐队或管弦乐队。

大 镲 :

呈草帽状,直径60厘米两片镲叶分阴阳,演奏时两镲碰击发出巨响。小镲,打击乐器,铜质,直径20厘米。大镲和小镲这两件乐器表示一切修成正果的飞禽在飞动时双翅发出的声响。佛门中有普渡众生的说法,认为世间一切生灵,只要修行积德,皈依佛门,就可修成正果,立地成佛。这既显示勒佛祖的无边法力,叶表明勒佛教不拘一格广结善缘的气度。西方佛中的孔雀明 王金翅大鹏尊者即是代表。

镲的演奏技巧主要有:1.双击,两面镲同时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其发音响亮。2.磨击,两面镲交叉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音色沙哑。3.闷击,击后立即将两面镲片贴在胸前(即“煞音”),使余音不能延续,使发音短而闷。4.单击,用鼓槌(软、硬槌皆可)敲击一面镲,发音明亮。也可以鼓槌作滚动或闷击。大镲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镲除汉族广为使用外,在藏、壮、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镲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镲:古称“铜镲”、“铜盘”,民间叫做“钹”。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镲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中国中原。

6世纪初期,铜镲在北魏民间已很流行,并很早就在梵乐中使用。镲在隋代九部乐中,已用于天竺、西凉、龟兹、安国和康国五乐中。到了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镲,尤其在燕乐中,还有正铜镲与和铜镲之分。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画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已绘有敲击铜镲的人像。明、清之际,镲是昆曲等剧中的伴奏乐器。

【管乐队的组建与管理】

(一)乐器的编制。

由于学校管乐队是业余性的,因实际条件的不同而有各种可能:编制可大可 小,人数可多可少,并无严格的规定,我们学校组建的61人乐队编制:短笛1支,长笛10支,单簧管2支、萨克斯2支、小号12支、圆号1支、次中音号2支、上低音号2支、长号8支、大军鼓4面、小军鼓16面,军擦4对,指挥旗一支。

(二)乐队成员的选拔条件

乐队的成员主要是指各种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的演奏者,其他如乐队的指挥、教练、配器等,虽属乐队成员,但这里不予论列。

管乐队各种乐器的演奏者一般应具有下列基本条件:首先具有一定的音乐素质和能力。所谓音乐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音准感节奏感和较灵敏的听觉与动作反应,这可以通过模仿测试加以考察。如让其摹仿一段旋律和节奏即可测知其乐感程度及灵敏程度,反复若干次都不能准确摹仿者,应视为乐感很差的表现,考虑接收时,应采取慎重态度。此外,对于了解一点乐器常识,熟悉吹奏乐队某种乐器或具有一定的乐队合奏经验者,如小学参加过鼓号队的同学,都可优先考虑,他们在音乐素质和能力方面大多有着一定的基础,对于巩固乐队的组织和提高乐队整体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除一般要求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缺陷和慢性疾病外,还应具有其他必要的良好的生理条件。诸如:牙齿整齐、手指灵活,这是管乐队吹奏本身所需要的。

(三)乐队的管理

由于中学生有好动和自制力差的特点,所以在乐队的管理上应多下功夫:①人员的管理,首先应选出一名具有较强责任心、业务能力的学生担任队长,负责乐队的辅助管理,其次是制定各种制度,如乐器、乐谱管理制度、训练与演出制度等。再次,是经常对学生进行音乐修养方面的培养,如给队员介绍国内外管乐队,欣赏精彩的管乐曲目等,使学生更好的体味管乐的魅力从 而以更高的热情和兴趣投入训练;②乐器的管理。由于铜管乐器是西洋乐器,而西洋乐器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价格昂贵。所以乐器的管理尤为重要,在这点上务必要学生做到:训练时戴上手套,吹前检查按键是否出现松动,是否灵活,训练后把气水放干,用布擦净,平稳放好,木管类要小心拆御,放人盒内。外出演出一定要放入箱内携带,尤其是强调不准在训练休息时,手持乐器疯赶打闹。

【管乐队的训练方法】

(一)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

正式训练管乐队之前,应先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的乐理知识,由于中小学生的音乐基础差,所以,先应教会学生识简谱,而识简谱的过程中,重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节奏,这对日后的合奏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本功的训练

为打好管乐吹奏基础,管乐器演奏应坚持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练习一般包括:耐力训练、长音练习、音阶练习、吐音练习、琶音、模进练习、力度练习等。其中尤其要注重耐力的练习。没有耐力就谈不上掌握力度和音准,更谈不上表现力,提高吹奏耐力的主要途径是经常练习吹奏长音,长音的吹奏有综合性效果,其中包括在不同音区锻炼气息的延续力与均衡用气的控制力。在此,结合本人的训练体会,提供几条有效的训练方法:

1.训练的第一周内(假期每天训练四小时),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运气方法,能把号吹响并能吹一组音阶即可;

2.长音练习,要求学习尽量用一口气吹奏,四周后能达到小字组降b至小字一组e音每个音能吹40拍(=88),小字一组的f 至小字一组的b音每个音能吹35拍,小字二组的c 音至小字二组的f音每个音能吹20拍; 3.音阶练习。不同调的音阶指法不同,原则上应熟练地掌握各调指法,才能顺利地演奏不同调性的乐曲。但作为中小学生,小学生较难具备这项技能,在演奏不同调性乐曲时,主要靠教练移调译谱,练习音阶时,以降B调为主,重点在指法速度和节奏上下功夫,一般可从易吹奏的音区开始(一个八度以内)然后逐步扩展音域,以能达到降B调5至5十六度音程;

4.吐音练习。利用舌尖有弹性地轻触一下号嘴,产生短暂、干脆并富有弹性的气流,进而吹奏出具有跳跃性颗粒感效果的乐音,这就是吐音。吐音又可分单吐、双吐和三吐,各种乐器都应练习单吐,而小号还应强调双吐和三吐的训练,单吐的方法:吹奏时,先将舌尖抵在上牙龈处,吸气后,将舌尖弹下吐气,其动作如发“tu”音,连续单吐时,即不断重复这一动作。双吐法是在单吐音之后,再加缩舌动作,使舌尖抵在下牙龈处,舌的后部隆起,如发“ke”音,两个动作前后相连续,发音如“tk tk…”三吐法为单吐法与双吐的结合使用,发音如“ttk ttk…”或“tkt tkt…”

5.琶音、模进练习。这项练习的方式较多,可参照钢琴琵音、模进练习。

6.力度练习。这类练习包括在适合音区作强奏,弱奏,渐强、渐弱、突强后弱等方式,目的在于增强气息与唇部肌肉的控制能力,使音量与力度控制自如,同时力求获得音质纯净的音响,强奏时不致啸刺耳;弱奏时不致声音颤抖。

【乐器常见故障的维修 】

学校军乐队的乐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大的故障要送到专业维修店,但很多平常的小故障,只要我们稍稍动动脑筋,自己就能够动手修理。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管乐器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故障一:“密封垫片”漏气 我们在吹奏木管乐器时(包括萨克斯),经常会遇到高音吹不上去或低音吹不下来的现象,这种故障主要是由于乐器按键的“密封垫片”损坏或盖不严造成的。如果是垫片损坏了,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但如果是由于垫片盖不严造成的,只用眼睛观察,很难准确找到漏气的垫片,不妨试试下面两种“土办法”:

1.把湿毛巾装在薄塑料袋里,堵住乐器的喇叭口(长笛的出气口可用手绢来堵),然后双手封闭乐器所有的开放音孔,吸一口香烟用嘴含住吹孔,徐徐吹入,这时,密封不严的音孔中就会有淡淡的白烟冒出,一次不能确定,可多次反复,直至找到漏气的“垫片”为止。如果自己看不清,可以对着镜子操作或找其它人帮忙观察。

2.如果是在晚上或是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修理,同样用双手封闭乐器所有的开放音孔,然后,用手电筒的光亮照射乐器的管壁(手电筒可事先固定好或夹在双腿中间),这时,密封不严的音孔中就会有微光泄出。(弯管乐器可从直管的一侧照射)找到漏气的垫圈后,可用乐器自身的微调螺丝来调节,没有微调螺丝的一定观察好垫片漏气的部位及方向,轻轻掰动键杆儿来调节,切不可心急,以至掰断键杆儿,不然小故障就修成大毛病了。

故障二:号嘴儿拔不下来

铜管乐器的号嘴儿拔不下来是最常见的故障,通常人们就用普通的“电工钳”夹住号嘴儿来扭动,由于和号嘴儿连接处的乐器“管壁”较薄,这种方法很容易使管身变形,甚至扭断,整个乐器也就报废了,因此,“拔号嘴儿”也就成了很多专业维修人员的“看家绝活儿”,轻易不肯外传,其实,用我们身边常见的工具就能轻松完成:用台钳(在学校配臵的劳动工具中就有小型台钳,或在修理自行车的地方也能找到)抵住号嘴儿与管身连接处,号嘴儿朝下,台钳调整到不夹号嘴儿为宜(如图),号身让其他的人扶稳,然后用大小适宜的“呆口扳子”卡住号嘴儿下端的突起部分,最好在号嘴儿四周缠上几层软布,以免破坏号嘴儿的光洁度,再用锤子猛击“呆口扳子”即可,关键的技巧是掌握击锤的力度。

故障三:活塞不灵活

小号、次中音号等铜管乐器活塞不灵活的主要原因是活塞与活塞筒之间的摩擦力太大,或者是活塞筒受外力磕碰变形所至。

故障较轻的可卸下活塞,把里面的弹簧向外抻一抻以增强它的弹力,或换一根弹力稍强的弹簧,然后把活塞擦拭干净,在其表面涂少许长号润滑剂即可(注意不要用小号油)。此方法如不能解决,那么在卸下活塞的同时,卸下活塞筒背面的活塞盖儿,然后把活塞擦干从活塞筒的背面插进去,反复抽插数十次,直到感觉灵活为止,再用小号油冲洗一下活塞筒内壁,把活塞擦拭干净,在其表面涂少许长号润滑剂,问题基本能够解决。如果故障较重,甚至活塞已经不能动了,这时首先要找出活塞筒变形的位臵,再用三棱刮刀来修整,或用一根比活塞筒稍

细一点的圆木棍,缠上细砂布来进行打磨,但要注意打磨时木棍只能在活塞筒中做抽插运动,而不能转动。同时注意尽量不修整活塞本身。

其他的小故障我们同样可以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来解决,比如长号的伸缩管不灵活,可以用实验室中做化学实验的“铁架台”来做修理工具;单簧管、萨克斯哨片的软硬度不合适,可以用最常见的碎玻璃片来做为修整工具等等。另外,我们的工具箱里还应该常备像502胶水、“哥俩好”粘合胶这样的修理材料,来保证我们手中的乐器演奏出更动听的音乐。

当然,在实际的训练中,教练和学生都和学生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教练应因 地因时制宜地给予解决。

【课程实施途径】

器乐讲解示范法.这是器乐教学新授课中常用的基本教法之一,是教师结合乐曲,简介乐器的特点和基本演奏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地示范演奏,从而获得较理想的效果.既能形象示范,又能面授机宜;既能讲清演奏要领,又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既方便,灵巧,有趣,又能立竿见影获得器乐教学实效.器乐综合训练法.这是在以器乐为主的综合课中常选用的基本教法之一,能将各种器乐教学手段与不同的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独奏与合奏能力.能集中优势,用时短,收效快,便于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器乐合奏指导法.此法又称器乐合奏综合教学法,通常是指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器乐趣味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课程评价】

1.能够展示完整的管乐合奏曲目。2.能够有完整的独奏曲目

下载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本册教材中有关作文的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教材作文训练

    八年级上教材写作训练内容一、 作文训练专题内容第二单元:自拟题目,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

    二年级本册整体规划

    本册整体规划 本册教科书包括33篇课文,3次识字课,8个“语文百花园”课文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以专题组成8个单元。每单元均已导语、情境图开头;接着是4至5篇课文,这些课文在......

    以读为本,读中训练-----以读为本学习体会

    开平镇后屯小学李文强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

    生本教材分析

    参加生本教材分析感言 通过这次教材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生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听了广州几位老师和现场各位教师进行了讨论交流,理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

    安全教育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安全》 ----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标 小学《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

    二下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

    四年级全册教材分析(推荐)

    《观潮》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浙江省海宁盐官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课文结构清楚,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后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