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3:2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

第一篇: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我国上市银行利润质量评价研究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探讨 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研究 制药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以某制药公司为例 5 格力电器公司融资偏好问题研究 6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以xx公司为例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结合MD案例分析 9 海外并购及融资方式的研究 10 论企业应收账款的规划与控制 11 浅析公交公司的成本控制问题 论酒店内部成本控制及其策略—基于苏州三德大酒店的案例 13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与应用研究 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研究 15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研究 16 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运用的思考 17 医药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8 中小民营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研究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研究——以三一重工为例 20 我国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 某公司绩效评价中财务指标存在的问题 22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23 某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研究 24 库存业务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判断 关于我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问题分析 26 汽车销售业(S店)成本控制研究 27 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机制研究 28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分析 2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30 物流企业改征增值税的思考

开征物业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2 某公司应收账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EVA指标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34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探讨 35 物业税开征的效应分析

上市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 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探讨

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的应用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式及治理对策研究

制药行业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以某制药为例 探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与减值准备 某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论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 两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试谈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中小民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分析与融资决策--以xx公司为例 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研究——以某家纺公司为例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某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浅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的构建 温州xx皮塑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论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我国上市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研究 某轧辊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某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白药为例 某酒业公司筹资活动管理研究

我国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负债经营有关问题的研究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定位研究 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影响研究 某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的优化研究 某公司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的思考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公司为例 内部审计对“小金库”防范作用的探究 作业成本法在ZTY公司的应用研究

我国酒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及管理研究——以典型白酒企业为例 某制衣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全面预算执行控制的探讨——以某公司为例 8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82 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分析 83 绩优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征分析 84 论平衡计分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85 经济危机背景下汽车行业盈利能力评析 86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7 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顺丰快递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研究 89 某公司短期资产管理研究

中石化纵向并购的价值效应研究 9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92 沃尔玛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 9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94 对我国增值税转型若干问题的探讨 95 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采购与付款控制研究

企业信用管理的财务效果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98 对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探讨 99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反倾销应诉中的成本会计应对策略研究 10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有奖发票对防止餐饮业税收流失的效益研究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分析—以沪市A股钢铁类上市公司为例 104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初探

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研究 106 某公司公司成本降低途径研究 107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 108 企业内部制度的设计研究

某公司负债经营与风险控制研究 110 我国政府会计改革问题研究 111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 112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13 企业并购的税收筹划研究

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基于价值管理的案例分析 115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民营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某公司为例 117 同一控制下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差异比较 118 论股票筹资

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路径研究 120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21 论企业筹资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23 财务报表舞弊行为研究——动因及预防措施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监督的强化——再看会计委派制 12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以“淘宝网”为例 126 某集团公司商誉问题研究

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方法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28 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129 山东铝业公司税务筹划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与手段实证研究 131 某保险公司资产流动性研究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在某药业集团中的应用与改进研究 133 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13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135 中小企业税务外包问题探究 136 某煤炭公司体制研究

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138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与应用的研究

公允价值理论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140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

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42 某工贸公司现金流管理现状和对策分析 143 东风汽车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144 某公司高存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145 计算机会计舞弊现状及其对策 146 论中小企业品牌塑造及误区 147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149 关于个人所得税流失问题的探析

房地产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15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有关问题的探讨

153 xx建筑装饰公司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154 农村村级现状与对策分析——以某镇为例 155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与控制措施

156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发展及风险管理研究 157 民营房地产企业境外买壳上市研究—以金地集团为例 158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59 某塑料公司筹资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160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应用问题的研究—以xx为例 161 企业信用政策研究——以某镀锌厂为例 162 论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及防范 163 某集团财务治理结构优化研究

164 企业负债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65 基于发展能力的格力电器财务分析

166 某安防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167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8 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研究

169 顺丰物流公司仓储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 170 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71 某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172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173 我国家族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74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 175 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分析 176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77 论我国房地产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 178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179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探索 180 反倾销会计的相关问题研究

181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2 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xx公司为例 183 外商的直接投资对我国汽车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影响研究 184 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185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机械加工厂为例 186 服装企业存货管理的现状研究--以雅戈尔为例 18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分析 188 某制衣公司应收账款创新管理研究

189 低碳经济下钢铁企业财务战略变革的研究——以某钢铁公司为例 190 税收征管中的寻租行为探讨

191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 19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19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定价研究 194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浅析

195 物流地产行业的扩张战略研究---上海宇培的扩张战略分析 196 某能源公司的负债经营研究 197 企业集团问题研究

198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99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200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

第二篇: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政府与企业关系研究

——以北京中关村科学园区为例

摘要: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代表产业,也是现今国际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期待使国家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本文通关客观描述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以中关村为例),探寻政府与企业关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政府与企业关系背后的原因,为建立良性的、共生的、互联的政企关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以此期待促成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政府在决策中的地位,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政企互动关系。关键词:政府;企业;知识经济;关系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5年12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大会的胜利召开使得世界的焦点再次聚焦到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上。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具体代表产业,也是现今国际上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政府都在不遗余力的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期待使国家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

我国自1979年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制度朝着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修正,使人民的生活不断获得改善。政治与经济在现实世界中,密不可分。十九世纪末期以后,政治学与经济学逐渐分道扬镳,到了二十世纪以后,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学术分工也愈来愈明显;但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许多经济学者投入政治学领域进行研究,也有部分政治学者投入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学出现。

政治经济学通常有三个层次,一是国际层次的政治经济学,二是国家层次的政治经济学,三是国内层次的政治经济学,三者讨论的焦点都是所谓国家(政府)与市场(企业)的互动。在现今科技强国的背景下,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的发挥这些产业的功能与作用,使得高科技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为政府带来更优化的经济利益,促进和谐共生的发展,是一个从理论到实际都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中关村为例,在科技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在企业的发展中不仅扮演前导性的角色,设立相关研究机构,并进一步制定适宜的政策与建议,同时还为企业提供经费补助与政策性支援。由此可知,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牵动着我国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成长。

而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大陆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此寄予厚望,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济发展始终保持30% 以上的增长速度,也是北京税收主要来源,也是中国大陆53个国家 级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表现最傲人的地区。一九九九中国大陆国务院对北京市政府和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报告》作出批复,于是,国内第一个高新技术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成为国内资讯产业和高科技的象征,和最受关注的区域。这也是本为选择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分析的主要动机。

本文的目的在于客观描述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以中关村为例),探寻政府与企业关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政府与企业关系背后的原因,为建立良性的、共生的、互联的政企关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以此期待促成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优化政府在决策中的地位,最终形成优质高效的政企互动关系。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方法

介于此种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客观描述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二是探寻政府与企业关系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三是分析政府与企业关系背后的原因;四是为建立良性的、共生的、互联的政企关系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导向性建议。

本文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即通过具体的物质实体中关村科学园区的发展现况来分析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限制

本研究的范围是以中关村科学园区的发展来探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因此本文的亮点在于具体而细微的分析,能够以具体的事例来展现政府与企业的互动,2 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深究原因,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以此同时,本文的的限制在于仅以中关村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本文探讨对象的“全面性”,如果说限制的话,这算是本研究的一个限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政府竞争力

高科技产业与政府的关系探讨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相关,值得被现代的学术研究所重视,政府期待依靠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但知识经济在为政府创造有力发展的背景下,也对政府以及国家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这正也彰显出本文探讨此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知识经济的冲击

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是根植于一九七零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之后,而却发源于二十世纪终结前十年的一九九零年代。90年代以来,以知识导向经济为特色的全球化趋势,影响各国的企业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和新的就业关系,对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改变国家角色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一九九零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根源于一九七零年代以来欧美福特主义积累体制的危机,以及针对此危机而由国家与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所采取的后福特主义式重组策略;尤其以英美为主的新自由主义国家策略强调国家解除管制与经济自由化,其对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更具有推波助澜的效果,并为一般政府带来剧烈的挑战而使其有弱化,甚至虚拟化的现象。此外,二十世纪末知识经济的发展强调企业创新、互动学习和工作弹性,也让我们必须重新从理论上思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随著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一九七零年代中期以后高科技跨国公司的全球扩张及工业与金融部门的国际化,促成传统资本主义的解组;其具体表现在工业、财务金融与政治上的变迁。工业解组显现在工业产品必须导向资讯化、市场多元化,讲求个人品味与自然主义;工业也因利润下降而必须外包其生产者服务的部分或缩小公司规模以从事弹性特殊化的生产。在金融方面,自一九六零年代开始欧洲金融体系的发展与金融国际化凌驾了美国的金融影响力;一九七一年尼克森切断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关系;加上一九七三年美国采用浮动汇率,更造成国际资金快速流动与国际金融的不稳定;这同时也代表冷战时期在“美国霸权 3 下的和平”所形成以美元为本位的布列敦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之崩溃。

另一方面,企业也同时纷纷要求政府解除资金进出管制。因此,在工业与金融均呈现国际化的趋势下,政府对其国内经济的控制力大幅降低;而国内政治的变迁则表现在新社会运动与地方主义的兴起,政治发展不再完全基于阶级差异,而是由依多元因素,如种族、宗教、意识形态(如环保与妇女运动)等所组成的社会群体影响政治。总之,高科技公司的全球运作、政府解除管制所助长的跨国投资与投机,和开发中国家的工业化,都同时造成全球市场的扩张与不稳定;尤其当前资本市场具有的三大特徵,即证券化、解除管制和电子化,更使资本市场(包括货币资本和生产性资本)延伸至全国与国外空间,而不再被镶嵌或局限于具体时空。

另一方面,面对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企业界也分别从技术创新、组织形式及生产方式等变革,去除福特主义的大规模生产与机械化管理等僵化现象,期待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制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二、政府的应对措施

面对知识经济大浪潮的冲击,政府究竟该如何面对呢?

政府到底如何应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发展呢?提倡国际竞争力、创新以及企业家精神;而就工作福利国家而言,则是着重在创造工作机会、工作弹性、再训技能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反身性(即依审美观和认知而决定生产和消费)。故政府必须在全球层次与国际脉络下针对这些重点而对国内做策略性、供给面的介入。

关对知识经济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知识经济不可能独立于政治、人才、法制、社会伦理而发展;知识经济尤其需要有创新能力和冒险进取精神的人才;知识经济的重点不在知识,而在转知识为利润,也就是利用科技产品和服务以创造利润。因此,他强调在发展知识经济之前,需要有配套的教育改革、金融改革、政治改革、伦理建设及法治建立等,这显然表示政府仍须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科技武装强国的战略武装下的我国,必须以科技力量为武装,核心技术为依托,合作共赢为前提,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为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增加筹码。

第二节 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影响

社会文化环境指一个地区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它的内容 4 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教育水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及人口素质等。在一些人的意识或潜意识裡认为影响投资的,只是地区经济实力、政策环境以及现代化设施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这种认识是有失偏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优化城市投资环境、经济环境、人才环境、商业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是一种无价的无形资产。在一个有着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和传统的地区,虽然社会文化环境是一种软环境,但仍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会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我国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比较复杂,立足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之下,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政策影响也不尽相同。共生于政治、文化、经济的综合使用体,需要考量多重因素,以求制定出最科学合理的政策,因为面向未来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可调控的发展。以税收为例: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精神发出通知,从自行开发软件产品、技术转让、科研资助、高新技术产品有关的进出口和科研机构转制等5个方面规定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执行。《通知》的下发执行,将会有利于引导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对推动我国高新技术向产业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通知》明确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产品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后,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对小规模纳税人生产销售计算机软件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对经过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征营业税,不征收增。

国家这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纳税筹划”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角色。

税收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一般的需要,以此达到社会财富重分配之目的。税收是现代国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国家众多机能的运作全部有赖与税收收入的支应。因此,为确保国家机能正常运作,宪法乃将纳税订为人民之义务。宪法规定,人民之自由权利,在不妨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时,均受宪法之保障。综上所述,根据宪法所保障的一般的行为自由,原则上,纳税义务人得自由安排其事物,减 5 少税额支出,就是说在多数法律形式中,可以选择最有利于自己之税法上效果的形式。简而言之,这是人民的权利。人民应该重视重税,这是国民应尽的义务,而纳税义务人所缴纳的税额,多数为纳税义务人辛苦赚取的收入,若未进行任何规划,或因不谙税法之规定而多纳税额,无疑于白白放弃自身的权利。所以,基于维护自身权利的前提下,怎可轻易地放弃节税的权利。努力钻研税法的相关规定,用心设计节税之策略,以减少税捐的支出,也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收入增加,因此,纳税学者谓“纳税筹划”指为使纳税负担达到最适最轻,所为之规划,就是即对纳税负担进行的规划。

具体对于企业的步骤如下:

首先,确立明确目标。选定负责筹划的负责人之后,必须与该人确立所需进行筹划的范围,也就是说针对何种税目进行筹划进行明确的目标确定。

其次,完整评估环境。在进行纳税筹划时,除考量纳税义务人本身所具有之条件外,还必须要估量整体的税收环境。

再次,增加相关法律的熟悉程度。纳税筹划,是纳税义务人为使纽税负担达到最低、最合适的程度,在适法之范围内,选用最有利的规定或方法。因此纳税义务人必须十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才不至于违法。

最后,保证计划的有效落实。完成纳税筹划可行的租税策略后,为达到所预期的效益,必须确实执行,但纳税筹划有时长达数年之久,必须保证策越具有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或法令的变更,如此,才能在政府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做可持续的纳税筹划。

第三章 中关村科学园区简介 第一节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概况简介

“第三次工业革命”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并且以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中关村科技园区为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首,北京市经济核心,中国大陆之知识产业首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略见雏形。但仔细比较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差距悬殊,中关村科技园区之知识产业发展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建立适宜的制度和环境是决定中关村未来走向的关键。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近2 6 万家,形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卫星应用、生物和健康、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和高端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构建了“一区多园”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成为首都跨行政区的高端产业功能区。

第二节 中关村科学园区的发展预测

中关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没有政策的保驾护航,中关村科技园区不可能达到如今这种发展规模,未来,中关村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利经济发展潮流,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中关村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也一定长久占有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新领地。对于中关村来说,未来的方向是一定明确的。

一、从自发走向自主

美国硅谷的掘起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树立了科硏、教学、生产紧密结合,科技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新典范。但是由于自发性科学园区缺乏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造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和住房紧张等问题。为此,后来者以此为鉴,政府积极参与到科学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当中,把园区发展方向、基础和公共设施布局、市政、交通、通训、环境等问题同时考虑的总体规划的作法,它也成为各国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设计新建科学园区所遵循的原则。

二、从模仿走向独创

科学园区对当地科技和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在世界上 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对兴办科学园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由于,经过一番模仿美国硅谷的热潮以后,各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 府悟出,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事一个或几个高技术领域的硏究开发,进而生产具有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是建设科学园区的经验。

三、从国内走向国际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学园区呈现出明显国际化 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合办硏究开发机构,到国外科学园区设立分支 机构和企业、成立国际科学园区组织。

这也是中关村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这一趋势,可帮我们更好的把握政 7 企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关村来说,未来处理好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必须所要解决的问题,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关村才有可能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助力于我国科技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第四章 政府与高科技企业关系的现状-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科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有效了解高科技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现状,就必须要明白三个问题,一是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看法与态度,这一先导看法将影响政府的一系列决策;二是政府在政企关系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这一实际印证政府对其的看法与态度;三是高科技企业在政企关系中的地位。以下将分别论述:

一、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态度与看法

高科技产业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透过科技与文化,创造出利润,同时,利用其经济商机,尽可能的进行商品化,并在商品化过程中,以科技为媒介,生产出文化性的产物,即文化商品。其实,如今高科技的科技产业包含两种观点,即科文化与经济,从文化观点上看,文化商品集聚人类的知识、感性、想法以及创意力等文化性因素,且透过对外传播本国文化,提高国家形象,从经济观点上看,由于智慧经济、服务产业的核心领域,创造出高附加值、雇佣、新产业、新市场,且随数字技术与媒体发展而成长,能响应全球水准的 IT基础建设(infrastructure)、多频道、多媒体时代以及环保型工业(无烟窗工业)时代。因此政府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高科技产业。政府改变了对于既有科技产业政策态度,其政策重点从督查与限制更多的转换为扶持与支援,但由于不齐全的法律和政策手段及产业环境,科技产业政策并未获得成效,在1997年末期所发生的东亚金融风暴,导致中国高科技产业处于萎缩的困境中。政府开始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且界定其角色与任务为扶杭文化产业,展开科技产业的支援政策。政府营造有利企业活动的周边环境,同时,让具有创意性想法与规划的企业开发与制作科技产品,提高科技商品的竞争力,且拓展国内外市场。

同时,政府助力于高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

2014年国务院曾印发《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切实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其中明确提出要“鼓励大型银行充分利用机构和网点优势,加大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8 建设力度。引导中小型银行将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和战略转型相结合,科学调整信贷结构,重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在2014年9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他说,“这里既有服务业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改革激发了大众的创业激情。”李克强强调,从眼前看,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战场”,是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一招”;从长远看,通过扶持小微企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招”。

二、政府在政企关系中所实际扮演的角色探讨

我们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政府在政企关系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事实绝非如此简单,因为开放民主的政府既期望和谐稳定的关系,又总试图掌控企业的发展。所以,和谐的表面下也经常涌现着诸多矛盾。总的来说,政府在政企关系中,主要有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价值选择的引导者、行业标准的主导者、市场行为的监管者、价值冲突的协调者五类角色。

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不同于以往高科技企业注重投资环境和利润,如今政府主要以引导推动的方式积极促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为企业社会责任搭建舞台,并将其提升为国家持续发展的理念中,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效果,让社会民众也来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价值选择的引导者: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树立,一方面需要企业的自觉,更需要外来力量的驱动,必须加强扩大并帮助企业树立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并且提高企业覆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行业标准的主导者:主要指的是一个技术联络和管制的工具,企业必须从此规范里来得到保障而才能从中得到发展,也能做到交易公平合理、减少纠纷。

市场行为的监管者:各个国家经济市场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主要有三个层次,其一是企业自律此实施主体为企业,其二为行业自制此实施主体为行业协会,其三为政府管制此实施主体为政府,一般理想的状态是此三种层次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价值冲突的协调者:现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但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也容易造成负面、消极的影响,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公共理性的角度出面协调,促进并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商业价值。

三、高科技企业在政企关系中的角色分析

相比政府在政企关系中灵活而多元的角色,高科技产业在政企关系中则要被动得多。实际上,这种被动似乎是企业与生俱来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这种被动主要表现在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对市场风险的背负、对社会责任的履行等三方面上:

政府政策的执行者:政策执行可分为三大模式,包括:第一代的由上而下模式、第二代的由下而上模式与第三代的整合模式。一个立意良善的政策如果没有执行,就无从达成其政策目标,如执行不力或选择错误执行工具,轻则政策成效不彰,严重则可能导致政策失败,甚至产生负面效果,可见政策执行的重要性。执行是一种将政策付诸行动的过程,包括组织活动、解释活动、应用活动三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合理的策略,诠释政府的政策、并能有效的执行。

市场风险的背负者:与政府的多种角色不同,任何企业的经营都是以生存为主要任务的,其中环境风险是企业营运时所面临的最大威胁。企业为了有效管理个体,需要尽量在合理可行的代价下,尽最大可能消除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使得预期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之间的差距能够减到最低。所以,企业在对风险进行管理时,有可能会悄悄的避开政府的政策,或者执行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规避有可能承担风险的政策,潜在的可能造成政企矛盾。

社会责任的履行者:首先,不必说,政行执行何种的权利就也应予以承担责任,政府在执行权力上必需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达成社会福祉;其次,高科技企业一方面要作为社会公民它除了要面对政府、市场与整个社会且为公众利益不断努力,制度的行成以及公共利益的实践,此为政府的公共责任。另一方面,高科技企业覆行社会责任也需要政府给予的舞台才能发挥,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那么企业就没有覆行的条件与背景。

从政府与企业的不同角色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复杂的、模糊的,不是一两句简单地话可以概括的,这一点既反映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又为我们优化政企关系提供了现实性依据。而社会责任要求政府和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必须遵从双方可能的、潜在的利益,走上相互合作的道路。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政企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除此之外,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还与诸多因素有关,比如说银行的资金支持,10 银行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各项高科技企业信贷支持政策,不断创新高科技企业金融业务产品和经营模式,全力帮助高科技企业客户成长壮大。深入洞悉高科技企业客户金融需求,全面推出相应的服务品牌,建立完善高科技企业信贷机制,推进专营机构建设和业务服务流程优化,为高科技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快捷、灵活、专业的金融服务。建立高科技企业批量经营模式,提高融资效率。

但因服务的定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一连串内在心理因素与外在行动的程序表现交错组成出来的结果,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但能使消费者满足其需求;服务通常与实体产品一样,是由互动的双方透过某种程度接触,进而达到双方的目的。品管大师曾说,“服务”是“为他人而完成的工作”。银行服务品质乃是银行提供正确、迅速的业务服务,并且对于顾客的应对及建立互动关系的维持,甚至包含营业环境及银行提供无形及便利的服务以满足顾客期望需求的满意程度。也是因为银行业亦属于服务业之一,有四大特性,即无形性、不可分割性、可变性、易逝性。当市场需求变动很大时,银行服务则立即面临考验,例如月底和发薪日以及假日症候群,不仅银行营业厅人满为患之外,金资中心也常因为处理资料过多乃至拥塞而发生突发事件。

第二节 高科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问题探讨

任何一种关系的背后牵扯到的都不仅仅是有关双方,更是多种综合因素的博弈。在政企关系的背后,所加持的不仅是政府和企业双方的核心利益,更是相关问题方的正面较量。因此,我们难以忽视政企关系背后所隐藏着巨大的问题。具体来说,从政府方来看,问题有政策制定的滞后、行业标准起草存在漏洞、市场监管的缺失三方面。从企业方来看,主要是政策执行的不利的问题。而双方在背负公共利益时,都偶有疏忽。

首先来看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政府需要管理的是复杂而多元的国家实体,尤其在我国面临全面发展转型之际,更是如此。因此政府需要处理大量棘手的问题,对民众和企业来说,政府是坚实可靠的保障,对国家来说,政府是忠实可信的执行力量。但在处理与高科技企业的问题上,政府需要面对的是三方面的问题:政策制定的滞后、行业标准起草存在漏洞、市场监管等问题,限于篇幅有限,本文不在此赘述。

同时政府还要确保共同资源的分配,共同资源是指所有权不属于任何人的 11 资源。因为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大众,所以人人都有权可以使用,人人不必支付代价或支付很低代价就能使用,故大多数人可能都倾向尽情使用,最后造成使用过度或无法有效使用。此外,当不同企业共同开发同一资源时,如石油或鱼群,将无任一企业有足够的经济诱因去维护这些资源。在管制不存在的情况下,业者将争先开发原油或鱼群,而政府之管制将可避免过度开发或浪费,以延续共同资源使用年限或有效使用。

而外部效果不管有利或不利,都会造成缺乏效率的市场结果,因其会造成边际私人成本不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以致造成市场失零。所谓外部效果是指市场交易的结果对非交易的第三者所形成的影响,又称“第三者效果”,亦非交易第三者承担了交易成本或效益。当此一影响为有害时,称为负的外部效果或外部成本。外部效益的例子如:教育、国防、道路等。外部成本的例子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等。不论是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受影响的第三者都是非自愿的。当这些成本被外部化且由社会大众來共同负担,并未直接转移给购买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产品价格未能反映出真正的生产成本。外部效果的出现会造成无效率的资源配置,因外部效果的出现会造成过少(具外部效益)或过多(具外部成本)的产出,市场交易中的成本与效益只反映了市场交易双方的成本与效益,没有把受影响的第三者之成本与效益列入所致。所以,只有在污染此一外部成本必须加诸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下,企业才会设法减少污染。当外部成本能反应在产品价格中时,消费者将会避免消费高污染的产品。

一般而言,经济管制是政府为了解抉造成市场失灵所的公共材、外部性、自 然独占,以及资讯不对称之问题,以维护大众利益,经由立法及其执行,管制企 业行为,以期提高经济效率的一种干预方式。

其次来看企业方的问题。

一方面,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因主体不同是分开的,政策执行过程乃是政策制定之后的过程,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两者之间有其任务界限,政策执行者是非政治性之技术官僚,政策执行的性质是中立、客观、理性与科学的。也就是说,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基层的企业,企业的执行能力与行为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这也是落实政策的关键步骤。另一方面,政策执行是行动者的复杂互动结果,高科技企业不仅仅接受上级指挥命令,而是具有裁量权,政策执行是决策者与执行者互动的过程与产出,决策者与执行者透过妥协、议价、协商或结盟的活动达成共识,故彼此互惠远比上下指挥更为重要。

企业的经济责任被视为是企业传统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企业股东的责任。大致而言,企业经济责任所指的是“追求组织最大利润”,这是企业经济责任的首要目标,企业得利,其股份持有者、公司员工等也会因此而受惠。“利润先行”的主导原则让企业在全面深入的渗透市场进行发展的时候,难免会有所牺牲。除此之外,企业还背负法定、道德等责任。

最后,政府和企业都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政府来说,政府并非“非营利组织”,政府是运行管理国家的重要媒介与工具,除了可获得有形的实质经济赞助之外,还可以从中学习企业部门的经营精神与技术,更希望能够透过彼此合作互动的机会,让企业部门感受到政府内在的使命与理想,进而愿意负起社会责任,为社会整体贡献出更大的力量。同时,政府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提供者,这对企业而言,过去企业部门参与公益活动只是纯粹扮演金钱或物资的赞助角色,对于公益活动的实质内容鲜少深入关切或参与讨论。受到外在环境改变,以及企业理念也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逐渐转变为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以自身的力量或透过和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积极主动的参与公益活动。

一方面,对企业来说,除了为获得实质的经济支援之外,无形的技术与人力之辅助,也是一项额外的附加价值。更深层次地来说,高科技企业期待能够透过与企业部门的合作,将其理念宣导给企业部门与社会大众知悉,让企业部门愿意负起社会责任。这是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动机。另一方面,企业部门在运作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有形与无形资本,以及其所获得的利润,并非单单只是来自企业部门营运的结果,也包括来自于社会大众及企业部门所处的环境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的互动。因此,企业部门的发展与整体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企业必须承担整体环境下所负载的社会责任。

未来高科技产业究竟路在何方?

一、完善顾客管理体系。顾客关系管理日益备受重视,顾客关系管理是一种 13 管理顾客的方法,指企业透过有意义的沟通来瞭解和影响顾客之行为,以达到增加新顾客,防止旧有顾客流失、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提高顾客获利的一种手段,是一组技术;也是一种反复将顾客资讯转换为正面顾客关系的过程。顾客关系管理的本质是一 种企业策略的执行。目标则是为顾客创造长期价值,同时达到企业利润极大化。透过积极使用资讯,将顾客资讯转化为顾客关系管理的互 动过程。顾客关系管理是从建构顾客知识开始,让银行建立长期的与资源管理的顾客关系和顾客互动。顾客关系管理的定义是透过资讯科技,将行销、客户服务等加以蝥合,提供顾客量身订製的服务,并增加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用以提升顾客 服务品质,达成增加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企业能够经营成功均有一个充分且必要的条件,不是产品而是顾客。随著时代的演进,企业与顾客互相沟通、信任、互动、相互定位;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有效的顾客关系管理,才能够增进企业的投资报酬率。

二、提高顾客忠诚度。顾客忠诚度就是是顾客对于事后服务满意之后的一种行为表现,当顾客对某一产品产生忠诚度时,即顾客信任该企业,甚至愿意承诺继续与该企业往来,重复地购买科技商品外并且免费银行正面做宣传,也会推荐该产品给其他顾客,为企业带来更多新客源。当顾客对某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感情、依赖与认可,形成偏爱并坚持长期重复购买该企业产品或服务时,会对该企业产品或服务表现出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一种高度信任与忠诚的程度,是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根期竞争中所表现出的优势评价。通过提升售后服务与服务品质来满足顾客的需要,维持顾客与企业之间的网络,最重要是要让顾客对企业产生满意度、忠诚度,这也是高科技企业经营策略上一大课题。

三、确保售后服务。事实上良好的售后服务、服务品质与企业品牌形象表示业者给予顾客的保证与保障,顾客才能够安心放心有信心产生冉次回瞋意愿,更会快乐地向他人推荐与之往来。相对而言,如果劣质的售后服务、服务品质与负面企业品牌形象,顾客将会产生愤怒、悲伤、担忧与害怕,随之拒绝往来,更甚至于大肆负面宣传,导致其他金融商品投资人资金抽离,公司灾难可能因此而发生,在秉持“稳徤、前瞻、专业、热忱”的品质政策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大众与永续经营。这是也正是未来所有高科技企业该努力的方向。

第三节 高科技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原因解剖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企关系矛盾背后隐藏的利益的追求的异化,那么,政府和企业到底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呢?笔者以为,在企业部门的“营利”目标与政府之间的“非营利”目标之间,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是在提升资源应用的效率,创造更高的运作效益,并让自身能够在需要的时机被主动发掘,并自身应致力于提升为被企业投资的对象。因此,两者间若能在社会责任与企业营利的矛盾中找出平衡点,且在企业利益和公益维护的折中过程中做出最有效的运用,对企业而言,应能共创双赢的局面。政府也可以透过建立彼此的伙伴关系而获得进入市场的管道,同样地企业也可借由与政府的合作,达到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组织成员反思的目的。所以,双方还可以通过相互学习获得彼此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对方的技术、对问题的分析或管理风格等而期待建立良好的、共生的互动关系。为了建立这种关系,本文也提出了如下策略,仅供参考:

第五章 建议

进入大数据时代,受益的不仅是高科技企业,政府也是受益者,政府监管部门的覆盖规模与精确定位能够同步实现,这让监管更有底气。其实,在法治社会中,企业与政府不是敌对关系,也不是传统的婆媳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价值就在于法治秩序决定企业的市场生存环境。江湖式企业经营与随意性的治理监管都是非健康的市场成长模式,在权力制约的角度,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严格划分;但是从职能服务的角度,政府与企业是亲密的合作伙伴。而为了更进一步优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现就对其双方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科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政府管理下的公共利益需要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公共管理本质是行公共之政,而公共最早在希腊有二个意思,其一是个人能超出自身利益去理解并考虑他人的利益,也就是一个人能同时考量公共精神和意识到参加公共事务的表现。其二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工作和互动中能互相照应和关的一种状态,由此二者都可以看出其意境都是在群体生活的背景,有群体生活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而这裡的公共也就是社会的一种,二者是一致的,而公共利益是指众人所享有的,也涉及了国家利益与广大社会公众福址的利益,它并非简单的集体利益,而公共利益成为政府公共管下的出发点和目标。

而企业社会责任所说的其实是公共利益,社会是一个企业作为依赖和发展的 15 主体之一,理所当然企业也需要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企业除了为社会也必须为政府管理的框架下,承担应当的社会责任,其主要也有二大原因,其一为企业需要社会提供源源不绝的养份,离开社会,企业将不存在。另一方是政府的权力渐渐转移至企业、机构、团体的手中,有政府公共领域私人化的趋势。总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公共利益价值导向下公部门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想要永续发展下必然的趋势。

(二)政府管理实现治理理念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西方国家对于治理理念的兴起,提出了一套理念与制度架构,其认为管理是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下公共事务诸多的总和,是一种衝突与调合持续的过程,也有特定的权力与执行力使人们服从,然而有效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国家和市场的基础上,它也是对国家和市场手段的补充,但他不可能是绝对的,也没法替市场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良好的管理模式,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是一种由上而下的管理、参与,而以公共利益为最终目标,它的本质其实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也是二者的最佳状态,也可以说,良好的管理也是是国家向社会回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社会的主要公民之一,必须提倡公共精神和责任的意识,积极承担相对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当然责任,只有所有企业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我们的社会才可能出现稳定、和谐、良好的局面。

(三)政府公共管理结果的责任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政府公共管理的根本特徵是在于它的公共性,对公民负责是最根本的义务关系。西方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就是力图建麽一种责任机制,而这种责任机制要求的其实是实现顾客满意,即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满意,另一种管理主义责机制是在该模式中加入了对公众的直接责任,前者其实和企业私人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相关,后者则和政府公共管理相关。许多公共产品的顾客满意度也和各企业直接相关,例如:空气质量问题。从上述也可看出政府公共管理下所追求的顾客满意目标,如果少了企业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这裡才会说明为什麽政府公共管理的结果也需要企业一起来承担,从这裡企业不只是在法律或出自内心自觉来实现,更重要的是企业如果有其行动,如慈善捐款,那也会产生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能缓和其矛盾还能够使得民众对政府公共管理下的信任,实现社会和 16 谐。

二、企业社会责任下的落实政府公共管理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公共性要求政府公共管理的介入

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与社会互动中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及为不良行为承担结果,任何企业的互动对象总是有限的,供应商、销售商、广告商、管理咨询者、学者、顾客、潜在的顾客、社区、潜在的员工以及能够了解到企业的社会大众都会有一定的界线,以上几种我们称之为利益相关者,这些能和企业直接互动的对象实际上就像是构成整个社会的公众之一部分,而这些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公共利益。而企业的外部行为能直接对公共利益造成影响,而企业内部行为则能间接地对公共利益造术影响,前者就好比是企业的排污行为,后者就像是企业对员工的管理行为,企业就像是社会的主体一般,它的行为总是和公共利益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如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麽政府要介入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二)企业追求利润的本性要求政府加强立法与监管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企业如果有效率的使用资源并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去消费产品,企业就实践了企业社会责任。故为了推动企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政府公共管理必须加强相关的立法制度,另一方面,要有一个稳定、效率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制度,除了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制化外,也应加强政府的执行力,甘此才让企业意识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取向需要政府公共管理的激励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动机很多,但真正能够吸引并业承担社会责任,吸引他们更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办法,其实是建立一套良好的市场机制,让企业可以赚更多的钱,企业使用资本来产出最大的价值,有一隻看不见的手其实是引导他们去促进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原本想追求的价值,也由于非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因为讯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使得企业单方面想达到利润最大的情况下反而会为公共利益带来伤害,这也是执行企业社会责任下的问题之一,而想要化解此一情况达到双赢的情况,只能依赖政府在公共利益上的激励制度。然而在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我们也必须尊重企业追求自身利,这一点也是为什么政府能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政府与企业二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政府应在何种意境扮演什么角色来辅助、规范、协调企业,而企业又应在什么什么条件下回应政府。双方都必须要拥有共同的努力,才能实践出真正的结果。“平等对待、共同奋斗”是政企关系的深层次润滑剂,也是长远深度发展的要诀,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似乎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邹伟进,胡畔.政府和企业环境行为:博弈及博弈均衡的改善[J].理论月刊,2009,06:161-164.[2] 王丹.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3] 马永斌.区域创新体系中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管理研究,2010,05:21-24+26.[4] 朱锦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D].苏州大学,2006.[5] 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3.[6] 樊慧玲.政府食品安全规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耦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7] 苏永华.“依附式”合作与双重推动中国慈善组织与政府、企业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8] 何辉.如何理解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政府和企业关系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03:139-144.[9] 金太军,袁建军.政府和企业交换中的一致与分歧[J].学术月刊,2012,11:88-98.[10] 刘金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11] 张鲁秀.企业低碳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12] 张自立,李向阳,张紫琼.基于生产能力共同储备的政府和企业应急经费规划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11,01:56-61.[13] 韩磊.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和企业的博弈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 18 究生学报,2008,04:66-71.[14] 金太军,袁建军.论政府和企业的协调机制——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背景[J].人民论坛,2011,14:216-219.[15] 胡鸿高.企业社会责任:政府·企业·利益相关者[A].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北京论坛(Beijing Forum):,2007:14.[16] 王海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17] 李龙飞.从政府的企业到企业的政府[D].西南财经大学,2007.[18] 万文海.政府、企业、公众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冲突博弈与制度安排[D].华侨大学,2005.[19] 柏娟萍.低碳发展模式下政府和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54-58.[20] 莫增斌,陈起林.论政资分开──从政府和企业的权力变迁角度分析[J].经济学家,1995,04:4-12-126.

第三篇: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探讨与研究

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探讨与研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已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以其特有的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建立和完善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大力推进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双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关系,从整体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和谐,以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企业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基层群众组织,必须“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手段,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

一、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现象及其原因

(一)现阶段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现象

1.分配制度不合理,收入差距拉大。近年来,我国职工的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分配制度不尽合理,职工收入偏低,仍是当前劳动关系矛盾中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同步,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生产工人和农民工的经济地位普遍呈下降趋势,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危险。在部分非公经济企业中,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变成了最高工资标准。全国统计调查的情况表明,65%左右的职工收入低于平均工资水平,经营者、管理者与职工的分配差 距在不断拉大。

2.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争议增多。尽管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劳动力总体水平仍供大于求。在一些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企业自定有损于职工切身利益的“土政策”,突出表现在:拒签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阻挠职工组建工会;压低或拖欠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工资;不缴纳或拖欠社会保险;随意延长工时;不重视劳动保护和生产安全;随意解雇职工,等等。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陈旧淘汰设备,职工安全无保障,工伤事故频繁,职业病有增无减,劳动者的身心受到伤害。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劳动关系矛盾突出,劳动争议大量增加。

3.企业忽视职工权益,强资本弱劳工。虽然国家要求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在目前中国的具体经济现实里,资本是相对稀缺的。由于劳动力须依赖资本才能生存,而劳动力资源又处于过剩状态,从而导致强资本、弱劳工的不均衡态势。职工对收入分配的主张权被剥夺,劳动要素和其他要素在利益争取上的力量被削弱,劳动要素在分配中严重“廉价化”。资本相对劳动而言,事实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作为最重要的劳动要素,在分配中则处于弱势地位。企业老板和劳动者界限分明,企业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在很多地方被剥夺。

4.部分工会职能缺失,维权职能受到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 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一些非公经济企业一直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建立的工会组织有的也沦为资方的附属物。同时,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权中,工会干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日益增多。工会职能的缺失,导致部分劳动者对工会缺乏信任,相当多的农民工、临时工对是否参加工会抱无所谓态度,这进一步加剧了劳动者在资方面前的弱势地位。

5.部分地方政府的角色错位,监督职能缺失。某些地方政府较多地考虑对资本的吸引力,偏向投资者的态度和做法已经成为劳动者和工会维权的障碍。“低劳动力成本”成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片面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在各种经济数据的背后隐藏着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所谓的投资环境,对一些企业违反劳动法规的现象睁只眼闭只眼,甚至为厂商侵犯职工权益开脱。

(二)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是劳动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

劳动关系既是现代工业社会就业组织中最基础的组织关系,也是经济社会中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讲,它是“资方”(雇主或劳动力使用者)与“劳方”(雇员或劳动力)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安排,以及由利益引起的合作与冲突的总和。在计划经济时期,职工利益由国家通过计划级别工资和再分配实现,企业与劳动者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进入市场经济后,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矛盾和融合的多样化,雇主与雇员之间力量的博弈——劳资双方的利益冲突是劳动关系冲突的最基本的内容。

马克思指出:即使我们单只从资本和雇佣关系这个范围内观察问题,也可以知道资本的利益和雇佣劳动的利益是截然对立的。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雇主对经济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包括了诸如薪酬收入、工作条件和福利保障等这些具体的利益问题。协调和化解二者的矛盾或冲突,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成为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劳动纠纷的不断出现是工会组织不可回避的新课

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劳动关系形式的多样化、改革过程中的利益格局的调整、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国有企业主多分离的趋势不可逆转,使劳资双方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市场化的特点,企业劳动关系的调整、矛盾的解决尚处在探索和磨合中,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

1.劳动力市场化削弱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要素,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力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统一分配,并且“一次分配定终生”,劳动者很难以自己的意愿流动,企业也基本没有用人自主权。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是依靠行政命令建立的,因而劳动关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的配置是由市场经济规律来配置的,企业对劳动的使用管理上存在明显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劳动者和企业可以在自愿的基础 上“双向选择”,劳动关系的形成是自主选择决定的,因而劳动者流动性大幅度增加,劳动者和企业很难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成了双方的主观愿望和期望目标,但在具体问题上,又成为双方互不让步的根源。

2.劳动者多元化结构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性。目前企业中劳动力构成往往呈多元性,有企业主、股东方派驻的管理人员,他们中有较强的家族管理因素,有企业招聘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还有的企业有劳务派遣人员。由于三种人员在工作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使三类人员日常工作中表现出不同心态,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3.多种原因未签劳动合同现象存在,导致劳动纠纷。劳动关系的保障是通过有关法律和劳动合同来实现的,现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不愿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而有的员工为了自己感到不如意时能随时离开企业,也不愿意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签订劳动合同后要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相应承担部分费用,而现行的社保制度在不同省份和地区又不能流动,因而有的员工为少缴社保费而不想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以上情况存在极易导致劳动纠纷,甚至激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和社会稳定。

三、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基础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减少发生劳动争议的最佳途径。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

1、培育共同认知的价值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共同的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育和提升职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在强化企业发展意识、提升企业价值的同时,更要重视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增值。如果职工不能够与企业共同发展,就会感觉个人的价值没有实现,企业的凝聚力就会下降,影响职工主观能动性发挥。公司党委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将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和谐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培育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结合公司实际,坚持“诚信、创新、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和“科学民主决策、健康有序发展、认真快乐工作、构建和谐三箭”的工作方针,切实践行“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经济成果”的发展宗旨,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形成山东三箭独具特色的和谐文化。

2、培育企业精神,焕发职工爱岗爱企的激情。

在“诚信、创新、团结、奉献”的企业精神的指引下,引导职工树立敢为人先、敢当排头的精神,以事业鼓舞人,以责任鞭策人,以标杆激励人,使广大职工始终保持乐观向上、勇挑重担、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公司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3、坚持文化育人典型引路,提高员工自觉自愿奉献企业、奉献社会 的主观能动性。

大力挖掘公司优秀的文化因素,提炼符合企业发展和时代潮流的企业精神,形成自己的文化资产。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企业先锋”活动、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的活动;鼓励职工爱岗敬业,人人争做贡献、人人力争成才,努力营造职工和企业共同成长的良好环境。以企业精神激励员工奋发有为,以增强社会责任为导向,加强企业社会道德建设、职业文化建设,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从而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

面对当前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工会组织从社会稳定和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出发,山东三箭集团作为老牌国有建筑企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围绕集团十一届五次会议职代会提出的继续深化“抓管理、上水平、要效益”的工作总要求,以深入开展“双关心”活动为主线,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职责来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为实现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目标,集团工会提出以下指导、工作方针:

(一)深入持久的抓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建设,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果,营造更加浓厚的和谐三箭氛围。

1.要继续深入学习济南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试行条例,认真落实以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

2.进一步健全落实职工诉求表达机制,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抓好对合理诉求的落实。

(二)以企业发展为中心,结合各单位实际,主动把工会与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为企业发展助力。

1.继续开展好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2.认真履行工会监督安全生产的职能,协助行政,继续开展好以“安全生产”为主题的“安康杯”竞赛活动。

3.了解企业发展和职工成长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业务培训。

(三)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职工权益。

1.在继续做好在外施工职工家庭走访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家访“五必到”制度,即职工本人有病必到;家庭成员有病必到;红、白事必到;职工情绪低落、有思想问题必到;职工家庭有其它突发事情必到。真正架起企业党政和职工的连心桥,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2.继续开展好“冬送温暖、夏送凉爽”活动。

3.把高度重视、及时解决下岗职工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尤其是生活上出现的困难作为集团工会工作的重点。

4.切实发挥好慈善工作站的作用,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不断丰富和拓展送温暖工程的形式和内容。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五)重视和加强女工工作。

(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果。

(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要从职工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好个人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切实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如工资、养老、医保、工伤索赔、福利以及就业、劳动保护等事项,使职工深切感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爱,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从而焕发劳动热情,加倍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九项目公司

2011年8月1日

第四篇: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经营是剑管理是柄。管理是基础。管理始终贯穿与整个经营的过程,没有管理,就谈不上经营。管理的结果最终在经营上体现出来,经营结果代表管理水平。

管理思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但企业的经营方法却要随着市场供应和需求因时因地而变化,但它又是靠管理思想来束缚。反过来,管理思想又要跟着经营、环境、时代、市场而调整。经营是人与事的互动,管理则是企业内人与人的互动。

“经营大于管理”“管理本质上是服务,是对经营的服务,因此,管理相对于经营来说是不太重要的,不要把管理看得太过重要。如果把管理看得太重要,反而是对经营的一个伤害。”“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对。所以经营是指涉及市场、顾客、行业、环境、投资的问题,而管理是指涉及制度、人才、激励的问题。简单地说,经营关乎企业生存和盈亏,管理关乎效率和成本。这就是两者的区别。我坚持经营大于管理,因为经营决定生死。如果做的事情本身是错的,那么不管管理做得如何好,其实都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企业其实管理做得并不差,差的是在经营上没有太多的变化和创新,反而在管理上不断地寻求变化。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企业管理水平远大于经营水平,而当管理水平高于经营水平的时候,只会出现企业亏损的结局,这是我最怕见到的情况。”

晒课网,伴您一生的课堂!

第五篇: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研究

企业适度负债经营研究

摘要:企业负债经营有利有弊,负债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负债也会带来风险,负债率越高,风险越大。只有了解资本结构理论,分析负债经营的利弊,能够全面掌握防范筹资风险的方法,才能使企业在适度负债的状态下更好的经营,利于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负债经营;筹资;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226

一、资本结构理论的启示

在企业的各项资金来源中,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因此,债务资金的成本通常是最低的。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响,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负债经营如同“双刃剑”,它可能产生财务杠杆收益,也可能带来财务杠杆风险。

二、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

1.负债经营的利益

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报酬率较高的情况下,负债经营具有如下优点:

负债经营有利于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企业采用权益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承担的财务风险较小,但自身承担的成本资金相对较高,而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金成本。

(2)负债经营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由于负债经营与利息相关,因此,若企业的收益低于负债利息的时候,企业就会出现亏损的状态,就会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3)企业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收益。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国内外的因素和经济的发展,会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企业在此后偿还债务的时候,账面价值会因为货币的膨胀而实际付出的货币较少,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好处。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的控制权。在企业获得资金后,将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商业运作中,而债权人却不能参入公司的经营,因此,有利于企业的控制权和发展。

(5)负债经营可以起到节税的作用。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使企业少纳所得税。

2.负债经营的风险

因经营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负债经营又会带来以下风险:

(1)负债经营能降低权益资金利润率。当企业的发展出现经营危机或者受其他因素影响面临困境时,由于利息支出额是固定的,若企业的资本收益率开始下降,则其权益资金利润率会大幅度减小。

(2)负债经营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当遇到市场行情变差的情况,或者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当,固定的利息支出额必须按时支付,其与企业是否盈利无关并具有强制性,因此,负债经营会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财务风险。

(3)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企业采用债务资金作为投资成本资金,如果其负责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投资收益率,或者财务状况不在控制之中,经营中出现严重错误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

(4)负债经营增加了再筹资风险。当企业的负债比率逐渐增大时,债权人的债权保障程度随之降低,当其超过了一定程度后,债权人的债权保障将受到严重影响,立足于这一立场,企业在负债投资时必须严格控制负债资金的数额。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增大企业的再筹资风险。

三、适度负债经营,防范筹资风险的方法

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率,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不等程度的风险,故企业在负债的基础上经营项目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全面认识负债经营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企业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用于投资,但是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债务偿还能力和以后的发展空间来决定贷款的额度,确保利息和以后本金能及时偿还。若一味的只顾资金的获取方式,而毫无准备,不计后果,将使企业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各种不利。因此,企业一定要树立起风险意识,能够评估自己的债务偿还能力,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回避或转移。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预警系统。资金的风险防范是确保企业资金得到合理利用的保障,在资金的流转过程中,应该做好资金的预警系统建设,确保资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没有被人私占或者用于其他地方,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2.优化资本结构

资金结构指的是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各占比例的大小与关系。企业的负债程度是否恰当,一般就是说企业的资金来源和构成是否合适,占总金额的成分是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要控制好负债的数额并获得盈利,把握量与度的范围,规划最优的资本结构,正确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严格控制财务杠杆的不利影响,做到既获取效益又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项目的一大挑战。负债比例过低,导致财务杠杆系数过小,企业从财务杠杆中获得的效益几乎为零,整个项目五收益可言;而负债比例过高,企业承担的负债压力和财务风险将难以控制,亦不利于企业收益。目前企业可以采用比较资金成本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和公司价值分析法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3.优化负债内部结构,合理安排长、短期负债比例

所谓负债内部结构,是指企业的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要控制好负债数额和资构成的比例,企业不仅要策划其资本机构,还要从负债本身的结构出发,分析和研究其内部结构。就目前的市场来看,短期负债比例的大小,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一般的,企业在正常经营和生产时,其大部分短期负债有一定的稳定性以及经常占用性的特点。从负债偿还的角度来看,其偿还的顺序是“先长后短”,即先要偿还短期负债,其次是长期负债。在偿还过程中,长期负债在其到期之前,必会转化为短期负债,如此一来就整体形成了短期负债,构成企业在短期内必须偿还的负债总额,此时,企业的偿债压力明显增大。

四、结束语

综上所示,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确保资金的正确流向,并注意经营细节,使负债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避规负债资金过大而带来的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临彦.企业适度负债的合理性研究[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8).[2]于湘清.企业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有效控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9).

下载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现金流量与持续经营的关系研究[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1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专系目: 题: 别: 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管理系专业:班级: 会计学 会BG071班李盾 学生姓名:学号: 0121107111贺芳 指导教师:年月日一......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11-000-01 摘 要 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为了适应国内......

    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及其协调[本站推荐]

    企业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差异分析及其协调笔者认为,计算净利润与现金流量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是净利润与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会计的计量基础有两种,一是权责发生制,一......

    企业与员工关系(合集)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空前的大变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在市场经济现阶段中,尽管有雇主、雇员之分,但企业与员工的自身价值仍然......

    户外活动与近视眼关系研究

    户外活动与近视眼关系研究 户外活动是近年来近视研究和防控领域的热门,也是这次IMC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关于户外活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近视眼发生发展影响的作用机制......

    液压剪板机的发展情况与企业的经营战略脱不了关系

    液压剪板机的发展情况与企业的经营战略脱不了关系在当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液压剪板机的发展情况与企业的经营战略脱不了关系,液压剪板机企业若是运用低成本的经营战略已经......

    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关系研究(精选五篇)

    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管理之间关系研究赵永春内蒙古阿拉善盟联通分公司人力资源部【摘要】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的概念从美国、日本引入我国,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

    会计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唐 山 学 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会计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