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三沟镇中心小学
姚淼
2016.5.25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禚俊熙
男 8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五.个人小结: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而且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关爱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一定能使他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第二篇: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档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自然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如何在教书育人中真正贯彻落实“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一直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入手,提出了不歧视,反复抓,严管理,用爱心来感化每一位问题学生的人本化教育策略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旭 男 13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五.个人小结: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问题学生是带病的花朵,更需要教师的精心“护理”和“治疗”,而且对问题学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家长、社会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关爱问题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就一定能使他们踏上积极向上的人生轨道。
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轴二小学 教师 张琦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班上一问题小孩的情况分析,针对他不良行为习惯,如上课喜好讲话,下课爱打架,言行粗鲁、举止随意,不合群等问题。对其行为产生的原因,家庭方面的、个人心理原因进行分析,教师班主任对其进行辅导措施,1、帮助家长,指导其如何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与同龄人交往的乐趣。
3、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其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指导实效性进行叙述,最后总结个人体会,对于有问题的学生,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要多了解其原因,多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帮助家长,与班上孩子,用我们的爱心、细心和恒心一起对问题孩子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小伦,男,9岁,本班二年级学生,该学生家庭经济较贫困,父母离异,父亲无暇顾及儿子的学生生活,自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在这个孩子身上集中以下问题:
1、他纪律散漫,上课经常开小差,尤其爱说悄悄话,是本班有名的“大嘴巴”,别的同学认真听课,无人搭理他时甚至能一个人自言自语好一会儿,而你一旦叫他回答问题时却支支吾吾,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2、下课时,总是爱第一个冲出教室,而且是横冲直撞,动作野蛮、粗鲁。喜欢打架、挑衅同学,他爱招惹同学,已让同学们无法忍受,同学们排队、做操、下课时不愿意跟他一块儿站。
虽然小伦在性格方面有很多弱点,难人可贵的是他热爱班集体,班上的事情抢着做,学习成绩也较好,字写得特别漂亮。
二、个案分析
我通过观察、家访、交流等多种方式接近小伦和他的家人,初步诊断出: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
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打架。“病情”老是“反复”是小伦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
随意说话、自由散漫、爱打架、挑衅同学,这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且长期处于被同伴群体排斥的地位,迫使得小伦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他觉得没人注意他,就故意搞破坏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由于他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或者道德上的某些无知造成的,这也是其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粗暴和溺爱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这些问题更为突显,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对待他的态度较粗暴,轻则骂,重则打,而爷爷、奶奶过分溺爱、迁就他,于是我决定先从小伦的家长和他本人两方面采取措施。
三、工作实录
1、帮助家长
我通过家访与小伦的爷爷、奶奶多次交流,通过电话与他的父亲进行沟通,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明白,溺爱是在害孩子,粗暴的打骂使孩子耳濡目染,也会让孩子沾染上同样的恶习,同时我对小伦的家长提出建议:(1)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应当让他接受正确的批评,让他认识错误,鼓励他改正。
(2)遇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不要动辄就打骂,而是告诉他应怎样对待,怎样去解决问题。
(3)父母要经常回家看望孩子或经常打电话给小孩,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这样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爱的温暖和对自己学习的关心。
2、消除敌意,建立信任感
爱引人注意的孩子,多半是因为“情感饥渴”,班主任更多地给予他们爱抚,我想首先要用爱融化他心里的坚冰,消除他的不良情绪,所以我总是默默地走到他身边去,帮他把桌子收拾干净,有意无意地摸他的头,我想他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融入集体,找到与同龄人交流的乐趣。(1)利用表扬,树立信心
小伦写字本上每次的字写得漂亮、工整、大气,于是每次我都给他一个高分,并在班上多次表扬他写的字漂亮,在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笑容。(2)针对实际,设立目标
在班队会上,加强文明礼仪的教育,对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加以赞赏。抓住契机对小伦热爱集体的现象,如抢着为班上同学端奶、打扫卫生。同时对他的言行举止提出要求,比如,下了课不能冲出教室,与同学发生冲突,不是用武力解决,而是与同学沟通,不要追跑打闹,大声喧哗,做一个文明守礼的好少年。在此时,还推荐他看一些好书,如《少年赖宁》、《雷锋的故事》等,让他在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得到熏陶,渐渐地改掉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
(3)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
与他交往时,我及时了解他的一些想法,他对班上一位同学比较信服,这个孩子品行、学习成绩也较好。于是找到这位同学,希望他与我一起帮助小强,他同意了,他俩结成了“一帮一”助学小队。在班上,我也鼓励同学与他交往,不要去歧视他,消除他的自卑心理,与 同学友好交往。
四、个案指导成效
1、现在,他每天上课很少说悄悄话了,尽管有时偶尔会说上一两句,但这样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了。
2、课间时,再也没有看到他横冲直撞的身影了,有一次,打了铃,他正要往外冲去,去帮同学端奶,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他赶紧止住往外冲的脚步,并朝我露出一个腼腆的微笑。我在课间看见了他与同学们嬉戏时活跃的身影,听到他开朗的笑声。
3、与同学交往融洽了,很少有打架、挑衅、招惹同学的事情发生了。
五、个人体会
对于缺乏关爱的孩子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儿童,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的人际交往的平台,让他们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以积极的行为改变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有一个宽容而又严厉、温馨健康的环境,才能使问题儿童走向健康成长之路,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不能轻言放弃,我要想办法,从多方面究其原因,从他的心理角度去分析,帮助他、指导他,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是可以转变孩子不良行为的问题学生小结
五、问题学生转化的认识:
通过该问题学生的尝试转化使我认识到: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们有爱心、倾心、关心、细心、耐心,问题学生会“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五、问题学生转化的认识:
通过该问题学生的尝试转化使我认识到:问题学生只要教师们有爱心、倾心、关心、细心、耐心,问题学生会“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第三篇: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问题学生案例: 学生姓名:廖同学 性别:男
主要问题:该同学身上存在多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有
1、不爱学习,平时作业都是抄同学的,厌学情绪较重,到初二下学期基本都不听课,晚上玩游戏,上课趴着睡觉。
2、不遵守校规校纪,不尊重老师,对于老师的教育不仅不接受,甚至出言不逊。还会欺负弱小的同学,班级的同学都躲着他。
3、在家里与家长的关系更僵,妈妈的话根本不听,父亲平时太宠,根本管不了,有时还会对家长暴力相向,没有是非观和道德底线。
4、爱享受,爱攀比。不断的向家长索要东西,比如电动车、名牌手机等,要求一旦不能满足就吵、闹。
5、纠帮结派,和年段其他班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玩在一起。
原因分析:上初中,学习的科目从原来的两科,增加到8科,如果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想凭小聪明已经是不可能了,所以学习成绩会急剧滑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加重。家长的溺爱,纵容,使该同学无所畏惧,目无纪律。
家庭状况:虽然家长都是干部,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家庭教育方法上存在问题,父母双方在教育观点上存在分歧,导致教育的失败。学校采取的措施: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从学校领导到班主任,经常找孩子做思想工作,同时,建议家长给孩子换个新的境,避免孩子再跟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玩在一起。学生现状: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所改变,但仍需努力。
第四篇: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任何班级中都有问题学生,而问题学生的存在又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李乐 男 20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聪明、机灵,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和逃课,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和生活上无人约束,使他十分散漫、消极,形成了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经常旷课”,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无所谓的心理。同时,使他对同学产生了排斥心理,对老师的正确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信,消除了抵触情绪,愿意接受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彻底改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他现在仍气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的能力较弱,对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但只要我们老师尊重学生,多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必然会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相信他会坚强、有知识、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五篇:班主任小结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班主任小结 班级中的问题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班级中问题学生的存在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普遍性。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个案的主要问题: 小旭 男 9岁
主要表现为:
1、纪律方面:自由散漫,日常行为习惯欠佳。
2、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学习成绩低下。
3、思想方面:自卑孤僻,缺乏进取心,放任自流,贪玩。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自身内在的因素:他思维灵活,虽然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基础较差,怕苦畏难,缺乏进取心,贪玩难以自控,形成了学习低下,行为习惯落后。
2、外部环境的因素:面对学业的持续不良,家长在处理上显得不够冷静,指责训斥,靠权威压服。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造成他不健康的心理。
3、心理因素:由于过去“懒、闷、不讲卫生”,一直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抱怨、家长的训斥,经常处在“四面楚歌”的环境和氛围之中,自己的行为、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同时,教育者有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使他对同学、老师产生逆反心理,对正确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
三、赏识教育策略
1、尊重人格,保护自尊心
保护自尊心,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前提。在教育的过程中,应坚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满怀期待,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关心的方式态度对待他,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人格的力量去启迪他的心灵,用爱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从而渐渐恢复了自尊与自信,消除了自卑和抵触情绪,愿意接受帮助和教育。进而引导他对自我价值的分析,建议改进方法,让他自己去尝试和感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变消极状态为主动状态。
2、创造契机,树立自信心
树立自信心,是信任和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关键。为了及时了解、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通过个别谈话、沟通家长、表扬鼓励、正面疏导、指明方向。发现他的闪光点,如语文成绩有进步,数学学习兴趣浓,一段时间没有出现作业不交的情况,就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推动其前进的动因。我从肯定小成绩、小进步入手,让他品尝到受赞许、表扬的欢乐,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在他通过努力取得成绩时一方面及时肯定,一方面又提出新的目标,循序渐进。由此他看到了希望,激发了进步的内在潜力,确立起了不断进步的信心。
3、多方协调,讲究系统性
讲究系统性,是信任与赏识教育问题学生的重要方面。根据他的问题成因分析,实现转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的,要认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点,正确对待、耐心等待,要有长期的、系统的计划和打算,不断地调整方法进行教育,与家长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地对他进行思想教育;追踪考查,反复抓,抓反复;加强日常生活、学习的监督,促使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四、教育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具体工作,该生逐渐端正了态度,各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转变。日常行为表现好转,与同学相处较融洽,能主动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而且主动和父母沟通,理顺关系。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努力,成绩显著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态良好,信心增强,在为学习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尽力。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