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筹模式
“红筹模式”的基本运作方式
在我国,所谓的“红筹模式”,一般包括两种类别:
其一是“大红筹模式”,即当事人按照 1997年6月20日发布实施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7】21号)履行行政审批或备案程序,采取收购、环顾或行政划拨等方式,讲境内企业权益注入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之中,以实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在境外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或 公开发行上市的目的。此种模式中的主体一般是我国内地大型国有企业,或是具有国务院各部委或地方政府背景的企业,如中国五矿、中国粮油、上海实业等。
其二是“小红筹模式”,即当事人按照2006年9月8日实 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履行行政审批程序,采取股权并购或资产并购等方式,将境内企业权益注入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之中,以实现境外资本运作实体在境外进行私募股权融资或公开发行上市的目的。此种模式中的主体一般是民营企业,如无锡尚德、如家快捷、百度、蒙牛、分众传媒等。
目前,一般所指的“红筹模式”均指“小红筹模式”,或称为“反程投资”、“境外注资”、“反向收购”等。这些定义均不是精确的法律概念,而只是对这一类境内权益的境外融资操作模式的概括性称谓。
随着我国各种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红筹模式”控制和监管的日益加深,“红筹模式”也不断变换着具体操作形态,以规避或绕过境内法律控制。但是,整体而言,绝大部分“红筹模式”都采取了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然后采取返程投资方式与境内企业权益建立控制关系,然后实现境外主体私募或公募融资的目的。
具体而言,“红筹模式”的运作方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设壳。境内企业控股股东以自然人或企业名义在避税地设立多层特殊目的公司。由于各避税地的资费及境外证券交易所认可度不同,当事人通常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设立第一层特殊目的公司(BVI)。由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国际商业公司法通常不符合上市地的监管要求,无法在境外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并上市交易,因此须将最后一层公司设立在开曼群岛。境内企业股东与境外的投资基金将该开曼公司作为其离岸合资及境外上市的平台。出于灵活性、避税等方面的考虑,在这两层公司之间可能还有一层或多层特殊目的公司。需要说明的是,开曼公司于BVI公司的母子关系是可以互换的,通过简单的一次换股方式,就可将开曼公司变为BVI公司的子公司。
第二步:并购境内企业。开曼公司依据《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基于评估价格,收购境内企业股权,境内企业变更为外商投资企业(此时尚无需支付股权转让价款)。第三步:境外基金增资进入合资公司。当境内企业领取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营业执照后,境外投资基金向开曼公司投入现金高溢价增资、认购开曼公司增发的新股或者购买开曼公司的股权,中外双方在开曼公司的平台上进行合资。
第四步:支持并购对价。利用《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所允许的支付对价的时间差,开曼公司获得境外基金的投资后,向境内企业的控股股东支付并购对价,一般以现金汇入境内。
第五步:控股股东将所得款再借给境内企业。通常境外基金不允许控股股东“落袋为安”,而是要求该控股股东直接将所得款借给境内企业,以保障双方共进退。
第六步:开曼公司将资金注入境内企业。开曼公司再将从境外基金获得的其余资金,以向境内外商独资企业投入注册资本增资的形式或提供股东贷款的形式,投入境内外商投资企业。至此,境内企业的红筹私募融资正式完成。
第七步:开曼公司上市,投资基金退出。经过一定期间,当事人将开曼公司运作上市。一方面,开曼公司将融资所得继续向境内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或提供股东贷款,境内企业获得了红筹上市的公募融资;另一方面,境外投资基金通过向其他投资者转让股票、公司回购等方式获利退出。
以上运作步骤只是实践操作中“红筹模式”的核心操作程序。为了设计对赌协议以及其他私募股权融资特殊安排,境内企业与境外私募股权基金还需要在境外资本运作平台上设计一些特殊的股权安排,例如优先股、可转债以及各类股份赠与或附条件转让约定。
第二篇:小专题:红筹回归专题小结
小专题:红筹回归专题小结
(2009-06-04 08:53:32)博注:
研究完红筹上市再研究红筹回归觉得很有意思,文章内容只是一些粗浅的设想,希望达人更多资讯和指点。
1、红筹回归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名正言顺”的回归,也就是探讨已经在香港发行H股之后怎样在国内发A股的问题;还有一种是“山寨”的回归,就是已经搭成红筹结构上市未果而欲转投国内的情况。
2、先说第二种情况。一般来说可以借鉴的模式是将红筹公司的股份转给国内实际控制人,并将其改组成一家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在A股市场直接上市。红筹公司的控制人或被控制人必须是注册地在境内的股份有限公司。1)将红筹公司的股份转给实际控制人个人名下还是转到公司名下,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税收方面的考量。2)该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资所占份额需保持在25%以上。
3、对于第二种情况的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除中间的层次,直接将股权“回归”至实际控制人,解决不必要的纠纷和潜在风险,这也是证监会最忌讳的地方。因此,如果这地方能够解决好,并且能够做好解释,这类公司的国内上市应该没有问题。当然,这仅是理论上的判断,最近证监会一直强调正在研究政策的同时,好像对这种“回归”也不是十分感冒,成功者甚少,刀下鬼却多,比如长城汽车和山东墨龙。
4、关于第一种情况,现在最具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联通模式——国内母公司直接在A股市场上市。中国联通(0762.HK)(以下简称“联通红筹”)是注册于香港的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600050.SH)(以下简称“联通A股”)是注册于上海的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联通A股是联通红筹的母公司。联通红筹的大股东是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77.32%的股权,联通A股则持有联通BVI公司82.09%的股权,并将这些股权作为其全部资产。联通模式的关键处是设立一个纯粹以控股为目的的壳公司,该壳公司是发行新股的主体,但募集的资金却全部用来购买母公司持有的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权,即直接针对A股上市筹资。
5、关于红筹回归理论上还可以探讨的方式,上交所几位博士的专题研究中曾做出了一些成果:1)红筹公司在境内设立一家子公司,由子公司在境内发行股票。2)以发行存托凭证的方式回归。3)以在境内直接发行A股的方式回归。
6、关于三种方式的对比,简单如下:
1)由于境内的子公司是境内法人,所以其发行、交易、监管等均可适用中国法律,并且不存在境内外法律双重适用的问题,这种方式法律障碍最小。但是,可能会导致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资金、业务等往来的混乱,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冲突和纠葛,正是A股市场广受诟病的缺陷之一。
2)发行存托凭证是指红筹股公司将部分已在香港市场发行上市的股票托管在当地保管银行,再由中国境内的存托银行发行并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以人民币交易结算、供国内投资者买卖的投资凭证的行为。在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发行DR存在一定的障碍,而且有关DR的发行条件、交易制度、与基础股票的转换问题都较为复杂,目前国内也没有制定有关DR发行和上市的相关法规,因此还不完全具备推行DR发行上市的条件。
3)这种方式程序上极为简单,也不涉及第一种公司治理的问题,但是因为系境外法人,可能存在法律障碍。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内设立、发行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为中国公司。当然,上交所的博士并不认为这种障碍是实质性的,并且认为这是最恰当的回归方式。或许这是监管层的一种态度,毕竟在优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法律上的小小问题往往并不会成为问题,虽然可能与公司法违背。近期有关监管部门曾在不同场合表示将倾向于红筹股公司以直接发行A股的方式回归境内资本市场,部分红筹股公司也表达出类似的想法,例如中国移动。
7、最后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问题:红筹分拆上市有无障碍。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红筹公司拟将境内的一块资产改制,申请发行A股,请问在符合联交所关于分拆上市的条件下,该等资产改制申请发行A股是否存在障碍?经征询证监会,无障碍,但无先例。因此申报前须与证监会沟通。此外,查到目前已上市公司成霖股份其控股股东就是在台湾上市的公司,因此成霖股份的发行是事前征得证监会许可的。
第三篇:众筹的模式及规模
2014年中国互联网众筹募资总额累计超9亿元
随着2009年Kickstarter成立,众筹在互联网背景下以惊人速度的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开来。2011年7月国内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线,标志着中国众筹行业的开始。
一、众筹的模式分类详解
众筹根据其模式可以首先分为购买模式和投资模式两大类。购买模式中又细分为捐赠众筹和奖励众筹:捐赠众筹是指出资者对项目或者机构进行无偿捐赠的众筹模式,例如微公益等公益募捐平台等;奖励众筹是指出资者对项目或机构投资,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众筹模式,例如国内的点名时间、众筹网等都属于这类众筹平台。
投资模式中包括债权众筹和股权众筹:债权众筹出资者获得一定比例债权,未来获取利息收益并回收本金,例如人人贷;股权众筹指投资者获得一定比例的股权,例如国内的天使汇。
具体而言:
1债权众筹
债权众筹有两种,一种是P2P借贷平台——多位投资者对人人贷网站上的项目进行投资,按投资比例获得债权,未来获取利息收益并收回本金。
另一种是P2B——企业债。
2.股权众筹
股权众筹并不是很新奇的事物——投资者在新股IPO的时候去申购股票其实就是股权众筹的一种表现方式。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股权众筹主要特指通过网络的较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是VC的一个补充。
股权众筹——以投付宝为例
深色箭头是股权,浅色箭头是资金
1)大家投委托兴业银行深圳南新支行托管投资资金 2)投资者认购满额后,将钱款打入兴业银行托管账户
3)大家投协助成立有限合伙企业,投资者按出资比例拥有有限合伙企业股权
4)兴业银行将首批资金转入有限合伙企业 5)有限合伙企业从兴业银行获取资金后,将该资金投入被投企业,同时获得相应股权
6)兴业银行托管的资金将分批次转入有限合伙企业,投资者在每次转入前可根据项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7)若投资者决定不继续投资,剩余托管资金将返还予投资者,已投资资金及股权情况不发生其他变化
投资者可自主选择是否愿意担任有限合伙企业的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在这里科普下VC/PE里头的GP和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LP是出钱的人,GP是VC的管理人,平时收点管理费和carry。
3.回报众筹
回报众筹一般指的是预售类的众筹项目,团购自然包括在此范畴。但团购并不是回报众筹的全部,且回报众筹也并不是众筹平台网站的全部。
传统概念的团购和大众提及的回报众筹的主要区别在于募集资金的产品/服务发展的阶段。
回报众筹指的是仍处于研发设计或生产阶段的产品或服务的预售,团购则更多指的是已经进入销售阶段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回报众筹面临着产品或服务不能如期交货的风险。回报众筹与团购的目的不尽相同:回报众筹主要为了募集运营资金、测试需求,而团购主要是为了提高销售业绩。
但两者在实际操作时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界限,通常团购网站也会搞类众筹的预售,众筹网站也会发起团购项目。举个例子,回报众筹平台之一众筹网在早前便推出过团购茅台的项目。
4.捐赠众筹
其实像是红十字会这类NGO的在线捐款平台可以算是捐赠众筹的雏形:有需要的人由本人或他人提出申请,NGO做尽职调查、证实情况,NGO在网上发起项目,从公众募捐。
如果不把传统NGO囊括进来的话,目前纯粹的捐赠众筹在中国屈指可数。
捐赠众筹在国内发展的限制:一是中国人相互间的不信任感将大大提高每个项目的审核成本,这就要求捐赠众筹平台本身拥有较强的线下团队,当然也可以选择将审核程序外包给第三方。二是法律框架仍未完善,个人和企业向公众募捐的法律法规各省各市各地都不尽相同。捐赠众筹平台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运营:
一是由用户个人发起公众募捐,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个人向公众募捐都是“不合法”的。但个人公募其实也不“违法”。“不合法”和“违法”中间往往有灰色地带。比如腾讯公益有一个项目,就是利用朋友圈的个人关系为需要帮助的人募集捐款。
二是由捐赠众筹平台根据《基金会管理条例》设公募基金会,代替有资金需求的一方向公众发起募捐。但公募基金会申请门槛较高,据说非常难以获批。
第三种就是上述的微公益模式。由有公募资格的NGO发起、证实并认领,捐赠众筹平台仅充当纯平台作用。腾讯也有类似模式的产品(腾讯公益下的“乐捐”)。
二、国内众筹的发展史
2011年7月国内首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线,标志着我国网络众筹的开始。2011年9月首个具有公益性质的众筹平台追梦网上线。2011年11月股权众筹平台天使汇上线,随后的两年里,数十家众筹网站纷纷上线,其中包括2012年12月上线的大家投,而2013年2月上线的众筹网,如今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之一。同年十月中国梦网上线,12月淘星愿上线,并随后更名为淘宝众筹,今年7月份京东众筹也宣布上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众筹平台只是昙花一现,但经过时间考验的几家已经成长为国内较为具有影响力的众筹平台。今天的点名时间已经转型成为首发平台,从产品的初级阶段就进入到产品的研发团队中去,为团队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效的减少了传统模式的跳票现象,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可见从众筹到首发,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也是三年来经验的积累。
三、2014年众筹募资金额规模
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众筹募资总金额约5245万元,其中包括奖励众筹募资520万元,股权众筹募资4725万元。2014年第二季度累计募资13546万元,环比增长了158.3%,其中奖励众筹募资金额2708万元,环比上涨420.8%,股权众筹募资金额10838万元,环比上涨129.4%。2014年第三季度,众筹募资总金额达到27586万元,较上一季度增长了103.6%,奖励众筹达到7302万元,股权众筹达到20284亿元。预计第四季度我国众筹募资总金额将达到4.45亿元,其中包括奖励众筹9998万元,股权众筹34482万元。可见众筹规模在2014年,各个季度都达到了成倍多增长的势头,可见我国的国内众筹行业仍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四、平均单个项目众筹募款金额走势
对比2104年前三个季度的单项募资金额走势,不难发现股权众筹在第二季度从12.63万元激增到16.26万元以后第三季度缓慢回落,平均单项筹资14.7万元。奖励众筹三个季度一直增势不减,由第一季度的220元增至第三季度的324元,同比上涨了47.3%。可见相较于众筹募资整体规模的发展趋势,单项募资金额走势相当平缓。这说明我国众筹的参与者规模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五、各类项目众筹规模占比 文化类项目占近2/3
据统计,在参与众筹的各类项目中,文化类募资金额占到了总募资规模的65%,公益类占到了27%,智能电子设备占到了6%。可见我国的众筹行业项目种类较为集中,文化类项目占据主导地位,而除却文化类项目和公益类以及智能电子设备,国内众筹在其他领域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六、各大众筹平台的融资金额占比 众筹网、淘宝众筹平分秋色
淘宝众筹和众筹网平分秋色,分别占总市场份额的46.36%和43.33%。第三名的中国梦网募资只占到了6.4%,追梦网占到了1.77%,积善之家占到了1.12%,而7月刚刚上线的京东众筹也搏到了0.94%的份额。新公益占0.04%。可见国内众筹网和淘宝众筹在项目方和投资方都较能得到积极地认可,而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前者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后者更是用时不到一年。
七、项目成功率 淘宝众筹成功率达88.5% 几大众筹平台项目成功率排行中,淘宝众筹的项目成功率高达88.5%,而众筹网的羡慕成功率仅为48.1%,此外追梦网的项目成功率为75.4%,京东众筹项目成功率为50%,积善之家45.5%,新公益和中国梦网均为37.5%。由于调查过程中有些项目仍处于未完成阶段,因此,作为拥有项目最多的众筹网成功率仅有48.1%也是情有可原。
八、人们对于众筹的理解 大部分人担心涉及法律问题
在被调查对于网络众筹的态度的人群中,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网络众筹会触碰到法律问题,也有29%的人表示非常支持网络众筹并参与其中,还有14%的人表示不知道怎么参与到众筹活动中去,3%的人不知道什么是众筹。众筹既然是通过大众来筹集资金,那么如何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是其得以迅速发展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众筹行业发展时间仍比较短,人们对于众筹的认识有待提高。同时,法律问题一直是众筹发展面临的另一大问题,不少学者也发表文章阐述众筹的合法性质,不过在这里笔者认为,还是应该通过完善的法律手段来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使得每一个参与到众筹的人都没有后顾之忧。
补充:2014年中国众筹行业十大事件
2014年无疑众筹行业被全面渗透的一年,众筹平台从异军突起到巨头入局经历了不同形态的变化。目前,众筹行业逐渐演变成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公益众筹并存的局面。
1、娱乐宝:众筹电影
2014年3月26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宣布推出娱乐宝,用户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作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截至2014年12月娱乐宝一共发布四期项目,第一期总投资额7300万元,第二期总投资额9200万,第二期总投资额1亿元,第四期总投资额4000万元,共计3.05亿元。除了娱乐宝外,百发有戏也属于电影众筹。
2、点名时间:去众筹化
2011年5月,国内首家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线。在耗费三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众筹平台时,点名时间却在今年4月宣布转型为智能硬件首发平台,并且在8月1日召开了一场“告别众筹”的媒体沟通会,彻底撕去了众筹标签。
据中申网发布的《中国科技类众筹双月报(2014.7-8)》显示,2014年7月——8月众筹平台科技类项目募资成功率为53.47%,科技类众筹具有较高的用户活跃度。
众筹在国内发展掣肘较多;并且真正意义上的众筹平台针对的是用户比较小众,无法给平台打来大量的流量。点名时间发展三年但是依旧深陷定位模糊的泥潭,去众筹化虽属无奈,但也是凤凰涅槃后的新生。随着智能硬件产品的火热,平台价值将获得重新被挖掘的机会。
3、房宝宝:1000元众筹买房
2014年6月17日,团贷网打着“1000元买豪宅”的宣传口号推出了众筹投资产品——房宝宝。
房宝宝通过众筹的方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凑钱买房”,尔后利用房产的增值让投资者获得利润。第一期众筹目标为1491万元,在上线第二天就完成。在获得投资人和媒体的关注后,房宝宝第二期1800万元的众筹目标在9小时被秒杀完毕。
据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房宝宝已经完成六期众筹,累计众筹金额9231万元,参与人数共5597人次。
国民投资渠道狭窄且个人受房产保值固化思维影响对投资房地产有高度的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不少地区房产市场低迷且短期内难以扭转局面;而且团贷网表示投资者需要自负盈亏,不保证房宝宝产品的本金和收益,因此投资者无比注意房价下滑的风险。同时这种公开炒房的行为可能会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打压。
4、ifcoffee咖啡店:众筹经营困难
2014年9月,ifcoffee咖啡店被转让。这家曾因拥有114位老板风靡全国的咖啡店不到一年就宣告经营失败了。ifcoffee的发起人王连珺更是陷入窘境,自己最初的投入资金和后续的垫资无法收回不说,还被一部分股东起诉要求追回当初入股资金。
据中申网统计,目前国内比较知名的众筹咖啡馆有hercoffee北京、1989咖啡馆北京、北京车库咖啡、江南1535茶馆、123茶楼等。
众筹在刺激我们眼球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但是纵观众筹咖啡馆,盈利困难和草草收场的不在少数。众筹咖啡由于股权过于平均,导致召集股东困难,并且在管理和决策上产生分歧大,难以统一意见进行经营。有了前车之鉴,现下发起众筹咖啡大多淡化了收益色彩更在意其搭建的社交平台。
5、三个爸爸:30天众筹1100万
2014年9月22号,“三个爸爸”智能空气净化器京东众筹上线,半小时就做了50 万,两个小时100万,10月22号筹了1122.6万。这个项目也成为了京东众筹上线以来首个千万资金级别的项目。三个爸爸短时间内成为众筹界的一个标杆产品。但也有网友发文指出,三个爸爸产品与一般空气净化器并无二致。
三个爸爸团队拥有微信黑马成员推广,爸爸去哪儿中明星爸爸们在新浪微博上宣传,电梯广告宣传,江南春的分众传媒推广合作,京东众筹的首屏宣传,优酷网直播,加上媒体造势,不可能不引起大家的关注。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的今天,让产品变得有故事,更容易赢得市场。
六、联筹网:试水文化创意
2014年10月,联筹网上线。作为国内首个文化创意平台,联筹网除了孵化众筹项目获取商业价值外,更为项目添加了一份情怀。联筹网提供募资、投资、孵化、运营一站式综合众筹服务,在服务商类似京东众筹模式。
截至2014年10月31日,国内已有113家众筹平台。中申网小编认为,众筹平台上的文化创意项目因其情怀是非常具备生命力的,有机会在市场上分的一杯羹。
7、行业联盟:9家平台发起成立
2014年10月31日,爱合投、大家投、云筹、贷帮、众筹帮、爱创业、人人投、天使街、银杏果等九家众筹平台共同发起股权众筹行业联盟,并签署《众筹行业公约》。
市场从业者的成熟才能培育市场的成熟,政策虽然能一定程度上减少问题平台的产生,但并不能完全根除问题;因此股权众筹从业者不应该完全依赖政策指导和保护,更应该注重自身和行业的自律。
8、京东&远洋:众筹去库存
2014年11月11日,京东金融与远洋地产上线众筹项目,项目包括网上支付11元或1111元,获取1.1折购房的抽取资格;11元筹9城市新房首付款;以及5000元筹12大城市的折扣房资格。
据中申网统计,2014年11月远洋地产协议销售额和协议销售面积较去年有明显上升,全国项目的有效来电量较10月增长1.2倍。两波众筹活动总计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与,筹资金额超2000万元人民币。
此次房地产众筹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京东依靠此次活动增加了大量的注册用户,相对于现在近百元的用户获取成本,此次合作的成本低了许多。这批注册用户对未来拉动京东线上消费必然会产生巨大作用。而远洋地产依靠此次活动一炮走红,获得了更多购房者的关注,年底去库存计划也更为可行。
9、西少爷:众筹狗血剧
2014年11月13日,西少爷的一名创始人宋鑫在北京发文声讨西少爷CEO孟兵。宋鑫文章中称西少爷孟兵欠钱不还,公司创立一共众筹到85万,到现在一年多了,公司财务报表没看到过,分红更是没有人拿到,就连众筹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钱本金却都拿不回来,多次联系无果。对此,西少爷另外两位创始人罗高景、袁泽陆做出回应,称宋鑫歪曲事实,好吃懒做,借机炒作。
西少爷的这场一场众筹纠纷主要在创业资金上。孟兵、宋鑫、罗高景占西少爷的股权分别为40%、30%、30%,而目前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股权众筹予以保护,也缺乏类似的成熟模式予以参考。西少爷团队在创始人出走后,疏于对团队成员股权以及投资人投后的管理。此外,中申网小编提醒,目前股权众筹的项目只有等到上市或者再次融资时才有可能退出,投资人一定要对投资期限长做好心理准备。
10、股权众筹:被国务院提名
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首次提出,“要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的观点,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
此前,证监会已经多次透露出肯定股权众筹的积极意义的讯号。2014年3月28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正在调研包括“股权众筹”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新业态,并认为新业态的出现具有积极意义,证监会将适时出台指导意见。2014年6月12日,来自证监会网站的消息,证监会主席肖钢赴网信公司、天使汇公司进行了调研。
据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10月,国内股权众筹一共有27家。随着监管层对股权众筹的从调查到肯定,股权众筹必然迎来新一轮的市场考验。
股权众筹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饱受非法集资的诟病,2014年受监管层意见影响发展逐渐阳光化。监管层对股权众筹的逐步认可很大程度上是意识到股权众筹可以为小微企业在发展初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代替了VC原本的角色;同时股权众筹也将进一步拓宽原有的融资渠道,在提高资金杠杆率上发挥了不小作用。
第四篇:(清科)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模式探索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模式探索
2011-3-2 清科研究中心
自从“10号文”出台以来,中国企业通过搭建红筹架构取道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几乎化为泡影,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清科研究中心观测到,越来越多已搭建好红筹架构的企业着手拆除红筹架构转战境内资本市场寻求上市途径。大中华区著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推出《2010年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研究》,从红筹架构的历史及现状着手,分析了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模式,并结合已成功回归的红筹架构企业的成功经验,对目前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何去何从做出全方位解析,为拟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红筹架构企业的上市提供发展建议。
红筹架构建立时所形成的海外结构,往往有两种方式。一是如新浪的信息类产业,属于限制外商投资的领域,则可以通过VIE,即协议控制,使境外实体合并境内企业的财务报表;二是普通的产业,即非限制外商投资的行业,则可以通过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将境内权益间接反应到境外实体里面,之后境外实体可以海外上市。由此可以衍生出多种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的回归模式。现将实用性较强的部分红筹回归模式归结如下,这些回归模式基本已在过去的成功案例中得到了体现。但是就目前的证监会对于上市企业过会信息的考量、对于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股权结构的把握而言,目前并不存在红筹回归“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各家未上市企业仍需结合自身特点,对于可供选用的回归模式进行一些微调,以满足其自身诉求。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模式之一
在各种红筹回归模式中,最为清晰明了的方法是完全去除海外架构,并对其中所涉及的股权转让过程予以明确披露。263上市即是完全去除海外架构的的典型案例。在这种回归模式下,拟上市企业需要将之前建立的红筹架构一层层的剥离、并办理相应的工商、外汇登记手续。部分成功回归的红筹架构企业可能未在招股说明书中事无巨细的一一披露,但是这种以真实状况示人的回归模式最为符合政策规定,也最不容易因历史沿革问题而不能过会。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A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企业A的红筹架构建立过程
假设A为了进行海外私募及海外上市,之前搭建了红筹架构,先后在开曼群岛、BVI建立了离岸公司A1与A2两层“壳公司”,拟以A1作为海外上市实体,后企业A改变原有上市计划,欲于境内市场挂牌上市,企业A将作为境内上市的实体。
2.企业A的红筹架构剥离过程---剥离第一层“壳公司”A1
通过股权转让,将离岸公司A1的股份全部转让给A2,此时A2为100.0%自主控股,A1不再持有A2的股份,“壳公司”A1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可以按照注册地的相关要求,将A1注销。由于A1、A2属于同一控制人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因此在其中的股权转让过程中的对价问题较为容易解决,而且其中并不涉及中国境内的股权交易与获利,因此也无须向境内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因A1和A2同属建立于离岸金融中心的企业,而几乎所有的离岸金融中心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离岸公司所取得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免交当地税,因此A1与A2基本没有税务负担,并且二者注册地的政策均比较宽松,货币往来不受限制,没有外汇管制政策,因此在剥离A1时,操作程序基本不受限制。
3.企业A的红筹架构剥离过程---剥离第二层“壳公司”A2
与上述步骤相似,企业A需通过股权转让,对A2所持有的100.0%股份进行回购,使得未来的境内上市实体A能够100.0%为境内自然人所有。此步骤尽管涉及境外与境内企业间的股权转让,需要经过两个公司的董事会决议,但因两个公司隶属于相同控制人,因此其对价过程较为简单,可以无需计算红筹架构建立之初至转让之日发生的资本溢价,仅以原始出资额进行股权转让。
4.设立股份公司
在成功剥离两层“壳公司”之后,企业A作为境内公司,已符合境内市场的发行要求,此时可召开股东大会,协议将A整体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作为境内上市实体作准备。在此过程中,需要召开董事会进行表决通过,聘请专业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以公司净资产按比例折合计算每股价格,进行股本变更。
5.向证监会报批
至此,企业A已剥离其原有红筹架构,转变为境内所有公司,符合上市标准,可以按照上市流程准备招股说明书,向证监会报批。之前的红筹建立与剥离过程,需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明示,包括公司之所以搭建红筹架构的目的以及废除红筹架构的动因、每一次股权转让的对价情况与股东股本变化、期间股权转让过程中涉及的资金来源与收讫情况、是否进行工商变更登记以及外管局登记等。此外,企业A还需证明其主要控制人在最近两年内未发生变化。
采用股权转让的回归模式,优点在于企业的股权转回到境内的实际股东名下,如果之前的海外架构进行过海外融资,在股权转让之后,境内投资者也以将所持股份转移到了境内实际控制人的名下,因此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潜在的股权纠纷。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模式之二
如果按照前文所述的回归模式,境外投资者在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境内股东时,相当于放弃了其在拟上市公司中的未来收益。因此,境内股东可以同时设立境内外两个公司,通过境内外关联并购使境内上市实体,以反映境外投资者在境内企业中的权益。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B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设立离岸公司B1与境内公司B2
假设企业B的实际控制人,先后在BVI建立了离岸公司B1与境内B2两个架构。两者分别持有境内实际运营实体B部分股权,即企业B为境内外合资公司。此处将境内外持股架构简化为B1、B2两家,实际操作中,可能有多家境内外企业同时持有企业B的股权。
2.境内外关联并购调节企业B的控制权
由于境外企业B1与境内企业B2隶属于相同控制人,因此B1、B2为关联企业,企业B的股东可以通过B1与B2间的关联并购,来调节企业B的控制权:如果拟以B1作为上市实体寻求海外上市,则可以由B1并购境内企业B2,或者B1仅并购B2部分股权,成为企业B的控股股东,使企业B由合资公司转变为海外独资公司或者海外控股公司;如果拟以B2作为上市实体寻求境内上市,则可以由B2并购海外企业B1,或者B2仅并购B1部分股权,成为企业B的控股股东,使企业B由合资公司转变为境内独资公司或者境内控股公司。
3.设立股份公司
当企业B的控股股东为境内公司B2时,已符合境内市场的发行要求,此时可召开股东大会,协议将B整体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其作为境内上市实体作准备。
4.向证监会报批
至此,企业B已剥离其原有红筹架构,转变为境内所有公司,符合上市标准,可以按照上市流程准备招股说明书,向证监会报批。之前的红筹建立与剥离过程,需在招股说明书中予以明示,包括企业B的控制权的确已经转由境内控制、红筹架构中的股权转让对价清晰、资源来源明确等,此外,企业B仍需证明其主要控制人在最近两年内未发生变化。
对于转让股权的尺度把握,如果海外股权并未100.0%转移到境内,而仅将控制权交予境内,海外分支仍部分保留,目前证监会尚未就此问题深究,虽有企业成功地在保留海外分支的前提下回归,但如果能将海外分支全部剥离显然对于企业申请上市更为有利。因此,此种红筹回归模式的缺点主要存在于:第一,如果转让股权之后仍存在境外特殊目的公司帮境内实际控制人代持股份的情况,则与现有的发行审核政策相违背;第二,如果公司的股权没有全部转让至实际股东名下,则公司上市后,股东还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的收购行为来作进一步股权转让。
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模式之三
之前所论述的两种回归模式,均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进行整体层面的红筹构建与回归。事实上,除整体回归之外,分拆企业的部分业务,回归境内资本市场上市也是可行之选。这种回归模式是参考了部分企业通过分拆业务,重新整合后在境内外市场上市的先例。例如,2009年10月16日,新浪便成功分拆了旗下房地产业务与家居频道的资产,并且通过与易居中国的克尔瑞合并组成中房信(CRIC),之后成功在NASDAQ挂牌上市,实行资产增值;而网游行业,搜狐分拆旗下的游戏公司畅游有限公司与盛大网络分拆的游戏部门盛大游戏均是分拆上市的经典案例。
红筹架构企业回归也可以参考类似的方式,现以未上市红筹架构企业C为例,简述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假设红筹架构企业C存在离岸业务与境内业务两部分,二者相互独立运营,将境内业务分拆出来,成立境内控股的子公司C1。
1.分拆准备过程
首先,公司应确定境内业务部门是否可以从母公司剥离,是否会在分拆之后的母公司内部形成暗箱交易或内部交易,是否影响公司内部正常的运营秩序,毕竟业务部门作为公司一部分,在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可能会与其他部门、特别是位于境外的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选择适当的分拆方式尤为重要。此外,按照我国现行税法,分拆业务部门成立子公司,可能会从某种意义上增加而降低相关的税负,因此企业一方面应从切身利益出发,尽量避免过高税负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分拆过程中应将税负变化计算在内,消除税收部门对于企业试图偷税漏税的疑虑。此外,因公司分拆业务影响较广,需经过董事会决议通过方可执行。
2.子公司成立与母公司工商变更
分拆业务的过程因涉及子公司的建立,以及母公司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应于企业注册地报批,并且符合注册地法律的相关要求;其中注册子公司过程应与境内工商部门登记,满足我国公司法、税法要求。值得注意的一点,由于母公司C是红筹架构企业,说明其中有外资股东,如果希望以子公司C1作为境内上市主体,则C1需要由境内独资所有或至少由境内控股,即C1的注册资本全部、或绝大部分来源于C的内资股东,才能符合境内上市的要求。因此,在子公司C1的注册过程,需根据其股权结构的而选择注册成为中外合资境内控股公司或境内独资公司,前者手续更为繁琐,需向商务部报批,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的相关手续。而分拆业务后的母公司C则很有可能涉及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因C属于红筹架构企业,其工商变更需要与注册地的相关部门完成。
3.向证监会报批
境内子公司C1因主营业务在中国大陆,又属于境内控制公司,符合境内上市条件,可以作为上市实体。子公司在向证监会报批过程中,需在招股说明书中注明企业的控制主体是否在境内、进行部门分拆的初衷、企业分拆前后的完整架构、是否存在关联交易、企业业务部门是否可以完全分割、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情况、资金来源是否清晰等重要问题。相关程序与手续基本与回归模式一、二相同。
但是,此种回归模式目前尚没有成功案例,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与证监会进行沟通协商。并且,分拆业务回归的模式对拟上市企业的自身要求较高,因为如果企业可以通过分拆业务回归境内市场,即使是通过创业板上市,则被分拆的子公司也应符合创业板上市的门槛要求,包括近两年的盈利水平、净资产、发行后股本都条件均需达标,这对企业而言是不小的挑战。一旦满足分拆上市要求,则说明企业自身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在分拆业务方面已经做大做强。分拆业务回归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将不同业务区分运营,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各个不同资产的营运效率;其劣势在于,如果分拆方案不恰当,或者在分拆过程中,无法作为独立主体上市,需要与有很多第三方企业整合,而第三方企业一旦参与分利,企业的原始股东享受的收益将被大幅摊薄。
第五篇:众筹模式简介及分析
众筹模式简介及分析
一、众筹的概念
(一)众筹的定义
“众筹”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是指用团购加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小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
现代众筹指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只要是网友喜欢的项目,都可以通过众筹方式获得项目启动的第一笔资金,为更多小本经营或创作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众筹的特征
1、低门槛:无论身份、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只要有想法有创造能力都可以发起项目。
2、多样性:众筹的方向具有多样性,在国内的众筹网站上的项目类别包括设计、科技、音乐、影视、食品、漫画、出版、游戏、摄影等。
3、依靠大众力量:支持者通常是普通的草根民众,而非公司、企业或是风险投资人。
4、注重创意:发起人必须先将自己的创意(设计图、成品、策划等)达到可展示的程度,才能通过平台的审核,而不单单是一个概念或者一个点子。
(三)众筹平台
众筹平台种类繁多,众筹项目方向不仅包括新产品研发、新公司成立等商业项目,还包括科学研究项目、民生工程项目、赈灾项目、艺术设计、政治运动等。因此,逐步兴起的众筹网络平台也各有侧重。比如,国外的Kickstarter,作为最早的、也是目前发展规模最为庞大的网络众筹平台,仅支持创意项目,不支持慈善和法律诉讼项目;而随后建立的Indiegogo和Rockethub众筹平台的融资项目则囊括创意类、小型企业、目标事业三大类。国内知名的众筹网站点名时间(Demo Hour)、app众筹网(appzhongchou)、觉(Jue.So)、点梦时刻(Dream Moment)等基本可看作是创意筹资平台;淘梦网(Tmeng)则是一个独立电影(微电影)垂直众筹平台;积木网(2013年10月1日停止运营)是一个集网站、开源软件和其他非盈利项目为一体的网络募捐平台,不接受商业项目;而大家投、天使汇、3W咖啡、大家咖啡等则是创业股权式众筹平台。
(四)众筹的兴起和发展
众筹最初是艰难奋斗的艺术家们为创作筹措资金的一个手段,现已演变成初创企业和个人为自己的项目争取资金的一个渠道。众筹网站使任何有创意的人都能够向几乎完全陌生的人筹集资金,消除了从传统投资者和机构融资的许多障碍。
众筹的兴起源于美国网站kickstarter,该网站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对公众筹资,让有创造力的人可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金,以便使他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这种模式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每一位普通人都可以通过该种众筹模式获得从事某项创作或活动的资金,使得融资的来源者不再局限于风投等机构,而可以来源于大众。
国内众筹与国外众筹最大的差别在支持者的保护措施上,国外项目成功了,马上会给项目发钱去执行。国内为了保护支持者,把它分成了两个阶段,会先付50%的资金去启动项目,项目完成后,确定支持者都已经收到回报,才会把剩下的钱交给发起人。截至2014年7月,国内有分属于股权众筹、奖励型众筹、捐赠性众筹等不同形式的平台数十家不等。
二、众筹的现状 2014年上半年,美国国内众筹模式共发生募资案例近5600起,参与众筹投资人数近281万人,拟募资金额共10426.99万美元,实际募资金额21508.61万美元,募资成功率为206.28%。中国众筹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集总金额18791.07万元人民币。其中,股权类众筹事件430起,募集金额15563万元人民币;奖励类众筹事件993起,募集金额3228.07万元人民币。
(一)国外众筹模式市场现状 2012年4月美国通过《就业法案》(JOBSAct),允许公司公开宣布融资的消息,敞开了创业企业进行股权众筹的大门。该法案细则
P2P借贷平台,投资人通过对项目投资按比例获得债券,并在未来获得利息收益且收回本金。股权众筹主要指通过网络的较早期的私募股权投资,是创投业务的补充,不过由于国内法律限制,股权众筹融资的合法性尚在讨论中。奖励众筹则表现为预售类的众筹项目,广义上的团购也被纳入此范畴,类似影视文学产品筹资往往通过奖励众筹模式。捐赠众筹则可以理解为网络上的微型公益平台,国外也有帮助别人实现旅游或策划婚礼等纯愿望项目的众筹平台。几年来我国众筹模式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门户网站+众筹网站”的模式,利于为双方导入彼此人气,增强用户黏度。
众筹网开拓了新颖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此次乐视网的众筹网联合开展的众筹项目,不仅能为广大球迷带来更加耳目一新的创新体验,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双方的首次合作实现了视频门户网站与众筹网站的无缝结合,具有开创意义,为视频门户网站及众筹平台的发展均开启了新的发展思路。
(2)“农业+众筹”的模式仅能针对小部分高端用户,具体合作模式仍需探讨。
农产品具有生产周期较长、客单价较低、保值期短、产品滞后性强等特性,此外,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种植户还需承受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众多因素综合在一起,农业的“互联网化”模式发展举步维艰。目前火热的众筹模式,对农产品来说,只能走高端小众的路线,用户
一起凑钱买平时市场里难以窥见的产品,或者是一些精品蔬菜水果等,生产基地想通过“以销定产”模式来销售自己的高端产品,通过众筹还是行不通的。
(3)“传统服务业+众筹”的模式将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用户便利度。据了解,目前汽车租赁行业整体市场高度分散,前10家汽车租赁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从品类细分的角度来看,短租公司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车辆、网络的支持,汽车数量最多。众筹模式与汽车租赁行业的结合,有效的环节了该行业的发展困局,促使了互联网与汽车服务的融合。该模式最大的优势是用户租车全过程中享受了足够多的便利,主要有下单即时、车辆随叫随到、高端客户可线上完成付款、通过打分对司机评级以保证服务质量等。
(4)“艺术行为+众筹”模式的出现,加速艺术家梦想实现,使艺术更加平民化。
一方面,目前在我国,90%的艺术梦想因为资金困难而难以实现。作为融资的新途径,众筹模式让艺术梦想有机会落地,众筹平台成为梦想实现的载体。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艺术因其高雅的形象与大众化的概念格格不入,即便是艺术作品逐步大众化,但消费者依然难以接受高水平艺术消费,对艺术投资或支持艺术从业者参与艺术产业实践更是望而却步的。通过众筹,艺术家不仅成功筹资,更是对自身艺术品牌和作品的一种宣传,使艺术更加平民化。
3、众筹模式分析
(1)债券众筹又或“P2P”是指“P2P平台下的债权合同转让模式” 的模式,又称之为“多对多”模式。
借款需求和投资都是打散组合的,然后获取债权对其分割,通过债权转让形式将债权转移给其他投资人,获得借贷资金。该模式可以看作是左边对接资产,右边对接债权,平衡系数是对外放贷金额必须大于或等于转让债权,如果放贷金额实际小于转让债权,等于转让不存在的债权。但是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打击非法集资等活动的通知》,这种模式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因此发展受到阻碍。故在此不进行进一步研究。
(2)股权众筹方面由于股权众筹的融资人均为初创期企业,因此从投资阶段来讲,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占比较高,约为96%。2014年上半年,中国众筹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1423起,募集总金额18791.07万元人民币。其中,股权类众筹事件430起,募集金额15563万元人民币;奖励类众筹事件993起,募集金额3228.07万元人民币。
下表为2014年上半年,股权众筹平台供给数据统计(以三个以股权众筹为核心的平台为例):
2014年上半年股权众筹领域中,原始会的募集成功率是遥遥领先的,295个参与投资的投资者中能提供近1.2亿的项目资金,成为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中募集成功率最高的网站。
天使汇项目数量较多,但投资人投资意愿不强,主要由于网站采用了国内外流行的”领投+跟投”的投资模式,也是由于该类投资模式,增加了投资人对项目运营及退出的担忧程度,导致投资意愿不强。大家投的投资供给份额在国内股权众筹领域不足10%,项目数量最少但投资参与人数众多,主要由于大家投的项目投资起点较低,项目方对投资者质量要求较低,此外由于平台对投资人的投资审查严格程度低于天使汇,又高于国内其他股权众筹平台,故投资供给情况出现此类情况。2014年上半年综合来看,股权类众筹占国内众筹领域融资资金规模的98.71%,而股权众筹领域的资金缺口巨大。股权类众筹融资需求近20.36亿,实际募集金额1.56亿元,市场资金供给规模仅占资金需求的7.64%,这一组数据也侧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有限等问题。
(3)奖励式众筹是指投资者在平台上进行投资可以获得相应奖励,投资者持有的是受益权而非股权,奖励型众筹可以为融资方减少消费者需求不足的风险,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在不付出企业股权的前提下建立起公司的第一批影响用户群体。奖励型众筹结合了融资及市场调研的双重作用,可以通过预先下单的形式,来确认人们对产品的真实需求。通过奖励型众筹,如果达到了超募的效果,那么意味着融资的公司或产品,符合当下流行的趋势及热潮。对未来融资也可以起到帮助作用,未来再采取股权式众筹或寻求风投时,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三、我国对众筹行业的监管及要求
我国众筹刚刚起步,初期尚没有明确的监管,行业发展门槛较低,主要依靠自律进行约束,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仍然较大。2014年3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监会正在对股权众筹融资进行调研,适时将出台相关的指导意见,促进股权众筹融资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防范投资风险。目前,中央已明确众筹监管部门归属证监会。下表为证监会对众筹行业进行的指导和意见
据以上事件发展时间及监管层动态汇总分析,一方面表明央行、银监会等监管层认可了互联网金融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不足,承认了众筹的合法地位,也表明了监管层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决心。另一方面,2014年作为股权众筹发展的元年,作为众筹模式中对传统经济体系多层次发展补充作用最重要的一个模式,虽然屡次被提及涉及诈骗、非法资金池、吸收公共存款等法律边缘问题,但在我国特有的经济背景下,不同于美国、英、澳洲等多层次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众筹的发展也需要特殊的市场环境及监管环境。监管层在多次调研及各地屡次召开座谈会后,意识到众筹尤其是股权众筹,应该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下,由市场决定其最终、最好的发展模式,只要不涉及以上法律问题,监管层将保持监管的义务及观望的态势,将监管细则出台时间推迟至2014年年底。
四、众筹模式的法律背景(一)法律背景
在目前金融管制的大背景下,民间融资渠道不畅,中心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于此同时非法集资以各种形态频繁发生,引发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是受到法律严格监管的。我国《刑法》就规定了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这一罪名做了明确解释,即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对于投资人而言,其通过网络购买的原始股份存在很多的法律瑕疵。首先,投资人显然无法在工商主管部门登记称为创业公司的股东,因为公司法限制了股东的人数。其次,如果投资人成为公司内部股东由代表人代为持有公司股份,这种代持行为在法律的保护上也有欠缺的。
(二)JOBS法案对我国众筹融资模式的启示
提到众筹行业的法律背景,不得不提到美国的JOBS法案
(Jobs.Act), 2012年4月5日,JOBS法案经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生效。该法案对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将新兴公司(emerging growth company)作为一个单独的发行人类型予以特殊监管,部分消除了私募发行中一般劝诱禁止的限制,提高了触发向SEC报告的股东人数门槛,并对公众小额集资创设了特别豁免,以实现便利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融资的目标。JOBS法案为公众小额集资创设了对于联邦证券法的豁免:通过公众小额集资在12个月内的融资额不超过100万美元的发行人不受到联邦证券法的监管。此外,JOBS法案还对于公众小额集资中投资者数量到达触发注册标准的限制进行了豁免,将公开发行的人数限制由300人界线提高到1200人。
众筹的兴起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众筹融资要求我们应该 作出以下两方面的制度回应。
1、消除制度障碍,构筑众筹融资模式的“安全港”。众筹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融资模式,具有区别于传统融资模式的特殊之处,我们需要将公众小额集资区别对待。首先,需要建立证券发行小额豁免制度,为众筹融资提供制度依据。由于公众小额集资的数额一般不高且筹资者发展并不成熟,比较难以达到公开发行的要求,这种特殊性与既有的制度结构难以相容,这就要求现行证券发行制度为众筹融资开一道口子,允许融资额并不高的初创企业利用集资门户向公众募集资金,并且尽可能减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融资的行政审批以降低初创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需要明确集资门户的法律地位并打通其获得核准设立的通道。境外已有的立法经验基本上都要求集资门户在监管部门登记备案,以有利于对公众小额集资进行监管。再次,需要妥善处理不同类型的公司通过众筹融资获取资金所出现的不适性。允许筹资者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公开募集资本,并且借鉴JOBS法案的做法适当提高公开发行认定人数标准。
2、完善针对众筹融资的投资者保护制度。不能因为众筹融资数额较小而认为无需保护,相反众筹融资中的投资者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有限而更是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首先,要限制单个投资者的投资数额。境外立法均将限制投资数额作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亦宜吸收这一经验,结合绝对数额和占年收入比重的相对数额来对投资数额进行限制。其次,要对筹资者课以程度合理的信息披露义务,以有利于投资者掌握相关信息,避免出现筹资者的不当行为。从 第14 / 18页 整体上看,众筹融资与一般融资方式有较大区别,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工作也有其特殊性,应当结合众筹融资的特点来对投资者保护事宜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五、众筹模式的风险揭示
众筹平台是一个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创新经济模式,但也正是由于其“新”的特质,国内诸多配套的制度无法迅速跟上,因此也导致了众筹平台相较于其他传统成熟平台含有更大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政策出台后,如果对投资人的数量、单笔投资金额做了明确规定,那无论是目前的奖励类众筹产品还是股权类众筹项目,投资者都面临项目已募集资金被返回的风险,这样在从项目成立起到项目资金返回期间的时间成本将成为投资者主要面临的风险。而目前我国众筹领域各主体涉及的法律问题并不是一个监管政策就能全部涵盖的,整个法制体系的完备才能对该领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监督、指导、服务的作用。
(二)股权众筹项目真实性风险
股权众筹项目的投资人组成一般由领投人、普通投资人组成,针对筹资金额较高的项目,应积极与其他投资人、平台、筹资人进行沟通,对筹资人背景、资产、项目方案、项目同业竞争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保项目的真实性。投资金额过大的,对于筹资人的创业经历、创业团队成员情况、提供的项目方案、资产负债等情况需要进行实地调研。
(三)众筹平台所带来的风险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众筹平台对项目方、投资方均是免费的,而用户免费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随着平台发展加速分化,规模较大发展较早的平台融资轮数及规模受到各方的重视,其估值也逐步提高,此背景下,平台的盈利模式将受更多股东及投资者的关注,是否能永久持续对投资、筹资主体免费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四)风险规避的方法
1、模式选择
目前众筹模式分为股权制、募捐制、借贷制和奖励制,考虑到目前法律风险不明朗,实践中可以先从法律风险最小的奖励模式入手操作,通过不断实践来把控风险。
法学层面上,在法律的框架内可以从三个方面推动众筹的发展:转换募集对象的身份,利用合伙企业的方式,保持契约方式。目前我国对众筹这个模式的监管尚不完善,并且国内外的法律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能简单将外国的商业模式移植到本国,应对法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读,充分利用国内法律政策。
2、风险提示和信息披露 众筹平台有义务在网站上详细介绍项目的运作流程,特别是在显要位置向支持者(出资者)提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明确各方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及可能发生争议时的处理方式。
3、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管理及分期打款
筹款、扣除管理费、向项目发起者划款都涉及到资金,对资金安全、有序地管理既是平台的应有义务,也是防范其自身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众筹平台自身而言,最安全的办法莫过于不直接经手资金,而是通过第三方平台独立运作。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在项目发起者和出资者之间建立信用平台,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出资者的资金安全。我国的“大家投”在2013年9月27日推出一个叫“投付宝”的中间产品,对投资款进行托管。对项目感兴趣的出资者把投资款先打到由兴业银行托管的第三方账户,在公司正式注册验资的时候再拨款进公司。
4、积极做好相关政府部门沟通工作
尽管众筹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在与相关政府部门或监管机构进行沟通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积极与主管部门沟通,取得相应的指导或进行项目备案,将大大化解在法律模糊地带摸索的法律风险。虽然众筹的某些模式与国内目前的法律法规相抵触,而且国内的互联网融资环境在信息真实、出资者保护、中介服务上都与互联网金融发展较快的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但众筹模式依然可以尝试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入手,允许个案试水。
5、对民众进行金融普及教育
在中国,除专业人士外,普通大众对于金融、对于投资理财都欠缺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教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指出,“中国民众普遍缺乏金融普及教育,这也是国内金融非法集资和诈骗案频繁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未来中国不仅缺少普
惠金融体系,也缺少普惠金融教育。因此,在提供产品信息服务的同时,附加金融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并且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