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

时间:2019-05-14 03:3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

第一篇: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

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

一、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增长1.9%,其中外出务工14533万人,在本乡镇从业84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稳定增长态势。

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工问题这么突出?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农民数量庞大,这是国情;二是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社会制度,建立了“一个体制,三个制度”,即计划经济体制和人民公社制度、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因此,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特色,史无前例。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的现代化就是农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因此,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关系到农民的转移就业、农民的增收、农业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顺利推进。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

如何解决好农民工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农民工关心的问题、政府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外出务工最关心五件事:找到工作、拿到工资、工伤大病有保险、有地方住、子女能上学。政府管理应主要着眼于:如何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加强就业服务;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就业环境如何得到改善;农民工如何有序进入城市生活,并逐步成为市民,完成城市化;更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如何逐步、合理地转移出来,实现比较充分就业。此外,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农业生产如何搞,也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二、抓紧解决七个问题

第一,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

2008年底的大量农民工提前返乡和2010年初的“民工荒”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工就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扶持农民工就业的政策,扭转了农民工就业规模下降的势头。

今年年初的“民工荒”问题,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显现,不仅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也出现了结构性缺工。然而据估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一亿左右,农业技术进步还将释放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仍是供大于求,总体上不存在“民工荒”问题。

针对农民工就业难的实际情况,今后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增强就业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

一是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农民工外出适应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是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输出地要为准备外出就业的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准确、及时的务工信息;输入地要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所有职业介绍机构向农民工免费开放。

三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小城镇、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四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是今后农村新的增长点。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关于农民工工资问题

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了77元,增长5.7%。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1422元,比上年增加70元,增长5.2%;中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1350元,比上年增加75元,增长5.9%;西部地区农民工月均收入1378元,比上年增加105元,增长8.3%。

目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还比较低,增长速度较慢,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不断拉大,与农民工的价值贡献不相称。随着农民工的消费不断增加,现有的工资水平不能够满足农民工改善生活、积累财富、促进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大多是在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的情况下获得的,付出的成本比较高。据调查,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个小时。其中,89.8%的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个小时。特别是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普遍没有享受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社会福利,而农民工每年至少为城市贡献一万亿元。

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不仅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也是开拓消费市场、扩大国内需求的迫切需要。我国有2.3亿农民工,如果每月工资提高100元钱,按农民工每年就业10个月计算,每年要增加收入2300亿元。农民工的工资消费率是比较高的,不仅个人在城镇要进行生活开销,而且还将大部分资金寄回农村,对扩大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是很重要的。

目前收入分配中,劳动占比偏低,因此要努力提高劳动在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就要求要妥善处理好国家、企业和农民工的利益关系,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让农民工充分享受到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成果。

一是严格执行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至少两年调整一次的规定,并与当地物价水平等挂钩,尽快合理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应借鉴国外通行做法,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在一些分散就业的行业和岗位,按工作小时计薪。我国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由省级政府确定。最近,北京等11个省市制定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全部在10%以上,部分省市达到20%以上。北京市将最低工资标准从800元/月调整为960元/月,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9.6元/小时提高到11元/小时。广东省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提高21%,分为5个档次,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1030元/月、920元/月、810元/月、710元/月、660元/月。劳动输入大省尤其要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二是积极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形成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法自主协调机制的好形式,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稳定和协调好劳动关系十分重要。目前全国地市一级基本建立了由政府、工会、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关键是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今后要以工资分配、工时和劳动定额等劳动标准为主要内容,推动全面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三是建立农民工工资发放保障制度。要加快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发放工资情况,要实行重点监管,强制在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保证金,实行专户专账管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情节严重的用人单位要加重处罚,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三,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对很多农民工来说,子女教育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有不少农民工到城市打工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就业,而是为了能让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因此,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就是对农民工最大的帮助和关怀。

为使农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义务教育,2008年国务院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2009年又拨出专款奖励各地区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近年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善,但是目前还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城市公办学校教学资源仍然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公办学校教学资源显得供不应求,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的门槛很高。二是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条件普遍不好,教学设施、师资质量都有明显差距。大多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义务教育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只能靠向农民工收费维持运转;学校师资力量普遍很弱,一些老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要统筹发展公办教育资源和民办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落实好“两为主”政策。把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经费预算,按照实际在校人数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对于公办教学资源不足的农民工集聚地区,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调配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或者新建一批公办学校。

二是提高民办教学资源水平。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简单地禁止和关闭都不可取,要支持和规范其发展,将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纳入统一的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提高安全水平和师资水平,逐步让其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对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的学生,也要按照公办学校的标准,免除学杂费,享受相关补助。

三是逐步分离学籍和户籍。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再回到农村读高中,不利于他们的正常教育和健康成长。可以考虑逐步将学籍和户籍相分离,首先在农民工户籍所在省份范围内,让农民工子女在父母就业地享有参加中考、高考的权利,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第四,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社会保障对于城市化和农民工自主择业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出台,明确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范畴,建筑施工、煤矿等高危行业农民工参保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目前正在着力解决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参保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问题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9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就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专门发出通知,规定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时,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也可按一定比例转移,从而实现了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可转移接续。同时,自2010年7月1日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转移接续。

虽然农民工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但目前社保覆盖面仍然比较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截至2009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24%、19%、12%左右。社会保障问题不解决,农民工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应当坚持低标准、广覆盖、可接续原则,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面,建立健全转移接续机制。

一是加大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落实力度。以商贸、餐饮、住宿、家庭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农民工为重点人群,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只要发生用工关系,出现工伤问题就要按条例规定,要求企业承担相应责任。要简化农民工工伤认定、鉴定和纠纷处置程序。提高工伤待遇水平特别是一次性补助标准,保障遭工伤或患职业病的农民工获得与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

二是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都要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鼓励其他农民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三是加快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序、规范开展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研究制定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衔接政策,保障回乡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关于农民工住房问题

目前大部分农民工集中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租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很差。保障农民工在城市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居住权,才能避免出现城市“贫民窟”。

农民工住房问题突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农民工买不起、租不起城市商品房。据建设部调查,目前74.1%的农民工能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米以下,76.2%的农民工能承受的月租金在100-300元之间。二是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未包括农民工。农民工不能享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三是现行用地政策制约了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建设。集中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的用地方式都与现行工业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收购储备等政策相冲突。

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用工单位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责任主体。一些地方政府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如重庆市参照经济适用房政策,鼓励企业在工业园区为农民工建设集体宿舍或经济公寓;通过适当补贴,鼓励街道、社会单位和集体将存量房、闲置房改建为适合农民工租住的“阳光公寓”;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家庭购买一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把农民工纳入国家住房保障政策体系。把在城市稳定就业、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纳入政府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政策享受范围。或者出台针对性强的农民工公寓建设支持政策。

二是完善农民工住房租赁市场。鼓励社区街道、工业园区、企业建设适合农民工租赁的社会化公寓,培育小户型房屋租赁市场。探索在城乡结合部经过规划,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建立农民工公寓。

三是建立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应当面向所有农民工,有条件的农民工可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并且可以支付房租。

四是完善农民工住房配套制度。把农民工住房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统筹考虑农民工住房位置、基础设施能力,避免出现农民工居住区大规模集中的情况。

第六,关于城市如何对待与接纳农民工问题

当前,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成为城市居民的一部分,他们与城市既是密不可分的,但又是有隔膜的。城市必须放宽胸怀,拆除围墙,欢迎新市民的到来。因此,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应该是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一是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与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连接的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受到不公平待遇和难以融入城市的制度根源。户籍制度改革不是把农村户口本,换成城镇户口薄,而是要让农民在自由迁徙的前提下,享受到附着其上的各种福利待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总的方向,一是放开,放开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户籍。二是放宽,大城市户籍制度可以实行渐进式改革,让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转为市民,应把就业、居住、交税、缴纳社保等作为落户条件,把技术等级作为条件。

二是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区管理。目前农民工大多租住在城市社区,但与城市居民咫尺天涯。从发展模式看,要竭力避免大批农民工集中居住,造成新老市民分割居住的局面,最好是走农民工分散融入城市社区的模式。社区管理要覆盖农民工,农民工要逐步参与社区管理。

三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公共文化和教育设施应当向农民工开放。文化生活和素质教育对进城农民工非常重要,使他们接受现代文明、城市文明、城市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影响和熏陶,加快其思想、文化、习俗的城市化。

四是加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大量农民工孤身在城市工作、生活,难以融入城市,面临许多心理问题。这些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心理不成熟、比较脆弱,对被歧视敏感,受挫后容易失去希望。应高度重视农民工的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形成关心农民工工作、关怀农民工生活、关注农民工心理的良好氛围。

第七,关于农民工转移后的农业生产发展问题

现在外出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大量相对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出使务农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农业劳动力岁数偏大、文化较低、妇女居多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一些农村已很难找到40岁以下的劳动力,个别地区甚至已经出现农业劳动力绝对短缺现象。为应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养殖大户,支持发展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市场主体。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培育适合不同产品、不同地域特点的农业机械,促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大力推广秧苗栽插、油菜收割等农民迫切需要的农机装备,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抓紧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扶持农资配送、机耕机收、科技推广、农业信息、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农户基本上只从事专业生产,各种服务组织围绕着专业化生产,提供全过程的服务。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2%,而为农业配套服务的科研、技术、劳务、营销、加工储运等相关人员则占15%。

四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借鉴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培养职业农民的做法,与科研院校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免费开办农业职业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管理人才、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此外,要保护好进城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农民进城稳定下来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建议不要急于收回进城农民工的承包地。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保证农民工进退有路,降低其打工成本,降低社会稳定的风险。中国的农民工问题是个长期性问题,几亿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农村,进入工业,融入城市,并在这一壮丽过程中完成他们自身的蜕变,绝不是三年五载之功,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工总量增加、增量下降的趋势将逐渐明显。

总之,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转变为工人和市民,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打破,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现,城乡差距、工农差距的逐步消失,我国的农民工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农民工终将在现代化中完成其历史使命。

韩长赋:农民工问题事关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

农民工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农民从农业转移出来,形成的一支新生劳动大军,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其中进城务工1.45亿人,这个规模,在国际上,只比印度、美国人口少,与印度尼西亚人口相当。农民工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特殊的历史性贡献,农民工问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大问题。

第一,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增长点。“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就业,全家增收”。农民务工收入大体占农民收入四项主要来源的40%。2009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实际增速为 10.5%,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达47.9%。

第二,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缓解了农村资源压力,有利于形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外出打工是实现土地规模效益的前提条件,农民讲“走出一个劳动力,等于多了一垧地”,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第三,农民工进城打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民打工收入是农村建房、创业和农村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2亿农民工,人均每年攒 5000元,大数每年应在 1万亿元左右。这笔钱是任何投资都不能比拟和代替的。农民外出务工为农村社会带回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也带回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

第四,农民工是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农民工是城市产业工人的主体,是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近年来,传统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人比重一路下降,只有3000万人左右,而农民工已达 2亿多人,农民工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 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 80%。现在,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新增人口主要靠机械增长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工强有力地支撑了国家工业化建设,也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处理好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80后、90后农民工或者叫新生代农民工逐步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出来打工,主要不是为生存,而是为发展,盼望定居城市,融入城市文明。他们更加关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和人生价值。而无论是从城市化需要,还是从现行政策体制,我们都不应、也不能再把他们拒之城外,送回农村。对待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再沿用老办法,要“以人为本”,要关注他们特殊成长经历,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加快他们与城市的“融合”。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农民工的贡献是历史性的、全局性的。去年,“千千万万背井离乡、在中国繁荣的沿海城市工作的工人群体”因为创造了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奇迹,引领了世界经济的复苏,而入选 2009年《时代》年度人物,这个赞誉一点儿都不为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问题,今年的中央 1号文件对农民工工作作了重要部署。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意见》,2008年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基本思路,应当顺应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的阶段特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一是要坚持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移就业,向城市有序流动迁移的方向,打开城门,合理引导,逐步转移,有序进城;二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采取综合措施,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让一部分农民就地转移,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待遇,让一部分农民进城务工,安居乐业;三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抓紧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面临的现实突出问题,同时推动体制改革创新,探索消除产生农民工问题的深层次体制原因。

针对农民工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和强化进城服务放在突出位置,同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拆除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樊篱。

一要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村劳动力培训意愿,大力开展多种门类、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法律意识和文明水准,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这项工作,农业部门、劳动部门、教育部门都在做,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11亿元,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

二要采取多渠道措施,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完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多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小城镇,大力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和标准农田建设,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第三产业,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农民工就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财政、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展规模种养业,创办工商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三要加强农民工进城就业服务,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良好就业生活条件和环境。要研究制定一整套政策,提供就业服务信息,加强劳务对接,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强化基础工作,逐步实现农民进城有工作、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作有报酬、参保有办法、生产有安全、子女有学上、住宿有改善、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文化、发展有目标。

四要促进农民工顺利融入城市,实现农民工向市民转化。发达国家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一个同步过程,我国由于农村人口众多,以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进城就业和迁徙是两个过程,这种情况增加了我国农民工转移的复杂程度。农民工进城,既是农民工的强烈愿望,又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要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巨大的贡献,解决好就业、权益、文化观念等各方面的问题,城市的文化教育以及公共服务等资源要向农民工开放,不能在城市里再搞一个二元结构。要降低城市门槛接纳他们,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同化他们,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和新产业工人。从政府的角度讲,除了经济层面给予同等待遇之外,还要调整完善相关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政策,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心理融入。

第二篇:解决农民工问题

解决农民工问题.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解决农民工问题”标准表述 “农民工问题”现状:

农民工,主要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他们是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农民工一旦消失,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城市该怎么运转。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长期以来,有些地区农民工工资几乎就没变过,即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赶不上物价的上涨。近年来,尽管各地清欠农民工工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拖欠事件依然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农民工工资拖欠仍达到1000亿元,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比例为72.2%,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月领取工资。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民工荒”的直接起因,就是企业开出的薪酬过低。

二、农民工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农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多为脏、累、苦、差的职业,工作环境状况堪忧。据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占76.4%,再加上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较多。目前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33.7%、10.3%、21.6%、31.8%和5.5%;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率更低,分别为2.9%、3.1%和5.6%。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偿,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三、农民工的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市公办中小学一般不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而一些适合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低廉的民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承认,有的被强行关闭。农民工由于收入微薄,所以居住条件比较差,通常是多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出租屋里,卫生、安全等方面均存在着隐患。由于长期远离家乡,业余生活贫乏,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四、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他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亟待提高,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来保护自己。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意义:

一、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据有关专家测算,农民工每年给城市留下的增加值有近两万亿元,带回家的有5000至6000亿元,农民增收有50%靠外出务工收入。特别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解决农民工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和制度,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使城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就必须充分调动农民工群体的积极性,实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工农关系,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三、解决农民工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享

有平等权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必然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在劳动工资、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为农民工创造一个公平、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好农民工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社会局面。

四、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战略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我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必将是长期的。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并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能否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

做好农民工工作的基本原则: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一、清理和防止工资拖欠,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全面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要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的依法处罚力度,对重点行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各地应实施小时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切实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

二、制定和推行劳动合同范本,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推动各类企业同农民工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依法订立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重点抓好农民工比较集中的采掘、建筑、加工等行业的监督检查。在劳动合同示范文本中,要告知工资发放、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等方面的规定,明确用人单位同农民工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要明确签订违反法律效力合同的主要责任在用人单位。

三、指导和监督企业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企业和单位要限期整改。改善农民工职业安全卫生环境主要是执法问题。一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加大职业安全卫生投入,扩大职业卫生服务覆盖面。同时,要认真加强劳动监察执法,严厉惩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二要强化企业和行业的责任,认真履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对煤炭和建筑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情况和职业病多发行业农民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要进行经常性的专项检查。三要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执法监督,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职业安全设施必须严格审查验收,严格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

四、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严厉查处损害未成年工权益和介绍、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我们必须把保障农民工劳动权益摆上重要日程,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要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级工青妇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力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有关司法程序,加强对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舆论监督。有关部门对损害农民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对损害未成年工权益和介绍、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五、推动农民工输入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各种基本的就业服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在年底前,再一次彻底清理和取消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不得以解决城市劳动力就业为由清退和排斥农民工;城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向农民工全面开放,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依法规范职业中介、劳务派遣和企业招用工行为,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对女农民工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对歧视女农民工、侵犯她们合法权益用人单位的惩处力度。

六、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要完善对参加培训农民工的补贴办法,制定鼓励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所有用人单位都要定期对农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从事煤炭等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的农民工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七、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采掘、建筑等高风险行业要全面推行。要加大《工伤保险条例》宣传力度,将工伤保险覆盖到企业所有劳动者。首先在煤炭、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全面推行,今年内实现大中型煤矿农民工全部参加工伤保险。同时,要加快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继续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障办法。

八、落实城市政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并免除专门加收借读费的政策。输入地政府应当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能专门加收借读费。同时,输出地政府、学校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在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为“留守儿童”在原籍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免除外出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农民工,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最能干、最可敬的新生力量,他们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随着《意见》中各项政策措施逐一落到实处,一定能够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有力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进程。

第三篇: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论文

关于如何解决现代农民工的问题的思考

摘 要: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并将长期存在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但在这融入的过程中他们与现代社会的种种矛盾便体现了出来。文章便从观念、体制、法制等方面从根本上来探讨解决农民工出来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 问题 思考农民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作用及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大军。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国情的产物,并将长期存在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他们就业流动性强,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有的长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意识我国产业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据调查如今全国进城务工和乡镇企业的农民工数量已有2亿有余。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名经济的各个行业,为是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了力量,如果说过去20年没有农民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就不会那么迅猛,沿海地区新型产业和开放型经济就不可能有如今的势头。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农民工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中国特色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正确抉择和有效途径。面对将长期突出的农民工问题,我们必须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比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有序转移。并保证农民工在农村的利益。

2·1 着力解决农民工收入低和生产、生活条件差得问题

这是农民工的切身利益问题,也是当前农民工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下大力加以解决。一方面,要从体制上杜绝拖欠和克扣工资的现象,通过建立工资支付和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做到农民工工资发放月清月结或按劳动合同工约定执行,切实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规范农民工工资管理,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同工不同酬的状况。同时.要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企业必须按规定配备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强化用人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的主体责任。要依法保障农民工的休息权、休假权,监督用人单位严格执 行国家关于职工休假的规定,对于延长工时和占用休息日、法定假日工作的,必须依法支付加班工资。要多渠道地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保证农民

工居住场所符合基本的卫生和安全标准,通过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和公共服务,富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

2·2 加强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合同管理 关键是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各级政府都要把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不得违反劳动约定,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特别要依法保护女工和未成年工权益,严格禁止使用童工,对介绍和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应从严惩处。2.3 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也是各方面都比较关注的问题。抓紧建立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既涉及维护农民工权益,也关系稳定农民工队伍。要根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首先着力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要适应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使农民工在流动就业中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受损害,要

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当前,要加快推进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采掘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要采取建立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办法.重点锯决农民工进城务工期间的住院医疗保障问题,农民工也可自愿参加原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4 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

农民工输入地政府要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在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建设公用设施等方面,统筹考虑长期在城市就业、生活和居住的农 民工对公共服务的需要,逐步健全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当前,子女上学是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2.5 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 目前,涉及农民工的侵权案件屡屡发生,由于多种原因使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困难重重,健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要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农民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利。要依法保障农民工人 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严禁打骂、侮辱农民工的非法行为。要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健全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制度,做好对农民工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2.6 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这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我国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方针。据调查,目前全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在县域经济范围内吸纳了65%,主要是在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省内就地、就近转移的农村劳动力都达到90%左右。实践证明,这种就业模式和途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定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县域经济,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当地转移就业容量。要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收入,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要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小城镇创业和居住。特别要依法保护农民工土地承包权益,这是降低农民工在城市失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2.7 着力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由于农民工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劳动大军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因此,一定要用极大的努力全面提高农民工素质。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对农民工素质的教育。

一: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 三:接受正规职业技能培训;

四:重视心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五:增强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农民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素质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要摆脱自己廉价的劳动和不平的处境只有亟待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的姿态融入这个社会集体。在此希望农民工能得到广泛的关注!

第四篇:西林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

西林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是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概念,主要是指户籍身份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工资收入生活的劳动力。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问题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本文结合西林农民工实际,对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西林县总人口15.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56万人,农业人口占大部分比重。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农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转移向二、三产业就业趋势明显。这几年来,西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每年近4000人,主要是外出到广东、深圳一带,从事服装加工、电器加工、建筑、运输、机械加工等行业,部分在本县从事建筑、现代农业等行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提高服务农民工的水平。为做好农民工工作,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人社、经贸、财政、工会、教育、妇联等部门负责人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社局,负责处理农民工就业日常事务。设立了西林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增加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亲情活动,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各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所,并明确1名领导专抓此项工作,同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2名劳务信息员,具体负责本村农民工及劳务输出工作,层层夯 实责任。

(二)出台扶持奖励办法,营造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良好环境。围绕就业创业,先后出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回乡创业等7条优惠政策,提高就业、创业积极性,提供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免费创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将小额担保贷款范围向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未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倾斜,对其创业给予3至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行“特色带动、畜牧养殖、休闲旅游、商贸流通、劳务经济”等创业模式,从准入、备案、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不断优化创业政策环境。

(三)强化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本领。认真抓好农民工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工创业,保障农民工劳务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开展了蔬菜病虫害及高产栽培技术、水果病虫防治及高产栽培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畜禽养殖技术和专业合作社骨干社员(水果班、茶叶班)等培训班。今年到目前为止,累计开展培训13班,共培训1700人(次),其中返乡农民工培训480人(次)。

(四)加快城镇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机遇。突出生态宜居理念,加快推进城镇化,强力推进鲤城新区、时代广场小区(花贡小区)、阳光小区、江滨小区(旧酒厂桥头小区)、旺盛中央家园小区(粮食局小区)“五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拉大整个县城区建设框架。升级改造电影院一带、老国税一带以及农机一带,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今年西林县成功创建“广西园林城市”。抓好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投入500万元对8个乡(镇)进行小城 镇化的建设,小城镇建设效果明显。据统计,通过加快城镇化,刺激农村相关产业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50元。

(五)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拓宽农民工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健康、有序流转,不断优化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强了特色农业竞争力,农民工收入不断增加。例如,普合苗族乡大河村母湖屯通过对200亩土地进行连片整理,引进了山东寿光蔬菜大棚种植项目,该项目投资500万元,建设温室大棚120座,每年除交给当地农民24万元土地租金外,还可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250个,为当地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近200万元,大大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足别瑶族苗族乡板桥村板桥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开展大番茄种植,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比非流转村屯农民多增收30%。

三、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民工工资待遇和劳动环境存在的问题严重。农民工工资普遍偏低,一些企业主往往把一个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当作实际支付给农民工的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与物价和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不成比例,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差距不断扩大。

(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缺失。由于现行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以及城市政府和企业的认识差距等因素,绝大多数农民工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工伤保险参保率低,伤残医治赔偿困难,医疗、养老保险空缺,后顾之忧难以解决等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农民工基本享受不到城市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子女义务教育困难,居住条件比较恶劣,生活质量低下,未能完全纳入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

(四)农民工维权工作困难重重。维权法制不健全,很难正常行使民主权利,侵犯人身权利的事时有发生。有些企业对农民工实行“封闭式”管理,限制人身自由,有的采取扣留身份证、搜身检查等非法手段,有的甚至随意体罚、打骂农民工。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面向城乡劳动者开放,对城乡劳动者实行公平待遇,对登记求职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设专门窗口,实行免费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每年进行一次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健全失业登记制度,定期公布城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并针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被征地农民、进城务工和就地转移农村劳动者的就业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在欠薪高发行业和企业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从制度上防范工资拖欠问题发生。

(二)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条例》,把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加大执法力度,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覆盖到企业所有劳动者,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基金,当农民工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失业等风险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予临时性、一次性的应急救助。建立健全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障机制,在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强、收入水平低的特点,为其建立大病医疗保险,提供当期住院医疗保障。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办法,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对过去已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民工,用人单位继续为其参保,社会保险机构确保农民工享受同等待遇。

(三)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凡在本县(区)城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务工经商有1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含与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本人向当地派出所提出申请的,报经县、市公安局审批,可申请办理其住所所在城镇常住户口。凡居住在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在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凡是在我市务工的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直系亲属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四)完善农民工进城务工住房机制。加强对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的规划和管理,在符合规划的条件下,允许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集体土地建设适合农民工需求的集体宿舍和家庭式住房。有条件的城市应建设主要面向农民工的低租金住房,鼓励利用闲置厂房等建筑改造低租金住房,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允许在城市工作时间长、贡献突出的农民工,比如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享受城市经济适用房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城镇单位聘用农民工,用人单位和个人可缴存住房公积金,用于农民工购买或租赁自住住房

(五)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各 类金融机构在乡(镇)增设营业网点,扩大支农贷款领域和贷款额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继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准入,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农村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允许农民出资入股发展村级互助资金组织。完善农户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制度,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开发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进一步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建立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结合实际适时建立农业担保公司和特色主导产品风险专项资金。

(六)深化医疗、教育改革。继续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和建立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制定适合农民工参保的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同步,构建医疗保障的管理服务网络。例如:可针对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建立由中央统一管理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制,按农民工身份证号码建立具有唯一性的农民工个人“社保卡”账户,“一卡在手,全国通行”,以适应农民工频繁流动、跨地区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需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在居住地所在学区入学的管理和保障措施,改革学籍管理方式,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接纳学生入学的办法,加快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中小学校学生课业、学籍等基本信息共享,为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管理和入学转学提供便利。

(七)强化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培训。建立覆盖城乡职业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基本技能培训,扩大“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提高补贴标准,试行农民工“培训券”,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转移之前得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以下岗失业人员为对象的“再就业援助行动”,每年举行两次,春季、秋季各一次;以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为对象的“春风行动”,每年春季一次。同时,农民工输入地要抓好转移后的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工作,特别要充分发挥用工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八)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儿童家园”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清理网吧、校园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继续开展“爱心妈妈”牵手“留守儿童”活动,动员社会各界与农村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爱心妈妈重点开展“双互”、“双访”、“双联”活动,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委托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或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使留守儿童真切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大力评选表彰孝老敬老好儿女、好婆媳等先进典型,以典型影响人、感染人,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社会风尚,加强对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弘扬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年轻人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关心老人的身体、心理,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九)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创新农村土地管理,明晰农村土地产权,支持农民从出让、转让土地使用权中获取收入。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培育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和仲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依法合理提高征占用补偿标准,提高农村土地价值。巩固提高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林权贷款、林业保险等工作,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林权交易平台,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使农民在产权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多收益。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开发和流转方式,加快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建设用地收益。探索进行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赋予农村房产以抵押、转让、收益权益。

(十)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的重要作用,督促企业依法组建工会,依法拨付工会经费,不得干预工会事务,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在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作用。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投入,可考虑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专用于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普法教育等开支,为法律援助机构开展农民工维权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和有关司法程序,对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劳动纠纷,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要优先处理,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可适当减、缓、免仲裁费、诉讼费。加强对农民工维权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体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有关农民工的方针政策,又要反映农民工面临的各种问题;既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又要敢于及时披露、报道典型案(事)件,为全社会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一)正确处理新一轮扶贫工作和农民工问题。加大对贫困户尤其是非公路沿线、非城镇所在地、深山区、石山区、边远偏僻地区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真正实现让最贫困的地方也有最温暖的阳光。坚持以扶贫项目为平台,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与部 门单位帮扶资金、社会各界捐赠资金、各部门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形成合力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早日实现脱贫创造有利条件。加大信贷扶贫力度,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完善相关机制,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改变全区同一投资标准、同一配套要求、同一扶持模式的做法,根据区域的差异性,对于偏远贫困山区,扶贫标准适当提高。加大社会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从资金投入、政策落实、帮扶措施、帮扶效果等各方面加强监管力度。

(十二)改进对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切实转变城市政府的管理理念,由过去排斥、防范、管制农民工及其家属,转变到公平地为其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和居民的服务型政府。不断创新农民工管理体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出台公共政策时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各类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和各种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为各类公用设施公平向农民工开放、各种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常住人口提供保障。充分发挥社区在农民工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社区的社会融合功能,使之成为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原有居民平等相处的熔炉、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并成为新市民的桥梁、避免农民工边缘化的“生活共同体”。建立各方面互联、共享的农民工信息统计调查系统,掌握农民工的总体数量和主要特征,预测农民工发展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的相关决策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基础信息。(西林县委办 田维鹏供稿)

第五篇:班级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二年级下半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2)班班主任工作,上学期通过班规的实施、星级作业评比,学生的进步很明显,在这一学期中,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为了让班级充满活力与创新,我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

二、班级概况:

本学期本班人数为38人,男25人,女13人。其中女生总体上比男生学习认真,由于班级中男生居多,这就要求老师在管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三、工作重点:

1、结合晨间谈话、队班会加强班级管理,树立班干部的威性,在班级中树立榜样。

2、加强班级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中有他人的意识。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

四、具体措施:

(一)、因材施教,做好培优转后的工作

1、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1)、对尖子生加强培养,发掘其潜力,设计更多的弹性问题,让心有余力的优秀生留有扩展延伸知识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2)、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

2、重视后进生的转化

(1)、对于后进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谆谆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信心和勇气。采取“一帮一”,“众帮一”等措施,给后进生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氛围。

(2)、对后进生进行经常不定时地家访,目的是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的在校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

(二)、做好劳动、卫生和安全教育

1、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家庭中的劳动,让学生真正做到自己能做到的事自己做。

2、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工作,要勤洗头,勤洗澡,保持衣服整洁,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保持班级的整洁。

3、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利用早会,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安全须知》和《小学生自我防范安全常识》。利用班刊出有关安全、防火有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4、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制定班级安全防火公约,教育学生不玩火,不放鞭炮,不能随便到江河游泳,不做危险动作,上学和放学路过马路注意交通安全。

(三)狠抓班集体建设。

1、培养—支守纪、责任感强、素质高的班干队伍。(1)进—步完善班干部的组织队伍,选拔品学兼优者充实班级,培养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能力,形成表率,当好班主任的好帮手。

(2)每两星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一次,严格要求。做到及时了解情况及时反馈处理。

2、创建班级窗口工作,开展读书、读报活动。选举图书管理员,制定好图书管理体制,让学生在有序的借阅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有借有还,有损必赔”。

(四)、规范常规管理,制定班规,班级公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管理除了讲民主外,还要讲法制,也就是制定班规,让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这学期期初,我初步制定一些管理要求进行实施,当然那不是很成熟,班规的制定还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我会在实施中发现更好的方法对班规进行修改。

1、准时到校,佩带红领巾、校徽,衣着整洁,手指甲剪干净,课桌整理好。

2、合理安排晨读时间,每逢周一、周三早上学会一首古诗并背诵课文。

3、认真做好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放学后及时关好门、窗、灯,并按时回家,不在校内校外逗留、玩耍,不玩电子游戏。

4、听课专心,积极思考问题,每节课至少举手一次,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字迹清楚端正,不拖拉。

5、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不在更要遵守纪律,不喧哗、说笑、打闹。

6、整队做到快、静、齐,做操时,动作要标准到位,节奏正确,集会时遵守会场纪律,不喧哗、吵闹。

7、课间及午休时间提高安全意识,不做危险游戏,不追逐、打闹。

8、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与老师交谈态度诚恳,同学之间团结互助,不说脏话、粗话,不打架,不骂人。

9、保持小学生良好形象,不在课桌或墙壁上乱涂乱画,要爱护绿化,注重环保。

10、性格开朗,勇于竞争,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为班争光,做一个自信、坚强、有集体荣誉感的小主人。

下载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部长谈解决农民工问题思路抓紧解决七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6-03-27 【生效日期】2006-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教育厅(教委、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建设厅(局)、农业厅(局)、总工会,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新生代农民工也称第二代农民工,在当前已经成为我国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劳动群体,但同时也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经济的......

    有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有关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深入,城市政策的放宽,在中国的大地上出现了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即所谓的“农民工”。农民工的产生与发展对城市的发......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

    解决业务员问题[合集]

    手下的业务员,基本上都是一样的问题,能生存下来的佬业务员,一般都是收入奇高无比的。 而那些新业务员,一般都坚持不到出业绩的时候,都仓皇逃跑了。 于是,类似的大额销售的营销人力......

    团队问题及解决

    团队问题 1. 亲和力下降比较厉害,业务员相互抱怨多 2. 领导之间的合作出现相互抱怨 3. 把行业的认识比较消极信念不坚定,欲望和梦想比较低沉,心态不正的比较多 4. 业务员之间神秘感......

    解决群众问题

    解决群众问题,教育问题群众 ——市规划建设局群众路线教育有成果、有亮点2014年4月16日下午,省委督导组朱蓉处长到市规划建设局检查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情况。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