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4 03:1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

第一篇: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

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附小

黄洁成走进新课程,进行新课改,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为了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下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一些尊重和赞赏,是搞好新课改的前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尤其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即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批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新课改中,只有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多给学生尊重和赞赏,才能搞好新课改。

二、建构新型的教学关系,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是搞好新课改的关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的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由原来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只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即: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醒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在新课改中,只有建构新型的教学关系,教师多给学生帮助和引导,才能搞好新课改。

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是搞好新课改的保证。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对象,对自己职业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要按照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教学后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只有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搞好课改才能有保证。

总之,只有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新课改的精神才能落实,课堂教学才能获取成功!

参考文献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联系:山东省枣庄市师范附小

黄洁成 邮编

277300

电话:0632--7711080

第二篇:探究新课改音乐教学的教师行为

探究新课改音乐教学的教师行为

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蒙山校区

李婧

***

(山东费县 273400)

【摘 要】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需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将每位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 情感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情景教学;音乐的模糊性。

学校音乐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动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建立教学双方平等关系的关键就在于音乐教师能否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和谐教学气氛,因此建立师生双向的互动教学模式将成为进行音乐教学方法的首选。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从而产生教学共鸣,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为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互、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位美国教授在他的论著中写道:“我顺便要说一个词儿,虽说我不知道你是否在你的师范培训中心听我说过这个词儿,我想这可能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词儿,这个词儿就是“爱”。作为教师,你必须爱你的学生,或者爱你正在教的科目。倘若能两者都爱,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除非你爱二者之一,否则你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有时,老师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目光,都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师爱,就要用博大的爱去关怀学生,感化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成长的道路。

二、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尊重个性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爱音乐”。让每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美感,享受快乐,是我们音乐教师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也体现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真谛。

音乐学习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音乐教育的方式,最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和个性的张扬,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位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音乐学习是一个“内心的旅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是伴随人格完善的历程,每位学生生长的环境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感悟音乐的乐趣不同;表达音乐的方式不同,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个性的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三、创设情景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音乐,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能否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甚至争论,直接影响到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交流,特别要鼓励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其次,教师要为合作交流创设平等,融洽,开放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进行合作交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给孩子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全员参与互动。

1、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直接经验,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才能获得。比如讲解《春江花月夜》,教师可以利用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主观性,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音乐欣赏教学的多媒体化增加了教学的魅力: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与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许多原来抽象的,难于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音乐教学自然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营造活动、表演、对话等互动教学模式情景

如果说,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音乐教育中,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总是试图诠释音乐,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音乐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以音乐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合奏、合唱、音乐表演、舞蹈、竞赛、话剧编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之融入群体,淡化自我,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活动不仅创造性的渗透了音乐将各种旋律融入课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的良好习惯,体验与人合作的愉快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3、运用音乐特有的语言,展开联想与想像的翅膀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所以,想像是创造的先导,想像是从模仿到创造的阶梯,而音乐又是想象和联想的源泉,因为,音乐以她特有的属性赋予了右脑无穷的想象。音乐具有音乐形象的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模糊性”,反倒为创作者和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想象空间。音乐的语言分描绘性和象征性两种,描绘性语言岁能够通过模仿、联想等手段达到写景状物的目的,但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音乐更多地决定了语义表达上的抽象性,更何况无标题音乐在乐义的理解上是存有很大的空间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赏并鼓励他们多多发表意见,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的游丝,让艺术想象在审美的天空自由翱翔,从而化乐音的间接性为无限性变不确定性为艺术的再创造,把有限的音响变作自由的心境。

四、音乐选材多样化、实践丰富化

音乐被人们称之为“心灵的语言”,就是因为音乐更容易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促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可如果教师只是严格遵循教科书而不越雷池半步以为单调的讲课本、专听深不可测的音乐,久而久之,学生上音乐课如坐针毡、欣赏音乐味如嚼蜡,音乐课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些本来非常喜欢音乐的“小听众”和“小演员”,因此,我们音乐教师不妨尝试以下方法:

1、遵循美育原则,培养艺术能力和各种文化素质

人不仅有灵魂,还有智慧,智慧是经由灵魂统合的各种智能的整体,这些智能就是哈佛大学零点中心不久前揭示出的人类的各种智能,如: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感智能、交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环境适应智能等。智慧绝不是各种智能的相加,而是经由知觉和想象,各种智能发生联系和融合而形成的新的整体,他是一个高级存在,同时也是与国际综合国民素质相互竞争需要的反映。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与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强调和关注学生艺术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质的培养,将各种学科的观点和方法有机融合起来,构建起一种更全面、深刻、动态、开放的艺术新理念。艺术(音乐)修养高的人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从而影响他的生存质量,关键是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世俗功利对人的束缚,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从现实生活中获得超功利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艺术教育工作的任务就是:培养将各门艺术之间“艺艺相通”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2、贯穿课本教学内容,吸纳流行乐或贴近生活、富有时代特点的优秀音乐艺术佳作

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不但促进了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且使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展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审美已成为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每年都有大量的贴近生活、富有情趣的优秀作品产生,如电视电影主题曲、音乐电视、电视歌手大奖赛、中外流行歌曲、网络歌曲等层出不穷。流行音乐强劲的节奏和日新月异的变化,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假如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能植根教材,掺和一点流行音乐,让学生感受那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感受那广场音乐、网络音乐等对心灵的震撼,相信没有学生不喜欢这样的音乐课。

3、提供交流、合作机会,开展丰富的综合艺术实践

在人类社会愈益开放的今天,如何避免个体的锢闭、狭隘,从而与人更真诚地合作、更和睦地相处,已是一个十分凸显的问题。音乐学习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沟通渠道,找到了交往机会,音乐课上很多机会可以为他们创设这些群体性活动如:齐唱、齐奏、合唱、重唱、重奏、歌舞表演、话剧的表演、即兴创作、分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小型音乐剧、戏剧小品、配乐朗诵等;课外活动也可以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师生音乐会、音乐讲座、管弦乐队、民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电声乐队、话剧编演团、口琴、电子琴等等一切可以因地制宜的各种活动项目。相信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以音乐为纽带的人际交流活动,在这种美的氛围中,在这种需要默契配合的关系中,他们肯定会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进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及其形式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认知和感悟。

最后,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互动模式的学习过程,没有可以调动学生那颗对音乐怀有炽热情结的新鲜的音乐元素,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并互敬互爱,把音乐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把音乐课外活动变成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更新理念、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扭转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师生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我们的音乐课大放异彩。

参考书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音乐课程标准》

《中国艺术教育》、等

第三篇: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

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着,各级各类的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有专家说现在课改的实验应该是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到了应该深入实施、全面推进的时期。

那么,我们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是教师。真正的课程改革的精英在那里?不在教育管理机构、不在书房里、不在研究所……而在校园里。下面我谈谈有关教师在课改中的智慧的几点想法:

1、关于理念的问题

理念的问题,其实是最大、最高、最根本的。亚里士多德说:理念是一种思想,是非物质形态的。柏拉图说:时间万物转瞬即逝,但惟有其背后的原形——理念永远存在。

我们的教育理念、课改理念再也不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理念要着地。理念要转化,要成为你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要成为你的信念。你一张口就要体现出来,你上课布置作业都要体现出来。

比如: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你要理解深刻。你不理解深刻,就不会内化,就不会落实。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自由。关注人的思想自由。恩格斯说:人的思想的自由是人世间最绚丽的花朵。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霍金先生失去了躯体的自由。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中国人最自由是在哪里?在酒桌上,你开我一个玩笑,我开你一个玩笑。思维特别敏捷、迅速、开阔……这种氛围平时很少见。

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从尊重学生开始。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给他以时空。否则,学生就要唱一首歌了: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书包最重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负担最多的是我,心事最大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那里还有快乐呢?

2、关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1)倾听

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

中国教师会倾听吗?会的教师不多。

这使我想到一个笑话。在一个好多国家学生参加的聚会上,一个老师问: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

欧洲学生说:什么叫粮食?(他们不缺少粮食)

中国学生说: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啊?(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是因为我们的教师话语霸权太厉害了。)

我们的教师太需要学会倾听了。

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教了《井底之蛙》后,让学生想想井底之蛙跳出了井以后,心情怎样,会怎么做?好多学生都说好。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一个学生说不好。老师说怎么可能呢?你坐下吧。学生无可奈何地坐下了。后来布置作业续写这个故事故事,那个说“不好”的学生写到,那跳出了井的青蛙一上来,看到了旁边有一条河,河对岸也有一只青蛙,他它就准备下河游过去会会朋友。可是对岸的青蛙大声叫道:“兄弟,别下去,这河里都是发臭的污水,游过来保准得皮肤病……”小青蛙刚想说谢谢。忽然看到对岸来了一个捕蛙人,那着一根小铁叉子,一下子就刺中了对岸的那只青蛙。这下子可把它吓坏了,还是回井里去吧。

老师这下明白了,孩子说出来不好是有原因的。孩子是在为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而忧虑。遗憾的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倾听学生的发言啊!于是着为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是一只青蛙”(老师也是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没有看到学生的好答案)。

美国费城中央中学的校长在考察上海浦东中学后,比较中美教育的不同时说,我们美国的学校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标语——“你们说话,我们会听的!”而我们中国老百姓恰恰也有一句话常挂在嘴上的是“大人说话,小孩儿要听话!”学校里也不例外。

(2)关于积累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饿东西。

积累就是布云。在太内伤布云。说不准哪块云就会下雨。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古人也说“腹有诗书书气自华”。积累什么?字的积累,词的饿积累。摘录不行,关键是要和词语反复见面才行。

这就要多多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精短的诗文。

(3)语感

王尚文认为语感也包括写作。因此,他提出了语感应有的要求;四个一。一听就清,一说就明,一读就东,一写就顺。语感有什么作用?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现在不是说提高语文能力吗?所以要从培养良好的语感人手。语感是积淀形成的,语感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历练。这就需要多读书,多读就能形成能力,就能形成大量的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需要在阅读中建构的。

这也是相通的。音乐上 有乐感,体育的打乒乓球上有球感。与邓亚萍打球的不少外国选手,站到她对面就腿软,还能打好球吗?

她的球感特别好,在0.3秒内就能判断出对方发来的求是怎么旋转的。这就是因为练得多,肯吃苦。

我们的学生书读得多,语感就自然出来了。(4)创新和打好基础

我们常说,我们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因此,基础打得越扎实,越是造成了盲从和思想僵化,训练的模式化。美国人甚至说,正是,美国考试倒数的名次才造就了美国教育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功夫。

教育是一个事业,事业的艺术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以献身、求真、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三尺讲台,平凡的、琐碎的、具体的事情将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携起手来,扬长避短、锐意进取、用创新铺就课改之路,用智慧续写课改新篇章。

第四篇:新课改中教学行为反思

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如何提问、如何讲解、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结合新课改背景下有些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如下:

一、教师的提问技能

①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②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③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④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供知识获得的科学途径和策略,有助于学生促进知识间的迁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各层次学生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教师“讲”的艺术

“讲”就是“满堂灌”,“讲”就是“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他们之间不是等号。新课程需要老师讲。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的精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

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接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问题很多,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一种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往往重视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忽视如何提高对合作有效性的指导;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第五篇:教师行为

行为守则

(试行)

一、二、爱岗敬业,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教师行为准则与职业操守。

三、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不得辱骂、体罚学生,及时与家长进行正面沟通。礼貌待人,团结友爱,严禁拨弄是非。

四、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相关学位证书以及由本画室颁发的教师上岗证。

五、教师在本中心任教期间,严禁以各种名义向家长提出与教学工作无关的任何要求,不得接收家长赠送的任何物品。

六、本画室的在职教师严禁在校外进行任何形式的有偿家教,或在其他相关机构任教。

七、教师上课期间,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八、教师须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服饰整洁、得体。男教师禁留长发、指甲,禁穿背心,须着长裤,不得佩带金属饰品;女教师禁化浓妆,禁留指甲,不得佩带金属饰品,禁穿无袖、吊带衫或领口过低的上衣,禁穿高跟鞋,裙子长度必须过膝盖。

九、教师上课前不得食用带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如:洋葱、大蒜、韭菜等。

十、教师开课前须提前十分钟到岗,准备好上课时所须教具,课后须将教室打扫、整理干净,关好门窗,关闭电源。

热爱国家,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

下载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越发显现出它的弊端,高中新课改势在必行。新课改的要求很多,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加减调整和教科书的替换,还牵涉到教育观念......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_教师新课改个人心得体会(3篇) 教师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一) 听完几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再加上和几位专家的网上交流,收获很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新课改中的校长管理行为

    新课改中的校长管理行为 范家寨乡孙家堡小学校长李 保 明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2003年将完成试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这......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浅谈教师的“心灵关怀” 江西省于都县第三小学 朱石香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杨家村小学王新敏在开展我校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

    谈新课改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新课改与教师角色的转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已经逐渐要求教师由重“教”传递向重“学”发展转变,由统一标准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结构形式向重过程探究转变,由居高临下的权......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龙塘初级中学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当前教育事业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提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并相应地论述了培养高素质教师......

    规范教师行为

    规范教师行为,创建优良园风 统一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是园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利用每周的教师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有关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素质、教师礼仪规范等方面的知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