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新课改时期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龙塘初级中学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当前教育事业新课改的推行实施,提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并相应地论述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高素质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①”。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课改以来,教师队伍的每一个成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应采取哪些方法与措施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人才时,要注意解决哪些问题,围绕这些内容,本文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哪些素质
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革命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这就是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经济全球化的日子已经来临,世界正向“地球村”迈进。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是利用知识来创造财富,利用科学技术去创造和提高生产力,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纳米技术,网络和平台等,都是伴随着知识经济而出现的新事物,它给人以前所未有的,耳目一新的感觉。知识经济对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对教育事业方面而言,它的威力并不亚于当年日本广岛上空的原子弹。面对这一经济时代的到来,身处于新课改之风的教育工作者,既有措手不及,应接不暇的紧迫感;又有迎接挑战,尽快适应的现实要求。那么,新课改出现后,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综合而言,教师在目前的教改中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并体现在工作中。
首先是政治理论素质: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良好的党性修养,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能够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在师生是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断加深理论修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党性原则,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其次是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于职守,言行一致,公道正派,团结合作,尊重同事,谦虚谨慎,不计名利,乐于奉献,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正确处理教学中的种种问题,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不忘“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精神,要处理好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群众关系,诚恳待人,踏实工作,虚心学习。
再次是领导组织能力:就是要有大局的意识和协调指挥能力,以及谋事用人的才智,特别是肩负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更应具有。大局是教师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紧紧围绕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去把本职工作做好。从大局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
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协调指挥职能,讲究协调艺术,加强纵横上下的沟通联系,消除分歧,形成合力,步调一致。
第四是业务教学能力素质:就是要熟悉教学工作的运作,精通教学业务,担得起责任。从总体上说,教师应成为“活字典”“信息库”。具体而言,应体现在“五种能力”上。
1调研综合能力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②不论是贯彻落实县局的方针政策,还是制定本校区,本班级的工作计划,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和实情。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没有调查研究的能力,就不能做好教书育人这份工作。因此,每位在职教师都要时刻学习文件,掌握政策,深入学生群体中调查研究,学会思考分析问题。
2是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是教师开展班集体活动领导指挥素质的一种体现,组织协调既是教师的一种工作职责,又是一种工作艺术。教师面对每一项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都少不了组织协调,包括教学任务的分配,学生成员的安排,过程的跟踪等。例如,教师在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学会组织协调课堂安排,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善于听取师生的意见。在工作上做到“三个满意”,即让领导满意,让同事满意,让家长满意。
3是要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教师们做好教学工作的力量之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生命力所在。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眼前的教育事业,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发展到素质教育,是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所掀起的新课改的教育春风,要求从事教育的工作者要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课标的特点,不断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做到教学思想解放而不自由,教学理论成熟而不迂腐,教学工作主动而不添乱。
4是要有较强的文体写作能力.能说能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条件,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文体写作同其他文章的写作一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时常运用的一种对个人实践经验,思想水平,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教师的文体写作有其自身特点、格式、写法和技巧,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教师的文体写作不断有新的写作内容和要求,规范化的文体格式,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最近几年,国家教委就教师文体写作的种类、用途及格式颁发了不少文件,作了许多新的规定。教师不但要了解,而且要根据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的要求,按文体写作的规律和方法,结合实际去运用,“文成而法立”。③例如,老师在写学生评语鉴定时,更应懂得发挥自己的文体水平。
5是要有使用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现代的办公设备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营造幽雅的教学气氛,创造了条件。如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工作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强对新课改课堂教学效果的落实情况,跟踪反馈。目前,许多教师都应用Word2003、Excel2003、Power point2003的办公软件用于课堂教学中。另外,许多教师都参加全国计算机的各项模块考试,目的是使自己能适应当前新课改的要求。预见不
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管理理念将会在校园里到处可见可闻。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学习现代办公设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不落伍、不僵化、不外行。
(二)培养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途径和方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的综合工作。就现实的新课改情况而言, 提高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
(1)要摆上位置,高度重视,把培养高素质教师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来抓。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教师们负担着大量的、重要的教学工作任务,他们坚守岗位,日夜辛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搞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由于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未能尽善尽美的落实,教师队伍中,也有一部分同志不安心工作,不愿意继续做教师,要求调整变动岗位,或“弃文从商”,以至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尽管这些情况还不算严重,但它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要解决存在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迎接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是我们要正视教师群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提高教师素质摆上议事日程,作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工程来抓,克服“可有可无”“顺其自然”“等待观望”等思想障碍。妥善解决职称、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形成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调动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党和政府教育部门真正重视了,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要建立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为提高教师素质营造良好的环境。
培养高素质教师要建立相应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一是培训提高机制,“积之愈厚,发之愈佳”,提高教师内在素质,知识灌输是关键。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突飞猛进,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终身学习成为必然。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只有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秦砖汉瓦”的旧知识,要用现代科技、外语等知识来更新、补充。加强培训,选送学习,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例如今年我县7—8月份组织开展的教学技能培训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教学水平。二是竞争激励机制,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是新课改教师培训选择的原则之一,对思想品德好的,工作出色的教师,要及时给予提拔任用。早几年省教厅已推行教师必须通过资格考试,获得资格才能上岗的做法。又或是定期评优秀文稿和优秀教师,树立榜样,实行榜样激励。也可以采取交流轮岗机制,交流轮岗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成果,对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不正之风,都是有力的促进,且对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交流轮岗尤其重要。可以1---2年轮岗一次,表现优秀的,在轮岗时提拔使用。交流轮岗,既可以开阔眼界,又可以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能力,防止产生惰性。
(3)要坚持自我塑造与完善,树立新课改高素质教师的良好形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决定性的因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成员要坚持自我塑造和完善,加强思想修养和人格修炼,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做到严谨慎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④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谨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时刻谦虚谨慎,宽容待人,体现新课改高素质教师应有的精神面貌,为推进课改
和现代化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教师口才百宝箱》 崔建明编时代文学出版社 ②《毛泽东思想概论》 罗正楷编武汉文学出版社
③《班主任工作技能》 涂光辉等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教师口才百宝箱》 崔建明编时代文学出版社
第二篇:高中新课改与政治教师素质的提高
高中新课改与政治教师素质的提高
——暑期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南侨中学
周勤
暑假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深刻意识到进行高中新课改对教师素质要求提早了,高中政治教师是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员之一,教师应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以及自我提高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推进新课改,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应有作用。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观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
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迎刃而解。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诸如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师生的交往互动,重视课堂的开放生成,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教师则重在发挥引导者或指导者的作用。但目前奋斗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战线上的数千万教育工作者都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这对新课改的实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长期的应试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要熟悉教材,勤于工作,给学生多布臵作业,督促学生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就算是个好老师。应试教育的压力使我们不少“恨铁不成钢”的园丁们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死心塌地地充当“学监”,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设计为学生实施畸形教育。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为考试而战。分数成了教学的中心,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被淡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黑格尔曾说过:“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因此,我们必须从 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变小学的“听话教育”、中学的“分数教育”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上,在教育教学中力争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统一,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真实性与操作性统一。为此,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到高中政治课上就是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先有创新的教师,才有创新的学生”,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教育观念,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传统,打破条条框框,以独立人格和批判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真正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的教育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人才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创造潜能,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二是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要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三是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个性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对学生的地位,不应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来对待;学生的任务,不仅是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善于打破常规。应树立师生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自信的心理品质。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可言。有位老师提出的“三不迷信,三欢迎,三允许”,就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表现。“三不迷信”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即欢迎上课质疑,欢迎发表对教材的不同见解,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即允许学生说错做错,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允许学生保留意见。这也给我们政治教师一些启示。
二、教育方法、内容的转变
1、从教学型转变为教育型。就是按时代的要求规范人的言行,而且把它放在教育内容的首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中学政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根本目的。政治课首先是一门德育性课程,然后又是一门学科性课程。实践告诉我们:以单纯应试为 目的去进行政治课教学,也许考试成绩会不错,但政治教学的任务是不能全面地完成的,甚至还会培养出不少高分缺德的学生。政治课教学效果好的教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良好的行为规范学生,用远大的理想鼓舞学生。这样的政治教学,往往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可以把他们称之为教育型教师。
要成为教育型教师,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过硬的品格素质。教师必须坚持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遵循社会主义道德,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有献身我国教育事业的精神,在学习、生活、工作及处理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具体应表现出志存高远、胸怀宽广、无私谦逊、真诚正直、勤奋进取、探索创新、奋发向上等优良品格。如果教师具备了以上素质,那么他在学校的一切工作活动中,就能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对待,就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而不会成天“怨天尤人”,这样有利于学校和个人的发展。
2、从主动包办型转变为倾听指导型。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使课堂死气沉沉。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所以这里的“倾听”既包括“学生倾听教师”更注重“教师倾听学生”。
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需要哪些内容。同时,通过倾听学生、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发挥学生潜在智能,指导他们运用最新学习方法有效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能力,不断索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掌握终生受益的学习本领。然而,实践证明,尽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主体发展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了,教师口头上也接受,但一到政治课堂上还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 听;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断断续续地答。学生的“主体”成了“客体”,教师的“主导”成了“包办”。所以新课程改革特别要求在探究学习时的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教师指导要由以往的“全方位指导”转变为“适时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在这方面,江苏洋思中学的做法给我们的政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具体说来,一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分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时间。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是教师还要掌握介入指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至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教师的指导不必要也不应该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
3、从讲述讲解型转变为启迪思维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推行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过去,在政治教学中推行的问题教学法、纲要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等等,都各有优点。但实践证明,似乎都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特别是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情况差异甚大,不能用同一教学模式加以统一。不过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即如已故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的目的,在于不教。”意思是说,通过教学活动,我们要达到:(1)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并把这种激情转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2)教给学习方法,使之逐步具备自学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掌握知识。
4、从单纯课堂型转变为课内外结合型。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大、社会性强、开放度高的学科,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际,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哲学,涵盖面广。不把政治课教学从课堂、教材延伸到课外,政治课教学就没有生命力,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引进“源头活水”,才能使得“渠清如许”,我们要树立“大课堂”观念,努力开辟政治第二课堂活动的新天地。
三、自我提高方面的转变
1、从辛苦教学型转变为教育教学科研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能一味地靠教师苦干,更重要的是靠巧干,靠科学理论的指导,靠“科研兴教”。随着时 代的进步,为时代、为社会所需要的教育和教学,迫切需要大批有识之士不断加以研究。目前,对高中政治新课改,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作出了贡献的教师,逐渐在增多,写出不少优秀论文,这是可喜的现象。如今,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拟订教育和教学的科研题目,脚踏实地前进。
2、从应试教育型转变为知识理论普及型。我们从事的高中政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普及思想政治知识和理论。我们前面突出政治课的教育性,但并不否定政治课的学科性、知识性。后者正是政治课区别于班级、团队工作等其他德育途径之所在。高中政治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充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播火者”,努力向我们未来的建设者普及伦理、心理、法制知识,普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哲学思维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人类最优秀的精神文明成果。要把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讲得既深入浅出又生动有趣,要引导学生阅读邓小平理论普及读本等方面的书籍和文章,并适当组织参观调查、时政评论、撰写政治小论文等活动。要做好这些,政治教师自身先得有坚实的业务知识储备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思想政治课的时政性强,因而政治教师需及时学习和吸收最新的知识和理论,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信息素质。
总而言之,如果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能在上述诸方面自觉地进行转变、更新和提高,自觉地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的新模式,那么,高中政治课教学的状况,必将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也定会大大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在推行新课改,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声誉。
第三篇: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
教师素质培养和提高
内容摘要: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 其教育教学法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面对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的要求,我认为教师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首先是要靠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方面的密切配合。另一方面加强继续教育工程。
教师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变量,它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这一点已达到共识。毫无疑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代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而这些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经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学识,高度的责任心的教师队伍。因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提出了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一揽子计划,以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保有国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让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赶上发达国家,我们更需要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制约因素有很多,但关键是教师素质,因为你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有一股清泉。要使学校教育永葆青春,使之有活力、有朝气,就要有一支与之适应的教师队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实现 教育的“清如许”。否则,不管你这个学校是怎样的一流;校领导是如何的精明能干,治校方略是如何的完备,学校都是难以办好的。因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靠教师来完成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的学生。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教师素质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方略,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原动力,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心理基础,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素质,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计划与准备;
二、课堂组织与管理;
三、教材的管理;
四、与学生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
五、评估学生的进步;
六、反省与评价。教师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有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应扮演的七种角色:
一、在日常生活中像母亲;
二、在行为规范中像父亲;
三、在以行导人中像兄长;
四、在课外活动中像大姐姐;
五、在授知识时像哲人;
六、在讨论问题时像伙伴,像朋友;
七、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时要像老奶奶,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七个方面,那么教学效果一定会是好的。
面对二十一世纪对未来教师的要求,我认为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楷模,是学习技巧的传授者和学习障碍的诊断者,是令人信任的家庭医生,是团体工作和团队沟通的专家,是独立研究、独立学习的指导者,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者,是熟练的社会工作者,是预知未来社会需要的学者。
教师素质的培养培训和提高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三方面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要将教师队伍的建设认识转化为实践,就必须强化师范教育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主要是确立好高素质教师培养,教师达标,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职称评聘以及中小学特级教师,各教师;各校长工程等建设目标,完善投资体制,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强化管理效能,建立有效的评估督导机制。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但要为学生的学习做准备,支持学生的学习,更要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这就要求一个优秀的教师要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具有的技能、兴趣、理想,以及价值观,然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恰当的利用各种评价,帮助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中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
另一方面,应通过继续教育工程架起通向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群体的立交桥,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师资,只靠加强师范学校的正规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应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建立具他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的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再者,我们应把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主要任务,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现代学生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观,现代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现代的教学思想。
第四个方面,我们应充分发挥科研教研在提高教师素质中的主要方面。当前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停留在提高学历,训练教学基本功已远远不够了。素质教育理论的构建,教学改革模式的建立,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认同程度和试验效果,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探索与追求,实践证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显著提高自身素质。
第五,我们应当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和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使用制度,确立能力为本的教师培训观念,构建教师在职提高的运作模式,落实教师资格审定,职务评聘,业务考核,表彰奖励,改善经济待遇等各项制度措施,使之与教师的在职培训紧密结合起来,稳定和优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培训院校是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主体,应加强建设,保障投入,在师资配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现代化教育网络建设等方面都应在当地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基层学校应大力支持教师的在职进修,完善鼓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规章制度,形成不断学习才能生存,原地不动将被淘汰的氛围。
“学校的重要性到处都等于学校教师的重要性”广大中小学校长一定要认识到提高教师素质对于学校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破除“只用不养”的陈旧观念,解放思想,加大教师培训工作的力度,实施为未来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坚实的师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积聚强大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陈玉英:《务必关注;教师应扮演好的七种角色》
《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二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儿科教师素质培养
儿科教师素质培养
摘要:提高儿科教师素质是保证儿科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儿科学学科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通过探讨如何提高儿科教师素质, 对发展儿科学这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儿科教师;素质;培养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临床医学专科。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其特点主要表现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 其病情变化非常大,解剖、生理、心理、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在各年龄阶段都有所不同, 所要记忆的内容多且繁杂,除需要有比较扎实的儿科学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行医经验,还需通过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记忆以及临床实践消化理解所学内容,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交流经验,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从而更好地适应儿科学教学。这就对培养儿科从业人员的儿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儿科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学科,教师不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在儿科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而目前的儿科教师的有些是从从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有理论基础及教学经验,但缺乏临床经验,这导致了儿科教师有许多先天的不足;也有部分教师来源于医院,教师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是他们会看病的同时不一定能将这些经验转化为语言;因此提高儿科教师队素质培养这就显得及其重要。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儿科教师的素质。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精神
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精神首先要认识到儿科这门学科的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儿科学的内容广范,从胎儿时期至成年期的这一阶段,从纵向看各个时期的生理及心理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在横向看涉及全身各个系统, 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 数据也极其复杂多变;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需要再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融会贯通,才能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爱岗敬业精神可以教师明确工作目的、端正工作态度,使教师具有开拓及艰苦奋斗的精神;但实际上有些儿科教师责任感差,缺乏敬业精神,缺乏教育创新,不遵从教学规律,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还有些教师追求学生的理论成绩,不注重实践,使得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离开书本进入临床后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讲自已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以至于出现了些学生理论成绩好,临床实践及基本操作差等“高分低能'的情况,归根结底是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儿童及健康关系到人类的未来,对社会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儿科的先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及努力,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考核制度,建立奖罚制度,规范儿科教学工作,增加了儿科专业的竞争力。教学基本功培养
传统的医学教育过多地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教学通常为教师讲, 学生听, 学生不动脑筋, 不主动学习的”填鸭式"惯用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理论学习知识广、深、多;学生的机械的定向思维模式导致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均较差, 学生在学校学科考试中理论成绩非常理想,但在实际儿科临床实践中对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和有关并发症、并发症或涉及多学科的病例则束手无策;还有些儿科教师没有经过正规教师培训,其语言能力、教学态度与学生的组织交流中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缺乏有启发性、逻辑性及趣味性,缺乏一定的激情和感染力,不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组织教学的基本功要求教师熟悉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教学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教学基本功的教师只能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局限于于教材,不能进行知识的拓展,不善于联系和联想,使得教学过程显得僵硬、死板;最终导致的结果教学的教条不能适应儿科的教学工作。提高儿科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法为组织进行儿科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做到充分备课,多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听取学生意见,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指正加以改进,使教学基本功得到有效提升,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素质决定了其教学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医学毕业生的关键[1]。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培养的医学人才出需具备良好综合素质和技能、具有自学能力和创造性;①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儿科教师一般在担任儿科教学的同时还兼任着儿科临床工作, 作为儿科临床医师需要较好的医德、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而作为一名儿科教师要有培养优秀儿科学生的自豪感,承担儿科学教育事业开拓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感。就要加强儿科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全心全意投入到儿科学教育事业中[2]。②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注重能力培养,利用现有条件和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方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出适合儿科学教育的教学模式,提高儿科教师的职业素质。③要有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业务能力、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教师教育艺术的感染力及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应以关心、尊重和信任,多鼓励,少批评,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行为;在工作中,应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状态。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产生亲近、尊重教师的情感,并促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积极情感转移到他所教的课程中去, 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丰富的专业知识
对儿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是依托现代医学进展的大背景展开的。现代医学的重大研究进展对儿科学的进展将是影响最大的,因为这些研究必将涉及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本质性问题,儿科学正是在这些问题的源头上;这些源头问题的发现及解决向儿科教师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儿科教师须有一定的除了要熟悉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发挥临床经验较丰富的特长, 还要与时俱进了解儿科本专业发展的国内外动态、儿科学的前沿科技新进展、未来发展方向,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保证教师导向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儿科教师不断的学习,通过目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获取最新的医学资讯,学科的新进展,业余时间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主动、自觉地更新知识, 善于发现新问题、努力解决新问题。除了对本专业的培训外, 培训妇产、生化、遗传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具备自我学习, 勇于创新的能力才能解决儿科临床工作中的难题。
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随着新时期儿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快速发展,儿科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儿科学教师希望此文章对各医科院校建设和发展儿科学这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提供指导和思路, 为祖国医疗卫生教学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 1]蒋小云,李易娟,杜敏联等.提高儿科青年医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措施和成效[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0):142-143.[2]邓睿,屈艺,母得志.提高儿科教师队伍素质的几点思考[J].2009,8:70-83.编辑/许言
第五篇: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论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南漳县龙门中学
罗建莉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了中学英语教师新的角色。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的关键。提高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新型的高素质专业化的英语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培养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从英语教学的任务理念、目标、实施策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英语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现代英语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现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线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提升,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成为新课改下高素质的中学英语教师。
二、英语课程改革的背景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人们对外语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了新的认识。英语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在教学观念、课程目标与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和创新。实现历史性课程改革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之外,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基本保障,也是每一位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挑战。
三、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如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规范,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等,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才能胜任以后的教学任务。
(二)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即从事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不仅要通过学习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评价的改革等来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还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如学习钻研涉及教育的各门课程及 现代 信息技术等。
(三)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技能
现代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课堂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生必需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才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朝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五、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成长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设置
树立新的外语教学观念,用适用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外语教学。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改革首先是英语教学观念的改革,使教师在校教学期间就要树立正确的外语教学观念和外语教学指导思想,培养教师热爱外语教育事业的情感,掌握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正确的学习策略。
其次针对培养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应该能够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的 发展 趋势和新的挑战。根据教育部规定的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目前一些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有些陈旧,已不能适应社会的 经济 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为此,应重新修订教学计划,砍掉或减少那些实用性小的课程,增设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如增加口语和 听力 课的课时,增设商务英语、计算 机英语、多媒体应用及课件制作和英语教学技能课,这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
(二)深化和拓宽英语专业知识
高专业素质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要重视对英语教师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及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课程标准和现行的教材及大纲都要求教师主要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也要求课堂教学要情景化、交际化,使学生在情景对话角色表演中掌握相关的教学知识内容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有丰富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及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社交礼仪,打破文化障碍,使之能够把正确的语言形式得体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交际活动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加强对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系统的,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利用寒暑假对英语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内容包括新课改,中学英语课程、教材,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请英语教学骨干教师来给大家授课,帮助中学英语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特别注重对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如英语口语训练;要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中学的英语教材,帮助教师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策略和必要的英语方面的文体常识;使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更好地与教师课程实施相衔接。把新课改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发挥出促进中学英语教师自身及整体发展的作用。(四)通过互帮互学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学校可以安排教学能力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在教学上一对一地交流和总结,结成“以老带新,手拉手帮扶对子”,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指导老师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新教师跟踪学习辅导教师的课,辅导老师跟踪听评、指导新教师的课;新教师尽快熟悉教材教法,学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构建新老教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桥梁。“老带新”活动并不全是师父带徒弟,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合作的关系。新老教师互相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的碰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获得与提高。
(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
改变过去把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并且将其与教师的奖惩挂钩的做法。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单纯地以分数高低来评判学生素质和能力,相应地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判教师的教学效果。需要切实改变这种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实施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鼓励、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以教师的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注重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过程进行评价,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热情,谋求教师的发展,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五、结语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说:“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6]新课改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契机,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各个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努力为广大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教学管理的艺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赵生飞,耿峰.新课程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如何从事教学与科研[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4]转引自王振宾.新课改系更加凸显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5]转引自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教育研究,2000.5.[6]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