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素质与发展
教师素质与发展(一)
培训者:李寿勇培训时间:2013年11月27日上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即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与时俱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全面培养学生。
陈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未来社会,更难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死板的书本知识,僵化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社会无法立足。多年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中上等生甚至尖子生,放弃中下等生及差生,造成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只好辍学而过早地走向社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他学生一心只为了高考,三更灯火五更鸡,结果搞得生活没有任何规律,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过度疲劳,常常出现课堂“休克”现象。另外只注重成绩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结果青少年的犯罪率大幅度上升;更有甚者因成绩不断滑坡,受不了老师的逆耳“忠言”,自寻短见。事实充分地说明,在抓应试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想考出好的成绩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同时切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艺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举止言行无时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质的教师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道德素质而言,教师应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质、良好的修养与人格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严谨地治学,勤奋地工作,无私地奉献,对学生必然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各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通过课堂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
(写在5页上)
教师素质与发展(二)
培训者:李寿勇培训时间:2013年12月6日上午
四、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21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教育界的专家和有识之士认为: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因此要提高教师创新教育,首先要让教师树立教育创新观念。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师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通过请领导讲座、专家报告、问题分析研讨、参观学习、典型引路等办法从理论到实践大力解放教师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圈,一切从21世纪教育需要来考虑。其次抓教师的继续教育,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培训的机会,确保培训次数和实效。并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学习,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指导实践。
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与掌握古今中外教育大师的教育思想,探寻教育理念的源头。运用教育名家的思想理论,解决和说服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等问题,使教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尝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专题演讲会等,在读书中系统地接受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们教育思想的熏陶,把握教育思想脉络,进入“源头之水天上来,水满溢涨理念生”的境界。通过专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教育科研课题的专题研究是在论证提出是否可行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教师有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发挥度,大大提高了自身水平。
总之,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适应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开阔的思想、创新的理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时代俱进。
(写在6页上)
第二篇: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在农村,只有在政府积极政策的指导下,通过高素质教师的努力工作来振兴农村教育,才能实现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的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③国家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发展的潮流,必将从整体上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创造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二、我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农村地区教学手段落后,缺少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仍停留在过去的被动接受式上,是造成农村地区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即教师的差距才是主要原因,目前我区农村地区中学教师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专业素质不高
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探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及时、适度的具体指导对于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准确到位地完成每一步探究步骤,达到较高的探究目的更是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相当高的综合素质。而目前农村教师恰恰在专业素质方面与发达地区教师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上课时只能根据课本知识讲授,无法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问一些超出大纲要求的知识,则模糊应付;一些教师本身上课时就有知识性错误;他们在学业成绩的考核方面也比较低,他们习惯于凭经验教学,对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缺乏兴趣,甚至采取抵触情绪,认为科研、教改不是自己的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不学习,不探索,无意创新,不思进取。
2、创新意识不强:
在网络化、信息化和目标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外人类第四个财富之源,现代社会需要有创意的人才,而培养人才离不开教师,有探究性的教师才会有探究型人才。在现代教育新理念中,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本位的新理念,并在这一新的理念的指导下对教育的模式和过程进行新的改革创新。而目前我区尤其农村地区的中学教师最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学教师仍停留在运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传统教材的教学状态中,教学能力偏低不具备应用现代教学工具和现代教学技能技巧。有的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但因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和现代教学思想指导,不仅未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因而教学效果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
3、敬业精神不足:
我国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但总体上普遍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尤其部分青年教师不再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另外随着中级、高级职称等问题解决后,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不积极接受新事物,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教师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出现问题,更是不思进取。即使是年青一些的教师也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所有的教研活动都不参加,每天上班只是应付几堂课而已。
三、解决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的对策: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能力,教师是关键,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实施者,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改革的最后落实等,都依赖于教师。因此,提高农村地区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才是改变农村地区化学教学落后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采取措施可以有:
1.在职教师应更新观念,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首先应树立全面的正确的师道观,充分认识自身肩负的现代育人使命,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形成基础知识宽广而又具有浑厚专业知识的知识结构。我们要求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师更应具备这些能力和素质。
2.推进在职进修:
现代社会是终生学习的社会,教师知识的更新,教法的进步都需要继续学习。因此,我们应广开进修渠道,让各高校的师资培训中心,各级教育学院成为教师进修的机构。其次,鼓励教师积极进修,而各教育教学机构也应为教师,尤其农村教师的进修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后勤保障,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效果。
3.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农村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学术水平,除教师自身需加强科学研究意识,积极进修外,学校和有关部门还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吸收学术名流或专家到农村落后地区讲课,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鼓励和指导教师选择科研课题和争取各项科研项目,以达到提高教师本身素质的目的。
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途径:
1、提高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
2、抓师德,增信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3、抓科研,促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保障。
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教师教育改革,建立符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教育体系
各级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师范院校应针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调整师范教育功能定位,改变教师培养的偏重学科专业倾向,调整专业设置,拓宽课程内容,培养具有时代特色、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师。另外,地方师范院校应切实改革招生培养模式,扩大定向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范生招收规模。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开放式教育体系,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接受正规的教师专业教育提供广泛的机会,开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育的新局面。
二)实行城乡教师同一工资标准,实施农村教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教师发展的经济条件
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实行农村义务教育补贴工资,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对于稳定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吸引合格师资到农村任教具有重要意义。
(三)采取多种政策举措,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毕业生、城镇优秀教师投身农村教育,改善农村教师发展的生态
第三篇:教师素质与有教无类
教师素质与“有教无类”的实现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组织了两次论坛,第一次的春季论坛主要讨论“教师素质”,第二次的秋季论坛探讨了“‘有教无类’原则”。通过对这两次论坛的学习,我认为教师素质和“有教无类”原则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有教无类”能否实现,而“有教无类”的实现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教师。
我们不妨把两次论坛的顺序换过来,先从第二次论坛的“有教无类”出发分析问题。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是指所有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一思想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性相近”说明了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而如何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
在第一次的春季论坛上,有一位专家的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教师就像制陶工,学生就像粘土;好的制陶工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通过精湛的技术将粘土制作成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不同于教材和论文中对教师职业素养这一概念的晦涩难懂的术语解释,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通俗易懂地、精辟而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教师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制陶工在制作过程中要根据粘土的不同粘性,采用不同的力 度、不同的焙烧温度、不同的形状和艺术设计等,才能制作出上等的陶品。在“有教无类”的前提下,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从而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特点等,教师首先必须要认识到这些差异,而且不能无视这些差异的存在,然后应该像制陶工一样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方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这是“有教无类”思想对教师素质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性的要求。
教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对学生的关心,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真实情况讨论“我需要……”这个话题,老师在旁边进行简要的记录,并在实践中结合所了解到的学生需要进行教学。好的教学工作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而是在教学实施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的。
其次,教师应该敢于尝试新的东西,而不是拘泥于相同的内容和形式。这个要求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从微观来看,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练习题总是以相对固定和单一的形式出现,为了符合不同学习特点的学生的需要和避免课堂的枯燥气氛,教师可以灵活地设计一些轻松的方式,没有必要死板地照本宣科。第二,从宏观来看,社会在快速地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社会对人才结构的要求也时刻发生变化,要培养出适合社会要求的人才,教师自己的综合知识首先应该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教师应该有进取心,教育的所有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最后,教师和学校应该鼓励家庭和社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学校要想办法让所有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受欢迎的,也要让学生的家人们知道他们的参与是教育活动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第二次论坛上,一位专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的一个学校里有很多拉丁裔的学生,因此该学校在教学楼里都设有写着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双语指示牌,还专门开办一些西班牙语的晚会等,让不同语言和背景的学生也感受到了教育的平等和快乐;学校还开办了一个社区咖啡馆,将学校的相关新政策和新信息及时向家长和社区公开,并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互相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教育改革的畅通。这所学校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以上是我通过网络对该课程的学习所得,期待和各位老师共享。
第四篇:提升教师素质破解发展难题
提升教师素质破解发展难题
——平桥学校举办专家讲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在平桥学校的发展中,提高教师素质一直是学校面临的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促进学校长效发展,9月23日下午,学校邀请到了四川省教育厅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方案评审专家组专家贺慧教授、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杨智老师,就“教师专业发展规则”进行讲座指导学校教师提升素质。县教育局教育科和片区教育督导组参加。
贺慧教授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指导》为题,用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学校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意见,既是精湛的专业指导,又是深刻的思想教育。随后进行了两位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互动交流解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心结,为学校学习实践活动中亟待解决的教师素质提升问题指明了方向。
此次活动,掀开了学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难题新篇章,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创特升位。
第五篇: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素质教育观念 与幼儿素质教育的探究
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这是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比较一致的看法。据此,我们可以将素质教育的实质概括成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内化程度,保证人的自觉、主动发展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但素质教育观超越了人本主义思想:它没有片面强调人的内在潜能,而是既重视先天潜能开发,又强调后天素质的培养;它避免了人本主义“本能说”,而认为人的潜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它不是片面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是重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与此同时,又强调教师应起主导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幼儿园教师不得不为自身的社会地位担忧,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家长对独生子女未来的期待,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理应十分珍惜本职工作,维护幼儿园教育的社会形象。另外,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给孩子生活与处事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培养幼儿做人的素质,但原则和规范本身不是素质,而是达成素质的条件,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确良影响常常比课堂教育的作用更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她们的举止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幼儿园教师的身教重于言教。她们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家长及幼儿所体现出来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将会在思想品德素质方面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强调教育的全面性,保证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实现。但人的发展潜力是有限的,后天的素质发展必须建立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之上,个体素质结构的各个要素均要获得高度、普遍的发展,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因此,素质教育力争提高学生学习、生活与做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因为它不是选拔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在很长的时间里,幼儿教育只是作为初等教育的附属品,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儿童上小学做好准备,而忽视了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到后来,由于大力提倡幼儿教育以及家长自身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长们认为借助各种幼教的手段大力开发幼儿的潜能,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神童来。所以就从胎教开始一直到孩子出生之后提前认字提前走路,然后又是上英文班,又是上艺术班,给孩子安排了无穷无尽的学习内容,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其实,孩子早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神童,幼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头脑灵活、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品质优秀、人格健全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目前这种教育目的观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幼儿园的教育开始以儿童自身发展为最终的目的,这种教育目的观的转变直接引起了其他方面的转变。
三、强调素质教育的公平性,使教育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要保障所有应该得到受教育机会者的权利,促进所有受教育者的发展,尽可能缩小城乡、校际、班级、个体之间的差异,教育面向全体。从这一意义上讲,可将素质教育理解为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幼儿园曾经长期存在着一种惟智现象,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教育开始进入幼儿园。依照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的面发展。从最初的重视智育到现在的五育并重,这种转变反映了了中国幼儿教育的一大进步。传统观念上,我们习惯与整齐划一,因为这样便于管理。在很长时间内,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跟小学、中学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以前在幼儿园里,老师总会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后,乖乖坐好不准动”;“小朋友跟我读……”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重复;还有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会在黑板上画一副示范画,打分是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园逐步屏弃了这种刻板的、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允许幼儿自由自主地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方式,允许自由选择伙伴,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推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尤其是新技术蓬勃发展以后,许多幼儿园引进了多媒体教育手段,使幼儿园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许多幼儿园开始改变以前的“家园不同步”的现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努力做到家园同步,发挥幼儿教育的最大作用。同时开始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其他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从总体上讲,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种教育方式是为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服务的。当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相对于以前已经是很大的转变了。
四、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
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的良好素质。难以想象,习惯于重知识灌输、重技巧训练的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学习素质,只看重一日两节课的教师能够全面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不光幼儿这么认为,甚至连老师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这就给幼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从本质上看,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的尊严,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都有生存、学习、游戏、娱乐、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目前提倡的是一种与幼儿对话的师幼观,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要求幼儿教师“蹲下来与幼儿说话”——当然这种“蹲下来”的主张并非只是形式上的蹲下来,实际上这要求幼儿教师彻底转变自己的幼儿观和师幼观,把幼儿当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的人,尊重幼儿的观念和选择。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人格上的平等。
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高的,但素质具有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因此要求每一位幼儿园教师都具有高素质是不现实的,但是作为未来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大胆采用新的教育方式,真正实现一种“快乐式”的幼儿教育,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