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7:22: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

第一篇: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

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进行着,各级各类的培训也一直在进行着,有专家说现在课改的实验应该是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到了应该深入实施、全面推进的时期。

那么,我们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是教师。真正的课程改革的精英在那里?不在教育管理机构、不在书房里、不在研究所……而在校园里。下面我谈谈有关教师在课改中的智慧的几点想法:

1、关于理念的问题

理念的问题,其实是最大、最高、最根本的。亚里士多德说:理念是一种思想,是非物质形态的。柏拉图说:时间万物转瞬即逝,但惟有其背后的原形——理念永远存在。

我们的教育理念、课改理念再也不能是飘在空中的东西,理念要着地。理念要转化,要成为你的人格特征的组成部分,要成为你的信念。你一张口就要体现出来,你上课布置作业都要体现出来。

比如:以人为本。什么叫以人为本?你要理解深刻。你不理解深刻,就不会内化,就不会落实。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的自由。关注人的思想自由。恩格斯说:人的思想的自由是人世间最绚丽的花朵。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霍金先生失去了躯体的自由。但是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中国人最自由是在哪里?在酒桌上,你开我一个玩笑,我开你一个玩笑。思维特别敏捷、迅速、开阔……这种氛围平时很少见。

自由的前提是尊重。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从尊重学生开始。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要给他以时空。否则,学生就要唱一首歌了: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书包最重的是我,作业最多的是我,负担最多的是我,心事最大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学生那里还有快乐呢?

2、关于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争论(1)倾听

教育应该从倾听开始

中国教师会倾听吗?会的教师不多。

这使我想到一个笑话。在一个好多国家学生参加的聚会上,一个老师问:就其他国家粮食短缺,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意见。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不知道还有其他国家)

欧洲学生说:什么叫粮食?(他们不缺少粮食)

中国学生说: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啊?(学生不知道什么叫“谈谈自己的意见。”是因为我们的教师话语霸权太厉害了。)

我们的教师太需要学会倾听了。

有这样一个课例,一位教师教了《井底之蛙》后,让学生想想井底之蛙跳出了井以后,心情怎样,会怎么做?好多学生都说好。看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看到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一个学生说不好。老师说怎么可能呢?你坐下吧。学生无可奈何地坐下了。后来布置作业续写这个故事故事,那个说“不好”的学生写到,那跳出了井的青蛙一上来,看到了旁边有一条河,河对岸也有一只青蛙,他它就准备下河游过去会会朋友。可是对岸的青蛙大声叫道:“兄弟,别下去,这河里都是发臭的污水,游过来保准得皮肤病……”小青蛙刚想说谢谢。忽然看到对岸来了一个捕蛙人,那着一根小铁叉子,一下子就刺中了对岸的那只青蛙。这下子可把它吓坏了,还是回井里去吧。

老师这下明白了,孩子说出来不好是有原因的。孩子是在为环境问题和生态平衡而忧虑。遗憾的是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倾听学生的发言啊!于是着为老师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是一只青蛙”(老师也是井底之蛙,目光短浅,没有看到学生的好答案)。

美国费城中央中学的校长在考察上海浦东中学后,比较中美教育的不同时说,我们美国的学校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标语——“你们说话,我们会听的!”而我们中国老百姓恰恰也有一句话常挂在嘴上的是“大人说话,小孩儿要听话!”学校里也不例外。

(2)关于积累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饿东西。

积累就是布云。在太内伤布云。说不准哪块云就会下雨。俗话说:“学理如筑塔,学文如积沙”古人也说“腹有诗书书气自华”。积累什么?字的积累,词的饿积累。摘录不行,关键是要和词语反复见面才行。

这就要多多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都是有价值的。甚至是精短的诗文。

(3)语感

王尚文认为语感也包括写作。因此,他提出了语感应有的要求;四个一。一听就清,一说就明,一读就东,一写就顺。语感有什么作用?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现在不是说提高语文能力吗?所以要从培养良好的语感人手。语感是积淀形成的,语感的形成是有过程的。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历练。这就需要多读书,多读就能形成能力,就能形成大量的语言模型。语言模型是需要在阅读中建构的。

这也是相通的。音乐上 有乐感,体育的打乒乓球上有球感。与邓亚萍打球的不少外国选手,站到她对面就腿软,还能打好球吗?

她的球感特别好,在0.3秒内就能判断出对方发来的求是怎么旋转的。这就是因为练得多,肯吃苦。

我们的学生书读得多,语感就自然出来了。(4)创新和打好基础

我们常说,我们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因此,基础打得越扎实,越是造成了盲从和思想僵化,训练的模式化。美国人甚至说,正是,美国考试倒数的名次才造就了美国教育和美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中国功夫。

教育是一个事业,事业的艺术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只要以献身、求真、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三尺讲台,平凡的、琐碎的、具体的事情将显得意义重大而深远!课改之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携起手来,扬长避短、锐意进取、用创新铺就课改之路,用智慧续写课改新篇章。

第二篇:《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最近在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感觉到好像是与一位智者有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仿佛在为我上一节生动的心理学课,而课上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感同身受。在这一节课里我不仅更多的了解了教师心里健康标准和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也学会了一些调适心里情绪的方法以及应对心理困惑的人生智慧。

书中所列举的事例都是关于一些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教师,很庆幸自己没有那些严重的心里问题,但这些心理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多少也有一些折射,而且也会情绪不佳,心理不适的时候,仔细反省,在与同事和学生的相处中也并不是非常的得心应手。

其实,人都有多样的情绪和复杂的心理,只不过有些转瞬即逝,而又些却越演越列,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还记得刚工作时,我也是个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者。我曾想让我的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我的课堂生动活泼,可为了应试,我却不得不改变我原有的`一些设想,虽然尽量去坚持自己的一些风格却有一些无可奈何的感觉。但随着自己不断的调整,在掌握一些应试技巧的同时也力求坚持自己的风格,有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内心深处还是没有放弃一些改革的想法,当然这些想法在现今的教育制度的大环境下时难以执行的,所以不是的还是会小郁闷一下。而我的完美主义让我在工作初受到深深的折磨,我总是期望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总是期望他们能理解我为他们所做的一点一滴。可这些是那么的不切实际,但有一段的时间我却固执的坚持着,也对自己失去过信心。

虽然失望,失落,但我没有逃避现实,而是积极的去面对,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书籍,多与老教师谈心,很快就走出了自己的困惑。现在看到这本书中对年青教师成长的一些概述,我真的觉得很欣慰。

我对书中的一些调整心理的方法都很熟悉,也会做的更好。而书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对“尊师爱生”观念的诠释,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明白只有与学生互尊互爱才能其乐融融,再也不会去担心是不是对学生太好就会失去自己的威信。

书中的一些话让我记忆深刻。“人在发脾气、愤怒时,是智能较低下的时候,往往做出愚蠢的判断和荒唐的决定。要做好工作,为了集体,为了国家,也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自己,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少发或不发脾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不能成为好教师。”“要学会对所有你认识的人微笑。”这些话会一直提醒我要注重提高个人的修养。

书中提到的心里问题的对策和心理困惑的智慧不仅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品格,还能让我们学会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还可以让我们学会用一些心理学知识去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我永远不会忘记书的扉页上的那句“育人先育己,育己先育心。”当我在人生旅途上苦闷彷徨时,这本书将成为一剂良药,帮我恢复平常心态,继续我幸福快乐的教师生涯。

第三篇: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德州市东风东路小学杨娜

从最初懵懵懂懂的踏上三尺讲台,到如今成熟自信的面对学生,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的音乐教学工作和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着,经历着几多困扰、几多失败、几多顿悟……

一、走出了“花活”繁多的闹市,走向 “灵动”高效的课堂。课改之初,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出其不意的教学方法、花式繁多的学生活动、大量的学科综合,使得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却不扎实。在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专家的指导之后,音乐课堂凸显出“音乐”的主体性。例如:我在执教《快乐泼水节》一课时,课前组织时欢快活泼的傣族背景音乐,为学生营造特色音乐课堂氛围,典型节奏音乐小火车把学生带进了美丽云南的情境,象脚鼓、葫芦丝特色乐器激起了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傣族音乐的好奇心,伴随着《快乐泼水节》,歌曲的听赏、演唱,傣族民族舞的参与,使课堂更加鲜活有趣。

二、走出了活动即创新的困惑,走向目标明确学生真正获益的课堂实践。音乐课上常见教师在教授一首歌时,环节清晰,思路明确。然而,在学完歌曲之后,却乱了阵脚,没有组织的分组合作,没有目标的各色活动,使拓展歌曲的目标难以达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的音乐课堂的拓展也由单一的为活动而活动,走向培养“听”相关作品,延伸学生学习的内容。在教授《故乡的小路》时,我选用了乐曲《故乡的原风景》和歌曲《大海啊,我的故乡》作为拓展内容,学

生被这几首音乐中所表达的浓浓思乡情感染,教学目标也水到渠成。

第三,走出了单纯的教唱歌曲的呆板课堂,走向以审美为中心的魅力课堂。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的基础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是音乐艺术净化心灵〃〃〃〃〃〃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基础”。音乐课走出了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的模式,而是开始使用引人入胜的导语,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进而进行多次不同层次的聆听和演唱让学生感受美的旋律和美的情感。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课,更加热爱生活。例如:当春天来临时,教师充满感情的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小鸟又开始歌唱了。今天我们就用婉转的歌声,去呼唤和欢迎好朋友吧!”学生用《小鸟请到这里来》深情、优美的歌声体验到欢快的心情。

新课改,给我们音乐教师极大的参与热情,我会在这场改革中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思索和总结其中的得失,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我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我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咀头中学

吕苞媛

当新课改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时,我们也在翘首期盼。新课改是什么?怎么改?怀着好奇的心,终于新课改实验进入了我们校园,走进课堂,伴我左右。我很幸运的成为我校新课改的第一批弄潮儿。

回想当初,自己带着刚参加工作的满腔热情,摩拳擦掌,满怀抱负的准备大干一场。我带着贫乏的知识置身于新课改实验时,一切都那么新鲜,同时又满腹疑问。既要实现新课标倡导下的生生活泼的课堂氛围,又要保证秩序井然的课堂纪律,我总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这时,我徘徊,我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曾记得,我煞费苦心的准备了一节公开课,想把我学到的新观念,独特的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教学中,想赢得同事们对我的赞叹,想获取学生对我的尊敬。可是,学生们都被我的表演吸引,只顾一味的模仿我,原来设计的学生活动根本无法进行,教学目标也未实现,也没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的评价是::“你还是换汤不换药”,“你根本没有把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对呀,真是一语中的,我若有所思:我只是在表现自我,展现自我,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哪儿呢?于是,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帮扶下,我一方面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一方面努力改进,不断实践。课堂上,我转换角色,去赏识学生,赞美学生,鼓励学生,努力把课堂这个舞台教给学生。同时,我也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尽量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让学生动起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路走来,我终于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我愿意接受这严峻的挑战,工作中再接再厉,学习上持之以恒。不断完善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我愿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第五篇: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单位南口前中学

姓名丁健

学号730507

4曾经以为新课改中的一些先进理念就像彩虹一样,高高地挂在天空,是很漂亮但我无法把它采下来,只能看看而已,即使看看,那也是很短暂的。现在,学习了新课改,我深深地意识到采一抹彩虹——先进理念用一用,把它付之教学实践,那么,彩虹会更长久地存在,我们及我们的学生会受益更多: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认为从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中可以读出他是否行动了,高谈玄理谁不会,但真实的操作又谈何容易?所以,只有真真事实地领悟了这些理念的深刻内涵,实实在在地外化为行动,成为行动的的巨人,那么我们就采撷到了美丽的彩虹。确实,作为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源于对课改的认识,在我的课堂中,也常常会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曾经有无数次,在跟孩子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在课后反思的时候,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的内心深处都在不停地思考。在那时,许多教学的感触和想法像潮水一般在脑海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地波澜,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影响着我的教学。我总是小心翼翼地抓住这些虽说不成熟的,但却珍贵的点点滴滴,与大家一同来分享一同来感受:分享和感受我的数学情怀!

我感叹数学课程资源的丰富多彩!

新一轮的数学课改已经进行两年了,我作为教师,真心地从心底羡慕孩子们。新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更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等思想,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思维的“积淀”,不再是以往那么生硬的公式、定理、概念的表述,或是繁琐无用的机械计算训练。现行的教材更加紧密联系生活。翻开书本,你往往都能寻找到很

多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素材:如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抽象、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各种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数学术语,像概念,现行的新教材中已经很少出现了;数学的练习也设计的很有特色,如:《简单的图案设计》,通过设计班徽,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为班级的标志献计献策,并且发扬团结合作精神,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赋予一定的意义,通过评议确定班徽自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言语表达能力。在《摸到红球的概率》一节时,通过设计规定概率的游戏,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学生的积极性的大大提高,设计的游戏更是五花八门,同时对于概率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麻将“红中”出现的概率的问题更是不在话下。通过概率的学习对于当今社会上的各种骗局也有了一定的评判,认识到了他的不合理性,从而揭穿他们的虚伪面纱。想不到课堂上绽放着的一朵朵小花是如此有生命力。

不仅如此,在数学课程开发中,还出现了一个新的领域--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给我们教师又开辟了一个很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社区环境以及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潜在的数学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大胆革新,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把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运用到实践中。像学校刚刚举行完接力赛,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将学生拉到室外,亲身感受一下小明的跑步路线,并且结合路线直观图探索内角与外角的关系则是小菜一碟。在《水位的变化》中,我亲自调查海阳水库的水位变化数据,引导学生画折线统计图,在练习有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课程真可谓是包罗万象,色彩纷呈!

我想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家”!

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在我的数学字典里,我只想让我的孩子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体验数学,有一颗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有一股自发的数学意识,有一种勇于实践,爱解决数学问题的劲儿!那就足够了!

我将生活与数学链接,在教学中很注意自己的各种方法。在师生交往中,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语。教师的语言素质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的数学形象地让学生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如我在新授《相似多边形》时,我将忽必烈马踏边疆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再与鸦片战争以及现在中国的地图相比较,这样学生充分感知到了相似图形的本质特征。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经常借助外在的学具、实物、模型、多媒体,创设情境,把这些隐性活动变成显性的活动,训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能“触摸” 到这些隐性的数学。

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学生把他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叫他说出所得结果,依次“猜出”其年龄;倘若某学生所得结果是45,通过解方程4x—7=45得x=13,即“猜出”这位学生是13岁。这个游戏对初一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老师实在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奇之功”赞口不绝时,教师告诉他们,学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之后,你们也能猜出别人的年龄。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听课劲头十足,因而效果很好。

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了。平等对话,浓化探究氛围

马斯洛说过: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做作的尊严”,应“保持像木匠、管道工一样普通的本色”,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教师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质疑、讨论和辩论,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提问、思考、讨论,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为成疑难的思考者、研究讨论者,使学生在做学习主人的意识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广益,从而以极大的学习热情去遨游知识的迷宫,以“敢探未探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胆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去寻找适合的答案。基于以上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常用语应是:“想怎样做?”“想说什么?”“想表演吗?”“想知道吗?自己试试看。”“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谁来帮帮我?谢谢!”等等,甚至有时候,教师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师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我喜欢反思!

“教然后知困”,在一节课后,我都会想想:我这节课的总体设计如何,教学中各个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充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还做的不够,学生积极性如何,学生学得是否高兴,我教得是否愉快,我是否感到成功!„„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数学也不例外。我想,我正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接受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因为,这一切皆源于一种情怀。最后,我引用一位记者的话作为我对学习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想法:

今天的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今天的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

今天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新课改”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下载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与教师智慧成长[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精选5篇)

    在挫折中成长————读《教师心灵智慧与成长》有感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已将近三年了,在这三年里我时常会想起那句“我爱我做我求索”,正是这句话让我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能自......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

    我与新课改同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新课改同成长》。 “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校万校改革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终于在我们翘首企......

    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推荐五篇)

    浅谈教师行为与新课改 山东省枣庄市师范附小黄洁成走进新课程,进行新课改,新课改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在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辅导者、......

    智慧伴我成长

    智慧伴我成长 成长是一个没有音符的五线谱,当我用智慧的指尖把一切都倾诉成了音符,就变成了动人心弦的乐章。 施特劳斯在多瑙河的惆怅,让舞步在硝烟里庄严的成长,在那炊烟如梦的......

    智慧伴我成长

    智慧伴我成长 成长是一札无字书卷,在素色的纸张上,我将一点点历史写下,一点一点文化写下,一点一点成熟写下。当书卷成华章时,我知道,这便是智慧。 亭台楼阁,烟重水榭,雕栏画栋,龙吟凤......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东莞中学 徐建刚 【摘要】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读后感 周晓蕾 当我认真阅读品味《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的时候,就好像有许多富有情感且智慧的教师站在我面前,他们满腔热血,为教育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又......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精选合集)

    《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读后感 蓬莱市第二实验中学陈少萍 暑假读了《教师的情感与智慧》一书,书中真实地记录了教师们喜怒哀乐的情感,记录了教师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