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

时间:2019-05-13 02:5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

第一篇: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

朱文娟

【摘要】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各种能力、个性、情感等成熟、提升的过程,是走向未来持续发展的过程。本文从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从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反思,明确反思的内容,增强其反思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其反思能力;搭建反思平台,采取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反思积极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备条件,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反思研究中不断成长,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反思能力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考尔徳希徳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从认识、实践等多方面入手,需要我们去共同努力。

一、引导教师正确认识反思,明确反思的内容,增强其反思意识。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由“教师型”向“学者型”、“科研型”教师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思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思进。

教学理念的反思。首先,教师要敢于对原有的教学理念进行质疑,挖掘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 :“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学会了什么”。其次,教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是否内化为了教学行为,克服就操作论操作的错误做法。再次,教师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新思想,积极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和构建新的教学理念,克服教学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师应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要对教学观念、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还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方面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好,可以怎样改进?”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教学效果的反思。“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因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成败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如“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该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等。同时,教师要学会用遗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这样,通过“由教反思到学、由学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误、由失误反思到发展、由现象反思到本质”的多次循环,教师的教学实践会更加合理,更加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本身是个性化行为,是一名老师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作出反映的标志,也是从一般的教师型向学者型发展的第一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在情感上真正接受反思思想,才能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才能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一个不懂得反思的教师,是一个不成熟的教师,是一个缺乏理智与创新发展的教师。教学反思来自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师要自觉增强教学反思的意识,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二、掌握反思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其反思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潜心教育科研。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寻根问底,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教师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能力的增强,系统的教学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难以想象一个缺乏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师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灌注情感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一旦上升到一个高度,就会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的学习,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并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未来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学观、师生观。无疑这些先进的理念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作用,而理念的养成往往就是学习与反思的结晶。

勤思多记,撰写反思札记。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听课观摩,相互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少走弯路。通过反思、感悟和行动,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可以增进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把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提升反思能力。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

合作共进,勇于否定。反思不仅是个体的,而且也应该有团体的反思。因为一方面,反思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之上的,其中他人的反馈是个人反思不可缺少的资料来源;另一方面,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必须通过共享、外化、组合才能得以内化、转化和传播。个体行为不仅受个体内部条件的影响,而且受群体环境的制约。群体动力学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小组合作反思的最好佐证,正是群体与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才构成了群体行为的动力场。在这个动力场中,个体的角色和群体的角色相互发生作用,产生巨大的智慧。因此,反思离不开同伴的参与和合作,合作可以使反思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多人智慧开启创造性解决问题之门是合作小组的价值所在。“成功的合作小组可以给教师带来有实际意义的帮助,并使他们发现一个真理:不是著有教学论著的教学权威而是自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真正专家。”

教师的每一次反思都意味着对过去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它既是一种自我否定,也是一种自我超越。阿尔多诺曾说:“如果否定的辩证法要求思维进行自我反思,那么这明显意味着,如果思维想成为真实的„„它就必须也是一种反对自身的思维。”否定自我并非易事,这意味着对我们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传统习惯进行挑战,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甚至敌对的空间去洗心革面。因此,教师需要有敢于否定自我、正视反思结果的勇气,需要怀着做一个新型教师的坚定意愿,需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反思德行。要使反思有成效,教师必须跳出通常习惯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的立足点,站在自己之外,以陌生的眼光审视根深蒂固的、支配、影响、限制自己行为方式的思想和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勇于否定自我,敢于向自身的缺点、不足和失败挑战。

三、搭建反思平台,采取评价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反思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活动,它既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课堂内部情境的影响,更依存于一定的组织机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通力合作。反思不是单个教师自己的事,而是一种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正如惠特克指出的那样,个人进行反思实践并从中受益的能力也取决于他在哪种组织文化下工作。反思实践往往容易在鼓励人们公开地交流思想和感情的组织文化环境中培养起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努力营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合作的学校教师反思文化,鼓励教师个人或教师之间合作收集自身实践的资料,并经分析、判断和重建逐步实现教师之“人”与教学之“事”的提升,并促成教师反思的日常化,使之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使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相互评判和合作中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发展个性,提升专业素养。

促进教师反思,需要有一定的制度规范,这样才能使教师的反思成为习惯,成为其职业生活的一部分。创造一种有感染力的管理环境是促进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必要之举。管理环境是指能够对个体内部动因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管理手段的总和,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心理氛围。没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大部分教师都不愿自觉进行反思,个别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其反思也往往浮于表面。霍顿认为:“如果你想改变人们的观念,你不应该试图从理智上说服他们。你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引入一定的情境,使其必须依赖新观念行动,而不要争辩这些观念。”

建立有效的教师自我反思评价机制是教师有效开展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改善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性与有效性。教师经过不断自我激励、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学校

管理者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和探讨,对教师存在的优势、不足和进步尽量形成一致的认识,注重引导教师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有效地进行反思和主动创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激励之所以重要并长期受到有关领导的青睐,是由它所具有的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这一属性所决定的。无数的客观事实告诉我们,只要激励方法应用得当,就能发挥很大的激励效应。然而,激励又不总是必然地会提高人们的积极性,方法应用不当,可能会引发教师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因此,在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使其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反思积极性的时候,更要注意激励的时效性,处理好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之间的关系。学校应该在教师的反思活动中,注重调动教师的反思热情,激发他们反思的兴趣,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挖掘教师的潜在价值,引发其强烈的需求动机,以进一步唤起、激活和弘扬教师对人生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实现。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反思,善于反思,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才会有利于提高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教师只有发挥反思意识,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须和必要的,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最终,才能使教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33—35.2、张立昌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教育研究 2001(12)17-213、傅道春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版

4、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鲁兴树 反思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课程与教学 2003(2)11

第二篇: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吉安县二中黄乾亮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必须走成长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捷径。信息时代,知识更多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它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渠道,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交互式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构筑起丰富知识资源宝库。教师利用网络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随意检索所需要的知识,达到饱有学识,内强文化素质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

第三篇: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宜兴市万石小学 张国君

教师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了,也就是学校发展了,教师强大了,学校必然强大。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说过:“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个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那么,校长如何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学校任职多年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目标引领,规划自主发展目标

需要,是人的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近、中、远期自我发展目标,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现状和自身特点,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提出明确的、通过努力预期可以实现的建议发展目标,并建立《万石小学教师发展手册》,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学校要我发展”变为“我自己要发展”。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业务竞赛、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等,大家都能踊跃参加,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二、加强师德引领、树立高尚人格魅力

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1、抓师德学习,提高素养。进行《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中国师德手册》、《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等师德专题读书活动。通过学习、反思、讨论,调节心理,陶冶情操,让全体教师坚定了职业信念,形成了“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良好风气。

2、抓师德活动,提升形象。举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师德论坛,举办“我的师德故事”征文演讲比赛、“爱与与责任同行”学习心得交流会、“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报告会;进行“抵制有偿家教”承诺签名等,组织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事迹和本校先进教师事迹,开展“爱生三走进”、“抵制有偿家教,争做文明女性”女教工系列活动„„一系列生动的师德活动,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大提升了师德形象。

3、抓评价考核,铸造师魂。我们通过学生座谈问卷、家长问卷、教师座谈问卷、个人总结自评、科组交流、学校考核等环节,对教师师德实行多元化评价,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优挂钩,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充分发挥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师德不断升华。全体教师师德考核优良率达100%,关心学生、廉洁从教、认真教学的形象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我工作、我快乐”、“我辛苦并快乐着”成为万小教师共同的内心体验。

三、校本研修引领,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倡导学习,让读书积淀思想。我们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抓手,要求教师“与书为伴”、“与大师对话”,每年研读1本教学专著,学素质教育思想、学新课程理论,鼓励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撰写教育随笔或读书心得,不断积淀教学思想,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二是结对带培,重视新教师培养。实施新教师“一二三”工程,制定新教师三年发展规划,开展新教师与骨干教师、新班主任与班主任骨干师徒结对活动,每年进行一次考核,使新教师一年常规入门,两年课堂教学合格,三年教学能力达标,引领新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使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三是同伴互助,抓好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采取“三级备课”加“课后反思”的方法,“三级备课”即“个人预备——集体讨论——个性化备课”,形成了“备课即研究,研究即学习”的良好运行机制,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更体现了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也成为教师借他力来提高自己的途径之一。美国着名心理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着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为引导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中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不得少于课时数的三分之一,且必须有一定的质量,每月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使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习惯。

四是聚焦课堂,开展教科研活动。教师培训与教科研结合是最重要的校本培训方法,我们每学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人一课”评议活动,以课堂为中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围绕切实提高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完课后,要向教研组成员陈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和意图(说课),大家开展评议。通过参与式的实例讨论、比较式的反思交流、沙龙式的主题研讨,传递教改信息和教学经验,使教师不断理解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行为。

四、名师工程引领,重视骨干教师培养

积极实施《万石小学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实施《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手册》,对学校骨干教师进行分类指导。一是让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观摩取经。二是为骨干教师搭台子,每年举办一到二次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三是抓校级骨干教师评比,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评比。近三年来有3位教师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8位教师获宜兴市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称号。

五、教育科研引领,着力提高科研水平

我校始终坚持科研兴校策略,并把课题研究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先后有无锡市级“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发展为本的小学自主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地域石文化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等四个课题通过结题验收。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教师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等教育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论文48篇,280篇论文在宜兴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江苏省一等奖5篇、无锡市一等奖14篇,获奖人数、获奖层次屡创历史新高。3位教师被评为宜兴市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

第四篇:引领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成长

1、为骨干教师展示才华搭建平台。

通过中考研讨会、示范课、教师论坛等多种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如2008年3月19日和9月16号,在65中和阳光中学两次召开历史教研组长和九年级教师会。46中周泽龙老师、科大南区附中的王天健老师、48中的杨茹老师、南园中学的訾化木老师、包河中学的丁云发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考复习的经验和体会。这些老师或是名校名师、或是中考成绩特别突出的老师,或是年轻教师中的佼佼者。这样场合的介绍,不仅对全区各校老师的教学具有借鉴启示作用,也能发挥主讲教师的积极性,对主讲教师是一个促进。

2、组建区级命题教师团队磨练教师。

参加今年期中、期末命题的老师有訾化木、唐荒春、丁云发、黄德凤、段立瑶、王玲、曹世友、李紫龙老师。这些教师中,既有长期参与命题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每次命题前,我都要从命题的依据、命题的难度、试题的题型、题量等方面进行培训,尤其经常对年轻教师灌输“保密、科学、原创、打磨”的命题八字真经。但是教师成熟命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需要经过不断反复。命题的过程不仅是试卷不断打磨成熟的过程,更是人与人交流、心与心沟通的过程。包河中学的丁云发老师对此感受颇深,“让我感动的是一次出模考试卷,由于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不知道如何下手。是彭老师给我详细的指导:从试卷的形式、试题的设置、材料的选择等等。更让我想不到的是我出的每道试题他都认真而详细地做了校正和修改。让我感觉到彭老师不仅是在教我命题技巧更是在教我做人。”

3、定期举行区级观摩课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2008年,我们先后由57中的徐莹老师、65中的李紫龙老师和48中的高凭鹰老师开设了三节区级公开课。有城区名校的教师,也有远郊薄弱学校的教师。上课的过程是对教师成长的一种推动,属于“任务驱动”型成长。我们不仅关注教师的上课,也非常重视教师的交流,每次上课后,都进行深入的课后评议工作,组织教师带着问题参加听课和评议,我们将以下三个问题列为每次听课的必备内容:本堂课有哪些可供你借鉴之处?你认为本堂课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由你上本节课你的教法是什么?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各种教法,都是一种探索,一种研究,一种交流。大家在交流中互动,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迸发火花,在交流中成长成熟。

4、通过比赛发现人才,打造人才。

2008年合肥市举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来自全市含三县在内的22位老师参加角逐。我区57中徐京梅老师参加上课比赛,65中的李紫龙老师参加说课比赛。上课的程序大家都很熟悉,而说课的形式虽然常见于各种场合,但要参加比赛却要认真准备。我首先在工作室博客上发表了《如何说课》的文章,李老师在博客上留言:“要是再有一篇说课稿就更好了。”于是我又写了一篇说课稿发到博客上。比赛的头天下午李紫龙老师拿到说课课题,我让他在晚上把写好的说课稿发给我,我逐字逐句把关审读,针对他的说课稿,我提出了十几条修改建议,在电话里交流了40分钟,李老师非常敬业,家里没有电脑,更谈不上上网,于是夜间赶到学校,后来他跟我说,当晚,他在学校工作到凌晨3点钟才把说课稿修改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紫龙老师最终荣获合肥市说课大赛一等奖,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徐京梅老师经过自己的努力荣获合肥市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

5、借助工作室平台,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为发挥包河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快速提升工作室学员的教学水平,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速度,历史名师工作室5位成员和12名学员之间实行师徒结对,采用

一师多徒制。该工作室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徒关系,这种新型的师徒关系是发现型的,师傅善于发现徒弟的长短,而后扬长避短;是互补型的,徒弟学习师傅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师傅学习徒弟新的教学理念和运用自如的现代教学技术;是交流型的,师徒之间相互切磋、交流、研讨、争辩;是合作型的,师徒之间共同承担课题和教学任务,分工合作,共同提高。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师徒结对活动让学员受益匪浅,48中的高凭鹰老师说:“在名师工作室,我拜唐荒春老师为师,唐老师给我了很多的指导,比如上公开课前,她发现课件和设计思路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活动成分太少,课件制作单一,资料过多,内容有点深,我以前只是认为我把这课内容分析透彻就可以了,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在唐老师的教导下,我对教案和设计思路都做了一定的修改,加入了不少学生活动。事实证明我这课最大亮点是关于文字狱的历史短剧,三个学生淋漓尽致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在愉悦观赏的同时也掌握了历史知识,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我终于深深的感受到:历史课堂可以不是单一枯燥的知识讲授,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还可以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历史。感谢名师工作室,让我这个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6、成立中考中心备课组,以研育师。

为切实做好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迎考工作,提高中考复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立包河区中考历史中心备课组。将区有关学校中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历史教师吸纳到研究小组中来,针对中考改革的特点,中考命题的趋势,中考考纲的特点和变化,重大热点问题和主干知识的结合等进行分工研究。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专题、出成果。备课组的任务是:研讨中考考纲、中考试题、《课程标准》,把握中考命题趋势;举行全区历史研讨会;交流中考复习经验;开设中考综合复习讲座;编制中考模拟试题。通过分工合作,认真备课,集体研讨,集体交流,教师们受益颇多。

7、对新招考教师和远郊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2008年暑假,我们先后对2008年新招考教师、近三年新招考教师和远郊教师进行了培训。就“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如何上好活动课”、“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中考复习技巧”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从后来老师们撰写的培训体会和教学设计看,教师的理念得到一次洗礼,教师们的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

8、开设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群体成长。

自2008年3月20日历史名师工作室开博以来,历史名师工作室从无到有,从一棵幼苗到长大成人,凝聚着工作室5名成员和12名学员以及包河区广大历史教师的心血。如今工作室已发表博客171篇,访问量已达14000余人次。

历史名师工作室的定位是要把工作室办成广大教师交流的平台、成长的空间,把工作室建成教师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和服务教学的园地,为此博客开设了教研动态、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师徒结对、历史百科、学法指导、时政热帖、闲情雅趣、友情链接等17个栏目。通过工作室平台,让老师们感觉学习了很多,进步了很多。48中的高凭鹰老师说:“我在上校级公开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时,在名师工作室的博客上发现了世纪阳光中学王玲老师关于这课的教案,还有其他老师对它的点评。虽然和我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同,但是给我很大的启发,我随后临时补充了新的资料,使我的教案更加充实和完善。”

历史名师工作室不单是5名成员和12名学员的工作室,更是全区所有历史教师交流的平台,是大家共同的家园。我们开展的系列活动在面向工作室的同时,也面向全区的历史教师。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室平台,引导全区历史教师群体成长。

9、改变教研模式,开展网上交流和研讨。

我们主要通过工作室成员和学员上传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供大家交流。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现摘录合肥46中曹芳老师《三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的部分评论如下:“设计新颖,可资借鉴:结构清晰,知识传授到位;讲练结合,学生全程参与;目的明确,关注三维目标;

学科特色明显,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启示”一目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往往是中考拔高的地方。建议:教学目标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分写;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成果可以放在一张表格上,让学生比较,更加一目了然;图片要添加上来,这样大家看得更清晰些;工业革命的背景也应该略加分析”;“曹老师的课大气磅礴,挥洒淋漓。教学设计紧紧抓住复习课的特点,收缩自如,突出重难点。引导自然,达到师生相融的境界。善于利用身边事物作为旁证,水到渠成。工业革命影响是重点,也应该加以训练,从而真正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记得在48中听杨老师上的一节复习课: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你们两位老师的复习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同学们,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神奇呢?(答)工业革命”感觉答“科技”更符合材料和问题,呵呵!可以先答科技然后再引出促进科技突飞猛进的是工业革命。拙见啊!”“我初带毕业班,感觉复习课真不好上,缺少的就是曹老师这里的有针对性和效果的习题,过于注重老师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能动性,曹老师的设计给予了很好的启示啊!”等。

10、开展专题集体备课是工作室培养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以工作室为主导,全区历史教师共同参与。上学期,我们主要针对九年级中考专题复习进行集体备课。我们实行的是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先后上传中考历史复习专题11篇,考试研究专题文章15篇。本学期我们确定的集体备课专题是各年级的教学设计和考试试题,目前已上传教学设计17篇,历史试题18套,考试研究文章18篇。每次的集体备课我们都具体落实到人,因为只有具体落实到人,才能真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而参加集体备课教师的作品都要上传到博客上供大家浏览,任大家评论,老师们自然会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没有看家本领的也要模仿借鉴他人的长处,吸收别人的经验,这对老师也是一种促进,也是一个提高。

11、开展历史教师论坛,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为交流新课改成果,展示教师风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我们在48中组织开展了历史教师论坛活动。老师们就“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主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和交流。48中唐荒春老师做了《走出新课改误区,构建有效性课堂》的主题发言,老师们积极性很高,纷纷就“有效的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论坛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们意犹未尽,许多老师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到名师工作室博客上,如合肥市57中学徐莹老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阳光中学》,阳光中学王玲老师《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烟墩中心学校聂新年老师《功夫在课外-----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南园学校訾化木老师《浅谈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铁四局中学曹世友老师《浅谈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肥市第六十五中学李紫龙老师《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六十四中学朱长珍老师《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铁四局中学彭江龙老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

12、开展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科研兴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特别是在新课改中发现的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最值得大家探讨的。配合区、校做好有关课题的研究。如包河中学的金结平等老师参加了“以案例为载体的校本教学研究”的省级课题,并在全区开设了该项课题的研讨课;阳光中学的王玲老师参加了“自育自学”的省级课题研究,也在全区开设了该项课题的研讨课,这些研讨课均受到同行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结合我区历史教师的现状和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按教育科研的规范和要求,开展研究,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积极支持鼓励教师个人申报有关课题的研究。如铁四局中学的彭江龙老师主持申报的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高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在如火如荼的研究中。

13、积极参加省市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水平。

2008年,本人参加合肥市高考命题小组,参与合肥市高考模考四套试卷的命题工作,并在合肥市高考模考二模质量分析会上对全市高三教师做专题讲座;暑假期间,受合肥学院的邀请参与合肥市暑假继续教育培训班的授课,就《备课实务与新技能》先后在工大附中和合肥学院对合肥市含三县教师进行培训,受到好评;受邀三次在全省高考研讨会上就高考复习和高考命题趋势做专题报告;参与省教科院组织的有关教研活动。

新课改的征程刚刚起步,我和我的同行们成长的脚步也将永不停息。在未来的课改浪潮中,我们还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不断地实践,以期实现不断的成功和收获。

第五篇:行动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行动研训,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新河镇三堤小学始终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组织保障。校长对校本培训高度重视,是我校校本培训工作能够成功实施的重要原因。在校本培训过程中,校长带头,全体干部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自觉学习吸收最新教育信息;自觉交流学习培训心得。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动了全体教师投身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还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校本培训副组长,其他中层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学校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校长决策调控—副组长具体负责—中层以上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同时,学校以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了《校本培训工作制度》、《骨干教师培训规划》、《青年教师培训规划》、《教师外出培训规定》、《教师外出学习二次培训规定》等一系列培训管理规定,对于培训所需费用统一在办公经费中予以报销,在制度和经费方面为校本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校本培训目标更加明确,更富实效。

二、以德为先,师徳教风“两手抓”

我校特别重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良好师风的形成,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德培训。首先,以学习促师德建设。学校先后为教师购置了《给教师的建议》、《你在为谁工作》等多本师德读物,教师进行自主阅读,记录读书心得体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平度市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十要”、“十不准”、“十严禁”》等,每月组织教师交流。同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读书会,交流心得,分享体会,通过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其次,以活动促教风养成。借我市教育体育局“行风建设”活动的契机,组织开展教师文明修身活动,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树立“身正为范”的良好教风,并以爱岗敬业、文明修身为主题,组织了“我的教育故事”、“榜样在我身边”等演讲比赛和“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活动的实施使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有了较大转变,在教师素养提高的同时为学生做出了良好表率。

三、关注需求,调动培训积极性

全省暑期教师远程培训汇集了我国教育著名的学者、名师的课标解读和课例资源,还有一线教师的交流碰撞,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首先关注教师的主动参与。每年暑期培训,学校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征集老师们对于远程培训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征集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导处组织筛选,确定各学科重点研讨的问题,使立足校本的草根研究与网络研修有机衔接,同伴互助式的学习研讨与信息技术平台交流优势互补,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老师们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关注教师个性发展。远程研修关注的是教师的共性问题,内容是刚性的、普适性的。培训过程中,我们十分关注教师个性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如:对于入职时间短的青年老师,我们要求首先完成网上作业,每天必须发表不少于20条的评论,通览组内老师的优秀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中青年教师,我们鼓励跨学科研修,让老师们参与综合实践、艺术、技术等新兴学习领域,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弥补目前新兴学科师资短缺之不足。对于骨干教师我们采用弹性要求,为其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由于我们对培训的定位准确,使得远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任务,而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培训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个方案,而是提高教师的成功感;培训的结果不仅仅是追求完成了多少指标,而是关注质量和效益。

培训期间学校专门成立以校长、分管领导、教研组组成的专项工作小组,全面协调各部门做好组织、落实、服务工作。教导处负责业务培训主要工作,信息技术组提前进行网络维护和技术指导,办公室负责教师出勤管理与业绩的考核,总务处负责改善学习条件和后勤服

务工作。学校各部门分工明确、联合行动,工作精细、高效,保障了培训的高质量。

学校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认定办法》、《教师暑假培训管理制度》等制度。培训期间要求老师们集中到校,严格规定作息时间和每天收看视频、阅读文本的时段,作业必须完成当日,且一式两份,一份提交网络研修平台,一份提交学校工作小组。校内每天通报教师个人研修情况,发现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提醒、及时追问。培训过程中严格出勤,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四、抓实“学《文摘》、用《文摘》”,发挥《教育文摘》的引领作用。

1、学校制定了“学《文摘》、用《文摘》”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和考核制度,保证“学《文摘》用《文摘》”的校本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2、学校统一征订《教育文摘》,以级部为单位存放于办公室中,并将阅读《文摘》纳入校本培训。在全体教师中重点开展“学《文摘》用《文摘》”,要求每一位教师至少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对优秀的文章进行摘录,并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写出高质量的案例反思。在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的基础上,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理论素养;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改进了日常教育教学行为。

3、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校每周在工作周记上推荐《教育文摘》上的文章,每周一教师例会上,由分管领导及时将

《红蕾教育文摘》上的优秀文章推荐给大家,并引领学习。课余时间,教师进行自学,及时写好笔记,每周上交学习心得,每月上交一篇“学《文摘》、用《文摘》”案例,学校进行评比,评出优秀案例在全校进行交流。

4、举行“学《文摘》、用《文摘》”主题研训活动。每月各教研组举行“学《文摘》、用《文摘》”研讨活动,教研组共学一篇文章。针对所读的文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展开有针对性的交流活动,各教师及时将所学的经验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学校在上课、听课、评课和班级管理中引导教师利用《文摘》的经验进行实践,领悟教学新理念,尝试运用名师在课堂教学中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形成完整的“学《文摘》、用《文摘》”案例,能够学以致用,用以见效。

5、为了提高“学《文摘》、用《文摘》”的实效性,学校每月举行“学《文摘》、用《文摘》”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学《文摘》、用《文摘》”演讲比赛和“学《文摘》、用《文摘》”读书沙龙、《教育随想录》评选活动,真正最大化的发挥了教育文摘的引领示范作用。自学校开展“学《文摘》、用《文摘》”活动以来,通过读书、撰写征文以及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学到了鲜明的素质教育理念、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感受到《文摘》中贴近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教育文摘》日益成为我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范本,成为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教材。

五、校本培训评价多元化

我校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多元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情感、意志、态度,以提高他们参与培训、提升素质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最终达到“自我塑造、自主管理、自由发展”的积极状态。自我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互动评价,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互动发展;考核评价,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专家评价,协助教师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超越自我。

六、培训让反思生成智慧

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学校提倡教师在一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写下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中的成功及待改进的事件,分析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事件中包含着哪些理论,如何改进等等。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养成了教师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实现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教师不再只是一名教育者,更成为了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

七、培训让创新伴随成长

创新型教师是未来教师的主流。学校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化需求和通识性特点,鼓励教师敢于创新,通过培训引导教师善于创新,为教师的“创新”提供开放、宽松的管理空间,允许失败,立足长远。

三堤小学是一方广阔的天地、开放的平台,在这块沃土上,每位教师都在行动研训中,追寻智慧与真情共生的专业成长!

下载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体会我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五篇模版]

    我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进修学校羿翠艳 通过这十来天的学习,我感触很深,我是一名进修学校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基层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前也经常深入基层......

    依托集团优势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依托集团优势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杭十五中教育集团—浙大附初 姚青山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锋芒十分明确地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能力的......

    引领教师成长方案

    教师培养计划 一、新老教师结对子。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要求青年地理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胜任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能适应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能开展教育科学研......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建设学习型教师队伍大理市教育局局长 徐力进根据国家教委、省教育厅的教师培训计划和方案,大理市2005年10月启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4700多中小学幼......

    引领教师走反思型成长之路

    引领教师走反思型成长之路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

    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总结

    教师专业成长反思总结 暑假期间 ,文登市教育局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专题报告会, 本次报告会以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道德提升为主题,先后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芦咏莉、......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

    “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以不等式及其解集‛案例分析为例 道真自治县玉溪镇中心学校 胡军 道真自治县旧城中学 张帮洪 高亮亮 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