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体会我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进修学校
羿翠艳
通过这十来天的学习,我感触很深,我是一名进修学校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基层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前也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课堂,走近教师,面对面的交流研讨,我想光靠进修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一批批骨干教师和名师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先培训他们,再用这些骨干教师、名师与特岗教师、年老的教师结对子(包括校际之间),来带动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也懂得应该从重视教师教研活动开始,教与研是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但教研活动主要限于校内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由于缺少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教师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囿于同等水平的反复,有时也从校外聘请了一些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带领本校教师共同搞教研。但是,由于这些教师或教研员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经常参与具体的教研活动,因此学校的教研状况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我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校本教研的探讨过程中,逐步明确:教师要想成长,就必须成为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课程实践者,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如何在简单的教学中体会教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把朴素的数学思想用最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平凡的课具有厚度,而把复杂的知识教得简单易懂。而名师(主要是通过光盘实录)与学校骨干教师的课例研究正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通过两年来的实践表明,课例研究确实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课程改革实施的这几年来,给教师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挑战,受以往按部就班的经验、提高途径缺乏、自身缺乏动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够用,没有必要在学习了。其实,这次课程改革的数学教材设置、课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在某个层面上也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在课改初期,学校以及教学管理者也都在摸索和探讨中,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一个摆在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主要通过名师课例研讨——骨干教师课堂研讨——常态课课堂研讨这三个步骤,一步步引领教师在一种不刻意雕琢的氛围中成长。下面主要从名师课例研讨这方面说说我们的做法。
一、名师课例研讨
课例实质上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课例研究之所以在校本教研中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是因为它既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是一个专业引领、知行统一、实践反思的过程。如何让名师的课例研讨不再是个走过场、应付任务的教研呢?我们的教师不缺工作热情,不缺工作能力,也不缺乏教研能力,缺乏的只是一个切入点,一个学习的突破口。教研不是针对一个教师的活动,而是一个教师始终参与的活动;不是一个教师完成的活动,而是教师合作完成的活动;不是依靠校外专家引领的活动,而是同伴互助的活动。所以我们在研讨中提出:名师课例要做到“一课三听”。也就是说,一个名师范例,通过三次不同时间、不同目的的观看,达到真正利用好名师的课例,让大家体会到名师在“教材处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这三个方面的魅力。
1、一听教材处理——从读教材到懂教材,再到运用教材
运用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读是理解教材的基本手段,要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解读教材。很多教师愿意将现在使用的教材与原来的教材对比去读,这不是坏事,但是新教材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读。教师通过自我在课前仔细研讨揣摩教材,对教材的处理总会凭着自我的经验在心中已有一定的粗略理解,而在观看课例的过程中,我们则带着这样的问题:
(1)目标是怎么预设的?是否符合该班学生实际?
(2)创设的情景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
(3)本节课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教学目标?
带着目的性观看课例,能让教师有事可做,有思考的切入点,并带着后续评价的任务观看,教师可以从自己对不同维度的理解去领悟,去反思:一个简简单单的教材,如何在名师的手中变得如此有厚度?在评价中,让教师共同探讨,摒弃一言堂,因为同样的教材,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这是人的知识背景、专业底蕴、思维方式、读书方法都不同的缘故。就是同一个人,随着岁月的推移,阅历的丰富,也会读出不同的心得。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名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进行比对,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教材处理方式。
2、二听教师教学——理解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在研讨中,我们有意分离出专门听教师教学的环节,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在对比、领悟中反思自我,扎实自身驾驭课堂的基础。从细节上做起,更能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而我们是带着下面的问题走进第二次观看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如何表达教学目标的?
(2)为了实现目标,教师做了哪些努力?
(3)教师是如何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的?
(4)教师如何获得目标达成的证据?
(5)教师的提问是否符合学情?问题的指向是否明确?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第一次研讨中,教师虽然对这些方面没有带着任务去听,但也有一些相应的感性认识,这次带着目的观看,重点是在后续的评价过程中,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把握,体会自我课堂中如何做到这几个方面的要求,从细节处打磨自己的思想,打磨自我的课堂,明确每一个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切勿出现活动与目标分离,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降低。
3、三听学生学习——学生主体性的体现
一遍遍地观看同一个课例,每次看都能得到不同的东西,而把学生的学习放到最后进行研讨,则因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教师真正研读好教材,掌握如何掌控课堂之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对比、反思是这个环节评价的重点,如何关注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每个教师的个性不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并不是模仿,而是对照,在对照的过程中修正自身。
二、骨干教师课堂研讨、走进常态课
通过一阶段的对名师课例的学习与探讨,根据教师的教学实际与发展潜能,重视本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阶段的课堂研讨,课例由备课组集体备课,对课堂全程进行录像。
备课组在备课的过程中紧扣研讨的专题(每个阶段都有不同方面的研讨),从教材的研读——教师风格——了解学生这几个方面做起,从简单的知识中设计出富含思维训练、有内涵的训练过程,摒弃教学环节的花哨与浮华。在听课、评课研讨过程中,根据教师与学生的特点,用观看名师课例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评价,大家在课堂评价与讨论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追问、探究、反思。群策群力的研修氛围,将教师的个体经验汇聚成群体资源,执教老师的自我反思与同伴互助融为一体,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如此反复几次,原 来的问题得以解决,又不断生成新的问题,研究在资源互补、共同分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推向深入。
不管是名师的课堂还是骨干教师的课堂,毫无疑问都通过打磨与深入探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法对每一节课进行这样的研究,让教师经历这些过程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懂得必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优化自身课堂,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用“教材处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反思自己的课堂,从细节部分不断改进,尽力达到推门而入的听课之后,我自巍然不动、课堂照样简单而有内涵。
第二篇:《教师专业成长》学习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学习体会
李庆祥
2013年 2月23日上午,在临沂三十中学有幸听取了民进济南市副主委、《山东教育》特约编辑黄明教授的“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报告。
黄教授的报告有思想,也有实践。以“教师是谁、何为专业、怎样成长”,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自我,使我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
黄教授把教师定为“教书人”,而不是春蚕、蜡烛、教书匠、园丁、人类灵魂工程师等,把教师从高高的位置上请下来,不再做道德的模范,让教师成为生活中的平常人。的确,现在的教师,在当前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自由的空间越来越少,每天白天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思考。上课、批改作业、学生管理,以及各种应付事务等,被动应付太多,搞的教师身心疲惫,课余时间有时还要备课、处理白天未完的事情。在这种状况下,很难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没有独立思考的教师、没有思想的教师很难培养出一大批独立思考的学生。我们不能再做没有思想的“松鼠”。
比爱更高的境界是理解。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理解,可以让孩子更自信。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学习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学习体会
1、学习,教师成长的源泉
叶秋景
雨水的洗涤,花儿才能开放,泥土的栽培,小苗才能成长,阳光的滋润,万物方能生机盎然。我们教师要想成为一股潺潺的流水,也需要被栽培,被滋润,被呵护,让我们走出狭小的自我,笑对人生,让我们打破狭隘的思维界定,细心关照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个平台,松阳县实验小学为我们全体老师搭建着,学校请来本县、本市、本省甚至全国知名专家为我们传经送宝,每每听一堂精彩的讲座,我就激动不已,如获至宝的捡到只言片语,细细品尝,改善自己,在倾听中吸收,在对照中提高,与实践中深化。
一、“工作冷处理,生活冷处理,用智慧来处理问题”——朱永春
2009年10月份,学校请来桐乡三中的物理老师朱永春老师为我们讲课。精彩的诉说博得了阵阵掌声。最让人着迷的是他特有的班级管理方式,至今难以忘记那照片上整齐的队伍,让台下的我感叹他们班风之纯正。他说:“做好广播操,班级就有了一种凝聚力,这是一种自律,只要将其稍加转移,便可成器。” 是啊,当老师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班级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都渴望优良班风的形成。找到这把开锁的钥匙,需要我们用心培养。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朱老师对到学生的态度。
“工作冷处理,生活冷处理”这是多么精辟的经验呀!生活中,我们为师者总会出现“恨铁不成钢”的局面,上课时,发现学生稍一分神,立刻虎视眈眈,厉声批评。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更是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很多时候,我们这些急性子的教师们都应该后退几步,想一想,我们自己小的时候不也一不小心犯下无数小错误吗?怎么可能用成人完美的模式去要求这些孩子呢?
因此,听了朱永春老师对待学生的严与宽的分寸,很是赞同。作为老师,自己首先有一颗包容学生一切优缺点的心,成全孩子,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允许学生生气,允许学生犯错,教师要学会倾听。经过冷却后,师生间再去反思几分钟前的事情,处理起来往往更加的理性。
二、见识要广,教育是一种境界。——许海英
本县松阳一中许海英老师于2009年12月24日应邀为我们开设了讲座。讲座中,我深深的感动于她太阳般的生活热情与教育激情中。更让我佩服的还有他的身体力行,跋山涉水于祖国各地的那份乐趣。所见之物,所说之事,说行之处,都是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所感受不到的。
我也爱旅游,第一次来到大海,看望不到边际的海水盈满眼球,暮然发现,自己无需自卑,天下无不流入江河湖海的小溪,只要自己奋力奔跑,最终都会跃入他们的怀抱中;第一次乘坐飞机,飞机跃入云层,云下黑云压城,风雨满楼,云上却是一片湛蓝,别有洞天。我明白了,人忽悲忽喜,只是因为自己身处云下,刮风下雨,那都是弱者的表现,站得高些,我们可以欣赏他人的喜怒无常,这就是另一种境界。
所以,从大自然身上学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能从书本中直接得到,即使早有描述,对我们读书者而言,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往石壁上泼水罢了。哪比得上亲身体验后的感悟那般真实?
所以,在心底里,我更加佩服松阳一中的朱老师。高中的老师,一定更加忙碌,他们尚且可以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自我修身,自我养性,我们更应多走多看,增长见识。
遥看繁星点点,近听鸟叫虫鸣,手捧山之清泉,呼吸天地之灵气,这样才能笑对人生,人生也会对着我们微笑。
三、将成功传给下一代——杜小元
2010年4月8日,学校请来了深圳的育儿专家杜小元,为这些即是家长又是老师的我们传授养儿育儿的经验。
讲得真好,有些理念很实在。对于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隔代教育让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气,凡事怪他人,摔倒了怪地面不平整,吃饭不香怪饭菜不佳,一有争吵打架,第一句话就是“他不对,都是他。”
孩子身上处处都充满了霸气,主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怪别人路越走越窄,怪自己越走越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无论是从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好好思量。
此外,杜小元老师提出了其他一些观点:“要教会孩子分清主次。”“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其思维习惯。”“重视孩子的作业与考试的时间”等等,直面
现在的家庭教育弊端,很让人深思。
为师者,一个“忙”字概括了一生。其实,我们更因懂得思考,懂得取他人之长,补自己的短处,懂得自觉对待他们,互相帮助,懂得共赢,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样的平台。
(叶秋景个人简历:女,99年参加工作,现于松阳县实验集团学校任教语文。小学一级教师,热爱教育,崇尚学习。)
2、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
——聆听朱永春老师讲座有感
叶建寿
一直以来,认为班主任必须事无巨细地管理班级,也因此常常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肝火,难得有几天拥有一份好心情。聆听了桐乡三中朱永春老师的讲座,顿时茅塞顿开,原来班主任也可以这样做。
朱老师的报告从他的“三不”条例(不布置和批改作业,不监考学生,不在办公室里批评学生)说起。他倡导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走出自卑”。朱老师很爱看书,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涵养,对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和事迹了如指掌,这为他的工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智慧。我觉得朱老师是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来做的,有着很强的事业心。他对德育工作很有心得,把学生看成彼此信任的朋友,不把学生的缺点看成错误,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学生相处得十分和谐。尤其在转化学习困难生方面,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人奇迹。
在我看来,朱老师是一个孜孜不倦地学习着的教师,因而在他眼前展开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教育之于今天的他来说,犹如当年少年鲁迅溜进了百草园,充满探究的趣味。他一直忙并快乐着,他在享受工作,也在享受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因为学习,他以“同学”的姿态走在学生中间,而不必故作高深地刻意去维护为师者的尊严;因为学习,让他清楚地了解到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些基本走向,可以扬百家之长;因为学习,他的视野超越了教育的范畴,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无痕地作用于教育之中。
朱老师认为:“教是为了更好地教”。在我看来,这是“文化型”教师的一种涵养与姿态。我喜欢朱老师,正是缘于他的这种厚道、脱俗、大气的禀性。朱老师荣获省春蚕奖后,自己在获奖感言中说:“我一直认为教师要有超越评价体系以上的追求,才能不为功利所羁绊,才能触摸到教育的本质,才能使我们的原本养家糊口的职业升华为事业,让灵魂进入自由的境界,幸福就离你不再遥远。所以,我经常把自己的人生信条与大家分享:对孩子的爱是爱孩子的母亲,对自己最大的爱是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提供一流的教育。”
聆听了朱老师的讲座,我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在塑胶操场上摸爬滚打,也曾经带着孩子们去校园周边捡“素质”,经常和孩子们去野外欣赏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我把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用镜头记录下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变化,欣喜地享受成长的快乐。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篇美文、讲一个故事、背一句格言、赏一段事迹,努力实践“学会学习要先学会做人”的真理。一段时间后,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孩子都已经把自己当成班级的主人,“班荣我荣,班耻我耻”,学生间互相管理的网络体系初见成效。
我想:每天给孩子一缕阳光,我们就会收获一片阳光,这何乐而不为呢?带着朱老师的真知灼见,我努力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宽广!
(作者简介:叶建寿,男,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绿洲校区四(5)班班主任,从教以来,担任了12年班主任工作,致力于班主任工作探索、研究、总结,多篇班主任工作手记、教育随笔在《德育报》、《教育信息报》、《未来作家》、《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上发表。)
3、唯进步而不止步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陈慧君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感能在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这个大集体里工作是多么幸运。因为学校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回顾四年来本人所参加的校本培训历程,我受益匪浅。
一、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通过培训,我更加明确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正如桐乡三中优秀班主任朱永春老师所说的,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是学生学习效仿的榜样。因此,教师要及时获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捕捉最新的教育动态,呼吸教育前沿的气息,让自己的工作方法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成长进步。
二、通过校本培训使我经受了一次思想的磨砺与升华
培训的许多内容,我们在工作中经历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的思想经受了一次痛苦的历练,因为我真的思考了!联想起自己以前经历的一些小事,平静的培训学习竟让我的内心泛起波澜。我们口口声声称我们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因为我们缺少服务的意识,因为只有有了服务学生的观念,服务学生的意识,你才会真心实意地看待每一个孩子。在参加的多次培训中,我边学习、边思考。由原来的逃避,到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再到后来积极思考,自我超越的办法,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三、通过校本培训使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育观念决定了教育行为”,先进的理念指引着方向,参加校本培训的我学到了一系列的、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方法,领会了一系列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使自己更有信心去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我与同事们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进步。
四、通过校本培训使我硕果累累
其实,在物质之外,老师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工作价值能否得到学校的承认,是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外出听课,领导都会密切关注,同事时刻给你加油鼓励,思想上的收获使我的内心变得富饶而充盈,也让我的事业硕果累累。近4年,我开设市、县级语文、品德、班队活动公开课十几节,先后被评为松阳县教坛新苗、教坛新秀,市教坛新苗,国家级万名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优秀学员。获县市优质课评比、说课评比一等奖。虽然进步不少,但不能自满,更不能止步,让我们唯进步而不止步吧!(陈慧君个人简介:1984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2002年到新处乡中心小
学任教,2006年进入实验小学。治教格言:“给孩子一个微笑,他会还你一个明媚的春天!”)
第四篇: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信息技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吉安县二中黄乾亮
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数字化社会生存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必须走成长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的成长之路,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捷径。信息时代,知识更多地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它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知识的获取渠道,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交互式平台,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检索的知识流,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构筑起丰富知识资源宝库。教师利用网络可以足不出户,随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随意检索所需要的知识,达到饱有学识,内强文化素质的目的,有效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
第五篇:《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体会
学校是传承文化的场所,教师是传递文化的媒介,学校不仅有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的义务,而且还有培养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既应当强调“生本”,更要重视“师本”。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教师的发展往往被视为已经完成的时态,造成教师发展的旁落与教师自我的迷失。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的重要保证。
李岚清副总理曾说过:“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一批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办出一所好学校。”校长只有急教师之所急,想教师之所想,努力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做到“教师要爬多高的楼,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正确认识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因素,积极探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策略,对于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对于促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过程,特别是教师个体内在专业结构的更新、丰富和完善。影响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环境因素、学校因素、群体因素、个人因素等。
、环境因素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近几年中中小学教育失衡,城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是学校设施,在校舍和教育教学配套设施方面城里中小学优于农村中中小学这是不争的实事,从我们参观考察城区中小学可窥一斑,我们农村中小学是望而兴叹。二是学校师资,城里中小学教师的质量比农村中小学高,编制数也比农村中小学多。城里老师的待遇高于农村,受尊重的程度好于农村,城里老师占有的教育资源比农村的优越,城里老师的成长和进步比农村学校的教师快。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性教师,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农村的孩子也是孩子,也需要好的教育,但现实是政府不可能把农村的每一处中小学都建设成“实验中小学”。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养的目标规划,也没有教师培养的明确要求,教师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学校极少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条件支撑。
3、群体因素群体组织对于教师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之间缺乏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机制,直接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农村中小学,正如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组成木桶的木板有长有短,要建立优质的学校教育,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校长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把“短板”逐步变成“长板”,从而使整个学校这个“木桶”的“存水量”达到更大值。
4、个体因素教师自己缺乏自觉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应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态度不积极,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与动力不足是影响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长需求是一个人的学习动机之所在,也是他的学习内驱力之发源地。唤醒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转变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行走方式,重要的是要创建一种机制,用机制促进教师自身转变。
二、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跟进
、创设氛围,创造条件,强化教师教学成就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及时向教师传递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使教师产生来自于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校长要搭建平台,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把教学实践中的得失成败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积极推荐优秀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对教师的成果进行宣传展示,无疑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快车道”,是提高工作热情的“助推器”。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内驱力,增加每位教师的成功机会。俗话说:“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校长不妨“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因为教师看重的往往不是物质奖励,他们更看重精神鼓励,“名声在外”和“声名远播”会让他们顿觉“风光无限”。
2、建章立制,规划目标,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考虑长期发展,制定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规划,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建指导小组把脉问诊,帮助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来制订自己专业发展三年计划,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充氧”“加油”。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要求教师每天看网、写博,与名师进行交流,与专家进行对话。每学期免费为老师购买几本书,如朱永新的《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等等。要求教师认真学习,做好学习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定期进行沙龙研讨,只有培养教师广泛阅读的良好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吸纳千家之精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学中才能厚积薄发。
3、搭建平台,提供条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积极参加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为了让教师有亲历和名师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学校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走出去”听名师的课,感受名师的教学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校外培训因时间、经济等问题学校不可能把所有教师都送出去学习,而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教学实践中的困境切实需要解决。面对客观现实,要求外出学习归来的教师完成三个一:一篇学情报告、一节汇报展示课、一份教学反思,这就使更多的教师共同分享了外出培训的收获,使一人的外出学习惠及更多的人,提高培训效益。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定期举办学校公开研讨课、教学研讨会,积极承办学区、市等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搭建平台,优课展示、定课研究、同课异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校内教师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的合作、探究、交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二是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课题是教育实践和教育认识进一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教师之间就最为关注的教学问题进行研讨,可以不断地发展教师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个体的教学的行为,理性地回答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的问题,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一系列活动过程中,能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进行研究,自觉地加入到学习和研究的行业,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三是专家引领,激发教师职业追求。首先是借力,即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进行专业引领。聘请省、市级专业研究人员来校讲座、作专题报告、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诊断等,来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加快专业发展。通过专家引领,“我上先行课,你在后边学”。把专家引领和支持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出本学校的名师。其次是充电,即派骨干教师、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接受新观念、新方法。再者是压担子,即给青年教师开学习菜单、任务工作单,指导练五功,以学促练、以教促练、以训促练、以研促练、以赛促练,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同伴合作,修炼教师业务素质。把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推行青年教师培养结对子制度,把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才。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案例教学分析、同伴观摩课研讨、章节说课讨论、同课异构等方式,积极倡导“合作教研”、“自主教研”、“开放教研”,教师之间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分享教育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五是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积极倡导每人每周写一篇教育叙事,每两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在教师会上交流、点评,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到教育报刊上发表。叙事研究让教师在讲与写自己的故事中审视着自己的教育理念,品味着自己教育教学的成败,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并在逐步改进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校长带动,制度强化,让叙事研究、教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近几年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与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必须要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从实际出发,实施有效的策略跟进。我们相信,给教师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